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英文名称: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是享誉世界的百年名校,光华管理学院是中国最好的商学院之一。
1985年北京大学成立了经济管理系和管理科学中心,1993年在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和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994年北京大学与光华教育基金会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工商管理学院改名为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学院成立后,由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担任院长。2005年4月,厉以宁教授为名誉院长;2006年9月8日,张维迎教授为院长。
学院设有9个系,分别是:应用经济学系、金融系、组织管理系、市场营销系、战略管理系、会计系、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卫生经济与管理系。
学院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挂靠学院的研究机构有: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国际经营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中小企业促进中心、北京大学二十一世纪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杂性科学虚拟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与WTO研究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华人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际金融研究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社会系统分析与模拟实验室、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等。
截止2007年9月,学院有全职教师100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40人,讲师28人。全职教师中有94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57人在海外及香港获得博士学位。学院还聘任了多名访问教授与兼职教授。
学院设有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的学位教育。本科现有金融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三个专业;硕士研究生设有国民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会计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10个专业;学院设有国民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四个博士生专业,其中国民经济学是国家重点学科。
截止2007年9月底,学院共有学生3181人。其中全日制大学本科生672人,普通硕士研究生 313人,MBA学生1330人, EMBA学生560人,MPAcc学生145人,博士研究生161人,各项目留学生90人。为了体现交叉学科的特点,在本科招生中学院多年坚持文理兼收的原则,吸引了全国高素质的学生,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十多名各省市高考第一名进入光华管理学院。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不断完善。在教学中,学院在重视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决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学院设置的各专业与国家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很受欢迎。
学院在搞好学位教育的同时,还开办了多种形式的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承担了国家、省市、部委以及企业、单位的科研任务,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跨国公司经营管理、金融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运行与分析、教育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学院与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保持着经常的联系,聘请了学术造诣深厚和富有实际管理经验的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邀请他们到学院举行专题讲座。
学院与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杜克大学富科商学院、曼隆学院、加拿大约克大学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国ESSEC商学院、荷兰蒂尔堡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院一万一千多平方米的教学科研楼于1997年秋投入使用。在建中的光华新楼,建筑总面积近三万平方米,是一座集教学、科研和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设施。新大楼的建成,将显著改善学院教学、研究和办公条件。
管理学院的师生员工决心发扬团结、博采、实践、创新的精神,学兄弟院校之所长,集世界管理之精粹,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建设世界一流的商学院。
学院的使命: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 |
|
1.本科教育项目
光华管理学院的本科教育遵循北京大学本科生教育理念,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分流培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专业教育。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672人。为体现交叉学科的特点,按工商管理类统一招生,文理兼收。普通本科生学制四年,入学初不分专业,经过为期一年半的英语、数学和基础课的强化训练,二年级第一学期末开始分专业,根据学生志愿和学习状况,分别进入金融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三个专业学习。学院拥有中国最具发展潜质的本科学生,吸引全国优秀的中学生报考,连续几年每年都有约五分之一的全国各省市高考第一名进入光华管理学院。其中2007年招收文理科高考状元13名。
2.硕士研究生项目
除工商管理硕士以外,我院硕士生招生专业共有七个,包括: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企业管理,每年大约招收150人左右。招生途径分为两种,一是接收部分推荐免试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二是通过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进行选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院金融学专业招收一定规模的自筹经费生。
硕士研究生按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方面加强基础课程和实际技能的训练,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博士项目提供专业理论与知识扎实、研究能力强、又愿意从事学术事业的优秀学生。
3.博士研究生项目
博士生培养坚持学术导向,重点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研究和创新能力,努力培养优秀的学术型人才,为各高校经济、管理学学科培养优秀师资队伍。
学院每年招收全日制脱产学习的博士生35人左右,包括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和普通博士生三种,其中硕博连读生占每届博士生总数的1/2左右。博士生招生正从以考试成绩为基础的应试机制向以素质能力为基础的申请与考核相结合的机制过渡,逐步建立起强调综合素质能力的申请与考核相结合的录取机制。
学院有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包括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企业管理、会计学等六个专业。企业管理专业招收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以及决策与信息管理等四个方向的博士生。除决策与信息管理专业外,其他三个方向被通称为IPHD项目,采用全日制英文授课,该项目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标准和国际通行研究方法接轨的专业训练,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授课并参与学生论文的指导工作。在招生录取方面,TOEFL、GRE/GMAT成绩是重要的参考条件。学院博士研究生学制为四至六年。
4.MBA项目
MBA项目旨在造就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并将富有实干精神和具有良好管理潜质的学员培养成为中国未来的商界精英。一大批造诣深厚、声名远播的学者将西方先进的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的管理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精品课程。学员们把从课堂上教授那里学习的丰富知识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成为诸多一流企业招聘时所关注的焦点。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激励的环境之下,学员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装备自己,以便更好的应对商业世界和未来卓越的职业生涯。
MBA项目的相关课程,将使学员们学会去思考、开发有创造性的新思路,同时提倡对学习的热情与钟爱。通过讲座、课外阅读、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学员将准确地把握复杂的商业问题,并寻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他们获得了核心管理理念,扎实的知识背景,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对特定领域的兴趣,通过专业方向课程的训练和撰写毕业论文报告,形成一己之长。
5.EMBA项目
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的学位项目是专门为高层管理人员设计的全面系统的管理课程,目的是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领导力。课程最鲜明的特点是将先进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与中国的管理环境和实践相结合,深入系统地介绍和分析西方先进管理理念和成功企业的范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领风气之先,1999年率先试办中国大陆第一家EMBA项目,同时通过和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迅速提升至国内最优秀的EMBA项目。200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的EMBA项目正式进入学位教育阶段。
为EMBA课程担纲任教的学院教授包括:厉以宁,吴志攀,张维迎,周春生,武常岐,梁钧平等教授。这些教授不仅活跃在经济与管理学科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同时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在高层经理培训和管理咨询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EMBA的部分课程由来自世界著名商学院的资深教授执教,为课程增添了国际化的色彩,实现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和企业管理实践的完美结合。
6.MPAcc项目
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项目面向会计职业,致力于造就高素质的理财专家和开拓创新型的管理和领导人才。MPAcc项目突出职业要求,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
北京大学是全国首批招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院校之一,项目整合了光华管理学院的国内外知名教授和业内精英,针对MPAcc学生特点专门设计相应课程,突出国际化、实务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北京大学广博深厚的学科建设与学术背景,光华管理学院得天独厚的师资力量与管理队伍,为创造一流的MPAcc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项目的申请者为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并且从事会计或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经历2年以上的在职人员。入学考试由全国联考的初试及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的复试构成。学习方式为在职学习,周六、日或平时晚上上课。学生需修满45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答辩,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北京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 |
|
组织机构及科研教学单位董事会:
董事长:尹衍梁
董事会:罗豪才、李安模、厉以宁、陈良焜、林英峰、林煜宗、司徒达贤、杜俊元、聂力、吴树青
董事会秘书:张秀环
院长:
名誉院长: 厉以宁
院 长: 张维迎
副 院 长: 武常岐、徐信忠、陆正飞、张佳利、蔡洪滨、张一弛
党委:
书 记:陆正飞
副书记:丛月芬、冒大卫
院务委员会:
委员:蔡洪滨、从月芬、范平、符国群、符晓、龚六堂、姜国华、江明华、李东、刘力、刘国恩、梁钧平、陆正飞、冒大卫、王明进、王亚非、武常岐、吴联生、徐信忠、张红霞、张佳利、张维迎、张一弛、张志学
学术委员会:
主席:徐信忠
委员:厉以宁、张维迎、王其文、朱善利、陆正飞、涂平、武常岐、张一弛
师资招聘小组:
组长:张维迎
副组长:蔡洪滨
成员:武常岐、徐信忠、陆正飞、张一弛
师资培养小组:
组长:厉以宁
副组长:朱善利、王其文
成员:陈嵘、李九兰、梁钧平、刘学、龙军生、陆正飞、武常岐、徐信忠、张维迎
博士后培养工作小组:
组长:曹凤岐
副组长:王其文、李九兰
成员:秦宛顺、胡健颖
研究生指导小组:
管理学科:张国有、李东
应用经济学科:秦宛顺
国际合作协调委员会:
主任:涂平
副主任:王其文、朱善利
成员:陈嵘、李东、梁钧平、刘学、龙军生、陆正飞、武常岐、徐信忠
教学单位: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
金融系
会计系
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
市场营销系
应用经济学系
战略管理系
组织管理系
行政管理:
董事长办公室
院长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
人事办公室
教务办公室
MBA项目
EMBA项目
MPAcc项目
EDP项目
行政办公室
学生工作办公室
学院团委
职业发展中心
国际合作部
对外关系部
校友联络中心
经济-社会系统分析与模拟实验室
图书资料室
会计室
研究机构:
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
环境资源研究所
人力资源研究所
房地产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
社会保障研究所
商业经济与管理研究所
中国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所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际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光华海波龙企业绩效管理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国际经营管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中国中小企业促进中心
北京大学二十一世纪创业投资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复杂性科学虚拟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与WTO研究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华人企业管理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际金融研究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企业文化研究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经济系统分析与模拟实验室
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
北京大学商务智能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风险管理中心
光华卫生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学楼作为专门从事管理研究和教育的机构,光华秉承了北大深邃的学术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过去的20年内(1985-2005 )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顶尖的商学院。在今后五年中,光华管理学院将本着“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塑造品牌、信誉第一”的办学方针,博采众长,力争跻身世界一流商学院之列,不断为中国培养最优秀的管理人才。 |
|
光华管理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截止2007年9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院有全职教师100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40人,讲师28人。全职教师中有94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57人在海外及香港获得博士学位。学院还聘任了多名访问教授与兼职教授。此外,学院还聘请了一大批造诣深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长短期访问教授和特聘教授。其中1996 年诺贝尔经济学家James Mirrlees 爵士与国际著名的统计学家刁锦寰教授被聘请为名誉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的Charles Lee 教授和香港大学的谢贵枝教授被分别聘请为会计与财务管理系和市场营销系的联合系主任。 |
|
光华管理学院吸引了中国一流的学生:2005、2004、2003 、2002 与2001 年分别有15名、9名、12名、12名和15名全国高考状元进入光华管理学院。每年除了学院自己培养的优秀本科学生继续深造研究生项目之外,还录取一定比例的国内外重点大学和学科中最具潜力的学生参加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更有来自跨国公司、政府部门等的有丰富工作经历的管理精英和青年才俊在MBA 、EMBA 、EDP 项目中汲取世界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论。
截止2007年9月底,学院共有学生3181人。其中全日制大学本科生672人,普通硕士研究生 313人,MBA学生1330人,EMBA学生560人,MPAcc学生145人,博士研究生161人,各项目留学生90人。为了体现交叉学科的特点,在本科招生中学院多年坚持文理兼收的原则,吸引了全国高素质的学生,每年都有十多名各省市高考第一名进入光华管理学院。 |
|
光华管理学院提供良好的教研环境:学院的教学科研楼于1997 年秋投入使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校园环境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校园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是一座现代化的教学科研大楼,除传统教学设施外,楼内还配有多功能会议厅、语音视听室、计算机管理模拟室、联网的大型计算机房以及藏书期刊丰富的图书资料室等。
学院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挂靠学院的研究机构有: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国际经营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中小企业促进中心、北京大学二十一世纪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杂性科学虚拟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与WTO研究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华人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际金融研究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社会系统分析与模拟实验室、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等。 |
|
光华管理学院提倡开放办学:学院与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杜克大学富科商学院、曼隆学院、加拿大约克大学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国ESSEC商学院、荷兰蒂尔堡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院与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保持着经常的联系,聘请了学术造诣深厚和富有实际管理经验的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邀请他们到学院举行专题讲座,多次主办和承办了重大的国内和国际会议。一大批声名远播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跨国公司总裁、世界组织的首脑访问该院并开展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和讲座。 |
|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不断完善。在教学中,学院在重视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决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学院设置的各专业与国家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很受欢迎。
学院在搞好学位教育的同时,还开办了多种形式的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承担了国家、省市、部委以及企业、单位的科研任务,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跨国公司经营管理、金融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运行与分析、教育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学院一万一千多平方米的教学科研楼于1997年秋投入使用。在建中的光华新楼,建筑总面积近三万平方米,是一座集教学、科研和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设施。新大楼的建成,将显著改善学院教学、研究和办公条件。
管理学院的师生员工决心发扬团结、博采、实践、创新的精神,学兄弟院校之所长,集世界管理之精粹,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建设世界一流的商学院。[1] |
|
光华于2006年开设了面向国际学生的“中国经营方略”(Doing Business in China,简称DBIC)
短期课程,意在结合学习与社会活动,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充分地了解中国的商业文化和经济特色。
2009年,光华DBIC项目成绩显著,先后为西班牙ESADE商学院、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美国普度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纽约大学、弗吉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等世界各地的本科、硕士、MBA学生举办了多次学习和交流活动,在他们中间广受好评,也开始为未来的中外商界精英搭建交往的桥梁。
此外,光华在国际管理学界的身份认证亦取得重要进展。2009年6月,在欧洲管理发展协会(简称EFMD)举行的年会上,光华的会员资格正式获得通过; 同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被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委员会(简称GMAC)接纳为会员。2009年10月,在国际管理学院联盟(简称PIM )举行的年会上,光华在会员投票表决环节获得全票通过,正式成为PIM会员。这些均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商学院组织。
2009年6月25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收到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委员会(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uncil ,简称为GMAC)Judy Phair女士来函,祝贺光华管理学院被GMAC接纳为会员。这是光华管理学院继加入AACSB和EFMD后,又一个积极参与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商学院组织。
学院的使命: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 |
|
沙滩红楼,未名燕园,北京大学是享誉世界的百年名校,莘莘学子孜孜以求的学术殿堂。
作为专门从事管理研究和教育的机构,光华管理学院秉承了北大悠久的人文传统,深邃的学术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处于中国经济发展与企业管理研究的前沿,以向社会各界提供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管理教育为己任,致力于帮助国有企业管理的国际化、民营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跨国公司管理的本地化。为了促进中国乃至全球管理研究的发展,为商学院和研究机构培养和输送与主流研究接轨的优秀研究人员和教师,光华管理学院于2002年特别启动了“国际博士生项目(IPHD)”。
光华管理学院拥有中国一流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是光华为之骄傲的宝贵财富。例如,2001年全国31个省市的高考文理科状元中有15人被光华管理学院录取;光华每年除了学院自己培养的优秀本科学生进入研究生项目深造之外,还录取一定比例的国内和海外重点大学和学科中最具潜力的学生参加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还有来自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名牌企业、政府部门的有丰富工作经历的管理精英和青年才俊在MBA、EMBA、EDP项目中汲取世界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论。
光华管理学院拥有中国一流的研究和教学环境。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传统精神和光华管理学院“团结、博采、实践、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学院鼓励独立、严谨的科学研究,同时重视与国内外学界的交流与合作,迄今为止已经与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杜克大学富科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等20余所著名学院建立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派出访问学者、交流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上百人次。学院有效地引进国际前沿学科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并结合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实践,鼓励自己的教员开展高水平的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研究。光华管理学院把本土优势与海外资源集中起来,为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人才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
“倾听江下涛声急,一代新潮接旧潮”。在未来的十年里,光华管理学院必将跻身世界一流商学院之列,在挑战与竞争并存的新世纪,不断为中国培养一流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人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