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丹青 Chen Danqing (1953~?) 廣東三合鎮良村 |
陳丹青(1953年8月11日-),祖籍廣東三合鎮良村,生於上海,中國油畫傢。 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1978年以同等學力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研究生班,1980 年畢業留校,1982年赴紐約定居,自由職業畫傢。2000年回國,現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係列及書籍景物係列。業餘寫作,出版文集有:《紐約瑣記》、《陳丹青音樂筆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 |
|
內容簡介
有幾位相熟的讀者批評說,近年我所出的三五本“書”,還算《紐約瑣記》尚可讀。這本書是我紐約生涯的結賬,初事寫作的開端……我的生活因這本書從此轉嚮,出現新地帶。
我早已不再是那個在博物館湊近名畫合影留念的青年,回國數年,也和那位《紐約瑣記》的作者日漸疏遠:寫作使我從衹顧畫畫的癡態中醒來,醒在自己不同的書中,暗暗驚訝域外和傢國怎樣深刻地改變並重塑一個人。
初版分為兩册,下册多是訪談、雜稿與中國話題,本次修訂全部刪除,同時大量增添圖片,彩色印製,封面重新設計過。此刻尚未見書,我已先有點歡喜的意思了。 |
|
內容簡介
作者陳丹青1982年初自費留學美國,以自由職業畫傢身份定屆紐約至2000年。同時春,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邀請回國,為2000年清華大學百名特聘教授之一,現任繪畫係第四研究室責任教授。
這本集子,是一九九二到九八年間,作者遠遠躲在紐約寓所陸續寫給上海《音樂愛好者》雙月刊的十幾篇文章。這些文章是作者說些紐約的關於音樂的見聞。
一位繪畫專業的美術傢、教授,緣於對音樂與寫作的愛好,卻收穫了對另一種藝術的成果,充分說明了藝術是相通的,美術、音樂與寫作,無不能讓人體會到一種藝術生活的魅力。讀者或許能從中讀出許多許多。 |
|
內容簡介
國內知名公共知識分子、畫傢、文化批評傢陳丹青繼《退步集續編》後再出力作。
本書為《多餘的素材》修訂版,內容稍有改動,增加添換了多幅插圖,體現了更為精妙的圖文搭配關係。
這一册散文集,以日常細節牽動種種記憶,並獲得歷史感,本次修訂增添或更換部分罕見的老照片,佐證文字,為許多變形、遺失,但離我們並不久遠的歷史,提供了獨特的圖文敘述。 |
|
內容簡介
★痛擊教育制度 針砭學界時弊
★陳丹青:中國最敢言的知識分子之一
★2005年卓越網文化風雲榜年度圖書
★2005年《新周刊》新銳榜年度圖書
《退步集》:畫傢陳丹青的雜文訪談集萃。該書輯錄陳丹青歸國五年來的部分文字,話題涉及繪畫、影像、城市、教育、自云“退步”,語涉雙關,始末不可理解為對百年中國人文藝術領域種種“進步觀”的省思和追詢。作者的文字觀察敏銳,細節刻畫尤其生動。
——《新周刊》評語
如果《紐約瑣記》尚是作者按出版社命題的“談藝錄”規矩成形,《退步集》則縱模捭闔,言辭放達,痛而後快。他說,他喜愛五四時期的文體。所以陳的文字裏有說不出的飛揚和俊逸。 ——桑果
[解題]
所謂“退步”,語涉雙關,可理解為對百年中國人文藝術領域種種“進步觀”的省思和追詢。作者的文字觀察敏銳,細節刻畫尤其生動。書評人黃集偉說:“陳丹青雖是個畫傢,但很多散文傢寫不出他一樣的文字。另外,讀者們雖不是他本人,但這個海龜派筆下文化與語境的‘隔膜’與‘無助’,乃至‘欲拒還迎’的心態每個人都不難感同身受。”
[關於本書]
《退步集》是陳丹青歸國五年來部分文字的結集,三十餘篇文章,話題兼及繪畫、影像、城市、教育諸方面,自云“退步”,語涉雙關,也可理解為對百年中國人文藝術領域種種“進步觀”的省思和追問。
也許歸功於長年的繪畫訓練,陳丹青的文字觀察敏銳,細節刻畫尤其生動,時有連珠妙語。書評人黃集偉說:“陳丹青雖是個畫傢,但很多散文傢寫不出他那樣的文字。另外,讀者們雖不是他本人,但這個海龜派筆下文化與語境的‘隔膜’與‘無助’,乃至‘欲拒還迎’的心態每個人都不難感同身受。”
在《退步集》中,有相當多的篇幅是陳丹青對當今城市建設的痛陳,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將城市原有的文化生態和歷史記憶無情地摧毀引起藝術傢陳丹青肝腸寸斷地“叫囂”:“江南水鄉已經沒有了。”“今天新上海的改造,很遺憾,其整體的規劃與設計在理念上是失敗的,是以大面積放棄上海的居住傳統為代價,全盤移植香港東南亞中産階級的居住模式。在舊上海,‘法國’與‘上海’相處無間,在今天的新上海,既看不到‘法國’,也看不清‘上海’,‘東方的巴黎’已經自我肢解了。”“我深知這叫囂無非是失敗的哀鳴,其聲調,有甚於真的失敗。” |
|
內容簡介
一退再退,所為者何?
退到歷史深處,藉一雙眼,
邀請我們更清晰地照看今日種種文化情境。
陳丹青:我做的事情都是要犯衆怒的
陳丹青:寫《退步集》時,是捶胸頓足狀,寫《退步集續編》則是扯雞毛,扯掉一根是一根。
[本書看點]
★出國後,時時事事提醒我常識與記憶……
★中國人的歷史記憶,委實太繁,不清除,全都沉甸甸地揣着,我們背得起麽?
★認識文藝復興藝術是沒有盡頭的過程。每一過程都珍貴,都無可替代。
★我常說,留學不值得驕傲,那是悲劇。鬍適七十年前就寫文章說留學是國恥。到今天,這種狀況有多大改變?
★留學的悲劇還在於精英外流,回來了,又和本土國情發生種種價值觀衝突,這種衝突十之有九以妥協或失敗告終。
[內容介紹]
本書由近兩年陳丹青的雜文、演講、博客、采訪匯編而成,與《退步集》在體例上接近,既有對教育體製的係統剖析,也有對“文藝復興”的藉題發揮,還有三篇關於寫魯迅的雜文。責編陳凌雲說:“讀《退步集》時,能感覺到陳丹青的一腔熱忱,文風犀利老辣輕快,是一個提問者的姿態。但到了《退步集續編》,他不僅提問而且試着回答,尤其是對於一些具體的問題有些篇章顯出用力過猛,這可能源自他逐步對國內現世的瞭解。另一個感覺是陳丹青缺少對話者。”
與《退步集》相比,本書話題有所調整:教育、城市的議論相對減少,人文與藝術的剖析,相對增加。回顧往事,作者嚮歷史藉一雙眼,試圖更為清晰地審視當今文化的種種情境,於是談魯迅、談文藝復興、談木心。 |
|
內容簡介:
2001年陳丹青在上海《藝術世界》雜志開辦的專欄,眼界寬、富主見、文章好看。他采取雙嚮的“交談”方式,由雜志廣泛徵集讀者來信.形成十二篇見識新穎,諧趣橫生的交談文章。在大量對話中,陳丹青既能持續發掘人文藝術和教育領域的深層問題,又提供了獨特的思路,至今仍然值得閱讀。陳丹青近年的讀者們可能並不瞭解六年前的這一專欄,本社結集出版,以饗讀者。
目錄
自序、元月版、二月版、三月版、四月版、五月版、六月版、七月版、八月版、九月版、十月版、十一月版、十二月版 |
|
內容簡介
相較於《退步集》及其“續編”,《荒廢集》依然顯示作者敏銳多變的觀察和視角。“自由談”九篇短稿是新的言路的嘗試;三篇再談魯迅的演講、三篇奧運會開幕式評析,是對歷史與文藝的深層闡述;回顧七十年代的長篇隨筆,描述了十年浩劫中,幾代人被荒廢的命運。
《荒廢集》中收錄了陳丹青的多篇隨筆文章。“自由談”九篇短稿是新的言路的嘗試,其中談論話題涉及死亡、救災;三篇再談魯迅的講演,三篇奧運會開幕式評析。此外,還有一篇回顧上世紀70年代的長篇隨筆,文章重現特殊年代中幾代人被荒廢的命運。 |
|
內容簡介陳丹青:愛說話,能說話,到處說話。“第一,我知道說話一點用都沒有;所以,第二,我保持說話,因為這是我最後一點權利。”詞語也璣珠,話鋒也譏誚,立場也獨醒,表情也懇切。陳丹青自比“蒼蠅嗡嗡叫”,“說話有快感,讓我說好了”。
艾未未:1957年生於北京;1978年就讀北京電影學院;1983年就讀帕森設計學院,藝術聯盟;1998—2006年中國藝術文件庫藝術總監,並從事藝術、設計、策展等領域的工作。如果要求在我的墓碑上刻上一行字,應該寫的是——一個經典的人格分裂的人,他代表了那個時代所有的缺憾。 |
|
- : exhibit, display painting
- n.: Chen Danqing
|
|
|
|
陳丹青著 | 陳丹青音樂筆記 | 陳丹青最鐘愛作品 | 陳丹青艾未未:非藝術訪談 | 陳丹青作品年終巨獻 | 陳丹青作品年終巨獻:多餘的素材 | 陳丹青、艾未來:非藝術訪談 | 陳丹青最鐘愛作品:紐約瑣記 | 陳丹青艾未來非藝術訪談 | 陳丹青最鐘愛作品紐約瑣記 | 陳丹青作品年終巨獻多餘的素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