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麯 | 雜劇 | 小令 | 戲文 | 套數 | | |
|
|
|
作品父類: 麯 bend |
|
|
麯以地域分,有南麯、北麯;以作用分,有散麯、劇麯。散麯無科白,劇麯有科白。所謂科白,即動作和賓白。散麯又大別為散套和小令。散套聯合同宮調或管色相同之麯而成、首尾一韻;小令大多數為衹麯,每首各自為韻。小令有以下四種:
一、尋常小令:指單闋之麯,為麯中至簡者,與詩一首、詞一闋相當。如黃鐘節節高、賀聖朝。
二、摘調小令:指從套麯中摘出之麯調,有如詞中之摘遍,所摘之調必是套中精粹者。如中原音韻作詞十法所附定格四十首中之「雁兒落帶得勝令」,題下註一「摘」字即是。
三、帶過麯:即作者填一調畢,意猶未盡,再續拈一他調或二他調,而其間音律又適能銜接。北帶北如正官脫布衫帶小梁州,南呂駡玉郎帶感皇恩、採茶歌,南帶南如雙調朝元歌帶朝元令,南北兼帶如南中呂紅綉鞋帶北紅綉鞋。
四、集麯:即集合數調之美聲而腔板可以銜接者次為一新麯,此南麯為盛。如仙呂九回腸乃集解三酲首至七、三學士首至合、急三鎗四至末而成。另一種集麯乃以一麯保留百尾而犯以他調,此亦南麯為盛,如仙呂二犯桂枝香乃合桂枝香首至四、四季花四至合、皂羅袍五至八、桂枝香九至末而成。(曾永義)
註:
詞最初稱為"麯詞"或"麯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詩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後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詞大致可分三類:(1)小令;(2)中調;(3)長調。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