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 中国式申奥   》 第1节:珍藏那些辉煌数字(1)      黄克俭 Huang Kejian

该书以个人经历为叙述框架,以鲜为人知的内幕故事为主体,讲述了申 奥的紧张时刻和精彩瞬间。让读者如置身其中,亲临倍感刺激的申奥现场。不同于其他申奥类书籍的是,本书关注的是致使申奥成功的细节。 正如杨澜在推荐语中说道的那样:“任何伟大的时刻都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时隔七年,奥运即将举办之时,我要再一次感谢黄克俭大量精细 的工作使得当年奥运陈述得以完美呈现。
第1节:珍藏那些辉煌数字(1) 4.珍藏那些辉煌数字 2001年7月13日晚上22时08分,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北京时间7月13日22时11分,在陈述现场的新华社赴莫斯科记者向祖国发回急电:"2008年奥林匹克盛会选择了北京。" 奥运会最终还是选择了北京。在声嘶力竭地为北京呐喊之后,我通过电影屏幕,看到莫斯科世贸大厅的陈述现场一片混乱,所有的人都涌向奥委会的中国委员何振梁先生身边,向他表示祝贺。陈述大厅的现场立刻"兵荒马乱",有人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有椅子被撞坏撞翻在地、有摄影支架被踢翻、有许许多多嘈杂的叫喊和欢呼;与此同时,电影厅里也开始跟着混乱起来,其他几个代表团也涌向中国代表团周围向中国代表团表示祝贺。 瑞士奥委会主席沃·卡奇当即向北京奥申委表示祝贺:"现在应该是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了。" 作为竞争对手的加拿大体育部长丹尼斯·库珀面对记者的镜头说:"结果就是结果,今天北京很幸运。" 无数次,千千万万次,我重新回忆起那段记忆杂乱的时光,多会被那种爆发,那种极度的欢庆所感染。所有的人,所有别的国家的人,都不断地重复着:"china china……"在那种氛围中,我长久地被震撼着,被感动着。 等我回国后,通过媒体和报纸发现不仅是我被震撼着,感动着;我的同事被震撼着,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被感动着。回国后那一段时间,我几乎没有闲下来,所有的朋友蜂拥而至,向我询问申奥过程中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同时,我开始把报纸上的一些数据剪裁下来,来见证我个人生命中的这段独特的历史和插曲。到后来,在北京召开了庆申奥成功的表彰大会,我是其中受表彰之一,我的心情再次被感染,翻开我的日记本,可以看到我清楚的记下了7月13日那天因为申奥成功而产生的那些辉煌而"恐怖"的数字: 3000万人次:7月13日当晚,新浪网访问量突破3000万人次。 100多万条祝贺信息:7月13日当晚,寻呼台发出祝贺短信100多万条。 100万人共狂欢:7月13日晚在北京参加庆祝的人群超过100万。 40万人在广场:7月13日晚十点刚过,天安门广场人数瞬间突破40万,达到广场最大饱和度。 20公里:长安街上东西两向庆祝的人群长达近20公里。 15万面旗帜:一个小时之内,15万余面带着申奥标志的旗子和国旗被庆祝人群抢购一空。 20多万张邮票:14日凌晨开始,14个邮局售出申奥纪念邮票20多万张。 72万听可乐:北京可口可乐公司连夜生产出72万听奥运金可乐。 66000个汉堡:为了庆祝北京申奥成功,麦当劳免费送出66000个汉堡。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后一章回 >>   
第1节:珍藏那些辉煌数字(1)第2节:珍藏那些辉煌数字(2)
第3节:三篇社论,两种心情(1)第4节:三篇社论,两种心情(2)
第5节:三篇社论,两种心情(3)第6节:奥运史上首次"申办城市评估"(1)
第7节:奥运史上首次"申办城市评估"(2)第8节:改造北京饭店(1)
第9节:改造北京饭店(2)第10节:改造北京饭店(3)
第11节:下水管道意外破裂和睡着的奥委会委员(1)第12节:下水管道意外破裂和睡着的奥委会委员(2)
第13节:风雨雾雪:一点都不讲究的北京天气(1)第14节:风雨雾雪:一点都不讲究的北京天气(2)
第15节:风雨雾雪:一点都不讲究的北京天气(3)第16节:实地考察突袭战(1)
第17节:实地考察突袭战(2)第18节:美丽的PPT和美丽的新闻发布会(1)
第19节:美丽的PPT和美丽的新闻发布会(2)第20节:美丽的PPT和美丽的新闻发布会(3)
第21节:布鲁根团长对奥申委的评价(1)第22节:布鲁根团长对奥申委的评价(2)
第23节:布鲁根团长对奥申委的评价(3)第24节:一赴莫斯科(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