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忆江南 | 归字谣 | 渔歌子 | 捣练子 | 秋风清 | 如梦令 | 长相思 | 相见欢 | 生查子 | 昭君怨 | 点绛唇 | 浣溪沙 | 摊破浣溪沙 | 菩萨蛮 | 减字木兰花 | 采桑子 | 巫山一段云 | 卜算子 | 诉衷情 | 好事近 | 谒金门 | 忆秦娥 | 清平乐 | 阮郎归 | 桃花源忆故人 | 眼儿媚 | 酒泉子 | 柳梢青 | 西江月 | 南歌子 | 醉花阴 | 浪淘沙 | 鹧鸪天 | 虞美人 | 南乡子 | 玉楼春 | 鹊桥仙 | 小重山 | 踏莎行 | 钗头凤 | 一剪梅 | 临江仙 | 唐多令 | 蝶恋花 | 渔家傲 | 苏幕遮 | 青玉案 | 天仙子 | 江城子 | 风入松 | 祝英台近 | 御街行 | 洞仙歌 | 满江红 | 水调歌头 | 满庭芳 | 凤凰台上忆吹箫 | 暗香 | 八声甘州 | 声声慢 | | |
|
|
|
作品父类: 词 vocab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花 解语花》载:“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花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解语花喻美人,后以此为词牌名。一百字,十八句,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
(2)起为四字对句。第五句九字,句法为上三下六,后片第二、三句即八字加豆,第一字必用仄(去声),前句作---∣系顺,后句作-∣-∣系拗,是定格。除结句五字为上一下四外,其余与前片同。
(3)例词为作者寓居荆州(今湖北江陵县)时写的正月十五日灯节的盛况。前片写眼前景色,一面写地上灯火之盛,一面写抬头看天上,月宫里的仙子们,柔云开处,她们一身淡妆,银光闪烁,准备乘风而下。再看熙熙攘攘的姑娘们,纤纤楚腰,盈盈体态,天上人间,相映成趣。在一片鼓乐声中,人头挤挤,香气满城,好不热闹!后片着重回忆,想起当年在京城开封的元宵佳节,盛况就更不用说了,“望千门如画”,表现了京城皇宫千门万户沉浸在一片灯海里的不凡气势,那又是多么开心啊!“钿车”两句反映了车上的歌妓用罗帕和游人相招呼的镜头和车马过处尘埃飞扬的热闹场面。词句精巧,描写细腻。不过作者回忆的目的不是为了突出眼前的美景,而是为了表现心中的抑塞。原来他远离京城,仕途上很不得意,所以后面说虽则风光还同过去一样,自己的豪兴却差得远了;虽然乘车游到夜深,还是让歌舞休歇了吧。同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相比,这首词的格调要低一筹,但在写作技巧上作者参用一些浪漫主义的手法,把天上人间融为一体来写,意境就显得开阔了,这对打开我们的思路有好处。再说,词的情调纵较低沉,能够说出心里话,还是好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