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謝絳 Xie Jiang等 《公孫竜子》是戰國後期思想傢公孫竜的著作。《漢書•藝文志》記載了《公孫竜子》14篇,現僅存6篇;其中第一篇《跡府》為後人記述的有關公孫竜的事跡生平,其餘五篇則被公認為公孫竜的作品。其中《白馬論》所提出的「白馬非馬」論,以及《堅白論》所提出的「離堅白」的兩個命題,是公孫竜思想的精華。除去以上兩篇,還有《指物論》(討論事物的概念或名稱與事物本身的關係)、《通變論》(討論運動變化)以及《名實論》(討論名與實)。關於為《公孫竜子》註釋的書籍,有宋人謝希深註,清人陳澧的《公孫竜子註》和多種近人的註釋。 |
|
作者: 陳澧 Chen Li等 《公孫竜子》六篇,戰國公孫竜撰。公孫竜(約前320~前240),字子秉。戰國時期趙人。《史記》已提及他是平原君客,善為堅白同異之辯。證以《莊子》《荀子》《淮南子》,可知司馬遷言必有據。劉嚮《別錄》曾敘述公孫竜與鄒衍辯“白馬非馬”,揚雄《法言》曾稱公孫竜“詭辭數萬”。
《漢書·藝文志》名傢類著錄《公孫竜子》十四篇,但兩《唐書》著錄為三捲,至南帛已僅存六篇。這以前有陳嗣古等註本,今存是宋謝希深註本。明鐘惺曾重刻此書,改名《辨言》。《四庫全書》恢復原名,提要說:“其書大旨,疾名器乖實,乃假指物以混是非;藉白馬而齊物我,冀時君有悟而正名實。”由於它是先秦名傢存留至今的主要著作,甚受哲學史、思想史傢重視,今人陳柱、譚成甫、龐樸等對本書都有專門研究。
今以清代嚴可均校本為底本標點,並據守山閣叢書本、陳澧註本及俞樾《諸子平議》本校勘,列出校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