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类 权谋书   》 第12节:为官之道(3)      刘向 Liu Xiang

  子方说:“好的,你勉力去做,魏国的宰相不会舍弃你到别处去找。”
  翟黄答道:“君王母弟有个名叫公孙季成的,推荐子夏,而人君把他当老师看待,推荐段干木,而人君把他当朋友看待,再推荐你田子方,而人主尊敬他,他所推荐的,是老师,是朋友,这是属于敬畏的一类;而我所推荐的,都是重视名利的,怎能做到魏国的宰相呢?”子方说:“我听说一个人本身贤能,他所推荐的人一定也是贤能的,这五个被他推荐的人都是贤能的,你好好努力,会成为宰相的。”
  8. 人才是治理的关键
  齐威王出游瑶台,成侯卿来向他报告事情,跟随成侯卿的都是一些衣着车马极讲究的人。齐威王看到问左右的人说:“来的那些是什么人?”左右的人说:“是成侯卿。”齐威王说:“国家很贫穷,为什么出来要那样地讲究排场?”左右的人说:“把东西给别人的人,他有权要求别人;接受人家东西的人,应为他人尽义务。”
  成侯卿到了,去晋见齐威王说:“忌来了。”齐威王没有作声。又说:“忌来了。”齐威王还是没有作声。又说:“忌来了。”齐威王说:“你们国家非常贫穷,为什么出来要那样讲排场?”成侯卿说:“请大王赦免我的罪,我就回答你。”齐威王说:“好吧。”成侯卿说:“我推荐田居子到西河,而削弱了秦和梁的力量;我推荐田解子到南城主政,结果楚人就拿着丝织物来朝拜;我推荐黔涿子到冥州去,而燕人送来牧畜,赵国人送来盛器;我举荐田种首子到即墨,齐国因此富足;我推举北郭刀勃子为大夫,而九族就更加亲切,人民也更加富蔗。我推荐这几位贤能的人,你可以高枕无忧,为什么还怕国家贫穷呢?”
  9. 公孙支让贤
  秦穆公派商人去卫国运盐,商人用五张羊皮买下百里奚让他把装盐的车赶到秦国去。秦穆公看盐的时候,又见到百里奚的牛很肥,说:“责任重而路又远,随时会碰到危险,而牛为什么还很肥呢?”百里奚说:“我按时让它进饮食,使用它的时候,又不过分地虐待它;如碰到有危险时我先去,所以牛才会肥。”穆公知道百里奚是一个君子,于是令有司赐他沐浴并换过衣帽让他陪侍穆公,穆公非常高兴。
  第二天秦穆公和公孙支讨论政务,公孙支心神不安地说:“穆公耳聪目明,考虑也非常周到仔细,可能是你已找到一位圣人了!”穆公说:“是的,我非常喜欢百里奚的话,他跟圣人很相似。”公孙支于是就回去拿了一只雁来祝贺,说:“你已经得到国家所需要的圣臣,我来为国家祝贺。”穆公没有辞谢,并且还礼收下礼物。第二天,公孙支就把上卿的职位让给百里奚,说:“秦国地处偏僻,人民愚陋无知,这是国家危亡的根源,我自知不配处在高位,请准许我让贤。”穆公不同意。公孙支说:“你不用款待嘉宾的礼节,而能得到国家所需要的贤能的大臣,是你的福份;我见到贤能的人而有机会让贤,是我的福份。现在你已经可以得到这项福份,而让我失去这项福份,可以吗?请你也让我得到吧!”穆公不同意。公孙支说:“我不贤能而处高位是你违背常理,我不肖而让你违背常理,是我的过失,进用贤能的人而辞退不贤能的人,这是你的英明。现在我处在高位,毁坏了你的美德,又违背了一般大臣应有的操守,我将要逃走。”穆公因此接受了他的请求。所以用百里奚做上卿,公孙支做次卿来帮助他。
  10. 赵简主自省
  赵简主从晋阳到邯郸去,半路上停下来,赶车子的官吏就问他为什么停下来,赵简主说:“董安于在后面。”赶车子的官吏说:“这是三军的事,你又何必以一个人而影响三军呢?”赵简主说:“是的。”走了百步又停下来,官吏要上前去规劝,恰好董安于到了,赵简主说:“秦国与晋国之间的通道,我忘记派人把它堵塞起来。”董安于说:“这就是我走在最后面的原因。”赵简主说:“公家的贵重物品我忘记派人把它运来。”董安于答道:“这是我董安于走在最后的原因。”简主说:“行人烛过年纪大了,他的话晋国人都听从,我走的时候忘了派人去辞行了。”赵简主可说是对内反省自己,对外能知人善任,所以才能自己既轻松而国家又安定。御史大夫周昌说:“一个国家的领袖,能像赵简主那样,国家就不会有危险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节:前 言第2节:领袖之道(1)第3节:领袖之道(2)第4节:领袖之道(3)
第5节:领袖之道(4)第6节:领袖之道(5)第7节:领袖之道(6)第8节:领袖之道(7)
第9节:领袖之道(8)第10节:为官之道(1)第11节:为官之道(2)第12节:为官之道(3)
第13节:为官之道(4)第14节:为官之道(5)第15节:为人处世之本(1)第16节:为人处世之本(2)
第17节:为人处世之本(3)第18节:为人处世之本(4)第19节:为人处世之本(5)第20节:士可杀而不可辱(1)
第21节:士可杀而不可辱(2)第22节:士可杀而不可辱(3)第23节:士可杀而不可辱(4)第24节:士可杀而不可辱(5)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