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 : 名人 : 文艺 : 军事 : 饮食 > 韩信
目录
韩信 Han Xin (?~前196) 古淮阴

韩信 韓信
  汉朝楚王韩信(?—前196年),汉族,古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楚王、齐王、上大将军。淮阴区码头镇现尚存有韩信当年故里,后曾在其府治内修祠堂。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公元前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座驾:五明骥;
  兵器:鱼肠剑;
  经典之战:暗渡陈仓(出陈仓定三秦之战),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
  官爵:执戟郎中---连敖------汉军大将军兼左丞相---大将军兼相国---齐王-----楚王------淮阴侯。
  
  生平
  古淮阴,其治所为今淮阴区码头镇。秦始置县邑有淮阴(今楚州区淮城镇)、盱眙(今盱眙县城北)、东阳(今盱眙县马坝)。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
  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韩信为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
  当时淮阴下乡南昌亭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邀为门客,但不为其妻所容,“食时信往,不为具食”,韩信愤然离去,“钓于城下”,但所获不能果腹。一漂母见韩信饥饿,便把自己带来的饭分给他吃,一连数十日。韩信十分感激日:“吾必有以重报母”。漂母听了非常生气,“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闻之,深感惭愧。
  淮城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汉书·韩信传》)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汉书·韩信传》)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厂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史记·淮阴侯列传》)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让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何亡。”(《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且怒且喜,骂到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刘邦又骂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
  无所追;追信,诈也。”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绝非甘居汉中,定要取天下。萧何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为大将。于是刘邦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
  诸将听说后,都很高兴,人人觉得有机会被选拜大将了。等到拜大将时,竟是韩信,全军皆感惊讶。
  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王。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事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碍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现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现在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现在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出击。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被封汉王的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大部)田荣之机,决计出南郑(汉都,今陕西汉中市东)袭占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东向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利用秦岭栈道(又名“阁道”、“复道”、“栈阁”。古代在今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汉军烧毁,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机,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章邯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今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尔后,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汉二年(前205年),汉王帅汉军出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印降汉。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共同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军大败而还。韩信复收溃败之军与汉王在荥阳会师,阻击楚追兵,大败楚军于京、索之间,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
  汉王兵败彭城之时,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切断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汉王派郦生说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黄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王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汉王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余,活捉代相夏说,破代。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赵王与成安君陈余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现又有张耳加盟,乘胜欲下赵国,军队锐不可当。可是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草必落在后面,希望您暂拨给我三万奇兵,我从小路截断汉军辎重粮草;您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荒野无食可掠,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虑采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成安君陈余是一个书生,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所以表示反对说:“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士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最终没听李左车的计策。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非常高兴。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大家:“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将士们谁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称是。韩信又召集将领们分析认为,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他们在未见到汉军大将旗鼓之前,定会担心我们遇到阻险而退兵,是不肯轻易发兵攻打我们的。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不久,擒获广武君,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广武君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
  
  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韩信说:“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汉书·韩信传》)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
  然后韩信向李左车请教攻燕(燕王臧荼,都蓟,今北京)、伐齐之事。广武君辞谢说:“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敢语政。现在我是败军之将,亡国的俘虏,哪里有资格同你谈论国家大事?”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愚蠢,在秦国时聪敏,而是在于国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纳他的意见。假使成安君陈余听了你的计策,那我韩信现在已成了阶下囚了。我是诚心向你求教,请你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说即使是犯人的话,圣人也可以有选择地采纳。不过恐怕我所献的计策不一定值得采用,但我仍愿献上我的愚见。成安君虽有百战百胜之计,可一招失算,军败鄗下,身死泜水。现在将军涉西河,虏魏王豹,擒夏说于阏与,一举攻下井陉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打垮赵二十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使敌国百姓放下农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专心倾听您下令进军的消息,这些是的长处。然而将士疲惫,实际情形是难以用兵。现在将军要率领疲惫劳苦的士卒,停顿在燕国坚守着的城池之下,想战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尽而不能攻克,实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齐国也必然固守边境以图自强。燕、齐相持不下,那么刘邦和项羽的胜负也就分不出来。这是将军的短处。我认为‘北攻燕、东伐齐’的计策是失策。善于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将军不如按兵不动,休整士卒,安定赵地,抚恤遗孤,日日牛酒犒赏将士,摆出攻打燕国的态势。而后遣辩士去游说燕国,把自己的优势充分显示在燕国而前,燕一定不敢不听从您。燕降服后再派辩士以燕已降汉说齐,齐必从风而服,即使有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像这样,天下的大事就好办了。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声夺人,再动实际的策略。”
  韩信听从广武君的计策,派使者去燕,燕听到消息立即投降。韩信又请求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刘邦同意,就封张耳为赵王。
  
  此时,楚多次派兵渡黄河击赵,赵王张耳和韩信往来救援,行军中安定了许多赵国城池,并发兵支援刘邦。当时楚国正在荥阳围困刘邦,刘邦逃跑到宛、叶间,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围攻成皋。汉三年六月,汉王出成皋向东渡过黄河,单独与夏侯婴跑到了修武的张耳军中,一大早自称汉使人赵军营。张耳、韩信还没起床,刘邦径直进其卧室,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兵符,召集诸侯,调动了诸侯的位置。等张耳、韩信起床后才得知汉王来过,不禁大惊失色。汉王夺了两人的军队,命令张耳备守赵地,任命韩信为相国。收集没有调到荥阳的赵兵去攻打齐国。
  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韩信想停止,范阳辩士蒯通劝韩信说: “将军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五十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吗?”韩信听从蒯通说法,率兵渡河击齐。这时齐国已决计降汉,对汉军的戒备松懈,韩信乘机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齐王田广惊恐,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齐王逃到高密后,派人向楚求救。
  当韩信袭破临淄时,项羽闻讯遣龙且亲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抗汉,号称二十万众。有人前来向龙且献计:汉军远征作战,所向披靡,而齐,楚本土作战兵易涣散,不如深沟高垒,以守为攻。招抚已沦陷城邑,使知齐王存,楚来救,这必定使汉军得不到粮食,会不战自败。龙且轻视韩信,又急求战功,不用此计,率兵与韩信军隔潍水东西(今山东境内的潍河)摆开阵势。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江进击。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韩信挥军猛烈截杀,杀死龙且。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汉四年(前203年)齐地全部平定。
  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齐国失利,龙且战死,使项羽非常恐慌。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武涉游说失败后,齐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于是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险。终于说动韩信,但韩信犹豫而不忍背叛刘邦,又自以为功劳大,刘邦不会来夺取自己的齐国,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趁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约韩信从齐地(今山东),彭越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楚军反击,刘邦大败而归。
  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听从张良之谋,划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为其封地。由韩信指挥此战。韩、彭遂率兵攻楚;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和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彭越亦从梁地西进。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县城父集)北上;刘邦则率部出固陵东进、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退兵。
  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刭而死。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县东)。
  韩信到楚国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轮到下乡南昌亭长时,只赏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又召见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昧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时韩信初到楚国,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戒严。汉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
  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于是韩信把此事与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结果钟离昧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史记·淮阴侯列传》)高祖说:“有人告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韩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闷闷不乐。对于和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
  高祖刘邦高兴时常同韩信闲谈将领们才能的高下,刘邦问:“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陈豨被封为巨鹿郡郡守,前来向韩信辞行。韩信辞去左右,拉着陈豨的手仰天长叹道:“你可以同我说知心话吗?我有话想同你讲。”陈豨表示一切听从将军的命令。韩信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亲信宠爱的臣子,若有人说你谋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就会产生怀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我为你在京城做内应,就可图谋天下了。”陈豨平素就了解韩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计谋,表示一切听从韩信的指示。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有人告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这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吕后无明确证据,只有把韩信骗来,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说陈豨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韩信因为和萧何的友情,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公元前196年寒冬正月,大汉开国元勋淮阴侯韩信死于长乐钟室,年仅三十三岁。随后,韩信三族被诛,数千无辜,血染长安,哭号之声,传荡千古,当是时,寒风凛冽,长空飘雪,长安满城人尽嗟叹,无不悲怆,皆言淮阴侯一饭千金,不忘漂母;解衣推食,宁负汉皇?萧何一言便强入贺,欲谋逆者怎会坦率如斯?是侯不负汉,而汉忍于负侯,侯之死,冤乎哉!不日,蒯通被带到,高祖亲自审问。“当日汝与韩信之言,究竟为何?” 蒯通道:“吾相韩信,言其面不过封侯,背则贵不可言。因说之背汉自立,则可三分天下也。” 高祖又问:“然信有何言?” 蒯通长叹一声道:“韩信言:‘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见利而忘义乎?’” 高祖顿时愣住,良久没有说话,眼泪却在眶中打转了。蒯通又叹道:“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淮阴侯之功也。然彼竟不听臣言,心念陛下解衣推食之恩,而引军南下,败项王于垓下,交兵而归楚,劝进于汜水,迎陛下于陈,观此种种,岂有反心?嗟夫,昔日楚汉之命皆悬于彼,彼却毫无反心,今天下已集,且无权无兵,彼竟心生反意,而勾结陈豨,欲谋不轨,韩信真乃一愚人哉!”对于蒯通的反问高祖不忍再听,便转过头去,挥手道:“置之!”
  
  韩信的风水传说: 韩信葬母
  在淮阴故城东南高庄,有一座高大的古墓,人们都叫它青墩,又叫清水墩、七里墩,这就是汉代大军事家韩信母亲的坟墓。当年,这里可是一块风水宝地,就连历史学家司马迁来到这里都是这样认为的。韩信把他的母亲葬在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话说韩信母亲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了,孝顺的韩信天天为母亲的病发愁。这天晚上,母亲觉得胸口疼痛,呼吸急促,望着病入膏肓的母亲,韩信急得六神无主,隔壁邻居也纷纷前来探望。
  韩信满心希望母亲还能有个救应,他拿起家里的最后一点钱,去给母亲延医问药。
  月明星稀,清风徐来,一条小路在田野间延伸。韩信无心欣赏月下景色,匆忙往前赶路。
  前面不远处,有两位老者,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不紧不慢地沿着小路踯躅而行,老人边走边东张西望,还不时地低声私语。
  韩信觉得好奇,就悄悄地跟在老人后面。不一会,走在前面的胖者离开小路,走向路旁一块地势较高、长满野草的开阔地。他在高地上走来走去,然后向另一老者喊道:“师弟,你过来。”
  瘦者离开小路,走上了那片高地。
  胖者问瘦翁:“这里正是我们要找的地方,你觉得怎么样?”
  瘦者四处眺望,没有言语。
  胖者滔滔不绝:“师弟,这里北对清口,千里长淮婉转潆回,聚天地之灵气,实在是风水宝地,身后葬身此处,子孙必有将帅之才,王侯之尊。”
  瘦翁沉吟半晌,开口答道:“师兄,我看这里可是一块绝地噢!长河之险,恶水之难皆汇于此,葬身于此,必断子绝孙!”
  “不对,不对,师弟,你错了,我看了五十年的风水从没有走过眼!” 胖者连声辩白。
  胖翁道:“师兄,我们打个赌。”
  瘦翁问:“行,怎么个赌法?”
  胖翁从包裹里取出一个鸡蛋说:“我把这个鸡蛋放在这里,明日寅时,鸡蛋孵出小鸡,说明这里是福地,你给我十两银子。如果鸡蛋被地气蒸熟了,说明这里是块绝地,我给你十两银子。”
  “好,一言为定。” 瘦翁爽快地答应。
  两人立下赌约,相携而去。
  待两位老者远去,韩信从不远处的灌木丛中走了出来,他把老者的话听得一清二楚。韩信看了看老者放在地上的鸡蛋,然后又向周围看了看,匆匆而去。
  韩信请来郎中给母亲看完病后,又侍候母亲吃了汤药,母亲精神也好了些。
  母亲多日未吃东西了,韩信见母亲精神好了些,非常高兴,他又去给母亲弄点吃的,顺便还煮了两个鸡蛋,待母亲吃点东西沉沉睡去,已经是后半夜了。韩信想起两位老者的赌约,便随手拿起一个熟鸡蛋揣到怀里,匆匆出了家门。
  沿着自己日日走过的熟悉的小路,韩信来到了那片高地上。他悄悄地蹲在离老者放的那个鸡蛋不远的地方,不一会,就听到鸡蛋发出的轻轻叩击声,片刻工夫,蛋壳裂开,从里面钻出一只小鸡。韩信喜出望外,上前双手捧起小鸡,小心地将小鸡放到怀里。
  韩信将带来的熟鸡蛋放在地上,拾起地上的蛋壳,躲到远处的灌木丛中。
  不一会,两位老人踏着夜露走来,瘦翁走在前面,从地上拾起鸡蛋,剥去蛋壳,张口就吃,边吃边说:“师兄,你输了!”
  胖翁看着吃得津津有味的师弟,摇了摇头,无话可说,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递给瘦翁,转身离去。瘦翁亦随之而去,两人一前一后,很快消失在韩信的视野中。
  韩信从灌木丛中走了出来,疾步离去。
  韩信回到家中,从怀中掏出小鸡,放在母亲的枕边,小鸡“叽叽”地鸣叫着,母亲听到这天籁之声,吃力地睁开眼睛,脸上露出了快慰的笑容。母亲想说些什么,但没有说出来,脑袋一歪,阖然逝去。韩信放声恸哭。
  韩信哭罢,收拾一下母亲生前用过的东西,背起母亲的遗体,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向那片高地。
  韩信在小鸡出壳的地方,放下了母亲的遗体,忽然,韩信感觉脚下的土地动了起来,他连忙向后退了几步,不一会,平地上长出了一座高大的坟墓,将母亲的遗体掩埋起来。一个遥远的声音从空中传来:“信儿,投军去吧!”韩信听得出这是母亲的声音,他长跪在地,泪飞如雨。
  韩信葬别母亲,便仗剑从军,投身在项梁麾下。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在刘邦为其建构的一座蔚为壮观的战争舞台上运筹帏幄,自由驰骋,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挟不赏之功,名高于天下。
  
  有关韩信的诗集及评价
  (宋)司马光:“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资治通鉴》卷十二《汉纪》四
  (宋)苏轼:“(韩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
  (明)唐顺之:“孔明之初见昭烈论三国,亦不能过。予故曰:淮阴者非特将略也。”
  (明)王世贞:“淮阴之初说高帝也,高密(邓禹)之初说光武也,武乡(诸葛亮)之初说昭烈也,若悬券而责之,又若合券焉!噫,可谓才也已矣!”
  (元)杨维桢:“韩信登坛之日,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汉之所以得,此三秦还定之谋所以卒定韩信之手也。”
  (明)董份:“观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谋而已也,所以谓之‘人杰’。”
  (明)李贽:“信与沛公初见,凡说项羽处,字字拿着沛公,沛公卒受其益。”
  (清)王鸣盛:“观信引兵法以自证其用兵之妙,且又著书三篇,序次诸家为三十五家,可见信平日学问本原。寄食受辱时,揣摩已久,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皆本于平日学问,非以危事尝试者。信书虽不传,就本传所载战事考之,可见其纯用权谋,所谓出奇设伏,变诈之兵也”。
  (明)茅坤:“太史公传淮阴,不详其兵法所授,此失着处。”
  (清)王志湉:“气盖世力拔山,见公束手,歌大风思猛士,为之伤怀。”
  (清)徐经:“史公为淮阴惜,实不仅为淮阴惜。”
  (明)茅坤:“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放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词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韩信
  刘禹锡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却过淮地吊韩信
  李绅
  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
  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
  中吕·卖花声·客况
  张可久
  十年落魄江滨客
  几度雷轰荐福碑
  男儿未遇暗伤怀
  忆淮阴年少
  灭楚为帅
  气昂昂汉坛三拜
  李白 猛虎行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李白 赠新平少年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叱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有关韩信的成语
  【战无不胜】
  【国士无双】
  【一饭千金】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沈沙决水,半渡而击】
  【背水一战】
  【拔帜易帜】
  【置之死地而后生】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兵仙神帅】
  【胯下之辱】
  【解衣推食】
  【居常鞅鞅】
  【功高震主】
  【箫何月下追韩信
  【汉中高对】
  【独当一面】
  【略不世出】
  【不赏之功】
  【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推陈出新】
  【百战百胜】
  【勋冠三杰】
  【伐功矜能】
  【鸟尽弓藏】
  【伪游云梦】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人心难测】
  【钟室之祸】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伐功矜能】
  钱莉芳曾写过以韩信为主要人物的大型历史科幻小说《天意》。
  里面以韩信的一生为线索,谱写了一幅恢宏的历史!
  
  相传韩信创造象棋和风筝
  象棋是中国传统棋种。它的来历传说不一,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始创于西汉统帅百万大军的韩信
  刘邦统一西汉王朝后,屡建战功的大将韩信被吕后诱捕入狱。韩信自知寿命快到头了,就打算在狱中写一本兵书传给后人。不料这事被吕后知道,就下了一道懿旨,说他身为犯官,不能擅着兵书。韩信悲愤难忍,仰天长叹道:“这个婆娘太狠毒了!不但要本王的命,连本王的名也要除掉啊!”当时有个狱卒听到他这句话后,跪在韩信面前说:“王爷!你就把用兵之法传给小人吧!”韩信苦笑了一声说:“本王若不知用兵之道,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如今悔之晚矣,怎么能再连累你遭受杀身之祸呢?”狱卒再三恳求,韩信只是不允。
  一天,这个狱卒给韩信送饭时,眼里的泪花直打转转,好像有啥要事对韩信说,又忍住了。韩信一看他的神色,便感到不妙,就问狱卒:“大哥,那个婆娘是不是要对我下毒手了?”狱卒忍不住哭出声来。韩信大笑道:“打完兔子杀猎犬,射尽飞鸟折良弓嘛!从古至今都是这样,没啥可怕的。”说罢,叫狱卒坐下,韩信取来一根筷子,在地上画了个方框,又在框中画了一条“界河”,河中写了“楚河”、“汉界”四个字。接着又在河界两边各画了三十六个小格,并说:“本王今年刚好三十六岁,一生助汉灭楚,屡立大功,到头来却死在一个女人手里。你平时对我百般照料,今生今世我再没机会报答你了,就把生平所学的奇术传给你吧。”他说着叫狱卒取来纸笔,把纸裁成三十二个小块,布在方框内界河两方。一面的十六块纸片各写着帅、仕、相、车、马、炮、兵等字,另一面的十六块纸片上写着将、士、象、车、马、炮、卒等字。
  摆好后,韩信边移动纸片边告诉狱卒:“这个方框就是千军万马的大战场,两面各代表一方的军力。用兵之道,贵在主帅多谋善变,通盘筹划、奇正配合,以不变应万变……”并具体地教狱卒如何跳马、出兵等。狱卒边点头边称赞:“奇!王爷真是个奇人啊!”
  从那天起,韩信每天都和这个狱卒守着方框(棋盘)研究兵法。不久,韩信被吕后杀死,那个狱卒也逃走了。他躲藏在一个深山里,搭了间草棚,开荒种地,全家人自耕自食,一有空闲,就专心研究韩信授给他的奇术。因纸片易烂,就换成了扁圆形小木头坨儿,为好区别又染成红黑两色。又据“奇”的谐音,把“奇”叫做“棋”,还写了一本《棋谱》传给了他的儿子。后人认为棋虽可布阵,但不是真的两军作战,只是一种象征,所以称它为“象棋”。
  风筝的起源与韩信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南方称“鹞”,北方称“鸢”。相传,风筝的发明人是大军事家韩信。垓下之战中,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的军队团团包围,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韩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风筝,上敷竹笛,夜晚放到高空中,风吹着笛子发出凄凉的声音,汉军和着笛声唱起楚国的民歌来。楚军听到了乡音,都想念起故乡来,斗志涣散了。结果,楚霸王一败涂地,在乌江边上自杀了,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唐朝赵昕也在《熄灯鹞文》中说:垓下之战时,韩信制成风筝,让张良坐风筝上天,高唱楚歌,楚歌传到楚营,动摇了项羽军心。宋朝的《事物纪原》中还记载韩信曾利用风筝测量距离之事。
  
  韩信代称简述
  【王孙】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明)杨美益《过韩信岭》:“蹙项方成皇帝尊,功劳一半属王孙。”(清)汪枚《钓台怀古》:“王孙城下独垂钓,淮水依稀似渭滨。”(清)张如兰《淮阴祠》:“咳唾山河归赤帝,解推衣食误王孙。”
  【韩王孙】参见前注。(清)何彤云《韩侯岭》:“漂母哀其生,吕后快真死。咄咄韩王孙,命系两女子。”(明)沙张白《胯下桥》:“韩王孙,昔何懦,恶少年,能死我。勇拔山,新裂土,归来报功次漂母。”
  【韩生】生:本指有生命力的东西,多指青年男子、小伙子。韩生即姓韩的小伙子,在特殊语境下专指韩信。(宋)黄庭坚《淮阴侯》:“韩生沈鸷非悍勇,笑出胯下良自重。”又《韩信》:“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明)王世贞《淮阴侯庙歌》: “是时韩生业钓者,其志固已无山东。”
  【国士无双】国中最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萧何进刘邦语:“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宋)黄庚《题漂母饭信图》:“国士无双未肯臣,汉皇眼力欠精神。筑坛直待追亡后,不及溪边一妇人。”
  【国士】参见前注。(宋)黄庭坚《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以张良、韩信之才,不识为国士。”(明)侯居坤《拜将台》诗曰:“登坛旧迹今犹在,千古人怀国士风。”(清)方坦《韩侯庙》:“把钓谁相顾,登坛众所尊。岂知真国士,即是饿王孙。”
  【千秋国士】参见前注。(清)罗绕典《韩侯岭》:“难得君主布赤诚,千秋国士岂虚生。”
  【淮阴国士】清)袁保恒《过韩侯岭题壁》:“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国士与重瞳,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清)朱彝尊《咏史》:“汉皇将将屈群雄,心许淮阴国士风。”(清)丁裕生《韩信》:“淮阴国士原无双,走狗当烹寃背相。”
  【无双国士】同“国士无双”。(清)汪枚《钓台怀古》:“无双国士谁能识,辱食晨炊心恻恻。”(清)张崇型《韩侯庙怀古》:“无双国士得时难,委任权专上将坛。”
  【无双士】同“无双国士”。(清)张如兰《淮阴祠》:“谁知寥廓无双士,犹自徘徊一饭恩。”(清)韩国瓒《韩庙倾碑》:“兴刘争羡无双士,拒蒯谁怜不背臣。”(清)谢均《淮阴侯》:“当年若少无双士,纵有萧张未足多。”
  【大将】古代军队中的中军主将,亦指主帅,泛称高级将领。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因以称之。《(明)胡琏《韩信城》:“大将真王迹,荒城故国原。英雄能忍辱,富贵拟酬恩。”
  【将军】苏轼《淮阴侯庙记》:“当嬴氏刑惨网密,毒流海内,销锋镝,诛豪俊,将军乃辱身污节,避世用晦,志在鹊起豹变。……然使水行未殒,火流犹潜,将军则与草木同朽,麋鹿俱死。”(清)张潮《拜将坛》诗曰:“不见将军登古台,空谋相国为雄才。五年筹策数言定,万里烟尘百战开。”(清)芦秉纯《题淮阴侯墓》:“蒯生空相将军背,未相将军一片心。”(清)韩国瓒《淮阴侯祠》:“置之死地而能生,将军机神心血竭。”(清)胡樵汉《韩山》:“到底英雄名不死,至今山姓属将军。”
  【上将】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详,虽死不易。”(清)揆叙《近淮阴侯故里》诗曰:“钟室谋成上将亡,分明授意出高皇。”(清)王志融《韩侯岭》:“背水囊沙上将威,移师项羽困重围。”
  【左丞相】汉高帝二年(前205)八月,刘邦拜韩信为左丞相,令其率兵一部击魏。
  【相国】汉高帝三年(前204)六月,刘邦逃往赵地,夺韩信大军,拜韩信为相国,令其征兵击齐。
  
  民间广泛相传的韩信故事
  
  韩信分油
  
  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帅,辅助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奠定了汉朝的基业。民间流传着一些以韩信为主角的有关聪明人的故事,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说有一天,韩信骑马走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正在路边为分油发愁。这两个人有一只容量10斤(1 斤=500克)的篓子,里面装满了油;还有一只空的罐和一只空的葫芦,罐可装7斤油,葫芦可装3斤油。要把这10斤油平分,每人5斤。但是谁也没有带秤,只能拿手头的三个容器倒来倒去。应该怎样分呢?
  韩信骑在马上,了解情况以后,说:“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家走。”说完了,打马就走。两个人按照韩信的办法倒来倒去,果然把油平均分成两半,每人5斤,高高兴兴,各自回家。究竟是怎样倒来倒去的呢?三种容器各自装油斤数的变化过程,可从下面的表中看出。
  韩信所说的“葫芦归罐”,是指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倒;“罐归篓”是指把罐里的油往篓里倒。通常分油要把油从大容器往小容器里倒,现在却把小容器里的油往大容器里“归”。往油葫芦里倒油,只能得到3斤的油量;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归”,“归”到第三次,葫芦里就出现2斤的油量。再把满满一罐油“归”到篓里,腾出空来,把葫芦里的2斤油“归”到空罐里;最后再倒一葫芦3斤油,“归”到罐里,就完成分油任务了。
  
  韩信点兵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 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後再加3,得9948(人)。
  简单扼要总结:
  1.算两两数之间的能整除数
  2.算三个数的能整除数
  3.用1中的三个整除数之和减去2中的整除数之差(有时候是倍数)
  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3人;站7人一排,多出2人。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73
  
  韩信之死谜团
  关于韩信之死,用当事人的话就是:‘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用蒯通话就是:韩信居人臣之位,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刘老三赏无可赏,所以韩信只有死路一条。这两种观点合二为一。也是最普遍的看法。千百年来得到千百万人的热烈拥护。 
  《淮阴侯列传》: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刘邦知道韩信死讯以后情感反映也很能说明问题。且喜且怜之!喜从何来?为何而怜?鸿门宴,项羽想杀刘邦,但不屑杀之。刘邦对功臣也有这样类似的心理。刘邦是想杀韩信,但又因为他的功劳太大太大,不忍杀之,和项羽有点不一样。但既然被杀还是且喜且怜之。是人性最真实的反映。任何潜在敌人的死亡,换了谁都会高兴的。
  《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韩信被软禁以后,刘邦为了给他解闷,缓解他的心里压力,还时常与韩信聊天下棋。这也很能说明问题。刘邦对韩信是有愧疚之心的,何只不忍杀之呢?
  《淮阴侯列传》: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髃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
  明明白白地写着,杀韩信的是吕后,而非刘邦!
  吕后也是一政治强人,不下于刘邦。吕后窥测到了刘邦的心里,想杀而不忍杀,那就让老娘来吧!吕后杀韩信并不是拍刘邦马屁,相反的是个巨大的政治阴谋。
  韩信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1.韩信是大汉王朝第一功臣。
  2.韩信是汉朝第一个被杀的功臣。
  吕后杀韩信起到两个效果:
  1.杀猴给鸡看,老娘连韩信这样的大功臣都敢杀,小样就更不在话下了
  2.吕后杀韩信的方式让人不寒而栗。她采用了先斩后奏的方式杀了韩信并夷三族。并且刘邦默认了这样的方式。在众大臣那里产生的心里效果不下美国送给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它不啻向大臣们说明了吕后是有先斩后奏的权力的。以后还有谁敢得罪吕后?白天刘邦在上班没有机会下手,等到晚上刘邦睡觉的时候,就快刀斩乱麻给处理了,顺便夷三族。等到第二天生米煮成熟饭了,再奏报。够恐怖吧!当然吕后也不可能乱杀人,但做大臣的就都得小心翼翼了。
  吕后通过杀韩信起到了震慑群臣的效果,树立了自己的威权。
  吕后杀人道理很简单,为了自己的权力,吕后要杀的不是一个韩信而已,而是所有的功臣!
  《吕太后本纪》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
  大臣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心安了,也就不杀人了,还是为了权力。
  可以这么说从杀韩信开始,吕后放手大杀了。
  《吕太后本纪》: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魏豹彭越列传》: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於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在不断杀人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权!杀到后来权势巡天!
  《留侯世家》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政治强人,到最后竟然连易太子也无能为力,可见吕后杀人杀出的威权有多大了!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样的说法是对的。韩信死于吕后之手,而非刘邦。刘邦是想杀韩信,但因其功多不忍杀之。再说韩信已经被刘邦软禁,对那样的死老虎已没有杀的必要了。杀了反而会招致千古骂名。吕后窥测到了刘邦的微妙的心里。放手一杀。并在杀功臣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权!强化了吕氏专政!可以说杀韩信是吕后立威的政治需要。作为吕后专权的绊脚石,韩信迟早总是要杀的。。。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无毒不丈夫,说的大概就是刘邦这一类人。
  但还有一句成语,比男人还要毒,叫做:最毒妇人心,说的就只有吕后了。
  
  司马迁和司马光评价韩信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译文:我曾经到过淮阴县,那里的人告诉我,韩信即使在一介平民时,志气也是和平常人不一样的。那时,他的母亲过世,家里贫穷,韩信无办法按照当时的礼节安葬母亲。但是,他却寻找到一个风水宝地——地势高并且宽敞平坦,可以容纳上万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作为母亲的墓地。我,也到过他母亲的墓地,果然和淮阴父老说的那样。假使能够让韩信修学道德,养成谦让有礼的品格,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功劳,那就可以功名与福禄齐全了。那么,他对于西汉王朝的贡献,简直就可以和周代的周公旦、召公奭和姜太公齐名,而他的后代子孙也可以长久地祭祀他了。可是,韩信没有花时间去改变自己,反而在天下都已经统一,人民得到安定的时候,阴谋造反,结果全族受到牵连而被诛杀,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臣光曰: 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拒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用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擒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
  译文:一般人可能认为韩信是最早提出统一天下的伟大战略的人,他和刘邦一起在汉中起事,平定了三秦之后,就和刘邦分兵攻取北方,擒了魏王,夺取代国,打败赵国,威胁燕国,乘胜向东攻击并占领了齐国,往南又在垓下消灭了楚国,汉朝所以能够得到天下,大抵说来都是韩信的功劳。看他拒绝蒯彻的游说,在陈迎接刘邦,怎么会有反叛的心呢?!实在是因为他失掉了王爵而心里不快,才做出背叛谋反的行为。以卢绾不过是刘邦的邻居这种故旧恩情,还能够被封为燕王,而韩信却只能够以列侯的身份按时晋见国君;这难道不是刘邦也有亏待韩信的地方吗?我认为汉高祖用欺诈诡谋在陈把韩信捉到京城,谈到亏待韩信方面不能说没有;不过,韩信也有过错,从而导致了这个下场。当初,汉和楚在荥阳相对抗之时,韩信正好消灭了齐国,但他并不立即回辅刘邦,反而自请立为假齐王;后来,刘邦率汉军追逐楚军一直到固陵,跟韩信约好时间一起攻打楚军,届时韩信却失约不到;当时,刘邦就有杀掉韩信的念头了,不过是力量不够,而不敢动手罢了。等到天下已经平定,韩信还有什么可倚仗的呢?!
《韩信 Han Xin》
诗人: 王安石 Wang Anshi

  韩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怜。
  当时哙等何由伍,但有淮阴恶少年。
  谁道萧曹刀笔吏,从容一语知人意。
  坛上平明大将旗,举军尽惊王不疑。
  捄兵半楚潍半沙,从初龙且闻信怯。
  鸿沟天下已横分,谈笑重来卷楚氛。
  但以怯名终得羽,谁为孔费两将军。
《韩信 Han Xin》
诗人: 王安石 Wang Anshi

  贫贱侵凌富贵骄,功名无复在刍荛。
  将军北面师降虏,此事人间久寂寥。
《韩信 Han Xin》
诗人: 黄庭坚 Huang Tingjian

韩信
  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
  终然不忍负沛公,颇似从容得天意。
  成皋日夜望救兵,取齐自重身已轻。
  蹑足封王能早寤,岂恨淮阴食千户。
  虽知天下有所归,独怜身与哙等齐。
  蒯通狂说不足撼,陈豨孺子胡能为。
  予尝贳酒淮阴市,韩信庙前木十围。
  千年事与浮云去,想见留侯决是非。
  丈夫出身佐明主,用舍行藏可自知。
  功名邂逅轩天地,万事当观失意时。
《韩信 Han Xin》
诗人: 胡宏 Hu Hong

  功成全仗汉家兵,真是英雄不藉人。
  禽了项王知退步,定骑箕尾上天津。
更多诗歌...
请鉴赏:

  张耒 Zhang Lei:韩信 Han Xin
No. 7
  韩信(?-前196) : 西汉军事家。淮阴人。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曾受胯下之辱。秦末参加项羽部队,因不受重用,改投刘邦,被拜为大将军。楚汉战争中,刘邦采纳他的建议,攻占关中。刘邦、项羽在荥阳相持时,他率军袭击项羽侧翼,占据黄河下游地区。后被刘邦封为齐王。公元前202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击灭项羽。楚汉战争结束后,被解除兵权。后被吕后设计诱杀。
韩信简介 Hanshin Introduction
  汉朝楚王韩信(?—前196年),汉族,古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人,齐王、楚王、上大将军。楚州区淮城现尚存有后来迁建的韩信故里、祠堂。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公元前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座驾:五明骥;
  兵器:鱼肠剑;
  经典之战:暗渡陈仓(出陈仓定三秦之战),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
  官爵:执戟郎中-——连敖——汉军大将军兼左丞相——大将军兼相国——齐王——楚王——淮阴侯。
生平 Life
韩信 生平
  古淮阴,其治所为今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秦始置县邑有淮阴(今淮阴区码头镇)、盱眙(今盱眙县城北)、东阳(今盱眙县马坝)。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韩信为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
  当时淮阴下乡南昌亭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邀为门客,但不为其妻所容,“食时信往,不为具食”,韩信愤然离去,“钓于城下”,但所获不能果腹。一漂母见韩信饥饿,便把自己带来的饭分给他吃,一连数十日。韩信十分感激日:“吾必有以重报母”。漂母听了非常生气,“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闻之,深感惭愧。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史记·淮阴侯列》)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厂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史记·淮阴侯列传》)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让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何亡。”(《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且怒且喜,骂到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刘邦又骂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绝非甘居汉中,定要取天下。萧何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为大将。于是刘邦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
  诸将听说后,都很高兴,人人觉得有机会被选拜大将了。等到拜大将时,竟是韩信,全军皆感惊讶。
  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王。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事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碍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现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现在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现在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出击。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被封汉王的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大部)田荣之机,决计出南郑(汉都,今陕西汉中市东)袭占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东向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利用秦岭栈道(又名“阁道”、“复道”、“栈阁”。古代在今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汉军烧毁,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机,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章邯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今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尔后,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汉二年(前205年),汉王帅汉军出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印降汉。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共同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军大败而还。韩信复收溃败之军与汉王在荥阳会师,阻击楚追兵,大败楚军于京、索之间,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
  汉王兵败彭城之时,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切断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汉王派郦生说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黄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王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汉王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余,活捉代相夏说,破代。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赵王与成安君陈余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现又有张耳加盟,乘胜欲下赵国,军队锐不可当。可是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草必落在后面,希望您暂拨给我三万奇兵,我从小路截断汉军辎重粮草;您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荒野无食可掠,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虑采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成安君陈余是一个书生,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所以表示反对说:“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士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最终没听李左车的计策。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非常高兴。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大家:“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将士们谁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称是。韩信又召集将领们分析认为,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他们在未见到汉军大将旗鼓之前,定会担心我们遇到阻险而退兵,是不肯轻易发兵攻打我们的。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不久,擒获广武君,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广武君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
  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韩信说:“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汉书·韩信传》)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
  然后韩信向李左车请教攻燕(燕王臧荼,都蓟,今北京)、伐齐之事。广武君辞谢说:“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敢语政。现在我是败军之将,亡国的俘虏,哪里有资格同你谈论国家大事?”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愚蠢,在秦国时聪敏,而是在于国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纳他的意见。假使成安君陈余听了你的计策,那我韩信现在已成了阶下囚了。我是诚心向你求教,请你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说即使是犯人的话,圣人也可以有选择地采纳。不过恐怕我所献的计策不一定值得采用,但我仍愿献上我的愚见。成安君虽有百战百胜之计,可一招失算,军败鄗下,身死泜水。现在将军涉西河,虏魏王豹,擒夏说于阏与,一举攻下井陉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打垮赵二十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使敌国百姓放下农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专心倾听您下令进军的消息,这些是的长处。然而将士疲惫,实际情形是难以用兵。现在将军要率领疲惫劳苦的士卒,停顿在燕国坚守着的城池之下,想战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尽而不能攻克,实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齐国也必然固守边境以图自强。燕、齐相持不下,那么刘邦和项羽的胜负也就分不出来。这是将军的短处。我认为‘北攻燕、东伐齐’的计策是失策。善于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将军不如按兵不动,休整士卒,安定赵地,抚恤遗孤,日日牛酒犒赏将士,摆出攻打燕国的态势。而后遣辩士去游说燕国,把自己的优势充分显示在燕国而前,燕一定不敢不听从您。燕降服后再派辩士以燕已降汉说齐,齐必从风而服,即使有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像这样,天下的大事就好办了。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声夺人,再动实际的策略。”
  韩信听从广武君的计策,派使者去燕,燕听到消息立即投降。韩信又请求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刘邦同意,就封张耳为赵王。
  此时,楚多次派兵渡黄河击赵,赵王张耳和韩信往来救援,行军中安定了许多赵国城池,并发兵支援刘邦。当时楚国正在荥阳围困刘邦,刘邦逃跑到宛、叶间,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围攻成皋。汉三年六月,汉王出成皋向东渡过黄河,单独与夏侯婴跑到了修武的张耳军中,一大早自称汉使人赵军营。张耳、韩信还没起床,刘邦径直进其卧室,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兵符,召集诸侯,调动了诸侯的位置。等张耳、韩信起床后才得知汉王来过,不禁大惊失色。汉王夺了两人的军队,命令张耳备守赵地,任命韩信为相国。收集没有调到荥阳的赵兵去攻打齐国。
  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韩信想停止,范阳辩士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五十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吗?”韩信听从蒯通说法,率兵渡河击齐。这时齐国已决计降汉,对汉军的戒备松懈,韩信乘机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齐王田广惊恐,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齐王逃到高密后,派人向楚求救。
  当韩信袭破临淄时,项羽闻讯遣龙且亲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抗汉,号称二十万众。有人前来向龙且献计:汉军远征作战,所向披靡,而齐,楚本土作战兵易涣散,不如深沟高垒,以守为攻。招抚已沦陷城邑,使知齐王存,楚来救,这必定使汉军得不到粮食,会不战自败。龙且轻视韩信,又急求战功,不用此计,率兵与韩信军隔潍水东西(今山东境内的潍河)摆开阵势。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江进击。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韩信挥军猛烈截杀,杀死龙且。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汉四年(前203年)齐地全部平定。
  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齐国失利,龙且战死,使项羽非常恐慌。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武涉游说失败后,齐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于是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险。终于说动韩信,但韩信犹豫而不忍背叛刘邦,又自以为功劳大,刘邦不会来夺取自己的齐国,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趁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约韩信从齐地(今山东),彭越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楚军反击,刘邦大败而归。
  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听从张良之谋,划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为其封地。由韩信指挥此战。韩、彭遂率兵攻楚;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和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彭越亦从梁地西进。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县城父集)北上;刘邦则率部出固陵东进、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退兵。
  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刭而死。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县东)。
  韩信到楚国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轮到下乡南昌亭长时,只赏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又召见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昧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时韩信初到楚国,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戒严。汉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于是韩信把此事与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结果钟离昧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史记·淮阴侯列传》)高祖说:“有人告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韩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闷闷不乐。对于和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
  高祖刘邦高兴时常同韩信闲谈将领们才能的高下,刘邦问:“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陈豨被封为巨鹿郡郡守,前来向韩信辞行。韩信辞去左右,拉着陈豨的手仰天长叹道:“你可以同我说知心话吗?我有话想同你讲。”陈豨表示一切听从将军的命令。韩信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亲信宠爱的臣子,若有人说你谋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就会产生怀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我为你在京城做内应,就可图谋天下了。”陈豨平素就了解韩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计谋,表示一切听从韩信的指示。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有人告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这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吕后无明确证据,只有把韩信骗来,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说陈豨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韩信因为和萧何的友情,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公元前196年寒冬正月,大汉开国元勋淮阴侯韩信死于长乐钟室,年仅三十三岁。随后,韩信三族被诛,数千无辜,血染长安,哭号之声,传荡千古,当是时,寒风凛冽,长空飘雪,长安满城人尽嗟叹,无不悲怆,皆言淮阴侯一饭千金,不忘漂母;解衣推食,宁负汉皇?萧何一言便强入贺,欲谋逆者怎会坦率如斯?是侯不负汉,而汉忍于负侯,侯之死,冤乎哉! 不日,蒯通被带到,高祖亲自审问。“当日汝与韩信之言,究竟为何?” 蒯通道:“吾相韩信,言其面不过封侯,背则贵不可言。因说之背汉自立,则可三分天下也。” 高祖又问:“然信有何言?” 蒯通长叹一声道:“韩信言:‘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见利而忘义乎?’” 高祖顿时愣住,良久没有说话,眼泪却在眶中打转了。蒯通又叹道:“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淮阴侯之功也。然彼竟不听臣言,心念陛下解衣推食之恩,而引军南下,败项王于垓下,交兵而归楚,劝进于汜水,迎陛下于陈,观此种种,岂有反心?嗟夫,昔日楚汉之命皆悬于彼,彼却毫无反心,今天下已集,且无权无兵,彼竟心生反意,而勾结陈豨,欲谋不轨,韩信真乃一愚人哉!”对于蒯通的反问高祖不忍再听,便转过头去,挥手道:“置之!”
韩信的风水传说: 韩信葬母
  在淮阴故城东南高庄,有一座高大的古墓,人们都叫它青墩,又叫清水墩、七里墩,这就是汉代大军事家韩信母亲的坟墓。当年,这里可是一块风水宝地,就连历史学家司马迁来到这里都是这样认为的。韩信把他的母亲葬在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话说韩信母亲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了,孝顺的韩信天天为母亲的病发愁。这天晚上,母亲觉得胸口疼痛,呼吸急促,望着病入膏肓的母亲,韩信急得六神无主,隔壁邻居也纷纷前来探望。
  韩信满心希望母亲还能有个救应,他拿起家里的最后一点钱,去给母亲延医问药。
  月明星稀,清风徐来,一条小路在田野间延伸。韩信无心欣赏月下景色,匆忙往前赶路。
  前面不远处,有两位老者,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不紧不慢地沿着小路踯躅而行,老人边走边东张西望,还不时地低声私语。
  韩信觉得好奇,就悄悄地跟在老人后面。不一会,走在前面的胖者离开小路,走向路旁一块地势较高、长满野草的开阔地。他在高地上走来走去,然后向另一老者喊道:“师弟,你过来。”
  瘦者离开小路,走上了那片高地。
  胖者问瘦翁:“这里正是我们要找的地方,你觉得怎么样?”
  瘦者四处眺望,没有言语。
  胖者滔滔不绝:“师弟,这里北对清口,千里长淮婉转潆回,聚天地之灵气,实在是风水宝地,身后葬身此处,子孙必有将帅之才,王侯之尊。”
  瘦翁沉吟半晌,开口答道:“师兄,我看这里可是一块绝地噢!长河之险,恶水之难皆汇于此,葬身于此,必断子绝孙!”
  “不对,不对,师弟,你错了,我看了五十年的风水从没有走过眼!” 胖者连声辩白。
  胖翁道:“师兄,我们打个赌。”
  瘦翁问:“行,怎么个赌法?”
  胖翁从包裹里取出一个鸡蛋说:“我把这个鸡蛋放在这里,明日寅时,鸡蛋孵出小鸡,说明这里是福地,你给我十两银子。如果鸡蛋被地气蒸熟了,说明这里是块绝地,我给你十两银子。”
  “好,一言为定。” 瘦翁爽快地答应。
  两人立下赌约,相携而去。
  待两位老者远去,韩信从不远处的灌木丛中走了出来,他把老者的话听得一清二楚。韩信看了看老者放在地上的鸡蛋,然后又向周围看了看,匆匆而去。
  韩信请来郎中给母亲看完病后,又侍候母亲吃了汤药,母亲精神也好了些。
  母亲多日未吃东西了,韩信见母亲精神好了些,非常高兴,他又去给母亲弄点吃的,顺便还煮了两个鸡蛋,待母亲吃点东西沉沉睡去,已经是后半夜了。韩信想起两位老者的赌约,便随手拿起一个熟鸡蛋揣到怀里,匆匆出了家门。
  沿着自己日日走过的熟悉的小路,韩信来到了那片高地上。他悄悄地蹲在离老者放的那个鸡蛋不远的地方,不一会,就听到鸡蛋发出的轻轻叩击声,片刻工夫,蛋壳裂开,从里面钻出一只小鸡。韩信喜出望外,上前双手捧起小鸡,小心地将小鸡放到怀里。
  韩信将带来的熟鸡蛋放在地上,拾起地上的蛋壳,躲到远处的灌木丛中。
  不一会,两位老人踏着夜露走来,瘦翁走在前面,从地上拾起鸡蛋,剥去蛋壳,张口就吃,边吃边说:“师兄,你输了!”
  胖翁看着吃得津津有味的师弟,摇了摇头,无话可说,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递给瘦翁,转身离去。瘦翁亦随之而去,两人一前一后,很快消失在韩信的视野中。
  韩信从灌木丛中走了出来,疾步离去。
  韩信回到家中,从怀中掏出小鸡,放在母亲的枕边,小鸡“叽叽”地鸣叫着,母亲听到这天籁之声,吃力地睁开眼睛,脸上露出了快慰的笑容。母亲想说些什么,但没有说出来,脑袋一歪,阖然逝去。韩信放声恸哭。
  韩信哭罢,收拾一下母亲生前用过的东西,背起母亲的遗体,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向那片高地。
  韩信在小鸡出壳的地方,放下了母亲的遗体,忽然,韩信感觉脚下的土地动了起来,他连忙向后退了几步,不一会,平地上长出了一座高大的坟墓,将母亲的遗体掩埋起来。一个遥远的声音从空中传来:“信儿,投军去吧!”韩信听得出这是母亲的声音,他长跪在地,泪飞如雨。
  韩信葬别母亲,便仗剑从军,投身在项梁麾下。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在刘邦为其建构的一座蔚为壮观的战争舞台上运筹帏幄,自由驰骋,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挟不赏之功,名高于天下。
有关韩信的诗集及评价
  (宋)司马光:“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资治通鉴》卷十二《汉纪》四
  (宋)苏轼:“(韩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
  (明)唐顺之:“孔明之初见昭烈论三国,亦不能过。予故曰:淮阴者非特将略也。”
  (明)王世贞:“淮阴之初说高帝也,高密(邓禹)之初说光武也,武乡(诸葛亮)之初说昭烈也,若悬券而责之,又若合券焉!噫,可谓才也已矣!”
  (元)杨维桢:“韩信登坛之日,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汉之所以得,此三秦还定之谋所以卒定韩信之手也。”
  (明)董份:“观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谋而已也,所以谓之‘人杰’。”
  (明)李贽:“信与沛公初见,凡说项羽处,字字拿着沛公,沛公卒受其益。”
  (清)王鸣盛:“观信引兵法以自证其用兵之妙,且又著书三篇,序次诸家为三十五家,可见信平日学问本原。寄食受辱时,揣摩已久,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皆本于平日学问,非以危事尝试者。信书虽不传,就本传所载战事考之,可见其纯用权谋,所谓出奇设伏,变诈之兵也”。
  (明)茅坤:“太史公传淮阴,不详其兵法所授,此失着处。”
  (清)王志湉:“气盖世力拔山,见公束手,歌大风思猛士,为之伤怀。”
  (清)徐经:“史公为淮阴惜,实不仅为淮阴惜。”
  (明)茅坤:“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放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词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韩信
  刘禹锡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却过淮地吊韩信
  李绅
  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
  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
  中吕·卖花声·客况
  张可久
  十年落魄江滨客
  几度雷轰荐福碑
  男儿未遇暗伤怀
  忆淮阴年少
  灭楚为帅
  气昂昂汉坛三拜
  李白 猛虎行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李白 赠新平少年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叱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有关韩信的成语 Han Xin related idioms
  【战无不胜】
  【国士无双】
  【一饭千金】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沈沙决水,半渡而击】
  【背水一战】
  【拔帜易帜】
  【置之死地而后生】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兵仙神帅】
  【胯下之辱】
  【解衣推食】
  【居常鞅鞅】
  【功高震主】
  【箫何月下追韩信
  【汉中高对】
  【独当一面】
  【略不世出】
  【不赏之功】
  【匹夫之勇】
  【妇人之仁】
  【推陈出新】
  【百战百胜】
  【勋冠三杰】
  【伐功矜能】
  【鸟尽弓藏】
  【伪游云梦】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人心难测】
  【钟室之祸】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钱莉芳曾写过以韩信为主要人物的大型历史科幻小说《天意》。
  里面以韩信的一生为线索,谱写了一幅恢宏的历史!
相传韩信创造象棋和风筝 According to legend, the creation of chess and kite Hanshin
  象棋是中国传统棋种。它的来历传说不一,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始创于西汉统帅百万大军的韩信
  刘邦统一西汉王朝后,屡建战功的大将韩信被吕后诱捕入狱。韩信自知寿命快到头了,就打算在狱中写一本兵书传给后人。不料这事被吕后知道,就下了一道懿旨,说他身为犯官,不能擅着兵书。韩信悲愤难忍,仰天长叹道:“这个婆娘太狠毒了!不但要本王的命,连本王的名也要除掉啊!”当时有个狱卒听到他这句话后,跪在韩信面前说:“王爷!你就把用兵之法传给小人吧!”韩信苦笑了一声说:“本王若不知用兵之道,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如今悔之晚矣,怎么能再连累你遭受杀身之祸呢?”狱卒再三恳求,韩信只是不允。
  一天,这个狱卒给韩信送饭时,眼里的泪花直打转转,好像有啥要事对韩信说,又忍住了。韩信一看他的神色,便感到不妙,就问狱卒:“大哥,那个婆娘是不是要对我下毒手了?”狱卒忍不住哭出声来。韩信大笑道:“打完兔子杀猎犬,射尽飞鸟折良弓嘛!从古至今都是这样,没啥可怕的。”说罢,叫狱卒坐下,韩信取来一根筷子,在地上画了个方框,又在框中画了一条“界河”,河中写了“楚河”、“汉界”四个字。接着又在河界两边各画了三十六个小格,并说:“本王今年刚好三十六岁,一生助汉灭楚,屡立大功,到头来却死在一个女人手里。你平时对我百般照料,今生今世我再没机会报答你了,就把生平所学的奇术传给你吧。”他说着叫狱卒取来纸笔,把纸裁成三十二个小块,布在方框内界河两方。一面的十六块纸片各写着帅、仕、相、车、马、炮、兵等字,另一面的十六块纸片上写着将、士、象、车、马、炮、卒等字。
  摆好后,韩信边移动纸片边告诉狱卒:“这个方框就是千军万马的大战场,两面各代表一方的军力。用兵之道,贵在主帅多谋善变,通盘筹划、奇正配合,以不变应万变……”并具体地教狱卒如何跳马、出兵等。狱卒边点头边称赞:“奇!王爷真是个奇人啊!”
  从那天起,韩信每天都和这个狱卒守着方框(棋盘)研究兵法。不久,韩信被吕后杀死,那个狱卒也逃走了。他躲藏在一个深山里,搭了间草棚,开荒种地,全家人自耕自食,一有空闲,就专心研究韩信授给他的奇术。因纸片易烂,就换成了扁圆形小木头坨儿,为好区别又染成红黑两色。又据“奇”的谐音,把“奇”叫做“棋”,还写了一本《棋谱》传给了他的儿子。后人认为棋虽可布阵,但不是真的两军作战,只是一种象征,所以称它为“象棋”。
  风筝的起源与韩信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南方称“鹞”,北方称“鸢”。 相传,风筝的发明人是大军事家韩信。垓下之战中,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的军队团团包围,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韩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风筝,上敷竹笛,夜晚放到高空中,风吹着笛子发出凄凉的声音,汉军和着笛声唱起楚国的民歌来。楚军听到了乡音,都想念起故乡来,斗志涣散了。结果,楚霸王一败涂地,在乌江边上自杀了,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唐朝赵昕也在《熄灯鹞文》中说:垓下之战时,韩信制成风筝,让张良坐风筝上天,高唱楚歌,楚歌传到楚营,动摇了项羽军心。宋朝的《事物纪原》中还记载韩信曾利用风筝测量距离之事。
韩信代称简述
  【王孙】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明)杨美益《过韩信岭》:“蹙项方成皇帝尊,功劳一半属王孙。”(清)汪枚《钓台怀古》:“王孙城下独垂钓,淮水依稀似渭滨。”(清)张如兰《淮阴祠》:“咳唾山河归赤帝,解推衣食误王孙。”
  【韩王孙】参见前注。(清)何彤云《韩侯岭》:“漂母哀其生,吕后快真死。咄咄韩王孙,命系两女子。”(明)沙张白《胯下桥》:“韩王孙,昔何懦,恶少年,能死我。勇拔山,新裂土,归来报功次漂母。”
  【韩生】生:本指有生命力的东西,多指青年男子、小伙子。韩生即姓韩的小伙子,在特殊语境下专指韩信。(宋)黄庭坚《淮阴侯》:“韩生沈鸷非悍勇,笑出胯下良自重。”又《韩信》:“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明)王世贞《淮阴侯庙歌》:“是时韩生业钓者,其志固已无山东。”
  【国士无双】国中最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萧何进刘邦语:“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宋)黄庚《题漂母饭信图》:“国士无双未肯臣,汉皇眼力欠精神。筑坛直待追亡后,不及溪边一妇人。”
  【国士】参见前注。(宋)黄庭坚《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以张良、韩信之才,不识为国士。”(明)侯居坤《拜将台》诗曰:“登坛旧迹今犹在,千古人怀国士风。”(清)方坦《韩侯庙》:“把钓谁相顾,登坛众所尊。岂知真国士,即是饿王孙。”
  【千秋国士】参见前注。(清)罗绕典《韩侯岭》:“难得君主布赤诚,千秋国士岂虚生。”
  【淮阴国士】清)袁保恒《过韩侯岭题壁》:“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国士与重瞳,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清)朱彝尊《咏史》:“汉皇将将屈群雄,心许淮阴国士风。”(清)丁裕生《韩信》:“淮阴国士原无双,走狗当烹寃背相。”
  【无双国士】同“国士无双”。(清)汪枚《钓台怀古》:“无双国士谁能识,辱食晨炊心恻恻。”(清)张崇型《韩侯庙怀古》:“无双国士得时难,委任权专上将坛。”
  【无双士】同“无双国士”。(清)张如兰《淮阴祠》:“谁知寥廓无双士,犹自徘徊一饭恩。”(清)韩国瓒《韩庙倾碑》:“兴刘争羡无双士,拒蒯谁怜不背臣。”(清)谢均《淮阴侯》:“当年若少无双士,纵有萧张未足多。”
  【大将】古代军队中的中军主将,亦指主帅,泛称高级将领。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因以称之。《(明)胡琏《韩信城》:“大将真王迹,荒城故国原。英雄能忍辱,富贵拟酬恩。”
  【将军】苏轼《淮阴侯庙记》:“当嬴氏刑惨网密,毒流海内,销锋镝,诛豪俊,将军乃辱身污节,避世用晦,志在鹊起豹变。……然使水行未殒,火流犹潜,将军则与草木同朽,麋鹿俱死。”(清)张潮《拜将坛》诗曰:“不见将军登古台,空谋相国为雄才。五年筹策数言定,万里烟尘百战开。”(清)芦秉纯《题淮阴侯墓》:“蒯生空相将军背,未相将军一片心。”(清)韩国瓒《淮阴侯祠》:“置之死地而能生,将军机神心血竭。”(清)胡樵汉《韩山》:“到底英雄名不死,至今山姓属将军。”
  【上将】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详,虽死不易。”(清)揆叙《近淮阴侯故里》诗曰:“钟室谋成上将亡,分明授意出高皇。”(清)王志融《韩侯岭》:“背水囊沙上将威,移师项羽困重围。”
  【左丞相】汉高帝二年(前205)八月,刘邦拜韩信为左丞相,令其率兵一部击魏。
  【相国】汉高帝三年(前204)六月,刘邦逃往赵地,夺韩信大军,拜韩信为相国,令其征兵击齐。
民间广泛相传的韩信故事
  韩信分油
  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帅,辅助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奠定了汉朝的基业。民间流传着一些以韩信为主角的有关聪明人的故事,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说有一天,韩信骑马走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正在路边为分油发愁。这两个人有一只容量10斤(1斤=500克)的篓子,里面装满了油;还有一只空的罐和一只空的葫芦,罐可装7斤油,葫芦可装3斤油。要把这10斤油平分,每人5斤。但是谁也没有带秤,只能拿手头的三个容器倒来倒去。应该怎样分呢?
  韩信骑在马上,了解情况以后,说:“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家走。”说完了,打马就走。两个人按照韩信的办法倒来倒去,果然把油平均分成两半,每人5斤,高高兴兴,各自回家。究竟是怎样倒来倒去的呢?三种容器各自装油斤数的变化过程,可从下面的表中看出。
  韩信所说的“葫芦归罐”,是指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倒;“罐归篓”是指把罐里的油往篓里倒。通常分油要把油从大容器往小容器里倒,现在却把小容器里的油往大容器里“归”。往油葫芦里倒油,只能得到3斤的油量;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归”,“归”到第三次,葫芦里就出现2斤的油量。再把满满一罐油“归”到篓里,腾出空来,把葫芦里的2斤油“归”到空罐里;最后再倒一葫芦3斤油,“归”到罐里,就完成分油任务了。
  韩信点兵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後再加3,得9948(人)。
  简单扼要总结:
  1.算两两数之间的能整除数
  2.算三个数的能整除数
  3.用1中的三个整除数之和减去2中的整除数之差(有时候是倍数)
  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3人;站7人一排,多出2人。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73
韩信之死谜团 Han Xin's death a mystery
  关于韩信之死,用当事人的话就是:‘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用蒯通话就是:韩信居人臣之位,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刘老三赏无可赏,所以韩信只有死路一条。这两种观点合二为一。也是最普遍的看法。千百年来得到千百万人的热烈拥护。
  《淮阴侯列传》: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刘邦知道韩信死讯以后情感反映也很能说明问题。且喜且怜之!喜从何来?为何而怜? 鸿门宴,项羽想杀刘邦,但不屑杀之。刘邦对功臣也有这样类似的心理。刘邦是想杀韩信,但又因为他的功劳太大太大,不忍杀之,和项羽有点不一样。但既然被杀还是且喜且怜之。是人性最真实的反映。任何潜在敌人的死亡,换了谁都会高兴的。
  《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韩信被软禁以后,刘邦为了给他解闷,缓解他的心里压力,还时常与韩信聊天下棋。这也很能说明问题。刘邦对韩信是有愧疚之心的,何只不忍杀之呢?
  《淮阴侯列传》: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髃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
  明明白白地写着,杀韩信的是吕后,而非刘邦!
  吕后也是一政治强人,不下于刘邦。吕后窥测到了刘邦的心里,想杀而不忍杀,那就让老娘来吧!吕后杀韩信并不是拍刘邦马屁,相反的是个巨大的政治阴谋。
  韩信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1.韩信是大汉王朝第一功臣。
  2.韩信是汉朝第一个被杀的功臣。
  吕后杀韩信起到两个效果:
  1.杀猴给鸡看,老娘连韩信这样的大功臣都敢杀,小样就更不在话下了
  2.吕后杀韩信的方式让人不寒而栗。她采用了先斩后奏的方式杀了韩信并夷三族。并且刘邦默认了这样的方式。在众大臣那里产生的心里效果不下美国送给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它不啻向大臣们说明了吕后是有先斩后奏的权力的。以后还有谁敢得罪吕后?白天刘邦在上班没有机会下手,等到晚上刘邦睡觉的时候,就快刀斩乱麻给处理了,顺便夷三族。等到第二天生米煮成熟饭了,再奏报。够恐怖吧!当然吕后也不可能乱杀人,但做大臣的就都得小心翼翼了。
  吕后通过杀韩信起到了震慑群臣的效果,树立了自己的威权。
  吕后杀人道理很简单,为了自己的权力,吕后要杀的不是一个韩信而已,而是所有的功臣!
  《吕太后本纪》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
  大臣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心安了,也就不杀人了,还是为了权力。
  可以这么说从杀韩信开始,吕后放手大杀了。
  《吕太后本纪》: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魏豹彭越列传》: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於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在不断杀人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权!杀到后来权势巡天!
  《留侯世家》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
  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政治强人,到最后竟然连易太子也无能为力,可见吕后杀人杀出的威权有多大了!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样的说法是对的。韩信死于吕后之手,而非刘邦。刘邦是想杀韩信,但因其功多不忍杀之。再说韩信已经被刘邦软禁,对那样的死老虎已没有杀的必要了。杀了反而会招致千古骂名。吕后窥测到了刘邦的微妙的心里。放手一杀。并在杀功臣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权!强化了吕氏专政!可以说杀韩信是吕后立威的政治需要。作为吕后专权的绊脚石,韩信迟早总是要杀的。。。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无毒不丈夫,说的大概就是刘邦这一类人。
  但还有一句成语,比男人还要毒,叫做:最毒妇人心,说的就只有吕后了。
司马迁和司马光评价韩信 Sima Guang Sima Qian and evaluation Hanshin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译文:我曾经到过淮阴县,那里的人告诉我,韩信即使在一介平民时,志气也是和平常人不一样的。那时,他的母亲过世,家里贫穷,韩信无办法按照当时的礼节安葬母亲。但是,他却寻找到一个风水宝地——地势高并且宽敞平坦,可以容纳上万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作为母亲的墓地。我,也到过他母亲的墓地,果然和淮阴父老说的那样。假使能够让韩信修学道德,养成谦让有礼的品格,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功劳,那就可以功名与福禄齐全了。那么,他对于西汉王朝的贡献,简直就可以和周代的周公旦、召公奭和姜太公齐名,而他的后代子孙也可以长久地祭祀他了。可是,韩信没有花时间去改变自己,反而在天下都已经统一,人民得到安定的时候,阴谋造反,结果全族受到牵连而被诛杀,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臣光曰: 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拒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用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擒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
  译文:一般人可能认为韩信是最早提出统一天下的伟大战略的人,他和刘邦一起在汉中起事,平定了三秦之后,就和刘邦分兵攻取北方,擒了魏王,夺取代国,打败赵国,威胁燕国,乘胜向东攻击并占领了齐国,往南又在垓下消灭了楚国,汉朝所以能够得到天下,大抵说来都是韩信的功劳。看他拒绝蒯彻的游说,在陈迎接刘邦,怎么会有反叛的心呢?!实在是因为他失掉了王爵而心里不快,才做出背叛谋反的行为。以卢绾不过是刘邦的邻居这种故旧恩情,还能够被封为燕王,而韩信却只能够以列侯的身份按时晋见国君;这难道不是刘邦也有亏待韩信的地方吗?我认为汉高祖用欺诈诡谋在陈把韩信捉到京城,谈到亏待韩信方面不能说没有;不过,韩信也有过错,从而导致了这个下场。当初,汉和楚在荥阳相对抗之时,韩信正好消灭了齐国,但他并不立即回辅刘邦,反而自请立为假齐王;后来,刘邦率汉军追逐楚军一直到固陵,跟韩信约好时间一起攻打楚军,届时韩信却失约不到;当时,刘邦就有杀掉韩信的念头了,不过是力量不够,而不敢动手罢了。等到天下已经平定,韩信还有什么可倚仗的呢?!
百科辞典 Encyclopedia
  Han Xin
  韩信
    汉之际名将。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二世二年(前208)投奔项梁,参加反秦斗争。项梁阵亡后归属项羽,任郎中,曾多次献策,都未被采纳。刘邦受封为汉王后,韩信即由楚归汉。初任连敖,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仍未得到重用;一度亡去,丞相萧何亲自追还,并极力向刘邦保举说:要想争夺天下,非有韩信不可。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他认为,项羽虽然霸天下而臣诸侯,但百姓不拥护他,所以其强易弱;相反,汉王入关后纪律严明,与民约法三章,得到秦民拥护。因此,假若利用吏卒企望东归的心情,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汉二年(前205),刘邦兵败彭城(今江苏徐州)后,他迅速派兵与刘邦残部会合荥阳,阻挡了项羽的攻势。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时,韩信则率兵在项羽的侧翼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他在击魏时,先以疑兵佯渡临晋,主力却出其不意地奔袭安邑,于是俘虏魏王豹,平定河东郡。随即又进击代、赵。汉三年十月,韩信在破代后,率兵东下井陉击赵。当时赵王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在数量上居于绝对优势。韩信一面以轻骑两千人伺机偷袭赵营,同时以主力万人背水为阵,诱使赵兵倾巢出击。随后汉军两面夹攻,获得全胜,赵王歇被虏获。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遣张良立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楚汉战争结束后,韩信被解除兵权,徙为楚王。韩信就国后,经常陈兵出入,被人告发谋反。高帝六年(前201),刘邦采纳陈平的建议,伪游云梦,伺机逮捕韩信,带至洛阳,赦为淮阴侯。十年,代相陈□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平叛。韩信原与□暗通声气,次年又部署家臣诈诏赦诸官徒奴,企图袭击吕后和太子,结果为人告发。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伪称高帝班师回朝,将韩信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张烈 田人隆)
    
英文解释
  1. :  Han Xin
近义词
韩信村
韩信社区, 韩信居委会
相关词
李燕经典战役军事中国历史楚汉之争历史战争以少胜多
百科辞典楚汉战争史记萧何中国上下五千年一饭千金汪遵淮阴侯
唐诗刘邦项羽盱眙楚汉废丘楚汉骄雄水冲废丘
焦恩俊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