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vocable分类表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忆江南归字谣渔歌子捣练子秋风清
如梦令长相思相见欢生查子昭君怨
点绛唇浣溪沙摊破浣溪沙菩萨蛮减字木兰花
采桑子巫山一段云卜算子诉衷情好事近
谒金门忆秦娥清平乐阮郎归桃花源忆故人
眼儿媚酒泉子柳梢青西江月南歌子
醉花阴浪淘沙鹧鸪天虞美人南乡子
玉楼春鹊桥仙小重山踏莎行钗头凤
一剪梅临江仙唐多令蝶恋花渔家傲
苏幕遮青玉案天仙子江城子风入松
祝英台近御街行洞仙歌满江红水调歌头
满庭芳凤凰台上忆吹箫暗香八声甘州声声慢

作品父类: 词 vocab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这是本调的由来。一百三字,十八句,前后片各五仄韵,皆叶入声韵。
  (2)次句四字,句法为上一下三。第九句七字,上三字豆,均用仄声。结句七字,用拗句。后片次句八字,上三下五。第四句七字,上三下四。第六句八字,上二下六,句法与“都门帐饮无绪”同,但加两字豆。第七句上三下四,与前“念去去”同。按本调以柳耆卿词最负盛名,篇中拗句至多,自来作者 ,平仄均依此调,《词律》单收黄裳一首,意境、字句均差之远甚,句法亦小有出入,殊不妥。从时间顺序来看,柳前黄后,也应以柳词为准。
  (3)例词是作者在汴京同爱人话别的名作。词从写景入手,先用“寒蝉凄切”点出时令已到冷落的清秋时节,薄暮长亭送别,骤雨方过,倍感清凄,所以当兰舟催发时,更加激动,连话也说不出来,只能手握着手,彼此看着对方的泪眼了。用“相看”、“无语”这种字眼,更揭示了这对情侣复杂的内心活动,“此时无声胜有声”,虽不言明,却是借别的高潮。“念去去”两句中的“去去”,是越去越远之意。他俩都在想:此一去经过千里烟波,遥望南天,暮霭沉沉,空阔无边,越发舍不得分开了。后片开头抒发感慨,“多情自古伤难别”,何况又碰上“冷落清秋节”呢?内容层层递进,意思越写越深。不管作者是否有意,客观上这种写法是把特殊上升到一般,也就是扩大了这首词的典型意义。但作者不在多发议论,所以笔锋一转,借景抒情,浮想联翩,写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优美句子来。兰舟停泊在杨柳岸边,晓风乍起,残月在天,一幅清凄的秋晨景色,此中不正意味着作者旅途的孤寂吗?两句意境优美,声韵和谐,已成千古名句。这一去总得一年以上,良晨美景对作者来说应是“虚设”了,即使有说不尽的深情密意,又向谁去倾诉呢?这首词运用辅叙的手法,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足见作者功力之深。在情景交融方面,可作为突出的范例之一。前片把黯然离别的心情溶入沉沉暮霭之中,绵绵离恨,犹如空阔无际的楚天,这是第一个情景交融处。后片把酒醒后清冷之感溶入杨柳岸上的晓风残月之中。秋水伊人,天各一方,情中带景,景中寓情,这是第二个情景交融处。而后者尤较前者为妙。因而这首词不但是柳永而且可说是整个北宋婉约派词人写别情的一首代表作。后来秦少游也写了一首同样主题和题材的词《满庭芳》(山抹微云),尽管不乏佳句,但在情景交融中稍逊一筹。不过柳词也有不足之处,就是情调偏于低沉,如果结尾几句稍作转折或振起一笔,可能感人更深,但这对作者来说,是不可能的。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