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
作品父類: 詞 vocable |
◎◎◎⊙⊙,◎●○○▲
◎⊙●◎○,◎●○○▲
◎◎◎⊙○,⊙●○○▲
⊙●●○○,⊙⊙◎○▲
|
|
唐教坊麯名。《尊前集》註:雙調。元高拭詞註:南呂宮。朱希真詞,有“遙望楚雲深”句,名《楚雲深》;韓淲詞,有“山意入春晴,都是梅和柳”句,名《梅和柳》;又有《晴色入青山》句,名《晴色入青山》。
雙調四十字,八句,前後片各兩仄韻。
此詞實由兩首五言仄韻合成。但平仄各傢出入頗大,其中歐詞首句用拗句句法,音節較委婉,采以為例。例詞是歐陽修名作之一。前片寫主人公回憶去年元夜和情人的約會;後片寫今年景色依舊,卻已物是人非,觸景生情,淚濕春衫。前後片對比強烈,語言明快,開門見山,頗帶民歌色彩。
此調以此詞為正體。若劉詞之多押一韻,孫詞之添字,牛詞、張詞之攤破句法,皆變格也。但五言八句,每句第二字,例用仄聲。如魏承班詞“煙雨晚晴天,零落花無語。難話此時心,“梁燕雙來去。 琴韻對薫風,有恨和情撫。腸斷斷弦頻,淚滴黃金縷。”宋詞照此填者甚多。間有前後段第二字用平聲者,如歐陽修詞“含羞整翠鬟,得意頻相顧。雁柱十三弦,一一春鶯語。 嬌羞容易飛,夢斷知何處。深院鎖黃昏,陣陣芭蕉雨。”晏幾道、呂渭老、嚮子諲、吳文英集中,亦有此體。因此調創自韓渥,故以韓詞作譜。 譜內可平可仄,悉參後詞。若前段起句,第五字可仄,則照牛希濟詞“終日擘桃稂”,稂字仄聲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