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文化 》 女教授的19道私房佳餚:飲膳札記 》
第12節:楔 子(1)
林文月 Lin Wenyue
楔 子
二十五歲以前,沒有拿過鍋鏟,甚至連廚房都很少進去過的我,二十五歲結婚後,雖然初時衹是兩個人的小家庭,畢竟是一傢之主婦,中饋之事有賴我掌理,也就不得不面對現實,開門七事及無數瑣瑣細細占據了日常生活的一大半時間。
記得從蜜月旅行回來的次日黃昏,我為迎接婚後第一天去上班的先生回傢享用晚餐,忙忙碌碌淘米洗菜,接着想生爐火。當時臺灣社會,一般家庭尚未有瓦斯爐,甚至煤油爐都不是普遍使用。未結婚時,偶爾看過女傭在後院用報紙、竹片等引燃炭火,但是沒有仔細研究過全部過程,所以自己操作起來,頗覺睏難。新婚家庭的舊報紙本來就有限,我笨手笨地一次次嘗試,又一次次失敗。報紙燒光了,炭火依然沒有點着。煙霧熏出了眼淚,也引發了焦慮與羞愧。男主人準時回傢時所見到的不是溫暖的晚餐,卻是一個流淚的妻子。
那時我仍在研究所讀最後一年,學位論文的撰寫雖然不容易,傢居生活則又令我體會到人生更具體實在的另一面。於是,文字的人生與現實的人生並重,我於研究教學的工作之外,復認真經營衣食住行等日日的生計。纍積多年的生活經驗,確實已大有別於新婚時的懵懂未明;其中於烹飪之道,固然為了應付三餐之所需,不得不特別花費精神,而且烹而食之之際,又往往能夠獲得當正立即的成就感,所以令我對之興味盎然。又由於親自烹調的緣故,宴席之上或朋友邀約,偶遇美味,便有研究、分析,而且仿而效之的衝動。所謂"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其實,食而弗烹亦不知其道也。凡事總要親身經歷,方得深入體會,食道蓋亦如此。
我於烹飪,從未正式學習過,往往是道聽途說,或與人交換心得,甚而自我摸索;從非正式的琢磨之中獲得經驗與樂趣。有時,一道用心調製的菜餚能夠贏得傢人或友輩贊賞,便覺得欣然安慰。我們喜歡在傢宴請朋友小聚敘談,而為了避免重複以同樣的菜式款待同樣的客人,不記得是何時起始,我有卡片記錄每回宴請的日期、菜單,以及客人的名字。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一方面避免讓客人每次吃到相同的菜餚;另一方面則可以從舊菜單中得到新靈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1) | 第2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2) | 第3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3) | 第4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4) | 第5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5) | 第6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6) | 第7節:教授生活,可以如此優雅(7) | 第8節:飲膳往事(1) | 第9節:飲膳往事(2) | 第10節:飲膳往事(3) | 第11節:飲膳往事(4) | 第12節:楔 子(1) | 第13節:楔 子(2) | 第14節:潮州魚翅(1) | 第15節:潮州魚翅(2) | 第16節:潮州魚翅(3) | 第17節:清炒蝦仁(1) | 第18節:清炒蝦仁(2) | 第19節:紅燒蹄參(1) | 第20節:紅燒蹄參(2) | 第21節:紅燒蹄參(3) | 第22節:佛跳墻(1) | 第23節:佛跳墻(2) | 第24節:佛跳墻(3)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