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憶江南 | 歸字謠 | 漁歌子 | 搗練子 | 秋風清 | 如夢令 | 長相思 | 相見歡 | 生查子 | 昭君怨 | 點絳唇 | 浣溪沙 | 攤破浣溪沙 | 菩薩蠻 | 減字木蘭花 | 采桑子 | 巫山一段雲 | 卜算子 | 訴衷情 | 好事近 | 謁金門 | 憶秦娥 | 清平樂 | 阮郎歸 | 桃花源憶故人 | 眼兒媚 | 酒泉子 | 柳梢青 | 西江月 | 南歌子 | 醉花陰 | 浪淘沙 | 鷓鴣天 | 虞美人 | 南鄉子 | 玉樓春 | 鵲橋仙 | 小重山 | 踏莎行 | 釵頭鳳 | 一剪梅 | 臨江仙 | 唐多令 | 蝶戀花 | 漁傢傲 | 蘇幕遮 | 青玉案 | 天仙子 | 江城子 | 風入鬆 | 祝英臺近 | 禦街行 | 洞仙歌 | 滿江紅 | 水調歌頭 | 滿庭芳 | 鳳凰臺上憶吹簫 | 暗香 | 八聲甘州 | 聲聲慢 | | |
|
|
|
作品父類: 詞 vocable |
⊙○⊙●,●⊙○○▲
⊙●○○●○▲
●○○,⊙●⊙●○○,○⊙●、⊙●○○⊙▲
⊙○○●●,⊙●○○,⊙●○○⊙○▲
●●●○○,●●○○,○⊙●、⊙○⊙▲
●⊙●○○●○○,●●●○○,●○⊙▲
|
|
洞仙歌 洞仙歌,唐教坊麯名。原用以詠洞府神仙。敦煌麯中有此調,但與宋人所作此詞體式不同。有中調和長調兩體。
(1)本調八十三字,十五句,前後片各三仄韻,為東坡改作。其自序雲“餘七歲時,見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紀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雲。”按鬍仔《苕溪漁隱叢話》及《陽春白雪》所載孟昶《玉樓春》詞“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綉簾一點月窺人,欹枕釵橫雲鬢亂。三更庭院悄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衹恐流年暗中換。”據瀋雄《古今詞話》考正,認為孟詞係東京人士隱括東坡詞而成,比較可信。再從詞的格律來看,七字句的後三字用仄平仄(拗句),是《洞仙歌》定格,《玉樓春》是沒有這種格式的。
(2)第二句,句法上一下四,第四句九字,多數作上五下四,東坡作上三下六。第五句亦九字,句法上三下六。第六句七字,句法上三下四。第七句八字,實係仄起平收之七字句,句首以一去聲字領之。緊接又以一去聲字領以下兩四字句作結,語氣註意連貫,要一氣呵成。
(3)東坡此詞同《玉樓春》相較,從意境到詞句都高一籌。特別是後片加了對話,情景相生,寫出雙方愛慕之深,風格上去濃豔而尚清麗。結尾兩句,多用一去聲字(但、又)領頭,音節委婉,尤耐人尋味。《洞仙歌》為慢詞最優美的麯調之一,句式從三字至九字,達七種之多,長短搭配,平仄交替姿態橫生,故填者易見長。 例二是一首形象說理之作。前片描繪了一幅早春圖畫,楊柳放青,紅梅初綻,相映成趣,百態千姿。後片前三句照應上文從正面說一年好處不在“濃芳”,而在“小豔疏香”。“到清明”三句從反面指出儘管那時“百紫千紅”,萬花怒放,“已失春風一半”。所以結尾提出了全篇的主旨:勸君抓緊早春的時機盡情遊樂,“莫管春寒”,衹要醉心於眼前的景色,一股暖流自然會流遍你的全身。這首詞的內涵不管作者是否意識到,我們可以把它的意思加以引伸。早春時節的“小豔疏香”,含苞欲放,充滿着生機,正好比血氣方剛的青少年。如果說前者是“一年春好處”之所在,那麽青少年不同樣是人一生中的黃金時代嗎?從這裏可進一步體會到“少壯真當努力”(曹丕《與吳質書》)的真諦來。倘再引伸開去,不但青少年該加此,中老年也該“早占取韶光共追遊”,做時間的主人,豈不是大傢都能取得更大的成績嗎?如果作這樣的理解,那麽這首詞可以說用的是比興手法,它的鼓舞啓發作用也比原來大得多。又此詞所用的詞句平易而多警策,饒有韻味,比一些堆砌詞藻,用典晦澀的作品要高明得多。可惜的是它長期來沒有引起註傢的重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