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筆記雜錄 Historical writings :《穆天子傳》 小學類 Primary class :《爾雅註疏》 術數類 Several types of surgery :《葬書》 詩詞 :《答賈九州愁詩三首∶一 A Jia China anxious Poems 3 uni-》 《答賈九州愁詩三首∶二》 《答賈九州愁詩三首∶三》 《與王使君詩五首∶一 AND Pursuivant Jun Five Poems 1》 《與王使君詩五首∶二 And pursuivant jun five poems twain》 《與王使君詩五首∶三》 《與王使君詩五首∶四》 《與王使君詩五首∶五 And pursuivant jun five poems five》 《答王門子詩六首∶一 A. Wang Doorman Six Poems 1》 《答王門子詩六首∶二 A. wang doorman six poems twain》 更多詩歌...
東晉著名學者、文學家、訓詁學家,又是道學術數大師和遊仙詩的祖師。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父郭瑗,晉初任建平太守。西晉末年郭璞 預計到家乡戰亂將起,於是避地東南。過江後在宣城太守殷□幕下任參軍,後又從宣城東下,被當時任丹陽太守的王導引為參軍。晉元帝即位後,任著作佐郎,遷尚書郎。後任大將軍王敦的記室參軍。因勸阻王敦圖逆,被害。追贈弘農太守。郭璞 在古文字學和訓詁學方面有頗深的造詣,曾註釋《周易》、《山海經》、《爾雅》、《方言》及《楚辭》等古籍。郭璞 詩文本有數萬言,“詞賦為中興之冠”(《晉書·郭璞 傳》),多數散佚。今尚存辭賦10篇,較完整的詩18首。《隋書·經籍志》記載有“晉弘農太守《郭璞 集》17捲”。今不存。明張溥輯有《郭弘農集》 2捲,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傢集》。
生平
西晉末年戰亂將起,郭璞 躲避江南,歷任宣城、丹陽參軍。
晉元帝時期,升至著作佐郎,遷尚書郎,又任將軍王敦的記室參軍。
324年,力阻駐守荊州的王敦謀逆,被殺,時年49歲。事後,郭璞 被追賜為“弘農太守”。
晉明帝在玄武湖邊建了郭璞 的衣冠塚,名“郭公墩”。郭璞 之子敦驁被封為臨賀太守。
學術
郭璞 曾註釋《周易》、《山海經》、《穆天子傳》、《方言》和《楚辭》等古籍,現今的《辭海》或《辭源》上均到處可見郭璞 註釋。
郭璞 花18年的時間研究和註解《爾雅》,以當時通行的方言名稱,解釋了古老的動、植物名稱,並為它註音、作圖,使《爾雅》成為歷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參考書。而郭璞 開創的動、植物圖示分類法,也為唐代以後的所有大型本草著作所沿用。
在學術淵源上,郭璞 除傢傳易學外,還承襲了道教的術數學理論,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傳說擅長諸多奇異的方術。
郭璞 一生的詩文著作多達百捲以上,數十萬言,《晉書· 郭璞 傳》稱“詞賦為中興之冠”。其中以《遊仙詩》為主要代表,現僅存14首,是中國遊仙詩體的鼻祖。遊仙詩的來源很早,秦博士有《仙真人詩》,漢樂府中也有這類作品,建安、正始時期更不斷有人繼作。遊仙詩中明顯地有兩種傾嚮,一種是所謂正格的遊仙詩,它們“滓穢塵網,錙銖纓紱,餐霞倒景,餌玉玄都”(《文選》李善註);一種是藉遊仙以表示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如曹植、阮籍的某些作品。郭璞 顯然是繼承了後一種傳統。他的遊仙詩藉遊仙以詠懷,有一定的現實內容。如第一首說:“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遁棲。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表示了對朱門的輕衊與否定。第五首說:“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圭璋雖特達,明月難暗投”,表現了纔志之士生不逢時的感慨。第四首則表現了求仙的渺茫和傷時嘆逝的感情。郭璞 遊仙詩的另一特色是富於形象性,和一般遊仙詩往往寫得過於抽象不同。如第三首說:“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緑蘿結高林,蒙籠蓋一山。……赤鬆臨上遊,駕鴻乘紫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寫想象中的神仙居處和生活情態,形象鮮明而生動。《詩品》說他的詩“彪炳可玩”,正是指出了這種特色。不過《遊仙詩》的主旨畢竟在歌詠高蹈遺世,所以消極性仍是很大的。
《爾雅》是中國古代最早一部解釋語詞的著作。它大約是秦漢間的學者,綴緝春秋戰國秦漢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的。全書19篇,其中最後7篇分別是:《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和《釋畜》。這7篇不僅著錄了590多種動植物及其名稱,而且還根據它們的形態特徵,納入一定的分類係統中。《爾雅》保存了中國古代早期的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是後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的重要著作。據史書記載,東漢初,竇攸由於“能據《爾雅》辨豹鼠”,所以漢光武帝奬賞給他百匹帛,並要群臣子弟,跟從竇攸學習《爾雅》。郭璞 更是把《爾雅》視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瞭解大自然的入門書。他說:“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者,莫近於《爾雅》。”但是,《爾雅》成書較早,文字古樸,加上長期輾轉流傳,文字難免脫落有誤,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不少內容,不易被人看懂。因此,在郭璞 之前已經有犍為文學、劉歆、樊光、李巡、孫炎等人,為《爾雅》作註。郭璞 從小就對《爾雅》感興趣。他認為舊註“猶未詳備,並多紛謬,有所漏略”,於是“綴集異聞,會粹舊說,考方國之語,采謠俗之志”,並參考樊光、孫炎等舊註,對《爾雅》作了新的註解。
關於郭璞 的傳說
易學祖師郭璞 ,對於術數學無所不精,尤其是對於風水學之精湛,在當時無人不知。在他沒有出名之時,他的母親去世了,郭璞 選中一塊很平常的地在那裏安葬,這塊地離水很近,時常會被大水淹沒,當時許多風水師都說這塊地不好,並建議他遷走,郭璞 笑後謝之,並說你們看吧。說也奇怪,一年過去了,大水不旦沒有漲上來,反而退去很遠,墓地周圍幾十裏都變成了上等良田,之後,人們都不得不對他颳目相看了,由此名聲大振,許多遠方之人都慕名而來,請他前去相墓、葬墳。當時的晉明帝是一個粗通風水之人,聽說郭璞 到處給人相墓,並非常應驗,就微報私訪,前去觀察郭璞 所葬之墳。一次,在一山角上,看見一個村夫,正在葬竜角,於是晉明帝就過去對村夫說:“為何你要埋葬竜角呢?按照當時的刑律,埋葬竜角是要滿門抄斬的”,墓主回答說:“是郭璞 先生告訴我的,他說在這裏葬竜角,不出三年,當緻天子”,晉明帝一聽急說道:“葬此地會出天子 ”,並追問道:“你在此葬墳,就是為傢中出一天子?”,村夫聽後笑道:“不是我傢會出天子,衹不過是能讓天子來這裏問一問而已”。這正應了郭璞 的斷語與風水術水平之高精。晉明帝於是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郭璞 這位高人。再後來晉明帝見到郭璞 後,增加了風水知識,就取消了這一條葬埋竜角,滿門抄斬的刑律。
又一次,有一個官員叫張裕的曾祖父去世,請郭璞 前去選地葬墳,郭璞 幾天奔波,選了兩處佳穴,他對張裕說:“你的佳穴有兩上問題,第一處葬後能活百歲,位至三司,但子孫不興旺。第二處壽數要減去一半,官位止於卿校,但是卻子孫後代世世顯貴。不知你準備選擇哪一處呢?”。張裕聽後想也沒有想,就直接選擇了第二處,這說明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希望後代子孫興旺發達的。郭璞 祖師的風水事跡很多,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他的巨著《葬經》至今被風水師們奉為至寶。
《晉書·郭璞 傳》中還有這樣一段:郭璞 南度途經廬江時,看中了廬江太守鬍孟康傢的婢女。因難以啓齒索要,郭璞 就暗地作法,夜裏在鬍宅周圍撒上赤小豆。
第二天早晨,鬍孟康突然發現數千個紅衣人包圍了住宅,鬍走近再看,這些紅衣人就消失了。如是往復,鬍孟康覺得很蹊蹺,就對郭璞 說了此事。
郭璞 聽後,對鬍孟康說:“這是讓你傢的那個婢女鬧的,把她送到東南二十裏外賣了吧。賣時別砍價,這樣你傢中的妖孽就除掉啦。”鬍太守依從郭璞 的意見,把婢女送至東南二十裏外,郭璞 指使傢人到那裏,以低廉的價格把婢女買了下來。 詩人: 徐鈞 Xu Jun 博學多聞世所宗,推占小術驗奇功。 人生禍福既前定,猶撰青囊啓後蒙。 郭璞 (274-324) : 晉代學者、文學家。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西晉末,避亂到江南。後任大將軍王敦記室參軍,因勸阻王敦謀反,被殺。死後追贈弘農太守。長於卜筮、天文、訓詁學,著有《爾雅註》、《方言註》等。文學作品以《江賦》和《遊仙詩》最有名。明人輯有《郭弘農集》。 【郭璞 (274-324)】晉代學者、文學家。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西晉末,避亂到江南。後任大將軍王敦記室參軍,因勸阻王敦謀反,被殺。死後追贈弘農太守。長於卜筮、天文、訓詁學,著有《爾雅註》、《方言註》等。文學作品以《江賦》和《遊仙詩》最有名。明人輯有《郭弘農集》。 郭璞 (pú)(276年—324年),字景純,河東聞喜縣人(今山西省聞喜縣),西晉建平太守郭瑗之子。東晉著名學者,既是文學家和訓詁學家,又是道學術數大師和遊仙詩的祖師。 西晉末年戰亂將起,郭璞 躲避江南,歷任宣城、丹陽參軍。
晉元帝時期,升至著作佐郎,遷尚書郎,又任將軍王敦的記室參軍。
324年,力阻駐守荊州的王敦謀逆,被殺,時年49歲。事後,郭璞 被追賜為“弘農太守”。
晉明帝在玄武湖邊建了郭璞 的衣冠塚,名“郭公墩”。郭璞 之子敦驁被封為臨賀太守。 郭璞 曾註釋《周易》、《山海經》、《穆天子傳》、《方言》和《楚辭》等古籍,現今的《辭海》或《辭源》上均到處可見郭璞 註釋。
郭璞 花18年的時間研究和註解《爾雅》,以當時通行的方言名稱,解釋了古老的動、植物名稱,並為它註音、作圖,使《爾雅》成為歷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參考書。而郭璞 開創的動、植物圖示分類法,也為唐代以後的所有大型本草著作所沿用。
在學術淵源上,郭璞 除傢傳易學外,還承襲了道教的術數學理論,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傳說擅長諸多奇異的方術。
郭璞 一生的詩文著作多達百捲以上,數十萬言,《晉書·郭璞 傳》稱“詞賦為中興之冠”。其中以《遊仙詩》為主要代表,現僅存14首,是中國遊仙詩體的鼻祖。遊仙詩的來源很早,秦博士有《仙真人詩》,漢樂府中也有這類作品,建安、正始時期更不斷有人繼作。遊仙詩中明顯地有兩種傾嚮,一種是所謂正格的遊仙詩,它們“滓穢塵網,錙銖纓紱,餐霞倒景,餌玉玄都”(《文選》李善註);一種是藉遊仙以表示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如曹植、阮籍的某些作品。郭璞 顯然是繼承了後一種傳統。他的遊仙詩藉遊仙以詠懷,有一定的現實內容。如第一首說:“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遁棲。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表示了對朱門的輕衊與否定。第五首說:“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圭璋雖特達,明月難暗投”,表現了纔志之士生不逢時的感慨。第四首則表現了求仙的渺茫和傷時嘆逝的感情。郭璞 遊仙詩的另一特色是富於形象性,和一般遊仙詩往往寫得過於抽象不同。如第三首說:“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緑蘿結高林,蒙籠蓋一山。……赤鬆臨上遊,駕鴻乘紫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寫想象中的神仙居處和生活情態,形象鮮明而生動。《詩品》說他的詩“彪炳可玩”,正是指出了這種特色。不過《遊仙詩》的主旨畢竟在歌詠高蹈遺世,所以消極性仍是很大的。
《爾雅》是中國古代最早一部解釋語詞的著作。它大約是秦漢間的學者,綴緝春秋戰國秦漢諸書舊文,遞相增益而成的。全書19篇,其中最後7篇分別是:《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和《釋畜》。這7篇不僅著錄了590多種動植物及其名稱,而且還根據它們的形態特徵,納入一定的分類係統中。《爾雅》保存了中國古代早期的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是後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的重要著作。據史書記載,東漢初,竇攸由於“能據《爾雅》辨豹鼠”,所以漢光武帝奬賞給他百匹帛,並要群臣子弟,跟從竇攸學習《爾雅》。郭璞 更是把《爾雅》視為學習和研究動植物,瞭解大自然的入門書。他說:“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者,莫近於《爾雅》。”但是,《爾雅》成書較早,文字古樸,加上長期輾轉流傳,文字難免脫落有誤,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不少內容,不易被人看懂。因此,在郭璞 之前已經有犍為文學、劉歆、樊光、李巡、孫炎等人,為《爾雅》作註。郭璞 從小就對《爾雅》感興趣。他認為舊註“猶未詳備,並多紛謬,有所漏略”,於是“綴集異聞,會粹舊說,考方國之語,采謠俗之志”,並參考樊光、孫炎等舊註,對《爾雅》作了新的註解。 郭璞 井: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塘棲鎮運河廣濟橋邊尚存一古井,為當年東晉文學家郭璞 出資所造。
有一年,東晉文學家郭璞 路過塘棲,那一年恰逢天下大旱,塘棲一帶的河流差不多都斷流了,就是那條塘河中總算還有點水,但那河水幾盡幹涸已經渾濁不清,根本無法飲用了。當地的老百姓為瞭解决飲水問題,四處尋找水源打井,可打來打去打不到豐富的水源。百姓們急得在長橋邊燒起天香,求菩薩保佑。郭璞 看到這場景,不由為之動容。當即决定為當地百姓打一口好井,度過旱荒。
郭璞 除了能寫一手好詩詞外,還是個精通陰陽八卦的高手。他能看風水識水源,於時,他自己親自出馬,經過一番踏勘,他選定運河南岸東廡三郎祠廟前的一塊空地作為井址,並且自己出資請來民工打了口水井。
郭璞 果然厲害,他選的地方打造的這口水井不久便出水了,而且竟然打到了地下水脈,井離塘河不遠,可井裏的水位竟高於塘河水位約六尺光景,並且井水味醇略帶甘味。嘗了這口井的井水後,當地的百姓感恩不絶。依靠了這口井,塘棲的百姓度過了大旱之年。為了不忘郭璞 的大恩大德,百姓們便將此井稱作“郭璞 井”。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南巡來到塘棲,地方官員曾用郭璞 井的井水來泡茶招待康熙,康熙飲後贊不絶口,邊稱是好井好水…… 《晉書·郭璞 傳》中還有這樣一段:郭璞 南度途經廬江時,看中了廬江太守鬍孟康傢的婢女。因難以啓齒索要,郭璞 就暗地作法,夜裏在鬍宅周圍撒上赤小豆。
第二天早晨,鬍孟康突然發現數千個紅衣人包圍了住宅,鬍走近再看,這些紅衣人就消失了。如是往復,鬍孟康覺得很蹊蹺,就對郭璞 說了此事。
郭璞 聽後,對鬍孟康說:“這是讓你傢的那個婢女鬧的,把她送到東南二十裏外賣了吧。賣時別砍價,這樣你傢中的妖孽就除掉啦。”鬍太守依從郭璞 的意見,把婢女送至東南二十裏外,郭璞 指使傢人到那裏,以低廉的價格把婢女買了下來。 答賈九州愁詩三首
一
廣莫戒寒。玄英啓謝。感彼時變。悲此物化。獨步閑朝。哀嘆靜夜。屢空蓬捨。輕服禦鼕。藍褐當夏。正未墨突。逝將命駕。幸賴吾賢。少以慰藉。
二
顧瞻中宇。一朝分崩。天網既紊。浮鯢橫騰。運首北眷。邈哉華恆。雖欲凌翥。矯翮靡登。俯懼潛機。仰慮飛罾。惟其嶮哀。難辛備曾。庶睎河清。混焉未澄
三
自我徂遷。周之陽月。亂離方焮。憂虞匪歇。四極雖遙。息駕靡脫。願言齊衡。庶幾契闊。雖雲闇投。圭璋特達。綿駒之變。何有鬍越。子固喬楚。我伊羅葛。無貴香明。終自{氵截}渴。未若遺榮。閟情丘壑。逍遊永年。抽簪收髪。
--------------------------------------------------------------------------------
與王使君詩五首
一
道有虧盈。運亦凌替。茫茫百六。孰知其弊。蠢蠢中華。遘此虐戾。遺黎其咨。天未忘惠。雲誰之眷。在我命代。
二
穆穆皇帝。固靈所授。英英將軍。惟哲之秀。乃協神□。馥如蘭臭。化揚東夏。勳格宇宙。豈伊來蘇。莫知其覆。
三
懷遠以文。濟難以略。光贊嶽謨。折衝帷幙。凋華振彩。墜景增灼。穆其德風。休聲有邈。方恢神邑。天衢再廓。
四
遭蒙之吝。在我幽人。絶志雲肆。如彼涔鱗。靈蔭謬垂。躍我竜津。翹情明規。懷德鑒神。雖賴蹔盼。永愧其塵。
五
靡竭匪瀎。靡頽匪隆。持貴以降。挹滿以衝。邁德遺功。於盛思終。願林之藹。樂岱之崇。永觀玉振。長賴英風。
--------------------------------------------------------------------------------
答王門子詩六首
一
芊芊玉英。濟美瓊林。靡靡王生。實邁俊心。藻豔三秀。響諧韶音。映彩春蘭。擢蘂秋岑。
二
我雖同薄。及爾異穎。翹不冠叢。榮不熙町。因夷杖平。藉澄任靜。思樂逸驚。翻飛雲領
三
疇昔之乖。永言莫見。之子於罹。再離淪湮。苕不凋翠。柯不易蒨。染霜滋芬。在陶彌練
四
詩亦有言。兄弟無遠。矧我暨爾。姻媾繾綣。猗人其來。青陽載婉。言歸於好。如彼琴管。
五
皇極委夷。運有經綸。聊以傲詠。不榮不遯。敢希寂放。庶幾無悶。匪熏匪猷。安知藜蓀。
六
遺物任性。兀然自縱。倚榮雕藹。寓音雅弄。匪涉魏闕。匪滯陋巷。永賴不纔。逍遙無用。
--------------------------------------------------------------------------------
贈溫嶠詩五首
一
蘭薄有茝。玉泉産玫。亹亹含風。灼灼猗人。如金之映。如瓊之津。擢翹秋陽。凌波暴鱗。
二
擢翹伊何。妙靈奇挺。暴鱗伊何。披彩邁景。清規外標。朗鑒內景。思樂雲藹。言采其穎。
三
人亦有言。鬆竹有林。及爾臭味。異苕同岑。義結在昔。分涉於今。我懷惟永。載詠載吟。
四
子策騏駿。我案駘轡。進不要聲。退不慠位。遺心隱顯。得意榮悴。尚想李嚴。逍遙柱肆。
五
言以忘得。交以淡成。同匪伊和。惟我與生。爾神餘契。我懷子情。攜手一壑。安知塵冥。
--------------------------------------------------------------------------------
遊仙詩十九首
一
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遯棲。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靈溪可潛盤。安事登雲梯。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進則保竜見。退為觸藩羝。高蹈風塵下。長揖謝夷齊。
二
青溪千餘仞。中有一道士。雲生梁棟間。風出窻戶裏。藉問此何誰。雲是鬼𠔌子。翹跡企潁陽。臨河思洗耳。閶闔西南來。潛波渙鱗起。靈妃顧我笑。粲然啓玉齒。蹇修時不存。要之將誰使。
三
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緑蘿結高林。蒙籠蓋一山。中有冥寂士。靜嘯撫清弦。放情凌霄外。嚼蘂挹飛泉。赤鬆臨上遊。駕鴻乘紫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藉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
四
六竜安可頓。運流有代謝。時變感人思。已秋復願夏。淮海變微禽。吾生獨不化。雖欲騰丹溪。雲螭非我駕。愧無魯陽德。回日嚮三捨。臨川哀年邁。撫心獨悲咤。
五
逸翮思拂霄。迅足羨遠遊。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珪璋雖特達。明月難闇投。潛穎怨清陽。陵苕哀素秋。悲來惻丹心。零淚緣纓流。
六
雜縣寓魯門。風暖將為災。吞舟涌海底。高浪駕蓬萊。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臺。陵陽挹丹溜。容成揮玉杯。姮娥揚妙音。洪崖頷其頤。升降隨長煙。飄颻戲九垓。奇齡邁五竜。千歲方嬰孩。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纔。
七
晦朔如循環。月盈已復魄。蓐收清西陸。朱羲將由白。寒露拂陵苕。女蘿辭鬆柏。蕣榮不終朝。蜉蝣豈見夕。圓丘有奇章。鐘山出靈液。王孫列八珍。安期煉五石。長揖當途人。去來山林客。
八
暘𠔌吐靈曜。扶桑森千丈。朱霞升東山。朝日何晃朗。回風流麯欞。幽室發逸響。悠然心永懷。眇爾自遐想。仰思舉雲翼。延首矯玉掌。嘯傲遺世羅。縱情在獨往。明道雖若昧。其中有妙象。希賢宜勵德。羨魚當結網。
九
採藥遊名山。將以救年頽。呼吸玉滋液。妙氣盈胸懷。登仙撫竜駟。迅駕乘奔雷。鱗裳逐電曜。雲蓋隨風回。手頓羲和轡。足蹈閶闔開。東海猶蹄涔。昆侖螻蟻。堆。遐邈冥茫中。俯視令人哀。
十
璇臺冠昆嶺。西海濱招搖。瓊林籠藻映。碧樹疏英翹。丹泉溧朱沫。黑水鼓玄濤。尋仙萬餘日。今乃見子喬。振髪睎翠霞。解褐禮絳霄。總轡臨少廣。盤虯舞雲軺。永偕帝鄉侶。千齡共逍遙。
十一
吐納緻真和。一朝忽靈蛻。飄然凌太清。眇爾景長滅。
十二
縱酒蒙汜濱。結駕尋木末。翹手攀金梯。飛步登玉闕。左顧擁方目。右眷極朱髪。
十三
四瀆流如淚。五嶽羅若垤。尋我青雲友。永與時人絶。
十四
靜嘆亦何念。悲此妙齡逝。在世無千月。命如秋葉蔕。蘭生蓬芭間。榮曜常幽翳。
十五
登嶽采五芝。涉澗將六草。散髪蕩玄溜。終年不華皓。
十六
放浪林澤外。被髪師岩穴。髣髴若士姿。夢想遊列{垂夬}。
十七
翹首望太清。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靈化。竜津未易上。
十八
安見山林士。擁膝對岩蹲。
十九
嘯嗷遺俗羅。得此生。
--------------------------------------------------------------------------------
幽思篇
林無靜樹。川無停流。
詩
北阜烈烈。巨海混混。壘壘三墳。惟母與昆。
詩
杞梓生荊南。奇才應出世。擢穎蓋漢陽。鴻聲駭皇室。遂應四科選。朱衣耀玉質。
詩
青陽暢和氣。𠔌風穆以溫。英茝曄林薈。昆蟲鹹啓門。高臺臨迅流。四坐列王孫。羽蓋停雲陰。翠鬱映玉樽。
詩
羲和騁丹衢。朱明赫其猛。融風拂晨霄。陽精一何冏。閑宇靜無娛。端坐愁日永。
詩
君如秋日雲。妾似突中煙。高下理自殊。一乖雨絶天。
--------------------------------------------------------------------------------
詩二首
一
翩翩尋靈娥。眇然上奔月。
二
得意在蘭蓀。忘懷寄蕭艾。 Guo Pu
的璞
晉代學者、文學家。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父郭瑗,晉初任建平太守。西晉末年郭璞 預計到家乡戰亂將起,於是避地東南。過江後在宣城太守殷□幕下任參軍,後又從宣城東下,被當時任丹陽太守的王導引為參軍。晉元帝即位後,任著作佐郎,遷尚書郎。後任大將軍王敦的記室參軍。因勸阻王敦圖逆,被害。追贈弘農太守。
郭璞 在古文字學和訓詁學方面有頗深的造詣,曾註釋《周易》、《山海經》、《爾雅》、《方言》及《楚辭》等古籍。他又精於歷算及術數之書,以善於卜筮聞名,在當時有人曾對他從事卜筮加以指責。郭璞 在《客傲》一文中作了答復。他說這是和莊周之為漆園小吏、嚴君平之賣卜於成都,以及焦先之遁跡、阮籍之昏飲一樣,乃是身處亂世以求自保的一種手段。然而,郭璞 卜筮,侈談陰陽術數,也不完全是為了明哲保身。實際上他常以卜筮的形式,隱晦麯折地表示他對時局事態的看法。如他給晉元帝的幾篇奏章,就是藉談陰陽災異,以規勸帝王減輕對人民的壓榨。他又以占卦預言的方式,勸溫嶠、庾亮起兵討伐割據荊州的王敦,而藉占卜“無成”阻止王郭圖逆,都反映了他的政治態度。至於《晉書》本傳所記載的怪誕傳說,是因唐人修史喜廣采小說異聞而加以附益的。
郭璞 詩文本有數萬言,“詞賦為中興之冠”(《晉書·郭璞 傳》),多數散佚。今尚存辭賦10篇,較完整的詩18首。郭璞 所存辭賦中,《巫鹹山賦》、《????池賦》基本上是寫景,辭藻繁富。《流寓賦》和《登百尺樓賦》反映了“八王之亂”所造成的社會動蕩,《流寓賦》還寫到他從家乡出來時沿途所見的離亂情景。以上 4篇大約均為西晉末年在北方時所作。其餘7篇之中,《江賦》、《客傲》、《南郊賦》是到江南後所作。另外 4篇則難以考證其寫作年代。
《江賦》是郭璞 辭賦的代表作,《文選》收錄。此賦文采宏麗,鋪張誇飾,極寫大江之浩瀚,地勢之險峻,物産之豐富,氣象壯闊,筆力雄健。也有一些寫景片段(如描寫江中舟楫往來的情景)比較生動傳神,富於詩意。但此賦仍不脫排比羅列的積習,所用古字和僻典也較多,行文顯得艱澀。這當與郭璞 本人是古文字學家和博物學家有關。《客傲》體例模仿西漢東方朔的《答客難》,較集中地表現了他的哲學思想和處世態度,行文比較平易。《蚍蜉賦》和《蜜蜂賦》似有寓意。前者是藉螞蟻的感時而動,以喻人主必須審察時勢;後者可能有感於蜜蜂尚能聽命於蜂王,以捍衛其巢,藉以感嘆晉朝諸將不能同心協力抵禦劉淵、石勒的侵掠。《井賦》起首四個三字句的形式,對後來謝惠連的《雪賦》、杜牧的《阿房宮賦》等都有影響。
郭璞 最為人傳誦的作品是《遊仙詩》。今存14首(其中 4首殘缺),鐘嶸的《詩品》及《北堂書鈔》尚錄存一些佚句。這些詩的內容多寫求仙者隱居深山的情趣及其得道飛升的願望,流露出孤高傲世、蔑視世俗的情緒。他認為“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期望“永偕帝鄉侶,千齡共逍遙”。不過就像郭璞 一生的行事並未能超脫現實一樣,他的《遊仙詩》也被鐘嶸《詩品》評論為“詞多慷慨,乖遠玄宗。其雲‘奈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棲榛梗’,乃是坎□詠懷,非列仙之趣也”。從現存的詩看,“辭多慷慨”之作已不多,但第1首寫“進則保竜見,退為觸藩羝”,第5首寫“悲來惻丹心,零淚緣纓流”,憤世疾俗情緒還很明顯。郭璞 在《遊仙詩》中雖然盡情地抒寫得道成仙的樂趣,但也清醒地認識到“雖欲騰丹□,雲螭非我駕”。因此《遊仙詩》實際上反映了他企圖超脫現實又不可能超脫的矛盾心境。他是藉抒寫邀遊虛無縹緲的仙境來抒發現實苦悶。這與阮籍的某些《詠懷詩》相似,但 : Guo 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