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忆江南 | 归字谣 | 渔歌子 | 捣练子 | 秋风清 | 如梦令 | 长相思 | 相见欢 | 生查子 | 昭君怨 | 点绛唇 | 浣溪沙 | 摊破浣溪沙 | 菩萨蛮 | 减字木兰花 | 采桑子 | 巫山一段云 | 卜算子 | 诉衷情 | 好事近 | 谒金门 | 忆秦娥 | 清平乐 | 阮郎归 | 桃花源忆故人 | 眼儿媚 | 酒泉子 | 柳梢青 | 西江月 | 南歌子 | 醉花阴 | 浪淘沙 | 鹧鸪天 | 虞美人 | 南乡子 | 玉楼春 | 鹊桥仙 | 小重山 | 踏莎行 | 钗头凤 | 一剪梅 | 临江仙 | 唐多令 | 蝶恋花 | 渔家傲 | 苏幕遮 | 青玉案 | 天仙子 | 江城子 | 风入松 | 祝英台近 | 御街行 | 洞仙歌 | 满江红 | 水调歌头 | 满庭芳 | 凤凰台上忆吹箫 | 暗香 | 八声甘州 | 声声慢 | | |
|
|
|
作品父类: 词 vocable |
⊙●○○⊙●△
⊙●○○
⊙●○△
⊙○⊙●●○○
⊙●○○
⊙●○△
⊙●○○⊙●△
⊙●○○
⊙●○△
⊙○⊙●●○○
⊙●○○
⊙●○△
|
|
(1)本调六十字,十二句,前后片各三平韵,亦有句句叶韵者。
(2)句子由七言与四言相间而成,前后片之结尾两句,有在后片用叠句叠韵者(例一),有前后片皆用叠句者(例二)。
(3)例一为李清照名作之一。据伊士珍《琅嬛记》载:“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常常想念,便在锦帕上写《一剪梅》词送给他。词的开头三句摄取了在荷花凋谢的水边,她的爱人独自上船离去的一个镜头,形象生动。接下来写词人多么盼望爱人来信!“月满西楼”,暗示自己对月怀人,景中含情。后片用花的飘零和水的奔流来借喻人的分离,与开头照应,并引出下面一层意思:闲愁纵分两处,“相思”却是一种。这种相思怎样缠绕着人呢?作者巧妙地写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才”和“却”本来是两个能起关联作用的副词,用在这里,前后贯穿,把心头的相思写活了。过去有人称赞开头“红藕”句为“精秀特绝”,这一句诚然是好,但同这两句相比,还是要逊一筹的。
例二从整首词的意境来看,属于一般,结尾“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句,却是神来之笔,发前人之未发。“红”和“绿”,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用法一样,给人以形象鲜明之感。清刘熙载评蒋捷(竹山)词“语多创获”,当指这类新鲜词句。
创作一首词,最完美的是从思想、意境到语言都很出色,构成和谐的统一,但要达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象例一例二则是篇以句名,结尾这两句反复咀嚼,其味隽永。这两首词的结尾两句,看似容易,其实非一日之功,欲语说:“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是古人千锤百炼的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