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少奇 Liu Shaoji (1898~1969) 湖南省宁乡县 |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本名或谱名绍选,字渭璜,已故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共政治家和理论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并迫害致死,1980年后被中共全面平反并恢复一切名誉。
生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刘少奇生于湖南省宁乡县富庶的农民家庭,1912年考入宁乡县第一高等小学(又称玉潭学校),毕业后先后报考长郡中学和一中,都被录取。1916年就读于宁乡驻省中学(现金海中学),插入二年级二期五班,此时,毛泽东就读于长沙第一师范,二人同在长沙,相差一个年级。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经罗亦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2年刘少奇从莫斯科回国,几次领导铁路工人罢工,其中最著名的是当年9月同李立三等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在1925年至1926年间,刘少奇在湖北和上海又多次领导政治运动和罢工,成为中共白区工人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27年刘少奇当选中共中央委员。刘少奇在长期白区工作中逐渐总结出一套“深入群众、长期隐藏、积蓄力量”的斗争方针,并对当时中共中央内部所谓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左”倾错误进行抵制,这与毛泽东当时的思想和斗争策略不谋而合。
1929年夏调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在中东路事件中发动了反对国民政府和张学良、支持苏联的运动。同年8月22日,在奉天(今沈阳)纱厂门口,因煽动罢工嫌疑被捕,9月中旬经奉天高等法院判决,“证据不足,不予起诉,取保释放”。该事件在“文革”中被用来佐证刘为中共叛徒。
1932年,刘少奇担任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刘少奇是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之一。1936年担任中共北方局书记,领导该地区的抗日运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少奇执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提出的“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了开创中共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出任新四军政委兼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与陈毅等人重建了新四军,扩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39年至1941年间,刘少奇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名演讲。1943年返回延安并当选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中共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论述,将“毛泽东思想”明确写入党章,并提出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在中共七大选举的领导集体中,刘少奇名列中央五大书记第二位(依次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同年抗日战争结束,在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期间,刘少奇在延安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1947年3月,国军攻占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指挥国共内战,刘少奇和朱德转移到华北负责中共占领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刘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9月,在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他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9年,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以毛泽东的接班人的面目出现,主持中央一线工作。
文化大革命
1960年代初起,刘少奇在毛泽东倡导的三面红旗以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与毛泽东政见相左,因而成了“文化大革命”的第一号“革命”对象,被指为全国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在文革初期,刘少奇在某些问题上和毛泽东的立场一致。1966年6月27日,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与中共中央召集的民主人士座谈会上,讨论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几个同志的问题。“彭、罗、陆、杨他们的互相关系是不正常的,……他们共同特点是反对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都是搞地下活动的。”“彭、罗、陆、杨事件是有发生政变的可能的,这是激烈的、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在我们党内领导机关的反映。”结尾他说道:“我们现在拥护毛主席,毛主席百年之后也拥护毛主席。毛泽东思想要延续下去,毛主席著作应该成为全国人民的教科书,成为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全体党员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是人类的灯塔,是世界革命的锐利武器。毛泽东思想能改变中国的面貌,也能改变世界的面貌。我们用毛泽东思想战胜了一切反党分子,也能战胜国内一切反动派,也能战胜国外一切反动派。”[1]
同年8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将“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目标直接指向刘少奇,同时其中共第二号人物的位置也被林彪接替,虽然仍然是政治局常委,但是排位下降,同时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也从此不再被提及。
1967年开始被软禁在北京家中。同年中共理论刊物《红旗》第五期发表戚本禹文章《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将矛头指向刘少奇:
“ 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自我辩解说他是“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
难道竟有这样疯狂进行资本主义复辟活动的“老革命”?难道竟有这样猖狂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反对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老革命”?
答案只有一个:你根本不是什么“老革命”,你是假革命、反革命,你就是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2]
”
1968年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和党内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一些中央委员被剥夺出席会议的权利。一些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持续遭到诬陷性批判。第八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被定为“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反党分子”的人,达总数的71%。10月18日,中共中央专案审查小组江青、康生、谢富治等人提出《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包括刘少奇在1925年、1927年、1929年被捕叛变、投降敌人、充当内奸、工贼的反革命罪行的调查结果。[3] 10月31日,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批准该报告,认为他是“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刘少奇,是一个埋藏在党内的叛徒、内奸、工贼,是罪恶累累的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走狗。”通过决议:“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并继续清算刘少奇及其同伙叛党叛国的罪行。” 并且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继续深入展开革命大批判,肃清刘少奇等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派的反革命修正主义的思想。”[4]
被中共迫害至死
1969年10月17日,他被押送到开封市内北土街十号“监护”。他的病本非难症,只因治疗不及时,引起多种并发症,特别是中共上级通知——不宜透视、拍片、会诊,不久又将北京来的人员和药品全部撤回。刘少奇在被囚禁期间遭受到非人道的虐待,据目睹者回忆,刘在遭受强烈的精神打击后,精神崩溃,丧失了语言能力,他把手里的一个小塑料瓶子捏成葫芦形。他瘫痪在床,但看守人员仍将大小便失禁并毫无抵抗能力的刘绑在床上,躺在臭气熏天的床上等死。刘少奇终于在当年11月12日凌晨六时病逝,享年71岁。刘少奇逝世后,遗体就地秘密火化,“火化申请单”使用的姓名是“刘卫黄”,职业是“无业”[5] [6] [7] [8]
平反及评价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平反,恢复了他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的名誉。5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迟到”的追悼会。当天全国下半旗志哀,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号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理论到实践将“文化大革命”全面否定,认定“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江青(四人帮)和林彪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并将毛泽东一生的功过“七三开”。
1987年4月发行之第四套人民币100纸币(1980年版与1990年版)上,他成为纸币正面四人浮雕像之一,其余三位分别为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
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刘少奇诞辰110周年的讲话上,评价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实际上刘少奇亦是计划经济的支持者,其在后期难逃与毛争权的野心,文化革命前,为了自身的利益,长期出卖中共党内一批元老,遭人诟骂,终自己亦被打到,死得其所。中东路事件期间,刘少奇在主持中共满洲省委的时候,竟然声称张学良的东北军系受到帝国主意的唆使,东北军爱国将士收复失地的行为竟被诟骂为侵略行径。刘少奇的卖国路线,成为其一生最大的污点之一。
家庭
刘少奇结婚六次,最后一位妻子是王光美。
妻子 儿女 备注
周氏 无子 名字不详。刘少奇家乡邻村的一个姑娘,包办婚姻。刘少奇后践诺将何葆贞所生的长子送给她养老。
何葆贞 儿子刘允斌、刘允若,女儿刘爱琴 本名“宝珍”。1922年与刘少奇结婚,三次忍痛将孩子割舍给别人。1934年死于国民党监狱。刘少奇的长孙阿廖沙是刘允斌在莫斯科大学留学时与俄罗斯籍同班同学玛拉所生。阿廖沙现住在莫斯科,任职于俄罗斯国家航天指挥中心。
谢飞 无子 渔工的女儿。
王前 儿子刘允真,女儿刘涛 新四军护士。曾与江青一同教唆已成年的亲女儿批斗刘少奇。
王健 无子 由朱德夫妻介绍给刘少奇。因健康因素,婚姻仅维持几天时间。刘少奇将她送到中国东北疗养。
王光美 儿子刘源,女儿刘平平(后改名“王晴”)、刘亭亭、刘潇潇 王光美兄王光复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空军的王牌飞行员,王光英为原人大副委员长,王士光曾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电子工业部总工程师。
著作
刘少奇著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等多篇,收入《刘少奇选集》。
职衔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45年—1956年)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1954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54年—1959年)
中共中央副主席(1956年—1966年 ,位列第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9年—1969年) |
|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
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少年时期上过私塾(中国旧式初级学校),1919年中学毕业。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从莫斯科回国,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不久到江西省西北部的安源煤矿同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随后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代主任,主任。1925年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此后在上海、广州、武汉参加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武汉工人群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1927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在河北、上海、东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0年夏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留在赤色职工国际工作。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秋回国,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 他在长期工作中逐渐认识到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应该实行深入群众、长期隐藏、积蓄力量的方针,并曾对当时中共党内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左”倾错误进行过某些抵制。1932年冬进入位于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职工运动,后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县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36年春赴华北,先后任中共中央代表、北方局书记、坚定地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并对过去党的秘密工作中的错误——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坚持中共中央的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了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8年11月任中共中原局书记,随后组织力量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41年国民党阴谋制造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蒙受惨重损失。他在这时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委员和华中局书记,同陈毅等一起扭转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恢复和发展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扩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39年至1941年作了《论共产党的修养》等著名演讲,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1943年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完整概括和系统的论述。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在此期间,他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攻占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书记,转移到华北,和朱德一起负责中共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7月至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主持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方针,进一步推动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他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并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规定了方向。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59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六十年代初期,中国的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刘少奇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从1963年到1966年,他先后到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塞、越南、朝鲜、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恢复他的名誉作了专门的决定。他的主要著作收入了《刘少奇选集》。 |
|
Liu Shaoqi
刘少奇
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原名绍选,字渭璜,曾化名胡服。1898年11月24日(清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十一)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19年在北京、保定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回国,主要从事工人运动,先后参加领导安源煤矿和铁路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1925年4月撰文悼念孙中山逝世,号召工人阶级继承中山先生遗志, 继续革命, 不断向帝国主义与军阀作斗争。5月,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1927年 1月参加领导武汉工人群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同年 4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先后在上海、天津、东北、华北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参加中共顺直(即河北)省委的领导工作。1929年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0年夏赴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并留在赤色职工国际工作。1931年 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秋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2年冬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全国总工会委员长。1934年4月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同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第五军团党中央的代表和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出席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以后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36年春赴华北,先后任中共中央代表、北方局书记,坚定地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为联合华北一切可能抗日的党派、阶层、团体,包括争取和推动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和国民党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抗日,做了大量工作。同时系统地批评了阻碍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
抗日战争爆发后,坚持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参与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1938年1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坚定地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和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同陈毅等一起领导重建新四军,恢复和发展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扩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39~1941年间发表了《论共产党员修养》等著作,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1943年,他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即《论党》),提出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抗战胜利后,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代理中共中央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部署,关于大力争取东北等党内指示。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占领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继续留在陕甘宁边区,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转移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负责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7月,在河北平山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为解决中国民主革命基本任务之一的土地问题确立了基本方针。
刘少奇自己保存的一本《论共产党员修养》
1949年 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在制定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 |
|
- : Liu Shaoji
- n.: Liu Shao Ji. Chairma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before Mao
|
|
渭璜 |
|
纪念币 | 校长 | 长沙银行 | 刘允真 | 高尔基 | 领导人后代 | 朝鲜 | 收藏 | 金日成 | 国际友谊 | 柬埔寨 | 西哈努克 | 巴基斯坦 | 湖南 | 花明楼 | 村 | 宁乡 | 长汀 | 文物保护 | 中国革命 | 周恩来 | 李大钊 | 罗荣桓 | 林彪 | 更多结果... |
|
|
刘少奇故事 | 刘少奇自述 | 刘少奇家世 | 刘少奇银币 | 刘少奇研究 | 刘少奇选集 | 刘少奇纪念馆 | 刘少奇陈列馆 | 刘少奇新闻思想 | 湖南刘少奇故居 | 刘少奇汉口故居 | 渑池刘少奇故居 |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 共和国主席刘少奇 | 刘少奇的四十四天 | 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 | 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及纪念馆 | 花明楼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 刘少奇革命活动纪念地 | 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纪念币 | 福建省总工会旧址、刘少奇旧居 | 福建省总工会旧址刘少奇旧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