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 九雲記   》 第十四回 日本國潛師犯青州 楊元帥練兵出濟南      無名子 Mo Mingzi

  且說七月七日太後娘娘千秋節,天子親率皇親國戚,內宴獻壽,歡慶頌禱。日將未斜,忽然黃門官手捧一度表文,獻達。
  天子親拆,竜顔看見,乃是濟南督撫江有古上表請援,星夜馳達:“日本國恃其強悍,大興舟師三十萬,戰艘五千衹,送都總兵平秀突潛師渡海,泊於田橫島。乘夜下陸,所過無不波蕩。歷城、鄒平數縣,望風奔潰。倭酋洛正、吉乎飛,俱有萬夫不當的勇,智略巧譎,人莫不墮其譎中。伏乞聖上亟遣大兵,以救生靈於塗炭之中。”急中雪一片也似,一日三至,朝野洶洶。
  天子覽表大驚,登時出禦金鑾殿,會集文武百官,計議出師討平之策。此時,屬臣惶怯戰慄,不知所措,吏部尚書張修河出班奏道:“今京師之兵不過數萬。升平日久,將賴兵弱,內無幹城之將。濟南程裏,不滿千裏。強兵疾驅,三日可到城下。孤城若圍,京外援兵不至,國勢危於一發。為今日之計,莫如暫時去 ,出巡長安。長安是函關百二、金湯天府之地,於是徵兵天下,以圖恢復,此為萬全之策。伏願聖上裁處。”群臣從而和之,皆言張修河之言是也。
  惟左柱國張居正、少傅謝瓊以為不可。武班中,提督李尚好、楊韶諸人,無不憤憤不平,將俟文班之畢奏,天子猶豫未决。大學士楊少遊在獄中上表雲。
  負罪臣楊少遊,謹昧死俎上表,以安邦定國事:伏以臣負罪如山,囚係廷尉,宜不敢於預朝議,以俟聖明之載置。而事係安危,機在毫忽,冒死陳達,以盡臣分,惟聖明垂察焉。今倭兵恃強肆悍,潛師敢犯,深窺中原。議者多以為乘與去 ,便徵天下之兵。孰為陛下獻此計也?此是全軀、保妻子之類,不顧國傢之利害,百姓之塗炭者也。王城,宗廟社稷之所在,宮闕倉廩之所在,今若一朝棄之,天下人心,必當土崩而瓦解。
  賊醜跳踉,十分增氣,一驅而據於京師,巢穴盤據,是有甚於藉冠齊盜者也。百姓魚肉,宮室丘墟之後,徵天下之兵而恢拓,其難十倍於今日。臣請先斬獻此計也者之頭,祭之旗纛之竿。
  選將興兵,掃蕩狂寇,衹在一號令之間。且倭賊習於水戰,而昧於陸陣。且素性偏悍殘忍,離其巢穴,爭功貪財,不久而又不相容。今京師之兵,不下十萬。智士勇將,不患無人。臣雖不纔,願赴 韋之末,一舉而剿滅兇醜,以安宗社。伏願聖明垂察焉許之,千萬冀望之至。
  疏奏,天子覽畢,大以為喜,即謀出兵之策。以大將軍瘳鋼為徵倭上先鋒,李尚好為提督;特釋楊少遊,拜為徵倭大元帥,使自選精兵猛將,不日出師,使倭兵片甲不回,以安宗社。
  於是楊少遊出獄,詣闕謝恩,直到練武廳。提督以下諸將,俱來帳前參謁候令。元帥發一充箭,約道:“明天五鼓,詣闕承命。”當日教場練兵選將,不敢一人後時,仍赴元帥府中,提督李尚好、先鋒廖鋼同時來會,一宿無話。
  次日五鼓,一時詣闕,候了皇爺登殿,朝賀畢,天子命元帥上殿,下旨道:“嘉卿獄中上表為國盡忠之意,又諫倭兵之本末,不患兇醜之掃平,不日凱還。”乃敕賜徵倭大元帥印綬,又賜尚方劍一柄,諭道:“凡在京外兵將,一任點用。不從命者,便宜從事。”又賜提督李尚好徵倭副元帥、大將廖鋼徵倭上先鋒印綬,刻日起程。
  於是元帥諸將,同時承命,謝恩罷朝,直赴教場。已有昨日令箭,在武班將佐,一應軍伍,誰敢怠慢,聞令流水般聲,集練武廳下伺候。正是:令出如山嶽,威行駭鬼神。
  元帥當中坐下,右邊是提督副元帥李尚好,左邊側首是先鋒大將廖鋼。當日威風凜烈,號令嚴肅。元帥開言道:“學生直不過一介書生,粗涉章句,素昧韜略。今蒙聖眷,委以閫外之事,惟在竭忠盡力,以報殊遇。今倭兵棄舟登陸,直犯濟南。
  濟南之兵,尚不下十萬。大凡用兵之道,不在多,而在精。且大兵猝起,飛芻輓粟,所過先自騷擾。輦轂之兵,不可多發,使京城空虛。今選一萬五千精兵,二十員將佐,嚴明紀律。出兵之後,傍招所過督撫之兵,以壯軍容。合於濟南常有之兵,當不下二三十萬,何患乎倭兵之蟻屯!”提督道:“元帥之論,定得要訣。用寡敵衆,允合古良將用兵之策。”正在分撥未訖,忽有三員太監,奉敕賜灰甲,飛馬來至。
  元帥三人,一時下庭迎跪。太監各將敕旨分授,復進秩元帥兼兵部尚書。
  飲賜大元帥楊少遊:三叉如意紫金盔一部,蜀錦團花白銀鎧一部,石榴綉花錦羅戰袍一領,荔枝七寶黃金帶一部,禦廄烏雅追風馬一匹。
  欽賜副元帥提督李尚好:魚尾捲雲鎖鐵盔一部,竜鱗傲霜嵌縫鎧一部,緋紅錦袖襖綉花戰袍一領,雙環竜角黃鞋帶一副,高頭雪白獅子馬一匹。
  欽賜上先鋒廖鋼:鋪霜耀日鑌鐵盔一部,鐵葉攢成梅花鎧甲一部,前後青銅獸面護鏡一面,鐵腳翻江攪海馬一匹。
  犒賞三軍畢,太監上馬復命去子。
  且說元帥分撥隊伍,上先鋒廖鋼領三千兵馬,為先鋒;元帥自領七千兵馬,為中軍;副元帥李尚好領五千兵軍,作後隊。
  分撥已畢,各自專副披挂,登時起程,作一告示,長竿挂着,先鋒旗下,衆兵將俱來看見。寫道:欽差兵部尚書兼文華殿大學士、徵倭大元帥楊,為禁約告示事:今天下升平,聖德天齊。不意日本國小酋平秀突妄興逆天之師,潛渡東海,捨舟登陸,侵犯內地。帝赫斯怒,特命元帥、先鋒興師徵討,以俟不日凱還。蓋聞兵貴神速,取乘勝之良機,令務嚴威,得隊伍之整齊。凡在將佐隊伍,俱宜效力,各奏膚功,無為自速重律。有犯者,軍法無私事。
  聞鼓不進、鳴金不退者,斬。
  遇敵不先、畏怯退後者,斬。
  搶掠民財、淫人妻女者,斬。
  有慢軍令、擅闖轅門者,斬。
  兵器不利、旗幟不鮮者,斬。
  捏做妖言、惑亂軍心者,斬。
  竊他人之功為自己有之者,斬。
  各依遵守機律,無敢或怠。如違者,罪在不赦。大概大小兵將在營不端、妄自喧嘩者,定照軍法施行。特此告示。
  衆兵將看罷,各遵規矩,軍容整肅。真是馬不停蹄,人不着枕。旌旗冉冉,大軍滔滔,嚮濟南進發。一日行了五十裏。
  不上多日,到了濟南城外二十裏屯札,立了營寨。督撫江有古、太守程瑞麟出城接應。大小文武官員,都來參謁。元帥一一接應,乃問賊勢、頭陣勝敗。
  江有古道:“賊陣中先鋒吉乎飛,極其利害。本職屢戰不利,衹得閉城固守。賊陣日來搦戰,小職衹為不應,以待天兵。今日元帥大軍臨止,天降的喜,何虞乎小醜呢!”元帥謙讓一回,道:“勝敗兵傢之常。兵者不可造次。孫武子云: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謂敵未可勝,則我當自守;待敵可勝,敗攻之爾。”江有古道:“元帥所論,甚是得當。”當下接引大隊兵馬入城。練武廳上,設宴接風,犒賞三軍。
  那元帥陣中,大刀闊斧,紀律申嚴,將佐軍旅,賈勇三倍。督撫、太守,不勝之喜,備說前來戰陣之事。休兵一宿。
  次日,城上守備飛馬報道:“倭營先鋒,又來城下討戰。”副元帥李尚好嚮前道:“先遣一員副將,探那賊陣形勢,何如?”元帥道:“今大軍纔來濟南。傍招之兵,姑不齊至。衹令城上叫道:明天約戰。”賊陣中十分打駡道:“城裏援兵已來,不戰何為?如是懶怯,不敢抗鬥,何不自縛出城,獻他城池,受賞請職,免了加兵,身首兩斷。”終日駡弄。元帥衹令勿聽,三軍正在攘臂憤惋。一宿無話。
  次日,元帥發一令箭,令先鋒廖鋼領兵一萬,天明造飯,辰刻出城對壘,又發令箭,提督李尚好領兵五千,在後接應。
  元帥自率一萬兵馬,同濟南督撫江有古在後隊督戰。
  分撥已定,到了辰刻。廖鋼披甲上馬,領兵出城。提督、元帥各各領了自己軍馬,陸續出城,迎接對陣。兩邊列成陣勢,強弓硬弩,射住陣腳。兩陣裏,花腔鼍鼓擂,雜彩綉旗搖。
  陣門開處,廖鋼立馬當先,拿起混天鐵棍,威風凜凜,殺氣騰騰。賊陣中一員大將,生得藍面獠牙,環目鬍髯,手執一柄純銅鐵鞭,坐下一匹五色花鬃馬,膽略雄雄,氣勢堂堂。先鋒陣中濟南將佐有知者,告道:“這是倭先鋒吉乎飛。”廖鋼當先高叫:“俺便是皇明斬倭先鋒、都統兵馬使廖鋼。本不斬無名之將,迎納姓名,前來就縛,好上記功績簿上。”倭將便道:“我是大倭國先鋒統督吉乎飛。便是今天頭戰,你死我活。”輪起大銅鞭,直奔前來。廖鋼大怒,撫手中八尺熟鐵棍相迎。
  兩將搶到垓心,兩軍吶喊,一往一來,一上一下,四條臂膊縱橫,八衹馬蹄撩亂,直鬥到十五餘合,不分勝負。元帥在高壘上,望見倭將十分強猛,暗暗喝采道:“賊兵初陣逞強,本事高勇。”恐廖鋼有失,鳴金收軍。廖鋼虛架一棍,躍馬出圈回陣。賊陣中,見本陣回兵,亦為鳴金,收軍結壘。
  廖鋼見元帥道:“今此首陣,必欲擒他,以挫其氣。元帥如何收軍?”元帥道:“我軍驅馳之餘,不可一時盡力。且賊將武藝,不可小覷。姑待第二陣擒得他,有何不可。”廖鋼唯唯而退。是晚休題。
  次早,賊陣吉乎飛又來討戰。楊元帥親率三軍,左邊李尚好,右邊廖鋼,各舉器械,浩氣嚴嚴,好位安邦保國大元勳。
  八角彩旗,長槍三綹鐵甲大刀。廖先鋒護衛頭陣,李提督衝陣,一合飛擁。
  吉乎飛一見來將,生得威儀凜凜,比昨天大有分別,手執銅刀,衝近喝道:“來將可是楊少遊麽?”元帥冷笑道:“無名小卒,敢來問名。你若知事識時,獻降投順,可保性命。如有半個不字,當不免死在目前。”吉乎飛大怒道:“你以一介書生,敢誇大言!”銅刀一舉,耀目光輝,直奔元帥。
  左邊李尚好,大揮雙鞭,急架相爭。在各竜爭虎鬥,兩員虎將殺到難解分。直到八十餘合,吉乎飛抵當不住,大呼:“明將老頭兒,果然利害。俺今殺你不過,且讓了你多活一天。”拍馬便走。李尚好那裏肯捨,大喝:“賊將那裏走!”飛馬追趕。
  吉乎飛心下越慌,一邊拿出銅刀,拈弓拾箭,扭過身軀,望着李尚好胸膛上,颼的一箭射去。提督眼捷手快,看那枝箭風也似來得近,忙用手中鐵鞭衹一撥,那枝箭鏃錚然有聲,滴溜溜撥下草地上去了。
  吉乎飛見他箭又不着,越發展慌怯,霍地把馬一兜。提督趁勢疾追,取了雙鞭,當頭打下。吉乎飛覺得眼花昏亂,閃躲不及,那一鞭打在右腿上,吉乎飛忍痛跑回本陣去了。
  當下元帥揮兵一掩,捲地殺將過去。倭兵見了主將被傷,回走抵當不住,四散奔走,七零八落。大兵直追三十裏,方纔止住。倭兵大敗,退了五十裏外,纔得住兵紮寨。
  李尚好大勝回營,元帥大喜,一同入城安兵,上了提督首功。是日大犒三軍,排宴賀喜。
  再說倭兵敗走五十裏,始為埋鍋造飯。點閱兵馬,折了五千兵,七百馬匹。吉乎飛受傷,幸有重甲,不至透骨。忙邀大夫,黏藥調治。不在話下。
  且說廖先鋒,見了提督建此大功,心下想到:“昨天我鬥賊將廝殺,幾乎拿擒,元帥鳴金收軍,無端讓他活活的還送。今日首功奪於李尚好,不可是憤恨,當得不過。明天我且掩殺一陣,好立奇功,方可聳瞻了一營兵將。”想畢,怏怏晚景一宿。
  次日,元帥營中閑坐,方與提督講論破賊之策。廖先鋒前來,請了夜安,乃道:“前者頭戰時,末將幾乎活捉倭陣之將,元帥鳴金收軍,活活的送他還陣。昨天提督得了全勝,倭將痛被一鞭,僅逃性命。今已銳氣摧挫,下職今夜衹率部下三千兵馬,掩擊賊營,使得齏粉,賊陣無敢再摅出陣了。”元帥道:“昨日提督雖然全勝,倭營尚雲兵精將勇。且兵傢難有有戰輒勝。倭將巧譎多謀,不可造次。先鋒再思萬全,可以用兵了。”廖鋼道:“不然。兵法雲:乘機者勝,失勢者敗。今我師乘勝之機,賊將敗軍,失勢而逃,此正乘勝逐北之時。難失者,時也。元帥勿疑。”元帥道:“先鋒小心。”於是廖先鋒退出,點了自領部下三千兵馬。未時造飯,自己披挂上馬。申刻人含枚,馬摘鈴,喜得一輪明月,夜猶未黑,疾馳五十裏。
  話分兩頭。元帥聽了先鋒之言,對提督道:“先鋒必敗。”即招督撫江有古道:“你領一支兵,隨先鋒後,到倭營左側埋伏,接應先鋒小心。”江有古領命去了。
  再說廖鋼,掩到倭營,夜已四鼓,突人倭陣中,陣中虛無一人,衹有火把明亮,刁鬥分明。廖鋼知有預備,忙回身退軍。
  忽然一聲火炮,伏兵齊發,矢石如雨。倭陣一員猛將,斜舉丈八蛇矛,高聲叫道:“無名一卒,敢來劫寨!”廖鋼拍馬迎戰到十餘合。
  原來先鋒兵馬,夜半疾馳五十裏,人馬俱乏餓,無心戀戰。
  廖鋼虛架一刀,奪路便走。倭兵躡後。廝殺之際,江有古擂鼓突出接應。廖鋼心有所恃,回身再戰,到得天明,方纔息鬥。
  江有古前來合勢,廖鋼照檢士卒,已折了其半,剩下的又大半中傷。廖嘆息道:“我不聽元帥之言,致此敗戮。又非督撫接應前來,我命休矣。今以何顔回見元帥?”舉刀欲為自刎。
  江有古大驚,急輓刀柄道:“將軍差矣。勝敗兵傢之常,寧以一番失利,尋此短見。又元帥弘量,必有寬恕。”廖鋼無法自裁,衹得忍氣吞聲,回到營中,息了敗殘軍馬,自縛膝行營前請罪。
  未知廖鋼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西王母瑤池宴蟠桃 釋性真石橋戲明珠第二回 鹹寧縣性真投胎 衆鄰捨潘瞽說命
第三回 百花姑合席說功過 八仙娥同時降塵凡第四回 華陰閨女唱和楊柳詩 紫虛真人傳授陰符經
第五回 楊解元獨點花魁 桂蟾月自擬月姥第六回 假女冠鄭府彈琴韻 巧春娘妝閣喻弓影
第七回 說婚媾老司徒起怒 通關節大學士發誓第八回 楊少遊金榜擢狀元 鄭司徒花園迎嬌客
第九回 鄭瓊貝書齋賭棋 賈春雲綉閨詠鞋第十回 賈春雲為仙為鬼 鍬驚鴻乍陰乍陽
第十一回 金鑾直廬學士吹簫 蓬萊別殿宮娥請詩第十二回 秦宮娥掩泣隨黃門 楊學士陳情叩青鎖
第十三回 鄭司徒承旨賴婚 楊學士再疏下獄第十四回 日本國潛師犯青州 楊元帥練兵出濟南
第十五回 楊元帥擺開鵾鵬陣 倭總兵敗走泰安州第十六回 瀋裊煙捨劍訴真情 吉乎飛出兵說奇計
第十七回 廖先鋒誤陷盤蛇𠔌 楊元帥做夢白竜潭第十八回 白竜潭元帥破陰兵 洞庭湖竜王設宮樂
第十九回 平秀突捲兵渡海 楊元帥奏凱還朝。第二十回 蘭陽主微服拜佛 鄭小姐承旨入宮
第二十一回 鄭小姐賜爵英陽主 賈春雲續詠喜鵲詩第二十二回 賞三軍元帥辭封爵 歸花園春娘傳假音
第二十三回 兩公主一席合卺 雙親堂聯車入京第二十四回 英陽主諱名貶鄭氏 魏國公假病說鬼話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