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創作 : 詩歌 > 絶句
目錄
絶句 Jueju  

《絶句 Quatrains》
詩人: 杜甫 Du Fu

  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風起春城暮,高樓鼓角悲。
《絶句 Quatrains》
詩人: 賈島 Jia Dao

  海底有明月,圓於天上輪。得之一寸光,可買千裏春。
《絶句 Quatrains》
詩人: 黃庭堅 Huang Tingjian

  春風一麯花十八,拼得百醉玉東西。
  露葉煙叢見紅藥,猶似舞餘和汗啼。
《絶句 Quatrains》
詩人: 黃庭堅 Huang Tingjian

  花氣薫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
  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更多詩歌...
請鑒賞:

  黃庭堅 Huang Tingjian:絶句 Quatrains
  陳與義 Chen Yuyi:絶句 Quatrains
  張翬 Zhang Hui:絶句 Quatrains
  權審 Quan Shen:絶句 Quatrains
  童翰卿 Tong Hanqing:絶句 Quatrains
  吳公 Wu Gong:絶句 Quatrains
  無名氏 Mo Mingshi:絶句 Quatrains
  無名氏 Mo Mingshi:絶句 Quatrains
  無名氏 Mo Mingshi:絶句 Quatrains
  無名氏 Mo Mingshi:絶句 Quatrains
  呂岩 Lv Yan:絶句 Quatrains
  呂岩 Lv Yan:絶句 Quatrains
  敖陶孫 Ao Taosun:絶句 Quatrains
  敗道道人 Bai Daodaoren:絶句 Quatrains
  貝守一 Bei Shouyi:絶句 Quatrains
  蔡瀋 Cai Shen:絶句 Quatrains
  蔡州道人 Cai Zhoudaoren:絶句 Quatrains
  晁說之 Chao Shuizhi:絶句 Quatrains
  陳垓 Chen Gai:絶句 Quatrains
  陳師道 Chen Shidao:絶句 Quatrains
  陳師道 Chen Shidao:絶句 Quatrains
  陳師道 Chen Shidao:絶句 Quatrains
  陳師道 Chen Shidao:絶句 Quatrains
  陳師道 Chen Shidao:絶句 Quatrains
  陳著 Chen Zhu:絶句 Quatrains
  程端蒙 Cheng Duanmeng:絶句 Quatrains
  鄧春卿 Deng Chunqing:絶句 Quatrains
  鄧深 Deng Shen:絶句 Quatrains
  鄧深 Deng Shen:絶句 Quatrains
  鄧深 Deng Shen:絶句 Quatrains
  鄧允端 Deng Yunduan:絶句 Quatrains
  洞庭老人 Dong Tinglaoren:絶句 Quatrains
  方惟深 Fang Weishen:絶句 Quatrains
  馮坦 Feng Tan:絶句 Quatrains
  馮坦 Feng Tan:絶句 Quatrains
  馮坦 Feng Tan:絶句 Quatrains
  葛秋崖 Ge Qiuya:絶句 Quatrains
  葛天民 Ge Tianmin:絶句 Quatrains
  葛天民 Ge Tianmin:絶句 Quatrains
  杭地士人 Hang Dishiren:絶句 Quatrains
  杭學士人 Hang Xueshiren:絶句 Quatrains
  黃春伯 Huang Chunba:絶句 Quatrains
  黃文雷 Huang Wenlei:絶句 Quatrains
  黃文雷 Huang Wenlei:絶句 Quatrains
  黃文雷 Huang Wenlei:絶句 Quatrains
  黃文雷 Huang Wenlei:絶句 Quatrains
  黃載 Huang Zai:絶句 Quatrains
  蔣堂 Jiang Tang:絶句 Quatrains
  李流謙 Li Liuqian:絶句 Quatrains
  李流謙 Li Liuqian:絶句 Quatrains
  李宗諤 Li Zonge:絶句 Quatrains
  盧蹈 Lu Dao:絶句 Quatrains
  呂希哲 Lv Xizhe:絶句 Quatrains
  呂希哲 Lv Xizhe:絶句 Quatrains
  陸遊 Lu You:絶句 Quatrains
  洛浦道士 Luo Pudaoshi:絶句 Quatrains
  閩清野人 Min Qingyeren:絶句 Quatrains
  尼正覺 Ni Zhengjiao:絶句 Quatrains
  歐陽鈇 Ouyang Fu:絶句 Quatrains
  歐陽鈇 Ouyang Fu:絶句 Quatrains
  歐陽鈇 Ouyang Fu:絶句 Quatrains
  歐陽鈇 Ouyang Fu:絶句 Quatrains
  歐陽修 Ouyang Xiu:絶句 Quatrains
  龐謙孺 Pang Qianru:絶句 Quatrains
  任大中 Ren Dazhong:絶句 Quatrains
  瀋清友 Shen Qingyou:絶句 Quatrains
  釋法平 Shi Faping:絶句 Quatrains
  釋惟茂 Shi Weimao:絶句 Quatrains
  宋庠 Song Xiang:絶句 Quatrains
  蘇軾 Su Shi:絶句 Quatrains
  蘇軾 Su Shi:絶句 Quatrains
  萬哲 Mo Zhe:絶句 Quatrains
  汪炎昶 Wang Yanchang:絶句 Quatrains
  王諶 Wang Chen:絶句 Quatrains
  王諶 Wang Chen:絶句 Quatrains
  王諶 Wang Chen:絶句 Quatrains
  王大烈 Wang Dalie:絶句 Quatrains
  王琪 Wang Qi:絶句 Quatrains
  王琪 Wang Qi:絶句 Quatrains
  王勝之 Wang Shengzhi:絶句 Quatrains
  瀟湘漁父 Xiao Xiangyufu:絶句 Quatrains
  謝慧卿 Xie Huiqing:絶句 Quatrains
  徐文卿 Xu Wenqing:絶句 Quatrains
  燕照鄰 Yan Zhaolin:絶句 Quatrains
  楊冠卿 Yang Guanqing:絶句 Quatrains
  楊冠卿 Yang Guanqing:絶句 Quatrains
  楊簡 Yang Jian:絶句 Quatrains
  楊杞 Yang Qi:絶句 Quatrains
  楊適 Yang Kuo:絶句 Quatrains
  楊萬裏 Yang Wanli:絶句 Quatrains
  葉元素 She Yuansu:絶句 Quatrains
  遊開 You Kai:絶句 Quatrains
  曾幾 Ceng Ji:絶句 Quatrains
  張伯端 Zhang Baduan:絶句 Quatrains
  張伯端 Zhang Baduan:絶句 Quatrains
  張伯端 Zhang Baduan:絶句 Quatrains
  張伯端 Zhang Baduan:絶句 Quatrains
  張伯端 Zhang Baduan:絶句 Quatrains
  張耒 Zhang Lei:絶句 Quatrains
  張耒 Zhang Lei:絶句 Quatrains
  張耒 Zhang Lei:絶句 Quatrains
  張耒 Zhang Lei:絶句 Quatrains
  張耒 Zhang Lei:絶句 Quatrains
  張嵲 Zhang Nie:絶句 Quatrains
  張嵲 Zhang Nie:絶句 Quatrains
  張載 Zhang Zai:絶句 Quatrains
  趙範 Zhao Fan:絶句 Quatrains
  趙希青 Zhao Xiqing:絶句 Quatrains
  朱池寺憎 Zhu Chisizeng:絶句 Quatrains
No. 7
  舊詩體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絶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絶句
絶句簡介
  起源
  絶句來源於兩漢,成形於魏晉南北朝,興盛於大唐。當時都是四句一首,稱為“聯句”,《文心雕竜·明詩》所謂“聯句共韻,則柏梁餘製”。唐宋兩代,是我國經典詩歌的黃金時代,絶句風靡於世,創作之繁榮,名章佳什猶如群芳爭豔,美不勝收,可謂空前絶後也。
  對於“絶句”的稱謂,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絶句”又叫“絶詩”,或稱“截句”、“斷句”,截和斷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詩法源流》的解釋,絶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詩四句,或截首尾二聯,或截前二聯或後二聯,或是中間二聯(首尾、前二、後二、中二)。
  第二種:“絶句”是從“五言短古,七言短歌”變化而來,唐人賦予它以聲律,使它定型,就成絶句絶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絶、七絶,也偶有六絶。
  分類
  絶句分為律絶和古絶。律絶是律詩興起以後纔有的,古絶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南朝陳代的徐陵主編《玉臺新詠》就有“古絶句”的名稱。但這種絶句雖然押韻,而相對來說平仄(zè)較為自由,或者可以說有些詩人不願受格律的約束。在律絶盛行以後,古絶句仍然被沿用發展下來。古絶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這裏我們就把兩種絶句分開來討論。
  律絶跟律詩一樣,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
  《絶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絶句
  【宋】楊萬裏
  天邊緑錦織雲機,全幅青羅作地衣。
  此是農傢真富貴,雪花銷盡麥田肥。
  《絶句
  【唐】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絶句分類
  絶句按字數分:五言絶句及七言絶句
  五言絶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渡漢江》
  【唐】李頻
  嶺外音書絶,經鼕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餘不變。
  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聽箏》
  【唐】李端
  鳴箏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
  欲得周郎顧,時是誤拂弦。
  ···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餘不變。
  《五言絶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七言絶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關詩句範例如下: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
  跟律詩一樣,五言絶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絶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絶句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絶句以平起為常見①。
  跟律詩一樣,律絶必須依照韻書的韻部押韻。晚唐以後,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跟律詩一樣,律絶可以用特定的格式②。例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③。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④。
  跟律詩一樣,律絶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聲,則第三字必須是平聲;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個用了仄聲,則第五字必須是平聲。例如: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⑤。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傢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⑥。
  “不”“客”二字拗,“何”字救。
  絶句原則上可以不用對仗。上面所引八首絶句當中就有五首是不用對仗的。
  現再舉兩個例子: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傢。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塞下麯》(第二首)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如果用對仗,往往用在首聯。上面所引的絶句已有一首(蘇軾《飲湖上初晴雨後》)是在首聯用對仗的,現在再舉兩首為例: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郿塢》(第二首)
  【宋】蘇軾
  衣中甲厚行何懼?塢裏金多退足憑。
  ··畢竟英雄誰得似?臍脂自照不須燈!
  但是,尾聯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象上文所引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聯用對仗的。
  首尾兩聯都用對仗,也就是全篇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上面所引王之渙《登鸛雀樓》是全篇用對仗的。下面再引兩個例子,一個是首聯半對半不對,一個是全篇完全用對仗:
  《塞下麯》
  【唐】李益
  伏波唯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衹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絶句》(第三首)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有人說,“絶句”就是截取律詩的四句,這話如果用來解釋“絶句”的名稱的來源,那是不對的,但是以平仄對仗而論,絶句確是截取律詩的四句:或截取前後二聯,不用對仗;或截取中二聯,全用對仗;或截取前二聯,首聯不用對仗;或截取後二聯,尾聯不用對仗。
  二古絶
  古絶既然是和律絶對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詩格律束縛的。它是古體詩的一種。凡合於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應該認為古絶:
  ⑴用仄韻;(有爭議,有很多學者詩人認為律絶的標準是粘對律句,與韻的平仄無關)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當然有些古絶是兩種情況都具備的。
  如果不用律句,衹能算是古絶。例如:
  《夜思》(二首)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疑是”句有“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舉頭”句不粘,“低頭”句不對,所以是古絶。
  五言古絶比較常見,七言古絶比較少見。現在試舉杜甫的兩首七言古絶為例:
  《三絶句》(選二)
  【唐】杜甫
  二十一傢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𠔌。
  自說二女嚙臂時,回頭卻嚮秦雲哭。
  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
  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第一首“惟殘”句用“平平仄平仄仄仄”,“自說”句用“仄仄仄仄仄仄平”
  不合律句。尾聯與首聯不粘。第二首“縱暴”句用“仄仄仄仄平平平”,“婦女”句用“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殿前”句不盡合。
  當然,古絶和律絶的界限並不十分清楚的,因為在律詩興起以後,即使寫古絶,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響。這裏把它們分為兩類,衹是要說明絶句既不可以完全歸入古體詩,也不可以完全歸入近體詩罷了。
  ①依平仄類型來看,七言平起式等於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於五言平起式。
  五言平起式相當少見,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為少些罷了。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這一點也與律詩相同。李商隱《登樂遊原》:“嚮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就是這種情況。③泊,入聲。煙,平聲。④比,上聲。西,平聲。⑤恐,上聲。天,平聲。⑥不,客,入聲。何,平聲。⑦看,平聲。
詩詞及賞析
  一 絶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註釋]
  遲日:指春天。
  泥融:春日來臨,凍泥融化,又濕又軟。
  鴛鴦:一種漂亮的水鳥,雄鳥與雌鳥時常一起出沒。
  [翻譯]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麽秀麗,
  陣陣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飛翔的燕子銜着濕泥忙築巢,
  美麗的鴛鴦睡在沙上曬太陽。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春天美好動人的景色。第一,二句大處着眼,視野開闊,描寫了自然界的大環境。詩的開頭突出“遲日”,統領全篇。正因為春天來到,纔會出現“花草香”“泥融”“沙暖”等現象。後兩句生動地描寫了兩種可愛的動物,寫燕子的動態,顯出春意繁鬧;鴛鴦的靜態顯得悠閑自在。動靜搭配,相映成趣。這首詩意境優美,格調清新,自然流暢。
  這首詩抓住陽光、江山、春風、花草及其香味、燕子和鴛鴦、泥融與沙暖等特有的春天景物,給讀者描繪了一幅明麗紛繁的春景圖,表達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後暫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表達了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嚮榮的歡悅情懷。
  二 絶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註釋]
  鷺:一種水鳥名,鷺鷥。
  西嶺:指岷山。
  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靠。
  [翻譯]
  成對的黃鸝在新緑的柳枝上鳴叫,
  一行白鷺在青天上自由飛翔。
  憑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畫,
  門外停泊着來自東吳,暢行萬裏的船衹。
  [賞析]
  詩歌以一副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仿佛給人營造出一個清新輕鬆的情調氛圍。此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緑,是初春時節萬物復蘇,萌發生機時的顔色。以“鳴”發,黃鸝的啼叫,仿佛給人一種輕脆,悅耳之感。早春時節嫩芽初發的柳枝上,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歡唱,好一片具有喜慶氣味的生機!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晴空萬裏,一碧如洗,白鷺在此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嚮上的奮發,此着一“上”字之妙。此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兩首句還寫到黃鸝的啼鳴,對這幅生機盎然,絢麗多彩的早春圖象就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進行刻劃,而這種有聲有色的手法,就加增了生機之盎然。再者,首句的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上句寫白鷺的飛翔上天,前間的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着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一說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澄,晴天麗日故可睹西山雪嶺。但我卻以為此說不甚如意。可否這般理解更好一點:上兩句已點明,當時節全是早春之際,鼕季的秋雪大概正是欲融未融,這給人就有一處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着一“含” 字,使人生出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鼕凍過的窗欞,仿如潤含了感受,這不更能寫出對那種帶着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嗎?而“西嶺”則不妨理解為詩人看到帶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繼而以那西嶺上千秋的雪代在窗上所見之雪。但詩人為何以這“千秋雪”代窗上這上年的殘雪呢?詩人失落多年的運用,使所表達的意境更廣遠。上文我已簡單述了杜甫寫作此詩的處境,當年,杜甫已久離朝廷飄泊多年,而忽而又有效力之機。
  三 絶句
  【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係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註釋]
  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稱。
  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莖桿直立,長老了可做拐杖。
  [翻譯]
  在參天古樹的濃陰下,係了小船,
  拄着藜仗,慢慢走過橋,嚮東而去。
  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粘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
  輕輕吹拂人面的,帶着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另人陶醉。
  [賞析]
  僧志南的生活狀態已不可考,他在當時的文壇上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以及“二泉先生”諸人的風頭那麽健。但就這短短的一首詩,就以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宋人趙與□《娛書堂詩話》捲上曾載:“僧志南能詩,朱文公嘗跋其捲雲:‘南詩清麗有餘,格力閑暇,無蔬筍氣。如雲:“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予深愛之。’”朱熹激賞其詩,所使用的標準是有無“蔬筍氣”,實際上是宋代詩學理論探討的問題之一。蘇軾在《贈詩僧道通詩》中說:“語帶煙霞從古少,氣含蔬筍到公無。”自註:“謂無酸餡氣也。”可能是第一個提出這一命題。他評唐代司空圖“棋聲花院靜,幡影石壇高”二句說:“吾嘗遊五老峰,入白鶴院,鬆蔭滿庭,不見一人,惟聞其聲,然後知此句之工也。但恨其寒儉有僧態。”(《書司空圖詩》)便明確表現了這一傾嚮。他的對僧詩蔬筍氣的反對,也得到了不少詩人的贊同。如葉夢得《石林詩話》捲中說:“近世僧學詩者極多,皆無超然自得之氣,往往反拾掇摹效士大夫所殘棄。又自作一種僧體,格律尤凡俗,世謂之酸餡氣。”考察蔬筍氣的內涵,大約是指感情的枯寂,境界的寒儉之類,這本是與僧傢生活和精神緊相聯繫的一種狀態,是一種特定的“林下風流”,似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鬍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捲五十七引《西清詩話》說:“東坡言僧詩要無蔬筍氣,固詩人龜鑒。今時誤解,便作世網中語,殊不知本分傢風,水邊林下氣象,蓋不可無。若盡洗去清拔之韻,使與俗同科,又何足尚!”元好問在《木庵詩集序》中更直截了當地說:“詩僧之詩所以自別於詩人者,正以蔬筍氣在耳。”(《遺山先生文集》捲三十七)的確,如果我們承認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的話,那麽,對那種最能反映詩僧生活狀態的蔬筍氣又有什麽理由不加以認可呢?蘇軾諸人的說法其實是要把一切詩歌創作都納入士大夫的審美趣味和標準中,而抹殺其應有的獨特性。這一點,甚至和蘇軾本人經常在詩歌理論中所表示的對多樣化的追求也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我們寧可理解為是他的一時之言,因為,從他的一些具體作品來看,也是並不缺少“蔬筍氣”的。話又回到志南的這一首詩,朱熹稱贊其沒有蔬筍氣,也是從士大夫的立場說的。這說明釋志南是詩歌創作上的多面手,不管有無蔬筍氣,僧人都能寫出好詩。
  四 桃花溪
  【唐】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礬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註釋]
  飛橋:高橋。
  石磯: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翻譯]
  隱隱看見一座長橋,被野煙隔斷;
  在石嶼的西畔,藉問打漁的小船。
  桃花隨着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邊?
  [賞析]
  這是藉陶潛《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寫的寫景詩。詩由遠外落筆,寫山𠔌深幽,迷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然後鏡頭移近,寫桃花流水,漁舟輕泛,問訊漁人,尋找桃源。詩的構思婉麯,意境若畫,有景有情,趣味深遠。蘅塘退士批註:“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記》。”這話不無道理。
  四 絶句
  【唐】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註釋]
  逾:更多。
  欲:好象。
  燃:燃燒。
  過:過去。
  何:什麽。
  [翻譯]
  江水碧緑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麽時候纔是我回傢的日子。
  [賞析]
  這首詩以色彩鮮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風光反襯詩人強烈盼望歸傢的心情,抒發了作者長久旅居他鄉的感慨。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寫於暮春之時。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裏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 奪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豔無比,簡直就像燃燒着一團旺火,多麽綺 靡,多麽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藉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 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緑、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緻。
  6 絶句 石柔
  來時萬縷弄輕黃,
  去日飛球滿路旁。
  我比楊華更飄蕩,
  楊華衹是一春忙。
  [註釋]
  輕黃:淡黃
  飛球:楊樹籽
  [翻譯]
  我比那隨風輕揚的楊花更飄忽不定,
  楊花的絶飛離散,僅僅忙一個春天。
  [賞析]
  “楊花”,楊樹籽,表面具毛,狀同柳絮,古人常以楊稱柳,楊、柳通用,如司空圖《暮春對柳》:“縈愁惹恨奈楊花,閉戶垂簾亦滿傢。”在古典詩詞中,則用以表達某種愁緒,如北魏鬍太後《楊白花》的“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蘇軾《水竜吟·和章質夫楊花韻》的“似花還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傢路旁,思量卻是,無情有思”。詩人不僅把自己轉徙流離的生涯和“飄蕩”的楊花比,而且超出傳統手法的窠臼,要同楊花比出個程度,在結構上遞進一層,使其鬱積於心的客愁鄉情通過着力反襯,顯得格外深切動人,從而取得從正面說難以獲得的抒情效果。第二句,用點即點的手法收束全詩,至於何以要說“楊花衹是一春忙”,這以後還有什麽話未說,作者有心留下一段空間,由人猜想。
簡介
  對於“絶句”的稱謂,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絶句”又叫“絶詩”,或稱“截句”、“斷句”,截和斷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詩法源流》的解釋,絶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詩四句,或截首尾二聯,或截前二聯或後二聯,或是中間二聯(首尾、前二、後二、中二)。
  第二種:“絶句”是從“五言短古,七言短歌”變化而來,唐人賦予它以聲律,使它定型,就成絶句絶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絶、七絶,也偶有六絶。
  絶句稱謂的第一種說法是不正確的,關於絶句是截取律詩之半的說法,清代思想傢王夫之曾經指出過:“五言絶句自五言古詩來,七言絶句自歌行來,此二體本在律詩之前,律詩從此出,遂令充暢爾。有雲,絶句或截取律詩一半,或截前四句,或截後四句,或截首尾各兩句,或截中兩聯。審爾,斷頭刖足,為刑人而已。不知誰作此說,戕人生理!”而《聲調譜》作者趙執信也指出過:“兩句為聯,四句為絶,始於六朝,元非近體後人誤以絶句為截律詩,故緻多此一問。”由此可見,截句的說法,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臆斷,不足為信。
分類
  按照詩歌格律,絶句分為律絶和古絶。律絶是律詩興起以後纔有的,古絶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就有了。南朝陳代的徐陵主編《玉臺新詠》就有“古絶句”的名稱。但這種絶句雖然押韻,而相對來說平仄(zè)較為自由,或者可以說有些詩人不願受格律的約束。在律絶盛行以後,古絶句仍然被沿用發展下來。古絶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
  按照每句的字數,絶句可分為五言絶句、六言絶句和七言絶句,其中以五、七言絶句居多,六言絶句很少。
特點
  律絶
  律絶跟律詩一樣,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
  絶句按字數分:五言絶句及七言絶句
  五言絶句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餘不變。
  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絶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
  跟律詩一樣,五言絶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絶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絶句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絶句以平起為常見。
  律絶必須依照韻書的韻部押韻。晚唐以後,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律絶可以用特定的格式。
  律絶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聲,則第三字必須是平聲;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個用了仄聲,則第五字必須是平聲。
  如果用對仗,往往用在首聯。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雨後》是在首聯用對仗的,
  但是,尾聯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聯用對仗的。
  首尾兩聯都用對仗,也就是全篇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全篇用對仗的。
  有人說,絶句就是截取律詩的四句,這話如果用來解釋絶句的名稱的來源,那是不對的,但是以平仄對仗而論,絶句確是截取律詩的四句:或截取前後二聯,不用對仗;或截取中二聯,全用對仗;或截取前二聯,首聯不用對仗;或截取後二聯,尾聯不用對仗。
  古絶
  古絶既然是和律絶對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詩格律束縛的。它是古體詩的一種。凡合於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應該認為古絶:
  ⑴用仄韻;(有爭議,有很多學者詩人認為律絶的標準是粘對律句,與韻的平仄無關)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當然有些古絶是兩種情況都具備的。
  如果不用律句,衹能算是古絶。
  五言古絶比較常見,七言古絶比較少見。
  古絶和律絶的界限並不十分清楚的,因為在律詩興起以後,即使寫古絶,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響。
  ①依平仄類型來看,七言平起式等於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於五言平起式。
  五言平起式相當少見,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少些。
  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這一點也與律詩相同。
例詩
  七言絶句
  絶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墨竹圖題詩
  (清)鄭燮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六言絶句
  田園樂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緑更帶朝煙。
  花落傢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五言絶句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聽 箏
  李端
  鳴箏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是誤拂弦。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裏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緑,王孫歸不歸?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雜詩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
  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裏。
  終南望餘雪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送靈澈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彈琴
  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鬆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送上人
  劉長卿
  孤雲將野鶴,豈嚮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秋夜寄邱員外
  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鬆子落,幽人應未眠。
  聽箏
  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行宮
  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緑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何滿子
  張祜
  故國三千裏,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登樂遊原
  [唐]李商隱
  嚮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衹是近黃昏。
  尋隱者不遇
  賈島
  鬆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衹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渡漢江
  李頻
  嶺外音書絶,經鼕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百科辭典
  jueju
  絶句
    詩體。也稱截句、斷句、絶詩。每首僅有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絶、七絶,也偶有六言絶句絶句來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絶句”這一名稱則大約起於南朝。《南史·宋宗室及諸王下·劉昶傳》載劉昶奔魏,“在道慷慨為斷句”;又《檀超傳》載宋明帝說吳邁遠“連絶之外,無所復有”。“斷句”、“絶”即謂絶句,指一人獨吟四句即止,如劉昶斷句:“白雲滿鄣來,黃塵半天起。關山四面絶,故鄉幾千裏。”“連”即謂“連句”,如《南史·謝晦傳》載謝世基“臨死為連句詩”,謝晦“續之”,都是四句一首;亦稱“聯句”,如《文心雕竜·明詩》“聯句共韻,則柏梁餘製”。所以當時稱為“斷句”、“絶句”,是相對連句而言的。
    在梁、陳時已較普遍地用絶句泛指四句短詩。它的押韻平仄都較自由,或稱古絶句。明代鬍震亨《唐音統簽》說:“五言絶始漢人小詩,而盛於齊梁。七言絶起自齊梁間,至唐初四傑後始成調。”
    唐以後盛行近體絶句,格律相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後兩句有對偶的絶句相同於律詩的前四句,前兩句有對偶的絶句相同於律詩的後四句,四句成兩聯對偶的絶句相同於律詩的中間四句,四句都不對偶的絶句相同於律詩的首尾兩聯。所以唐人所作近體絶句,在詩集中也有歸屬於律詩的,如李漢編韓愈的《昌黎集》。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絶句是截取律詩之半而成。這是從唐人絶句的格律形式歸納出來的一種說法,用以說明絶句來源及得名由來,則為未確。
    由於這一詩體靈活輕便,適宜於表現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因而為詩人普遍采用,創作之繁榮超過了其他各體詩。宋代洪邁輯錄唐人絶句至萬首之多,約占現存唐詩總數五分之一。除盛唐的李白、王昌齡,晚唐的杜牧、李商隱以絶句擅長外,還有不少千古傳誦的名篇,並不一定出自名傢的手筆。另外,由於唐時模仿古樂府之作已不合樂,唐代詩人大多采用絶句形式寫作配樂歌唱的歌詞,如王維的《渭城麯》、李白的《清平調》、劉禹錫和白居易的《竹枝詞》、《楊柳枝》等,所以絶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清代王士□說:“開元、天寶已來,宮掖所傳,梨園弟子所歌,旗亭所唱,邊將所進,率當時名士所為絶句爾。……由是言之,唐三百年以絶句擅場,即唐三百年之樂府也。”(《唐人萬首絶句選序》)
     (顧易生)
    
英文解釋
  1. :  Jueju
法文解釋
  1. n.  quatrain en vers pentamètres ou heptamètres
相關詞
中國文學近體詩古典詩歌唐詩普通話中國文學
英語學習唐宋八大傢古詩蘇軾詩歌七言絶句詩人晚唐
對聯五言五絶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