|
诗歌鉴赏 》 詩三百:思無邪 》
第16節:沒法深得你心,忠貞都不吸引(3)
安意如 An Yiru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衹有泛舟消愁,以歌來抒解明志,漫吟道——
柏木船兒蕩悠悠,順着河水波漫漫流。焦慮不安難入睡,痛苦憂傷積心頭。不是我傢無美酒,邀遊也不解憂愁。
我心並非青銅鏡,豈能任人來照影。也有長兄與幼弟,不料兄弟難依憑。前去訴苦求安慰,竟遇發怒壞性情。
我心並非卵石圓,不能隨便來滾轉;我心並非草席軟,不能任意來翻捲。儀容莊嚴有威儀,不能荏弱被欺瞞。
憂心如焚苦煎熬,群小讒害受不了。橫遭患難多少次,所受侮辱也不少。靜坐尋思仔細想,捶胸頓足恨難消。
白晝有日夜有月,為何明暗相交迭?不盡憂愁在心中,好似髒衣未洗潔。靜坐尋思仔細想,不能振翅高飛翔。
不知為什麽,這樣一解的話,《柏舟》的陰柔之氣就消散了。脫離了男歡女愛的小小範疇,將心置於更大更繁蕪的空間裏,《柏舟》這首詩,也隨之陽剛亮烈起來。它再出現在我們面前時,已不是那樣西子捧心般的纖弱,而有一種俠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為國為民憂,與為一己愛憎而憂是完全不一樣的意念。《離騷》中屈原頻頻以香草美人作比也無損自己的剛烈潔淨,因他正是明白——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捲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所以寧願投江,也不屈從於污濁的世情。
自然,你把這句話硬解釋成女子的貞順也可以,你說她心之堅貞有異石席,不能隨意翻轉,不能屈服於人,自然也說得通。可這樣不牽強和狹隘麽?須知道,古時女子嚮來是被馴服成柔順的小羊羔,面對着自己的丈夫,首要的品德就是懂得屈服,而不是強硬對抗。
憑什麽面對一個不忠貞的丈夫要保持該死的忠貞呢?還要狠狠強調自己“威儀棣棣”,都已經被欺負成那樣了,就算有點威儀,也喪失殆盡了。落難的鳳凰不如雞。此刻越是端架子,在旁觀者看來越是自我催眠掩耳盜鈴的可笑表現。
唐太宗說,民如水,君國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柏舟》的最開始,那位大夫泛舟的時候,不知他是否也領悟了國事如水這個道理,衹是不能像李世民說得那樣清。
昏庸無道者不少,清醒有志者也不少,世事恰如這詩中那句“日居月諸,鬍迭而微?”歷史反復的潛進,如日晝交替,不被磨滅——隱藏在時間後面的真相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創時勢,所謂英雄衹是在觀衆最需要的時候登臺亮相罷了。若上蒼無心成就,人往往衹能“虛負凌雲萬丈纔,一生襟抱未曾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言 在水一方,對鏡觀詩(1) | 第2節:關於詩經(1) | 第3節:關於詩經(2) | 第4節:千山萬水外,我候/為你歸來(1) | 第5節:千山萬水外,我候/為你歸來(2) | 第6節:二選一:你是要灼灼容顔,還是要宜其室傢(1) | 第7節:二選一:你是要灼灼容顔,還是要宜其室傢(2) | 第8節:有種距離叫愛情(1) | 第9節:有種距離叫愛情(2) | 第10節:辛苦,還是心苦(1) | 第11節:辛苦,還是心苦(2) | 第12節:辛苦,還是心苦(3) | 第13節:因為愛,所以性愛 | 第14節:沒法深得你心,忠貞都不吸引(1) | 第15節:沒法深得你心,忠貞都不吸引(2) | 第16節:沒法深得你心,忠貞都不吸引(3) | 第17節:“長恨歌”的前生 | 第18節:若走過漫漫長夜,不再愛你,我將不再寂寞(1) | 第19節:若走過漫漫長夜,不再愛你,我將不再寂寞(2) | 第20節:萬裏漂泊,獨身遣返 | 第21節:生死相許又如何?退一步天藍海闊(1) | 第22節:生死相許又如何?退一步天藍海闊(2) | 第23節:生死相許又如何?退一步天藍海闊(3) | 第24節:生死相許又如何?退一步天藍海闊(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