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憶江南 | 歸字謠 | 漁歌子 | 搗練子 | 秋風清 | 如夢令 | 長相思 | 相見歡 | 生查子 | 昭君怨 | 點絳唇 | 浣溪沙 | 攤破浣溪沙 | 菩薩蠻 | 減字木蘭花 | 采桑子 | 巫山一段雲 | 卜算子 | 訴衷情 | 好事近 | 謁金門 | 憶秦娥 | 清平樂 | 阮郎歸 | 桃花源憶故人 | 眼兒媚 | 酒泉子 | 柳梢青 | 西江月 | 南歌子 | 醉花陰 | 浪淘沙 | 鷓鴣天 | 虞美人 | 南鄉子 | 玉樓春 | 鵲橋仙 | 小重山 | 踏莎行 | 釵頭鳳 | 一剪梅 | 臨江仙 | 唐多令 | 蝶戀花 | 漁傢傲 | 蘇幕遮 | 青玉案 | 天仙子 | 江城子 | 風入鬆 | 祝英臺近 | 禦街行 | 洞仙歌 | 滿江紅 | 水調歌頭 | 滿庭芳 | 鳳凰臺上憶吹簫 | 暗香 | 八聲甘州 | 聲聲慢 | | |
|
|
|
作品父類: 詞 vocable |
⊙○⊙●○○▲
●⊙●、
○○▲
⊙●⊙○○●▲
⊙○○●。
⊙○⊙▲
⊙●○○▲
⊙○⊙●○○▲
⊙●○○●○▲
⊙●⊙○○▲
⊙○○●。
⊙○⊙▲
⊙●○○▲
|
|
(1)本調以漢張衡《四愁詩》中“美人贈我錦銹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之句而得名。六十七字,十二句,前後片各五仄韻。
(2)次句三字豆,亦有二、三兩句合併作一字豆者。第四五句均四字,多數用對偶。後片與前片相同,難改次句為七字拗積句。
(3)例一內容一般,但作者把“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喻閑愁之多,形象豐滿,意境開闊,語言優美,不落前人窠臼,故當時士大夫以“賀梅子”贊之(參看周紫芝《竹坡詩話》)
例二係辛稼軒名作之一,意境超過前者。前片藉燈火、車馬、音樂、舞蹈渲染上元燈節之盛況。後片塑造一位不隨世俗、自甘寂寞的美人形象(暗香)。她身處熱鬧場所,卻毫不留戀,有志者“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纔發現她在“燈火闌珊(稀落)處”。乃知前片之竭立描繪燈月交輝、輕歌妙舞、貴人出遊等等,不過是為後片突出主題作反襯而已,同一些剪紅刻翠的豔情之作固不可同日而語。梁啓超看出這是“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梁令嫻《藝蘅館詞選》引語),是頗有見地的。陳廷焯卻認為詞的結尾兩句“了無餘味”(《白雨齋詞話》),這是不懂得辛句中有所寄托的緣故。采用比興手法,寄托懷抱,這本是中國詩詞的傳統手法,辛詞就給我們作出了一個範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