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类 權謀書   》 第10節:為官之道(1)      劉嚮 Liu Xiang

  捲二
  為官之道
  1. 六正與六邪
  做大臣的要服從皇上的命令,對皇上交待的事情做完以後要嚮他報告,一切事情不敢專橫,不隨便效忠一個人,也不隨便提高自己的地位,一定要對國傢有益處,對皇上有幫助,所以他的身份受到尊重,而子孫也能保全得住。
  大臣有六正,也有六邪,照六種好的典型去做,就會得到榮耀,若照壞的去做,就會招來羞辱,榮辱就是禍福的門徑。
  什麽叫做六正六邪?六正就是:第一,當一切還隱伏着,沒有露出苗頭,這時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存亡的預兆和成功與失敗的先機,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就預防它發生,讓人主很超然地站在顯要的地位,天下的人都稱贊他是位很盡忠的大臣,像這樣的大臣,就可算是聖明的臣子;第二,要虛心誠意,貢獻善道,勉勵人主進步,告訴人主最好的策略,順着人主的優點,補救他的缺點,有了成績屬於人主,不敢自誇是自己的功勞,像這樣就是賢良的臣子;第三,是自己操勞,早起晚睡,不停地推薦賢能的人,學習古代的嘉言善行來勉勵人主,使國傢社會能夠安定,這就是忠臣;第四,是能明察極小的事情,能提前看出成敗,預防它並加以輓救,退而三思,堵塞它的空隙,斷絶它的亂源,轉禍為福,讓人主沒有可擔憂的,像這樣的大臣就是有見識的大臣;第五,是能遵守規章制度,辭謝一切賞賜,也不接受贈送,衣服整齊,飲食節儉,像這樣就是忠貞不二的大臣;第六,是當國傢混亂的時候,人主做錯事,然而能夠冒犯人主,指出他的過失,不怕犧牲,認為自己犧牲了衹要國傢能保得住,對自己的行為不表示後悔,像這樣就可算是耿直的大臣。這就是所說的六正。
  六邪呢?第一是衹求做官享受俸祿,衹謀取私人的利益,不管公傢的事,有智慧不肯用,有能力不肯做,人主渴求人臣能提供意見,貢獻良策,他還不肯盡自己的職責,苟且求榮,隨波逐流,沒有主見,左右觀望,像這樣的大臣徒有其名;第二是人主的話,他都說好,人主的行為,他都說不錯,暗中看準了人主喜歡什麽,他就奉獻,讓人主的耳目能得一時之快,投機取巧來迎合人主,不管他後來的禍害,像這樣就是諂諛的臣子;第三是內心險詐,外表卻好像很謹慎,說的話好聽,作的表情好看,而內心又好嫉賢妒能的人,他想要推薦的人,就替他隱惡揚善,他所要打擊的人,就對他隱善揚惡,讓人主用人失去依據,賞罰不當,命令也不能實行,像這樣就是姦臣;第四是智慧足以掩飾他的罪過,話也很有說服力,對內離散骨肉之情,對外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像這樣就是饞臣;第五是專權仗勢,拿國傢大事來提高自傢的權勢,成群結黨來使自傢富有,又假藉人主的命令,來自我炫耀,增加自己的威勢,像這樣就是賊臣;第六是拿邪道來嚮人主諂媚,讓人主遭到不義,搞小組織來蒙敝人主,在人主面前就說好聽的話,離開了人主話就變了,黑白不分,是非不明,找機會來攀附人主,使四周的友邦和國內的人民都知道人主的罪惡,像這樣的大臣就是亡國的大臣。這就叫做六邪。
  賢能的大臣按照六正的原則行事,痛惡六邪,所以人主的地位才能鞏固,而天下才能治好,活着的時候為人主所喜愛,死了就被人主所懷念,這就是為官的大道。
  2. 官員的職責
  商湯問伊尹說:“三公、九卿、大夫、列士,區別在哪裏?”
  伊尹答道:“所謂三公,他們的智慧高,瞭解大道理,能夠應付所有的變局,瞭解萬物的情性;他所說的話,足以調和陰陽,讓春夏秋鼕四時正常,調節風雨,像這樣的人就可以推舉他做三公,所以三公的任務就在於通曉天道。九卿要按照節令開溝渠,修築堤防,栽種五穀,他的任務就在於通曉地理,沒有開通的溝渠他能夠開通,對人民不利的事情,他能變成有利,像這樣的人就可以推舉他做九卿,所以九卿的工作,就是為人民謀利益。大夫出入和人民一樣,也和人民同利,他通曉人事,行動合乎規矩,說話也不傷害人,在重要的地方設立關梁,來徵收賦稅,充實國傢財源,像這樣的人就可以推舉他做大夫,所以大夫的工作,在於推行仁政。列士要懂得道義,不要失去了善心,有了功勞也不要一個人獨占,做事要忠誠正直,要努力勸勉別人,不要存有姦詐的心理,辦事要有大公無私的態度,說話有分寸,像這樣的人就可以推舉他做列士,所以列士的本職在於行義。有了道德仁義,而天下才能治得好。以上道德仁義四種人,英明的人主並不把他們當作大臣看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節:前 言第2節:領袖之道(1)第3節:領袖之道(2)第4節:領袖之道(3)
第5節:領袖之道(4)第6節:領袖之道(5)第7節:領袖之道(6)第8節:領袖之道(7)
第9節:領袖之道(8)第10節:為官之道(1)第11節:為官之道(2)第12節:為官之道(3)
第13節:為官之道(4)第14節:為官之道(5)第15節:為人處世之本(1)第16節:為人處世之本(2)
第17節:為人處世之本(3)第18節:為人處世之本(4)第19節:為人處世之本(5)第20節:士可殺而不可辱(1)
第21節:士可殺而不可辱(2)第22節:士可殺而不可辱(3)第23節:士可殺而不可辱(4)第24節:士可殺而不可辱(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