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天津 >天津公交站 > 天津图书馆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天津图书馆是中国创建较早、历史悠久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创建直隶图书馆至今,已近一个世纪。这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世纪,也是中国近现代公共图书馆蓬勃发展的一个世纪。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在变法维新和洋务运动的影响下,津邑官绅纷纷兴办学堂。促使对新知旧学各种典籍的大量需求,一些有识之士共识:“近世各国文化日近,莫不以设立学校与图书馆相辅而行。”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长江以北最早的近代公共图书馆——直隶图书馆诞生了。
  清光绪三十三年十月(1907年11月)直隶提学使卢靖(木斋)以“保存国粹,宣传文化,辅助学校教育,增长社会知识”为宗旨,开始筹建直隶图书馆。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十一日(1908年6月9日)正式开馆。馆址初设在河北大经路(今河北区中山路)直隶学务公所内。藏书以严范孙先生原陈列在天津教育品陈列馆的1342部、直隶督署下发的1万余卷图书和提学使司请款专购的12万卷图书为基础,继之,严范孙先生又捐赠图书1200余部,又有奉天总督徐世昌等捐赠图书。开馆初期藏书近20万卷(册)。所编《直隶图书馆书目》32卷,全面反映了建馆初期馆藏。
  民国二年(1913年),馆址迁至中山公园北部一幢楼房,始有独立馆舍。1914年9月又附设通俗图书馆于东马路。在当时被誉为大江南北第三位的图书馆。1918年9月,馆名改称“直隶省立第一图书馆”。任命严侗(台孙)为图书馆主任。1928年又更名“河北省立第一图书馆”。1937年7月天津沦陷后,馆舍被日本侵略军强占,更名为“天津特别市立第二图书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更名为“河北省立天津图书馆”。经清点,仅有中文书十万余册,外文书四千余册。此后,直至天津解放,由于经费拮据,馆业处于停滞状态。
  1929年春,天津特别市创办市立图书馆,颁布“市立图书馆计划大纲”,市绅王贤宾热心赞助图书馆事业,廉价出让南开杨家花园住房一所共114间作为馆舍,1931年6月20日举行开馆典礼。1937年天津沦陷后,曾更名“天津特别市立第一图书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原称“天津市市立图书馆”。
  抗战胜利后,天津市热心文化事业的各界人士倡议建立一座规模宏大之图书馆。1947年组成建馆筹备委员会。1948年4月,市政府将原法租界公议大楼拨交天津图书馆作为馆舍,于1948年4月局部开馆。至天津解放前夕,全市公共图书馆仅存下濒临关闭的省、市图书馆各一所和1948年新建的天津图书馆,1949年天津解放后,逐步合并为“天津市人民图书馆”。馆址为承德道12号。
  1952年1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由时任市文化局副局长的李霁野兼任馆长。同年7月,任命南开大学教授黄钰生为馆长。
  合并后的天津图书馆藏书约计40余万册,经逐步增长至今已达320万册。成为我国馆藏较为丰富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解放以来,在采购新书的同时,注意征集地方文献,陆续接受社会各界人士、藏书家捐赠图书,如任凤苞、周叔弢、张叔诚、叶石甫、顾维钧、石景宜等捐赠的大量中外文图书。
  1982年“天津市人民图书馆”更名为“天津图书馆”。1991年,坐落于复康路15号,由天津市政府投资兴建,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可容纳藏书500万册(件)的天津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
  从1949年起至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都给予大力支持,从而使图书馆事业逐步得到恢复、调整和发展。这期间虽然也曾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天津图书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尤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年代,出现了图书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1989年和1994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图书馆,1995年被文化部、人事部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在1994、1998年文化部组织的第一、二次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科学评估工作中,天津图书馆均荣获全国第二名。1999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百科大全
  Tianjin Tushuguan
  天津图书馆
  Tianjin Library
  中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其前身天津市人民图书馆是1952年7 月由原直隶图书馆、天津市立图书馆和原天津图书馆合并而成的,其中直隶图书馆建于1907年,1908年开放。1982年 6月改为现名。1991年5月6日新馆竣工,10月1 日向社会开放,新馆位于天津市文教科研规划区内;原馆舍仍作为分馆继续使用。
  到1990年底,该馆馆藏为280余万册。其中线装图书40万册,外文图书40余万册,中文非线装图书17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20余万册(合订本),建国前出版的图书8万册。线装古籍中被列为善本和特藏的有8000余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有2500余种。天津著名藏书家周叔□所捐各种活字版图书700 种。馆藏中有不少明、清小说和诗文集。所藏地方志古籍,以藏书家任振采捐赠的“天春园”藏书为基础,经广泛搜集已达3600余种。该馆收藏的近、现代文献资料和天津地方史料较为丰富,如康有为的《大同书》手稿,天津《益世报》(从创刊号起)、《京津太晤士报》(英文版)等3700余种报刊文献。1949年后,该馆针对天津沿海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发展重点,系统收集了化工、机械、电子、轻纺等专业文献。
  该馆馆舍总面积近 3.7万平方米,其中新馆面积为30429平方米,可容纳500万册文献。新馆建筑群分为6区。A区为主楼,地面以上18层,设高层书库。B区为门庭和拥有450座席的学术报告厅。大厅迎面左侧为C区报刊楼,右侧为 D区图书楼。图书楼内设有科技文献检索室、专利室、社科参考资料阅览室、视听阅览室等31个专门阅览室,拥有近3000个座席。原馆舍改作分馆,以方便广大读者借阅普及性书刊资料。(见彩图天津图书馆新馆)
  该馆设有采编部、典藏部、借阅部、科学技术情报部、社会科学情报部、古籍部、报刊部、宣传推广部、新技术应用部、研究辅导部、社会教育部等业务机构。1990年底全馆有工作人员280余人,其中具有高、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者70余人。
  该馆注重为科研和工业生产服务。自50年代后期起,坚持开展科技咨询业务,通过编辑对口专题目录、举办书展、定题跟综服务等方式,为天津市生产和科研项目服务。近年来又与有关单位联合创办科技刊物,发挥科技文献作用,如与天津市经委工业经济研究所、天津市工业经济协会合编《技术经济信息速报》,与天津农科院情报所合编《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刊物,该馆自编的《资料反映》(社科)、《农业科技信息》等。该馆为开展科技中介服务业务,成立群众团体“天津图书馆技术经济信息工作者联谊会”。该馆与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编印了《天津地方史资料联合目录》 (甲编 1~3分册);挖掘整理、出版了《周恩来旅欧文集》、《周恩来旅欧通讯》;与上海博物馆合作影印了康有为《大同书》手稿;校勘出版了袁世凯《养寿园奏议》手稿等。该馆曾经组织“三热爱”、“振兴中华”等读书活动,通过图书评论、辅导报告、座谈交流等形式宣传和推荐优秀文献,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作用。
  该馆设有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天津图书馆工作站、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天津函授工作站,与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联合开办天津市文化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此外还开办了各种专业教学班;该馆作为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印中心成员馆,配置有全套缩微翻拍设备,承担本馆及全市珍贵书刊、报纸、档案等文献资料的缩微复制业务;该馆通过举办区、县图书馆馆长业务研讨会、专题业务研讨会、基层图书馆(室)培训班和业务协调等活动,开展对本系统各图书馆的业务辅导;与市区7个图书馆发放通用借书证, 协调中文期刊的订阅并编印有联合目录;1989年成立的天津市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的常设办公机构设在该馆;该馆还主持天津市图书馆学会的日常工作,并编辑出版《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会刊;该 馆先后与美国费城图书馆、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图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苏联外国文学图书馆等建立了国际图书交换关系。
  (杨金生)
相关词
天津市图书馆河东区
包含词
天津图书馆馆藏善本图录水道寻往-天津图书馆藏清代舆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