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
作品父類: 詞 vocable |
⊙○⊙●○○▲
⊙●⊙○○●▲
⊙○⊙●●○○,⊙●⊙○○●▲
⊙○⊙●○○▲
⊙●⊙○○●▲
⊙○⊙●●○○,⊙●⊙○○●▲
|
|
(1)又名《木蘭花》,五十六字,八句,前後片各三仄韻。
(2)本調實則由兩首七言仄韻之絶句合成,唯首句要平起,前後片詞。
(3)例一是一首記寒食節春遊的作品。作者寫此詞時已經八十六歲,筆力仍很旺健。前片通過吳兒賽竜舟、遊女蕩鞦韆、婦女們拾翠忘歸和踏青的人來往不定等四方面的題材組成一幅熱鬧的遊春圖,後片通過“遙山暝”、“池院靜”和“月色正清明”、“楊花過無影”等句子描繪出一種夜晚遊人散後的幽靜景色,同前片的氣氛相比,又是一番風味,兩者都是富有生活情趣的作者所欣賞的,所以寫得都很出色,同時也說明作者寫作小詞的技巧很高,能用不同的圖景,使之和諧地統一起來,這類小詞對初學者來說,容易模仿,要做到工穩,自然需要一段時間。
例二內容很多地方流露出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惟有“紅杏”句,膾炙人口。一句之中又妙在一個“鬧”字。誠如王國維所云,着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人間詞話》),不但使人想象出杏花滿枝,而且看到了蜂圍蝶舞、萬紫千紅的春意場面,好不熱鬧。由於這個“鬧”字用得活,當年人們曾把作者稱為“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見《苕溪漁隱叢話》)。填好一首詞,要從全篇着眼,又必須從字句入手,每一個字都得仔細斟酌,精益求精,不可隨便放過。從句到篇,都要精采,談何容易!若做不到,則一篇中盡可能有些警句,這方面古人已作出範例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