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憶江南 | 歸字謠 | 漁歌子 | 搗練子 | 秋風清 | 如夢令 | 長相思 | 相見歡 | 生查子 | 昭君怨 | 點絳唇 | 浣溪沙 | 攤破浣溪沙 | 菩薩蠻 | 減字木蘭花 | 采桑子 | 巫山一段雲 | 卜算子 | 訴衷情 | 好事近 | 謁金門 | 憶秦娥 | 清平樂 | 阮郎歸 | 桃花源憶故人 | 眼兒媚 | 酒泉子 | 柳梢青 | 西江月 | 南歌子 | 醉花陰 | 浪淘沙 | 鷓鴣天 | 虞美人 | 南鄉子 | 玉樓春 | 鵲橋仙 | 小重山 | 踏莎行 | 釵頭鳳 | 一剪梅 | 臨江仙 | 唐多令 | 蝶戀花 | 漁傢傲 | 蘇幕遮 | 青玉案 | 天仙子 | 江城子 | 風入鬆 | 祝英臺近 | 禦街行 | 洞仙歌 | 滿江紅 | 水調歌頭 | 滿庭芳 | 鳳凰臺上憶吹簫 | 暗香 | 八聲甘州 | 聲聲慢 | | |
|
|
|
作品父類: 詞 vocable |
⊙●⊙○⊙●△
⊙○⊙●●○△
⊙○⊙●●○△
⊙●⊙○○●●,
⊙○⊙●●○△
⊙○⊙●●○△
|
|
(1)《浣溪沙》,四十二字,六句,上片三平韻,下片兩平韻,過片兩句需對仗。《攤破浣溪沙》係《浣溪沙》變體,破其結句為兩句,增七字為十字,名《攤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浣溪沙:又名《浣沙溪》、《負心期》、《醉中真》、《頻載酒》、《掩簫齋》、《楊柳陌》、《換追風》、《最多宜》、《錦纏頭》(後闕頭兩句往往用對仗)。雙調 四十二字 平韻
(2)此調從七言詩變來,第一、二句,即為七言仄起絶句之首二句。《浣溪沙》衹三句,其第三句,同平起平收之七言詩句。後片首二句以用對仗為宜。若為《攤破浣溪沙》(見例詞),則在“韶光憔翠不堪看”七字前加“還與”二字,中間嵌一“共”字,然後破成兩句,第三句便與仄起七絶詩之第三句(拗句)相同,而第四句成了三字句,句法為上一下二。後片首二句句法,同仄起七律之項聯,第三句同仄起七絶之第三句(非拗句),第四句同上。
(3)例一,篇以句名。“花落”“燕歸”一聯,惋惜春之歸來去和年華之飛逝,屬對工麗,但不穠豔,含意深沉,為晏殊平生得意之作。因愛對仗工巧,作者還把它鑲進一首題為《示張寺丞王校勘》的七言律詩裏,終因力量較纖弱,不及放在詞裏自然。
例二為少遊名篇之一。過片一聯,上句的“飛花”“夢”,下句的“絲雨”和“愁”,彼此本不相類,但作者以它們的共同點--“輕”“細”為媒介,就分別把它們貫串起來,構成了具體而新穎的比喻。又,以“自在”飾“飛花”,“無邊”飾“絲雨”,也形象地表現了主人公的春夢如飄蕩的落紅,一去難追;閑愁如連綿的絲雨,無邊無際。以上兩傢的名句,表現手法不同,但都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按此調原較簡單,但詞傢能用它寄托深切的情思,填出動人的警句,就顯得不單調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