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 > 馬駿
目錄
馬駿 Ma Jun (1953~?) 

人物傳記 Biography馬駿別解二戰風雲人物》
軍事類 Military class《馬駿說孫子兵法》
軍事紀實 arm record of actual event; on-the-spot report《馬駿細解二戰謎中謎》
《馬駿:晚清軍事揭密》

  法學博士,大校軍銜。曾就讀於東北師範大學、國防大學和北京大學,先後獲得歷史學學士、軍事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外國軍事思想和軍事歷史研究工作,現執教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大校軍銜。長期從事外國軍事思想和軍事歷史研究工作,現為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理事、中國德國史研究會會員。主要著作有《外國戰爭史與軍事學術史》、《日俄戰爭史》、《日本軍事戰略研究》、《外國軍事史學研究概論》、《二十世紀經典戰役紀實》、《美蘇在開闢伊朗走廊過程中的矛盾與冷戰的起源》等47部,曾在CCTV“百傢講壇”講述《二戰人物》,在北京電視臺“名師講壇”講述《戰爭謎中謎》、《孫子兵法》,引發廣泛關註。近年來,馬駿教授的學術興趣發生了轉移,晚清軍事問題引起了他的註意,深入鑽研,收穫頗豐。
回族革命烈士
  馬駿(1895-1928),又名天安,字遹泉,號淮臺。回族。吉林省寧安縣(今屬黑竜江省)人。黨的早期活動傢和領導者之一,中國革命的先驅人物,第一批入黨的回族黨員。
  馬駿8歲讀私塾,17歲在省城一中讀書,受到初步的愛國主義教育。學習期間,曾參加演出《一片愛國心》等話劇,並參加抵製日貨的鬥爭。1915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參加到周恩來等組織的“敬業樂群社”中,並兩任該校演說會、學生討論會及自治勵學會的會長及義塾服務團總董及教務長。
  馬駿具有出色的宣傳和組織能力,1919年“五四運動”時,他廣泛組織學生,發起並成立了學生聯合會,成為“五四”運動的主要青年領袖之一。後來又被選為“天津學生聯合會”副會長、“天津各界聯合會”負責人,領導天津各界舉行罷課、罷市、示威遊行等鬥爭。同年6月,他和郭隆真、劉清揚等10人赴北京,強烈要求北洋軍閥拒絶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經頑強激烈的鬥爭,反帝愛國運動取得勝利。
  8月,山東鎮守使馬良殘酷鎮壓群衆,破壞了濟南的“回教救國後援會”等愛國團體,殺害該會會長、愛國回民領袖馬雲亭、朱春祥、朱春燾。並抓捕大批學生,製造了震驚全國的“濟南慘案”。馬駿、劉清揚等在天津發表演說,揭露馬良殺害回族愛國同胞的罪行。8月26日,天津各界聯合會公推馬駿赴京請願,被京津請願學生推為總指揮。他率領4000人在天安門請願,要求懲辦馬良和釋放第一次請願的代表。結果也遭到逮捕。後來由於全國人民紛紛抗議,迫於壓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釋放了全體被捕代表。
  為了廣泛開展愛國學生運動,1919年9月,馬駿和周恩來、郭隆真、鄧穎超等20位男女青年成立了革命團體--“覺悟社”,代號是29號,後化名“念久”並出版《覺悟》雜志,他還發表文章勉勵革命青年。10月赴上海參加組織成立“全國各界聯合會”,被推選為總指揮,領導了著名的“反帝大遊行”。1920年,他回天津參加抵製日貨的鬥爭,後再次被捕入獄。在獄中,他仍堅持鬥爭,讀馬剋思主義的書、演講、演愛國劇等。7月,經多方營救,馬駿被釋放。
  1921年7月,馬駿在天津入黨,成為天津的第一批共産黨員之一。1922年他到哈爾濱從事地下工作,組織了“救國喚醒團”,開展反帝愛國宣傳。他在寧安建立了吉林省第一個黨小組,是東北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1925年“五卅運動”時,他領導吉林人民予以聲援,並聯合各界組織了“吉林滬案後援會”,任會長。舉行大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同年10月,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次年9月,當選為中山大學學生公社書記。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馬駿奉調回國,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組織部長,重建和恢復了北京市各級黨的組織。在極其危險和艱苦的條件下,與敵人周旋,開展工作。
  1927年12月,由於叛徒出賣,馬駿被捕,在獄中受盡法西斯折磨。敵人許以高官厚祿,他說:“叫我不宣傳馬列主義,不搞革命,這比太陽從西邊出來還難!”在獄中,他威武不屈,受盡酷刑。1928年2月15日英勇就義,年僅33歲。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為馬駿舉行了公祭儀式。1951年10月,在北京日壇公園為他竪立墓碑。馬駿家乡寧安縣有“馬駿烈士紀念室”,記載了他的英雄事跡。
中央美術學院教師
  馬駿(1968-),生於山東臨駒。199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獲碩士學位。現為該院教師。1991年油畫《青蘋果》被中央美術學院收藏;1993年油畫《紅裙子》被中央美術學院收藏;1995年大型油畫《水》獲中央美術學院鬆岡傢族藝術基金會一等奬,並被中央美術學院收藏。
天津師範大學藝術學院講師
  馬駿,1975年生於天津。現為天津師範大學藝術學院講師
  1998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係
  馬駿2002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首屆中國畫高級研修班
  1999年 作品《智取生辰綱》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
  2002年 作品〈屏障〉〉入選紀念“講話”60周年全國美展
  2002年 “水墨立場”首屆中國畫邀請展
  2006年 經典藝苑畫廊水墨作品個展
  2007年 “水墨品質”中國畫學術邀請展
  2007年 二月書坊推薦畫傢作品展
  2007年 梁弘建 陳子遊 馬駿作品聯展
  2008年 “永恆的經典”當代中國畫邀請展
  2008年 數風流人物2170中國畫邀請展
  2008年 “片羽吉光”當代書畫名傢小品展
中國山水畫院院長
  馬駿,著名山水畫傢。現任中國山水畫院院長、中韓美術交流協會主席、國傢一級美術師、山東省政協委員。 馬駿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現在北京從事中國山水繪畫研究創作,精研中國山水繪畫,創立“泰山皺”中國繪畫技法,形成獨特的與時俱進、大氣磅礴、典雅秀潤的細筆山水繪畫風格,影響了中國畫壇。
著名篆刻傢
  馬駿,字寒石,齋號不醉庵,寒石軒。1940年4月4日生於瀋陽,受家庭熏陶,幼時自學篆刻,後於瀋陽畫苑篆刻班結業,同時拜金石書畫傢陳舊先生為師,印藝大增。治印從漢印入手,汲取明清不同流派的精華,形成自己工細、沉穩的風格。白文印古樸蒼勁,朱文印俊美清秀,剛柔並蓄。發表的印作品力求朱白相間,在章法,篆法,印式上富於變化。還在很多專刊上發表詩詞,格言和文章等。作品多次參展並獲奬。
  他以傳統的篆刻藝術來謳歌新時代。作品和業績被編入《中國藝術博覽與收藏指南》(被文化部文化市場司授予“中國藝術博覽優秀藝術傢”榮譽稱號),《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六十周年書畫集》(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參展,獲銀奬),《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全國翰墨精品集》,《二千年中國藝術傢長捲》(獲金奬),《中華翰墨名傢作品展覽》,《走嚮世界的中國》(專傢學者寄語篇),《中國巨變>,《中華熱土》,《中國文藝55周年》,《任伯年杯全國書畫大賽獲奬作品集》,《古國丹青畫捲》(當代藝術傢捲),《世界遺産杯國際書畫大賽展精品集》(獲金奬),》中華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翰墨典藏》(獲金奬),《二十一世紀亞洲華人書畫藝術博覽》(香港`獲金奬),《世界優秀專傢人才名典》(中華捲3),《中國世紀英才薈萃》,《歷史的回眸》,《中國精神文明大典》(4),《中國當代創新人才》(1),《中華名人格言》,《中華馬氏通鑒》,《中國學科現狀與前瞻》,《科教興國》,《文藝年志》,《當代中國儒學書畫傢作品集》,《八榮八恥箴言錄》(獲創作金奬),《世紀名人》,《中華脊梁》(文化藝術傢風采),《偉大的復興》(優秀人物捲),《中華書法大師》,《中華盛典·翰墨豐碑》,《中國書畫傢年鑒》(2005),《一代名傢》,《藝術中國》,《中華知名人物創新年鑒》,《強國豐碑》(傑出藝術傢掠影),《翰香·書影》,《盛世中華》,《翰墨中國》(獲金),《當代中國書畫優秀作品集錦》,《中國書法傢作品選集》,《慶祝建國55周年當代藝術精品博覽》,《中國當代書法藝術鑒賞》,《一代偉人》,《紅色中國》(慶祝建黨85周年,紀念長徵勝利70周年),《名流中國》雜志(2006年元月號,2007年元旦特刊),《藝術與鑒賞》(2007年第5期)等140多部畫册,典籍和刊物。在"深切緬懷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同志逝世30周年,首屆和諧杯全國詩書畫攝影作品大賽"上獲一等奬,並被授予“全國文化和諧使者”榮譽稱號。為國內外友人治印多方,頗受贊譽。
國防大學教授
  馬駿,1953年生,曾就讀於東北師範大學、國防大學和北京大學,先後獲得歷史學學士、軍事學碩士和法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外國軍事思想和軍事歷史研究工作,現執教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為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研究會理事。主要著述有:《世界武裝力量發展史》、《外國戰爭史與軍事學術史》、《二十世紀經典戰役紀實》、《馬駿細解二戰謎中謎》等。曾在中央電視臺10頻道《百傢講壇》主講《二戰風雲人物》,北京電視臺《名師講壇》主講《二戰謎中謎》,長期作為中央電視臺7頻道《和平年代》《周末開講》的主講人講述《二十世紀經典戰役》、《女性與戰爭》等等。
北京大學講師
  馬駿,專業:物理化學環保催化及石油化工催化,博士,講師
  1986.9-1990.7,吉林大學化學係,理學學士
  1990.9-1993.7,吉林大學化學係,理學碩士
  1993.9-1996.7,北京大學化學係物理化學研究所,理學博士
  1996.7-現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師
  2001.1-2002.1,香港浸會大學化學係,訪問學者
  主講課程:物理化學(B),主講教師
  研究領域和興趣:
  1. 高效雙功能NO吸附分解復合氧化物催化劑的研究
  2. 新型脫硫脫硝(deSOx-deNOx)一體化復合氧化物催化劑的協同效應,已開發研製出國內外首創高活性催化體係,利用煙道氣中所含CO為還原劑,可同時脫出SO2和NO,既利用一個催化裝置,可同時解决煙道氣中CO,SO2和NO的污染問題。該項工作的理論研究正在從反應動力學和反應機理等方面深入進行
  3. 石油煉製中加氫脫硫催化劑的研製
  代表性論文和專著: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mass spectrometry study of NO desorption and decomposition by titania supported 12-tungstophosphoric acid",Zhang Zhaoliang, Zhu Lili, Ma Jun, Yang Xiyao,React. Kinet. Catal. Lett.,Vol.76(1), 93, 2002
  "Titanium-promoted Cobalt sulfide catalysts for NO decomposition and reduction by CO", Zhang Zhaoliang, Ma Jun, Liu Zhaoqiong, Ren Shaoling, Yang Xiyao,Chem. Lett., 464, 2001
  "高效一體化脫硫脫硝催化劑",張昭良,馬駿,楊錫堯,物理化學學報,17/6,481,2001
  "Sn0.5Ti0.5O2催化劑上SO2、NO和CO反應機理",劉趙穹,馬駿,張昭良,楊錫堯,物理化學學報,18/3193, 2002
  馬駿博士著作
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
  馬駿,法學博士,教授,大校軍銜;1953年生於遼寧省瀋陽市;1970年工作,曾下鄉插過隊、進廠當過工人;1978年考入東北師範大學歷史係,畢業後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2年分配到瀋陽炮兵學院工作,任過教員、副連長、連長等職;1985年考入國防大學,攻讀外國軍事歷史專業,畢業後獲軍事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2000年考入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攻讀法學博士學位。現在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從事外國軍事思想與外國軍事歷史教研工作。長期從事外國軍事歷史、外國軍事思想和國際政治研究,主要著述有:《外國戰爭史與軍事學術史》、《日俄戰爭史》、《日本軍事戰略研究》、《外國軍事史學研究概論》、《科索沃戰爭研究》、《二十世紀經典戰役紀實》、《美蘇在開闢伊朗走廊過程中的矛盾與冷戰的起源》等46部著作和幾十篇論文。
  除在本校任課外,還曾多次應邀在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對外經貿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武漢大學、貴州省、山東省、四川省、瀋陽軍區、新疆軍區及日本防衛廳講學。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軍事頻道、科教頻道、法律頻道多次做專傢評論。
  現為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理事、中國德國史研究會會員、中國史學會史學分會會員。
甘肅中醫學院副教授
  馬駿,男,1966年生,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藥理學教研室主任,中國藥理學會中藥藥理專業委員會委員。1990年7月畢業於原成都中醫學院中藥學專業,獲學士學位。1999年7月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藥理學專業,獲碩士學位。自1990年7月在本院藥理學教研室工作至今,主要從事藥理學、中藥藥理學教學與科研工作,科研方向為中藥藥效與毒理學研究。發表專業論文20餘篇,主持參與鑒定科研課題7項,獲甘肅省科技奬4項,參編全國高等教育規劃教材4部。
中國國際法學會秘書長(193?-2006)
  馬駿,漢族,女,著名國際法教育傢,解放前參加革命,北大法律係畢業。曾任外交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國國際法學會秘書長,培養了大量優秀的外交和法律人才。
軍事歷史專傢
  馬駿,國防大學 馬駿教授 軍事歷史學家,法學博士,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大校軍銜,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德國史研究會會員。
  1953年生於瀋陽。青年時期,上山下鄉當過知青、抽回城市當過工人。1978年,成為國傢恢復高考後第一批大學生,先後在東北師範大學、國防大學和北京大學求學,獲取了歷史學學士學位。軍事學碩士學位和法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外國軍事歷史、外國軍事思想和國際政治研究。發表過很多著述,包括有:《戰爭領導學》、《世界武裝力量發展史》、《外國戰爭史與軍事學術史》、《日俄戰爭史》、《日本軍事戰略研究》、《外國軍事史學研究概論》、《科索沃戰爭研究》、《二十世紀經典戰役紀實》、《馬駿細解二戰謎中謎》、《馬駿說孫子兵法》等。
  2004年開始在央視“百傢講壇”講述《二戰人物》,在CCTV國防軍事頻道和北京電視臺“名師講壇”講述《戰爭謎中謎》、《孫子兵法》,引起廣泛關註。近年來,其學術興趣發生轉移,晚清軍事問題進入了他的視野,深入鑽研,收穫頗豐,還著有《馬駿:晚清軍事揭秘》一書。
錦州石化醫院醫師
  馬駿,1968年8月生,遼寧錦州市人。於1992年9月畢業於遼寧中醫學院醫療係,分配至錦州石化醫院,至今工作7年。曾撰寫省級論文2篇,參編〈中醫心病學》(胸痹篇)。工作中善用針灸治療面癱、面神經痙攣、脂溢性脫發、風濕性關節炎及頑固性頭痛,運用中藥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糖尿病、間質性肺炎,有較好療效。每遇雜癥,辨證施治,內外兼顧,屢獲良效。
廣東省財政學會副會長
  馬駿,武漢大學政治學係學士(1990)、中國人民大學行政學研究所碩士(1995)、美國內布納斯加大學(奧馬哈)公共行政學院博士(2002年)。
  學術特長:公共管理、公共預算、公共財政管理、新制度經濟學、財政史、行政史
  主講課程:公共預算、公共經濟學、公共行政學理論前沿、研究設計
  學術兼職 :
  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十屆)、中華全國青聯社會科學工作者聯合會副會長 、中山大學預算審核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財政學會副會長、美國預算與財政管理學會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 。
  奬勵 :
  榮獲“2006年度中山大學文科優秀中青年學者”(桐山奬)
  主持的科研項目 :
  1、社會主義民主與地方人大預算監督。國傢社科基金2005 -2007。
  2、西方國傢公共預算與財政管理體製及其藉鑒意義。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項目2002.12 -2004.12,02JAZ810006。
  3、我國地方政府財政風險的現狀、成因與對策。2003年度廣東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2003.09 -2005.09,03SJA630003。
  4、地方預算中部門間權力與責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2005 -2006。
  5、中國省級預算研究。霍英東基金2006-2009。
  6、美國進步時代的改革及其啓示。中山大學二期985工程國際交流項目(2006-2009)。
  中文論文
  1、“反思中國公共行政學:面對問題的勇氣”,《中山大學學報》2006.02。
  2、“公民參與預算:美國的經驗及其藉鑒”,《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6.02。
  3、“公共預算研究:中國政治學和公共行政學亟待加強的研究領域”(馬駿、於莉),《政治學研究》2005.02。
  4、“尼斯堪南模型:理論爭論與經驗證據”,《武漢大學學報》2005.5。
  5、“中國的零基預算改革:來自某財力緊張省份的調研”,《中山大學學報》2005.01。
  6、“中國地方政府財政風險研究:逆嚮軟預算約束的視角”,《學術研究》2005.11。
  7、“中國省級預算中的政策過程與預算過程” (馬駿、侯一麟),《經濟與社會體製比較》2005.5。
  8、“中國預算改革的目標選擇”,《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5.3。
  9、“中國公共預算改革的目標選擇: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5.10。
  10、“新績效預算”,《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4.08。
  11、“官僚組織、交易費用和區別性組合:新的思路”,《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2。
  12、“零基預算:理論和實踐” (馬駿、葉娟麗),《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02。中國人民大學資料復印中心《財政與稅收》2004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3、“中國省級預算中的非正式制度:一個交易費用理論框架” (馬駿、侯一麟)《經濟研究》,2004.10。
  14、“包稅製的興起與衰落:交易費用與徵稅合同的選擇”,《經濟研究》2003.06。
  15、“交易費用政治學:現狀與前景”,《經濟研究》2003.01。
  16、“公共行政中的街頭官僚理論” (葉娟麗、馬駿),《武漢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人大資料復印中心《公共行政》2004年第1期轉載),2003.05。
  17、“公共預算理論:現狀與未來” (馬駿、葉娟麗),《武漢大學學報》2003.03。
  18、“公共預算原則:挑戰與重構”,《經濟學家》2003.03。
  19、“收入生産、交易費用與憲政體製”,《開放時代》2003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資料復印中心《政治學》2003年第12期全文轉載),2003.04。
  20、“公共管理:新的研究方向”(馬駿、郭巍青),《武漢大學學報》2002.01。
  21、“新西蘭公共預算改革” (牛美麗、馬駿),《武漢大學學報》2006.06。
  22、“中國政府投資决策體製研究:一個案例研究”(馬駿、周燕),馬駿、侯一麟主編《公共管理研究》第4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3、“中國核心預算機構研究:關於中部某省會城市的案例研究”(馬駿、於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7.3。
  24、“中國預算改革政治學:成就與睏惑”,《中山大學學報》2007.03。
  英文論文
  1.naging financial transactions efficiently: A transaction cost model of public financial management (John Bartle & Jun Ma). In Aman Khan & W. Bartley Hildreth. Eds.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y in the Public Sector (Praeger Publishers, 2004).
  2.New Public Management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Administrative Theory and Praxis Vol. 25, No. 4, 2003.
  3Applying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to public budgeting and finance (John Bartle & Jun Ma). In John Bartle. Eds. Evolving Theories of Public Budgeting (New York: JAI Press, 2001).
  4、Annual Budgeting And Long-Range Planning: Is There A Fit? (Yilin Hou & Jun Ma). In Howard A. Frank. Eds. Handbook of Public Financial Management (Marcel Dekker, Inc., 2006).
  5、Modernizing public budge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China (Jun Ma & Meili Niu). In Howard A. Frank. Eds.In Handbook of Public Financial Management (Marcel dekker, Inc., 2006).
  6、Zero-based budgeting in China. Journal of Public Budgeting, Accounting & Financial Management Vol. 18, No. 4, 2006.
  7、Performance-based budgeting in China(Niu, Meili, Alfred, Ho & Jun Ma ). In Raza Ahmad. Eds. The Rol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sia Bank. December 2006. http://www.adb.org/Documents/Books/Role-Public-Admin-Building-Harmonious-Society/session3.pdf.
  專著與教材
  1、《中國公共預算改革:理性化與民主化》,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年。
  2、《西方公共行政學理論前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05。
  編輯著作
  1、《公共管理研究》第4捲(馬駿、侯一麟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學術活動
  1、2003年9月15-18日,參加美國預算與財政管理學會年會,宣讀論文“中國的零基預算改革:一個省的經驗”。
  2、2004年6月,與美國佐治亞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侯一麟助理教授合作的論文 非正式規則統治一切:一個中國省級預算的案例研究 在 the 2004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Institutes of Administration (IASLA, Seoul, Korea)上由侯一麟宣讀。
  3、2005年6月15-16日,籌辦、主持中山大學政務學院與留美公共管理學會、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共同舉辦的會議“轉型中國的預算與財政改革”(廣州)。
  4、2005年6月17日,籌辦、組織中山大學政務學院、留美公共管理學會、廣東省財政學會共同舉辦的“績效預算高級論壇”(廣州)。
  5、2005年6月22日,出席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中山大學政務學院與留美公共管理學會共同舉辦的會議“中美績效管理與公共財政管理”,並給陝西省財政廳官員做了“中國省級預算中的政策過程與預算過程”的報告。
  6、2005年6月16-18,應邀請參加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公共預算與政府創新”研討會,主持16日下午,17日下午的會議,並在18日上午做了“中國公共預算改革的目標選擇”的專題報告。
  7、2005年9月16日,在廣東省佛山市人大做關於人大預算監督的專題報告。
  8、2005年10月6-13日,應香港城市大學社會與公共行政學係的邀請做一周的學術訪問。在城市大學期間,做了“中國省級預算中的非正式制度”的專題報告,並為城大社會與公共行政學係的博士生做了“運用社會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問題的經驗”的報告。
  9、2005年11月,應邀參加復旦大學公共行政學係主辦的“復旦百年---公共政策與大國治理”校慶研討會。提交論文“預算能力:改進公共治理水平的關鍵”。
  10、2006年1月15-16日,作為改革試驗區顧問應邀參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公民參與預算改革實驗區”經驗交流會,嚮三個試驗區的政府官員介紹公民參與預算。
  11、2006年2月15日-17日,應浙江省溫嶺市委宣傳部的邀請為該市的“預算民主懇談”改革提供咨詢。
  12、2006年3月5日-8日,應浙江省溫嶺市委宣傳部的邀請為該市的“預算民主懇談”提供公民參與預算的培訓,並觀察其預算民主懇談、現場提供建議。
  13、2006年3月21-22日,參加香港城市大學社會與公共行政學係主辦的“Continuing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國際學術會議,宣讀了論文“中國公共預算過程中的政治”,並擔任了其中一個小組的主席。
  14、2006年5月13-14日,應邀參加中國政法大學與耶魯大學法學院合作舉辦的公共預算國際研討會,作為唯一的中方專傢發言,演講主題是“中國預算改革的政治”。
  15、2006年5月,主辦與留美公共管理學會、復旦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合作的“國傢治理與公共預算”國際學術研討會。
  16、2006年6月,應浙江省溫嶺市人大常委會邀請,在浙江省溫嶺市人大組織的法製論壇做了預算方面的講座。
  16、2006年7月,為廣州市海珠區公務員提供公民參與預算的培訓。
  17、2006年10月14-15日,主辦“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召集國內政治學和公共行政學同仁探討如何在中國政治學和公共行政學開展公共預算研究。
  18、2006年10月31日-11月1日,參加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與澳門三傢單位共同主辦的“21世紀的公共管理:機遇與挑戰”(澳門)國際學術研討會,並提交英文論文“中國省級預算中的非正式制度”。
  19、2006年11月14-16日參加由廣東省財政廳、財政部科研所聯合主辦的“深化地方公共財政體製改革論壇”研討會,宣讀“中國的核心預算機構面臨的挑戰”。
  20、2006年11月18日參加河北大學預算管理研究所主辦的“政府間財政關係研討會”,提交會議論文“中國地方政府財政風險研究:‘逆嚮軟預算約束’理論的視角”。
  21、2006年11月23日,應華南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邀請做了“反思中國公共行政學研究”的講座。
  22、2006年11月27日,應中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的邀請,做了”理解中國公共預算改革“的講座。
  23、2006年12月6日,應廣東商學院公共財政與管理學院的邀請,做了“中國預算改革的政治”的講座。
  24、2006年12月12日,應浙江大學經濟學院財政係邀請,做了“中國預算改革的目標選擇”的講座。
  25、2006年12月14-15日,應中國發展基金會邀請,參加“中國參與式預算經驗交流會”,對三個地方政府的改革試驗進行點評並提供政策建議。
北華大學審計處副處長
  馬駿,男,漢族,1959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畢業,學士學位。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在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研究生班學習。高級經濟師職稱。歷任原吉林林學院審監處審計員、科級審計員、北華大學紀監審辦公室副處級審計員,北華大學審計處副處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經濟管理、審計監督。主編、副主編、參編著作4部。公開發表論文18篇,參加省、市、校級科研課題7項。
撫順石油學院高級工程師
  馬駿,男,漢族, 1967年12月出生, 遼寧省鞍山市人, 在讀博士, 高級工程師。1990年7月畢業於撫順石油學院石油化學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並留校參加工作。石油化工大學“清潔燃料生産技術中心”組員、化學工藝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清潔燃料生産工藝與催化劑。
  指導研究生情況
  指導碩士研究生24人,畢業10人(考博6人,工程碩士3人),在讀14人
  代表性論文
  1 2-丁烯的利用途徑.石油化工,2001.8
  2 催化裂化C5輕汽油組分醚化新型催化劑的性能研究.煉油設計.2001.2
  3 輕汽油中二烯烴在Pd/樹脂催化劑上的選擇性加氫研究.離子交換與吸附2002.3
  4 催化裂化輕汽油醚化沸石催化劑研究.煉油設計.2002.12
  5 輕汽油中醚含量的紅外分析.當代化工.2001,06
  6 Ni-La/Al2/O3催化劑上催化裂化輕汽油的選擇性加氫.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2003.4
  7 Etherification of FCC Light Gasoline over Mo-loaded Zeolite ß Catalyst.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10
  8 磷改性沸石催化劑上催化裂化輕汽油的醚化.燃料化學學報.2003.04
  9 微波處理吸附劑脫除鹼性氮化物的研究. 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2004.2
  主要科研課題
  1 1995-1997, 脫除催化裂化輕汽油中鹼性氮化物的研究(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資助)
  2 1995-1997, 馬來酸酐法脫除醚化原料中二烯烴的研究(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資助)
  3 1996-1998, 催化裂化輕汽油醚化新型催化劑開發與工藝研究(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資助)
  4 2000-2002, 催化裂化輕汽油臨氫醚化工藝中型試驗研究(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資助)
  5 2000-2004, 焦化汽油疊合中型試驗研究(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資助)
  6 2002-2003, 催化裂化汽油醚化工業試驗(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資助)
  獲奬成果
  1 重油催化裂化汽油疊合生産柴油催化劑與工藝.撫順市科技進步三等奬(2001)
  2 催化裂化輕汽油臨氫醚化生産清潔汽油. 撫順市科技進步二等奬(2000)
  工業化成果
  1 50萬噸/年催化裂化汽油臨氫醚化工業試驗,中國石油撫順石化分公司(2003)
  2 催化裂化輕汽油臨氫醚化催化劑, 丹東化工三廠(2003)
北京綿世投資公司董事
  馬駿,1963年出生,博士學歷。曾任英國齊伯禮律師事務所律師、北京通商律師事務所律師,現任渤海産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自2006年4月起一直兼任北京綿世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馬俊,Jun Ma, Ph.D.Chief Economist for Greater China;Head of China/HK Macro Strategy
安徽人民廣播電臺經濟生活部播音員
  馬駿(1969~ ) 男,漢族,中共黨員,浙江紹興人。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係。曾任安徽人民廣播電臺播音組播音員,現任安徽人民廣播電臺經濟生活部一級播音員、節目組長。1991年,分配至安徽人民廣播電臺播音組任播音員。1996年,主持《936直播室》欄目。2000年起主持《相會在午夜》至今。擔任安徽廣播電視學校播音專業教學工:主持的《空中茶館》獲首屆中國廣播電視學委員會特等奬,並被推薦為國傢級政府奬三年,《空中茶館》獲全國廣播麯藝節目評比一年《空中茶館》獲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廣播麯藝二等奬;
80後創業者
  馬駿
  個人簡介:
  英國·英皇國際集團 中國區理事
  英皇國際商學院 亞洲區執行董事
  北京匯通財智國際經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總 裁
  《80後創富論壇》 創辦人
  姓名:馬駿
  出生:1982年11月12日
  籍貫:山西省長治市
  身高:178cm
  經歷:1999年,大學生涯的第一次創業,將電影影院帶入校園,豐富了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也掘到創業的第一桶金;
  2001年,從事校園餐飲項目,帶動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2003年,非典期間的機遇型服裝營銷模式,解决了廣大院校大學生換季服裝問題,挖到創業的第二桶金;
  2004年,涉足健康産業,以解决亞健康群體身體機能為主,並帶動二十餘人創業;
  2006年,轉型從事文化教育行業,任北京海布爾經濟文化發展公司副總經理,促進地方與發達城市間的文化交流活動;
  2008年,英國倫敦考察並留任英皇國際集團,任中國區理事,負責PE與VC投資咨詢業務。回國後兼任英皇國際商學院(UKICA)亞洲區執行董事,組織國內知名企業海外金融考察交流活動,同年擔任北京匯通財智國際經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裁職務;
  2009年,創辦《80後創富論壇》,以公益形式長期持續解决80後創業與就業問題,得到國傢與社會充分關註及認可。
英文解釋
  1. :  Ma 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