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 vocable分類表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憶江南歸字謠漁歌子搗練子秋風清
如夢令長相思相見歡生查子昭君怨
點絳唇浣溪沙攤破浣溪沙菩薩蠻減字木蘭花
采桑子巫山一段雲卜算子訴衷情好事近
謁金門憶秦娥清平樂阮郎歸桃花源憶故人
眼兒媚酒泉子柳梢青西江月南歌子
醉花陰浪淘沙鷓鴣天虞美人南鄉子
玉樓春鵲橋仙小重山踏莎行釵頭鳳
一剪梅臨江仙唐多令蝶戀花漁傢傲
蘇幕遮青玉案天仙子江城子風入鬆
祝英臺近禦街行洞仙歌滿江紅水調歌頭
滿庭芳鳳凰臺上憶吹簫暗香八聲甘州聲聲慢

作品父類: 詞 vocab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碧雞漫志》捲五引《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雲:“帝幸蜀,初入斜𠔌,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淋鈴麯》以寄恨。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於世。”這是本調的由來。一百三字,十八句,前後片各五仄韻,皆葉入聲韻。
  (2)次句四字,句法為上一下三。第九句七字,上三字豆,均用仄聲。結句七字,用拗句。後片次句八字,上三下五。第四句七字,上三下四。第六句八字,上二下六,句法與“都門帳飲無緒”同,但加兩字豆。第七句上三下四,與前“念去去”同。按本調以柳耆卿詞最負盛名,篇中拗句至多,自來作者 ,平仄均依此調,《詞律》單收黃裳一首,意境、字句均差之遠甚,句法亦小有出入,殊不妥。從時間順序來看,柳前黃後,也應以柳詞為準。
  (3)例詞是作者在汴京同愛人話別的名作。詞從寫景入手,先用“寒蟬凄切”點出時令已到冷落的清秋時節,薄暮長亭送別,驟雨方過,倍感清凄,所以當蘭舟催發時,更加激動,連話也說不出來,衹能手握着手,彼此看着對方的淚眼了。用“相看”、“無語”這種字眼,更揭示了這對情侶復雜的內心活動,“此時無聲勝有聲”,雖不言明,卻是藉別的高潮。“念去去”兩句中的“去去”,是越去越遠之意。他倆都在想:此一去經過千裏煙波,遙望南天,暮靄沉沉,空闊無邊,越發捨不得分開了。後片開頭抒發感慨,“多情自古傷難別”,何況又碰上“冷落清秋節”呢?內容層層遞進,意思越寫越深。不管作者是否有意,客觀上這種寫法是把特殊上升到一般,也就是擴大了這首詞的典型意義。但作者不在多發議論,所以筆鋒一轉,藉景抒情,浮想聯翩,寫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優美句子來。蘭舟停泊在楊柳岸邊,曉風乍起,殘月在天,一幅清凄的秋晨景色,此中不正意味着作者旅途的孤寂嗎?兩句意境優美,聲韻和諧,已成千古名句。這一去總得一年以上,良晨美景對作者來說應是“虛設”了,即使有說不盡的深情密意,又嚮誰去傾訴呢?這首詞運用輔敘的手法,娓娓道來,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足見作者功力之深。在情景交融方面,可作為突出的範例之一。前片把黯然離別的心情溶入沉沉暮靄之中,綿綿離恨,猶如空闊無際的楚天,這是第一個情景交融處。後片把酒醒後清冷之感溶入楊柳岸上的曉風殘月之中。秋水伊人,天各一方,情中帶景,景中寓情,這是第二個情景交融處。而後者尤較前者為妙。因而這首詞不但是柳永而且可說是整個北宋婉約派詞人寫別情的一首代表作。後來秦少遊也寫了一首同樣主題和題材的詞《滿庭芳》(山抹微雲),儘管不乏佳句,但在情景交融中稍遜一籌。不過柳詞也有不足之處,就是情調偏於低沉,如果結尾幾句稍作轉折或振起一筆,可能感人更深,但這對作者來說,是不可能的。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