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憶江南 | 歸字謠 | 漁歌子 | 搗練子 | 秋風清 | 如夢令 | 長相思 | 相見歡 | 生查子 | 昭君怨 | 點絳唇 | 浣溪沙 | 攤破浣溪沙 | 菩薩蠻 | 減字木蘭花 | 采桑子 | 巫山一段雲 | 卜算子 | 訴衷情 | 好事近 | 謁金門 | 憶秦娥 | 清平樂 | 阮郎歸 | 桃花源憶故人 | 眼兒媚 | 酒泉子 | 柳梢青 | 西江月 | 南歌子 | 醉花陰 | 浪淘沙 | 鷓鴣天 | 虞美人 | 南鄉子 | 玉樓春 | 鵲橋仙 | 小重山 | 踏莎行 | 釵頭鳳 | 一剪梅 | 臨江仙 | 唐多令 | 蝶戀花 | 漁傢傲 | 蘇幕遮 | 青玉案 | 天仙子 | 江城子 | 風入鬆 | 祝英臺近 | 禦街行 | 洞仙歌 | 滿江紅 | 水調歌頭 | 滿庭芳 | 鳳凰臺上憶吹簫 | 暗香 | 八聲甘州 | 聲聲慢 | | |
|
|
|
作品父類: 詞 vocable |
⊙●○○,⊙○⊙●,●⊙⊙●○△。
⊙○○●,⊙●●○△。
⊙●○○●●,⊙⊙●、⊙●○△。
○○●,⊙○⊙●,⊙●●○△。
○△、○●●,⊙○⊙●,⊙●○△。
●⊙⊙⊙⊙,⊙●○△。
⊙●⊙○●●,⊙⊙●、⊙●○△。
○○●,⊙○⊙●,⊙●●○△。
|
|
(1)本調又名《鎖陽臺》、《滿庭霜》。九十五字,二十句,前片四平韻,後片可葉五平韻(例、二),過片二字倘不葉韻,則為四平韻(見例三)。
(2)起二句為四字對,後片換頭,起二字葉韻,亦有不葉韻而同下三字合為五字句者(見例三)。但以葉韻為常見。第二、三句各四字,多用對偶。第四、五句各四字,亦多用對偶,前加一字逗,按第四句萬樹《詞律》定為∣+++∣,竜榆生《唐宋詞格律》定為∣-∣--,然觀諸傢所作,除第一字概為仄聲(多數用去聲字)外,其餘四字之平仄可靈活掌握,故應改為∣++++,但須註意,不可連用四個平聲或仄聲,下列十例可以為證:∣∣--∣漸酒空金榼(秦觀),問故鄉何日(程垓)且莫恩身外(周邦彥),∣∣-∣∣幸此身未北(徐群寶妻),∣--∣∣正團圓果就(周濟),∣---∣早平安烽火(曹貞吉),∣-∣--願持此邀君(蘇軾)漫贏得青樓(秦觀)任人笑生涯(同前)便移轉吳床(黃庭堅)。
(3)例一是以時間為綫索,通過別離的場面描寫同戀人的依依不捨之情的。詞的前片,作者用優美的意境和語言來渲染這種離情。“山抹微雲”,山頭抹着一縷薄薄的雲;“天黏衰草”,天邊粘着一望無際的衰草。再看“畫角”句,一幅深秋晚景便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了。這種蕭瑟景象正同離人的感傷心情是相映襯的。兩句中一個“抹”字,一個“黏”字,用得非常出色,很難改用其他的字,有的本子把“黏”改作“連”,就大為遜色。這說明一定要註意煉字。“暫停”二句是正面交代吃離別酒。“多少”二句是邊吃酒邊回想到過去的歡樂,不過如過眼雲煙罷了。所謂“蓬萊”舊事,看來不是具體所指。“寒鴉”二句是襲用隋煬帝“寒鴉數萬點,流水繞孤村”的詩句而來,由寒鴉、流水、孤村組成另一幅晚秋圖畫,前按“斜陽外”三句,別有一番風光,說明時間已較原先為晚,夕陽的餘輝已照不到眼前的景物了,暗示着這送別的場面更加凄涼,別情更走嚮高潮。後片着重抒情。頭四句,解帶贈囊,表示幽歡的臨別紀念。“漫贏得”句表明,即使十分歡愛,到頭來仍不免落得個“青樓薄幸”之名。這是寫實,也可能“將身世之感打並入豔情”(周濟《宋四傢詞選》)。“此去”以下三句,是直抒離別的感傷,已到衣襟上淚痕斑斑的地步,但依舊是空的,何年何月何日再見,誰也不知道。“傷情處”三句,仍由情回到景,與開頭的景色相呼應,不過此時已不是“斜陽外”,而是“燈火已黃昏”了。秦觀此詞,情調感傷,氣格不高,這是事實,但為什麽又深得人們的喜愛呢?一則由於作者有真情實感,敢於吐露;再則由於作者具有高度語言藝術的修養,善於捕捉形象,寫出富有意境和音樂美的警句來。象“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已成了千古名句了。
例二全篇思想比較消沉,是作者客居在外,為官又不得意的情況下寫的,“風老鶯雛”中的“老”字,“雨肥梅子”中的“肥”字,都是形容詞用作動詞,就顯得形象而生動。“午陰嘉樹清圓”,在正午時日光下,樹影圓圓整整地鋪在地上,這類句子寫得工整,是從實地考察中得到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