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天津 >天津公交站 > 天津圖書館
您是否在尋求:集部白耷山人诗集文集二卷阎尔梅影印天津天津图书馆馆藏康熙刻本更多結果...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天津圖書館是中國創建較早、歷史悠久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從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創建直隸圖書館至今,已近一個世紀。這是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個世紀,也是中國近現代公共圖書館蓬勃發展的一個世紀。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在變法維新和洋務運動的影響下,津邑官紳紛紛興辦學堂。促使對新知舊學各種典籍的大量需求,一些有識之士共識:“近世各國文化日近,莫不以設立學校與圖書館相輔而行。”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中國長江以北最早的近代公共圖書館——直隸圖書館誕生了。
  清光緒三十三年十月(1907年11月)直隸提學使盧靖(木齋)以“保存國粹,宣傳文化,輔助學校教育,增長社會知識”為宗旨,開始籌建直隸圖書館。光緒三十四年五月十一日(1908年6月9日)正式開館。館址初設在河北大經路(今河北區中山路)直隸學務公所內。藏書以嚴範孫先生原陳列在天津教育品陳列館的1342部、直隸督署下發的1萬餘捲圖書和提學使司請款專購的12萬卷圖書為基礎,繼之,嚴範孫先生又捐贈圖書1200餘部,又有奉天總督徐世昌等捐贈圖書。開館初期藏書近20萬卷(冊)。所編《直隸圖書館書目》32捲,全面反映了建館初期館藏。
  民國二年(1913年),館址遷至中山公園北部一幢樓房,始有獨立館捨。1914年9月又附設通俗圖書館於東馬路。在當時被譽為大江南北第三位的圖書館。1918年9月,館名改稱“直隸省立第一圖書館”。任命嚴侗(臺孫)為圖書館主任。1928年又更名“河北省立第一圖書館”。1937年7月天津淪陷後,館捨被日本侵略軍強占,更名為“天津特別市立第二圖書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又更名為“河北省立天津圖書館”。經清點,僅有中文書十萬餘冊,外文書四千餘冊。此後,直至天津解放,由於經費拮据,館業處於停滯狀態。
  1929年春,天津特別市創辦市立圖書館,頒布“市立圖書館計劃大綱”,市紳王賢賓熱心贊助圖書館事業,廉價出讓南開楊傢花園住房一所共114間作為館捨,1931年6月20日舉行開館典禮。1937年天津淪陷後,曾更名“天津特別市立第一圖書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恢復原稱“天津市市立圖書館”。
  抗戰勝利後,天津市熱心文化事業的各界人士倡議建立一座規模宏大之圖書館。1947年組成建館籌備委員會。1948年4月,市政府將原法租界公議大樓撥交天津圖書館作為館捨,於1948年4月局部開館。至天津解放前夕,全市公共圖書館僅存下瀕臨關閉的省、市圖書館各一所和1948年新建的天津圖書館,1949年天津解放後,逐步合併為“天津市人民圖書館”。館址為承德道12號。
  1952年1月,經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由時任市文化局副局長的李霽野兼任館長。同年7月,任命南開大學教授黃鈺生為館長。
  合併後的天津圖書館藏書約計40餘萬冊,經逐步增長至今已達320萬冊。成為我國館藏較為豐富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解放以來,在採購新書的同時,註意徵集地方文獻,陸續接受社會各界人士、藏書傢捐贈圖書,如任鳳苞、周叔弢、張叔誠、葉石甫、顧維鈞、石景宜等捐贈的大量中外文圖書。
  1982年“天津市人民圖書館”更名為“天津圖書館”。1991年,坐落於復康路15號,由天津市政府投資興建,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可容納藏書500萬冊(件)的天津圖書館新館建成開放。
  從1949年起至今,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圖書館事業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視,在人力、財力和物力上都給予大力支持,從而使圖書館事業逐步得到恢復、調整和發展。這期間雖然也曾受到“文化大革命”的衝擊,但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天津圖書館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尤其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年代,出現了圖書館歷史上最好的時期。1989年和1994年兩次被評為全國文明圖書館,1995年被文化部、人事部評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在1994、1998年文化部組織的第一、二次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圖書館科學評估工作中,天津圖書館均榮獲全國第二名。1999年被文化部評為國傢一級圖書館。
百科大全
  Tianjin Tushuguan
  天津圖書館
  Tianjin Library
  中國省級公共圖書館。其前身天津市人民圖書館是1952年7 月由原直隸圖書館、天津市立圖書館和原天津圖書館合併而成的,其中直隸圖書館建於1907年,1908年開放。1982年 6月改為現名。1991年5月6日新館竣工,10月1 日嚮社會開放,新館位於天津市文教科研規劃區內;原館捨仍作為分館繼續使用。
  到1990年底,該館館藏為280餘萬冊。其中綫裝圖書40萬冊,外文圖書40餘萬冊,中文非綫裝圖書170餘萬冊,中外文報刊20餘萬冊(合訂本),建國前出版的圖書8萬冊。綫裝古籍中被列為善本和特藏的有8000餘種,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有2500餘種。天津著名藏書傢周叔□所捐各種活字版圖書700 種。館藏中有不少明、清小說和詩文集。所藏地方志古籍,以藏書傢任振采捐贈的“天春園”藏書為基礎,經廣泛搜集已達3600餘種。該館收藏的近、現代文獻資料和天津地方史料較為豐富,如康有為的《大同書》手稿,天津《益世報》(從創刊號起)、《京津太晤士報》(英文版)等3700餘種報刊文獻。1949年後,該館針對天津沿海工業生産和科學研究的發展重點,係統收集了化工、機械、電子、輕紡等專業文獻。
  該館館捨總面積近 3.7萬平方米,其中新館面積為30429平方米,可容納500萬冊文獻。新館建築群分為6區。A區為主樓,地面以上18層,設高層書庫。B區為門庭和擁有450座席的學術報告廳。大廳迎面左側為C區報刊樓,右側為 D區圖書樓。圖書樓內設有科技文獻檢索室、專利室、社科參考資料閱覽室、視聽閱覽室等31個專門閱覽室,擁有近3000個座席。原館捨改作分館,以方便廣大讀者藉閱普及性書刊資料。(見彩圖天津圖書館新館)
  該館設有采編部、典藏部、藉閱部、科學技術情報部、社會科學情報部、古籍部、報刊部、宣傳推廣部、新技術應用部、研究輔導部、社會教育部等業務機構。1990年底全館有工作人員280餘人,其中具有高、 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者70餘人。
  該館註重為科研和工業生産服務。自50年代後期起,堅持開展科技咨詢業務,通過編輯對口專題目錄、舉辦書展、定題跟綜服務等方式,為天津市生産和科研項目服務。近年來又與有關單位聯合創辦科技刊物,發揮科技文獻作用,如與天津市經委工業經濟研究所、天津市工業經濟協會合編《技術經濟信息速報》,與天津農科院情報所合編《農産品保鮮與加工》刊物,該館自編的《資料反映》(社科)、《農業科技信息》等。該館為開展科技中介服務業務,成立群衆團體“天津圖書館技術經濟信息工作者聯誼會”。該館與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等單位共同編印了《天津地方史資料聯合目錄》 (甲編 1~3分冊);挖掘整理、出版了《周恩來旅歐文集》、《周恩來旅歐通訊》;與上海博物館合作影印了康有為《大同書》手稿;校勘出版了袁世凱《養壽園奏議》手稿等。該館曾經組織“三熱愛”、“振興中華”等讀書活動,通過圖書評論、輔導報告、座談交流等形式宣傳和推薦優秀文獻,發揮圖書館社會教育作用。
  該館設有廣播電視大學圖書館學專業天津圖書館工作站、北京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天津函授工作站,與天津市南開區教育局聯合開辦天津市文化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此外還開辦了各種專業教學班;該館作為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印中心成員館,配置有全套縮微翻拍設備,承擔本館及全市珍貴書刊、報紙、檔案等文獻資料的縮微復製業務;該館通過舉辦區、縣圖書館館長業務研討會、專題業務研討會、基層圖書館(室)培訓班和業務協調等活動,開展對本係統各圖書館的業務輔導;與市區7個圖書館發放通用藉書證, 協調中文期刊的訂閱並編印有聯合目錄;1989年成立的天津市圖書情報工作協調委員會的常設辦公機構設在該館;該館還主持天津市圖書館學會的日常工作,並編輯出版《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會刊;該 館先後與美國費城圖書館、澳大利亞墨爾本市圖書館、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蘇聯外國文學圖書館等建立了國際圖書交換關係。
  (楊金生)
相關詞
天津市圖書館河東區
包含詞
天津圖書館館藏善本圖錄水道尋往-天津圖書館藏清代輿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