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憶江南 | 歸字謠 | 漁歌子 | 搗練子 | 秋風清 | 如夢令 | 長相思 | 相見歡 | 生查子 | 昭君怨 | 點絳唇 | 浣溪沙 | 攤破浣溪沙 | 菩薩蠻 | 減字木蘭花 | 采桑子 | 巫山一段雲 | 卜算子 | 訴衷情 | 好事近 | 謁金門 | 憶秦娥 | 清平樂 | 阮郎歸 | 桃花源憶故人 | 眼兒媚 | 酒泉子 | 柳梢青 | 西江月 | 南歌子 | 醉花陰 | 浪淘沙 | 鷓鴣天 | 虞美人 | 南鄉子 | 玉樓春 | 鵲橋仙 | 小重山 | 踏莎行 | 釵頭鳳 | 一剪梅 | 臨江仙 | 唐多令 | 蝶戀花 | 漁傢傲 | 蘇幕遮 | 青玉案 | 天仙子 | 江城子 | 風入鬆 | 祝英臺近 | 禦街行 | 洞仙歌 | 滿江紅 | 水調歌頭 | 滿庭芳 | 鳳凰臺上憶吹簫 | 暗香 | 八聲甘州 | 聲聲慢 | | |
|
|
|
作品父類: 詞 vocable |
⊙●○○⊙●△
⊙●○○
⊙●○△
⊙○⊙●●○○
⊙●○○
⊙●○△
⊙●○○⊙●△
⊙●○○
⊙●○△
⊙○⊙●●○○
⊙●○○
⊙●○△
|
|
(1)本調六十字,十二句,前後片各三平韻,亦有句句葉韻者。
(2)句子由七言與四言相間而成,前後片之結尾兩句,有在後片用疊句疊韻者(例一),有前後片皆用疊句者(例二)。
(3)例一為李清照名作之一。據伊士珍《琅嬛記》載:“易安結褵(婚)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常常想念,便在錦帕上寫《一剪梅》詞送給他。詞的開頭三句攝取了在荷花凋謝的水邊,她的愛人獨自上船離去的一個鏡頭,形象生動。接下來寫詞人多麽盼望愛人來信!“月滿西樓”,暗示自己對月懷人,景中含情。後片用花的飄零和水的奔流來藉喻人的分離,與開頭照應,並引出下面一層意思:閑愁縱分兩處,“相思”卻是一種。這種相思怎樣纏繞着人呢?作者巧妙地寫道:“纔下眉頭,卻上心頭。”“纔”和“卻”本來是兩個能起關聯作用的副詞,用在這裏,前後貫穿,把心頭的相思寫活了。過去有人稱贊開頭“紅藕”句為“精秀特絶”,這一句誠然是好,但同這兩句相比,還是要遜一籌的。
例二從整首詞的意境來看,屬於一般,結尾“紅了櫻桃,緑了芭蕉”兩句,卻是神來之筆,發前人之未發。“紅”和“緑”,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同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緑江南岸”中“緑”的用法一樣,給人以形象鮮明之感。清劉熙載評蔣捷(竹山)詞“語多創獲”,當指這類新鮮詞句。
創作一首詞,最完美的是從思想、意境到語言都很出色,構成和諧的統一,但要達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象例一例二則是篇以句名,結尾這兩句反復咀嚼,其味雋永。這兩首詞的結尾兩句,看似容易,其實非一日之功,欲語說:“不是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這是古人千錘百煉的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