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vocable分类表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山亭柳少年游双声子霜天晓角石州慢
太常引剔银灯天门谣望湘人望江东
乌夜啼梧桐影武陵春诉衷情诉衷情
诉衷情离亭宴导引竹枝竹枝
竹枝渔父引闲中好闲中好拜新月
啰唝曲啰唝曲啰唝曲庆宣和南歌子
南歌子南歌子南歌子南歌子南歌子
忆王孙荷叶杯荷叶杯回波乐回波乐
舞马词舞马词柘枝引塞姑晴偏好
凭阑人凭阑人花非花摘得新梧叶儿
梧叶儿梧叶儿梧叶儿梧叶儿渔歌子
渔歌子渔歌子渔歌子渔歌子忆江南

作品父类: 词 vocable
⊙○⊙●○○▲
●⊙●、
○○▲
⊙●⊙○○●▲
⊙○○●。
⊙○⊙▲
⊙●○○▲
⊙○⊙●○○▲
⊙●○○●○▲
⊙●⊙○○▲
⊙○○●。
⊙○⊙▲
⊙●○○▲



  (1)本调以汉张衡《四愁诗》中“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之句而得名。六十七字,十二句,前后片各五仄韵。
  (2)次句三字豆,亦有二、三两句合并作一字豆者。第四五句均四字,多数用对偶。后片与前片相同,难改次句为七字拗积句。
  (3)例一内容一般,但作者把“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喻闲愁之多,形象丰满,意境开阔,语言优美,不落前人窠臼,故当时士大夫以“贺梅子”赞之(参看周紫芝《竹坡诗话》)
   例二系辛稼轩名作之一,意境超过前者。前片借灯火、车马、音乐、舞蹈渲染上元灯节之盛况。后片塑造一位不随世俗、自甘寂寞的美人形象(暗香)。她身处热闹场所,却毫不留恋,有志者“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才发现她在“灯火阑珊(稀落)处”。乃知前片之竭立描绘灯月交辉、轻歌妙舞、贵人出游等等,不过是为后片突出主题作反衬而已,同一些剪红刻翠的艳情之作固不可同日而语。梁启超看出这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语),是颇有见地的。陈廷焯却认为词的结尾两句“了无余味”(《白雨斋词话》),这是不懂得辛句中有所寄托的缘故。采用比兴手法,寄托怀抱,这本是中国诗词的传统手法,辛词就给我们作出了一个范例。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