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物 : 佛教用语 : 诗人 : 军事 : 成都公交站 : 杭州 [显示全部] > 清江
目录
清江 Qing Jiang 唐 

诗词《早发陕州途中赠严秘书 Premature Shan Zhou En route Yan gifts secretary》   《早春书情寄河南崔少府 (early)spring book love lodge at Henan province (surname) shaofu,officer's title in Tang dynasty》   《春游司直城西鸬鹚谿别业》   《夕次襄邑 Xiang Yi Xi Ci》   《宿严维宅简章八元(一作宿严秘书宅)》   《赠淮西贾兵马使 present Huaixi merchant Military forces employ》   《送坚上人归杭州天竺寺》   《送赞律师归嵩山(一作无可诗) Give praise attorney return songshan, the highest and central peak of the five sacred mountains (or five peaks), located in hunan one Play a losing [winning] game Keshi》   《上都酬章十八兄》   《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 Ascend building Full moon lodge at Fung cheung Shao Yin》   更多诗歌...

  清江,会稽人,善篇章。大历、贞元间,与清昼齐名,称为会稽二清。诗一卷。
《清江 Qing Jiang》
诗人: 李龙高 Li Longgao

  玉雪缤纷数丈花,石湖老子极称夸。
  渠侬不是琴台女,那得生来傍酒家。
水色清澄的江 The clear river water color
  水色清澄的江。 南朝 梁 何逊 《初发新林》诗:“鐃吹响清江,悬旗出长屿。” 唐 王昌龄 《送窦七》诗:“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古夷水 Gu Yi Shui
  古 夷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 夷水 即 佷山 清江 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 蜀 人见其澄清,因名 清江 也。”
综述
  长江一级支流,古名夷水,亦名圤水。因河水清澈而得名。始见于《禹贡》,详记于《水经注》。《水经注》云:“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 位于长江南岸,是长江中游在湖北省境内仅次于汉水的第二大支流。
  传说是廪君蛮巴人繁衍并向外开拓之发祥地。“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
  她发源于利川与重庆市交界之齐岳山龙洞沟,流经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在宜都市所在地之陆城注入长江。全长423公里,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土家族的母亲河”的盛誉。
  清江流域山明水秀,主要是土、汉、苗三族混居地。流经长阳的清江水域长约148公里,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长阳是画廊”之说。主要包括白玉湖、花桥水库、平洛湖、柏园岛、柏竹岛、武落钟离山、隔河岩等景点。在县城龙舟坪西11公里处的清江上有隔河岩大坝,大坝长165米,高150米。大坝既能发电,又可以防洪蓄水,在1998年长江遭遇百年大洪水时,隔河岩大坝为蓄水分洪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大坝下游1公里处有亚洲最长的铁索桥,桥长303米,完全由固定于两岸的铁索承载,桥面铺有结实的大木板,总承载量达80吨,可通行机动车辆。铁索桥是为了隔河岩工程而修建,后来清江上建成清江大桥,铁索桥便成为一处供游人观光的景观。
  从隔河岩大坝游船码头乘船一小时可到达武落钟离山,该山虽不高却很陡峭,据记载这里是土家族祖先巴人的发祥地。登上山顶,可以观赏清江的美丽风光,追寻土家族的发祥轨迹。清江支流丹水很浅,清澈得可见河床底的石头,两岸山峦起伏,郁郁葱葱,现成为漂流的绝佳去处。丹水最宽处有十几米,最窄处仅四五米,大雨过后,河水水量较大,水流湍急,是漂流的好时候,但较危险。在这条河上乘橡皮艇漂流,39公里的游程中要穿过48道险滩,最大落差为4米,越5段峡谷,惊险刺激,颇有意趣。
  清江一带的风味名菜有清江鱼、清江虾、懒豆腐等,还有一种叫茶油汤的食物也是当地的特产。
  清江闯滩位于清江中游恩施城区至汾水河大桥段,全长38.5千米,最窄处15米,最宽处200多米。沿途既能感受到惊险刺激的险滩漂流,观赏到如梦似幻的清江画廊,还能体验古朴独特得土家民俗,被许多媒体誉为“神州第一漂”。沿途巴人悬棺得神奇洞葬,土家人种田牧羊得生活场景,村姑浣纱得曼妙诗韵,高亢激越的船工号子,呈现出一种惊险、野趣、神秘的境地。
  同时,清江流域的“龙桥暗河”是湖北省最大的地下暗河。
清江市
  秦置淮阴县 ,夏商周时期便已有成立。因处淮河南岸而得名 。1951年析淮阴县清江浦一带置清江市。1958年县市合并,改称淮阴市。1964年县市分开,复称清江市。1983年改清江市为淮阴市,为地级市。2001年改为淮安市。境位于江淮平原东部,江苏省中部偏北,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隶属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市区东距黄海海岸线仅100多公里,通达亿吨大港--连云港港和盐城大丰港两个沿海开放港口均仅需1.5小时。河流有淮河、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盐河,废黄河等。境内洪泽湖为全国第四大淡水湖。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950毫米,年均温14.2℃ 。古有七省咽喉之称,今为苏北水陆交通枢纽。京杭运河通航,北至徐州、南抵长江。20世纪50年代兴建了淮阴水利枢纽工程。淮安至新沂铁路已建成 ,连接陇海铁路 。淮安至宿州铁路在建,将成为苏北煤炭主要来源。有耕地83.6万公顷(其中市区1.6万公顷)。产稻、麦、棉 、油料等 。为全国重要商品粮与副食品基地之一。工业有食品、轻纺、化工 、农机、冶金等,近几年来,在高新软件方面发展突出。素有酒乡之称。矿产有盐矿、玻璃矿砂、凹凸棒土等。特产茶馓、白酒、新淮猪、螃蟹、盱眙龙虾等。1990年市区国民生产总值(当年价)12.88亿元 。名胜有苏北唯一的古典皇家园林清宴园、慈云寺 、清江浦楼等。
流域概述
  1.1 流域范围
  清江流域地处湖北省西南部,位于东经108°35′~111°35′,北纬29°33′~30°50′。流域东邻江汉平原,南与澧水流域相接,西与乌江流域接界,北与长江三峡地区相邻。流域形状南北窄而东西长。流域面积16700平方千米。根据2000年行政区划,清江流域地跨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的利川、咸丰、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鹤峰与宜昌市境内的五峰、长阳、宜都等10个县(市)。
  1.2 河流水系
  清江干流发源于利川县西部都亭山西麓,自上而下流经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至宜都市陆城镇注入长江。全河几与长江平行,曲折东流,河长423千米,总落差1430米。按河谷地形及河道特性,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①上游段从河源至恩施城,长约153千米,属高山河型,总落差1070米,占干流总落差的75%,平均比降6.5‰,一般枯水面宽约50~70米。集水面积约3700平方千米。②中游段从恩施城至长阳县资丘镇,长约160千米,总落差约280米,平均比降为1.8‰。河道绝大部分流经深山峡谷,两岸陡坡达60°~80°。属山地河型。河床一般为岩石,覆盖层多为卵石,枯水期河宽一般为10~60米,水深一般为1.5米左右。集水面积约9800平方千米。③下游段从资丘镇至宜都市入长江口,长约110千米,属半山地河型。总落差约80米,河床平均比降0.73‰。磨市(距河口21千米)以下受长江回水顶托的影响。集水面积3500平方千米。枯水水面宽度,隔河岩以上一般为60~80米,隔河岩以下一般为80~100米。
  清江支流众多,左岸各级支流有49条,右岸有56条,河长一般较短。其一级支流有25条。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忠建河、马水河、野三河、龙王河、招徕河、丹水、渔洋河,共7条。所有支流均流向清江干流,无分河道。干支流呈对称性羽状分布。
  1.3 水文气候
  1.3.1 气温 清江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5℃~16℃,7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为23℃~28℃,1月最低一般为2℃~5℃。极端最高气温为42.1℃,极端最低气温为-15.4℃。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84%,冬季大于夏季。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600~800毫米。霜期平均约4个月。受季风影响,冬季多北风,夏季多南风,平均风力在2级以下。
  1.3.2 降水 清江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460毫米。降水量分布特点是上、下游大,中游小。雨季一般自4月开始,9月底或10月结束。4~9月雨量占年雨量的75%~78%,其中5~8月雨量占年雨量的50%~55%。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600~800毫米间。
  1.3.3 暴雨 清江流域属鄂西暴雨区,每至汛期暴雨频繁,且遍及全流域。主要暴雨中心有五峰、恩施两个。暴雨多出现在6~9月,以7月出现几率较多,暴雨强度也最大。暴雨形成洪水,最大洪峰流量多出现在6、7、9月,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8900立方米/秒(1969年7月12日)。8月份清江雨量较少,洪水频次亦少。
  1.3.4 径流 清江径流产自流域内降水,多年平均径流量141.1亿立方米,径流深838.9毫米,上游略大于中下游,以下游为最小。最大年径流量211亿立方米(1954年),最小年径流量82.4亿立方米(1966年)。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雨季(4~9月)水量占年水量的75%~78%,旱季(10—3月)占24%左右,以7月为最大,占全年16.8%。
  1.3.5 泥沙 清江流域地面植被较好,含沙量较小。多年平均输沙量约971万吨,多年平均输水模数630吨/平方千米。长阳站实测多年平均悬移质含量0.65千克/立方米。悬移质输沙量的年内分配主要集中7~9月,约占全年的92%左右。
  1.4 地貌地质
  清江流域处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属云贵高原区的东北端中低山区,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山势逐步降低。西部山岭高程1000~2000米,东部由1000米降至河口的数十米。流域内除上游利川、恩施、建始及河口附近有少数丘陵平原外,其余均为高山,山区占80%以上,构成“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格局,且“分半田”以山坡田为主。流域山势陡峻,河谷深切,河道狭窄,比降大,具有山区河流特征。河道以滩多而著称于世。
  清江流域早在震旦纪时是一个古海,后从寒武系至三迭系,经过多次海进(沉积)、海退(剥蚀),到了中生代的三迭系晚期脱离了海侵,新生代以来的强烈隆起成山,属云贵高原东延尾部向平原过渡地带。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灰系、三迭系、二迭系、白垩系、下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全流域无火层岩出露,石灰岩出露广泛,流域大多为侵蚀构造,岩洞十分发育,石芽、石洞、伏流、盲谷、溶蚀洼地遍布。清江沿岸有70%的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地震基本烈度咸丰、宣恩、五峰以北为Ⅵ度,以南小于Ⅵ度。
  1.5 自然资源
  1.5.1 水资源 清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141亿立方米。全流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功率245.9万千瓦,年电量215.4亿千瓦时;技术可开量装机容量409.6万千瓦,年发电量117.9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量装机容量402.3万千瓦,年发电量115.7亿千瓦时。82%分布在干流上。
  1.5.2 森林资源 清江流域是湖北省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主要树种低山有松、杉、柏、香椿、泡桐、枫桕;二高山有杉、松、栓皮栎、白桕、桦木;高山有华山松、油松、针栎、檫木等。
  1.5.3 矿产资源 清江流域有用矿有88种,以煤、铁、磷矿为多。其中铁矿总储量约15亿吨,主要属于赤铁矿石,含铁的品位不高。磷矿分布较广,鹤峰磷矿储量在10亿吨以上。
  1.5.4 土特产 流域内盛产众多的土特产,主要有茶、烟、漆、中药材等,并以特有质量驰名中外。
  1.6 自然灾害
  清江流域水、旱、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以水旱灾害为主。但与湖北其他地区比较,水旱灾害的次数较少。
  1.6.1 水灾 清江流域的水灾由暴雨造成,常是突发性的山洪灾害。据记载:历史上因洪水冲坏恩施、长阳等县城的年份有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冲坏恩施、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冲坏长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冲坏长阳、咸丰十年(1860年)水淹长阳、光绪九年(1883年)水淹长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水淹恩施、1935年水淹长阳和五峰等。1975年8月大暴雨,长阳山洪暴发,全县发生山崩地陷2121处,水灾毁坏全县河堤35%,毁坏坝渠37%,毁坏公路75%,2万余灾民房屋被毁。同时,由于清江位于长江荆江河段上游,清江洪水常与长江宜昌以上来的洪水遭遇,从而造成对荆江河段和清江尾部地区较大威胁,如崇祯十三年(1640年)、1935年7月,清江与长江同时出现最高洪峰,使清江下游、长江中游一带,普遍发生较严重的洪水灾害。
  1.6.2 旱灾 清江流域旱灾频率相对较低,出现全流域大旱极为罕见。局部大旱或特大的旱灾仍给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清乾隆四十三年(1788年)长阳、宜都、利川大旱,人民食树皮、草根及观音土充饥,死亡无数;1959年特大干旱,鄂西南山区出现大面积的伏秋连旱,恩施、长阳、建始等县山塘干涸,溪水断流。
  1.7 社会经济
  清江流域涉2000年人口308.52万人,农业人口243.44万,约占80%;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以土家族和苗族居多。位于清江中、下游的长阳县,是古代“巴人”的发祥地之一,是“长阳人”的故乡。流域内耕地面积31.6万公顷(47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8.6%。粮食作物有玉米、稻谷、小麦、马铃薯、红薯、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桐油、茶叶、生漆、烟叶、油菜、柑桔等和黄莲、党参、天麻、杜仲、当归、贝母等药材。其中五峰茶、宜红茶和白肋烟畅销国内外。
  清江流域为鄂西南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不甚发达。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54亿元,工业总产值167.24亿元,农业总产值55.58亿元。粮食产量125.25万吨。
  清江流域交通不甚方便,流域内无铁路,交通运输全靠山区公路。航运也不通畅。现在正在建设的湘渝铁路和沪蓉国道通过清江流域。隔河岩、高坝洲等水库建成后,清江干流中下游航道大大改善。
  1.8 治理开发
  由于地形、交通、社会经济等原因,清江流域历史上几乎无“水利”可言,直到清代统治者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即废除世袭土司制度,改由朝廷临时任命的流官统治制度),才有了灌溉水渠工程,但成效不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清江流域的治理开发进入了崭新阶段。1954年开始编制清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提出了河流开发方案和第一期工程。从1965年开始至1993年又进行修订补充,确定清江干流开发任务为发电、防洪和航运,兼顾其他。五十多年来的水利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主要内容是维修和新筑一批小塘堰,小引水渠,以提高农田抗旱能力。第二阶段是1958~1965年,除兴建塘堰和渠道外,还兴建水库、水电站、机电排灌、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等工程。第三阶段是1966~1976年,普遍推广机电提水设施,开始兴建人畜饮水工程,开展以“治山、治土、治水”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第四阶段是1977年至今,从局部的水利开发发展到流域性的治理开发,特别是干流的治理开发。1994年建成隔河岩水利枢纽, 2003年建成高坝洲水利枢纽;2002年开工建设水布垭水利枢纽。2004年开始同时兴建的宜(昌)万(州)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基本上纵贯本流域。
  1.8.1 水能开发 至2001年12月,本流域已、正建水电站共68座,装机容量350.66万千瓦,年发电量97.65亿千瓦时,分别占技术可开发量的85.6%和82.8%,其中干流已、正开发量占干流技术可开发量的92.9%,支流占51.6%。
  18.2 水利建设 至2000年,已建成中小型水库134座,总库容3.9万亿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9座,总库容3亿立方米;塘堰16006座,总库容0.24亿立方米;小型引水工程104处,引水规模8.5立方米/秒;提水工程66处,提水规模22.9立方米。全流域旱涝保收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1.1%,有效灌溉面积占总面积的18.7%。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8.53万亩,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211.82万亩的22.4%。兴建一批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153.1万亩和86.01万牲畜的饮水困难,分别占需要解决总数的74%和80%。
流程纪实
  2.1源头
  清江源于湖北利川西部都亭山,东流入檀香洞。檀香洞在檀香岩下又名老龙洞,伏流近20千米(直线约6千米),过齐岳山至汪营后坝龙洞沟涌出水面。此地齐岳山与佛宝山两岸夹峙矗立,有大鱼泉水、观音河水、王家营水,诸流会合,而至两会潭。故今人亦称清江源于齐岳山与佛宝山麓之龙洞沟。
  2.2上游
  清江自河源起纳大鱼泉水、烂井坝水、观音河水、继长坝水、九渡河等水,南过利川县城又受忠孝水,流向东北6.8千米至落水洞伏流。落水洞以上河流流经利川盆地低山丘陵区,河谷较为开阔,水势平稳,落差不大,宜于种稻,产米甚丰。落水洞是清江伏流入口处,高程1061米。洞口高20米,宽10米,飞瀑落差20米,最大流量676立方米/秒。自落水洞伏流后,时隐时现。经鲢鱼洞、响水洞、观彩峡至黑洞复出,为雪昭河,伏流长9.7千米,落差为140.6米,比降14.5‰。这段伏流堪称岩溶地貌的奇观,有“饿龙吞江”之称号。伏流在观彩峡露出地表,复潜流,经四十八道望江门,至黑洞出口。黑洞洞高20米,宽10米,海拔高程约940米。伏流全长16.3千米。
  出黑洞至车坝,两岸均为高山,临河狭窄如溪,落差423.9米,比降11‰。其间七渡河至竹围坪一段,左岸为山坡,河面较宽,但河床壁立流急,如矢石散块落水水面轰轰有声。尤以木贡附近易家湾,俗谓“跳鱼坊”,整块岩石横亘河中高约8米,水自石顶跌下,浪花四溅。朱家坝有山崖崩下之巨大蛮石,将河堵堵塞,人称“天楼地枕“。水流出此,俯仰曲屈由石隙间伏流而出。
  从车坝至恩施,在车坝有甘名溪流入,水势渐大,河流进入恩施盆地,除大龙潭峡谷处山险河窄外,两岸山势均较开阔,水势亦趋平稳,落差79.3米,比降2.3‰。上游挟带而下石块石子,大半停留沉积,开始出现众多石滩。也有从两岸崩落河中的岩石,阻滞河流。
  恩施为鄂西土家族自治州所在地,抗日战争期间(1938~1945)年为湖北省临时省会。恩施春秋时为巴国地,三国吴置沙渠县,隋改清江县,元入施州、清设恩施县,1982年设恩施市。面积3972平方千米,人口约72万。盛产木材、油桐、木油、生漆、茶叶。1935年在此设全流域第一座流量站。
  2.3中游
  出恩施城南约5千米即进入山峡,河面窄狭,河中岩石浅滩甚多,以伏三跳滩尤为险恶。该处两岸均为高山,山脉穿河而过,河床中部隆起,两岸崖岩石崩落堆砌两边。大水时水流击石,波浪极大,水小时水细如练,向岩石空隙中乱流,无一完槽道。民间传说,水最小时三步可跳到对岸。清光绪二十五年施南府黄世荣召募民夫开挖后复淤。伏三跳至眠泽口,长约58千米,蜿蜒曲折,水流湍急,高山悬崖,滩沱横比,为清江最险段之一。过眠泽口,河流即进入建始县境,至龟山河上游忠建河从右岸入汇,再往下至龟山河马水河从左岸入汇。行8.27千米至景阳,沿河两岸均为悬崖峭壁,河道中水深坡平,惟多险滩,礁石甚少。山溪沟涧,水自岩壁隙缝流出,如珠落盘,日光晕照,光彩耀目,亦为奇观。由景阳至田峡口,长4.2千米,沿岸地势宽敞,水田颇多,较为富庶。以下至野三口,两岸为山岭崖壁,但河床比降大都平坦,水流顺畅。野三河从左岸入汇。过野三口,河流进入巴东县,经行约26千米至水布垭(三友坪),除南潭河附近3千米山坡较平缓、田地密集外,其余均行于峡中。其中桃符口以上坡降较小,水流缓慢,暗礁险滩较少;桃符口以下,礁石少滩较多,水流湍急,航行困难。在水布垭正在建设清江最大的水电工程。该工程具有发电、防洪、航运等综合效益,水库正常蓄水位400米,总库容47.0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25.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5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性能;水电站装机容量16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9.2亿千瓦时。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233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过水布垭,河流进入长阳县,招徕河从左岸汇入,清江仍穿行于峡谷之间,其中招徕河以西长约3.5千米的一段峡谷称为伴峡,是“清江三峡”之一。峡中一泓江水,碧波荡漾,洞景瀑布,徇丽多姿。两岸山势嵯峨,有薄刀山、狮子滚绣球等奇峰异景。峡中有海螺洞、和尚洞、榨洞、枝柘坪河出水洞构成的溶洞群、洞景奇妙。位于半峡河谷的榨洞,洞前壁呈红色,洞深数里,高约50米,有二根石柱,一干一湿,当地人曾在洞内挖出古脊椎动物的化石数千公斤及骨针、石斧等物,很可能是古代巴人安居之处。峡头有“盐池温泉”,《水经注》上这样描述:“夷水又东与温泉三水合。大溪南北夹岸,有温泉对注,夏暖冬热,上常有雾气,疡治百病,浴者多愈。父老传此泉先出盐,于今水有盐气,夷水有盐水之名,此亦其一也。”中游河段有滩129处,由于滩险壅水,水面线呈阶梯状,“滩”“沱”相间。隔河岩水库蓄水后,已有明显变化,坝前至茅坪段已成为库区航道。
  渔峡口镇口东北的白虎垄山,从清江边向北突起,逶迤数里,香炉石临江绝壁,高出河床100余米。民国二十五年(长阳)《县志四区采访册》载:“白虎垴在东村之右,与村左青龙寺相对,维石岩岩,虎视眈眈,昔廪君化白石处。”香炉石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经1983、1988年两次发掘,出土数以千计的文物,埋藏最深的大约在4000年以前。
  2.4下游
  资丘附近河道情况仍行经于峡谷之间,资丘下马巷至巴山长5千米一段峡谷,称为巴山峡,为“清江三峡”之一,古名捍关。《水经注》有“昔廪君浮土舟于夷水,据捍关而王巴”的记载。两岸属喀斯特地貌,山势蜿蜒曲折。至平洛,上起膀子石,下至沿市口有平洛峡,亦为“清江三峡”之一。峡中有青山列嶂,若天然画廊。清江在该河段左岸的武落中离山(又名佷山)是土家族先祖巴人的发祥地。该山五峰并立,高程384.8米,主峰名灰头岩。山上有庙宇。除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宗教意义外,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出峡处不远,即今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坝址。隔河岩水利枢纽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旅游等效益的综合利用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200米,水库总库容34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22亿立方米,防洪库容5亿立米。水电站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0.4亿千瓦时。大坝为混凝土重力拱坝,最大坝高151米,坝顶长度653米。隔河岩坝址下游,有丹水从左岸入汇。距隔河岩水利枢纽左岸不远处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以前经常被水淹,隔河岩大坝建成后,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以上。长阳是旧石器时代“长阳人”栖息地,“长阳人”化石洞为距今18.5万年的古人类化石。隔河岩以下两岸逐渐开阔,流经鄢家沱附近进入丘陵区。清江在长阳搬鱼咀一下成为长阳、宜都界河,由南岸坪至下溪口,全部进入宜都市境。搬鱼咀设有水文站。此河段枯水水面宽增至100米,部分河段达250米以上,河道蜿蜒,险滩不少,民间流传的“七滩八鱼共九洲,七十二滩上资丘”是这一段的真实写照(所谓“七滩八鱼”,即7个以“滩”命名、8个以“鱼”命名的滩险)。部分滩险经过整治情况有所改善,1965年尚有滩险66处。高坝洲水库蓄水后,这段河道已为库区。在距河口约12千米处为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坝址。高坝洲水利枢纽为隔河岩水利枢纽的反调节水库,其开发任务为发电和航运,水库正常蓄水位80米,总库容4.33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0.64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容量25.2万千瓦,年发电量8.98亿千瓦时;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57米。过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清江东流至宜都市城区,于陆城汇注长江。其间,有渔洋河从右岸入汇。入长江处由于清江水清澈,与长江之浊水形成一条清晰的分界线线,景色独特。《水经注》对此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夷水又迳宜都北,东入大江,有泾渭之比,亦谓之佷山北溪。水所经皆石山,路无土岸。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傍多茂木空岫,静夜听之,恒有清响。百鸟翔禽,哀鸣相和,巡颓浪者,不觉疲而忘为矣。”这一景况,至今基本未变。宜都市是长江干流上重要港口和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湖南省祁阳县羊角塘镇清江村和清江
  清江
  清江是湘江二级支流,源于祁东县大兴乡刘家岭村早曦岭东麓,从祁东、祁阳交界的羊角塘镇石井村进入,从清溪坪村流入祁东县归阳镇红光村后入湘江。沿途合泥鳅水、兰桥水、白塘水、谢家嘴水,流长41公里,流域总面积282平方公里,在祁阳县境内流长18公里,流域总面积148平方公里。因江水清沏而得名清江
  湖南省祁阳县羊角塘镇清江
  清江大桥
百科辞典
  Qing Jiang
  清江
  Qing Jiang
    长江中游湖北省境内仅次于汉江的第 2大河。源于省境利川县东北齐岳山龙洞沟,自西向东横贯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于枝城市注入长江。全长423公里,流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清江干流分3段:河源至恩施为上游,长153公里(其中有9.7公里为地下伏流),河床平均比降6.5‰;恩施至资丘为中游,长160公里,平均比降1.8‰;资丘至河口为下游,长110公里,平均比降0.74‰。清江支流流短坡陡,分布成羽状,流域面积在 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忠建河、马水河、野山河、龙王河、招来河、丹水、渔洋河。清江流域地势自西向东倾斜,除上游利川、恩施、建始 3块较大盆地及河口附近有少数丘陵、平原外,80%以上是山地,呈高山深谷地貌。流域内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415毫米,集中夏季。径流深约870毫米。清江河口年平均流量464立方米/秒,年平均水量147亿立方米。丰、枯水年水量相差约一倍,7月最大,1月最小。清江流域属鄂西暴雨区,恩施和五峰附近为暴雨中心。清江为山溪性河流,洪水陡涨陡落,年最大洪峰多发生在6、7月份,常与长江洪水遭遇而加大对荆江的威胁。下游搬鱼咀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89万立方米/秒,最枯流量27.5立方米/秒,洪枯流量比值达687倍。与长江其他支流相比,清江含沙量较小。清江总落差1430米,全流域理论蓄能达290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装机容量177万千瓦,年发电量90亿度。恩施至长滩间水能蕴藏集中,宜建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等效益的大型水库。重点开发的隔河岩水电枢纽工程完工后,装机容量可达120万千瓦。茅坪以上仅局部河段通航小机动船;茅坪以下137公里可通航5~20吨机动船。其中,磨市以下22公里,受长江水顶托,可季节通航500吨级船舶。清江流域人口约273万,耕地约26.5万公顷,多集中于河口附近和上游3盆地内。 森林资源仅次于神农架林区,居全省第2位。流域内的铁、磷矿藏丰富、居全国重要地位。
     (石铭鼎)
    
英文解释
  1. :  Qing Jiang
近义词
清江村
清江居委会, 清江社区
清江里
清江镇
清江乡
清江街道
相关词
宜昌三峡土家族民间舞蹈长阳饮食
鱼米之乡渔峡口巴山舞水布垭柑橘武夷山景点
行政瀑布峡谷恩施水电站巴东电力工程江西
人物艺术绘画河水河道更多结果...
包含词
清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