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史 : 基督教詞彙 : 科幻小說 : 中國刑法 : 法學 : 財經 : 財會 : 影視歌麯 > 審判
目錄
審判 The Trial
作者: 卡夫卡 Franz Kafka
  《判决》(1912)是卡夫卡最喜愛的作品,表現了父子兩代人的衝突。主人公格奧爾格·本德曼是個商人,自從幾年前母親去世後就和父親一起生活,現在生意興隆。他在房間裏給一位多年前遷居俄國的朋友寫信,告訴他自己訂婚的消息。寫完信來到父親的房間,意外的是父親對他態度非常不好,懷疑他根本就沒有遷居到俄國的朋友,指責他背着自己做生意,還盼着自己早死。突然,父親又轉了話題,嘲笑格奧爾格在欺騙他朋友,而父親自己倒是一直跟那位朋友通信,並早已把格奧爾格訂婚的消息告訴他了。格奧爾格忍不住頂撞了父親一句,父親便判獨生子去投河自盡。於是獨生子真的投河死了。作品所描寫的在父子兩人的口角過程中,清白善良的兒子竟被父親視為有罪和執拗殘暴,在父親的淫威之下,獨生子害怕、恐懼到了喪失理智,以致自盡。父親高大強壯而毫無理性,具有一切暴君的特徵。這個貌似荒誕的故事是卡夫卡負罪心態的生動描述,父親的判决也是卡夫卡對自己的判决。主人公臨死前的低聲辯白——“親愛的父母親,我可是一直愛你們的”,則是卡夫卡最隱秘心麯的吐露。這種故事的框架是典型的卡夫卡式的,是他內心深處的負罪感具象化之後的産物。然而作品的內涵顯然不在於僅僅表現父子衝突,更在於在普遍意義上揭示出人類生存在怎樣一種權威和凌辱之下。另一方面又展現人物為戰勝父親進行的一係列抗爭。兒子把看來衰老的父親如同孩子般放到床上後,真的把他“蓋了起來”。從表面上看,他這樣做是出於孝心;在深層含義上他是想埋葬父親,以確立自己作為新的一傢之主的地位。小說在體現了卡夫卡獨特的“審父”意識的同時,也表現了對傢長式的奧匈帝國統治者的不滿。與此同時卡夫卡還通過這個獨特的故事揭示了西方社會中現實生活的荒謬性和非理性。


  The Trial (German: Der Prozess) is a novel by Franz Kafka, first published in 1925. One of Kafka's best-known works, it tells the story of a man arrested and prosecuted by a remote, inaccessible authority, with the nature of his crime never revealed either to him or the reader.
  
  Like Kafka's other novels, The Trial was never completed, although it does include a chapter which brings the story to an end. After his death in 1924, Kafka's friend and literary executor Max Brod edited the text for publication.
  
  The Trial was filmed and released in 1962 by director Orson Welles, starring Anthony Perkins (as Josef K.) and Romy Schneider. A more recent remake was released in 1993 and featured Kyle MacLachlan in the star role. In 1999, it was adapted for comics by Italian artist Guido Crepax.
  
  Plot summary
  
  (As the novel was never completed, certain inconsistencies exist within the novel, such as disparities in timing in addition to other flaws in narration.)
  
  On his thirtieth birthday, a senior bank clerk, Josef K., who lives in lodgings, is unexpectedly arrested by two unidentified agents for an unspecified crime. The agents do not name the authority for which they are acting. He is not taken away, however, but left at home to await instructions from the Committee of Affairs.
  
  K. goes to visit the magistrate, but instead is forced to have a meeting with an attendant's wife. Looking at the Magistrate's books, he discovers a cache of pornography.
  
  K. returns home to find Fräulein Montag, a lodger from another room, moving in with Fräulein Bürstner. He suspects that this is to prevent him from pursuing his affair with the latter woman. Yet another lodger, Captain Lanz, appears to be in league with Montag.
  
  Later, in a store room at his own bank, K. discovers the two agents who arrested him being whipped by a flogger for asking K. for bribes, as a result of complaints K. previously made about them to the Magistrate. K. tries to argue with the flogger, saying that the men need not be whipped, but the flogger cannot be swayed. The next day he returns to the store room and is shocked to find everything as he had found it the day before, including the Whipper and the two agents.
  
  K. is visited by his uncle, who is a friend of a lawyer. The lawyer was with the Clerk of the Court. The uncle seems distressed by K.'s predicament. At first sympathetic, he becomes concerned K. is underestimating the seriousness of the case. The uncle introduces K. to an advocate, who is attended by Leni, a nurse, who K.'s uncle suspects is the advocate's mistress. K. has a sexual encounter with Leni, whilst his uncle is talking with the Advocate and the Chief Clerk of the Court, much to his uncle's anger, and to the detriment of his case.
  
  K. visits the advocate and finds him to be a capricious and unhelpful character. K. returns to his bank but finds that his colleagues are trying to undermine him.
  
  K. is advised by one of his bank clients to visit Titorelli, a court painter, for advice. Titorelli has no official connections, yet seems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K. learns that, to Titorelli's knowledge, not a single defendant has ever been acquitted. He sets out what K.'s options are, but the consequences of all of them are unpleasant: they consist of different delay tactics to stretch out his case as long as possible before the inevitable "Guilty" verdict. Titorelli instructs K. that there's not much he can do since he doesn't know of what crime he has been accused.
  
  K. decides to take control of his own life and visits his advocate with the intention of dismissing him. At the advocate's office he meets a downtrodden individual, Block, a client who offers K. some insight from a client's perspective. Block's case has continued for five years and he appears to have been virtually enslaved by his dependence on the advocate's meaningless and circular advice. The advocate mocks Block in front of K. for his dog-like subservience. This experience further poisons K.'s opinion of his advocate, and K is bemused as to why his advocate would think that seeing such a client, in such a state, could change his mind. (This chapter was left unfinished by the author.)
  
  K. is asked to tour an Italian client around local places of cultural interest, but the Italian client short of time asks K. to tour him around only the cathedral, setting a time to meet there. When the client doesn't show up, K. explores the cathedral which is empty except for an old woman and a church official. K. decides to leave as a priest K. notices seems to be preparing to give a sermon from a small second pulpit, lest it begin and K. be compelled to stay for its entirety. Instead of giving a sermon, the priest calls out K.'s name, although K. has never known the priest. The priest works for the court, and tells K. a fable, (which has been published separately as Before the Law) that is meant to explain his situation, but instead causes confusion, and implies that K.'s fate is hopeless. Before the Law begins as a parable, then continues with several pages of interpretation between the Priest and K. The gravity of the priest's words prepares the reader for an unpleasant ending.
  
  
  On the last day of K.'s thirtieth year, two men arrive to execute him. He offers little resistance, suggesting that he has realised this as being inevitable for some time. They lead him to a quarry where he is expected to kill himself, but he cannot. The two men then execute him. His last words describe his own death: "Like a dog!"
  Characters
  Others
  
  Fräulein Bürstner - A boarder in the same house as Josef K. She lets him kiss her one night, but then rebuffs his advances. She makes a brief reappearance in the novel's final pages.
  
  Fräulein Montag - Friend of Fräulein Bürstner, she talks to K. about ending his relationship with Fräulein Bürstner after his arrest. She claims she can bring him insight, because she is an objective third party.
  
  Frau Grubach - The proprietress of the lodging house in which K. lives. She holds K. in high esteem, despite his arrest.
  
  Uncle Karl - K.'s impetuous uncle from the country, formerly his guardian. Upon learning about the trial, Karl insists that K. hire Herr Huld, the lawyer.
  
  Herr Huld, the Lawyer - K.'s pompous and pretentious advocate who provides precious little in the way of action and far too much in the way of anecdote.
  
  Leni - Herr Huld's nurse, she has feelings for Josef K. and soon becomes his lover. She shows him her webbed hand, yet another reference to the motif of the hand throughout the book. Apparently, she finds accused men extremely attractive—the fact of their indictment makes them irresistible to her.
  
  Vice-President - K.'s unctuous rival at the Bank, only too willing to catch K. in a compromising situation. He repeatedly takes advantage of K.'s preoccupation with the trial to advance his own ambitions.
  
  President - Manager of the Bank. A sickly figure, whose position the Vice-President is trying to assume. Gets on well with K., inviting him to various engagements.
  
  Rudi Block, the Merchant - Block is another accused man and client of Huld. His case is five years old, and he is but a shadow of the prosperous grain dealer he once was. All his time, energy, and resources are now devoted to his case, to the point of detriment to his own life. Although he has hired five additional lawyers on the side, he is completely and pathetically subservient to Huld.
  
  Titorelli, the Painter - Titorelli inherited the position of Court Painter from his father. He knows a great deal about the comings and goings of the Court's lowest level. He offers to help K., and manages to unload a few identical landscape paintings on the accused man.
  Style
  Parable
  
  (Taken directly from Novels for Students: The Trial.)
  
  Kafka intentionally set out to write parables, not just novels, about the human condition. The Trial is a parable that includes the smaller parable Before the Law. There is clearly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but the exact meaning of either parable is left up to the individual reader. K. and the Priest discuss the many possible readings. Both the short parable and their discussion seem to indicate that the reader is much like the man at the gate; there is a meaning in the story for everyone just as there is one gate to the Law for each person.
  
  The parable within Kafka's masterpiece highlights perfectly the essence of his philosophy. Assigned unique roles in life, individuals must search deep within the apparent absurdity of existence to achieve spiritual self-realisation. The old man, therefore, is the symbol of this universal search inherent to mankind. 'The Trial' is not simply a novel about the potential disaster of over-bureaucratisation in society; it is an exploration of the personal and, particularly, spiritual, needs of human beings.
  Legality
  
  In a recent study based on Kafka’s office writings, Reza Banakar points out that many of Kafka’s descriptions of law and legality are often treated as metaphors for things other than law, but also are worthy of examination as a particular concept of law and legality which operates paradoxically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human condition under modernity. Joseph K. and his inexplicable experience of the law in The Trial were, for example, born out of an actual legal case in which Kafka was involved.
  Film portrayals
  
   * In the 1962 Orson Welles movie adaptation of The Trial, Josef K. is played by Anthony Perkins. Kyle MacLachlan portrays him in the 1993 version.
   * Martin Scorsese's 1985 film After Hours is a re-imagining of the Trial.
  
  Theatre adaptions
  
   * The writer and director Steven Berkoff adapted several of Kafka's novels into plays and directed them for stage. His version of The Trial was first performed in 1970 in London and published in 1981.
  
  Selected publication history
  
   * Oxford World's Classics, 4 October 2009, Translation: Mike Mitchell, ISBN 9780199238293
   * Dover Thrift Editions, 22 July 2009, Translation: David Wyllie, ISBN 9780486470610
   * Penguin Modern Classics, 29 June 2000, Translation: Idris Parry, ISBN 9780141182902
   * Schocken Books, 25 May 1999, Translation: Breon Mitchell, ISBN 9780805209990
   * Everyman's Library, 30 June 1992, Translation: Willa and Edwin Muir, ISBN 9780679409946
審判
作者: 李馮 Li Feng
  我走進爸爸辦公室的時候,爸爸正在那裏點鈔票。一五、一
  十,他點得又快又好。我在他面前愣愣地看着他。我很清楚,我
  這是又回到了八九年。如果我要對他進行虐待,或者要給他愛,
  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時機了。爸爸已經嚮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第二
  天就要開庭。可就在這個夜裏,他仍然急着要從我這裏搞到一份
  協議。
  
  "協議,那是什麽?"我曾經問他。
  
  "離婚協議,"爸爸對我解釋說,"衹要你媽媽答應離婚,我
  跟好就可以當庭調解,不需要法院判决了。"
  
  "哦,你想都別想,"我告訴他,"媽媽還等着法院宣判呢。
  你知道,在離婚案中,女方一般都是受到保護的,你不是還有個
  第三者?"
  
  "誰說我有第三者了,協議有什麽不好?"爸爸不快地說,"
  我可以把財産都給她。要讓法院判决,她最多得一半。"
  
  "爸,媽媽會需要財産嗎?"我提醒他,"而且,你敗訴呢?"
  
  "我不可能敗訴,"爸爸氣呼呼地說,"就算敗訴了,我還能
  再上訴。像我這種情況,法官也會同情,石頭都會動容的。"
  
  八九年,我大學畢業回傢時,和爸爸進行的頭一場對話就是
  這樣。當時,他實際上已經從傢裏搬出去了。我去他單位找他。
  爸爸和媽媽的糾紛已鬧了一年多,事情的起因是爸爸認識了一個
  大辮子女人。大辮子女人爸爸的初中同學。爸爸和她曾經多年未
  見。有一回,他倆在老同學聚會上相遇了,當爸爸發現她仍留着
  當年的大辮子,又剛死掉也丈夫,他對她頓時便萌生了某種感情。
  你可以把它稱之為愛,但爸爸堅持,這决不是他想要離婚的全部
  理由。
  
  關於爸爸的離婚,我曾經反復描寫。我描寫他離婚,並不是
  想要給爸爸抹黑或是辯解。相反,我對這件事一直念念不忘提了
  又提的原因,恰恰是我總中搞不清楚他為什麽要離婚?現在,我
  不明白;而當年,我回到傢裏遇上爸爸留給我的一上爛攤子時,
  我自然就復印不明白了。
  
  "好了,"我想要息事寧人,"媽媽又沒有什麽對不住你,你
  幹嘛非同她過不去?"
  
  "離婚的理由,我已經寫在訴狀裏了,"爸爸狡猾地瞥了我一
  眼,"等到了法庭上,我還會再念一遍。"
  
  "可是,我剛剛到傢,你還沒告訴我呢,"我給他拋了個圈套,
  "你不說服我,讓我怎麽去幫你弄協議呢?"
  
  果然,爸爸看着我,動心起來。
  
  "這樣說吧,"他躊躇地開口了,"我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是錯
  誤。"
  
  "哦,這樣的鬍話,連法官都騙不過去,爸,為什麽不說實
  話?難道你直的想敗訴嗎?"
  
  我知道,即使我讓他說實話,爸爸也是沒什麽可說的,因為
  他已經陷入了強烈的偏執。突然,他就拒絶再同我談論下去了。
  他瞪起眼睛,朝我瘋顛顛地嚷道:
  
  "都什麽時候了,你還在這裏同我講廢話!你憑什麽管我為
  什麽離婚?如果你還是我的兒子,就趕緊去給我搞協議。去啊,
  快去啊!難道你不曉得,法院就要開庭了嗎?拿不到協議,就別
  回來見我,我跟你們法院上見!"
  
  爸爸劈頭蓋臉,將我轟出了門。實際上,當時我地可以替他
  弄一份協議的,因為讓爸爸拖了一年多,媽媽的精神已經崩潰了。
  無論我給她出什麽點子,她都會言聽計從。再說,和這樣一位喪
  失理智的丈夫或爸爸捲入漫長的訴訟裏,實在沒有必要。因此在
  開庭的前夜,我便給爸爸送去了一份協議,可由於他當時瘋得那
  麽厲害,他一看到協議,便又把我轟出了門去。
  
  "可是,這不是你要的協議嗎?"我試圖分辨。
  
  "你居然敢拿這樣的東西來勒索我?"爸爸悻悻地駡道,"我
  不會跟你談錢!"
  
  我送給爸爸的協議其實沒有經媽媽過目,它完全是由我擬定
  的。我衹是徵得了媽媽的同意,讓我來代表她。我並不否認,我
  這樣做是在幫爸爸一個忙,因為他非常渴望得到協議。有誰能夠
  說,我對於爸爸是冷酷無情的呢?他需要同媽媽離婚,我就給了
  他一個機會。當他要求我對協議進行修訂時,我所要做的也就是
  力求客觀。
  
  我重新走進爸爸辦公室,他仍然在那裏數鈔票。在他面前,
  有幾摞厚厚的鈔票。他數得非常專心,一副偏執的模樣。他仿佛
  預感到,在我們之間會有一場艱苦的談判,所以壓根兒就不理我。
  可我已經知道了,那些與我們要談的事情無關。爸爸將疊疊鈔票
  數好,用小繩子仔細地紮上。他把它們全數好了,纔擡起頭來對
  我說,這些是公款。
  
  "帶來了嗎?"他問我。
  
  "帶來了。"我說。
  
  我把手伸到兜裏,拿出協議遞給他。爸爸接過去。他態度傲
  慢,就好像我是送文件請他簽閱的下屬。他展開協議,平放在桌
  上。
  
  "你已經按我的意思修改了嗎?"他不放心地說。
  
  "當然,修改了,"我含糊地說,"一式三份,如果你沒有意
  見,就可以在上頭簽字了。"
  
  爸爸不再說話,他低頭看起來,看完了第一面,又翻到了第
  二面。它一共就是兩面。我站在爸爸面前。我知道對於他,這份
  協議就像是魚餌。他沒辦法控製住自己不一口咬住它,可由於我
  在魚餌中藏着許多枚讓他刺痛的魚鈎。很快,他就得像大魚那樣
  痛苦地晃着腦袋,不曉得該把它吐掉,還是繼續忍痛將它吞下去
  了。可爸爸知道,我對他會公正和客觀。當然考慮到爸爸會是個
  難纏的對手,我也做好了充分的討價還價餘地,把條款的價碼先
  擡得很高。果然,爸爸把協議看完了。他不說話,而是看着我,
  痛苦地晃着腦袋。
  
  "怎麽樣?"我問。
  
  "不怎麽樣。"他嘆息道。
  
  "什麽不怎麽樣?"我再問,"你對裏面的內容不滿意,還是
  改變主意,不打算離婚了?"
  
  "我當然需要離婚,"他深深地嘆息,"可我看,你一定是瘋
  了。"
  
  "爸爸,別人可說,發瘋的是你。"我小心地提醒。
  
  "不錯,我是有點兒瘋,可你們肯定比我瘋得更厲害,"爸爸
  說,"你們這個態度,是在同我談協議嗎?你想敲我一大筆錢,
  就算法院,也不會這樣對我虐待。"
  
  "爸,這不是敲詐,"我告訴他,"你想一想,媽媽同你離婚,
  她就要搬回她單位去了,搬回去集資建房,這需要錢;妹妹上學,
  每個月了需要生活費;不有姨婆,她已經老了,你不是一直在說,
  她對於你就好比是母親,在晚年要侍候好她嗎?你可以把我些都
  折算成錢。"
  
  爸爸吃驚地看着我。
  
  "噢,噢,"他說:"你還是我的兒子嗎?"
  
  "不,我不是。至少,在今天晚上不是,"我告訴他,"在今
  天晚上,我本人是不存在的。否則,我既是你的兒子,也是媽媽
  的,我怎麽能夠做到客觀與公平呢?你不要抱怨我跟你談錢,因
  為我們今天晚上要談的實際上就是錢。"
  
  在我和爸爸的談話中,涉及到了我的姨婆。在我們這個人人
  都有些偏執的家庭中,姨婆一直也是個偏執的存在。她身體有殘
  疾。很小的時候,她蕩鞦韆摔下來把脊骨跌折了,因此她一輩子
  沒有結婚,四處輾轉,幫親戚們帶小孩。她最後來到我們傢,把
  我和妹妹帶大。由於我們的爺爺奶奶很早就去世了,所以她在我
  們傢裏充當的便是老人的角色,但是她從沒把自己真正當作是我
  們傢的人,總是不停地做事務,不肯歇下來。
  
  "噢,老人傢,你怎麽不歇一歇呢?"有時候,爸爸會這樣感
  慨說。
  
  "我可不想吃閑飯。"老人生硬地說。
  
  "瞧你,說到哪兒去啦?你難道不知道,你對於我就好比是
  母親,我一直希望在你生病的時候,為你端湯送藥。你為什麽就
  從不躺下,好讓我盡一盡晚輩的義務呢?"爸爸一口氣地說道,
  他的嘴巴好像刷了蜜。
  
  "我可不會生什麽病,"老人警覺地說,"你要是有閑功夫,
  陪我多打打麻將吧。"
  
  老人在我們傢,晚年的唯一樂趣便是打麻將。她喜歡摸麻將
  牌。遺憾的是,那段時間,爸爸把精力都放在鬧離婚上了,他聲
  稱沒有心情玩。老人從不生病,但爸爸離婚後一離開我們傢,她
  立刻就病倒了,接着就去了。當然在我和爸爸談協議時,他並不
  可能知道後頭這些,我一跟他要錢,他就急起來。
  
  "你不要說了,"他強硬的說,"我沒有錢。"
  
  "一分錢也沒有?"
  
  "是一點錢也沒有,"爸爸對我說,"你看,這是工資單,我
  每個月的工資就是這些。我還得支付訴訟費。你可以來扣我的工
  資,不過那恐怕要花上幾十年。"
  
  "好啦,你的小金庫呢?媽媽跟我說。這兩年你衹嚮傢裏交
  過生活費。誰相信你坐在這個位置上,沒攢下過一分錢。"
  
  我和爸爸的談話,就這麽僵住了。他不願意掏錢,我當然也
  不同意跟他簽協議。
  
  "這麽說,"我問他,"你是不肯跟我談下去了?"
  
  "我當然可以談,不過你要價太高,"爸爸狡猾地轉着眼珠,
  "所以你現在先得回傢去,讓你媽媽把價錢降下來。"
  
  爸爸知道,我想要同他糾纏的並不是錢的問題,因為在那個
  夜晚,錢不是最重要的。媽媽一旦同意跟他離婚,她也就决心同
  他徹底脫離幹係,沒打算從他那裏要錢。可是,我為什麽還要像
  一條螞蝗那樣,緊緊的吸住他不放呢?我一次次被爸爸逐出辦公
  室,卻並沒有回傢,而是在他樓下轉了一小圈,便帶着協議重新
  回到他那兒。
  
  "噢,我不想說話了。"他抱住了頭。
  
  "你不說話,"我不依不饒,"我們怎麽來談這份協議呢?"
  
  "我也不想要協議了。"他捂着臉,嗡聲嗡氣說。
  
  "什麽?你不要協議了?"
  
  這下,我吃了一驚,可我話音剛落,爸爸卻立即擡起頭來。
  我驚訝地看到,他眼眶通紅,裏面轉動着晶瑩的淚珠。
  
  "我是不想談了,"他聲音哽咽地說,"因為我、我受不了,
  我唯一、心愛的兒子居然在這裏跟我談錢。"
  
  我得承認,有那麽一瞬間,我是差不多給他打動了。他的表
  情那麽逼真,我理解他這一代人對於錢的態度。他們是在文革以
  後纔真正接觸到錢的。當時,錢幾乎還是一個跟性同樣隱密的詞。
  不要忘了,我在這裏給你描述的是八十年代。八十年代我正處在
  青春期,而一進入青春期,在某種程度上我便失掉了自己的父親。
  我從此變得性格孤僻偏執,並萌生出了後來對爸爸的虐待傾嚮。
  一位爸爸對兒子的精神影響,難道真的有這麽大嗎?我可以打一
  個比方。一天,小男孩忽然發現自己的小雞雞勃起了,他從沒有
  見過這種現象。於是,他試着用手去撥弄它,他感到了某種特殊
  古怪的快感。毫無疑問,這樣發展下無能為力是危險的。這不僅
  使他身心陷入恍惚,還會讓他一進青春期,便開始變得孤獨,內
  嚮和由於擔心身體受損而憂慮重重。可假如這時候爸爸推門進來,
  情形就完全不一樣了。爸爸看着兒子,會問:
  
  "親愛的兒子,你在手淫嗎?"
  
  "什麽叫做手淫?"我茫然地說。
  
  "你這就叫手淫。"
  
  "我這就叫做手淫嗎?"
  
  "噢,你真的不知道?看來,你還不懂得自己已經長大了。
  讓爸爸來教你如何正確地,哦,不,教你如何剋服這種自閉的壞
  毛病吧。"
  
  接下來,爸爸會把小臉漲得通紅的兒子拉到戶外,帶兒子進
  行一些輕鬆有益的體育活動。一種秘密一旦被揭破,便失去了存
  在的基礎或樂趣,所以兒子從此大概就不會被這個問題睏擾了。
  但遺憾的是,這樣的對話衹存在於我的想象中。在我進入青春期
  的那個時代,它根本不可能在我們父子間出現。
  
  自從把我送進中學,爸爸就像其他爸爸那樣,開始了他們火
  熱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新的時代突然變得生機勃勃,所以在某
  種程度上他們也進入了青春期,成年人的青春期是非常躁動不安
  的。因為多年來,在他們身上已經積鬱了太多的能量。往後你便
  會看到,這種能量的釋放不僅可怕,而且片段有破壞性。其殺傷
  力,遠非一個青春期小男孩的偶爾手淫可以比擬。但爸爸不用做
  性夢,因為他長工資了。在我上中學時,長工資對傢長來說是帶
  狂歡性的事情。要知道,以前根本就不長工資,可這時不僅有了
  長工資的名額,為得到這名額還須經過激烈角逐:小會提名,大
  會討論,同事間相互結成同盟,被刷落的人深夜拍響領導的門。
  其過程類似於後來我在電視上看到的申辦奧運,或更準確地說,
  那風格就像爸爸那代人剛經歷過的文革。當然為十塊錢工資爭鬥
  而不是為理想獻身,你可以稱之為一種進步,也可以說是墮落。
  
  不管怎麽說,爸爸爭到了那一級工資。他興奮得兩眼放光。
  一級工資的魅力真是感人,恐怕往後,也很難看到這種十來塊錢
  便讓人發狂的場面了。每個周未這從寄宿學校回傢,都會看到爸
  爸與媽媽在算計如何花費漲出的工資。當時,沒有股票投機,也
  無房地交易,最好的辦法便是把錢存起來,可存好了錢,又該拿
  它來做什麽呢?
  
  "消費的時代到了。"
  
  如果那時爸爸問我,我就會這樣告訴他。
  
  "你說什麽?"爸爸懷疑地從他的存折裏擡起頭來。
  
  "我說,消費的時代到了。"
  
  "消費的時代到了嗎?"他又小心翼翼地問了句。
  
  "是的,爸爸,不要當守財奴了,"我不快地說,"你不覺得
  守着你這點兒錢,比縮在被子裏手淫還可笑嗎?"
  
  我說的是實話。市場上的商品已日見豐富,我同學的的傢長
  們都開始了小心而不失狂熱的採購,不斷聽到有哪傢買了電冰箱,
  哪傢又添置了洗衣機的消息。同學們周一回校,已經形成了攀比
  各自家庭新變化的習慣。我內心不禁暗暗為老爸着急。形勢逼人!
  我倒不是我虛榮心強烈,因為我已經意識到了,如果像爸爸這樣
  一個成年人還不開始消費,那他就不懂得去努力掙錢,也就將在
  未來的競爭中被淘汰。
  
  幸好,爸爸及時捕捉到了這個問題。在八十年代開始的時候,
  他還是一所中專裏鬱鬱不得志的教師,可到這十年快結束的時候,
  他卻早已經脫離學校,並坐在一個人們羨慕的職位上了。於是,
  接下來他就想到了要離婚,還因為得不到一份協議,便用各式惡
  毒的詞語咒駡我。
  
  "流氓,劊子手,無賴,吸血鬼!"他臉上還挂着淚花,便開
  始咕咕噥噥地駡開了,"你不給我協議,就是眼睜睜地看着我給
  毀掉!"
  
  "爸,沒這麽嚴重吧。"
  
  "比你想象的要嚴重!"他哽咽道,"鬧了這麽長時間離婚,
  我哪兒還有心思工作。你大概不知道,上級已經摳了我,說要撤
  我的職了。"
  
  "也許,我是可以嚮你做一些讓步。"我猶豫着說。
  
  "多少?"
  
  我聲音很小,可爸爸卻聽到了,他立刻就瞪起了眼睛問我。
  他眼中的淚水,仿佛一下子也揮發掉了。
  
  "這可說不準,"我感到後悔了,搪塞道,"你知道,我總得
  回傢去商量一下。"
  
  "那你還磨蹭什麽,還不快去!"爸爸嚷嚷道。
  
  我離開了八九年,可卻不知上哪兒去。按理說,爸爸很快就
  要從我的生活中隱退了。他將迅速弱化,成為一道殘存的陰影,
  或走在他的路上。而我,也將走在我的路上,並認識一些叫明娜
  的女孩。她們將取代爸爸,成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我
  把她們統一稱作明娜旭因為我同她們的關係都長不了。在我與她
  們之間,存在着一種深深的不信任。實際上,更多的是我抱有這
  種冷漠情緒,明娜最不喜歡的就是這一點。她曾經問我:
  
  "你愛我嗎?"
  
  "唔,至少現在是愛的。"我說。
  
  "現在愛,是什麽意思?"明娜懷疑地說,"那往後呢?"
  
  "以後的事,誰說得清呢?"
  
  "聽上去,你對愛情沒有一點兒信心,這是受你那位爸爸的
  影響嗎?"你知道,跟每一位明娜,我都會講爸爸的故事,於是
  她又問,"那麽,我再問,你願不願意同我結婚?"
  
  很多女孩,大概都會對戀人提類似問題。我當然清楚,衹需
  給她們一個肯定答復,即使是敷衍的,也能夠使她們暫時地獲得
  滿足。女性天生就是懷疑主義者,她們需要每天提問,才能夠得
  到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比方,人們見面時,常常會問:
  
  "你今天吃過了嗎?"
  
  可要換作明娜,她就會反復地問我愛不愛她。在所有明娜身
  上,都具有這類偏執,可我卻不願意給出虛假的回答。因此,我
  常常就說:
  
  "對不起,今天我沒有感覺,我必須每天都愛嗎?"我說,"
  也許明天,我又會重新愛你了。"
  
  我一直覺得,愛是一種難以確定的東西,因為人本身就是不
  確定的。在每個人身上,都會有一些古怪而隱蔽的部位,它們會
  時常作祟,使你陷入突發性的迷狂。
  
  "哦,你愛我嗎?"當年我同爸爸談判時,他也曾這樣問我。
  
  "怎麽會不愛呢?"我說,"我不是你兒子嗎?"
  
  "那你幹嘛不幫幫我,還要看着我在這裏受苦?"爸爸責怪我。
  
  "不問你要錢,你就不苦了?"
  
  "其實,這不是錢的問題。我知道我需要我份協議,我也知
  道你正在幫我。如果沒有錢,我可以去掙、去偷、去搶,你需要
  老爸去賣血嗎?"爸爸恫嚇了一通,然後把目光收嚮我,"實際上,
  我衹是感到孤獨。"
  
  "孤獨,"我迷惘地說,"這好象一個與協議無關的話題。"
  
  "它當然有關係,"爸爸說,"因為你還是孩子,所以你不能
  理解爸爸。"
  
  "我為什麽非得理解你?"
  
  "因為協議,"爸爸說,"等你做了爸爸,就會明白我為什麽
  離婚,就不會像現在這麽偏執,老是盯住我吵着錢啊錢啊的。"
  
  "好吧,那你為什麽要離婚?"
  
  "說出來你也許不信,"爸爸又賣了個關子,"因為孤獨。"
  
  爸爸始終沒有真正跟我說過,他為什麽非得離婚。他當時喋
  喋不休繞來繞去的解釋,衹是為了擾亂我,以便函以最小的代價
  從我手裏攫取到協議。不錯,我知道從本質上來講,一位爸爸可
  能是孤獨的。他從他成為爸爸的那天起,身份在某種程度上就被
  界定了。他上有老下有小,他必須專註於事業。可供他荒唐的年
  齡已經過去了,他得擔負起職責來。他時常會感到焦慮,因為他
  的生活正漸漸變得枯燥。假設他年輕時又恰好遇到了文革那樣一
  個時代,那麽等到他中年是,內心的焦慮必然會更為加劇。他當
  然可以把希望寄托給兒子,對他來說也僅僅是替代性的,並不能
  代表他本人。我想象絶大多數爸爸都曾這樣問過兒子:
  
  "乖孩子,你長大了,究竟想要做什麽?"
  
  "解放軍叔叔,科學家,因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有不
  怕;要不就是股票商人,自由作傢,電腦大亨,手持愛立信七八
  八。"
  
  根據所處時代背景不同,兒子可仰起小作出這些略帶出入的
  回答,但是你不可能想象把這們的問答倒過來。
  
  "爸爸,"我仰起了小臉問他,"你長大了想做什麽?"
  
  "傻孩子,"爸爸摸摸我頭,他看上去有些羞愧,"爸爸已經
  長大了,再說,我也不知道以後想做什麽?"
  
  對我和爸爸的關係,我後來認識的那些明娜,是沒辦法真正
  瞭解的。父子情感,的確是世上古怪的事物之一。我小的時候,
  文革還沒有結束,因此他不清楚來是什麽。我跟明娜講過一些爸
  爸在那時候虐待我的故事,他曾經不用麻藥,就用一把鉛筆刀割
  破我肩頭的膿瘡,還用一管取掉了針頭的註射器插進去,從我痛
  苦的嚷嚷中獲得了強烈的滿足,可說起來那衹是他文革中沒有事
  幹太無聊了。等他稍有機會,他立刻便撇下正在青春期畸形發育
  的我,忙着做官掙錢去了。後來他索性還想要離婚,把我們一傢
  都拋掉。因此,在法院開庭前的那個夜晚,我稍稍蹂躪一下他,
  是怎麽也不過份的。可明娜認為,我應該答應他更多的要求。
  
  我一直在想,在那天夜裏,我是不是表現得過於偏執了?我
  知道必須同爸爸簽訂一份協議,在協議中,我幾乎是僭越地代表
  了媽媽同意他離婚;我還知道他一旦離婚後,便會想方設法地把
  同我達成的條款都賴掉,使它們實際上變為一些廢紙公文。可為
  什麽我還要對他如此着迷,在他像火山一樣噴發時靠近他,以援
  助為名,試圖從他那裏獲取一些熾熱的岩漿,並反復地對他進行
  刁難,不到最後的時刻不肯鬆開手中的籌碼?也許衹能說,我對
  於爸爸,懷着的是一種病態的好奇。是的,我是他的兒子,在他
  身上流淌着的血液傳給了我。爸爸是孩子的鏡子,孩子對爸爸,
  或許比情人還古怪。在現實生活中,這種關係是微妙的。它實際
  上與時代有母親無關,與那個所謂的俄狄浦斯情結也無關。它可
  能與時代有關係廳是當父子倆都處在一個共同是時代時,它跟時
  代的關係也就不那麽緊密了。於是,它剩下來的便衹是關係本身。
  在父子關係中,首先是互相註視,爸爸註視兒子成長,兒子註視
  着爸爸衰老。當兒子陷入對生活的睏惑時,爸爸必須肩負起控製
  與開導的職責。可是當爸爸本人也不得不發作時,他就得祈求於
  兒子了。所以說,母子關係是溫和的,情侶關係是多變的,而父
  子關係既包含衝突又不可改變。你可以尋找一個以上的情人,但
  很難想象你擁有一個以上的爸爸。爸爸與你我關係是順延的,在
  處理得好的時候將像是一根優美的直綫。你們將有相似的體形,
  雷同的個性,當爸爸漸漸老去時你得自然地接替他,從家庭到社
  會,從孤獨到怪癖。你會對一個情人感到大厭倦,因為她可能不
  是唯一的,可對爸爸你就不能停止琢磨。因此,當爸爸開始了他
  一生中最大的發作時,對兒子來說這簡直就是個福音,你可以盡
  情的窺視,還可以對他進行折磨。
  
  "哦,"爸爸呻吟道,"你正在對我進行折磨。"
  
  "這談不上折磨,"我說。
  
  "幹渴的確良喝不到水,最心愛的兒子也朝你抹下了臉,這
  不是折磨是什麽?"爸爸說,"你明明知道我不會掏錢,還折磨着
  我幹什麽?你究竟想要我怎麽做呢?"
  
  "我想要瞭解你。"
  
  "你是你,我是我,再說,我們是在這裏談協議,"爸爸說,
  "這跟我們的協議有什麽關係?"
  
  "當然有關係,"我叫道,"我的意思是說,我對你的錢沒有
  興趣,這實際上並不是錢的問題。可是,就連我自己,也不明白
  為什麽要來找你簽下它,也許,除了這份協議,我的剋製是想從
  你那裏再得到些什麽。"
  
  "什麽?"爸爸警覺地說。
  
  "既不是錢,也不是值錢的東西,"我說,"也許,是一次旅
  行。爸爸,難道你不覺得談了這麽久,我們需要散散心嗎?在我
  的印象中,我們倆還沒有一塊做過旅行呢。"
  
  "嗯,這倒是個新穎的主意,"爸爸沉呤道,"看來,過去我
  是對你關心不夠,讓你到現在還這麽孩子氣。這時候,酒樓與餐
  廳應該還在營業,不過可不能誤碼了正經事,耽誤了明天的開庭
  啊。"
  
  "你放心,我們什麽都不會耽誤的,衹要你跟我走,最終我
  會得出滿足你的條件,讓你得到協議的。"我說道。
  
  爸爸跟着我上路了。由於從我這裏得到了承諾,他看上去還
  挺高興。可是你以為,我衹是想讓他到酒樓吃吃夜茶點心,然後
  痛痛快快地把協議交給他嗎?多少年來,他還是頭一次落入了我
  的控製。一旦讓我抓到機會,我當然不會輕易放過他。於是,我
  一下子就把他領到了姨婆的病床前。你知道,她是一位殘疾的老
  人,一輩子沒有婚姻也沒有自己的孩子;她在我們傢呆了不少年,
  把我和妹妹帶大;她從不生病,可當爸爸離婚以後,她便病倒,
  並且要死了。她想見見爸爸,但爸爸已經從我們傢走掉了。我讓
  爸爸看到,病房裏,老人正進入她監終前的譫妄狀態。她閉着眼
  睛,牙齒咬得咯咯作響。不論醫生、護士、同室的病友還是我們
  這些傢人,誰喊她都聽不見。爸爸沒有想到我會把他領到這裏來,
  他慌了神。他扯住我的袖子,想要往後退,我捉住了他。
  
  "不,這不是真實的!"他驚慌地對我說。
  
  "這是真實的,"我告訴他,"爸爸,你不是一直對我說,她
  對於你就好比是母親,你總是渴望着她生一次病。現在,她病了,
  而且病得就快要死了。來吧,去看看她吧,你不是要同我簽協議
  嗎?簽完協議,你就要離開她,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
  
  爸爸鼓足勇氣,朝病床前走過去。
  
  "老人傢,"他一邊走,一邊小心地呼喚道,"老人傢,我來
  看你了,你怎麽樣?你能聽出我的聲音嗎?"
  
  "自摸。"
  
  老人沒有睜眼,冷冷地回答了一句。爸爸不好意思地回過頭,
  朝我解釋道:
  
  "我聽明白了,她老人傢在打麻將。"
  
  "再試試,再喊她一次,"我催促道,"要知道,我可是帶你
  跨過了時空的。"
  
  "老人傢,是我啊,"於是,爸爸真的伏在她旁邊,柔聲叫起
  來,"你醒一醒吧,我馬上就要拿到協議,這一切都要結束了。
  哦,你對於我就好比是母親,我正籌劃着,在我離婚後陪你去什
  麽地方玩一趟呢。你一輩子孤苦伶仃。你知不知道,你的存在一
  直促使着我在思考人生的意義嗎?"
  
  但老人根本就不理睬他,她已經完全進入了孤獨境界。然後,
  她就死了。我們從她那裏離開以後,爸爸仍沉浸在受到的刺激中
  不能自撥。
  
  "瞧你帶我做的是什麽旅行啊,"他朝我抱怨說,"我還以為
  你要陪我去酒樓喝喝茶呢。""我不是說了這不是普通旅行,"我
  告訴他,"否則,到時你又怪我不通知你了。"
  
  "沒想到,老人傢在最後時刻,在做的竟然是自己跟自己打
  麻將。"
  
  爸爸感慨道。由於我們已經重新回到了路上,他似乎意識到
  剛經歷的衹是某種幻影,情緒漸漸地平復,又記挂起他的協議來。
  
  "其實,我之所以要離婚,"他沒頭沒腦地對我說,"跟老人
  傢有很大的關係。"
  
  "哦?這種謬論,我倒是頭一次聽你提起,"我好奇地說,"
  聽上去兩者間絲毫也沒有聯繫。"
  
  "你不懂,"爸爸嘆息道,"你想想,她老人傢一輩存在的意
  義是什麽?"
  
  "她把我和妹妹都帶大了,還給你燒了好多年的飯。"
  
  "我吃過她燒的飯,這我當然記得,"爸爸打斷我說,"可一
  個人的生活,就僅僅是燒飯和打麻將嗎?"
  
  "那你要姨婆怎麽樣?"我奇怪地問道,"也要跟你一樣,在
  我們傢裏攪得個天翻地覆嗎?"
  
  "天翻地覆不是目的,是過程,"爸爸沒好氣地對我說,"過
  程是沒有意義的,重要的是目的。再說了,我就在傢裏攪,受纍
  的更多還是我自己,你以為我願意攪?我還巴不得你趕緊把協議
  交給我,我好快些走人呢。可是,我為什麽要這樣折騰,包括跟
  着你,落入你無情冷酷的控製,被你指使得團團轉,把老人傢的
  死都提前栽到我頭上來?你說,我幹嘛非得遭這份罪?"
  
  "是啊,為什麽呢?"我饒有興趣地說。
  
  "因為老人,"爸爸說,"你看,你姨婆已經很老了,也許她
  很快就要去世了,雖然她身體嚮來很好,可誰也保不準她哪一天
  會病倒,而且病倒的時候我恰好又不在她身邊。可是你以為,她
  活在這世上就是為了給我們燒飯,還有在你和你妹妹小時候替你
  們洗澡擦屁股嗎?這些年來,我看着她一天天衰老,就常常在想,
  也許我也會有這一天的,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麽一天。"
  
  "聽上去,"我插話說,"你離婚的原因主要是憂慮了?"
  
  "完全正確,"爸爸得意地說道,"看來,你已經開始對我有
  所瞭解了,樣走下去,你應該很快把協議給我了。"
  
  我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與他繼續走在路上。我們遇到了一個
  旅遊團。旅行團裏大多是些中老年人,其中也有媽媽。他們跟着
  舉着小旗的導遊,從我們身旁經過。沒有人看我們。爸爸不安地
  停下腳步。
  
  "咦,那不是你媽媽嗎?她去哪兒?"
  
  "去旅遊,"我說,"大概是新馬泰吧。"
  
  "她出國旅遊了?"爸爸略帶嫉妒地張望着,"你媽媽旁邊的
  那男人是誰?"
  
  "這是好些年以後的事情了,爸,你別管,我們走我們的吧。
  "
  
  "你到底要帶我上哪兒?"可是,爸爸卻狐疑起來,"你不說
  清楚,我可就不跟你去了。"
  
  "你放心,"我嘆口氣,"我帶你去找妹妹。"
  
  我說的是實話。因為從戀父情結的角度說,妹妹對爸爸的情
  感要比我強烈得多,她曾經堅决反對過爸爸拆散我們的家庭。爸
  爸離婚以後,她就開始搗騰起一些小生意。有一回在火車上,她
  遇到了一個香港商人。那個商人又老,又像一個騙子。可我和爸
  爸驚訝地看到,妹妹竟然一下子愛上了他。突然之間,她就像失
  去了控製。她放棄工作,和香港人租了一套房子。兩個人經常手
  拉着手,在街上漫步,到餐廳吃飯,遠看像一對父女,近看卻是
  親密情人。妹妹居然相信,她會嫁給那個香港人。她這樣做的唯
  一理由,可能就是他年紀上幾乎可以做她的爸爸了。每當對方外
  出跑生意時,她就呆在屋子裏等待他。
  
  "這是怎麽回事?"爸爸不安地問我道,"這件事情,你怎麽
  從來也沒告訴過我?"
  
  "我不是一直忙着跟你談協議嗎?"我告訴他。
  
  爸爸猶豫着,不知道究竟是跟我談協議,還是繼續呆着看下
  去?可沒有多久,妹妹就被那個香港人拋棄了。妹妹哭着跑回了
  傢裏,傢裏衹有媽媽。"唉,你真是一個傻瓜,你明明知道那是
  一個騙子,怎麽還能相信他呢?"媽媽對她說。"可我就是相信他,
  你們說過我是瘋了,可我就是想為他發一次瘋。"妹妹哭道。受
  到這樣的打擊,她好象一下子憔悴了許多。幸好,有人給她提供
  了一個去外地工作的機會。於是她就不聲不響地離開傢,像爸爸
  曾經做過的一樣,從我們的眼前消失了。
  
  "這段小插麯,跟我的倒挺相似,"爸爸故作鎮靜地評論道,
  "一個人為什麽發作,有時候旁邊人根本就不明白。"
  
  "難道你看不出來,她其實是因為你在發作,至少是你在她
  心中的幻影。"我說。
  
  "但這僅僅可能是遺傳,"爸爸狡辯說,"我控製不了遺傳,
  你不可能讓我對這種事情也負責任的。"
  
  "哦,接下來,你大概還要說,在跟我鬧騰的其實不是你,
  而是你體內的某些無法控製的神秘事物了?"
  
  "難道不是嗎?"爸爸朝我忽閃着眼睛,"你以為,我願意在
  這跟你受這份罪?和你妹妹一樣,眼下,我也確實是沒辦法控製
  住自己。"
  
  爸爸的態度,讓我非常不滿意。我决定撇下他,讓他再自個
  兒遊蕩一陣。我離開他,去找到了我的明娜。和爸爸談了這麽久,
  我想休息一下,可明娜一見到我就說:
  
  "咦,你不是去找你爸爸了嗎?"
  
  "不,我不再管他。"我說,"我决定讓他自生自惡滅了。"
  
  "瞧我跟你說過什麽,"明娜不快地說,"在你身上,有一種
  致命的冷漠,不論對你爸爸不是對別人都如此。你沒有感覺到,
  這種冷漠對我們的關係同樣也是致命的嗎?"
  
  "親愛的,這是我的性格,"我解釋到,"而你知道,有時候
  性格也就是命運。你需要我相信什麽嗎?是你,還是我爸爸?"
  
  "我需要你相信愛。"
  
  "愛?"
  
  "實際上,是要你懂得愛,"明娜說,"你跟我在一起時總是
  談一些抽象的問題,可你不懂得愛其實並不是抽象的。愛是一種
  關係,是行動。你看,你爸爸不是在行動嗎?他還在尋找你妹妹,
  在他身上,至少有着比你更多的愛。可從你這兒,我怎麽就感受
  不到?看來,你是有過一個糟糕的爸爸,從他那裏你什麽好的都
  沒有學到。你為什麽不跟他學學怎麽愛,或者是先學着愛他呢?
  你連爸爸都不愛,連失去了爸爸都不感到痛苦,那你又怎麽可能
  在後來愛上我,並同我建立起真正的愛的關係呢?"
  
  我承認明娜說得對,我跟爸爸在一起時,是沒有試圖愛過他。
  於是,我重新回去尋找他了。這還是我頭一次在真正地尋找他。
  我去了我們原來的傢,他不在那裏;我又去了他離婚後的新傢,
  他也不在。一時間,我懷疑我已經丟失他了,可很快,我又在路
  上重新找到了他。我驚訝地發現,纔離開一會兒功夫,爸爸便已
  經衰老了。他腦袋上已經生出了白發。看上去,他非常孤獨,有
  些迷惘。他四處張望,好像不知該上哪兒去。
  
  "哦,爸爸,我在這兒,"我叫他,"怎麽樣了?"
  
  "還能怎麽樣?我的協議呢?"
  
  可爸爸對待我的態度,出乎意料地粗暴。他看到我,便上來
  一把捉住我,並不容分說地把我押回了八九年。
  
  夜已深,我和爸爸的談判也開始進入了實質階段。
  
  "夜已深了,爸爸,"我告訴他,"你看,這回我給你帶來的
  是一份條件優厚的協議,我已婚經把其中的金額降了又降,你可
  再不能說我虐待你,還有缺乏愛心了。你以為,我這是在談生意
  嗎?雖然我不知道,你到底藏了多少錢,可就算是談生意,我們
  在談的也是你的生意,它也衹是對你重要的,你以這我會貪圖你
  的一千兩千?你何必拘泥於此,同我斤斤計較呢?說到底,你面
  臨的不過是一起離婚案,幾乎是法院受理案件中最小的一種,如
  果我們達成協議,那你的事情對法庭來說,就更加像是不存在的。
  "
  
  "是啊,我明白你是出於愛,"爸爸先故作謙遜地表彰了我一
  句,但他立刻往下說,"可我不明白,為什麽你的愛使用權我感
  到了壓抑呢?你知道,本來在明天將要有一場開庭。實際上,我
  一直期待着這次開庭,我將獲得公正、同時有利於我的裁决,這
  樣我離開你們時,也就將問心無愧,並永遠不會為此後悔。對我
  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夜晚,因此我纔希望在這樣的時刻,跟兒
  子在一起談論的是一些有感情、而不是涉及金錢的話題。"
  
  爸爸停在那裏,仿佛是陷入思考,然後他慢慢說:
  
  "於是,我把你叫來了,因為除了你,我也沒有別的人可叫
  了。我叫你來,是想叫你幫我弄一份協議,可是,我為什麽需要
  一份協議,而不需要法庭的裁决呢?你可以說,我是怕冒敗訴的
  風險,但是現在我告訴你,我已婚經托人找法官打了招呼,我甚
  至私下見過法官,多他那裏得到了勝訴的允諾,因為法官本人也
  離過婚;你還可以說,我同你斤斤計較是捨不得錢,可你要曉得,
  我跟你簽協議的前提是已婚經放棄了傢裏的財産,如果打官司,
  我完全可以得到那一半財産。你說,我為什麽樣要放棄勝訴的樂
  趣,而在這裏受你的折磨呢?"
  
  我沒有吭聲,等着爸爸往下說,同時琢磨着爸爸關於法官的
  那些話是不是在恫嚇我。
  
  "因為我愛你,"果然,爸爸把答案說了出來,"聽上去,這
  肯定不會讓你相信,可是我確實是出於愛,纔把這個機會交給你
  的。我看,我離婚本來不關你的事,可是你卻興衝衝地跑到我這
  裏來,一遍遍地纏着我,逼我答應你弄出來的這份協議。我怎麽
  知道,這肯定不是你媽媽的意思?要是她想刁難,為什麽不跟我
  在法庭上見,還讓你盯着我,一個勁地打聽我究竟為什麽離婚,
  不停地問一些連我自己也不明白的問題?"
  
  "爸,你越說我越糊塗了。"我抗議道。
  
  "可是我明白,"爸爸說,"你看,對於你媽媽和妹妹,我的
  態度是明確的。在離婚這件事情上,我們彼此對立。她們反對我,
  但這反對也可以理解,所以我纔願意把傢留給她們,但就不同意
  給更多的錢。我願意給你姨婆她老人傢錢,呆為她說不定就要死
  了,再說,她需要的也許就僅僅是錢而已。可是,你就不一樣了。
  首先,你是我兒子;其次,你也不反對我離婚,因此,我纔决定
  給你最慷慨也是最無私的愛,讓你提前充當了明天的法官,來這
  兒對我做一個裁决。你不要做出這副難以置信的樣子,實際上,
  你已經這樣做了。"
  
  "你是說,"我難以置信地說,"我在審判你?"
  
  "為什麽不是呢?"爸爸悲哀地晃晃腦袋,"我本來以為,你
  會比法官更公正,因為你有愛,不過現在你的表現,卻太令我失
  望了。你衹是在虐待我,同樣不理解我。在你面前,我什麽也說
  不出。你讓我感到絶望,我似乎比見到你之前更加痛苦了。"
  
  "有這麽嚴重嗎?爸爸,"我心虛地說,"如果這樣,你就別
  跟我簽協議了,你要是有話,就留到明天法庭上說。"
  
  "不,來不及了,"爸爸又悲哀地說,"現在,我是非拿到這
  份協議不可了。"
  
  我知道,這時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趕快把協議交給他,不要
  再同他爭辯。可是我清楚,他心頭那股莫名的鬱氣,已無法不讓
  他發匯出來的。我已經虐待了他一晚上。既然我說了我愛他,還
  嚮明娜保證過了要給他一種愛的關係,我就衹好再冒一次險。
  
  "好吧,"於是,我對他說,"那麽你到底想要我做什麽?"
  
  "我可以想怎麽做就怎麽做嗎?"他看着我,懷疑地說,"我
  可是想帶你去做一次旅行。
  
  "哦,爸爸,剛纔我還建議過去茶樓喝茶,吃點夜宵散散心,
  可是你拒絶了,"我說,"不過這沒有關係,我可以再給你一次機
  會,今天晚上,我可以給你任何想要的機會。"
  
  可是,爸爸想要做的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旅行。你以為他要請
  我去茶樓喝茶嗎?他一下子就把我弄到了第二天的法庭上。那是
  一個正規的法庭,爸爸將我往被告席上一推,然後就往旁聽席溜
  去了。
  
  "喂,喂,"我在他後頭着急地叫道,"爸爸,你這是做什麽?
  "
  
  "你不是說過你愛我,還可以為我做任何事嗎?"爸爸回過頭
  來對我說,"現在,你就代替我出庭吧。既然你審判不了我,那
  總可以幫我接受一次審判吧。"
  
  "可是,協議呢?"我叫道,"你沒有給我協議,我怎麽幫你
  出庭?"
  
  "噢,我衹能怪你,"爸爸無動於衷的說,誰讓你一直在虐待
  我,沒有和我達成那份協議呢?
  
  我剛要同爸爸申辯,可這時候,法官和書記員進來了。法官
  把手中的案捲夾往桌上一擱,朝我說道:
  
  "原告,你坐下。"
  
  "你看,"爸爸在旁邊附合道,"法官叫你坐下了,"
  
  我衹好坐下來。我打量了一下法官,我發現法官與爸爸有點
  兒像,兩個人都是胖乎乎的,看上去真像是兄弟倆。我想起來,
  爸爸跟我說過他跟法官有默契的事情,我希望爸爸不是在吹牛。
  仿佛窺透了我的心思,爸爸飛快地溜上來,湊在我耳邊嘀咕說:
  "你不要怕,這位法官本人也是離過婚的。你不是說,離婚案差
  不多是所有案子中最小的嗎?"說完,他又飛快地溜回去了。
  
  讓我驚訝的是,對爸爸活躍的竄來竄去,法官竟然視而不見。
  法官叫書記員做好記錄準備,就對我宣佈道:
  
  "現在,我們開庭了。"
  
  "對不起,法官,"我舉起手,"沒有被告,你不能開庭。"
  
  我註意到了,媽媽並沒有到,也就是說,被告是缺席的。沒
  有被告,我呆在這裏還告誰呢?我很高興及時發現了這個事實。
  
  "不過,我認為可以開庭了,法官。"爸爸在一旁建議說。
  
  "爸爸!"我朝他怒目而視。
  
  "這個人是誰?"書記員問法官。
  
  "對,這個人是誰?"法官似乎這纔註意到了,他問爸爸,"
  你是誰?"
  
  "我衹是一個旁聽者,"爸爸謙遜地說,"實際上,你可以把
  我看成是原告的兒子,我清楚在法庭上,我是沒有開口說話權利
  的,可是,鑒於我熱切地坐在這裏,所以我希望能盡快地看到開
  庭了。"
  
  "當然,我們會開庭的,"法官冷冷地說,他轉嚮我,原告,
  請你談談,你為什麽要提出離婚?"
  
  "是啊,我為什麽要提出離婚呢?"我心中纔這麽想,嘴上便
  不知不覺地說出來,"法官,你看,離婚對我什麽好處出沒有。
  我有一對兒女,女兒因此不認我了,兒子也藉此在勒索我;在我
  傢裏有一位老人,我對待她好比像母親,可離完婚她就去世了,
  我為此還將背負上間接兇手的惡名;我曾經虛度光陰,到了中年
  纔得到了現在的職位,雖然說虛度光陰不是我的錯,你可以把那
  歸結為時代,可離完婚,我確實就要丟掉職位,回到學校時代去
  重操舊業了;你說,我為什麽要離婚?"
  
  "我當然碰巧是離過婚的,可是我怎麽知道你為什麽離婚?"
  法官生氣地提醒我說,"難道你沒有聽說過,不幸的家庭各有不
  同。"
  
  "我雖然不清楚法官你的情況,可是,我本人的家庭卻不能
  說是不幸的啊,"我謙遜而熱切地朝法官嚷道,"至少,在我發作
  之前不能說不幸,就拿我的兒子來說吧,他多麽聰明,多麽伶俐。
  在我們之間,有一種深深的愛。我為他而感到驕傲,他同樣因為
  擁有着我而自豪。不錯,在文革,在他童年時,我是有過一些小
  小的發作。我在肩上開了一刀,噢,那一刀,你可稱之為某種虐
  待,可是,他吭聲了嗎?出於愛,他心甘情願地就把自己奉獻出
  來。在那一刻,他完全是幸福的,我也是。不培訓信,你去問問
  他,他就坐在那兒,他可以為我作證。"
  
  說着,我朝旁聽席望去,可爸爸卻狡猾地將手指擱在嘴唇上,
  嚮我示意他不能出聲。
  
  "他不能出聲。"法官告訴我說。
  
  "那麽,我請求提出撤訴。"我生氣地說。
  
  我這一說,法官和爸爸都大吃一驚。
  
  "法官,他不能撤訴!"爸爸在那頭站起來。
  
  "是啊,你為什麽要撤訴?"法官也警告我說,"你以為法庭
  是兒戲嗎?"
  
  我知道法庭不是兒戲,可是,法官並不明白我是代爸爸在這
  裏接受裁决;我還知道,爸爸的本意就是要逃跳這場審判,因為
  法官嚮我提出的問題,他實際上一個也回答不出來,如果要他說
  的話,他衹能夠是撒謊、推托、支吾其詞和鬍言亂語,决不可能
  比我說得更好。撤消訴訟,是我站在這裏能夠替他想到的最好的
  辦法了。既然他要我代他受過,想以這種方式來虐待我,那我為
  什麽就不能自作主張,把這場衝突消彌於無形呢?我希望嚮法官,
  同時也嚮爸爸進一步陳述我撤訴的理由,可這個時候,某種意外
  的情況在我身上發生了。仿佛我體內的每個器官都陷入錯亂,它
  們忽然之間都充盈起巨大的能量,想要嚮外膨脹釋放。由於它們
  的釋放。由於它們的釋放毫無方向感,我就感到了一種撕裂肺的
  劇疼。這令我感到了莫名的絶望,無數的幻影同時閃現在我眼前。
  我看到了自己在沒有目的的奔走,看到了自己在叫囂,我不明白
  為什麽會出現這些幻覺,可我清楚它們是真實的,它們既是爸爸
  的,在這個時候也就是我的。我好像還落入了一個木夾子,它的
  兩面分別是時間、衰老、虛無、焦慮、生命的不可重複和世俗。
  我明白自己已經沒有辦法後退了,因為我掙不開這個夾子,可是
  我又忍受不了它,我這纔意識到了什麽叫審判。我疼得冷汗淋漓,
  身體蜷縮成一團。爸爸和法官目無表情地看着我。
  
  "噢,我愛不了啦。"我朝他們央求道。
  
  可爸爸和法官都沒有反應。
  
  "你們這種態度,"我嚷嚷道,"能夠稱作愛與公正嗎?"
  
  "你提出了訴訟,"法官溫和地俯嚮我,"我們當然要給你一
  個判决,不然,我們怎麽嚮旁聽的人交代呢?"
  
  "協議,"忽然之間,我想起了我跟爸爸間的那份協議,於是,
  我不顧一切地叫道,"法官,我身上還有一份協議,你看到這份
  協議,就可以讓我解脫,不用再勞你的神作出判决了!"
  
  "哦,有這麽回事嗎?"法官皺起眉頭。
  
  "不信,你問他。"我指爸爸。
  
  法官轉嚮了爸爸。
  
  "是有這麽一份協議。"在徵得了法官的點頭同意後,爸爸慢
  吞吞地開口了,"不過據我所知,原告至今還不願意在協議上簽
  字,因為他認為是對他的虐待。"
  
  "天哪,如果這是虐待,我情願把它稱為是最美妙的愛,"我
  說道,"法官,請你再給我一點點時間,我立刻就會想辦法把它
  弄出來。"
  
  法官狐疑地看了我一眼,但出乎我意料,他寬宏地表示了同
  意。法官領着書記員離開之後,爸爸跑過來。
  
  "你可是答應讓我虐待你了,"他得意地說,"你還把這稱作
  為了愛。"
  
  "噢,如果這能讓你感痛快,那你就幹吧。"我呻吟道。
  
  "你怎麽還不明白,"爸爸不快地說,"虐待並不是目的,愛
  也不是,世界上有脫離具體的愛嗎?我知道,離婚案是最不起眼
  的案子,可難道非要我殺了人,或者從陽臺上跳下去你們纔會認
  真替我思考嗎?你看,我的要求並不過份,甚至可以說是菲薄的,
  我衹要求至少有一個人理解我,比方說你,我的兒子,要是你理
  解我了,我也就可以痛痛快快地把婚離掉了。"
  
  我爭辯不過爸爸,衹好乖乖地隨他回到了路上。但嘗到了爸
  爸厲害,這一回我不得不警覺多了。
  
  "爸爸,我們去哪兒?"我問他。
  
  爸爸不說話,他衹顧悶頭嚮前走。
  
  "爸爸,你要不說清楚,我可就不跟你走了。"我說。
  
  "我要帶你去見你的明娜。"他說。
  
  "明娜?"這下,我真的是吃了一驚,"爸爸,你怎麽知道我
  的明娜?"
  
  "在我們父子間,到這種份上還會有秘密嗎?"爸爸看着我說,
  隨即,他又嘆了口若懸河氣,"事實上,你不知道,我一直在嫉
  妒你,尤其在今天這種時候。"
  
  "嫉妒我?"我說,"嫉妒你兒子交女朋友?"
  
  "當然,"爸爸翻翻眼睛,"你看,你有明娜,可我卻沒有;
  你小小年紀,已經有了不少的明娜,以後還會再有,可是我衹有
  認識了一個女人,說起來她還是我小時候的同學。她留着過去的
  那根大辮子,這是她唯一能夠讓我記起她的,也是我跟她相處的
  唯一理由,可這一個女人,就讓我的生活崩潰了,至少你們認為
  我崩潰的原因是為了她,你說,這公平嗎?如果僅僅是女人就能
  夠讓我崩潰的話,那也不應該是這一個女人。"
  
  "爸爸,你該不會要我頂替你,去找你的大辮子女人,"爸爸
  簡明地說,"可是我知道,明娜對於你來說,往後卻是比我還重
  要的。"
  
  風在我的耳旁呼呼作響,爸爸領着我去找起了明娜。很快,
  他就幫我找着了一位,她皮膚黝黑,也可以稱之為長得漂亮,是
  我所結識的明娜中最讓我喜歡的一位。爸爸一見到她,立即就從
  懷裏摸出一件公章模樣的玩藝,朝我和明娜身上各蓋一下,我和
  明娜便成為夫妻了,這還不算,我驚訝地看見,明娜的肚子緊接
  着迅速大起來,她的肚子很快又變小,一個孩子被她生下來。
  
  "一個男孩,"爸爸高興地接過那個醜陋的小東西,捧着交給
  我,"他是你的。"
  
  "爸爸。"小東西半年着肉乎乎的眼睛,含糊不清地叫了一句。
  
  我驚恐地想要跳開,可爸爸騰出一隻手捉住了我。
  
  "爸爸,你這是做什麽?"我對爸爸說,"你在包辦婚姻嗎?
  你總不該像那些平庸的老頭一樣,想抱孫子想昏了頭吧?這個小
  東西是從哪裏來的?你從哪裏弄來的,就把他送回哪裏去。"
  
  "他是你的,"爸爸快活是看着我,又看盾我的明娜,"是從
  你老婆肚子裏生下來的,我可沒辦法把他送回去了。"
  
  "這不可能!明娜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衹是我生活中的某種
  集合體。她怎麽能夠生孩子呢?"我氣惱地說。
  
  "這完全可能,"爸爸故作無奈地嘆息道,"你看,這孩子熱
  乎乎的,你摸摸他的小手,多麽軟,多麽真實。來孩子,這就是
  你爸爸,叫啊,快叫他一聲爸爸啊。"
  
  爸爸俯下身,朝那孩子說道。我震驚地看到,纔片刻功夫,
  這孩子又長大不少,已經能站在我跟前了。他朝我仰起了小臉:
  "爸爸,我要吃冰棍。"
  
  "沒有冰棍!"我一肚子火,我想朝這孩子叫嚷,可是不知怎
  麽搞的,我想使勁喊,卻又喊不出來,這孩子仿佛對於我有某種
  魔力仿的。
  
  爸爸在一旁幸災樂禍地看着我,他得意地開口了:
  
  "我最親愛的兒子,你看,我完全知道你心裏想什麽,我知
  道你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如果時光倒轉,你也許就不會選擇
  我這個爸爸了,可是你又明白,爸爸是不可選擇的,因為衹有他
  生下了你,而不能由你來生下他。你還想過,假如時光可以倒轉,
  那麽你一定要試圖改變我們倆的關係,想要更多地窺視我,你把
  那說成是一種愛,可在我這裏我把它稱之為判决。你看,我多麽
  慷慨,我已經把判决我的權利交給了你,我讓你來判决我的離婚,
  可瞧瞧吧,你對我都做了些什麽啊!你既不肯給我一個痛快的了
  斷,同時也企圖將我置於你反復的蹂躪之中。現在,就讓我來滿
  足你所有這些隱蔽與不可示人的個體欲望吧。現在,你既是一個
  爸爸,同時也是兒子。你想怎麽幹就怎麽幹吧。所有的虐待、窺
  視還有愛都將會落到你自己身上,因為你是雙位一體的。"
  
  說完,爸爸腳底像抹了油,轉身就走。
  
  "喂,爸爸,你要到哪裏去?"我朝他大喊道。
  
  "你是在叫我,還是在喊你自己呢?"爸爸一邊走,一邊回頭
  過來衝我擠擠眼。
  
  "爸爸,爸爸。"
  
  我在他後面拼命地喊他,可他再不肯回頭了,他一下子就走
  得無影無蹤。
  
  "爸爸。"
  
  我身旁的孩子拉了拉我,我轉嚮他。
  
  "做什麽?"我說,"你想吃冰棍嗎?"
  
  "不是,爸爸,"他說,"我得上學了,你看,我個子都這麽
  高,沒法再呆在幼兒園裏了。"
  
  "哦,"我好奇地俯嚮他,"來,告訴我,你是誰?"
  
  "我是你,可也是你的兒子。"
  
  他簡潔而沒頭沒腦地說。我得承認,他的回答讓我有些迷惑。
  於是,我又問道:
  
  "那麽告訴我,我又是誰呢?"
  
  "你是你,你又是我,你還是爸爸。"
  
  "哪一個爸爸?是剛剛離去的那個爸爸嗎?"
  
  "對,現在,你是三位一體的。"
  
  孩子註視着我,我不安地發現,這個孩子長像既像我,同時
  也像爸爸,我眼前一陣暈眩。我連忙拉起他,飛快地往街上跑去
  我隨便找到了一間什麽學校,就趕緊把仔塞進去。我不能再看見
  他,否則我真的會受不了。解可是,沒有多久,這孩子長高一些,
  又哭喪着臉跑回來了。
  
  "噢,又怎麽了?"一看到他,就不禁皺起眉頭。
  
  "爸爸,"他垂着喪氣地說,"手淫是怎麽回事?"
  
  "天哪,手淫是怎麽回事?這點兒小事,你還要來麻煩我嗎?
  你怎麽這麽快就到了青春期,你難道就不能長慢一些,讓你的老
  爸喘息一下嗎?你知不知道,你長得越快,我也就更老。這樣的
  小問題,你就不能想辦法自己去解决一下嗎?你看,一做了爸爸,
  我就又要掙錢,又要養傢。你難道不希望看到我在單位裏有幾次
  升遷嗎?別這麽煩着我,我還得要一邊忙碌,一邊趕緊思考一下
  生命的意義!"
  
  跟這個小屁孩子,我說的是實話。的確,一成為爸爸,我頓
  時就感到自己的身體變重了,而且,它還在越變越沉,仿佛像一
  衹土袋子,拉着你往下墜,可是,我又要墜嚮哪裏去呢?我總不
  能像我的爸爸一樣,把這衹土袋子日後扔給我的孩子吧。在我們
  的延續中,衹有一隻土袋子。爸爸的爸爸把土袋子扔給他,他又
  試圖扔給我,可要是我也像他們一樣,把土袋子往下扔的話,那
  麽扔完以後,我又在哪兒呢?我也許就什麽也沒有了啊!於是我
  一陣焦慮,忍不住就上了路。
  
  我上了路,可是擺在我面前的是一次多麽孤獨的旅行啊!既
  沒有人理解我,就連我自己,實際上也不清楚為什麽要這樣做,
  以及究竟去哪兒?我衹是感到,有一種莫名的能量在我胸中騷動,
  有時候人們把這稱做為生命,可是,生命的實質難道就是這樣嗎?
  它這麽忙碌、這麽茫然、這麽讓人感到疲憊同時還缺乏意義。它
  有點兒像是一個膿瘡,儕得你疼,讓你坐臥不安,還不能亂擠,
  因為越擠它往往就越腫越大。噢,我感到纍極了,我渴望解脫,
  我還迫切地需要從我兒子那裏得到一份協議。
  
  我兒子來了,他手裏就拿着我想得到的協議。我仔細地打量
  他,我發現他長得確實跟我很像。
  
  "哦,乖兒子,快到你爸爸這兒來,"我懇求他,"瞧瞧,瞧
  瞧,一轉眼都長這大長了。"
  
  "我給你帶來了一份協議。"他慢吞吞地說道。
  
  "別廢話了,我當然知道你帶來了協議,"我嚷道,"那麽,
  就趕快把協議給爸爸,別磨蹭了。難道,你覺得折磨得我還不夠
  嗎?"
  
  "可我這纔剛剛開了個頭。"
  
  "天哪,難道你不曉得,明天法院就要開庭了;難道他忍心
  看着你爸爸到那兒去接受審判嗎?怎麽,你想乘火打劫,要親自
  審判你爸爸?"
  
  我控製不住自己,開始像瘋子一樣鬍言亂語,可是,他捏着
  那份協議,就是不肯嚮我鬆手。
  
  "噢,流氓,吸血鬼,冷心腸,"我咒駡道,"說吧,你到底
  想要從我這兒得到什麽?"
  
  "我不想做一個爸爸。"他說
  
  "笑話,"我叫道,"難道你以為我想做一個爸爸,怎麽,你
  倒想騎到我頭上來了?告訴我,你是誰?"
  
  "既是你,也是爸爸。"他簡潔地說。
  
  我定睛地註視他,我果然發現,他的模樣既是我,同時也是
  爸爸。我高興極了,一把捉住他。
  
  "爸爸,你總算是回來了,"我懇求道,"求求你,你嚮我要
  什麽,我都會答應的。"
  
  "哼,"爸爸冷冷地說,"我衹想要我的那份協議。"
  
  "噢,它在這兒,快拿去吧。"我趕緊把協議掏了出來。
  
  "可上面的條款太苛刻了。"他翻動着。
  
  "那就把金額統統降下來。"我呻吟道。
  
  "我還需要分期分款。"他狡猾地轉動了眼睛。
  
  "分期就分期吧,你愛怎麽着,就怎麽着!"
  
  我不顧一切地嚷道。於是,就這樣子,我和爸爸最後簽下了
  協議。
  
  簽訂完協議以後,第二天法院就開庭了。由於我們頭天晚上
  已達成妥協,所以法庭僅僅是走過場。爸爸如願以償,得到了具
  有法律效力的離婚文書。幾天後,我走進爸爸的辦公室,發現他
  正蹲在地上收拾行李。
  
  "咦,你在幹什麽?"
  
  "我被撤職了。"
  
  爸爸冷冷地說。他告訴我,由於他忙於離婚訴訟疏於公務,
  所以他的免職通知與離婚判决幾乎是同時得到的。我沒有想到,
  爸爸忙碌一場,落下的竟是這樣的結局。我同情地望着他。
  
  "這麽說,你失業了?"
  
  "國傢幹部,能失業嗎?我不過是調動工作。你別忘了,現
  在可還是八十年代。"爸爸頭也不擡,嗆了我一句。
  
  爸爸告訴我說,離婚的事情弄得他聲名狼藉,因此他决定不
  在這裏呆了。實際上,他已經給自己留好了後路。一位他昔日的
  同事在鄰近的城市當大學校長,他準備調去那兒,重操舊業。
  
  "你不要忘了,我當年曾是個不錯的教師,衹是這樣一來,
  我離你就遠了,收入也減少。本來我可以按協議分期付款,但是
  現在看來有睏難。你說,我們需要修訂協議嗎?"
  
  說到協議,爸爸眼中又放出光來。他站起身,興致勃勃地盯
  着我。
  
  "哦,還是別說這個,先考慮你自己吧,"我趕緊說,"你哪
  天走?"
  
  "我這就走。"
  
  "這就走?"我懷疑地說,"你不是在開玩笑?"
  
  "我不是開玩笑,"爸爸搖頭說,"對方今天有便車過來,我
  已經跟他們打過招呼了,他們馬上就來接我。"
  
  爸爸話音剛落,樓下果然傳來了汽車的喇叭聲。我和爸爸走
  到弧形窗口,朝底下望去,一輛面包車停在那兒,司機推開車門,
  嚮爸爸招了招手。那是一個壯實的小夥子,他跑上來,看了一眼
  爸爸簡單的行李,說他一個人跑兩趟就行。
  
  說完,小夥子挾起一臺舊彩電,另一手拎起爸爸的鋪蓋,就
  飛快地跑出門去。
  
  "其實,這臺舊彩電扔了也行,"爸爸對我解釋說,"它平時
  放在床底,都沒人看了,可你知道分傢時,我別的不要,為什麽
  衹要它嗎?它是我多年前買的頭一件傢電,那時候我們剛進入八
  十年代。不過我昨晚試了試,屏幕上已盡是雪花點了。"
  
  "爸爸。"這時候,我想到了一些問題。
  
  "幹什麽?"
  
  "能不能告訴我,你到底有沒有存款?還有,你過去以後會
  重新結婚嗎?"
  
  "我可說不準,"爸爸狡猾是瞄瞄我,"這些事情,你覺得重
  要嗎?再說了,沒有錢,我可以想法子重新掙。"
  
  我張張嘴,說不出話來。這時,司機小夥子急匆匆地又闖進
  來,把爸爸的幾捆舊書拎走。
  
  我和爸爸站在那裏,看着屋裏的東西漸漸減少。我清楚,離
  別的時刻表馬上就要到了,可是我卻拿不準該對爸爸說什麽。
  
  "爸爸,"於是我問他,"你還要對我說什麽?"
  
  "說什麽呢?"爸爸也猶豫地說,"談協議那天晚上,我們已
  經說得夠多的了。"
  
  我們倆正在躊躇,可那個小夥子卻再一次破門而入,這一回,
  他不容多說地就把爸爸剩在地上的零碎東西來了個一鍋端。轉眼
  間,我們就聽到樓下傳來的喇叭聲,那是小夥子在催促爸爸動身
  了。
  
  離別的時刻已經到了,看來我們也不得不說,於是,我對爸
  爸說道:
  
  "爸爸,喇叭已經鳴響,汽車就要出發,你就要離開我們,
  等待着你的也許是新生活,在這種時刻,我是應該為你祝福呢還
  是為你擔憂?你知道我應該為你祝福,可是我又不清楚究竟該祝
  福什麽,是祝福你將娶新老婆,還是你終於快活地走到了路上?
  因為我曉得,是否生新結婚,在你看來是不重要的,可在路上的
  滋味也未必有你想象的那麽快活,也許我還是應該為你感到擔擾。
  "
  
  "親愛的兒子,瞧你說的,實際上在這個時刻,我纔該為你
  感到擔擾,"爸爸反唇相譏說,"你看,我終於擺脫了羈絆,就像
  是一隻成年的大鳥,可你呢,卻還停留在對生活鬍思亂想的階段。
  我一走,你身邊就沒有爸爸了。沒有爸爸的日子,肯定是可怕的,
  因為你還沒有成一個爸爸。沒有當過爸爸,你就會永遠不曉得生
  活的滋味,所以,如果非要我給你留什麽臨別忠告的話,那麽我
  就要奉勸你趕緊去當一個爸爸。"
  
  "我纔不會傻乎乎地去當什麽爸爸呢,"我分辯說,"你知道,
  我總會想方設法地拖延這種時候的到來。"
  
  "那麽你的明娜呢?"爸爸嘲笑我說,"要是讓你那些明娜知
  道你的想法,她們一定會溜去別的可能做爸爸的人那裏的,你就
  會被拋棄,像我拋棄你一樣。哦,別傻了,爸爸的規律,是誰也
  違反不了的,看來你真的還是一個孩子。"
  
  我得承認,即使在爸爸準備潰逃的時候,我也說不過他,因
  為他的精力仍然十分充沛,他腦子裏也仍斥着種種幻覺。
  
  "爸爸,我說不過你,"我承認說,"不過我認為,你現在仍
  沉浸在幻覺裏,反正,以後我們還是會經常見面的。"
  
  "你這話說得對,"爸爸贊許道,"我承認,現在我腦子裏是
  有不少幻覺,但它們不算幻覺,而且我將要去做的一些真實旅行。
  你看,接下來這些年裏,我確實有不少事情要做,我也許會再結
  一次婚,去做蜜月旅行,還要想辦法出一兩次國,順便在途中找
  一找你妹妹,哦,誰讓我們是生活在這樣一個火熱的年代,它充
  滿了騷動,也充滿了旅行。總之,我將告別現在,跨入下一個十
  年。如果你把這些都稱之為幻覺,那麽,哪個人能夠對生活沒有
  幻覺呢?也許,你就會有,而且我相信以後你會發作得比我還厲
  害。你也將走到你的路上,說不定哪一天,我們就會在路上遇到
  的,但現在,喇叭已經鳴響,汽車就要出發,我就要離開你,不
  管你給我的是擔憂還是祝福,我都要走了。"
  
  說完,爸爸拎起他的皮包,連頭也不回,就匆匆地從我的跟
  前走掉了。
審判
作者: 羽民 Yu Min
  一個未來世界的普通人,一個英雄無敵似的遊戲。
  一個不經意的選擇,讓本來衹不過是陪玩打發無聊時間的玩傢,成長為遊戲世界中的一個意外……
  PS:嚮大傢推薦個全本小說網 (www.quanben.com)
英文解釋
  1. :  The Trial,  Judgment
  2. n.:  judgement,  oyer,  trial,  take cognizance of,  come before,  a miscarriage of justice,  stand [undergo] (one's) trial (for)
  3. v.:  judge,  declare officially or decide by law,  put (someone) to trial
  4. vt.:  try
法文解釋
  1. v.  juger
近義詞
裁决, 依法判處, 裁判, 判决, 宣判, 斷定, 法庭或法官的, 司法, 法律製裁, 裁定, 判刑, 審訊, 審理, 審問
相關詞
犯罪罪名刑法刑事訴訟中國歷史電影百科辭典
法律機關中國歷史法庭法製史清代法學偵查
潛意識心理學表意識法院審理開庭程序民事
民事訴訟更多結果...
包含詞
審判員審判官審判的審判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