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韩信 韓信
漢朝楚王韓信(?—前196年),漢族,古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人),楚王、齊王、上大將軍。淮陰區碼頭鎮現尚存有韓信當年故裏,後曾在其府治內修祠堂。西漢開國功臣,初屬項羽,後歸劉邦。公元前三世紀世界上最傑出的大軍事傢、大戰略傢。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傢、戰略傢、戰術傢、統帥和軍事理論傢。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座駕:五明驥;
兵器:魚腸劍;
經典之戰:暗渡陳倉(出陳倉定三秦之戰),井陘之戰(背水一戰),濰水之戰,垓下之戰;
官爵:執戟郎中---連敖------漢軍大將軍兼左丞相---大將軍兼相國---齊王-----楚王------淮陰侯。
生平
古淮陰,其治所為今淮陰區碼頭鎮。秦始置縣邑有淮陰(今楚州區淮城鎮)、盱眙(今盱眙縣城北)、東陽(今盱眙縣馬壩)。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術傢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瀋沙决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傢所推崇。作為軍事傢,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傢,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
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傢,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韓信為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然而他卻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要讓那墳地四周可安頓得下一萬傢。
當時淮陰下鄉南昌亭亭長見韓信非凡夫俗子,邀為門客,但不為其妻所容,“食時信往,不為具食”,韓信憤然離去,“釣於城下”,但所獲不能果腹。一漂母見韓信饑餓,便把自己帶來的飯分給他吃,一連數十日。韓信十分感激日:“吾必有以重報母”。漂母聽了非常生氣,“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信聞之,深感慚愧。
淮城屠戶中有個年輕人想侮辱韓信,說:“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漢書·韓信傳》)並當衆侮辱他說:“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漢書·韓信傳》)韓信註視了對方良久,慢慢低下身來,從他的胯襠下爬廠出去。街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
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着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采納。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史記·淮陰侯列傳》)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漢王。漢王讓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衆不同的地方。
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也十分賞識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漢王不用,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嚮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軍中有人嚮漢王報告“丞相何亡。”(《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前來進見,劉邦且怒且喜,駡到蕭何為何逃跑,蕭何說他不敢逃跑,他衹是去追逃亡的韓信。劉邦又駡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
無所追;追信,詐也。”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决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表示自己也想嚮東發展,絶非甘居漢中,定要取天下。蕭何說:“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看在蕭何的情面上同意讓韓信為將,但蕭何堅持要再加以重用,劉邦表示可以讓他做為大將。於是劉邦想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同意了蕭何的要求。
諸將聽說後,都很高興,人人覺得有機會被選拜大將了。等到拜大將時,竟是韓信,全軍皆感驚訝。
韓信拜將後,劉邦問韓信有何定國安邦的良策。韓信問:“同您東嚮而爭天下的不是項羽嗎?那大王自己估計一下,論兵力的英勇、強悍、精良,同項羽比誰高誰下?”劉邦沉默良久,認為不如項王。韓信再拜,贊同地說:“不僅大王,就連我也覺得您不如項王。可是我曾經事奉過項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項王一聲怒喝,千人會嚇礙膽戰腿軟,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這衹算匹夫之勇。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給人傢,這是婦人之仁。項王雖然獨霸天下而使諸侯稱臣,可是卻不居關中而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約定,把自己的親信和偏愛的人封為王,諸侯對此忿忿不平。諸侯見項王驅逐義帝於江南,也都回去驅逐他們原來的君王而自立為王了。凡是項羽軍隊經過的地方,無不遭蹂躪殘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衹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強屈服。名義上雖為天下的領袖,實質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強大會很快變成衰弱的!現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敵人不被誅滅!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給功臣,何愁他們不臣服!率領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傢去的士兵,何愁敵人不被打散!況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馬欣本為秦將,率領秦國弟子已有數年,戰死和逃亡的人不計其數,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和將領投降了項羽,至新安,項羽用欺詐的手段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章邯、董翳、司馬欣得脫,秦人對這三人恨之入骨。現在項羽以武力強封這三人為王,秦國百姓都不擁戴他們。您入武關時,秋毫不犯,廢除秦苛酷刑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國百姓無不想擁戴你在關中為王。根據當初諸侯的約定,大王理當在關中稱王,關中的百姓都知曉。可大王失掉應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漢中做王,秦地百姓無不怨恨項王。現在大王起兵嚮東,攻三秦的屬地,衹要號令一聲即可收服。
劉邦聽後大喜,自以為得信晚。對韓信言聽計從,部署諸將準備出擊。韓信的這番議論,實際上為劉邦製定了東徵以奪天下的方略。
漢元年(前206年)八月,被封漢王的劉邦乘項羽進攻齊地(今山東大部)田榮之機,决計出南鄭(漢都,今陝西漢中市東)襲占關中(指函𠔌關以西地區),東嚮與項羽爭天下,楚漢戰爭爆發。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以曹參、樊噲為先鋒,利用秦嶺棧道(又名“閣道”、“復道”、“棧閣”。古代在今川、陝、甘、滇諸省境內峭岩陡壁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一種道路,是當時西南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漢軍燒毀,三秦王鬆懈麻痹之機,采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派樊噲、周勃率軍萬餘大張聲勢地搶修棧道,吸引三秦王的註意力,自己則親率軍隊潛出故道,翻越秦嶺,襲擊陳倉(項羽所封雍王章邯屬地)。章邯從廢丘(雍都,今陝西興平東南)倉促率軍馳援陳倉,被漢軍擊敗,逃至廢丘、好峙(今陝西乾縣東),漢軍分路追擊,在壤東(今陝西武功東南)、好峙兩地再敗雍軍,進圍章邯殘部於廢丘。爾後,連續作戰,分兵略地,迅速占領關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對楚的初戰勝利。
漢二年(前205年),漢王帥漢軍出關,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印降漢。聯合齊王田榮、趙王歇共同擊楚。四月至彭城,漢軍大敗而還。韓信復收潰敗之軍與漢王在滎陽會師,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於京、索之間,使漢軍得以重振旗鼓。
漢王兵敗彭城之時,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王田榮和趙王歇也反叛並與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為由回到封國後,就封鎖了河關,切斷漢軍退路,叛漢與楚約和。漢王派酈生說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擊魏。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鎖河關(黃河渡口臨晉關後改名蒲津關)。韓信故意多設疑兵,陳列船衹假意要渡河關,而伏兵卻從夏陽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襲擊魏都安邑。魏王豹大驚,引兵迎擊韓信,韓信大勝,虜魏王豹,平定了魏國,改魏為河東郡。
劉邦采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絶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漢書·韓信傳》),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的同時,給韓信增兵3萬,命其率軍東進,開闢北方戰場。漢王派張耳與韓信一起引兵東擊趙王歇,北擊代王陳餘,活捉代相夏說,破代。即以俘獲之精兵,補充在滎陽對楚作戰的劉邦軍,支援正面戰場作戰。
韓信、張耳統兵幾萬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趙王與成安君陳餘陳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韓信渡西河、擄魏王、擒夏說、血洗閼與。現又有張耳加盟,乘勝欲下趙國,軍隊銳不可當。可是我聽說:‘千裏運糧,士卒就有挨餓的危險;到吃飯時纔去打柴做飯,軍隊就不會餐餐吃飽!這井陘口,車不可並行,騎兵不可列隊,行軍數百裏,其糧草必落在後面,希望您暫撥給我三萬奇兵,我從小路截斷漢軍輜重糧草;您深挖護營壕溝,加高兵營圍墻而待。漢軍前不得戰,退不得回,我的部隊斷絶漢軍後路,荒野無食可掠,不出十日,韓信,張耳的頭顱就可懸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慮采納我的計謀,否則定被他倆擒獲。”
成安君陳餘是一個書生,認為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所以表示反對說:“兵法上講,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它,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與之交戰。韓信雖號稱數萬人,其實不過數千人,千裏迢迢來奔襲我們,士兵早已疲憊之極,我們卻避而不擊,若更強大的敵人前來,我們將如何對付?諸侯一定會認為我們膽怯,會輕易地攻打我們。”最終沒聽李左車的計策。
韓信派人暗中探聽,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采納,非常高興。大膽引兵前來,離井陘口三十裏駐紮下來,半夜選二千輕騎兵,人持一面紅旗,從小路來到山坡上偽裝隱蔽起來,窺視趙軍,並且告誡將士:趙軍見我軍出擊,一定傾巢而出,你們就乘機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拔掉趙國旗幟,插上漢軍紅旗。同時命令副將傳令大傢:“今天打敗趙軍之後會餐。”將士們誰都不相信,衹好假意稱是。韓信又召集將領們分析認為,趙軍已先占據了有利的地勢,他們在未見到漢軍大將旗鼓之前,定會擔心我們遇到阻險而退兵,是不肯輕易發兵攻打我們的。於是韓信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擺出衹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絶陣,都大笑不已。天剛亮,韓信打起了大將軍的旗號和儀仗鼓吹,擊鼓進軍井陘口。趙軍果出營迎擊,大戰良久,韓信、張耳棄鼓旗,佯裝打敗,退到河邊的軍陣之中。趙軍見狀,果然傾巢而出追逐韓信、張耳,爭奪漢丟下的旗鼓。韓信、張耳退人河邊陣地,水上軍迎戰趙軍,各個拼死作戰,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這時韓信所派的二千輕騎兵,等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爭奪戰利品的時候,立即衝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竪起二千面漢軍的紅旗。趙軍久戰不勝,想退回營壘,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大驚失色,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於是陣勢大亂,四散奔走逃告。趙將雖斬數人,竭力阻止,卻不見成效。這時漢軍兩面夾擊,大破趙軍,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斬殺成安君陳餘,活捉了趙王歇。
韓信又下令軍中不許殺李左車,有能擒者賞千金。不久,擒獲廣武君,韓信親自上前鬆綁,請廣武君面東而坐,自己執弟子之禮。
韓信大獲全勝,諸將前來祝賀,問到:“兵法上說,布陣應是‘右背山陵,左對水澤’,如今將軍卻背水為陣,還說破趙軍之後會餐,當時我們不服,然而取勝了,這是什麽戰術?”韓信說:“此在兵法,顧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經所謂‘驅市人而戰之’也,其勢非置死地,人人自為戰;今即予生地,皆走,寧尚得而用之乎!”(《漢書·韓信傳》)諸將聽了都自嘆不如,更加佩服韓信的用兵之術了。
然後韓信嚮李左車請教攻燕(燕王臧荼,都薊,今北京)、伐齊之事。廣武君辭謝說:“我聽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敢語政。現在我是敗軍之將,亡國的俘虜,哪裏有資格同你談論國傢大事?”韓信說:“我聽說百裏奚在虞國時,虞國滅亡,在秦國而秦國稱霸,這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時愚蠢,在秦國時聰敏,而是在於國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納他的意見。假使成安君陳餘聽了你的計策,那我韓信現在已成了階下囚了。我是誠心嚮你求教,請你不要推辭。”廣武君說:“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說即使是犯人的話,聖人也可以有選擇地采納。不過恐怕我所獻的計策不一定值得采用,但我仍願獻上我的愚見。成安君雖有百戰百勝之計,可一招失算,軍敗鄗下,身死泜水。現在將軍涉西河,虜魏王豹,擒夏說於閼與,一舉攻下井陘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就打垮趙二十萬大軍,誅殺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使敵國百姓放下農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專心傾聽您下令進軍的消息,這些是的長處。然而將士疲憊,實際情形是難以用兵。現在將軍要率領疲憊勞苦的士卒,停頓在燕國堅守着的城池之下,想戰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盡而不能攻剋,實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齊國也必然固守邊境以圖自強。燕、齊相持不下,那麽劉邦和項羽的勝負也就分不出來。這是將軍的短處。我認為‘北攻燕、東伐齊’的計策是失策。善於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長擊他人之短。將軍不如按兵不動,休整士卒,安定趙地,撫恤遺孤,日日牛酒犒賞將士,擺出攻打燕國的態勢。而後遣辯士去遊說燕國,把自己的優勢充分顯示在燕國而前,燕一定不敢不聽從您。燕降服後再派辯士以燕已降漢說齊,齊必從風而服,即使有再聰明的人也不知道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像這樣,天下的大事就好辦了。用兵之道,本來就有先聲奪人,再動實際的策略。”
韓信聽從廣武君的計策,派使者去燕,燕聽到消息立即投降。韓信又請求立張耳為趙王,鎮撫趙國,劉邦同意,就封張耳為趙王。
此時,楚多次派兵渡黃河擊趙,趙王張耳和韓信往來救援,行軍中安定了許多趙國城池,並發兵支援劉邦。當時楚國正在滎陽圍困劉邦,劉邦逃跑到宛、葉間,收服英布同入成臯,楚又急忙圍攻成臯。漢三年六月,漢王出成臯嚮東渡過黃河,單獨與夏侯嬰跑到了修武的張耳軍中,一大早自稱漢使人趙軍營。張耳、韓信還沒起床,劉邦徑直進其臥室,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兵符,召集諸侯,調動了諸侯的位置。等張耳、韓信起床後纔得知漢王來過,不禁大驚失色。漢王奪了兩人的軍隊,命令張耳備守趙地,任命韓信為相國。收集沒有調到滎陽的趙兵去攻打齊國。
韓信引兵東進擊齊,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酈食其已說齊歸漢。韓信想停止,範陽辯士蒯通勸韓信說: “將軍奉詔攻打齊國,而漢王衹不過派密使說服齊國歸順,難道有詔令叫您停止進攻嗎?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說客,憑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邑,將軍統帥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纔攻占趙五十多個城邑,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嗎?”韓信聽從蒯通說法,率兵渡河擊齊。這時齊國已决計降漢,對漢軍的戒備鬆懈,韓信乘機襲擊了齊駐守歷下的軍隊,一直打到臨淄。齊王田廣驚恐,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齊王逃到高密後,派人嚮楚求救。
當韓信襲破臨淄時,項羽聞訊遣竜且親率兵馬與齊王田廣合力抗漢,號稱二十萬衆。有人前來嚮竜且獻計:漢軍遠征作戰,所嚮披靡,而齊,楚本土作戰兵易渙散,不如深溝高壘,以守為攻。招撫已淪陷城邑,使知齊王存,楚來救,這必定使漢軍得不到糧食,會不戰自敗。竜且輕視韓信,又急求戰功,不用此計,率兵與韓信軍隔濰水東西(今山東境內的濰河)擺開陣勢。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率一半軍隊涉水進擊竜且之陣,竜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竜且以為韓信怯弱,率軍渡江進擊。這時韓信命人决開壅塞濰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竜且的軍隊大半沒有渡過去。韓信揮軍猛烈截殺,殺死竜且。東岸齊、楚聯軍見西岸軍被殲,四處逃散。韓信率軍急渡水追擊至城陽,楚兵皆被俘虜。齊王田廣逃走不久被殺。漢四年(前203年)齊地全部平定。
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齊國平定之後,他派人嚮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復無常的國傢,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看了韓信上書內容,劉邦十分惱怒,大駡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湊近他的耳朵說:“漢軍處境不利,怎麽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此機會立他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則可能發生變亂。”劉邦經提醒也明白過來,改口駡道:“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史記·淮陰侯列傳》)於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齊國失利,竜且戰死,使項羽非常恐慌。派盱臺人武涉前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韓信謝絶說:“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纔離楚歸漢。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萬之衆,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纔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的。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
武涉遊說失敗後,齊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舉足輕重的關鍵在韓信手中,於是用相人術勸說韓信,認為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險。終於說動韓信,但韓信猶豫而不忍背叛劉邦,又自以為功勞大,劉邦不會來奪取自己的齊國,於是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趁項羽無備,楚軍饑疲,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約韓信從齊地(今山東),彭越從梁地(今河南東北部)南下合圍楚軍。五年十月(漢初承秦製,十月為歲首),韓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今河南淮陽西北),楚軍反擊,劉邦大敗而歸。
為調動韓信、彭越,劉邦聽從張良之謀,劃陳(今河南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封彭越為梁王,劃睢陽(今河南商丘)以北至𠔌城(今山東東阿南),為其封地。由韓信指揮此戰。韓、彭遂率兵攻楚;韓信從齊地南下,占領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和今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彭越亦從梁地西進。漢將劉賈會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縣城父集)北上;劉邦則率部出固陵東進、漢軍形成從南、北、西三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嚮垓下(今安徽靈璧南,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退兵。
五年十二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40萬人與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决戰。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後。韓信揮軍進攻失利,引兵後退,命左、右翼軍繼續攻擊。楚軍迎戰不利,韓信再揮軍反擊。楚軍大敗,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屢戰不勝,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歌雲:“人心都嚮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韓信乘勢進攻,楚軍大敗,十萬軍隊被全殲,項羽逃至東城自剄而死。劉邦於是還至定陶,馳入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後改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今江蘇邳縣東)。
韓信到楚國後,召見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她千金。輪到下鄉南昌亭長時,衹賞他一百錢,並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又召見曾經侮辱自己,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少年,封他為中尉,並且告訴諸將說:“這是位壯士,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了他也不會揚名,所以就忍了下來,這纔有了今天的成就。”
項羽兵敗後,他的逃亡將領鐘離昧因素來與韓信關係很好,就投奔了韓信。劉邦記恨鐘離昧,聽說他在楚國,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時韓信初到楚國,到各縣鄉邑巡察進出都派軍隊戒嚴。漢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的計策,說天子要出外巡視會見諸侯,通知諸侯到陳地相會,說:“我要遊覽雲夢澤。”其實是想要襲擊韓信,韓信卻不知道。劉邦將到楚國時,韓信打算起兵謀反,但又認為自己無罪;想去謁見劉邦,又怕被擒。這時有人嚮韓信建議:“殺
了鐘離昧去謁見漢高祖,高祖必定高興,也就不用擔心禍患了。”於是韓信把此事與鐘離昧商議,鐘離昧說:“劉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你這裏,如果想逮捕我去討好劉邦,我今天死,隨後亡的定是你韓信。看來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結果鐘離昧自殺而亡。韓信持鐘離昧首級去陳謁見劉邦。劉邦令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放在隨從皇帝後面的副車上。韓信說:“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史記·淮陰侯列傳》)高祖說:“有人告你謀反。”就給韓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陽,赦免了韓信的罪過,改封他為淮陰侯。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深知高祖劉邦畏懼他的才能,所以從此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韓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傢中悶悶不樂。對於和絳侯周勃、潁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傢門,真是臣下的光耀。”韓信出門後,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
高祖劉邦高興時常同韓信閑談將領們才能的高下,劉邦問:“如我能將幾何?”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將十萬。”劉邦問:“於君何如?”韓信說:“臣多多而益善耳。”劉邦笑着說:“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韓信說:“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在被軟禁的時間裏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傢,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我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同時還收集、補訂了軍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陳豨被封為巨鹿郡郡守,前來嚮韓信辭行。韓信辭去左右,拉着陳豨的手仰天長嘆道:“你可以同我說知心話嗎?我有話想同你講。”陳豨表示一切聽從將軍的命令。韓信說:“你所管轄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親信寵愛的臣子,若有人說你謀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謀反,陛下就會産生懷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謀反,陛下定會大怒而親率軍隊徵討。我為你在京城做內應,就可圖謀天下了。”陳豨平素就瞭解韓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計謀,表示一切聽從韓信的指示。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果然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徵討,韓信稱病不隨高祖出徵。有人告韓信與傢臣謀劃:可以在夜裏假傳詔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後率領他們去襲擊呂後和太子。這時韓信的一位門客得罪了韓信,韓信囚禁了他。那位門客的弟弟就嚮呂後密告韓信要謀反的情況。呂後無明確證據,衹有把韓信騙來,於是與相國蕭何商議,說陳豨已被殺死,諸侯群臣都前來進宮朝賀。韓信因為和蕭何的友情,入朝進賀,呂後派武士把韓信捆縛起來,在長樂宮中的鐘室裏斬殺了他,並被誅滅三族。韓信臨斬時說:“吾不用蒯通計,反為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公元前196年寒鼕正月,大漢開國元勳淮陰侯韓信死於長樂鐘室,年僅三十三歲。隨後,韓信三族被誅,數千無辜,血染長安,哭號之聲,傳蕩千古,當是時,寒風凜冽,長空飄雪,長安滿城人盡嗟嘆,無不悲愴,皆言淮陰侯一飯千金,不忘漂母;解衣推食,寧負漢皇?蕭何一言便強入賀,欲謀逆者怎會坦率如斯?是侯不負漢,而漢忍於負侯,侯之死,冤乎哉!不日,蒯通被帶到,高祖親自審問。“當日汝與韓信之言,究竟為何?” 蒯通道:“吾相韓信,言其面不過封侯,背則貴不可言。因說之背漢自立,則可三分天下也。” 高祖又問:“然信有何言?” 蒯通長嘆一聲道:“韓信言:‘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見利而忘義乎?’” 高祖頓時愣住,良久沒有說話,眼淚卻在眶中打轉了。蒯通又嘆道:“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淮陰侯之功也。然彼竟不聽臣言,心念陛下解衣推食之恩,而引軍南下,敗項王於垓下,交兵而歸楚,勸進於汜水,迎陛下於陳,觀此種種,豈有反心?嗟夫,昔日楚漢之命皆懸於彼,彼卻毫無反心,今天下已集,且無權無兵,彼竟心生反意,而勾結陳豨,欲謀不軌,韓信真乃一愚人哉!”對於蒯通的反問高祖不忍再聽,便轉過頭去,揮手道:“置之!”
韓信的風水傳說: 韓信葬母
在淮陰故城東南高莊,有一座高大的古墓,人們都叫它青墩,又叫清水墩、七裏墩,這就是漢代大軍事傢韓信母親的墳墓。當年,這裏可是一塊風水寶地,就連歷史學家司馬遷來到這裏都是這樣認為的。韓信把他的母親葬在這裏還有一個故事呢。
話說韓信母親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了,孝順的韓信天天為母親的病發愁。這天晚上,母親覺得胸口疼痛,呼吸急促,望着病入膏肓的母親,韓信急得六神無主,隔壁鄰居也紛紛前來探望。
韓信滿心希望母親還能有個救應,他拿起傢裏的最後一點錢,去給母親延醫問藥。
月明星稀,清風徐來,一條小路在田野間延伸。韓信無心欣賞月下景色,匆忙往前趕路。
前面不遠處,有兩位老者,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不緊不慢地沿着小路躑躅而行,老人邊走邊東張西望,還不時地低聲私語。
韓信覺得好奇,就悄悄地跟在老人後面。不一會,走在前面的胖者離開小路,走嚮路旁一塊地勢較高、長滿野草的開闊地。他在高地上走來走去,然後嚮另一老者喊道:“師弟,你過來。”
瘦者離開小路,走上了那片高地。
胖者問瘦翁:“這裏正是我們要找的地方,你覺得怎麽樣?”
瘦者四處眺望,沒有言語。
胖者滔滔不絶:“師弟,這裏北對清口,千裏長淮婉轉瀠回,聚天地之靈氣,實在是風水寶地,身後葬身此處,子孫必有將帥之才,王侯之尊。”
瘦翁沉吟半晌,開口答道:“師兄,我看這裏可是一塊絶地噢!長河之險,惡水之難皆匯於此,葬身於此,必斷子絶孫!”
“不對,不對,師弟,你錯了,我看了五十年的風水從沒有走過眼!” 胖者連聲辯白。
胖翁道:“師兄,我們打個賭。”
瘦翁問:“行,怎麽個賭法?”
胖翁從包裹裏取出一個雞蛋說:“我把這個雞蛋放在這裏,明日寅時,雞蛋孵出小雞,說明這裏是福地,你給我十兩銀子。如果雞蛋被地氣蒸熟了,說明這裏是塊絶地,我給你十兩銀子。”
“好,一言為定。” 瘦翁爽快地答應。
兩人立下賭約,相攜而去。
待兩位老者遠去,韓信從不遠處的灌木叢中走了出來,他把老者的話聽得一清二楚。韓信看了看老者放在地上的雞蛋,然後又嚮周圍看了看,匆匆而去。
韓信請來郎中給母親看完病後,又侍候母親吃了湯藥,母親精神也好了些。
母親多日未吃東西了,韓信見母親精神好了些,非常高興,他又去給母親弄點吃的,順便還煮了兩個雞蛋,待母親吃點東西沉沉睡去,已經是後半夜了。韓信想起兩位老者的賭約,便隨手拿起一個熟雞蛋揣到懷裏,匆匆出了傢門。
沿着自己日日走過的熟悉的小路,韓信來到了那片高地上。他悄悄地蹲在離老者放的那個雞蛋不遠的地方,不一會,就聽到雞蛋發出的輕輕叩擊聲,片刻工夫,蛋殼裂開,從裏面鑽出一隻小雞。韓信喜出望外,上前雙手捧起小雞,小心地將小雞放到懷裏。
韓信將帶來的熟雞蛋放在地上,拾起地上的蛋殼,躲到遠處的灌木叢中。
不一會,兩位老人踏着夜露走來,瘦翁走在前面,從地上拾起雞蛋,剝去蛋殼,張口就吃,邊吃邊說:“師兄,你輸了!”
胖翁看着吃得津津有味的師弟,搖了搖頭,無話可說,從懷中掏出一錠銀子遞給瘦翁,轉身離去。瘦翁亦隨之而去,兩人一前一後,很快消失在韓信的視野中。
韓信從灌木叢中走了出來,疾步離去。
韓信回到傢中,從懷中掏出小雞,放在母親的枕邊,小雞“嘰嘰”地鳴叫着,母親聽到這天籟之聲,吃力地睜開眼睛,臉上露出了快慰的笑容。母親想說些什麽,但沒有說出來,腦袋一歪,闔然逝去。韓信放聲慟哭。
韓信哭罷,收拾一下母親生前用過的東西,背起母親的遺體,迎着初升的太陽,走嚮那片高地。
韓信在小雞出殼的地方,放下了母親的遺體,忽然,韓信感覺腳下的土地動了起來,他連忙嚮後退了幾步,不一會,平地上長出了一座高大的墳墓,將母親的遺體掩埋起來。一個遙遠的聲音從空中傳來:“信兒,投軍去吧!”韓信聽得出這是母親的聲音,他長跪在地,淚飛如雨。
韓信葬別母親,便仗劍從軍,投身在項梁麾下。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在劉邦為其建構的一座蔚為壯觀的戰爭舞臺上運籌幃幄,自由馳騁,出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挾不賞之功,名高於天下。
有關韓信的詩集及評價
(宋)司馬光:“世或以韓信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資治通鑒》捲十二《漢紀》四
(宋)蘇軾:“(韓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蓋萬夫”
(明)唐順之:“孔明之初見昭烈論三國,亦不能過。予故曰:淮陰者非特將略也。”
(明)王世貞:“淮陰之初說高帝也,高密(鄧禹)之初說光武也,武鄉(諸葛亮)之初說昭烈也,若懸券而責之,又若合券焉!噫,可謂纔也已矣!”
(元)楊維楨:“韓信登壇之日,畢陳平生之畫略,論楚之所以失,漢之所以得,此三秦還定之謀所以卒定韓信之手也。”
(明)董份:“觀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謀而已也,所以謂之‘人傑’。”
(明)李贄:“信與沛公初見,凡說項羽處,字字拿着沛公,沛公卒受其益。”
(清)王鳴盛:“觀信引兵法以自證其用兵之妙,且又著書三篇,序次諸傢為三十五傢,可見信平日學問本原。寄食受辱時,揣摩已久,其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皆本於平日學問,非以危事嘗試者。信書雖不傳,就本傳所載戰事考之,可見其純用權謀,所謂出奇設伏,變詐之兵也”。
(明)茅坤:“太史公傳淮陰,不詳其兵法所授,此失着處。”
(清)王志湉:“氣蓋世力拔山,見公束手,歌大風思猛士,為之傷懷。”
(清)徐經:“史公為淮陰惜,實不僅為淮陰惜。”
(明)茅坤:“予覽觀古兵傢流,當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嘗與敵人血戰者。予放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詞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然哉!”
韓信廟
劉禹錫
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
卻過淮地吊韓信廟
李紳
功高自棄漢元臣,遺廟陰森楚水濱。英主任賢增虎翼,假王徼福犯竜鱗。
賤能忍恥卑狂少,貴乏懷忠近佞人。徒用千金酬一飯,不知明哲重防身。
中呂·賣花聲·客況
張可久
十年落魄江濱客
幾度雷轟薦福碑
男兒未遇暗傷懷
憶淮陰年少
滅楚為帥
氣昂昂漢壇三拜
李白 猛虎行
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
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
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
李白 贈新平少年
韓信在淮陰,少年相欺凌。
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
一遭竜顔君,叱咤從此興。
千金答漂母,萬古共嗟稱。
有關韓信的成語
【戰無不勝】
【國士無雙】
【一飯千金】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瀋沙决水,半渡而擊】
【背水一戰】
【拔幟易幟】
【置之死地而後生】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兵仙神帥】
【胯下之辱】
【解衣推食】
【居常鞅鞅】
【功高震主】
【簫何月下追韓信】
【漢中高對】
【獨當一面】
【略不世出】
【不賞之功】
【匹夫之勇】【婦人之仁】
【推陳出新】
【百戰百勝】
【勳冠三傑】
【伐功矜能】
【鳥盡弓藏】
【偽遊雲夢】
【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人心難測】
【鐘室之禍】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伐功矜能】
錢莉芳曾寫過以韓信為主要人物的大型歷史科幻小說《天意》。
裏面以韓信的一生為綫索,譜寫了一幅恢宏的歷史!
相傳韓信創造象棋和風箏
象棋是中國傳統棋種。它的來歷傳說不一,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始創於西漢統帥百萬大軍的韓信。
劉邦統一西漢王朝後,屢建戰功的大將韓信被呂後誘捕入獄。韓信自知壽命快到頭了,就打算在獄中寫一本兵書傳給後人。不料這事被呂後知道,就下了一道懿旨,說他身為犯官,不能擅着兵書。韓信悲憤難忍,仰天長嘆道:“這個婆娘太狠毒了!不但要本王的命,連本王的名也要除掉啊!”當時有個獄卒聽到他這句話後,跪在韓信面前說:“王爺!你就把用兵之法傳給小人吧!”韓信苦笑了一聲說:“本王若不知用兵之道,也不會落到今天這個下場。如今悔之晚矣,怎麽能再連累你遭受殺身之禍呢?”獄卒再三懇求,韓信衹是不允。
一天,這個獄卒給韓信送飯時,眼裏的淚花直打轉轉,好像有啥要事對韓信說,又忍住了。韓信一看他的神色,便感到不妙,就問獄卒:“大哥,那個婆娘是不是要對我下毒手了?”獄卒忍不住哭出聲來。韓信大笑道:“打完兔子殺獵犬,射盡飛鳥折良弓嘛!從古至今都是這樣,沒啥可怕的。”說罷,叫獄卒坐下,韓信取來一根筷子,在地上畫了個方框,又在框中畫了一條“界河”,河中寫了“楚河”、“漢界”四個字。接着又在河界兩邊各畫了三十六個小格,並說:“本王今年剛好三十六歲,一生助漢滅楚,屢立大功,到頭來卻死在一個女人手裏。你平時對我百般照料,今生今世我再沒機會報答你了,就把生平所學的奇術傳給你吧。”他說着叫獄卒取來紙筆,把紙裁成三十二個小塊,布在方框內界河兩方。一面的十六塊紙片各寫着帥、仕、相、車、馬、炮、兵等字,另一面的十六塊紙片上寫着將、士、象、車、馬、炮、卒等字。
擺好後,韓信邊移動紙片邊告訴獄卒:“這個方框就是千軍萬馬的大戰場,兩面各代表一方的軍力。用兵之道,貴在主帥多謀善變,通盤籌劃、奇正配合,以不變應萬變……”並具體地教獄卒如何跳馬、出兵等。獄卒邊點頭邊稱贊:“奇!王爺真是個奇人啊!”
從那天起,韓信每天都和這個獄卒守着方框(棋盤)研究兵法。不久,韓信被呂後殺死,那個獄卒也逃走了。他躲藏在一個深山裏,搭了間草棚,開荒種地,全家人自耕自食,一有空閑,就專心研究韓信授給他的奇術。因紙片易爛,就換成了扁圓形小木頭坨兒,為好區別又染成紅黑兩色。又據“奇”的諧音,把“奇”叫做“棋”,還寫了一本《棋譜》傳給了他的兒子。後人認為棋雖可布陣,但不是真的兩軍作戰,衹是一種象徵,所以稱它為“象棋”。
風箏的起源與韓信
中國是風箏的故鄉,南方稱“鷂”,北方稱“鳶”。相傳,風箏的發明人是大軍事傢韓信。垓下之戰中,韓信以“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的軍隊團團包圍,為了瓦解楚軍的軍心,韓信派人用牛皮製成風箏,上敷竹笛,夜晚放到高空中,風吹着笛子發出凄涼的聲音,漢軍和着笛聲唱起楚國的民歌來。楚軍聽到了鄉音,都想念起故鄉來,鬥志渙散了。結果,楚霸王一敗塗地,在烏江邊上自殺了,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唐朝趙昕也在《熄燈鷂文》中說:垓下之戰時,韓信製成風箏,讓張良坐風箏上天,高唱楚歌,楚歌傳到楚營,動搖了項羽軍心。宋朝的《事物紀原》中還記載韓信曾利用風箏測量距離之事。
韓信代稱簡述
【王孫】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明)楊美益《過韓信嶺》:“蹙項方成皇帝尊,功勞一半屬王孫。”(清)汪枚《釣臺懷古》:“王孫城下獨垂釣,淮水依稀似渭濱。”(清)張如蘭《淮陰祠》:“咳唾山河歸赤帝,解推衣食誤王孫。”
【韓王孫】參見前註。(清)何彤雲《韓侯嶺》:“漂母哀其生,呂後快真死。咄咄韓王孫,命係兩女子。”(明)沙張白《胯下橋》:“韓王孫,昔何懦,惡少年,能死我。勇拔山,新裂土,歸來報功次漂母。”
【韓生】生:本指有生命力的東西,多指青年男子、小夥子。韓生即姓韓的小夥子,在特殊語境下專指韓信。(宋)黃庭堅《淮陰侯》:“韓生瀋鷙非悍勇,笑出胯下良自重。”又《韓信》:“韓生高才跨一世,劉項存亡翻手耳。”(明)王世貞《淮陰侯廟歌》: “是時韓生業釣者,其志固已無山東。”
【國士無雙】國中最傑出的人物,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史記·淮陰侯列傳》載蕭何進劉邦語:“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宋)黃庚《題漂母飯信圖》:“國士無雙未肯臣,漢皇眼力欠精神。築壇直待追亡後,不及溪邊一婦人。”
【國士】參見前註。(宋)黃庭堅《書幽芳亭》:“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清)和邦額《夜譚隨錄》:“以張良、韓信之才,不識為國士。”(明)侯居坤《拜將臺》詩曰:“登壇舊跡今猶在,千古人懷國士風。”(清)方坦《韓侯廟》:“把釣誰相顧,登壇衆所尊。豈知真國士,即是餓王孫。”
【千秋國士】參見前註。(清)羅繞典《韓侯嶺》:“難得君主布赤誠,千秋國士豈虛生。”
【淮陰國士】清)袁保恆《過韓侯嶺題壁》:“高帝眼中衹兩雄,淮陰國士與重瞳,項王已死將軍在,能否無嫌到考終。”(清)朱彝尊《詠史》:“漢皇將將屈群雄,心許淮陰國士風。”(清)丁裕生《韓信》:“淮陰國士原無雙,走狗當烹寃背相。”
【無雙國士】同“國士無雙”。(清)汪枚《釣臺懷古》:“無雙國士誰能識,辱食晨炊心惻惻。”(清)張崇型《韓侯廟懷古》:“無雙國士得時難,委任權專上將壇。”
【無雙士】同“無雙國士”。(清)張如蘭《淮陰祠》:“誰知寥廓無雙士,猶自徘徊一飯恩。”(清)韓國瓚《韓廟傾碑》:“興劉爭羨無雙士,拒蒯誰憐不背臣。”(清)謝均《淮陰侯》:“當年若少無雙士,縱有蕭張未足多。”
【大將】古代軍隊中的中軍主將,亦指主帥,泛稱高級將領。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因以稱之。《(明)鬍璉《韓信城》:“大將真王跡,荒城故國原。英雄能忍辱,富貴擬酬恩。”
【將軍】蘇軾《淮陰侯廟記》:“當嬴氏刑慘網密,毒流海內,銷鋒鏑,誅豪俊,將軍乃辱身污節,避世用晦,志在鵲起豹變。……然使水行未殞,火流猶潛,將軍則與草木同朽,麋鹿俱死。”(清)張潮《拜將壇》詩曰:“不見將軍登古臺,空謀相國為雄纔。五年籌策數言定,萬裏煙塵百戰開。”(清)蘆秉純《題淮陰侯墓》:“蒯生空相將軍背,未相將軍一片心。”(清)韓國瓚《淮陰侯祠》:“置之死地而能生,將軍機神心血竭。”(清)鬍樵漢《韓山》:“到底英雄名不死,至今山姓屬將軍。”
【上將】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詳,雖死不易。”(清)揆敘《近淮陰侯故裏》詩曰:“鐘室謀成上將亡,分明授意出高皇。”(清)王志融《韓侯嶺》:“背水囊沙上將威,移師項羽睏重圍。”
【左丞相】漢高帝二年(前205)八月,劉邦拜韓信為左丞相,令其率兵一部擊魏。
【相國】漢高帝三年(前204)六月,劉邦逃往趙地,奪韓信大軍,拜韓信為相國,令其徵兵擊齊。
民間廣泛相傳的韓信故事
韓信分油
韓信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帥,輔助劉邦打敗楚霸王項羽,奠定了漢朝的基業。民間流傳着一些以韓信為主角的有關聰明人的故事,下面就是其中的一個。
據說有一天,韓信騎馬走在路上,看見兩個人正在路邊為分油發愁。這兩個人有一隻容量10斤(1 斤=500剋)的簍子,裏面裝滿了油;還有一隻空的罐和一隻空的葫蘆,罐可裝7斤油,葫蘆可裝3斤油。要把這10斤油平分,每人5斤。但是誰也沒有帶秤,衹能拿手頭的三個容器倒來倒去。應該怎樣分呢?
韓信騎在馬上,瞭解情況以後,說:“葫蘆歸罐罐歸簍,二人分油回傢走。”說完了,打馬就走。兩個人按照韓信的辦法倒來倒去,果然把油平均分成兩半,每人5斤,高高興興,各自回傢。究竟是怎樣倒來倒去的呢?三種容器各自裝油斤數的變化過程,可從下面的表中看出。
韓信所說的“葫蘆歸罐”,是指把葫蘆裏的油往罐裏倒;“罐歸簍”是指把罐裏的油往簍裏倒。通常分油要把油從大容器往小容器裏倒,現在卻把小容器裏的油往大容器裏“歸”。往油葫蘆裏倒油,衹能得到3斤的油量;把葫蘆裏的油往罐裏“歸”,“歸”到第三次,葫蘆裏就出現2斤的油量。再把滿滿一罐油“歸”到簍裏,騰出空來,把葫蘆裏的2斤油“歸”到空罐裏;最後再倒一葫蘆3斤油,“歸”到罐裏,就完成分油任務了。
韓信點兵
秦朝末年,楚漢相爭。一次,韓信將1500名將士與楚王大將李鋒交戰。苦戰一場,楚軍不敵,敗退回營,漢軍也死傷四五百人,於是韓信整頓兵馬也返回大本營。當行至一山坡,忽有後軍來報,說有楚軍騎兵追來。衹見遠方塵土飛揚,殺聲震天。漢軍本來已十分疲憊,這時隊伍大嘩。韓信兵馬到坡頂,見來敵不足五百騎,便急速點兵迎敵。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結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結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結果又多出2名。韓信馬上嚮將士們宣佈:我軍有 1073名勇士,敵人不足五百,我們居高臨下,以衆擊寡,一定能打敗敵人。漢軍本來就信服自己的統帥,這一來更相信韓信是“神仙下凡”、“神機妙算”。於是士氣大振。一時間旌旗搖動,鼓聲喧天,漢軍步步進逼,楚軍亂作一團。交戰不久,楚軍大敗而逃。
首先我們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數9945(註:因為5、9、13、17為兩兩互質的整數,故其最小公倍數為這些數的積),然後再加3,得9948(人)。
簡單扼要總結:
1.算兩兩數之間的能整除數
2.算三個數的能整除數
3.用1中的三個整除數之和減去2中的整除數之差(有時候是倍數)
韓信帶1500名兵士打仗,戰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3人;站7人一排,多出2人。韓信馬上說出人數:1073
韓信之死謎團
關於韓信之死,用當事人的話就是:‘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用蒯通話就是:韓信居人臣之位,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劉老三賞無可賞,所以韓信衹有死路一條。這兩種觀點合二為一。也是最普遍的看法。千百年來得到千百萬人的熱烈擁護。
《淮陰侯列傳》: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
劉邦知道韓信死訊以後情感反映也很能說明問題。且喜且憐之!喜從何來?為何而憐?鴻門宴,項羽想殺劉邦,但不屑殺之。劉邦對功臣也有這樣類似的心理。劉邦是想殺韓信,但又因為他的功勞太大太大,不忍殺之,和項羽有點不一樣。但既然被殺還是且喜且憐之。是人性最真實的反映。任何潛在敵人的死亡,換了誰都會高興的。
《淮陰侯列傳》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韓信被軟禁以後,劉邦為了給他解悶,緩解他的心裏壓力,還時常與韓信聊天下棋。這也很能說明問題。劉邦對韓信是有愧疚之心的,何衹不忍殺之呢?
《淮陰侯列傳》:呂後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髃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強入賀。”信入,呂後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
明明白白地寫着,殺韓信的是呂後,而非劉邦!
呂後也是一政治強人,不下於劉邦。呂後窺測到了劉邦的心裏,想殺而不忍殺,那就讓老娘來吧!呂後殺韓信並不是拍劉邦馬屁,相反的是個巨大的政治陰謀。
韓信創造了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1.韓信是大漢王朝第一功臣。
2.韓信是漢朝第一個被殺的功臣。
呂後殺韓信起到兩個效果:
1.殺猴給雞看,老娘連韓信這樣的大功臣都敢殺,小樣就更不在話下了
2.呂後殺韓信的方式讓人不寒而慄。她采用了先斬後奏的方式殺了韓信並夷三族。並且劉邦默認了這樣的方式。在衆大臣那裏産生的心裏效果不下美國送給日本的兩顆原子彈!它不啻嚮大臣們說明了呂後是有先斬後奏的權力的。以後還有誰敢得罪呂後?白天劉邦在上班沒有機會下手,等到晚上劉邦睡覺的時候,就快刀斬亂麻給處理了,順便夷三族。等到第二天生米煮成熟飯了,再奏報。夠恐怖吧!當然呂後也不可能亂殺人,但做大臣的就都得小心翼翼了。
呂後通過殺韓信起到了震懾群臣的效果,樹立了自己的威權。
呂後殺人道理很簡單,為了自己的權力,呂後要殺的不是一個韓信而已,而是所有的功臣!
《呂太後本紀》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發喪,太後哭,泣不下。留侯子張闢彊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後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闢彊曰:“帝毋壯子,太後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産、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後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乃如闢彊計。太後說,其哭乃哀。呂氏權由此起。乃大赦天下。
大臣請拜呂臺、呂産、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心安了,也就不殺人了,還是為了權力。
可以這麽說從殺韓信開始,呂後放手大殺了。
《呂太後本紀》:呂後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後力。《魏豹彭越列傳》:梁王怒其太僕,欲斬之。太僕亡走漢,告梁王與扈輒謀反。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於是呂後乃令其捨人彭越復謀反。廷尉王恬開奏請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國除。
在不斷殺人中樹立了自己的威權!殺到後來權勢巡天!
《留侯世傢》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後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歌曰:“鴻鵠高飛,一舉千裏。羽翮已就,橫絶四海。橫絶四海,當可柰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闋,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去,罷酒。
作為一個封建帝王,政治強人,到最後竟然連易太子也無能為力,可見呂後殺人殺出的威權有多大了!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這樣的說法是對的。韓信死於呂後之手,而非劉邦。劉邦是想殺韓信,但因其功多不忍殺之。再說韓信已經被劉邦軟禁,對那樣的死老虎已沒有殺的必要了。殺了反而會招致千古駡名。呂後窺測到了劉邦的微妙的心裏。放手一殺。並在殺功臣中樹立了自己的威權!強化了呂氏專政!可以說殺韓信是呂後立威的政治需要。作為呂後專權的絆腳石,韓信遲早總是要殺的。。。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無毒不丈夫,說的大概就是劉邦這一類人。
但還有一句成語,比男人還要毒,叫做:最毒婦人心,說的就衹有呂後了。
司馬遷和司馬光評價韓信
太史公曰:吾如淮陰,淮陰人為餘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衆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傢。餘視其母塚,良然。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傢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譯文:我曾經到過淮陰縣,那裏的人告訴我,韓信即使在一介平民時,志氣也是和平常人不一樣的。那時,他的母親過世,傢裏貧窮,韓信無辦法按照當時的禮節安葬母親。但是,他卻尋找到一個風水寶地——地勢高並且寬敞平坦,可以容納上萬戶人傢居住的地方作為母親的墓地。我,也到過他母親的墓地,果然和淮陰父老說的那樣。假使能夠讓韓信修學道德,養成謙讓有禮的品格,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功勞,那就可以功名與福祿齊全了。那麽,他對於西漢王朝的貢獻,簡直就可以和周代的周公旦、召公奭和姜太公齊名,而他的後代子孫也可以長久地祭祀他了。可是,韓信沒有花時間去改變自己,反而在天下都已經統一,人民得到安定的時候,陰謀造反,結果全族受到牽連而被誅殺,這,難道不是天意嗎?
臣光曰: 世或以韓信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僕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觀其拒蒯徹之說,迎高祖於陳,豈有反心哉!良由失職怏怏,遂陷悖逆。夫以盧綰裏用舊恩,猶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請;豈非高祖亦有負於信哉?臣以為高祖用詐謀擒信於陳,言負則有之;雖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漢與楚相距滎陽,信滅齊,不還報而自王;其後漢追楚至固陵,與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當是之時,高祖固有取信之心,顧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復何恃哉!
譯文:一般人可能認為韓信是最早提出統一天下的偉大戰略的人,他和劉邦一起在漢中起事,平定了三秦之後,就和劉邦分兵攻取北方,擒了魏王,奪取代國,打敗趙國,威脅燕國,乘勝嚮東攻擊並占領了齊國,往南又在垓下消滅了楚國,漢朝所以能夠得到天下,大抵說來都是韓信的功勞。看他拒絶蒯徹的遊說,在陳迎接劉邦,怎麽會有反叛的心呢?!實在是因為他失掉了王爵而心裏不快,纔做出背叛謀反的行為。以盧綰不過是劉邦的鄰居這種故舊恩情,還能夠被封為燕王,而韓信卻衹能夠以列侯的身份按時晉見國君;這難道不是劉邦也有虧待韓信的地方嗎?我認為漢高祖用欺詐詭謀在陳把韓信捉到京城,談到虧待韓信方面不能說沒有;不過,韓信也有過錯,從而導致了這個下場。當初,漢和楚在滎陽相對抗之時,韓信正好消滅了齊國,但他並不立即回輔劉邦,反而自請立為假齊王;後來,劉邦率漢軍追逐楚軍一直到固陵,跟韓信約好時間一起攻打楚軍,屆時韓信卻失約不到;當時,劉邦就有殺掉韓信的念頭了,不過是力量不夠,而不敢動手罷了。等到天下已經平定,韓信還有什麽可倚仗的呢?! |
|
詩人: 王安石 Wang Anshi
韓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憐。 當時噲等何由伍,但有淮陰惡少年。 誰道蕭曹刀筆吏,從容一語知人意。 壇上平明大將旗,舉軍盡驚王不疑。 捄兵半楚濰半沙,從初竜且聞信怯。 鴻溝天下已橫分,談笑重來捲楚氛。 但以怯名終得羽,誰為孔費兩將軍。 |
|
詩人: 王安石 Wang Anshi
貧賤侵凌富貴驕,功名無復在芻蕘。 將軍北面師降虜,此事人間久寂寥。 |
|
詩人: 黃庭堅 Huang Tingjian
韩信
韓生高才跨一世,劉項存亡翻手耳。 終然不忍負沛公,頗似從容得天意。 成臯日夜望救兵,取齊自重身已輕。 躡足封王能早寤,豈恨淮陰食千戶。 雖知天下有所歸,獨憐身與噲等齊。 蒯通狂說不足撼,陳豨孺子鬍能為。 予嘗貰酒淮陰市,韓信廟前木十圍。 千年事與浮雲去,想見留侯决是非。 丈夫出身佐明主,用捨行藏可自知。 功名邂逅軒天地,萬事當觀失意時。 |
|
詩人: 鬍宏 Hu Hong
功成全仗漢傢兵,真是英雄不藉人。 禽了項王知退步,定騎箕尾上天津。 |
|
請鑒賞:
|
|
韓信(?-前196) : 西漢軍事傢。淮陰人。早年傢貧,常從人寄食,曾受胯下之辱。秦末參加項羽部隊,因不受重用,改投劉邦,被拜為大將軍。楚漢戰爭中,劉邦采納他的建議,攻占關中。劉邦、項羽在滎陽相持時,他率軍襲擊項羽側翼,占據黃河下遊地區。後被劉邦封為齊王。公元前202年於垓下(今安徽靈璧南)擊滅項羽。楚漢戰爭結束後,被解除兵權。後被呂後設計誘殺。 |
韓信簡介 Hanshin Introduction |
漢朝楚王韓信(?—前196年),漢族,古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清浦區)人,齊王、楚王、上大將軍。楚州區淮城現尚存有後來遷建的韓信故裏、祠堂。西漢開國功臣,初屬項羽,後歸劉邦。公元前三世紀世界上最傑出的大軍事傢、大戰略傢。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傢、戰略傢、戰術傢、統帥和軍事理論傢。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座駕:五明驥;
兵器:魚腸劍;
經典之戰:暗渡陳倉(出陳倉定三秦之戰),井陘之戰(背水一戰),濰水之戰,垓下之戰;
官爵:執戟郎中-——連敖——漢軍大將軍兼左丞相——大將軍兼相國——齊王——楚王——淮陰侯。 |
|
韩信 生平
古淮陰,其治所為今淮安市淮陰區碼頭鎮。秦始置縣邑有淮陰(今淮陰區碼頭鎮)、盱眙(今盱眙縣城北)、東陽(今盱眙縣馬壩)。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術傢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瀋沙决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傢所推崇。作為軍事傢,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傢,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傢,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韓信為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然而他卻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要讓那墳地四周可安頓得下一萬傢。
當時淮陰下鄉南昌亭亭長見韓信非凡夫俗子,邀為門客,但不為其妻所容,“食時信往,不為具食”,韓信憤然離去,“釣於城下”,但所獲不能果腹。一漂母見韓信饑餓,便把自己帶來的飯分給他吃,一連數十日。韓信十分感激日:“吾必有以重報母”。漂母聽了非常生氣,“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信聞之,深感慚愧。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想侮辱韓信,說:“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並當衆侮辱他說:“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史記·淮陰侯列》)韓信註視了對方良久,慢慢低下身來,從他的胯襠下爬廠出去。街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
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着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采納。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史記·淮陰侯列傳》)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漢王。漢王讓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衆不同的地方。
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也十分賞識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漢王不用,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嚮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軍中有人嚮漢王報告“丞相何亡。”(《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前來進見,劉邦且怒且喜,駡到蕭何為何逃跑,蕭何說他不敢逃跑,他衹是去追逃亡的韓信。劉邦又駡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决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表示自己也想嚮東發展,絶非甘居漢中,定要取天下。蕭何說:“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看在蕭何的情面上同意讓韓信為將,但蕭何堅持要再加以重用,劉邦表示可以讓他做為大將。於是劉邦想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同意了蕭何的要求。
諸將聽說後,都很高興,人人覺得有機會被選拜大將了。等到拜大將時,竟是韓信,全軍皆感驚訝。
韓信拜將後,劉邦問韓信有何定國安邦的良策。韓信問:“同您東嚮而爭天下的不是項羽嗎?那大王自己估計一下,論兵力的英勇、強悍、精良,同項羽比誰高誰下?”劉邦沉默良久,認為不如項王。韓信再拜,贊同地說:“不僅大王,就連我也覺得您不如項王。可是我曾經事奉過項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項王一聲怒喝,千人會嚇礙膽戰腿軟,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這衹算匹夫之勇。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給人傢,這是婦人之仁。項王雖然獨霸天下而使諸侯稱臣,可是卻不居關中而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約定,把自己的親信和偏愛的人封為王,諸侯對此忿忿不平。諸侯見項王驅逐義帝於江南,也都回去驅逐他們原來的君王而自立為王了。凡是項羽軍隊經過的地方,無不遭蹂躪殘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衹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強屈服。名義上雖為天下的領袖,實質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強大會很快變成衰弱的!現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敵人不被誅滅!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給功臣,何愁他們不臣服!率領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傢去的士兵,何愁敵人不被打散!況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馬欣本為秦將,率領秦國弟子已有數年,戰死和逃亡的人不計其數,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和將領投降了項羽,至新安,項羽用欺詐的手段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章邯、董翳、司馬欣得脫,秦人對這三人恨之入骨。現在項羽以武力強封這三人為王,秦國百姓都不擁戴他們。您入武關時,秋毫不犯,廢除秦苛酷刑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國百姓無不想擁戴你在關中為王。根據當初諸侯的約定,大王理當在關中稱王,關中的百姓都知曉。可大王失掉應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漢中做王,秦地百姓無不怨恨項王。現在大王起兵嚮東,攻三秦的屬地,衹要號令一聲即可收服。
劉邦聽後大喜,自以為得信晚。對韓信言聽計從,部署諸將準備出擊。韓信的這番議論,實際上為劉邦製定了東徵以奪天下的方略。
漢元年(前206年)八月,被封漢王的劉邦乘項羽進攻齊地(今山東大部)田榮之機,决計出南鄭(漢都,今陝西漢中市東)襲占關中(指函𠔌關以西地區),東嚮與項羽爭天下,楚漢戰爭爆發。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以曹參、樊噲為先鋒,利用秦嶺棧道(又名“閣道”、“復道”、“棧閣”。古代在今川、陝、甘、滇諸省境內峭岩陡壁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一種道路,是當時西南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漢軍燒毀,三秦王鬆懈麻痹之機,采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派樊噲、周勃率軍萬餘大張聲勢地搶修棧道,吸引三秦王的註意力,自己則親率軍隊潛出故道,翻越秦嶺,襲擊陳倉(項羽所封雍王章邯屬地)。章邯從廢丘(雍都,今陝西興平東南)倉促率軍馳援陳倉,被漢軍擊敗,逃至廢丘、好峙(今陝西乾縣東),漢軍分路追擊,在壤東(今陝西武功東南)、好峙兩地再敗雍軍,進圍章邯殘部於廢丘。爾後,連續作戰,分兵略地,迅速占領關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對楚的初戰勝利。
漢二年(前205年),漢王帥漢軍出關,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印降漢。聯合齊王田榮、趙王歇共同擊楚。四月至彭城,漢軍大敗而還。韓信復收潰敗之軍與漢王在滎陽會師,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於京、索之間,使漢軍得以重振旗鼓。
漢王兵敗彭城之時,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王田榮和趙王歇也反叛並與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為由回到封國後,就封鎖了河關,切斷漢軍退路,叛漢與楚約和。漢王派酈生說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擊魏。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鎖河關(黃河渡口臨晉關後改名蒲津關)。韓信故意多設疑兵,陳列船衹假意要渡河關,而伏兵卻從夏陽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襲擊魏都安邑。魏王豹大驚,引兵迎擊韓信,韓信大勝,虜魏王豹,平定了魏國,改魏為河東郡。
劉邦采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絶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漢書·韓信傳》),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的同時,給韓信增兵3萬,命其率軍東進,開闢北方戰場。漢王派張耳與韓信一起引兵東擊趙王歇,北擊代王陳餘,活捉代相夏說,破代。即以俘獲之精兵,補充在滎陽對楚作戰的劉邦軍,支援正面戰場作戰。
韓信、張耳統兵幾萬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趙王與成安君陳餘陳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韓信渡西河、擄魏王、擒夏說、血洗閼與。現又有張耳加盟,乘勝欲下趙國,軍隊銳不可當。可是我聽說:‘千裏運糧,士卒就有挨餓的危險;到吃飯時纔去打柴做飯,軍隊就不會餐餐吃飽!這井陘口,車不可並行,騎兵不可列隊,行軍數百裏,其糧草必落在後面,希望您暫撥給我三萬奇兵,我從小路截斷漢軍輜重糧草;您深挖護營壕溝,加高兵營圍墻而待。漢軍前不得戰,退不得回,我的部隊斷絶漢軍後路,荒野無食可掠,不出十日,韓信,張耳的頭顱就可懸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慮采納我的計謀,否則定被他倆擒獲。”
成安君陳餘是一個書生,認為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所以表示反對說:“兵法上講,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它,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與之交戰。韓信雖號稱數萬人,其實不過數千人,千裏迢迢來奔襲我們,士兵早已疲憊之極,我們卻避而不擊,若更強大的敵人前來,我們將如何對付?諸侯一定會認為我們膽怯,會輕易地攻打我們。”最終沒聽李左車的計策。
韓信派人暗中探聽,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采納,非常高興。大膽引兵前來,離井陘口三十裏駐紮下來,半夜選二千輕騎兵,人持一面紅旗,從小路來到山坡上偽裝隱蔽起來,窺視趙軍,並且告誡將士:趙軍見我軍出擊,一定傾巢而出,你們就乘機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拔掉趙國旗幟,插上漢軍紅旗。同時命令副將傳令大傢:“今天打敗趙軍之後會餐。”將士們誰都不相信,衹好假意稱是。韓信又召集將領們分析認為,趙軍已先占據了有利的地勢,他們在未見到漢軍大將旗鼓之前,定會擔心我們遇到阻險而退兵,是不肯輕易發兵攻打我們的。於是韓信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擺出衹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絶陣,都大笑不已。天剛亮,韓信打起了大將軍的旗號和儀仗鼓吹,擊鼓進軍井陘口。趙軍果出營迎擊,大戰良久,韓信、張耳棄鼓旗,佯裝打敗,退到河邊的軍陣之中。趙軍見狀,果然傾巢而出追逐韓信、張耳,爭奪漢丟下的旗鼓。韓信、張耳退人河邊陣地,水上軍迎戰趙軍,各個拼死作戰,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這時韓信所派的二千輕騎兵,等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爭奪戰利品的時候,立即衝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竪起二千面漢軍的紅旗。趙軍久戰不勝,想退回營壘,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大驚失色,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於是陣勢大亂,四散奔走逃告。趙將雖斬數人,竭力阻止,卻不見成效。這時漢軍兩面夾擊,大破趙軍,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斬殺成安君陳餘,活捉了趙王歇。
韓信又下令軍中不許殺李左車,有能擒者賞千金。不久,擒獲廣武君,韓信親自上前鬆綁,請廣武君面東而坐,自己執弟子之禮。
韓信大獲全勝,諸將前來祝賀,問到:“兵法上說,布陣應是‘右背山陵,左對水澤’,如今將軍卻背水為陣,還說破趙軍之後會餐,當時我們不服,然而取勝了,這是什麽戰術?”韓信說:“此在兵法,顧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經所謂‘驅市人而戰之’也,其勢非置死地,人人自為戰;今即予生地,皆走,寧尚得而用之乎!”(《漢書·韓信傳》)諸將聽了都自嘆不如,更加佩服韓信的用兵之術了。
然後韓信嚮李左車請教攻燕(燕王臧荼,都薊,今北京)、伐齊之事。廣武君辭謝說:“我聽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敢語政。現在我是敗軍之將,亡國的俘虜,哪裏有資格同你談論國傢大事?”韓信說:“我聽說百裏奚在虞國時,虞國滅亡,在秦國而秦國稱霸,這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時愚蠢,在秦國時聰敏,而是在於國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納他的意見。假使成安君陳餘聽了你的計策,那我韓信現在已成了階下囚了。我是誠心嚮你求教,請你不要推辭。”廣武君說:“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說即使是犯人的話,聖人也可以有選擇地采納。不過恐怕我所獻的計策不一定值得采用,但我仍願獻上我的愚見。成安君雖有百戰百勝之計,可一招失算,軍敗鄗下,身死泜水。現在將軍涉西河,虜魏王豹,擒夏說於閼與,一舉攻下井陘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就打垮趙二十萬大軍,誅殺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使敵國百姓放下農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專心傾聽您下令進軍的消息,這些是的長處。然而將士疲憊,實際情形是難以用兵。現在將軍要率領疲憊勞苦的士卒,停頓在燕國堅守着的城池之下,想戰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盡而不能攻剋,實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齊國也必然固守邊境以圖自強。燕、齊相持不下,那麽劉邦和項羽的勝負也就分不出來。這是將軍的短處。我認為‘北攻燕、東伐齊’的計策是失策。善於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長擊他人之短。將軍不如按兵不動,休整士卒,安定趙地,撫恤遺孤,日日牛酒犒賞將士,擺出攻打燕國的態勢。而後遣辯士去遊說燕國,把自己的優勢充分顯示在燕國而前,燕一定不敢不聽從您。燕降服後再派辯士以燕已降漢說齊,齊必從風而服,即使有再聰明的人也不知道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像這樣,天下的大事就好辦了。用兵之道,本來就有先聲奪人,再動實際的策略。”
韓信聽從廣武君的計策,派使者去燕,燕聽到消息立即投降。韓信又請求立張耳為趙王,鎮撫趙國,劉邦同意,就封張耳為趙王。
此時,楚多次派兵渡黃河擊趙,趙王張耳和韓信往來救援,行軍中安定了許多趙國城池,並發兵支援劉邦。當時楚國正在滎陽圍困劉邦,劉邦逃跑到宛、葉間,收服英布同入成臯,楚又急忙圍攻成臯。漢三年六月,漢王出成臯嚮東渡過黃河,單獨與夏侯嬰跑到了修武的張耳軍中,一大早自稱漢使人趙軍營。張耳、韓信還沒起床,劉邦徑直進其臥室,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兵符,召集諸侯,調動了諸侯的位置。等張耳、韓信起床後纔得知漢王來過,不禁大驚失色。漢王奪了兩人的軍隊,命令張耳備守趙地,任命韓信為相國。收集沒有調到滎陽的趙兵去攻打齊國。
韓信引兵東進擊齊,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酈食其已說齊歸漢。韓信想停止,範陽辯士蒯通勸韓信說:“將軍奉詔攻打齊國,而漢王衹不過派密使說服齊國歸順,難道有詔令叫您停止進攻嗎?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說客,憑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邑,將軍統帥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纔攻占趙五十多個城邑,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嗎?”韓信聽從蒯通說法,率兵渡河擊齊。這時齊國已决計降漢,對漢軍的戒備鬆懈,韓信乘機襲擊了齊駐守歷下的軍隊,一直打到臨淄。齊王田廣驚恐,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齊王逃到高密後,派人嚮楚求救。
當韓信襲破臨淄時,項羽聞訊遣竜且親率兵馬與齊王田廣合力抗漢,號稱二十萬衆。有人前來嚮竜且獻計:漢軍遠征作戰,所嚮披靡,而齊,楚本土作戰兵易渙散,不如深溝高壘,以守為攻。招撫已淪陷城邑,使知齊王存,楚來救,這必定使漢軍得不到糧食,會不戰自敗。竜且輕視韓信,又急求戰功,不用此計,率兵與韓信軍隔濰水東西(今山東境內的濰河)擺開陣勢。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率一半軍隊涉水進擊竜且之陣,竜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竜且以為韓信怯弱,率軍渡江進擊。這時韓信命人决開壅塞濰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竜且的軍隊大半沒有渡過去。韓信揮軍猛烈截殺,殺死竜且。東岸齊、楚聯軍見西岸軍被殲,四處逃散。韓信率軍急渡水追擊至城陽,楚兵皆被俘虜。齊王田廣逃走不久被殺。漢四年(前203年)齊地全部平定。
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齊國平定之後,他派人嚮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復無常的國傢,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看了韓信上書內容,劉邦十分惱怒,大駡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湊近他的耳朵說:“漢軍處境不利,怎麽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此機會立他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則可能發生變亂。”劉邦經提醒也明白過來,改口駡道:“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史記·淮陰侯列傳》)於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齊國失利,竜且戰死,使項羽非常恐慌。派盱臺人武涉前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韓信謝絶說:“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纔離楚歸漢。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萬之衆,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纔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的。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
武涉遊說失敗後,齊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舉足輕重的關鍵在韓信手中,於是用相人術勸說韓信,認為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險。終於說動韓信,但韓信猶豫而不忍背叛劉邦,又自以為功勞大,劉邦不會來奪取自己的齊國,於是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趁項羽無備,楚軍饑疲,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約韓信從齊地(今山東),彭越從梁地(今河南東北部)南下合圍楚軍。五年十月(漢初承秦製,十月為歲首),韓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今河南淮陽西北),楚軍反擊,劉邦大敗而歸。
為調動韓信、彭越,劉邦聽從張良之謀,劃陳(今河南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封彭越為梁王,劃睢陽(今河南商丘)以北至𠔌城(今山東東阿南),為其封地。由韓信指揮此戰。韓、彭遂率兵攻楚;韓信從齊地南下,占領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和今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彭越亦從梁地西進。漢將劉賈會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縣城父集)北上;劉邦則率部出固陵東進、漢軍形成從南、北、西三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嚮垓下(今安徽靈璧南,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退兵。
五年十二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40萬人與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决戰。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後。韓信揮軍進攻失利,引兵後退,命左、右翼軍繼續攻擊。楚軍迎戰不利,韓信再揮軍反擊。楚軍大敗,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屢戰不勝,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歌雲:“人心都嚮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韓信乘勢進攻,楚軍大敗,十萬軍隊被全殲,項羽逃至東城自剄而死。劉邦於是還至定陶,馳入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後改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今江蘇邳縣東)。
韓信到楚國後,召見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她千金。輪到下鄉南昌亭長時,衹賞他一百錢,並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又召見曾經侮辱自己,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少年,封他為中尉,並且告訴諸將說:“這是位壯士,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了他也不會揚名,所以就忍了下來,這纔有了今天的成就。”
項羽兵敗後,他的逃亡將領鐘離昧因素來與韓信關係很好,就投奔了韓信。劉邦記恨鐘離昧,聽說他在楚國,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時韓信初到楚國,到各縣鄉邑巡察進出都派軍隊戒嚴。漢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的計策,說天子要出外巡視會見諸侯,通知諸侯到陳地相會,說:“我要遊覽雲夢澤。”其實是想要襲擊韓信,韓信卻不知道。劉邦將到楚國時,韓信打算起兵謀反,但又認為自己無罪;想去謁見劉邦,又怕被擒。這時有人嚮韓信建議:“殺了鐘離昧去謁見漢高祖,高祖必定高興,也就不用擔心禍患了。”於是韓信把此事與鐘離昧商議,鐘離昧說:“劉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你這裏,如果想逮捕我去討好劉邦,我今天死,隨後亡的定是你韓信。看來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結果鐘離昧自殺而亡。韓信持鐘離昧首級去陳謁見劉邦。劉邦令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放在隨從皇帝後面的副車上。韓信說:“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史記·淮陰侯列傳》)高祖說:“有人告你謀反。”就給韓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陽,赦免了韓信的罪過,改封他為淮陰侯。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深知高祖劉邦畏懼他的才能,所以從此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韓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傢中悶悶不樂。對於和絳侯周勃、潁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傢門,真是臣下的光耀。”韓信出門後,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
高祖劉邦高興時常同韓信閑談將領們才能的高下,劉邦問:“如我能將幾何?”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將十萬。”劉邦問:“於君何如?”韓信說:“臣多多而益善耳。”劉邦笑着說:“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韓信說:“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在被軟禁的時間裏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傢,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我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同時還收集、補訂了軍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陳豨被封為巨鹿郡郡守,前來嚮韓信辭行。韓信辭去左右,拉着陳豨的手仰天長嘆道:“你可以同我說知心話嗎?我有話想同你講。”陳豨表示一切聽從將軍的命令。韓信說:“你所管轄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親信寵愛的臣子,若有人說你謀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謀反,陛下就會産生懷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謀反,陛下定會大怒而親率軍隊徵討。我為你在京城做內應,就可圖謀天下了。”陳豨平素就瞭解韓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計謀,表示一切聽從韓信的指示。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果然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徵討,韓信稱病不隨高祖出徵。有人告韓信與傢臣謀劃:可以在夜裏假傳詔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後率領他們去襲擊呂後和太子。這時韓信的一位門客得罪了韓信,韓信囚禁了他。那位門客的弟弟就嚮呂後密告韓信要謀反的情況。呂後無明確證據,衹有把韓信騙來,於是與相國蕭何商議,說陳豨已被殺死,諸侯群臣都前來進宮朝賀。韓信因為和蕭何的友情,入朝進賀,呂後派武士把韓信捆縛起來,在長樂宮中的鐘室裏斬殺了他,並被誅滅三族。韓信臨斬時說:“吾不用蒯通計,反為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公元前196年寒鼕正月,大漢開國元勳淮陰侯韓信死於長樂鐘室,年僅三十三歲。隨後,韓信三族被誅,數千無辜,血染長安,哭號之聲,傳蕩千古,當是時,寒風凜冽,長空飄雪,長安滿城人盡嗟嘆,無不悲愴,皆言淮陰侯一飯千金,不忘漂母;解衣推食,寧負漢皇?蕭何一言便強入賀,欲謀逆者怎會坦率如斯?是侯不負漢,而漢忍於負侯,侯之死,冤乎哉! 不日,蒯通被帶到,高祖親自審問。“當日汝與韓信之言,究竟為何?” 蒯通道:“吾相韓信,言其面不過封侯,背則貴不可言。因說之背漢自立,則可三分天下也。” 高祖又問:“然信有何言?” 蒯通長嘆一聲道:“韓信言:‘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見利而忘義乎?’” 高祖頓時愣住,良久沒有說話,眼淚卻在眶中打轉了。蒯通又嘆道:“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淮陰侯之功也。然彼竟不聽臣言,心念陛下解衣推食之恩,而引軍南下,敗項王於垓下,交兵而歸楚,勸進於汜水,迎陛下於陳,觀此種種,豈有反心?嗟夫,昔日楚漢之命皆懸於彼,彼卻毫無反心,今天下已集,且無權無兵,彼竟心生反意,而勾結陳豨,欲謀不軌,韓信真乃一愚人哉!”對於蒯通的反問高祖不忍再聽,便轉過頭去,揮手道:“置之!” |
|
在淮陰故城東南高莊,有一座高大的古墓,人們都叫它青墩,又叫清水墩、七裏墩,這就是漢代大軍事傢韓信母親的墳墓。當年,這裏可是一塊風水寶地,就連歷史學家司馬遷來到這裏都是這樣認為的。韓信把他的母親葬在這裏還有一個故事呢。
話說韓信母親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了,孝順的韓信天天為母親的病發愁。這天晚上,母親覺得胸口疼痛,呼吸急促,望着病入膏肓的母親,韓信急得六神無主,隔壁鄰居也紛紛前來探望。
韓信滿心希望母親還能有個救應,他拿起傢裏的最後一點錢,去給母親延醫問藥。
月明星稀,清風徐來,一條小路在田野間延伸。韓信無心欣賞月下景色,匆忙往前趕路。
前面不遠處,有兩位老者,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不緊不慢地沿着小路躑躅而行,老人邊走邊東張西望,還不時地低聲私語。
韓信覺得好奇,就悄悄地跟在老人後面。不一會,走在前面的胖者離開小路,走嚮路旁一塊地勢較高、長滿野草的開闊地。他在高地上走來走去,然後嚮另一老者喊道:“師弟,你過來。”
瘦者離開小路,走上了那片高地。
胖者問瘦翁:“這裏正是我們要找的地方,你覺得怎麽樣?”
瘦者四處眺望,沒有言語。
胖者滔滔不絶:“師弟,這裏北對清口,千裏長淮婉轉瀠回,聚天地之靈氣,實在是風水寶地,身後葬身此處,子孫必有將帥之才,王侯之尊。”
瘦翁沉吟半晌,開口答道:“師兄,我看這裏可是一塊絶地噢!長河之險,惡水之難皆匯於此,葬身於此,必斷子絶孫!”
“不對,不對,師弟,你錯了,我看了五十年的風水從沒有走過眼!” 胖者連聲辯白。
胖翁道:“師兄,我們打個賭。”
瘦翁問:“行,怎麽個賭法?”
胖翁從包裹裏取出一個雞蛋說:“我把這個雞蛋放在這裏,明日寅時,雞蛋孵出小雞,說明這裏是福地,你給我十兩銀子。如果雞蛋被地氣蒸熟了,說明這裏是塊絶地,我給你十兩銀子。”
“好,一言為定。” 瘦翁爽快地答應。
兩人立下賭約,相攜而去。
待兩位老者遠去,韓信從不遠處的灌木叢中走了出來,他把老者的話聽得一清二楚。韓信看了看老者放在地上的雞蛋,然後又嚮周圍看了看,匆匆而去。
韓信請來郎中給母親看完病後,又侍候母親吃了湯藥,母親精神也好了些。
母親多日未吃東西了,韓信見母親精神好了些,非常高興,他又去給母親弄點吃的,順便還煮了兩個雞蛋,待母親吃點東西沉沉睡去,已經是後半夜了。韓信想起兩位老者的賭約,便隨手拿起一個熟雞蛋揣到懷裏,匆匆出了傢門。
沿着自己日日走過的熟悉的小路,韓信來到了那片高地上。他悄悄地蹲在離老者放的那個雞蛋不遠的地方,不一會,就聽到雞蛋發出的輕輕叩擊聲,片刻工夫,蛋殼裂開,從裏面鑽出一隻小雞。韓信喜出望外,上前雙手捧起小雞,小心地將小雞放到懷裏。
韓信將帶來的熟雞蛋放在地上,拾起地上的蛋殼,躲到遠處的灌木叢中。
不一會,兩位老人踏着夜露走來,瘦翁走在前面,從地上拾起雞蛋,剝去蛋殼,張口就吃,邊吃邊說:“師兄,你輸了!”
胖翁看着吃得津津有味的師弟,搖了搖頭,無話可說,從懷中掏出一錠銀子遞給瘦翁,轉身離去。瘦翁亦隨之而去,兩人一前一後,很快消失在韓信的視野中。
韓信從灌木叢中走了出來,疾步離去。
韓信回到傢中,從懷中掏出小雞,放在母親的枕邊,小雞“嘰嘰”地鳴叫着,母親聽到這天籟之聲,吃力地睜開眼睛,臉上露出了快慰的笑容。母親想說些什麽,但沒有說出來,腦袋一歪,闔然逝去。韓信放聲慟哭。
韓信哭罷,收拾一下母親生前用過的東西,背起母親的遺體,迎着初升的太陽,走嚮那片高地。
韓信在小雞出殼的地方,放下了母親的遺體,忽然,韓信感覺腳下的土地動了起來,他連忙嚮後退了幾步,不一會,平地上長出了一座高大的墳墓,將母親的遺體掩埋起來。一個遙遠的聲音從空中傳來:“信兒,投軍去吧!”韓信聽得出這是母親的聲音,他長跪在地,淚飛如雨。
韓信葬別母親,便仗劍從軍,投身在項梁麾下。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在劉邦為其建構的一座蔚為壯觀的戰爭舞臺上運籌幃幄,自由馳騁,出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挾不賞之功,名高於天下。 |
|
(宋)司馬光:“世或以韓信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資治通鑒》捲十二《漢紀》四
(宋)蘇軾:“(韓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蓋萬夫”
(明)唐順之:“孔明之初見昭烈論三國,亦不能過。予故曰:淮陰者非特將略也。”
(明)王世貞:“淮陰之初說高帝也,高密(鄧禹)之初說光武也,武鄉(諸葛亮)之初說昭烈也,若懸券而責之,又若合券焉!噫,可謂纔也已矣!”
(元)楊維楨:“韓信登壇之日,畢陳平生之畫略,論楚之所以失,漢之所以得,此三秦還定之謀所以卒定韓信之手也。”
(明)董份:“觀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謀而已也,所以謂之‘人傑’。”
(明)李贄:“信與沛公初見,凡說項羽處,字字拿着沛公,沛公卒受其益。”
(清)王鳴盛:“觀信引兵法以自證其用兵之妙,且又著書三篇,序次諸傢為三十五傢,可見信平日學問本原。寄食受辱時,揣摩已久,其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皆本於平日學問,非以危事嘗試者。信書雖不傳,就本傳所載戰事考之,可見其純用權謀,所謂出奇設伏,變詐之兵也”。
(明)茅坤:“太史公傳淮陰,不詳其兵法所授,此失着處。”
(清)王志湉:“氣蓋世力拔山,見公束手,歌大風思猛士,為之傷懷。”
(清)徐經:“史公為淮陰惜,實不僅為淮陰惜。”
(明)茅坤:“予覽觀古兵傢流,當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嘗與敵人血戰者。予放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詞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然哉!”
韓信廟
劉禹錫
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
卻過淮地吊韓信廟
李紳
功高自棄漢元臣,遺廟陰森楚水濱。英主任賢增虎翼,假王徼福犯竜鱗。
賤能忍恥卑狂少,貴乏懷忠近佞人。徒用千金酬一飯,不知明哲重防身。
中呂·賣花聲·客況
張可久
十年落魄江濱客
幾度雷轟薦福碑
男兒未遇暗傷懷
憶淮陰年少
滅楚為帥
氣昂昂漢壇三拜
李白 猛虎行
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
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
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
李白 贈新平少年
韓信在淮陰,少年相欺凌。
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
一遭竜顔君,叱咤從此興。
千金答漂母,萬古共嗟稱。 |
有關韓信的成語 Han Xin related idioms |
【戰無不勝】
【國士無雙】
【一飯千金】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瀋沙决水,半渡而擊】
【背水一戰】
【拔幟易幟】
【置之死地而後生】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兵仙神帥】
【胯下之辱】
【解衣推食】
【居常鞅鞅】
【功高震主】
【簫何月下追韓信】
【漢中高對】
【獨當一面】
【略不世出】
【不賞之功】
【匹夫之勇】
【婦人之仁】
【推陳出新】
【百戰百勝】
【勳冠三傑】
【伐功矜能】
【鳥盡弓藏】
【偽遊雲夢】
【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人心難測】
【鐘室之禍】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錢莉芳曾寫過以韓信為主要人物的大型歷史科幻小說《天意》。
裏面以韓信的一生為綫索,譜寫了一幅恢宏的歷史! |
相傳韓信創造象棋和風箏 According to legend, the creation of chess and kite Hanshin |
象棋是中國傳統棋種。它的來歷傳說不一,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始創於西漢統帥百萬大軍的韓信。
劉邦統一西漢王朝後,屢建戰功的大將韓信被呂後誘捕入獄。韓信自知壽命快到頭了,就打算在獄中寫一本兵書傳給後人。不料這事被呂後知道,就下了一道懿旨,說他身為犯官,不能擅着兵書。韓信悲憤難忍,仰天長嘆道:“這個婆娘太狠毒了!不但要本王的命,連本王的名也要除掉啊!”當時有個獄卒聽到他這句話後,跪在韓信面前說:“王爺!你就把用兵之法傳給小人吧!”韓信苦笑了一聲說:“本王若不知用兵之道,也不會落到今天這個下場。如今悔之晚矣,怎麽能再連累你遭受殺身之禍呢?”獄卒再三懇求,韓信衹是不允。
一天,這個獄卒給韓信送飯時,眼裏的淚花直打轉轉,好像有啥要事對韓信說,又忍住了。韓信一看他的神色,便感到不妙,就問獄卒:“大哥,那個婆娘是不是要對我下毒手了?”獄卒忍不住哭出聲來。韓信大笑道:“打完兔子殺獵犬,射盡飛鳥折良弓嘛!從古至今都是這樣,沒啥可怕的。”說罷,叫獄卒坐下,韓信取來一根筷子,在地上畫了個方框,又在框中畫了一條“界河”,河中寫了“楚河”、“漢界”四個字。接着又在河界兩邊各畫了三十六個小格,並說:“本王今年剛好三十六歲,一生助漢滅楚,屢立大功,到頭來卻死在一個女人手裏。你平時對我百般照料,今生今世我再沒機會報答你了,就把生平所學的奇術傳給你吧。”他說着叫獄卒取來紙筆,把紙裁成三十二個小塊,布在方框內界河兩方。一面的十六塊紙片各寫着帥、仕、相、車、馬、炮、兵等字,另一面的十六塊紙片上寫着將、士、象、車、馬、炮、卒等字。
擺好後,韓信邊移動紙片邊告訴獄卒:“這個方框就是千軍萬馬的大戰場,兩面各代表一方的軍力。用兵之道,貴在主帥多謀善變,通盤籌劃、奇正配合,以不變應萬變……”並具體地教獄卒如何跳馬、出兵等。獄卒邊點頭邊稱贊:“奇!王爺真是個奇人啊!”
從那天起,韓信每天都和這個獄卒守着方框(棋盤)研究兵法。不久,韓信被呂後殺死,那個獄卒也逃走了。他躲藏在一個深山裏,搭了間草棚,開荒種地,全家人自耕自食,一有空閑,就專心研究韓信授給他的奇術。因紙片易爛,就換成了扁圓形小木頭坨兒,為好區別又染成紅黑兩色。又據“奇”的諧音,把“奇”叫做“棋”,還寫了一本《棋譜》傳給了他的兒子。後人認為棋雖可布陣,但不是真的兩軍作戰,衹是一種象徵,所以稱它為“象棋”。
風箏的起源與韓信
中國是風箏的故鄉,南方稱“鷂”,北方稱“鳶”。 相傳,風箏的發明人是大軍事傢韓信。垓下之戰中,韓信以“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的軍隊團團包圍,為了瓦解楚軍的軍心,韓信派人用牛皮製成風箏,上敷竹笛,夜晚放到高空中,風吹着笛子發出凄涼的聲音,漢軍和着笛聲唱起楚國的民歌來。楚軍聽到了鄉音,都想念起故鄉來,鬥志渙散了。結果,楚霸王一敗塗地,在烏江邊上自殺了,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唐朝趙昕也在《熄燈鷂文》中說:垓下之戰時,韓信製成風箏,讓張良坐風箏上天,高唱楚歌,楚歌傳到楚營,動搖了項羽軍心。宋朝的《事物紀原》中還記載韓信曾利用風箏測量距離之事。 |
|
【王孫】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明)楊美益《過韓信嶺》:“蹙項方成皇帝尊,功勞一半屬王孫。”(清)汪枚《釣臺懷古》:“王孫城下獨垂釣,淮水依稀似渭濱。”(清)張如蘭《淮陰祠》:“咳唾山河歸赤帝,解推衣食誤王孫。”
【韓王孫】參見前註。(清)何彤雲《韓侯嶺》:“漂母哀其生,呂後快真死。咄咄韓王孫,命係兩女子。”(明)沙張白《胯下橋》:“韓王孫,昔何懦,惡少年,能死我。勇拔山,新裂土,歸來報功次漂母。”
【韓生】生:本指有生命力的東西,多指青年男子、小夥子。韓生即姓韓的小夥子,在特殊語境下專指韓信。(宋)黃庭堅《淮陰侯》:“韓生瀋鷙非悍勇,笑出胯下良自重。”又《韓信》:“韓生高才跨一世,劉項存亡翻手耳。”(明)王世貞《淮陰侯廟歌》:“是時韓生業釣者,其志固已無山東。”
【國士無雙】國中最傑出的人物,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史記·淮陰侯列傳》載蕭何進劉邦語:“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宋)黃庚《題漂母飯信圖》:“國士無雙未肯臣,漢皇眼力欠精神。築壇直待追亡後,不及溪邊一婦人。”
【國士】參見前註。(宋)黃庭堅《書幽芳亭》:“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清)和邦額《夜譚隨錄》:“以張良、韓信之才,不識為國士。”(明)侯居坤《拜將臺》詩曰:“登壇舊跡今猶在,千古人懷國士風。”(清)方坦《韓侯廟》:“把釣誰相顧,登壇衆所尊。豈知真國士,即是餓王孫。”
【千秋國士】參見前註。(清)羅繞典《韓侯嶺》:“難得君主布赤誠,千秋國士豈虛生。”
【淮陰國士】清)袁保恆《過韓侯嶺題壁》:“高帝眼中衹兩雄,淮陰國士與重瞳,項王已死將軍在,能否無嫌到考終。”(清)朱彝尊《詠史》:“漢皇將將屈群雄,心許淮陰國士風。”(清)丁裕生《韓信》:“淮陰國士原無雙,走狗當烹寃背相。”
【無雙國士】同“國士無雙”。(清)汪枚《釣臺懷古》:“無雙國士誰能識,辱食晨炊心惻惻。”(清)張崇型《韓侯廟懷古》:“無雙國士得時難,委任權專上將壇。”
【無雙士】同“無雙國士”。(清)張如蘭《淮陰祠》:“誰知寥廓無雙士,猶自徘徊一飯恩。”(清)韓國瓚《韓廟傾碑》:“興劉爭羨無雙士,拒蒯誰憐不背臣。”(清)謝均《淮陰侯》:“當年若少無雙士,縱有蕭張未足多。”
【大將】古代軍隊中的中軍主將,亦指主帥,泛稱高級將領。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因以稱之。《(明)鬍璉《韓信城》:“大將真王跡,荒城故國原。英雄能忍辱,富貴擬酬恩。”
【將軍】蘇軾《淮陰侯廟記》:“當嬴氏刑慘網密,毒流海內,銷鋒鏑,誅豪俊,將軍乃辱身污節,避世用晦,志在鵲起豹變。……然使水行未殞,火流猶潛,將軍則與草木同朽,麋鹿俱死。”(清)張潮《拜將壇》詩曰:“不見將軍登古臺,空謀相國為雄纔。五年籌策數言定,萬裏煙塵百戰開。”(清)蘆秉純《題淮陰侯墓》:“蒯生空相將軍背,未相將軍一片心。”(清)韓國瓚《淮陰侯祠》:“置之死地而能生,將軍機神心血竭。”(清)鬍樵漢《韓山》:“到底英雄名不死,至今山姓屬將軍。”
【上將】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詳,雖死不易。”(清)揆敘《近淮陰侯故裏》詩曰:“鐘室謀成上將亡,分明授意出高皇。”(清)王志融《韓侯嶺》:“背水囊沙上將威,移師項羽睏重圍。”
【左丞相】漢高帝二年(前205)八月,劉邦拜韓信為左丞相,令其率兵一部擊魏。
【相國】漢高帝三年(前204)六月,劉邦逃往趙地,奪韓信大軍,拜韓信為相國,令其徵兵擊齊。 |
|
韓信分油
韓信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帥,輔助劉邦打敗楚霸王項羽,奠定了漢朝的基業。民間流傳着一些以韓信為主角的有關聰明人的故事,下面就是其中的一個。
據說有一天,韓信騎馬走在路上,看見兩個人正在路邊為分油發愁。這兩個人有一隻容量10斤(1斤=500剋)的簍子,裏面裝滿了油;還有一隻空的罐和一隻空的葫蘆,罐可裝7斤油,葫蘆可裝3斤油。要把這10斤油平分,每人5斤。但是誰也沒有帶秤,衹能拿手頭的三個容器倒來倒去。應該怎樣分呢?
韓信騎在馬上,瞭解情況以後,說:“葫蘆歸罐罐歸簍,二人分油回傢走。”說完了,打馬就走。兩個人按照韓信的辦法倒來倒去,果然把油平均分成兩半,每人5斤,高高興興,各自回傢。究竟是怎樣倒來倒去的呢?三種容器各自裝油斤數的變化過程,可從下面的表中看出。
韓信所說的“葫蘆歸罐”,是指把葫蘆裏的油往罐裏倒;“罐歸簍”是指把罐裏的油往簍裏倒。通常分油要把油從大容器往小容器裏倒,現在卻把小容器裏的油往大容器裏“歸”。往油葫蘆裏倒油,衹能得到3斤的油量;把葫蘆裏的油往罐裏“歸”,“歸”到第三次,葫蘆裏就出現2斤的油量。再把滿滿一罐油“歸”到簍裏,騰出空來,把葫蘆裏的2斤油“歸”到空罐裏;最後再倒一葫蘆3斤油,“歸”到罐裏,就完成分油任務了。
韓信點兵
秦朝末年,楚漢相爭。一次,韓信將1500名將士與楚王大將李鋒交戰。苦戰一場,楚軍不敵,敗退回營,漢軍也死傷四五百人,於是韓信整頓兵馬也返回大本營。當行至一山坡,忽有後軍來報,說有楚軍騎兵追來。衹見遠方塵土飛揚,殺聲震天。漢軍本來已十分疲憊,這時隊伍大嘩。韓信兵馬到坡頂,見來敵不足五百騎,便急速點兵迎敵。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結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結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結果又多出2名。韓信馬上嚮將士們宣佈:我軍有1073名勇士,敵人不足五百,我們居高臨下,以衆擊寡,一定能打敗敵人。漢軍本來就信服自己的統帥,這一來更相信韓信是“神仙下凡”、“神機妙算”。於是士氣大振。一時間旌旗搖動,鼓聲喧天,漢軍步步進逼,楚軍亂作一團。交戰不久,楚軍大敗而逃。
首先我們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數9945(註:因為5、9、13、17為兩兩互質的整數,故其最小公倍數為這些數的積),然後再加3,得9948(人)。
簡單扼要總結:
1.算兩兩數之間的能整除數
2.算三個數的能整除數
3.用1中的三個整除數之和減去2中的整除數之差(有時候是倍數)
韓信帶1500名兵士打仗,戰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3人;站7人一排,多出2人。韓信馬上說出人數:1073 |
韓信之死謎團 Han Xin's death a mystery |
關於韓信之死,用當事人的話就是:‘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用蒯通話就是:韓信居人臣之位,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劉老三賞無可賞,所以韓信衹有死路一條。這兩種觀點合二為一。也是最普遍的看法。千百年來得到千百萬人的熱烈擁護。
《淮陰侯列傳》: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
劉邦知道韓信死訊以後情感反映也很能說明問題。且喜且憐之!喜從何來?為何而憐? 鴻門宴,項羽想殺劉邦,但不屑殺之。劉邦對功臣也有這樣類似的心理。劉邦是想殺韓信,但又因為他的功勞太大太大,不忍殺之,和項羽有點不一樣。但既然被殺還是且喜且憐之。是人性最真實的反映。任何潛在敵人的死亡,換了誰都會高興的。
《淮陰侯列傳》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韓信被軟禁以後,劉邦為了給他解悶,緩解他的心裏壓力,還時常與韓信聊天下棋。這也很能說明問題。劉邦對韓信是有愧疚之心的,何衹不忍殺之呢?
《淮陰侯列傳》:呂後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髃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強入賀。”信入,呂後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
明明白白地寫着,殺韓信的是呂後,而非劉邦!
呂後也是一政治強人,不下於劉邦。呂後窺測到了劉邦的心裏,想殺而不忍殺,那就讓老娘來吧!呂後殺韓信並不是拍劉邦馬屁,相反的是個巨大的政治陰謀。
韓信創造了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1.韓信是大漢王朝第一功臣。
2.韓信是漢朝第一個被殺的功臣。
呂後殺韓信起到兩個效果:
1.殺猴給雞看,老娘連韓信這樣的大功臣都敢殺,小樣就更不在話下了
2.呂後殺韓信的方式讓人不寒而慄。她采用了先斬後奏的方式殺了韓信並夷三族。並且劉邦默認了這樣的方式。在衆大臣那裏産生的心裏效果不下美國送給日本的兩顆原子彈!它不啻嚮大臣們說明了呂後是有先斬後奏的權力的。以後還有誰敢得罪呂後?白天劉邦在上班沒有機會下手,等到晚上劉邦睡覺的時候,就快刀斬亂麻給處理了,順便夷三族。等到第二天生米煮成熟飯了,再奏報。夠恐怖吧!當然呂後也不可能亂殺人,但做大臣的就都得小心翼翼了。
呂後通過殺韓信起到了震懾群臣的效果,樹立了自己的威權。
呂後殺人道理很簡單,為了自己的權力,呂後要殺的不是一個韓信而已,而是所有的功臣!
《呂太後本紀》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發喪,太後哭,泣不下。留侯子張闢彊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後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闢彊曰:“帝毋壯子,太後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産、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後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乃如闢彊計。太後說,其哭乃哀。呂氏權由此起。乃大赦天下。
大臣請拜呂臺、呂産、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心安了,也就不殺人了,還是為了權力。
可以這麽說從殺韓信開始,呂後放手大殺了。
《呂太後本紀》:呂後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後力。 《魏豹彭越列傳》:梁王怒其太僕,欲斬之。太僕亡走漢,告梁王與扈輒謀反。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於是呂後乃令其捨人彭越復謀反。廷尉王恬開奏請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國除。
在不斷殺人中樹立了自己的威權!殺到後來權勢巡天!
《留侯世傢》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後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歌曰:“鴻鵠高飛,一舉千裏。羽翮已就,橫絶四海。橫絶四海,當可柰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闋,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去,罷酒。
作為一個封建帝王,政治強人,到最後竟然連易太子也無能為力,可見呂後殺人殺出的威權有多大了!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這樣的說法是對的。韓信死於呂後之手,而非劉邦。劉邦是想殺韓信,但因其功多不忍殺之。再說韓信已經被劉邦軟禁,對那樣的死老虎已沒有殺的必要了。殺了反而會招致千古駡名。呂後窺測到了劉邦的微妙的心裏。放手一殺。並在殺功臣中樹立了自己的威權!強化了呂氏專政!可以說殺韓信是呂後立威的政治需要。作為呂後專權的絆腳石,韓信遲早總是要殺的。。。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無毒不丈夫,說的大概就是劉邦這一類人。
但還有一句成語,比男人還要毒,叫做:最毒婦人心,說的就衹有呂後了。 |
司馬遷和司馬光評價韓信 Sima Guang Sima Qian and evaluation Hanshin |
太史公曰:吾如淮陰,淮陰人為餘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衆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傢。餘視其母塚,良然。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傢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譯文:我曾經到過淮陰縣,那裏的人告訴我,韓信即使在一介平民時,志氣也是和平常人不一樣的。那時,他的母親過世,傢裏貧窮,韓信無辦法按照當時的禮節安葬母親。但是,他卻尋找到一個風水寶地——地勢高並且寬敞平坦,可以容納上萬戶人傢居住的地方作為母親的墓地。我,也到過他母親的墓地,果然和淮陰父老說的那樣。假使能夠讓韓信修學道德,養成謙讓有禮的品格,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功勞,那就可以功名與福祿齊全了。那麽,他對於西漢王朝的貢獻,簡直就可以和周代的周公旦、召公奭和姜太公齊名,而他的後代子孫也可以長久地祭祀他了。可是,韓信沒有花時間去改變自己,反而在天下都已經統一,人民得到安定的時候,陰謀造反,結果全族受到牽連而被誅殺,這,難道不是天意嗎?
臣光曰: 世或以韓信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僕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觀其拒蒯徹之說,迎高祖於陳,豈有反心哉!良由失職怏怏,遂陷悖逆。夫以盧綰裏用舊恩,猶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請;豈非高祖亦有負於信哉?臣以為高祖用詐謀擒信於陳,言負則有之;雖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漢與楚相距滎陽,信滅齊,不還報而自王;其後漢追楚至固陵,與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當是之時,高祖固有取信之心,顧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復何恃哉!
譯文:一般人可能認為韓信是最早提出統一天下的偉大戰略的人,他和劉邦一起在漢中起事,平定了三秦之後,就和劉邦分兵攻取北方,擒了魏王,奪取代國,打敗趙國,威脅燕國,乘勝嚮東攻擊並占領了齊國,往南又在垓下消滅了楚國,漢朝所以能夠得到天下,大抵說來都是韓信的功勞。看他拒絶蒯徹的遊說,在陳迎接劉邦,怎麽會有反叛的心呢?!實在是因為他失掉了王爵而心裏不快,纔做出背叛謀反的行為。以盧綰不過是劉邦的鄰居這種故舊恩情,還能夠被封為燕王,而韓信卻衹能夠以列侯的身份按時晉見國君;這難道不是劉邦也有虧待韓信的地方嗎?我認為漢高祖用欺詐詭謀在陳把韓信捉到京城,談到虧待韓信方面不能說沒有;不過,韓信也有過錯,從而導致了這個下場。當初,漢和楚在滎陽相對抗之時,韓信正好消滅了齊國,但他並不立即回輔劉邦,反而自請立為假齊王;後來,劉邦率漢軍追逐楚軍一直到固陵,跟韓信約好時間一起攻打楚軍,屆時韓信卻失約不到;當時,劉邦就有殺掉韓信的念頭了,不過是力量不夠,而不敢動手罷了。等到天下已經平定,韓信還有什麽可倚仗的呢?! |
|
Han Xin
韓信
漢之際名將。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早年傢貧,常從人寄食。秦二世二年(前208)投奔項梁,參加反秦鬥爭。項梁陣亡後歸屬項羽,任郎中,曾多次獻策,都未被采納。劉邦受封為漢王後,韓信即由楚歸漢。初任連敖,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仍未得到重用;一度亡去,丞相蕭何親自追還,並極力嚮劉邦保舉說:要想爭奪天下,非有韓信不可。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他認為,項羽雖然霸天下而臣諸侯,但百姓不擁護他,所以其強易弱;相反,漢王入關後紀律嚴明,與民約法三章,得到秦民擁護。因此,假若利用吏卒企望東歸的心情,舉兵東嚮,三秦可以奪取。劉邦采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漢二年(前205),劉邦兵敗彭城(今江蘇徐州)後,他迅速派兵與劉邦殘部會合滎陽,阻擋了項羽的攻勢。劉邦與項羽相持於滎陽時,韓信則率兵在項羽的側翼發動了一係列攻勢。他在擊魏時,先以疑兵佯渡臨晉,主力卻出其不意地奔襲安邑,於是俘虜魏王豹,平定河東郡。隨即又進擊代、趙。漢三年十月,韓信在破代後,率兵東下井陘擊趙。當時趙王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在數量上居於絶對優勢。韓信一面以輕騎兩千人伺機偷襲趙營,同時以主力萬人背水為陣,誘使趙兵傾巢出擊。隨後漢軍兩面夾攻,獲得全勝,趙王歇被虜獲。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竜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遣張良立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楚漢戰爭結束後,韓信被解除兵權,徙為楚王。韓信就國後,經常陳兵出入,被人告發謀反。高帝六年(前201),劉邦采納陳平的建議,偽遊雲夢,伺機逮捕韓信,帶至洛陽,赦為淮陰侯。十年,代相陳□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平叛。韓信原與□暗通聲氣,次年又部署傢臣詐詔赦諸官徒奴,企圖襲擊呂後和太子,結果為人告發。呂後與相國蕭何合謀,偽稱高帝班師回朝,將韓信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鐘室,夷其三族。
(張烈 田人隆)
|
|
- : Han Xin
|
|
韓信村 韓信社區, 韓信居委會 |
|
李燕 | 經典戰役 | 軍事 | 中國歷史 | 楚漢之爭 | 歷史 | 戰爭 | 以少勝多 | 百科辭典 | 楚漢戰爭 | 史記 | 蕭何 | 中國上下五千年 | 一飯千金 | 汪遵 | 淮陰侯 | 唐詩 | 劉邦 | 項羽 | 盱眙 | 楚漢 | 廢丘 | 楚漢驕雄 | 水衝廢丘 | 焦恩俊 | 孫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