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憶江南 | 歸字謠 | 漁歌子 | 搗練子 | 秋風清 | 如夢令 | 長相思 | 相見歡 | 生查子 | 昭君怨 | 點絳唇 | 浣溪沙 | 攤破浣溪沙 | 菩薩蠻 | 減字木蘭花 | 采桑子 | 巫山一段雲 | 卜算子 | 訴衷情 | 好事近 | 謁金門 | 憶秦娥 | 清平樂 | 阮郎歸 | 桃花源憶故人 | 眼兒媚 | 酒泉子 | 柳梢青 | 西江月 | 南歌子 | 醉花陰 | 浪淘沙 | 鷓鴣天 | 虞美人 | 南鄉子 | 玉樓春 | 鵲橋仙 | 小重山 | 踏莎行 | 釵頭鳳 | 一剪梅 | 臨江仙 | 唐多令 | 蝶戀花 | 漁傢傲 | 蘇幕遮 | 青玉案 | 天仙子 | 江城子 | 風入鬆 | 祝英臺近 | 禦街行 | 洞仙歌 | 滿江紅 | 水調歌頭 | 滿庭芳 | 鳳凰臺上憶吹簫 | 暗香 | 八聲甘州 | 聲聲慢 | | |
|
|
|
作品父類: 詞 vocab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據《詞譜》引《列仙傳拾遺》載,春秋時蕭史善吹簫,秦穆公把善於吹簫的女兒弄玉嫁給他為妻,蕭史便教弄玉作鳳鳴,後來果然引來了鳳凰。秦穆公為此築為鳳臺給他夫婦居住,幾年之後,弄玉乘鳳,蕭史乘竜離去。本調即來源於此一傳說,九十五字,二十一句,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
(2)起二句和九、十兩句均四字對,第四、五句,均四字,上加一字豆。後片換頭,首為兩字句,均作平聲葉韻。一般均不葉韻,葉韻從易安始,形成定格。第三句五字,別傢都作上一下四句法,如果這樣,第一字應仄,第二字可平。
(3)例詞為李易安早期鄉居將與丈夫別離時之作,寫得感情細膩,真率可愛。前片寫早上香爐裏的香料早已燒盡,床上的紅錦被亂攤着,起來後連頭也懶得梳。古代婦女是非常講究梳頭的,現在“慵自梳頭”,可見詞人心裏不是滋味。由於不願梳頭,所以讓鏡匣堆滿灰塵也不揩拭,太陽一直照到簾鈎上,也不管它。一句話,都是因為“生怕離懷別苦”,話到舌頭,也欲言又止。也許這種離愁已經醖釀了一段時間,所以說“新來瘦”。這瘦的原因,既不是因為多喝了酒,也不是因為遇着秋天,究竟是什麽,詞人不作正面回答,這樣可以同上文“欲說還休”相呼應,做到含而不露。換頭首句用疊字,是詞人的創新,旨在加強語氣。休休,即“罷了”的意思。看來這次分別已成定局,即使唱千萬遍留別的《陽關三疊》,也無濟於事了。詞人一想到丈夫此去幾乎象桃花源的武陵人那樣難以重見,又想到自己被關閉在重雲密密的妝樓上,有誰知道我終日凝視着遠方呢?恐怕衹有樓前的流水了吧!用樓前流水反襯作者思念之深,藝術手法頗為高妙。結尾三句意思遞進,層層深入。詞人聽到夫妻要分別的消息,産生新愁;丈夫走後,思念更切,自然要添“一段新愁”。這三句以“凝眸處”三字同上文相接,波翻浪疊,不露痕跡,加上詞句明白如話,筆意酣暢,俱見作者功力之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