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 : 文学写作 : 中国 >河北 >保定 >涿州市 > 卢照邻
显示地图
目录
卢照邻 Lu ZhaoLin 初唐(637~689) 幽州范阳

诗词《长安古意 Chang'an interest and charm of antique taste》   《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 Correction Music IX songs Dengfeng chiefly》   《中和乐九章。歌明堂第二 ground for drying grains secondly》   《中和乐九章。歌东军第三 Correction music ix Song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ird》   《中和乐九章。歌南郊第四 Correction music ix Song of the southern suburbs fourthly》   《中和乐九章。歌中宫第五 Correction music ix Palace Songs fifth》   《中和乐九章。歌储宫第六 Correction music ix cantus Crown prince sixthly》   《中和乐九章。歌诸王第七 Correction music ix Song of kings seventh》   《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Correction music ix cantus (in old china) officials of higher ranks eighth》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Correction music ix General Song ninth》   更多诗歌...

卢照邻
  卢照邻(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卢照邻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为邓王李裕府典签,甚受爱重,邓王曾对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高宗乾封三年(668)初,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秩满,漫游蜀中。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他终于自投颍水而死。
  卢照邻的生卒年,史无明载。武则天登封于嵩岳,卢照邻说到“后封嵩山”及其高宗咸亨四年(673)所作《病梨树赋》序“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推断其时已年近40,咸亨四年下距登封元年为22年,则其生年约在太宗贞观十年(636),去世时约60岁。
  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已子安集序》)。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都说卢有文集 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 7卷。《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 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卢照邻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高大的墓冢尚存。
  
  [初唐四杰的崛起]
    当宫廷文士仍把诗歌当作点缀升平的风雅玩物时,诗坛上逐渐崛起了一批锐意变革
  的新进诗人。他们志同道合,互通声气,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而展现出
  新的时代风貌,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转机。他们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
  (约630—680后,有《幽忧子集》)、骆宾王(约638—?有《骆宾王文集》)、王勃
  (650—676,有《王子安集》)、杨炯(650—693后,有《盈川集》)。
    四杰活动于高宗、武后时期。以年辈言,卢、骆大约比王、杨年长二十岁左右。在
  他们之前,诗坛上也曾出现过不与宫廷诗风合流的人物,如太宗贞观年间的王绩就是一
  例。他有感于隋唐丧乱之际变故迭生,无意于仕途争逐,遂在隐逸生活中追求桃花源式
  出世理想的满足。他的一些吟咏村居生活的诗篇,语言质朴,不事雕琢,显示出与宫廷
  诗迥然不同的特色。如《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
  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以即目触兴的写实手法,
  描绘田园生活的恬静,透露出对世乱的隐忧。但王绩的诗在当时只是一个孤立的存在,
  而且其风格主要踵武陶渊明,缺乏四杰那种开拓一代新风的内在力量。
    初唐四杰都是英姿逸发的少年天才。骆宾王生七岁即能诗,被称为“神童”。杨炯
  年十岁即应童子举,翌年待制弘文馆。王勃十六岁时,被太常伯刘祥道称为神童而表荐
  于上,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卢照邻二十岁即为邓王府典签,“王府书记,一以委之。
  王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张鷟《朝野佥载》)。但是在仕途上,他们
  又都是坎坷不遇的。
    四人中,仅杨炯官至县令。年少志大,才高位卑,这种人生经历与我们在《概说》
  中已有说明的时代特点相结合,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性格和文学创作。
    初登诗坛,他们就表现出睥睨古今的锐气和勇气。卢照邻说:“圣人方士之行,亦
  各异时而并宜;讴歌玉帛之书,何必同条而共贯?”(《南阳公集序》)“其有发挥新
  题,孤飞百代之前,开凿古人,独步九流之上,自我作古,粤在此乎!”
    (《乐府杂诗序》)王勃说:“孔夫子何须频删其诗书,焉知来者不如今;郑康成
  何须浪注其经史,岂觉今之不如古。”
    (《感兴奉送王少府序》)这种强烈的自信心,当然得之于时代的激发。他们看到
  “虞、李、岑、许之俦,以文章进;王、魏、来、褚之辈,以才术显;咸能起自布衣,
  蔚为卿相”(卢照邻《南阳公集序》),激起了他们敢作敢为的热情。“莫言贫贱无人
  重,莫言富贵应须种”(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
  须臾难久恃”(卢照邻《行路难》),这些出自他们笔下的诗句,表现了社会中下层人
  物长期以来被压抑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期待。他们正是由此展开了自己的文学生涯。
    四杰不仅以诗文兼长齐名海内,而且相互呼应,以一种自觉的意识改革文学风气,
  以“开辟翰苑,扫荡文场”(王勃《山亭思友人序》)自命。他们的攻击矛头,集中指
  向当代的宫廷文学。从杨炯的《王勃集序》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基本态度: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琢。……
    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蔽,用光志业。
    所谓龙朔初载的“文场变体”,是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又
  称“上官体”),其特点是“绮错婉媚”(《旧唐书》本传),致力于修辞性装饰性的
  美,而缺乏诗歌所应有的激情和生气。这其实也是宫廷诗歌的通病。四杰一方面汲取前
  人之长,一方面对诗坛陈旧保守的遗风陋习发起挑战,在这过程中,以刚健壮大的审美
  追求,开始改变唐诗的面貌。
    初唐四杰拓新了诗歌的主题和题材,使诗歌摆脱了颂隆声、助娱乐的虚套,面向广
  阔的时代生活,用现实的人生感受,恢复了诗中清醒而严肃的自我。
    他们以寒士的不平批判上层的贵族社会,否定了贵族社会秩序的永恒价值。四杰中
  较早的卢、骆,都写过一些长篇巨制如《长安古意》、《帝京篇》等。这些诗对帝京的
  风物以及豪贵们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极尽铺张排比之能事,吸收了齐梁以来的歌行的特
  点,但其思想情调却有迥然不同之处。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在极写车骑、宫殿、林苑、
  妖姬、歌舞的豪华后,笔锋突然一转: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
  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
  飞去袭人裾。
    在流动不已的宇宙中,荣华富贵不过如过眼烟云,终归幻灭;
    而这种穷奢极侈的生活又建筑在多少失志人们的贫困之上,尤见荒悖可恨。骆宾王
  的《帝京篇》也有同样的笔法:
    莫矜一旦擅豪华,自言千载长骄奢。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汲黯
  薪逾积,孙弘阁未开。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
    也是由敷陈炫耀转为揶揄嘲讽,以失志不平的愤懑取代了歆羡和赞慕。诚如陈熙晋
  为骆诗作笺时所云:“本在摅情,非关应制。”(《骆临海集笺注》)初唐诗风之转向,
  实发端于此。
    他们以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热情,为诗歌注入了高情壮思和倜傥意气。
  卢照邻在《咏史四首》中,赞颂了“处身孤且直”、“唯唯何足荣”的季布,“诸侯不
  得友,天子不得臣”的郭泰,“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的朱云,较之左思《咏史》
  诗更显得激昂。骆宾王屡以创建英雄勋绩自许,如“勒功思比宪,决策暗欺陈。若不犯
  霜雪,虚掷玉京春”(《咏怀古意上裴侍郎》);他在从徐敬业起兵后尚作《咏怀》诗,
  中有“阮籍空长啸,刘琨独未欢”之句,表现出眼高一世的卓荦气概。杨炯的《从军行》
  在苍凉的戎马氛围中,直抒不甘庸碌为生的胸襟抱负: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种梗概多气的风貌,与建安诗颇有相近之处,但其时代内涵却又不相同。
    他们拓宽了诗歌的视野,使之从宫苑台阁走向江山和塞漠,从而便于容纳丰富得多
  的感情内容。杨炯由梓州司法参军秩满后回洛阳,途中曾写有《巫峡》、《西陵峡》、
  《广溪峡》诸诗。这些诗展现了雄奇瑰伟的山水画面,同时也披露了诗人的豪迈襟怀,
  如《西陵峡》最后云: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这种以风涛为美的眼光和胸次,在那些习于吟咏月露芳草的宫廷诗歌中是见不到的。
  骆宾王曾从军西域,后又北游幽燕,集中颇多描写边塞题材的篇什,如《早秋出塞》、
  《边城落日》、《夕次蒲类津》、《晚度天山有怀京邑》等。诸如“野昏边气合,烽迥
  戍烟通。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边城落日》)这样一些诗句,以及对征人边愁
  的抒写,都富有生活实感,非一般泛泛的乐府拟古之作所能比肩,可说是首开唐代边塞
  诗之先声。
    在前人偏于游戏性和应酬性的题材中,他们也注入人生热情,表现出自我的个性。
  例如咏物诗,在以前很长的时间内,主要是文人墨客使才逞博的文字游戏;纵或有所寄
  寓,大多也只是为了增添诗意,并非热情涌发,故仍不离游戏的性质。到四杰则往往托
  物寄慨,使之带上了诗人鲜明的个性投影。如卢照邻在《失群雁》一诗中,借“惆怅惊
  思悲未已,徘徊自怜中罔极”的孤雁自喻,为自己“羸卧空岩”的不幸命运悲鸣恸哭,
  诗中颇具悲激之气。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更为人所熟知: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隋以来文士颇好咏蝉,大体在写物的同时,加入一些标榜清高的意味,如虞世南的
  《蝉》便是典型的例子。骆宾王此诗,名为咏蝉,实际深深切合自己的身世遭遇,即使
  在囚禁之中也仍有一股孤傲之气溢于言外。又如赠别之诗,四杰也力去应酬文字的陈套,
  而每每和游宦不成的悲凉之情、客子深沉的乡思结合起来。王勃这一类作品最多,其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尤为脍炙人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歧路分手,他乡送别,本来令人感伤,诗中却以豁达爽朗的感情出之,使人不由得
  联想起曹植的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胡应麟《诗薮》
  评此诗曰“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这里所说的“兴象”和“气骨”,
  正是四杰对唐诗最重要的贡献所在。
    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上的力求振拔,不仅表现为内容的拓展和充实,而且也表现为
  形式的创新和完善。他们要以新的章法和节奏,来表现新的情绪,在诗歌语言上也作出
  了向生活靠近的努力。大体而言,卢、骆喜作五、七言长篇,其功尤在七言歌行一体;
  王、杨则以五言律、绝取胜。
    七言歌行本是梁、陈以来七古和骈赋交互影响、渗透的产物,由于它吸取了六朝乐
  府中的蝉联句式,和近体的对偶与声律,逐渐形成了工丽整炼而又婉转流走的风格特色。
  卢、骆创造性地发挥了这种诗体之所长,大大加强了它的抒情性,丰富了它的表现力,
  使之成为“极能发人才思”(《诗薮》语)的新体制。例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在
  章法上是以体物铺张始,而以抒情议论作结;在句法上是以骈为主,以散行骈;在用韵
  上多四句一转,且平仄相间,丝毫不爽,形成一种紧锣密鼓式跳荡起伏的明快节奏,凡
  转韵处又多用蝉联法接字而下;在用语上则不仅运用大量的叠字、叠词,而且往往用俗
  语虚词加强语调,以传神情。骆宾王的歌行还参以汉代大赋的笔法,因而无论是规模还
  是容量都呈现出耸人耳目的壮观。他的《帝京篇》和《畴昔篇》长达二百多句,前者类
  京都大赋之制,后者类赋中纪行、述志的综合。但以赋入诗不只是为了张大气势,其中
  自有激荡的情思和磊落的风神在。如《畴昔篇》淋漓尽致地抒写了诗人富于戏剧性的坎
  廪遭遇和豪侠风概,在回顾少年意气、诗苑盛会、吴楚风物的同时,又时时穿插以节序
  之悲、失路之叹和衔冤之恨。这首诗可说是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送王屋山
  人魏万还王屋》、《梁园吟》一类作品的张本。经卢、骆之手,七言歌行“一变而精华
  浏亮。抑扬起伏,悉协宫商;开合转换,咸中肯綮”(《诗薮》),成为以后李白、李
  颀、高适、岑参一路诗人所喜用的形式,其开拓之功是不容轻忽的。
    王勃、杨炯今存的诗以五言律、绝为主,仅王勃有一首七律。这和同时代的文章四
  友略同,而与稍后的沈、宋相异,这证明七律较五律成熟要晚。值得注意的是,王、杨
  较之卢、骆,诗歌语言更趋明净凝炼,由工密趋于流宕,六朝以来繁缛绮藻的流调已得
  到进一步的洗削。尤其是王勃的五绝,情景交融、含思蕴藉,用语不啻口出而情韵丰厚,
  推进了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如《始平晚息》:“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客行朝复
  夕,无处是乡家。”《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
  飞。”在短小的篇制中做到了神固气完,说明唐诗的语言已经走向成熟。
    初唐四杰以他们重刚健、重气质的创作实践,在诗坛上起到了解放诗歌的作用。
  “长风一振,众萌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后进之士,翕然景慕,久倦樊
  笼,咸思自释。”(杨炯《王勃集序》)他们构成了唐诗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youth扫校)
No. 2
  卢照邻(约630-680后) : 唐代诗人。字fdbd子,号幽忧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曾任益州新都尉。后因贫病交加,投颍水死。为“初唐四杰”之一。长于七言歌行,格调较高。《长安古意》为其名篇。有《幽忧子集》。
No. 3
  卢照邻(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卢照邻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为邓王李裕府典签,甚受爱重,邓王曾对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高宗乾封三年(668)初,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秩满,漫游蜀中。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他终于自投颍水而死。
  卢照邻的生卒年,史无明载。武则天登封于嵩岳,卢照邻说到“后封嵩山”及其高宗咸亨四年(673)所作《病梨树赋》序“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推断其时已年近40,咸亨四年下距登封元年为22年,则其生年约在太宗贞观十年(636),去世时约60岁。
  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已子安集序》)。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都说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 7卷。《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 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卢照邻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高大的墓冢尚存。
  卢照邻代表作
  《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
  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啼花戏蝶千门侧,
  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
  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
  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著蝉鬓,
  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御史府中乌夜啼,
  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
  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北堂连北里,
  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
  燕歌赵舞为君开。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专权意气本豪雄,
  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
  即今唯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全唐诗》
  《行路难》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春景春风花似雪,
  香车玉舆恒阗咽。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娼家不来折。
  娼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黄莺一一向花娇,
  青鸟双双将子戏。千尺长条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巢倾枝折凤归去。
  条枯叶落任风吹。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谁家能驻西山日,
  谁家能堰东流水。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尽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不见朱唇将白貌,
  唯闻素棘与黄泉。金貂有时换美酒,玉麈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苍龙阙下君不来,
  白鹤山前我应去。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
  炎图丧宝,黄历开璇。祖武类帝,宗文配天。
  玉銮垂日,翠华陵烟。东云干吕,南风入弦。
  山称万岁,河庆千年。金绳永结,璧丽长悬。
  《中和乐九章。歌明堂第二》
  穆穆圣皇,雍雍明堂。左平右墄,上圆下方。
  调均风雨,制度阴阳。四窗八达,五室九房。
  南通夏火,西瞰秋霜。天子临御,万玉锵锵。
  《中和乐九章。歌东军第三》
  遐哉庙略,赫矣台臣。横戈碣石,倚剑浮津。
  风丘佛箨,日域清尘。岛夷复祀,龙伯来宾。
  休兵宇县,献馘天闉。旆海凯入,耀辉震震。
  《中和乐九章。歌南郊第四》
  虔郊上帝,肃事圆丘。龙驾四牡,鸾旗九斿。
  钟歌晚引,紫炀高浮。日丽苍璧,云飞鸣球。
  皇之庆矣,万寿千秋。
  《中和乐九章。歌中宫第五》
  祥游沙麓,庆洽瑶衣。黄云昼聚,白气宵飞。
  居中履正,禀和体微。仪刑赤县,演教椒闱。
  陶钧万国,丹青四妃。河洲在咏,风化攸归。
  《中和乐九章。歌储宫第六》
  波澄少海,景丽前星。高禖诞圣,甲观升灵。
  承规翠所,问寝瑶庭。宗儒侧席,问道横经。
  山宾皎皎,国胄青青。黄裳元吉,邦家以宁。
  《中和乐九章。歌诸王第七》
  星陈帝子,岳列天孙。义光带砺,象着乾坤。
  我有明德,利建攸存。苴以茅社,锡以牺尊。
  藩屏王室,翼亮尧门。八才两献,夫何足论。
  《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蹇蹇三事,师师百僚。群龙在职,振鹭盈朝。
  丰金辉首,佩玉鸣腰。青蒲翼翼,丹地翘翘。
  歌云佐汉,捧日匡尧。天工人代,邈邈昭昭。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康。
  登若木兮坐明堂,池蒙汜兮家扶桑。
  武化偃兮文化昌,礼乐昭兮股肱良。
  君臣已定兮君永无疆,颜子更生兮徒皇皇。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餐白玉兮饮琼芳,心思荃兮路阻长。
  《关山月》
  塞坦通碣石,虏障抵祁连。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
  《上之回》
  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候多。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
  单于拜玉玺,天子按雕戈。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
  《紫骝马》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战城南》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梅花落》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结客少年场行》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玉剑浮云骑,金鞭明月弓。
  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孙宾遥见待,郭解暗相通。
  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将军下天上,虏骑入云中。
  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横行徇知己,负羽远从戎。
  龙旌昏朔雾,鸟阵卷胡风。追奔瀚海咽,战罢阴山空。
  归来谢天子,何如马上翁。
  《咏史四首》
  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
  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
  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大汉昔云季,小人道遂振。玉帛委奄尹,斧锧婴缙绅。
  邈哉郭先生,卷舒得其真。雍容谢朝廷,谈笑奖人伦。
  在晦不绝俗,处乱不为亲。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
  冲情甄负甑,重价折角巾。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
  谁知仙舟上,寂寂无四邻。
  公业负奇志,交结尽才雄。良田四百顷,所食常不充。
  一为侍御史,慷慨说何公。何公何为败,吾谋适不同。
  仲颖恣残忍,废兴良在躬。死人如乱麻,天子如转蓬。
  干戈及黄屋,荆棘生紫宫。郑生运其谋,将以清国戎。
  时来命不遂,脱身归山东。凛凛千载下,穆然怀清风。
  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
  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
  捐生不肯拜,视死其若休。归来教乡里,童蒙远相求。
  弟子数百人,散在十二州。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
  名与日月悬,义与天壤俦。何必疲执戟,区区在封侯。
  伟哉旷达士,知命固不忧。
  《赠李荣道士》
  锦节衔天使,琼仙驾羽君。投金翠山曲,奠璧清江濆。
  圆洞开丹鼎,方坛聚绛云。宝贶幽难识,空歌迥易分。
  风摇十洲影,日乱九江文。敷诚归上帝,应诏在明君。
  独有南冠客,耿耿泣离群。遥看八会所,真气晓氤氲。
  《早度分水岭》
  丁年游蜀道,班鬓向长安。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
  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陇头闻戍鼓,岭外咽飞湍。
  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
  《三月曲水宴得尊字》
  风烟彭泽里,山水仲长园。由来弃铜墨,本自重琴尊。
  高情邈不嗣,雅道今复存。有美光时彦,养德坐山樊。
  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公子黄金勒,仙人紫气轩。
  长怀去城市,高咏狎兰荪。连沙飞白鹭,孤屿啸玄猿。
  日影岩前落,云花江上翻。兴阑车马散,林塘夕鸟喧。
  《奉使益州至长安发钟阳驿》
  跻险方未夷,乘春聊骋望。落花赴丹谷,奔流下青嶂。
  葳蕤晓树滋,滉漾春江涨。平川看钓侣,狭径闻樵唱。
  蝶戏绿苔前,莺歌白云上。耳目多异赏,风烟有奇状。
  峻阻将长城,高标吞巨舫。联翩事羁靮,辛苦劳疲恙。
  夕济几潺湲,晨登每惆怅。谁念复刍狗,山河独偏丧。
  《和王奭秋夜有所思》
  寂寂南轩夜,悠然怀所知。长河落雁苑,明月下鲸池。
  凤台有清曲,此曲何人吹。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
  穷巷秋风叶,空庭寒露枝。劳歌欲有和,星鬓已将垂。
  《望宅中树有所思》
  我家有庭树,秋叶正离离。上舞双栖鸟,中秀合欢枝。
  劳思复劳望,相见不相知。何当共攀折,歌笑此堂垂。
  《宿晋安亭》
  闻有弦歌地,穿凿本多奇。游人试一览,临玩果忘疲。
  窗横暮卷叶,檐卧古生枝。旧石开红藓,新河覆绿池。
  孤猿稍断绝,宿鸟复参差。泛滟月华晓,裴回星鬓垂。
  今日删书客,凄惶君讵知。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
  提琴一万里,负书三十年。晨攀偃蹇树,暮宿清泠泉。
  翔禽鸣我侧,旅兽过我前。无人且无事,独酌还独眠。
  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形骸寄文墨,意气托神仙。
  我有壶中要,题为物外篇。将以贻好道,道远莫致旃。
  相思劳日夜,相望阻风烟。坐惜春华晚,徒令客思悬。
  水去东南地,气凝西北天。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
  天子何时问,公卿本亦怜。自哀还自乐,归薮复归田。
  海屋银为栋,云车电作鞭。倘遇鸾将鹤,谁论貂与蝉。
  莱洲频度浅,桃实几成圆。寄言飞凫舄,岁晏同联翩。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圣图夷九折,神化掩三分。缄愁赴蜀道,题拙奉虞熏。
  隐辚度深谷,遥袅上高云。碧流递萦注,青山互纠纷。
  涧松咽风绪,岩花濯露文。思北常依驭,图南每丧群。
  无由召宣室,何以答吾君。
  《赤谷安禅师塔》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猿鸟岁时闻。水华竞秋色,山翠含夕曛。
  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氲。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分。且当事芝术,从吾所好云。
  《赠益府裴录事》
  忽忽岁云暮,相望限风烟。长歌欲对酒,危坐遂停弦。
  停弦变霜露,对酒怀朋故。朝看桂蟾晚,夜闻鸿雁度。
  鸿度何时还,桂晚不同攀。浮云映丹壑,明月满青山。
  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耿耿离忧积,空令星鬓侵。
  《赠益府群官》
  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单栖剑门上,独舞岷山足。
  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群凤从之游,问之何所欲。
  答言寒乡子,飘飖万馀里。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羽翮毛衣短,关山道路长。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
  《大剑送别刘右史》
  金碧禺山远,关梁蜀道难。相逢属晚岁,相送动征鞍。
  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倘遇忠孝所,为道忆长安。
  《同临津纪明府孤雁》
  三秋违北地,万里向南翔。河洲花稍白,关塞叶初黄。
  避缴风霜劲,怀书道路长。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
  横天无有阵,度海不成行。会刷能鸣羽,还赴上林乡。
  《失群雁》
  三秋北地雪皑皑,万里南翔渡海来。欲随石燕沉湘水,
  试逐铜乌绕帝台。帝台银阙距金塘,中间鹓鹭已成行。
  先过上苑传书信,暂下中州戏稻粱。虞人负缴来相及,
  齐客虚弓忽见伤。毛翎频顿飞无力,羽翮摧颓君不识。
  唯有庄周解爱鸣,复道郊哥重奇色。惆怅惊思悲未已,
  裴回自怜中罔极。传闻有鸟集朝阳,讵胜仙凫迩帝乡。
  云间海上应鸣舞,远得鹍弦犹独抚。金龟全写中牟印,
  玉鹄当变莱芜釜。愿君弄影凤凰池,时忆笼中摧折羽。
  《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英文解释
  1. n.:  Lu ZhaoLin
近义词
升之, 幽忧子
相关词
长安古意沧月帝都赋诗词文学唐诗排律组诗
包含词
卢照邻墓寄赠柳九陇卢照邻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卢升之集七卷唐卢照邻
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卢照邻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一作卢照邻诗,一作王勣诗)
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卢照邻卢升之集七卷唐卢照邻撰据畿辅丛书本排印
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一作卢照邻诗一作王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