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北京 >北京高等院校 > 北京大学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中国的文理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898年,当时称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1912年改现名。设有数学、物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法律等系和经济学院、研究生院以及多个科学中心。
学校简介 School Profile
  中文名称:北京大学
  中文简称:北大
  旧称:京师大学堂 国立北京大学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至昆明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语言译名:
  汉语拼音:Běijīng Dàxué
  英语名:Peking University 英语缩写:PKU
  法语名:Université de Pékin
  德语名:Peking Universitaet
  俄语名:Пекин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西班牙语名:Universidad de Peking
  意大利语名:Pechino Università
  希腊语名:Πεκίνο Πανεπιστήμιο
  葡萄牙语名:Universidade Peking
  日语名:北京大学
  朝鲜语名:북경대학
  越南语名:Trường Đại học Bắc Kinh
  泰语名:ปักกิ่ง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
  印地语名:पेकिंगयूनिवर्सिटी
  阿拉伯语名:جامعةبكين
  波斯语名:پکندانشگاه
  希伯来语名:אוניברסיטת בייג 'ין
  成立时间:1898年7月3日
  学校主页:http://www.pku.edu.cn/
  英文主页:http://english.pku.edu.cn/
  学校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邮政编码:100871
学校历史 School History
  大学堂匾额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并催生了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北大以中国最高学府的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当时的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身兼中国最高学府与国家教育部的双重职能。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1912年5月15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北大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理科、文科、社会科学、新型工科和医科都是它的强项。北大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系列的重点大学,是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九校联盟(C9)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成员。在2006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a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的世界大学排名里,北大位列世界第14位,位列亚洲高校第1位;在2007、2008年,北大分别位列世界第36位和50位,均列居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2009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公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北大总排名为世界第50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世界学术期刊《科学》发布的最新大学排行榜中,北大位列中国高校第1位。世界资讯网(Webometrics)世界大学排名中,北大位列中国高校第1位。西班牙教育部公布的2009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09年公布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中,中国内地高校第1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源头之一,也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根据地之一,北大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大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大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大任职或任教。
  1北大西门927-1929年间,北大处于动荡之中,并遭到严重摧残。奉系军阀攫取北京政权后,于1927年悍然宣布取消北大,与北平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将其改为中华大学,复改为北平大学,复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复校,国民政府于8月6日将北大学院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0年,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开始执掌北大,他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十六字方针,对学校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设文、理、法三学院,下设14个学系;实行教授专任制,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特别是理学院延揽了一大批一流科学家。使北大理科得到较快发展;制定《国立北京大学组织大纲》,明确办学宗旨为“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陶融健全品格”,并按照美国的大学教育制度,对旧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学分制,要求毕业生撰写论文并授予学位,正式设立研究院,推进高等教育的正规化。蒋梦麟还多方筹集资金,1931年北大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设立合作研究特款。1934年北大动工兴建新的图书馆;理科各系设施得到相当的改善,到1935年,北大已建成实验室40多个,实验仪器6716件,标本15788种,药品及实习用具3100多件,设备条件居于全国高校前列。蒋梦麟掌校期间,正是民族危亡内忧外患之时,而经过亡校风波的北大却在教学与科研水平稳步上升,蒋梦麟这位中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功不可没。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初,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抗战胜利后,北大返回北京沙滩,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大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大的校友和教师有近100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然科学界、人文社会科学界、医学界等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出自北大,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历年中国高校十大科学进展中,北大均有1到2项成果入选,常年位居中国高校第1位,总数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大。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大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现任校长周其凤院士、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
学校概况 School Overview
  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之一
  初名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7月3日。1912年5月15日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严复任校长。1917年1月,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了整顿和革新,奠定了北京大学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抗战后南迁,1937年9月,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至昆明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7月西南联大解散,北京大学迁回北大图书馆原址复校,同年10月正式开学。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大学。1951年6月,马寅初教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任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从北京城内沙滩迁到现校址,成为一所侧重于基础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文理科综合大学。
  北大主校园占地面积2.73平方公里(4095亩)。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1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北京大学共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249个;自2002年至2009年,全国先后三次完成了全部一级学科的评估工作(军事学科除外)。北京大学共有53次一级学科排名第一,排名为全国前5名的一级学科共72次。其中2007-2009第三次评估中,9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31个一级学科排名前5,名列参评单位前列。
  北京大学有诺贝尔奖得主名誉教授1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8位、院士(中科院64名+工程院17名+中国社科院56人+第三世界科学院14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4位、长江学者119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3人、国家重点学科81个、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数量20个、19个附属和教学医院,均居全国高等院校之首。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现藏书1046万册,电子图书及期刊逾7亿册。
学风校训 Motto Style
  北大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北大一直没有确定的校训。盛传的校训有两个,第一是为人所熟知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第二个便是“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没有校训仿佛是一个遗憾,但是,作为北大,没有校训,仿佛便是最好的校训——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或许你可以选择“格物致知”,也可以选择“修身齐家”,更可以选择“治国平天下”,这正是北大的精神所在。
学术地位 Academic Status
  北大作为对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大学,其学术水平一直在国内傲视同侪,不少各界出色业者及知名学者出自北大或曾在北大任职。
  在国际学术排名榜中,北大在众多领域均高踞中国大学之首。在中国的民间排行榜中,多以北大居首。在国内外所作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北大均名列中国前二甲。
  在学术期刊方面,北大所发行的部分学术期刊,是中国大陆当中,少有的获得国际知名的大学所认可、具品级的学术期刊。而一些知名学府如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亦有与北大合作共同发行期刊。
文化传统 Cultural tradition
  这是一块神圣的土地。百余年来这里是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想、刚正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
  学校把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同重大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继续加强和发展基础学科的同时,着力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使学校成为一所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语言科学、医药科学和新型工程科学等多种学科,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大学。
学生社团 Student Groups
  北京大学拥有众多学生社团。相当部分的北大学生对社团活动具有极高的热情。每年新生入学时,许多社团都在三角地招新,号称“百团大战”。
  湖光塔影:未名湖和博雅塔
  北大现存的注册学生社团中,历史最悠久的是1956年成立的五四文学社,这也是北大唯一在文革时期没有中断过的学生社团。
历史变迁 Change History
  ★ 京师大学堂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提出要兴办京师大学堂。同年7月3日,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景山东街(马神庙)和沙滩(故宫的东北)红楼(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正式大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打入北京后,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1902年12月,京师大学堂恢复。吏部尚书张百熙任管学大臣。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1904年选派蔡元培首批47名学生出国留学。
  自国子监和科举制度取消、京师大学堂成立以后,京师大学堂即成为中国唯一官方最高学府和官方教育行政机构,加上各方最优秀之士子大部份均投身京师大学堂,从职能、学统等方面均显示出京师大学堂与国子监之间的传承,因此不少学者皆认为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是中国太学的唯一正统继承者。1948年,胡适在《北京大学五十周年》一文中说:“我曾说过,北京大学是历代的‘太学’的正式继承者”。除胡适之外,冯友兰、任继愈、周培源、季羡林、萧超然等学者教授也曾经表示同意北大“太学渊源”之说,甚至有人提出北大的校史应当提前一、两千年。
  ★ 国立北京大学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校长。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使得北京大学思想解放,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朱家骅、胡适等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在此时期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鲁迅也在此兼讲师。北大因而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北京大学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学教授“南陈北李”相约分别在南方和北方筹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当选为第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的毛泽东自1935年至1976年去世长期作为中共实际的领袖人物。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罗家伦、江绍原、张廷济为学生运动三个代表,罗家伦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军警当场逮捕学生。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朱家骅、胡适、鲁迅当时为了营救学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工罢市。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西南联合大学时期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9月,北京大学奉国民政府令南迁至长沙,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临时大学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全校设文、理、法商、工、师范五个学院,26个系,由三校校长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和秘书主任杨振声组成常务委员会作为全校行政领导机构。1938年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上课,次年5月北大研究院在昆明恢复并开始招生,研究生学籍分属三校。西南联大集合了三校的师资,其阵容在全国首屈一指,可谓大师云集,群星璀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联大师生和衷共济,弦歌不辍,以“刚毅坚卓”的精神坚持教学和科学研究。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西南联合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王希季、邓稼先、朱光亚,以及90位两院院士,北大研究院毕业生中也走出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黄昆、国学大师任继愈等杰出学者。“神京复,还燕碣”,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联大三校准备复员北返。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举行结业典礼,光荣地完成了战时大学的历史使命,创造了我国高等教育史的一个奇迹。
  ★胡适校长时代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在1945年9月4日发表胡适出任校长,当时胡适还在美国办外交,委由傅斯年代理,傅把汪精卫政权时代全部的教职员全都开除,1946年7月才把校务交给胡适。
  曾经校长胡适胡适先生以其绝高的威望,延揽名师,可谓济济多士,萃集一堂。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次院士选举,北大十位教授入选,位居全国各高校之首。然而时局突变,1948年胡适等人离平南迁,由郑天挺、汤用彤、周炳琳三人主持校务。1963年胡适先生在台湾去世,遗体覆盖北京大学校旗下葬,遗嘱“遗留在北京的102箱书籍、手稿、文件,捐赠北京大学”。
  ★合并后的北京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于1952年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文理科的部分师资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土、建4系合并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学,农学院、医学院、地质系、政法专业等脱离北京大学,或组建成新的高等院校,或并入其他相关院校。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迁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中国各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发扬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并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
  百余年来,北大校园中人文渊薮,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做出了不可替北大学生打出的“小平您好”横幅代的贡献。据统计,截至2008年,北大校友中已有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徐光宪、王忠诚等八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共14人),12人成为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近1000人当选院士,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我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 北京大学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大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哈佛。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亦称:哈佛大学是美国的北大。
  2007年1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北京大学“中国奥委会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技合作伙伴”,北京大学正式成为为2008奥运会提供科技服务的合作单位,这是中国内地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还有一所是中国香港的香港理工大学)。
  北京大学以其突出的影响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全世界的政要、学者无不把到北京大学演讲作为中国之行的首选之一。
组织结构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一、历任校长
  1. 孙家鼐(1898年7月—1900年春)
  2. 许景澄(1900年春—1900年8月)
  3. 张百熙(1902年1月—1904年1月)
  4. 张亨嘉(1904年1月—1906年2月)
  5. 李家驹(1906年3月—1907年8月)
  6. 朱益藩(1907年8月—1908年1月)
  7. 刘廷琛(1908年1月—1911年12月)
  8. 柯劭愍(1910年12月—1911年12月)
  9. 劳乃宣(1911年12月—1912年2月)
  10. 严复 (1912年2月—1912年10月)
  11. 章士钊(1912年10月—1912年12月)
  12. 何燮侯(1912年12月—1913年11月)
  13. 胡仁源(1913年11月—1916年12月)
  14. 蔡元培(1916年12月—1927年7月)
  15. 刘哲 (1927年8月—1928年6月)
  16. 李煜嬴(1928年6月—1929年1月)
  17. 陈大齐(1929年1月—1929年8月)
  18. 蔡元培(1929年9月—1930年12月)
  19. 蒋梦麟(1930年12月—1945年10月)
  20. 胡适 (1945年10月—1948年12月)
  21. 汤用彤(1949年5月—1951年9月)
  22. 马寅初(1951年9月—1960年3月)
  23. 陆平 (1957年10月—1966年5月)
  24. 周培源(1978年7月—1981年3月)
  25. 张龙翔(1981年6月—1984年3月)
  26. 丁石孙(1984年3月—1989年8月)
  27. 吴树青(1989年8月—1996年8月)
  28. 陈佳洱(1996年7月—1999年12月)
  29. 许智宏(1999年12月—2008年11月)
  30. 周其凤 (2008年11月—)
  二、院系设置
  北京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新型工程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医药科学和语言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型综合性大学,充分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
  目前北京大学的教学单位分为理学部、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部、医学部和跨学科类六大类。
  【理学部】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心理学系
  【信息与工程科学部】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人文学部】
  中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学系 考古文博学院 哲学系(宗教学系) 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院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社会科学部】
  国际关系学院 经济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法学院 信息管理系 社会学系 政府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人口研究所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体育教研部
  【医学部】
  基础医学院 药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护理学院 公共教学部 医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一医院 人民医院
  第三医院 口腔医院 第六医院 北京肿瘤医院 深圳医院 首钢医院 12所教学医院
  【跨学科类】
  元培学院 先进技术研究院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分子医学研究所
  【深圳研究生院】
  信息工程学院 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环境与城市学院 汇丰商学院 国际法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 互联网信息工程研发中心等百余个研究中心。
  近年来,北京大学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按照“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修订了教学计划,加强了基础教学,充实更新了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学分制,提高选修课的比例,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修读辅修专业或第二学士学位,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并推荐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学校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北大学生不会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或影响学业。为保证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设立“经济困难学生助学体系”,包括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借款、临时困难补助、助学金、奖学金等。
  三、师资力量
  北大师资力量雄厚,他们或为学界泰斗,或为学术新星,构成了北大独特的学术风景。北大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数已达6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达到17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4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56人,文科资深教授42人,长江学者119人。在“973”项目中,北大出任各项目首席科学家的教授成为目前国内出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人数和承担“973”子项目最多的单位。北大教师队伍日趋年轻化。
  截至 2001年,北大共有58位青年学者获得杰出青年基金奖励,为全国高校最多;8人获得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北大教授平均年龄为53岁,副教授平均年龄42岁,而最年轻的教授只有33岁,42岁以下的教授有200余人。每年都有大量海外著名专家学者受聘前来北大讲学,仅2001年就有长期外教64名、短期外教274名。他们大多曾执教于哈佛、耶鲁、剑桥等世界名校。每年都有许多世界著名学者来北大作演讲。2001年就有法国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让·马利·莱恩等8位诺贝尔奖得主来北大举办了讲座。在全国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北大荣获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北京市一等奖31项、二等奖22项,获奖数量之多和获奖级别之高,均在高校中独占鳌头,充分反映了北大教学工作的实力和水平。在教育部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评选中,北大陈大岳、柳彬、刘玉鑫、王浦劬等4人榜上有名。
  四、科研成就
  北大是学术的圣殿,是科学家与学者的摇篮。从“新人口论”的提出,到牛胰岛素的首次人工全合成;从我国第一台百万次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设计,到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翻译,到微分动力系统稳定性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北大开辟的是一条奋进之路。2000年,北大纳米中心“长江学者”彭练矛研究组发现了0.33 nm级别的单壁碳纳米管,突破了日本科学家所给出的理论极限。这一成果与北大承担的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一起,双双入选 2000年“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北大是唯一一所有两项成果入选的学校。
  五、重点的研究院和研究所
  北京大学有234个研究所、126个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81个国家重点学科,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6个。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18个):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
  国家重点学科(81个):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史、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英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图书馆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天体物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气象学、固体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通讯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核技术及应用、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血液病)、皮肤病与性病学、儿科学、外科学(骨外、泌尿外)、口腔临床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药物化学、生药学、药理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运动医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肿瘤学 。
  国家重点实验室(16个):视觉听觉信息处理、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分子动态及稳定态结构、膜及膜的工程、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暴雨测定与预报、核科学与核技术、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湍流研究、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文字信息处理、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生物有机分子工程、第四纪年代测定、电子光学与电子显微镜、微米/纳米加工技术。
  博士后流动站(39个),分别是: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理论经济学 法学 社会学 教育学 心理学 外国语言文学 数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理学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 生物学 力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应用经济学 政治学 中国语言文学 物理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哲学 马克思理论 新闻传播学 艺术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历史学北京大学体育馆 生物学(医学部)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药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38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著名校友 Famous Alumni
  一、当选院士
   北大的数学科学学院田刚、王诗宬教授、物理学院教授赵光达、秦国刚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黄春辉教授、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涂传诒教授、城市与环境学院方精云教授、工学院黄琳教授、医学部童坦君教授等九位教授在2001-2005年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当选的还有北大学子周又元、汪承灏、叶朝辉、石耀霖、王颖、高玉臣、刘宝镛、夏建白、邝宇平、解思深、陆埮、郑有炓、陈创天、计亮年、陆大道 、吴养洁、王鼎盛、陈和生和吕达仁等1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设立的给予科学技术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北大医学部庄辉教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原院长何新贵教授在2001-2005年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当选的还有北大学子冯培德、唐希灿、孙承纬、龚知本、李连达、刘昌孝、 刘韵洁、丁一汇和陈君石等9位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设立的给予工程技术及管理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北大物理学院陈佳洱教授、医学部韩启德教授、数学科学学院文兰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教授在2001-2005年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时当选的还有北大学子李国杰、许绍燮、艾国祥、冼鼎昌、解思深、徐至展、石耀霖等7位。至此北大已有34位学子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占全部中国内地的该院院士总数的1/4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从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学院、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发达国家的科学组织中选举产生,院士们均在各自的科学领域对第三世界国家科学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北大校友钱煦200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全美仅有的8位拥有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家科学院医学院院士三顶头衔的科学家。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Simons讲座教授田刚。
  2004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与他同时当选的还有另外两名来自中国的学者。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留美学子中首次获此殊荣。
  北大物理系58届校友徐荣栏2003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基础科学部院士。
  北京大学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北大校友李政道教授2003年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任命为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李政道教授目前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北大校友侯朝焕、王德良、金亚秋当选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
  北大校友杨伟涛(化学系82届)、李东琦(物理系85届)、沈群(物理系81届)、曾晓成(84届)、李晖(物理系90届)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Fellows),北大校友共12人荣膺此衔,列大陆各校毕业生之冠。
  北大64届校友、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系主任余同希教授2003年当选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Fellow,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和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Fellow,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s,UK),以表彰他对机械工程专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北大化学系82届校友、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化学系教授王植源2003年当选加拿大化学学会会士(Fellow,Chemical Institute of Canada) 。
  北大化学系84届校友谢晓亮2005年当选美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士(Fellow)。
  北大校友谢晓亮(化学系84届)、张有学(地质系82届)当选2005年年度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Fellow,AAAS)。
  北大物理系66届校友宋菲君2005年当选美国国际光电工程学会院士、资深会员(Fellow,SPIE)。
  二、国内获奖
   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院士(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和物理系45届硕士黄昆院士获得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西南联大地质系42届校友刘东生院士获200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西南联大40届校友叶笃正院士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徐光宪院士和北京大学医学院50届校友王忠诚院士获得2008年国家最高技术奖,加上2000年获奖得吴文俊院士(1951-195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2007年获奖的吴征镒院士(1940-1942年入西南联合大学理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师从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主任张景钺教授(北京大学教授))至今为止北大校友共8次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部共十四位)。
  北大地质地理系69届校友、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与另外两位合作者分享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2001-2005年中仅授予两项。
  北大技术物理系85届校友、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宗保宁领衔获得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在2001-2005年中仅授予三项。
  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徐光宪院士荣获2005年度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为北大继徐光宪院士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全国高校仅6位)。北大化学系45届校友邹承鲁院士和吴征镒院士(曾在西南联大任教)荣获200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迄今为止的23位成就奖(01-05年间仅4项)得主中有北大校友12位。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段学复、物理学院陈佳洱、甘子钊、杨应昌、赵柏林、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滂、黄春辉、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涂传诒、信息科学学院王阳元、医学部冯传汉等十位教授在2001-2005年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迄今为止北大共37位教授获此殊荣,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同期,魏宝文(物理系57届)、李泽椿(地球物理系65届研究生)、杨起(地质系46届硕士)、顾方舟(医学院50届)、张仁和(物理系58届)、冼鼎昌(技术物理系56届)、王世绩(技术物理系56届)、惠永正(化学系62届)、丁一汇(地球物理系63届)、戴汝为(数学力学系55届)、王乃彦(技术物理系56届)、熊大闰(地球物理系62届)、肖序常(地质系52届)、吴德昌(化学系49届)、曹学义 (医学部预防医学系毕业)、钟南山(医学部医疗系60届)、程耿东(数力系64届)、杨国桢(物理系62届)、张焕乔(物理系56届)、陈庆云(化学系52届)、白春礼(化学系78届)、许志琴(地质地理系64届)、唐希灿(生物系57届) 、刘应明(数学力学系63届)、夏建白(物理系65届研究生)、杜庆华(原北大教师,1952年调出北大)等26位校友也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北大校友朱建士(数力系58届)获得2002年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校友范滇元(62届)、钟南山(医学部医疗系60届)获得2004年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由中国工程院管理、承办,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奖。此前,北大校友张宗祜(地质系48届)、王寿云(数力系60届)、金国藩(工学院50届)曾荣膺此奖。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姜伯驹院士(数学力学系57届)获得2002年第五界华罗庚数学奖。北大校友姜礼尚教授(数学力学系57届)获2005年第七届华罗庚数学奖。华罗庚数学奖是中国数学会与湖南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为了纪念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而设立的奖项,用以奖励并鼓励对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数学家。该奖自1992年以来的获奖数学家中,北大人有五位,位居各高校之冠。
  北大校友、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巩馥洲研究员(1995年至1997年在数学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和段海豹研究员(198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分获2003年第九届和2005年第十届“陈省身数学奖”。该奖旨在奖励在数学领域作出突出成果的我国中青年数学家。自1986年以来,在获得该奖20位中青年数学家中,有北大校友8人,位居各高校之冠。
  北大计算数学专业84届校友、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汤涛获2003年度“冯康科学计算奖”。1995年设立的冯康科学计算奖旨在奖励科学计算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海内外中国青年数学家。该奖每两年颁奖一次,奖金15,000元。自设立以来的11位获奖者中,有北大校友5位,居全国高校首位。
  北大物理学院马伯强教授(物理系89届博士)获得2002-2003年度周培源物理奖。北大校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解思深(物理系65届)、王恩哥(物理系90届博士)分别获得2000-2001、2004-2005年度周培源物理学奖。该奖项至今的六位获奖者中五位是北大毕业生。该校工学院黄永念教授(数力系63届、66届研究生)获得2002年第三届周培源力学奖,为该奖的第三位获奖者。周培源物理奖和力学奖由周培源基金会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一般每次评选一人或一个项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秦国刚教授获得2000-2001年叶企孙物理奖,龚旗煌教授获得2004-2005年饶毓泰物理奖,北大校友水永安(物理系53届)获得2000~2001年饶毓泰物理奖,
  王鼎盛(物理系52届)获得2000-2001年叶企孙物理奖,马中骐(物理系64届研究生)获得2004-2004年王淦昌物理奖。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奖在2001-2005期间供授奖三次,授予14项。
  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席振峰教授获2003-2004年度“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和2004年我国金属有机化学领域的最高奖--中国化学会第一届“黄耀增金属有机化学奖”。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何国琦和郑亚东教授分别获得2001年、2005年第七次、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北大校友叶连俊、杨起、石耀林院士分别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我国地质学领域的最高奖,其中荣誉奖在三次授奖中只授予了8人。
  北京大学王劲松博士荣获2005年度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专门奖励在大气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空间探测学和空间物理学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中做出贡献的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汤帜研究员荣获首届"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同时授予“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发明创业奖”由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发明协会设立,是首个为发明家设立的国家最高奖项,也是今年以来国家奖励办批准的惟一一个奖项。今年共10人获得特等奖。
  北大外国语学院教授黄燎宇和已故田德望教授分别获得2005年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鲁迅文学奖是国家级文学奖,黄燎宇教授(北京大学学士、硕士、博士)也是第八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该校毕业生。
  北大校友刘国光(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获得2005年度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中国经济学奖是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共同发起设立的,旨在奖励在经济理论、政策及研究方法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学者。首届中国经济学奖侧重于评选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把经济学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开放政策制定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
  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守文、陈瑞华先后入选2002、2004年度两届中国十大中青年杰出法学家,同时当选的还包括吕忠梅(84届)、袁曙宏(法学博士)、蔡定剑(法学博士)、景汉朝(96届法学硕士)、马怀德(法律系88届)、莫纪宏(法律系86届)等六位校友。至此,在历届十大青年法学家评选中,已有12位校友获此称号。
  三、国外获奖/受勋
   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院士2001年获得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大奖——“研究与探险委员会主席奖”。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是世界最大的非营利性科学与教育机构。研究与探险委员会主席奖是授予那些为世界带来新知识、拥有杰出贡献的国家地理学会基金获得者。侯仁之院士长期从事城市历史地理、沙漠环境变迁和历史地理学理论的研究,是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巨擘。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金鼎汉(55届东语系)2001年获得印度总统纳拉亚南亲自颁发的代表印地语研究最高成就的奖项——乔治·格里森奖。金鼎汉教授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印地语学者,他的主要著作和翻译作品有《印地语汉语词典》、《印地语汉语成语词典》等。他翻译的《罗摩功行之湖》,第一次把这部印度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集史诗、哲学思想和宗教经典于一体的巨著推到中国读者面前。金鼎汉教授还曾于1993年获印度总统夏尔玛颁发的世界印地语荣誉奖,印度中央印地语研究院称赞他为当今世界印地语研究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北大医学院50届校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王忠诚院士获得2001年“第十二届世界神经外科联合学术会议”授予的“最高荣誉奖章”,这是世界神经外科最高奖,他是迄今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神经外科医生。
  北大化学系78届校友、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白春礼院士获得国际化学工业协会总部授予的2001年度“国际奖章”,以表彰他在纳米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和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所发挥的领袖作用。白春礼院士是继我国化学家侯德榜1943年获该学会“荣誉会员”后第二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
  北大校友刘东生院士(地质系42届)获2002年度“泰勒环境”(Tayler Enmvironmental Prize),获颁金制奖牌和20万美元奖金。“泰勒环境奖”是环境科学领域的最高奖,有“环境科学的诺贝尔奖”之称。
  北大校友李旸博士(经济学院90届)获欧盟经济学进步奖,表彰其在宏观经济学方面的成就;该奖是欧盟十七国共同设立的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的大奖。
  北京大学人类学蔡华教授被法国科学院授予2002年度“法语国家大奖”金奖,以表彰他在人类学领域的杰出成就。“法语国家大奖”是由法国、加拿大、摩洛哥等法语国家共同设立的一个奖项,表彰在学术上做出突出贡献的用法语作为工作语言的学者。蔡华教授是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人。
  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俞孔坚教授主持设计的作品中山岐江公园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度颁发的全美景观设计年度最高奖:设计荣誉奖(Design Honor Award),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的公共环境类城市环境艺术优秀奖,2004年由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和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联合颁发的“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
选择北大 _Select_ North
  一、北大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大学,,由此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学制。北大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上承太学正统,下立新学祖庭”,这是对北大地位的精确评价。时至今日,北大依然是全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并朝着世界一流大学前进。
   二、北大是中国最具精神魅力和学府气质的大学
  作为中国最具精神魅力的学府,百余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他们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在北大薪火相传,构成一种恒远而不具形的存在。“科学与民主”早已成为这圣地不朽的灵魂。在北大学会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感受更多的却是北大对一个人人格的熏陶,从这片园子里面走出的人都会深深打上北大的“烙印”,具备特殊的精神气质。
   三、北大是中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
  北京大学是中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北大理科、文科和医科的国家重点学科数,均居全国第一。工科非常有特色,能源与资源工程、石油地质、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景观设计与建筑学、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研究、先进技术研究、跨学科研究等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全校共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1个,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比第二名多出32个),理学、医学、工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齐全、分布平衡、协调发展。同时,北大的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亦居全国高校之首。北大有着最强的综合学科实力和多元化的校园氛围,最适合人才的成长。只有在北大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你才可能像其他北大人一样,轻松拥有那种诱人的资质。
   四、北大是中国理科最强的大学
  北大是中国第一个建立理科的大学,我国第一个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地理学、计算机等专业皆诞生于此,有着最为悠久的历史和最深厚的积淀。按照教育部最新评定的国家重点学科数目,无论是纯理科还是大理科(包括理工农医),北大均为全国第一。北大的科研总体实力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全校共拥有各类研究所(中心)360个,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2个,国家基础人才培养基地20个,19个附属和教学医院,上述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北大的声誉由一连串令人自豪的科学成就赢得: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有北大参与完成;世界上直径最小的单壁碳纳米管在北大产生;我国第一台百万次电子数字计算机在北大设计;锑、铕、铈原子量的国际标准在北大测定……凭借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卓越的科研水平,北大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把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北大堪称我国科学的圣地。
   五、北大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一流的大学最重要的是拥有一流的大师。而北大正可谓名师如林,目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7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56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4名,院士总数在国内高校中高居第1。北大还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11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3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4人;博士生导师逾1000人,上述指标均居全国高校第一。全国1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仅有王选院士和徐光宪院士在高校任教,均任职于北大。
   六、北大能给你最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
  北大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全校共拥有2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量居国内高校之首。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始建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型的国立图书馆,现为亚洲高校最大的图书馆,藏书已达1046万册,并以每年150万册的速度递增。电子图书及期刊藏书已达7亿册,并以每年9000万册的速度递增。北大作为中国教育网华北地区网络中心,校园网以专线连接到每一间宿舍,同时北大也是中国第一所实现校园无线上网的高校,学生可以自由的在信息的海洋里遨游。北大一贯重视教学的水平与质量,课程体系周密完备,重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
   七、北大拥有中国最优秀的学生
  北大是全国中学生心目中的圣殿,北大辉煌的历史、深厚的底蕴、最强的师资、综合的学科、最好的学术条件以及诱人的毕业去向,一直以来就吸引着全国最优秀的学子报考。北大是每年录取各省市高考第一名最多的大学,历年来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学生绝大部分都在北大深造。北大2008年招生工作成绩喜人。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文理科前十名的学生中有约75%报考北大,其中包括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文理科第一名41人,北大历年录取全国高考状元的人数雄踞全国高校之首,举国英才齐聚北大。同时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赛奖牌得主被北大囊括,数量继续位居各高校之首。北大在各地录取的总平均分,文科录取平均分平均高出重点线150分,理科录取平均分平均高出重点线180分,医学部录取平均分平均高出重点线160余分。同时,每年报考北大研究生的人数及分数线,一直以来为全国高校第一。
   八、北大是人才的摇篮,毕业去向良好
  北大英才辈出,堪称大师之园。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我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这些北大师长们的杰出成就激励着一代一代的青年学子们奋发图强。据不完全统计,在北大校友中已有586人当选院士(学部委员),总数雄踞全国高校之首。在23名“两弹一星”的元勋中,北大校友就达12位。在北大学子中,不仅涌现了李政道、邓稼先、杨振宁、钱三强、于敏、郭永怀、朱光亚、周光召、唐敖庆、裴文中、黄汲清、刘东生等一大批科学巨匠,也出现了冯友兰、徐志摩、茅盾、朱自清、俞平伯、罗常培、顾颉刚、傅斯年、范文澜、冼星海等一大批饮誉海内外的文科大师。尤其值得庆贺的是,截至2008年,1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中就有8位获得者是北大校友,人数雄踞全国高校之首,他们是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八位院士。北大人的身影活跃在各行各业之中。聪明的才智、坚实的培养、名牌的声誉、务实的风格……这些无不在为北大人铺就良好的出路。北大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就业能力指数高居全国第三。另外,北大学子出国每年出国的人数和学校的档次都同样高居全国前列,比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在中国招收的留学生名额,很大部分都投放给北大学子。
   九、北大是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大学
  北大自创立以来就一直是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大学之一,同时也是国内最具开放性的大学之一。置身于此,正可以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现有来自近百个国家的四千余名留学生在北大求学,留学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历年来访问北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学术大师、各国元首与政府首脑的人数在国内高校中均居前列。2004年,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巴黎高师、巴黎高科等国际著名大学负责人访问该校,9位诺贝尔奖得主登上该校讲台,8位外国政要莅临该校发表演讲。 目前,北大已与世界上47个国家的221所著名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数目居全国高校之首。
   十、未名湖畔是读书求学最理想的环境
  北大校园又称燕园,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北大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优美典雅的环境内充满着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可以同时感受到自然的风景和浓厚的人文气息。美丽的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的背影,这正是燕园中最美的图画。著名的一塔湖图指的就是未名湖畔的景色。
  从沙滩到燕园,从红楼到未名湖,百年北大伴随着风雨而前行。北大人那惊天动地的宏伟业绩与默默沉潜的学术思索,共同汇聚成一种可歌可泣的壮与美,凝铸一段梦魂牵绕的不灭的记忆。秉承着这圣地的精神魅力,每一位北大人都深深地知道,于今日之北大与中国,“北大人”这个名字不仅昭示着一种荣耀,更提醒着一种责任。
历史变迁 Change History
  ★ 京师大学堂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提出要兴办京师大学堂。同年7月3日,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景山东街(马神庙)和沙滩(故宫的东北)红楼(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正式大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打入北京后,京师大学堂遭受破坏。1902年12月,京师大学堂恢复。吏部尚书张百熙任管学大臣。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1904年选派蔡元培首批47名学生出国留学。
  自国子监和科举制度取消、京师大学堂成立以后,京师大学堂即成为中国唯一官方最高学府和官方教育行政机构,加上各方最优秀之士子大部份均投身京师大学堂,从职能、学统等方面均显示出京师大学堂与国子监之间的传承,因此不少学者皆认为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是中国太学的唯一正统继承者。1948年,胡适在《北京大学五十周年》一文中说:“我曾说过,北京大学是历代的‘太学’的正式继承者”。除胡适之外,冯友兰、任继愈、周培源、季羡林、萧超然等学者教授也曾经表示同意北大“太学渊源”之说,甚至有人提出北大的校史应当提前一、两千年。
  ★ 国立北京大学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校长。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使得北京大学思想解放,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朱家骅、胡适等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在此时期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鲁迅也在此兼讲师。北大因而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北京大学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学教授“南陈北李”相约分别在南方和北方筹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当选为第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的毛泽东自1935年至1976年去世长期作为中共实际的领袖人物。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罗家伦、江绍原、张廷济为学生运动三个代表,罗家伦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军警当场逮捕学生。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朱家骅、胡适、鲁迅当时为了营救学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工罢市。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西南联合大学时期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9月,北京大学奉国民政府令南迁至长沙,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临时大学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全校设文、理、法商、工、师范五个学院,26个系,由三校校长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和秘书主任杨振声组成常务委员会作为全校行政领导机构。1938年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上课,次年5月北大研究院在昆明恢复并开始招生,研究生学籍分属三校。西南联大集合了三校的师资,其阵容在全国首屈一指,可谓大师云集,群星璀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联大师生和衷共济,弦歌不辍,以“刚毅坚卓”的精神坚持教学和科学研究。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西南联合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王希季、邓稼先、朱光亚,以及90位两院院士,北大研究院毕业生中也走出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黄昆、国学大师任继愈等杰出学者。“神京复,还燕碣”,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联大三校准备复员北返。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举行结业典礼,光荣地完成了战时大学的历史使命,创造了我国高等教育史的一个奇迹。
  ★胡适校长时代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在1945年9月4日发表胡适出任校长,当时胡适还在美国办外交,委由傅斯年代理,傅把汪精卫政权时代全部的教职员全都开除,1946年7月才把校务交给胡适。
  曾经校长胡适胡适先生以其绝高的威望,延揽名师,可谓济济多士,萃集一堂。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次院士选举,北大十位教授入选,位居全国各高校之首。然而时局突变,1948年胡适等人离平南迁,由郑天挺、汤用彤、周炳琳三人主持校务。1963年胡适先生在台湾去世,遗体覆盖北京大学校旗下葬,遗嘱“遗留在北京的102箱书籍、手稿、文件,捐赠北京大学”。
  ★合并后的北京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于1952年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文理科的部分师资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土、建4系合并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学,农学院、医学院、地质系、政法专业等脱离北京大学,或组建成新的高等院校,或并入其他相关院校。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迁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中国各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1965年3月5日,根据毛泽东支援三线建设的指示,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陕西汉中分校建设计划任务书,工程代号“653工地”。1969年10月,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与技术物理系, 无线电系一起迁到陕西汉中地区,由此诞生了北京大学汉中分校。1979年1至2月,北大汉中分校1000多师生分批返京,北大汉中分校结束。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发扬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并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
  百余年来,北大校园中人文渊薮,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做出了不可替北大学生打出的“小平您好”横幅代的贡献。据统计,截至2008年,北大校友中已有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徐光宪、王忠诚等八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共14人),12人成为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近1000人当选院士,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我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 北京大学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大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哈佛。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亦称:哈佛大学是美国的北大。
  2007年1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北京大学“中国奥委会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技合作伙伴”,北京大学正式成为为2008奥运会提供科技服务的合作单位,这是中国内地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另一所是中国香港的香港理工大学)。
  北京大学以其突出的影响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全世界的政要、学者无不把到北京大学演讲作为中国之行的首选之一。
百科辞典 Encyclopedia
  beijing daxue
  北京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中国著名文理科综合性大学。设于北京。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产物。清政府于1862年在总理衙门设立了京师同文馆。它是后来创办的京师大学堂的组成部分。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中提出在京师设大学堂。1898年6月,清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要举办京师大学堂,后由梁启超草拟了学堂的章程。1898年7月,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同年12月正式开学,学生近百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一度停办。1902年恢复后,由张百熙任管学大臣,在大学堂设速成、预备两科。速成科分仕学、师范两馆;预备科分政、艺两科。1903年,增设医学馆、译学馆和进士馆。同时办分科大学,设有经、法、文、格致(理科)、农、工、商、医等8科46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校长。1917年1月,著名学者、教育家、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了整顿和革新。调整后设文、理、法3科14个学系,并成立了文、理、法3个研究所。他先后聘请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李四光等一批具有革新精神和学识丰富的教授、专家到校任教, 使学校的学术空气为之一新。1920年北京大学在全国高等学校中首先招收女生。1927年7月,奉系军阀统治北京,悍然决定取消北京大学,将北京的9所国立学校合并,成立所谓京师大学校。此后,国民党政府曾将它改为中华大学,不久又改为北平大学。由于原北京大学学生的强烈反对,1929年8月,恢复了北京大学的名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一部分师生辗转南下, 与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由长沙迁到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立文、理、工、法、师范5个学院26个学系。
    抗日战争胜利,西南联合大学于1946年5月宣告结束,北京大学在北平复校,同年10月正式开学。这时设有文、理、法、医、农、工等6个学院,学校规模有所扩大,增添了图书仪器设备,开设了一些新的课程。但是,由于当时担任校长的胡适等人的控制,民主要求和学术自由受到压制。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学校获得了新生。人民政府接管北京大学后,成立了校务委员会,著名哲学家汤用彤教授任主任。1951年6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教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任校长。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怀北京大学的发展,毛泽东曾3次写信鼓励师生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周恩来先后6次亲临学校视察。
    北京大学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从1898年12月到1949年1月整整50年中,进步势力和反动势力在学校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1915年,全国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北京大学是运动的中心。1918年冬,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校开始成为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培养了许多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和革命领袖人物。1918年秋,毛泽东来到北京大学探求革命真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发起了“五四”爱国运动。北京青年学生在天安门集会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政府投降卖国的卑劣行径。1920年10月,在李大钊领导下,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广大爱国师生积极参加了1926年“三·一八”反帝爱国大示威、 1935 年“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一二·一”反内战、争民主的学生运动和1947年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为争取人民民主和民族解
英文解释
  1. 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University
近义词
京师大学堂, 北大, 燕京大学, 燕大
相关词
历史百科辞典历史事件爱国运动作家邓氏演员体育明星
体操运动员形象大使圆明园文物古迹旅游胜地历史名景教育工学院
教育机构北京大学科研百科大全人物文学上海人
科学家化学家医学211工程教授历史学家民盟成员更多结果...
包含词
北京大学报北京大学星北京大学人
北京大学华表北京大学勺园北京大学钟亭
国立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社北京大学校徽
北京大学校门北京大学学报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医院北京大学附中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校友北京大学团委北京大学西门
北京大学东门北京大学新传社北京大学校友会
北京大学易学社北京大学学生会北京大学国学社
北京大学东门站北京大学研修班北京大学招生网
北京大学篆研社北京大学耕读社北京大学风雷社
北京大学西校门北京大学校景亭北京大学定向周
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校友卡北京大学新闻网
北京大学英语系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体育馆北京大学山鹰社北京大学电视台
北京大学档案馆北京大学工学院北京大学地质馆
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广播台北京大学民乐团
北京大学校史馆北京大学校友网北京大学校园网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幼儿园
北京大学心理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地质系
北京大学爱心社北京大学共青团北京大学历史系
北京大学研究生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大学物理系
北京大学新闻系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北京大学中关新园
北京大学万柳公寓北京大学保险学社北京大学咨询学会
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北京大学发展基金北京大学培训中心
北京大学艺术大楼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大学附属医院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大学广告协会北京大学汉中分校
北京大学教学楼群北京大学辩论协会北京大学赛艇协会
北京大学武术协会北京大学红十字会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北京大学万柳学区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北京大学平民学校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北京大学生体育馆北京大学计算中心北京大学研究生会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大学幼教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北京大学110变电站北京大学特聘讲师
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十佳教师
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北京大学新闻中心北京大学软件学院
金圆券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水电中心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北京大学供暖中心北京大学餐饮中心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保密工作规定北京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北京大学学生奖励条例
北京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医协会
北京大学学生就医指南北京大学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北京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培训网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分校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
北京大学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大学研究生考场规则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抽查制度
北京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北京大学剧星风采大赛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北京大学法律援助协会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
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大学香港校友会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新加坡校友会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
北京大学地板球协会北京大学学生印度研究学会北京大学中美交流协会
北京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会北京大学城市与建筑协会北京大学赣文化交流学会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会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科学与工程计算系
北京大学概率统计系北京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会北京大学数字艺术学会
北京大学环境与城市学院北京大学商业金融协会北京大学蓝火风尚传播协会
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北京大学两岸文化交流协会
北京大学中原发展研究会北京大学服饰文化交流协会北京大学地质系图书资料室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美国)北京大学加拿大校友会北京大学林肯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北京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房地产校友会北京大学/世界著名学府
北京大学英文戏剧研习社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友会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夏威夷校友会达拉斯北京大学校友会北京大学费城校友会
北京大学北加州校友会大华府地区北京大学校友会
更多结果...
分类详情
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