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vocable分类表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忆江南归字谣渔歌子捣练子秋风清
如梦令长相思相见欢生查子昭君怨
点绛唇浣溪沙摊破浣溪沙菩萨蛮减字木兰花
采桑子巫山一段云卜算子诉衷情好事近
谒金门忆秦娥清平乐阮郎归桃花源忆故人
眼儿媚酒泉子柳梢青西江月南歌子
醉花阴浪淘沙鹧鸪天虞美人南乡子
玉楼春鹊桥仙小重山踏莎行钗头凤
一剪梅临江仙唐多令蝶恋花渔家傲
苏幕遮青玉案天仙子江城子风入松
祝英台近御街行洞仙歌满江红水调歌头
满庭芳凤凰台上忆吹箫暗香八声甘州声声慢

作品父类: 词 vocab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本调又名《消息》。一百四字,二十二句,前后片各四仄韵。
  (2)首起两句,第四、五、七、八句均为四字对(例二与此不尽相同)。第十句七字,上三字豆。后片结句四字,可作上一下三。
  (3)例一作者李清照,这是一首借元宵(正月十五)佳节的今昔比较来抒发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的优秀作品。开头两句,一定落日的光华如熔化的黄金一般地灿烂,一写暮云聚拢来象白璧一般地晶莹。这是用自然景色来渲染节日的气氛,对仗也很工整。下文“人在何处”,气氛陡转,看似突然,实际上,作者正寡居异乡,过着颠沛流离、落落寡欢的生活。这种灾难性的变化,连他自己也难以置信,所以有“人在何处”的感叹。其中正包含着无穷的辛酸呢。“染柳”三句,回头再通过写景抒发感慨。浓浓的烟雾笼罩着柳树,《梅花落》的笛声散发着幽怨,知道这中间有多少春意呢?“元宵”三句,承接上文,再把意思推进一层,遇上佳节,加上那暖和宜人的天气,本应及时行乐,作者却反问一句“次第岂无风雨?”就是说,转眼之间难道没有风雨相催?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亡国破家这个惨痛教训作为先例的。当时的作者已不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的天真少女,也不是“夜来沉醉卸妆迟”(《诉衷情》)的少妇,而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的饱经忧患的人了,所以她总耽心好景不长,风云突变。这种感叹纵然悲观,却能代表南渡爱国士人的共同心理,因而具有典型意义。作者既然兴味索然,所以即使有酒朋诗侣用香车宝马来邀她赏节,她也婉言谢绝了。后片用回忆对比手法,一写汴京(河南开封,北宋京城)盛时闺门对庆赏元宵佳节的重视。“三五”,即正月十五日夜。二写妇女们头上插戴各种首饰,争着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相约看灯,好不热闹!可是如今呢?自己颜色憔悴,头发蓬松,夜间再也懒得出去了。倒不如独个儿在窗帘底下,听听别人的笑声话语吧!末两句用热闹场面来反衬自甘寂寞的心情,比用冷落场面作正面衬托更为强烈,更能令人同情。南宋末年辛派爱国词人刘辰翁读了这首词深受感动,“为之涕下”,曾依声填了一首和词,可见其感染力之强。从全词风格来看,它把家国之痛与个人遭遇熔为一体,感情真率,寄意深沉,兼有婉约豪放两种长处;再从全词的语言来看,作者用的多是“寻常语”,没有典故,却表现得深入浅出,婉和注流畅,说它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例二为刘辰翁的和词,作者有小序云:“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阅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由于作者很讲民族气节,宋亡隐居不仕,面对此情此景,空怀故国之思,内心的哀痛是一言难尽的。词的开头两句写景,发出慨叹,写法仿李易安。接下来用对比手法,写原来的临安是“香尘暗陌,华灯明昼”,可是现在却“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就是说,临安原来是个车马络绎、灯火辉煌的都市,现在却成了人口稀少,实行“宵禁”的恐怖城市了;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比较来表达自己的故国之思的。后片再从自然风景看,“犹自如故”,但山河易主,人民流离,能赋词反成苦事。自己走投无路(因为不仕元朝),妻离子散,有苦向谁诉?夜深了,辗转难眠,对着残灯,只听得满村响起一片祭社的鼓声。从作者的心情来看,抚今思昔,感慨万千,悲切动人,不愧爱国名篇。但从用典来看,间或有不足之处,如“前度遽如许”,虽说是暗用刘禹锡《重游玄都观绝句》中“前度刘郎今又来”句意,毕竟语意欠明确。把它同李词相比,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悲苦过之”而“辞情”是“不及”的。后人之填词者,可注意这种对照以便学习他们的长处,避免他们的短处。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