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稱中國,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的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裏,是世界上面積第三或第四大的國傢,與周邊14個國傢接壤。人口超過13億,約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傢。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單一製國傢。其最初的中央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於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全國劃分為23個省(其中並沒有對臺灣省實際管轄)、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根據一國兩製政策實行高度自治),均直屬於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跨越五個地理時區,以北京時間(UTC+8,東八區)作為標準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多民族國傢。國傢認定的民族有56個,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1.59%,其餘55個民族為少數民族,所有民族合稱“中華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有24種民族文字,80多種民族語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明確規定國傢級的法定官方語言,以漢語普通話和規範簡化漢字為“國傢通用語言文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有多種宗教信仰的國傢,有上億人信仰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宗教。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國際社會的重要一員,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有世界上現役士兵最多的軍隊,擁有核武器,並具備發射衛星及載人航天的能力。 |
|
中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裏,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綫長18400多公裏,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公裏。海域分佈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臺灣島最大,約為35989.76平方公裏。我國陸上國界綫長達20000多公裏,同14國接壤與8國海上相鄰。省級行政區劃為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首都北京.
小知識
1、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一隻頭朝東尾朝西的金雞。是中華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2、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裏,在世界各國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3、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即東五區到東九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裏。
4、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裏。
5、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竜江省漠河以北的黑竜江主航道中心綫上(53°33.5′N)。
6、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3°51′N,112°16′E)。
7、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竜江省撫遠縣的黑瞎子島(48°27′N,135°05′E))。
8、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9、中國的大陸海岸綫長18000多公裏,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便於船舶避風和停靠。
10、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絶大部分分佈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國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它位於浙江省東面的東海海域。
12、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13、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4、內海是一個國傢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是中國的內海。
15、中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
16、山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遼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17、臺灣海峽位於福建省與臺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着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的重要通道,人們稱它為“海上走廊”。
18、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傢, 臺灣省是中國地震最頻繁的省份。
19、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傢有14個。
20、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傢有朝鮮
21、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傢有俄羅斯和蒙古
22、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傢有哈薩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剋斯坦。
23、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傢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傢有印度、尼泊爾、不丹。
25、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傢有緬甸、老撾、越南。
26、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傢有6個。
27、東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傢為韓國、日本。
28、東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傢為菲律賓。
29、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傢為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30、中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三級。
31、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3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自西漢時就隸屬我國中央政府管轄。它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為“新”。
33、因位於黃河北岸而得名的河北省,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於冀州,所以河北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傢莊。
34、河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兩個重要發祥地之一,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簡稱“豫”,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鄭州,有大量古代歷史和文化遺址。
35、有“古代歷史的博物館”之稱的陝西省,是古代秦國的所在地,所以稱“秦”或 “陝”。
36、陝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稱長安),是我國著名的“千年古都”,歷史上共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定都。
37、有“煤海”之稱的山西省,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是古代晉國的所在地,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38、內蒙古自治區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39、遼寧因省內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瀋陽市。
40、吉林省位於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
41、有“北大倉”(糧倉)之稱的黑竜江省是中國最北的省份,也是最東的省份,簡稱“黑”。
42、黑竜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期間,這裏舉辦冰雕藝術節。
43、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簡稱“甘”或“隴”,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
44、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北部,簡稱“寧”,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
45、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這是我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簡稱“青”,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
46、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元朝時就隸屬於我國中央政府管轄,從公元7世紀開始就與內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經常往來,促進了藏族、漢族兩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發展,簡稱“藏”。
47、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聖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裏一年四季晴空萬裏,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48、同緬甸、老撾、越南相鄰的中國西南邊疆省份是雲南省,簡稱“滇”或“雲”。
49、雲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這裏鼕天不冷,夏天不熱,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50、“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指的是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貴陽市。
51、貴州省出産的茅臺酒被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是中國的國酒。
52、因為物産豐富而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四川省,簡稱“蜀”或“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53、湖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簡稱“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漢市,水陸交通便利,夏季氣溫高,是“四大火爐”之一。
54、湖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流經全省,所以簡稱“湘”,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長沙市。
55、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遊南岸,贛江是省內最大的河流,所以簡稱“贛”。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
56、安徽省省名取自當時安慶府和徽州府的首字而得名。出産“文房四寶”中的紙、墨、硯,它簡稱“皖”,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57、因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的山東省,在古代是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所以簡稱“魯”。
58、山東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濟南市,是中國著名的“泉城”。
59、江蘇省省名取自江寧府(今南京)和蘇州府首字而得名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簡稱“蘇”,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
60、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的中段,簡稱“浙”。
61、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風景優美,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
62、福建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南段,簡稱“閩”,因境內第一大河閩江而得名。
63、福建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稱“榕城”,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
64、廈門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是中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境內有“海上花園”與“鋼琴之島”之稱的鼓浪嶼是著名的旅遊景點。
65、福建省對面是中國的寶島臺灣島,簡稱“臺”, 臺北和高雄是兩個最大的城市。臺灣省居民以漢族為最多,他們的祖先大部分是從福建和廣東遷過去的,通用普通話和閩南話,風俗習慣和閩南差不多。
66、廣東省位於中國南部沿海,簡稱“粵”。人民政府所在地廣州市,有“羊城”之稱,有着悠久的革命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為迅速。廣東三大民係是指廣東漢族人裏的廣府人、客傢人、潮汕人,他們占了廣東漢族人的大多數。廣東集中了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 ,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廣東GDP一直保持全國第一,成為改革開放的領頭羊。
地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嚮,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臺灣山脈和橫斷山等山脈。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東的內蒙古、新疆地區、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是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綫以東至海岸綫多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級階梯。海岸綫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藴藏着豐富的海底資源。 |
|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領土包括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一切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領海的寬度從領海基綫量起為12海裏。中國的毗連區寬度為24海裏。
國土面積:我國國土陸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公裏,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15,略相當於除前蘇聯之外的歐洲各國的總面積,僅次於俄羅斯聯邦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東部地區占10.5%,中部地區占25.3%,西部地區占64.2%。土地資源中,山地320萬平方公裏,高原250萬平方公裏,盆地180萬平方公裏,平原115萬平方公裏,丘陵95萬平方公裏(截至1997年)。
中國是世界上海島最多的國傢之一。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沿海國傢最大可管轄以下6大海洋區域:港口、內海、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據此規定,中國擁有近300萬平方公裏的海洋國土。在這片海域中,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就有6500多個,島嶼總面積約8萬平方公裏,約占我國陸地面積的8%。有常駐居民的島嶼460多個,人口近4000萬。其中臺灣、海南島及港澳地區就有3000多萬人。 |
|
疆界和四鄰:中國陸上疆界從中朝邊界的鴨緑江口起,到中越邊界的北侖河口止,總長2萬多公裏,與14個國傢相鄰:東為朝鮮,東北為俄羅斯聯邦,北為蒙古,西北為俄羅斯聯邦、哈薩剋斯坦,西為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為印度、尼泊爾、不丹,南為緬甸、老撾、越南。與中國隔海相望的鄰國自北而南依次是:韓國、日本、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
地形地貌: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復雜多樣,各類地形占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是: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地勢自西而東構成三級階梯:西部有世界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地勢最高,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由極高山和高原面組成,有“世界屋脊”之稱;青藏高原以東至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武陵山和雪峰山之間為第二階梯,海拔一般在1000─2000米,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組成;中國東部寬廣的平原和丘陵是第三階梯。這種地貌格局是中生代燕山運動奠定的。
山脈: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傢,山脈多成東西和東北—西南走嚮,主要山脈有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祁連山脈、岡底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脈、陰山山脈、太行山脈、秦嶺山脈、大興安嶺山脈、長白山脈、臺灣山脈等。全世界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而坐落在中國境內和國境綫上的就有7座,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分佈着許多高大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的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最高大雄偉的山脈,它的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此外,還有黃山、泰山、華山、嵩山、衡山、恆山、峨眉山、廬山、武當山、雁蕩山等名山。 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河流:主要有長江、黃河、黑竜江、珠江、淮河、海河、遼河、雅魯藏布江、塔裏木河、瀾滄江、怒江、閩江、錢塘江、韓江、鴨緑江、圖們江、濁水溪、南渡江、灤河、弱水、疏勒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及京杭大運河、靈渠、膠萊運河、裏下河等運河。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全長6300公裏,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為世界第三長河。黃河係中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公裏。西藏高原的雅魯藏布江上有全長504. 6公裏、深6009米的世界第一大峽𠔌。
湖泊:主要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青海湖、洪澤湖、高郵湖、南四湖、興凱湖、呼倫湖、貝爾湖、博斯騰湖、羅布泊、納木錯、色林錯、羊卓雍錯、滇池、洱海、撫仙湖、日月潭、洪湖、西湖、千島湖、白頭山天池、天山天池、五大連池等。長江中下遊平原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面積3583平方公裏;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面積4583平方公裏。
海岸:中國大陸海岸綫,北起遼寧鴨緑江口,南達廣西的北侖河口,全長18000多公裏。(截至1997年)
島嶼:主要有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舟山島、平潭島、東海島、東山島、金門島、玉環島、廈門島、上川島、洞頭島、釣魚島、南澳島、潿洲島及長山群島、廟島群島、舟山群島、南日群島、萬山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東沙群島、中沙群島、澎湖列島等群島。在中國海域上分佈着5400個島嶼,總面積3.87萬平方公裏。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面積約3. 6萬平方公裏;其次是海南島,面積約3. 4萬平方公裏。島嶼海岸綫14000公裏(截至1997年)。
近海及毗鄰海域:毗鄰中國大陸邊緣及臺灣島的海洋有黃海、東海、南海及臺灣以東的太平洋,渤海則是伸入我國大陸的內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海,東西橫跨經度32度,南北縱越緯度44度。另外有渤海海峽、臺灣海峽、瓊州海峽等三大海峽。海域總面積473萬平方公裏(截至1997年)。
氣候:中國的氣候復雜多樣,從南到北跨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寒帶等氣候帶。中國位於北半球,穿過南部,大部分地區位於暖溫帶和亞熱帶,屬東亞季風氣候。南北溫差懸殊。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颳鼕季風,大部分地區寒冷幹旱;4—9月颳夏季風,大部分地區高溫多雨。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異亦大,東南沿海為1500毫米,西北部在500毫米以下。 二十四節氣 。 |
|
資源:中國的礦産資源十分豐富。現已探明儲量的礦産136種,是世界上已知礦種配套較全的少數國傢之一。水力資源居世界首位。
耕地:至1997年,全國共有耕地20.6億畝。
森林:國傢林業局2005年1月18日宣佈,中國森林面積達到1.7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8.21%,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
水源:中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占世界第6位,可是人均占有量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第88位。
糧食:中國糧食總産量雖然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糧食占有量長期維持在不足400公斤的低水平上。
生物:約48萬種。其中高等植物3萬餘種、孢子植物20萬種、昆蟲15萬種,其它動物5萬餘種。
動物:中國擁有脊椎動物4400多種,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 華南虎、褐馬雞、白鰭豚、揚子鰐、 丹頂鶴等百餘種中國特産的珍稀動物。
植物:在中國,北半球寒、溫、熱各帶植被的主要植物幾乎都可以看到,僅高等植物就有3. 2萬餘種。
種子植物:中國種子植物有343科、3155屬、30586種,其中有5個特有科、247個特有屬和17300特有種。
裸子植物:中國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國傢. |
|
截至2004年底,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0個地區(州、盟);661個市,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83個;縣級市374個;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852個市轄區。
全國鄉鎮總數37334個,其中:鎮19883個;鄉17451個。全國共有街道辦事處5904個
全國設有居委會(社區居委會)7.8萬個;居民小組129.6萬個。村委會64.4萬個;村民小組507.9萬個
省級行政單位:
[華北]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內蒙古自治區
[華南] 廣東省 海南省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華東] 上海市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江西省 福建省 山東省
[華中] 湖南省 湖北省 河南省
[東北] 遼寧省 吉林省 黑竜江省
[西北] 寧夏回族自治區 陝西省 青海省 甘肅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西南] 重慶市 四川省 雲南省 西藏自治區 貴州省
臺灣省 |
|
總人口:1,321,851,888人(2007年,該數字範圍僅指中國內地或大陸地區,未含港澳地區)(世界第1名) 其中: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香港人口已超過700萬人。澳門人口為44萬人。臺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人口已超過2300萬人。
人口增長率: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同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時的113368萬人相比,十年零四個月共增加了13215萬人,增長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1.07%。
平均壽命: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3 歲(2005年底)。
人口構成:男性占51.63%,女性占48.37%;14歲以下人口占22.89%,15至64歲人口占70.15%,65歲以上人口占6.96%;城鎮人口占36.09%;農村人口占63.91%。
民族:中國官方承認的有56個民族。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傢族、哈尼族、哈薩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剋族、怒族、烏孜別剋族、俄羅斯族、鄂溫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竜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等民族。在中國,由於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相對漢族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 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15940萬人,占總人口的91.59%;壯、維吾爾、回、藏、苗、滿、蒙古、布依、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為10643萬人,占總人口的8.41%。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西北、西南和東北等地區。語言是以普通話為基礎的漢語,其餘各族使用自己的民族語言或漢語。 |
|
貨幣:人民幣 元 英文縮寫:RMB 代號:¥
國內生産總值:300670億元人民幣(2008年)
紀年、計時方式:采用公元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地區采用統一的北京時間(東八區 +8UTC) |
|
首都:北京,截至2008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達到1695萬人,
國慶日:10月1日(1949年)
國旗: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即五星紅旗。五星紅旗是由上海市政協常委曾聯鬆先生設計的。長和高的比例為3:2。國旗的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為黃色,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着大星的中心點,象徵共産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结。 五角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着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着一個中心而團结,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産黨,四顆小五角星分別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産階級和民族資産階級四個階級
國徽
國徽: 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義勇軍進行麯》。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决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製定前,以田漢作詞、聶耳作麯的《義勇軍進行麯》為代國歌。
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義勇軍進行麯》新詞。
1978國歌歌詞是:
前進!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偉大的共産黨,領導我們繼續長徵。
萬衆一心奔嚮共産主義明天。
建設祖國,保衛祖國英勇地鬥爭。
前進!前進!前進!
我們千秋萬代,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
前進!前進!!進!!!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决議,撤銷1978年3月5日全國人大會議通過的新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麯的《義勇軍進行麯》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麯》。
田漢作詞、聶耳作麯的《義勇軍進行麯》,被稱為中國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在人民中廣為流傳,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决定把這首歌作為代國歌,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國歌《義勇軍進行麯》歌詞: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着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衆一心,
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最高立法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傢權力機關,實行一院製。它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人民解放軍選出的代表組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5年,每年舉行一次會議,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召集。如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語言文字
在55個少數民族中,除回、 滿兩個民族通用漢語外,其他53個少數民族都使用 本民族的語言;有文字的民族有21個,共使用27種文字。從語言的係屬來看,我國56個民族使用的語言分別屬於五大語係:漢藏語係、阿爾泰語係、南島語係、南亞語係和印歐語係。漢藏語係分為漢語和藏緬、苗瑤、壯侗三個語族。屬於藏緬語族的有藏、嘉戎、門巴、倉拉、珞巴、羌、普米、獨竜、景頗、彝、傈僳、哈尼、拉祜、白、納西、基諾、怒蘇、阿儂、柔若、土傢、載瓦、阿昌等語言;屬於苗瑤語族的有苗、布努、勉、畲等語言;屬於壯侗語族的有壯、布依、傣、侗、水、仫佬、毛南、拉珈、黎、仡佬等語言。阿爾泰語係分為蒙古、突厥、滿-通古斯三個語族。屬於蒙古語族的有蒙古、達斡爾、東鄉、東部裕固、土、保安等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有維吾爾、哈薩剋、柯爾剋孜、烏孜別剋、塔塔爾、撒拉、西部裕固、圖佤等語言;屬於滿-通古斯語族的有滿、錫伯、赫哲、鄂溫剋、鄂倫春等語言。屬於南島語係的是高山族諸語言,還有回族的回輝話。屬於南亞語係孟高棉語族的有佤、德昂、布朗、剋木等語言。屬於印歐語係的是屬斯拉夫語族的俄語和屬伊朗語族的塔吉剋語。此外,朝鮮語和京語的係屬尚未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先後為壯、布依、彝、苗、哈尼、傈僳、納西、侗、佤、黎等民族製訂了文字方案。從文字的體係和字母的形式來看,我國的文字有意音文字、音節文字、字母文字體係和古印度字母、回鶻文字母、阿拉伯字母、方塊形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形式等。 |
|
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等。 |
|
根據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决定,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是:
新年(元旦),放假1天(1月1日);國慶盛典
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另外,《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根據國務院决定也作出相應的修訂。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是:
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28周歲以下的青年放假半天;
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
少數民族的主要傳統節日有: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瑤族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苗族的跳花節等等。 |
|
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國傢主席:毛澤東
國傢副主席:
德 劉少奇 宋慶齡 李濟深 張瀾 高崗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
周恩來總理人民解放軍總司令: 德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德 劉少奇 周恩來 彭德懷 程濳
政務院總理:周恩來
政務院副總理:
董必武 陳雲 郭沫若 黃炎培 鄧小平
總參謀長:徐嚮前
副總參謀長:聶榮臻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瀋鈞儒
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羅榮桓
全國政協主席:毛澤東
全國政協副主席:
周恩來 李濟深 瀋鈞儒 郭沫若 陳叔通
第一屆中央政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
國傢主席:毛澤東
國傢副主席: 德
全國人大委員長:劉少奇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國務院副總理:
陳 林彪 彭德懷 鄧小平 鄧子恢 賀竜 陳毅 烏蘭夫
李富春 李先念 聶榮臻
薄一波(1956年6月增補)
全國政協主席:周恩來 毛澤東(名譽主席)
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
第二屆中央政府(1959年4月27日-1965年1月)
國傢主席:劉少奇
國傢副主席:
宋慶齡 董必武
全國人大委員長: 德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國務院副總理:
陳 林 彪 彭德懷 鄧小平 鄧子恢 賀 竜 陳 毅 烏蘭夫
李富春 李先念 聶榮臻 薄一波 譚震林 陸定一 羅瑞卿 習仲勳
全國政協主席:周恩來 毛澤東(名譽主席)
第三屆中央政府(1965年1月-1975年1月)
國傢主席:劉少奇(1968年10月在十二中全會上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並於1969年11月12日病逝)
國傢副主席:
宋慶齡 董必武
全國人大委員長: 德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國務院副總理:
林 彪(1971年9月13日叛國,死亡)
陳 鄧小平 賀 竜(1969年6月9日病逝) 陳 毅(1972年1月6日病逝)
柯慶施(1965年4月9日病逝) 烏蘭夫 李富春(1975年1月9日病逝)
李先念 譚震林 聶榮臻 薄一波 陸定一 羅瑞卿 陶鑄(1969年11月病逝)
謝富治(1972年3月26日病死)
全國政協主席:周恩來 毛澤東(名譽主席)
第四屆中央政府(1975年1月-1978年3月)
全國人大委員長: 德(1976年7月6日病逝)
國務院總理:
周恩來(1976年1月8日病逝)
華國鋒(1976年2月2日代理,4月7日正式任命)
國務院副總理:
鄧小平(1976年4月7日被撤銷,1977年7月16日恢復)
張春橋(1976年10月6日被隔離審查)
李先念 陳錫聯 紀登奎 華國鋒 陳永貴 吳桂賢(女) 王震 餘秋裏
𠔌牧 孫健
第五屆中央政府(1978年3月-1983年6月)
國傢名譽主席:宋慶齡(1981年5月16日當選,29日逝世)
全國人大委員長:葉劍英
國務院總理:
華國鋒
國務院副總理:
鄧小平 李先念 徐嚮前 紀登奎 餘秋裏 陳錫聯 耿飈 陳永貴
方毅 王 震 牧 康世恩 陳慕華(女)
王任重(1978年12月26日上任)
陳 薄一波 姚依林(1979年7月1日上任)
姬鵬飛(1979年9月13日上任)
1980年4月16日會議後,趙紫陽、萬裏代替辭職的紀登奎、陳錫聯
1980年9月10日五屆三次會議會議後,擔任總理、副總理的有
國務院總理:趙紫陽
國務院副總理:
餘秋裏 耿 飈 方 毅 牧 康世恩 陳慕華(女) 薄一波 姚依林
姬鵬飛 萬 楊靜仁 張愛萍 黃華
全國政協主席:鄧小平
1982年5月4日會議後,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有:姚依林、萬裏。
第六屆中央政府(1983年6月-1988年4月)
國傢主席:李先念
國傢副主席:烏蘭夫
全國人大委員長:彭 真
國務院總理:
趙紫陽
(1987年11月辭職)
李 鵬(代理)
國務院副總理:
萬 姚依林 李 鵬 田紀雲
喬 石
(1986年4月12日增補)
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
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
中央軍委副主席:
葉劍英 徐嚮前 聶榮臻 楊尚昆
第七屆中央政府(1988年4月-1993年3月)
國傢主席:楊尚昆
國傢副主席:王 震(1993年3月12日逝世)
全國人大委員長:萬
國務院總理:李 鵬
國務院副總理:
姚依林 田紀雲 吳學謙
鄒傢華 朱鎔基(1991年4月9日增補)
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
第八屆中央政府(1993年3月-1998年3月15日)
國傢主席:江澤民
國傢副主席:榮毅仁
全國人大委員長:喬 石
國務院總理:李 鵬
國務院副總理:
朱鎔基 鄒傢華 錢其琛 李嵐清
吳邦國 薑春雲
(1995年3月18日增補)
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
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
中央軍委副主席:
劉華清 張震
第九屆中央政府(1998年3月16日-2003年3月14日)
國傢主席:江澤民
國傢副主席:鬍錦濤
全國人大委員長:李 鵬
國務院總理:朱鎔基
國務院副總理:
李嵐清 錢其琛 吳邦國 溫傢寶
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
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
中央軍委副主席:
張萬年 遲浩田
鬍錦濤(1999年增補)
第十屆中央政府(2003年3月15日-2008年)
國傢主席:鬍錦濤
國傢副主席:曾慶紅
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
國務院總理:溫傢寶
國務院副總理:
黃菊(2007年6月2日病逝) 吳儀(女) 曾培炎 回良玉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
第十一屆中央政府(2008年3月-2013年3月)
國傢主席:鬍錦濤
國傢副主席:習近平
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
國務院總理:溫傢寶
國務院副總理:
李剋強 回良玉(回族) 張德江 王岐山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
歷屆主席、副主席和名譽主席:
主 席: 毛澤東
副主席: 朱 德
(1954年9月~1959年4月)
主 席: 劉少奇
副主席: 宋慶齡(女) 董必武
(1959年4月~1965年1月)
主 席: 劉少奇
副主席: 宋慶齡(女) 董必武
(1965年1月~1966年)
名譽主席: 宋慶齡(女)
(1981年5月16日决定)
主 席: 李先念
副主席: 烏蘭夫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主 席: 楊尚昆
副主席: 王 震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主 席: 江澤民
副主席: 榮毅仁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主 席: 江澤民
副主席: 鬍錦濤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主 席: 鬍錦濤
副主席: 曾慶紅
(2003年3月~2008年3月)
主 席: 鬍錦濤
副主席: 習近平
(2008年3月~至今)
大典之前,第一屆全國政協選出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推選林伯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瀋鈞儒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長,羅榮桓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檢察署檢察長。同日下午3時,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嚮全世界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
|
第一屆(1954年——1959年)
毛澤東為國傢主席,劉少奇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周恩來為國務院(政務院)總理
第二屆(1959年——1965年)
劉少奇為國傢主席,朱德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第三屆(1965年——1975年)
劉少奇為國傢主席,朱德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第四屆(1975年——1978年)
未設國傢主席,朱德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第五屆(1978年——1983年)
未設國傢主席,葉劍英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華國鋒為國務院總理
第六屆(1983年——1988年)
李先念為國傢主席,彭真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紫陽為國務院總理
第七屆(1988年——1993年)
楊尚昆為國傢主席,萬裏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為國務院總理
第八屆(1993年——1998年)
江澤民為國傢主席,喬石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為國務院總理
第九屆(1998年——2003年)
江澤民為國傢主席,李鵬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鎔基為國務院總理
第十屆(2003年——2008年)
鬍錦濤為國傢主席,吳邦國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溫傢寶為國務院總理
第十一屆(2008年——至今)
鬍錦濤為國傢主席,吳邦國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溫傢寶為國務院總理 |
|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雲南北部的元謀猿人化石證明早在170多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經過長期的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階段,約在公元前五世紀左右,漢族已逐步進入封建社會。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將近4000年之久,從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建立,經商、西周到春秋末期為奴隸社會。從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經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到清朝前期為封建社會。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了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入侵活動,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餘年的封建帝製,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地位並沒有改變。1919年的“五四”運動標志着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和毛澤東的領導下,經過28年的鬥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1949年10月毛澤東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政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傢權力機關。其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大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每屆任期五年。
國務院是國傢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傢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實行總理負責製。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任負責製。每屆任期五年。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政黨:中國共産黨,1921年7月1日成立,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行動指南是馬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鬍錦濤科學精神重要思想。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産主義。
民主黨派:共8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緻公黨,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有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人民團體、少數民族人士和各界愛國人士參加的,由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組成的,包括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國外僑胞在內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綫組織。
司法機構:人民法院是國傢審判機關,分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業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産生它的國傢機關負責。
人民檢察院是國傢的法律監督機關,分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最高檢察機關,它領導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産生它的國傢權力機關和上級人民檢察院負責。
團體: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少年先鋒隊。
外交:中國屬於第三世界國傢,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本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出發,把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各國友好合作和促進共同經濟繁榮,作為自己對外工作的根本目標。在處理國與國關係時,中國一貫主張互不干涉內政,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指導,而不以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異同為標準。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一些國際性組織成員國。
別稱:
1、赤縣神州
在中國的古書《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驗衍的人,他說:“中國名為赤縣神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為“赤縣神州”。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
2、華
古代時候這個字的意思和“花”一樣,引申為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認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所以自稱為華。
第二種說法是:“華”含有紅色的意思。古代的周朝人喜歡紅顔色,把紅顔色看作吉祥的象徵,所以就自稱為華。
第三種說法是:華是由中國的古稱“華夏”省略而來。“華”作為中國的簡稱,歷史悠久。
3、中華
秦朝以前,華夏族稱自己的祖國為中國,秦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傢,又有“中華民族”的說法。“中”是中國,“華”是華夏族的指稱。中華民族是中國各民族的總稱。
4、夏
在古代有“大”的含義。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製國傢,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後來人們就常用“夏”來稱呼中國。
5、華夏
中國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都嚮當時的商朝稱臣。華夏族是當時的主要民族,後來人們就把華夏作為中國的代稱。
6、 禹城·禹跡·禹甸
相傳古代洪水滔天,一個叫大禹的人去組織大傢治理水災。據說,禹治水後,按山川形勢劃定九州,所以後來世代相傳下來稱中國為:禹城、禹跡(大禹治水,足跡遍全國)、禹甸(“甸”在這裏是治理的意思)。
7、九州
相傳夏(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7世紀)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荊、揚、梁、雍、徐、豫。古書《淮南子·地形》又記:中國古代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自州、冀州、臺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就泛指中國。以九州的意思還派生演化出九域、九有、九土、九區等許多名字。
8、海內
古代的中國人以為中國周圍都是海,所以把中國叫做海內,把外國叫做海外,此外還有中土中原等。
【中華民族的生肖圖騰】
十二生肖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經過多次改變最後形成了鼠、牛、虎、兔、竜、蛇、馬、羊、猴、雞、狗、豬的順序,至今生肖圖騰還影響着中國人的生活。 |
|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毛澤東在會上宣告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在緻詞的最後,連呼了三個口號,其中之一就是: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萬歲!那麽,原擬的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國號,又是怎樣改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正式國名的呢?這裏有一段故事,它凝聚了第一屆全體會議各位代表鄭重的商討和審慎的思慮。當時,關於新中國的國體,已確定為工人階級(經過共産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同時,確定新中國的政體,為實行民主集中製的人民代表大會製,不采取西方那種三權分立的議會製。這些有關建國的基本問題,經嚮新政協籌備會各方面代表宣傳和解釋而達成基本一致的意見。衹是對於即將誕生的新中國,還沒有一個正式名稱。中共中央、毛澤東一般習慣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稱呼。與此相應,新政協籌備會提出議定和起草的組織條例中,就有成立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政府之方案,指定由董必武領導的第四小組負責起草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在新政協籌備會起草各項文件的過程中,一些代表對這個原擬的國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雷潔瓊發言說,如果國名太長,用時不用全稱即得註明是簡稱。黃炎培、張志讓兩先生的意見被整理成書面報告,提出:“我國國名似可將原擬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改為中華人民民主國簡稱中華民國或中華民主國。將來進入社會主義階段即可改稱中華社會主義民主國。”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先生對原擬國名提出質疑,發表了第三種意見。張奚若說:“有幾位老先生嫌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名字太長,他們說應該去掉民主二字,我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好。”第四小組把關於國名的意見歸納了三種名稱,留待組織法起草委員會去斟酌。經8月17日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修正通過為組織法的初步草案。在這個初步草案裏,新的國名去掉了“民主”二字。9月22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草擬經過及其基本內容》的報告。報告對組織法草案的總綱作了幾點說明,第一點就是關於國傢名稱的問題。董必武說:本來過去許多人寫文章或作演講都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黃炎培、張志讓兩先生寫過一個節略,主張用中華人民民主國。在第四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討論中,張奚若先生以為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不如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現在采用了最後這個名稱。因為共和國說明了我們的國體,“人民”二字在今天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是指工、農、小資産階級和民族資産階級四個階級。 |
|
1961年4月5日至14日——1961年北京乒乓球世界錦標賽
1979年——杭州羽毛球世界錦標賽(世界羽聯)
1987年——北京羽毛球世界錦標賽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1990年北京亞運會
1993年5月9日至18日——1993年上海東亞運動會
1995年5月1日至14日——1995年天津乒乓球世界錦標賽
2004年7月17日至8月7日——亞洲杯足球賽
2005年4月30日至5月6日——2005年上海世界乒乓球單項世錦賽
2005年10月29日至11月6日——2005年澳門東亞運動會
2007年10月2日至11日——2007年上海特殊奧林匹剋運動會
2008年8月8日至24日——2008年北京夏季奧林匹剋運動會
2008年9月6日至17日——2008年北京殘疾人奧林匹剋運動會
2009年10月16日至10月28日——2009年第11屆全國運動會
以下為即將在舉辦的大賽
2009年12月5日至13日——2009年香港東亞運動會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2010年廣州亞運會
2012年——2012年海陽亞洲沙灘運動會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中zhong 657
甘肅、青海、貴州、雲南、陝兩、網川9個
省、自治區。土地面積546.21萬平方千米,
占全國總而積的56.9%,人口2.7億,占全
國總人口的22.9%。這一地帶地處邊陲,交
通不便,工業基礎薄弱,科學技術不夠發
達。但資源豐富,錫、銅、鋁土、汞、銻等
的儲量大,品位高,特別是錫、汞、天然氣
居全國之首。還有占全國71%的水力資源。
農業中吲素稱農業大國,以衹占世
界7%的耕地養活r占世界22%的人口。
1985年以來,把科學技術引進農業,改善
了生産條件,提高了農業産品的産量與質
量,發展了農村工業,農業生産全面增長。
中國現有東北農林區、內蒙古及長城沿綫
牧農林區、黃淮海農業阮、黃上高原農林牧
區、長江。卜下遊農林養殖區、西南農業區、
華南農林熱帶區、甘新農牧林區、青藏高原
牧林農區幹¨海洋水産區等1 0個一級農業
區。主要糧食作物有稻穀、小麥、玉米和大
豆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麻、茶、
煙草和水果等。1 993年,農業總産值為
10 996億元。近40年,平均每年以4.8%的
速度遞增。1993年産糧食45 649萬噸、棉
花374萬噸、油料l 804萬噸,肉、蛋、水
産品的産量亦大幅度增長。
交通運輸與郵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
立後,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發生了根本性
的變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運輸綫路、運輸埋程火幅度增長,綫
路質量提高。到1993年底,鐵路營業里程
5.38萬千米,另有1995年全綫鋪通的北京
至九竜鐵路,全長2 381千米,加聯絡綫總
長2 536千米;公路里程108.35萬千米;內
河通航里程11.02萬千米;民航航綫里程
96.08萬千米,其中舊際航綫長度27.87萬
千米;輸油輸氣管道已建成1.64萬千米。
運輸網的佈局趨嚮合理,已形成綜合
運輸網。鐵路以北京為中心,形成縱橫交織
的網格狀。南北嚮幹綫有京滬、京廣、北同
蒲一太焦一焦枝~枝柳、寶成一成昆一滇
越、京九等多條。東西嚮幹綫有京包一包
蘭、隴海一蘭新、滬杭一浙贛一湘黔一貴昆
等數條。以哈爾濱、瀋陽為中心,由濱洲、
濱綏、哈大三條鐵路‘F綫構成的“T”字形
骨架,連接JL十條幹支綫,形成了全國最稠
密的東北鐵路網。通過京哈、京瀋、京通將
東北鐵路網與全國鐵路網連成一片。主要
鐵路樞紐有北京、瀋陽、哈爾濱、上海、鄭
州、徐州、武漢、株洲、廣州、成都、昆明、
蘭州、阜陽等。全國有70條國傢幹綫公路,
所有縣都有公路相通,90~/0以上的鄉鎮通
汽車,形成國傢、省、縣鄉三級路組成的公
路運輸網。1984年以來,為適應經濟發展
和改革開放需要,陸續建成一批高速公 |
|
地址:愛知縣名古屋市東區東櫻2丁目8−37 國傢:Japan 電話:052-932-1098 |
|
- : PRC
- 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
中國, 中華, 華夏, 神州, 全國, 全中國 |
|
中國 | 國旗 | 旗幟 | 國傢標志 | 外交 | 法律 | 涉外 | 標志 | 政治 | 國徽 | 行政管理 | 法製建設 | 政策法規 | 香港 | 區旗 | 澳門 | 國防部 | 國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 組織法 | 中央人民政府 | 徽章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肖紅 | 更多結果...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 |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制度 |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 |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鑒 |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小全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版權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法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問答 |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組織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解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事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2004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釋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釋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簡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海事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釋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解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法規匯編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紀念章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教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實錄 |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圖志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解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圖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圖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圖錄 | 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法典 | 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工業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天工業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電子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工程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産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電力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資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工業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産資源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産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戒嚴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安全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旅遊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運動會 |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産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製 | 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質量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官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賠償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統計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 |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地圖集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 |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證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徽 |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 | 更多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