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杜甫 Du Fu
避地歲時晚,竄身筋骨勞。詩書遂墻壁,奴僕且旌旄。 行在僅聞信,此生隨所遭。神堯舊天下,會見出腥鱢。 |
|
詩人: 韓偓 Han Wo
西山爽氣生襟袖,南浦離愁入夢魂。人泊孤舟青草岸, 鳥鳴高樹夕陽村。偷生亦似符天意,未死深疑負國恩。 白麵兒郎猶巧宦,不知誰與正乾坤。 |
|
詩人: 晁說之 Chao Shuizhi
久欲為僧避世喧,況當寰海正飛翻。 五臺自有天台院,處處流通玄妙門。 |
|
詩人: 晁說之 Chao Shuizhi
避地半徒步,身存亦幸哉。 有詩慚寡和,無酒愧空杯。 重鎮求須與,親王去未回。 吾生本多樂,今日但餘哀。 |
|
謂遷地以避災禍。 |
亦作"避墬" Also to "avoid the crashed" |
亦作“ 避墬 ”。
1.謂遷地以避災禍。《漢書·敘傳上》:“ 始皇 之末, 班壹 避墬於 樓煩 ,緻馬牛羊數千羣。”《漢書·敘傳上》:“﹝ 班彪 ﹞知 隗囂 終不寤,乃避墬於 河西 。” 顔師古 註:“墬,古地字。”《後漢書·東夷傳·濊》:“ 漢 初大亂, 燕 、 齊 、 趙 人往避地者數萬口。” 晉 張華 《博物志》捲六:“初, 粲 與族兄 凱 避地 荊州 ,依 劉表 。” 宋 文天祥 《指南後錄·東海集序》:“自喪亂後,友人挈傢避地。” 清 姚椿 《<喬處士遺集>序》:“嘗避地至吾郡,交幾社諸人。” |
猶言避世隱居 Still made Masquerade seclusion |
猶言避世隱居。《後漢書·郅惲傳》:“﹝ 郅惲 ﹞後坐事左轉 芒 長,又免歸,避地教授,著書八篇。” 李賢 註:“避地,謂隱遁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註·漸江水》:“山中有三精捨,高薨凌虛,垂簷帶空。俯眺平林,煙香在下,水陸寧晏,足為避地之鄉矣!” 明 徐枋 《送笻在師遊越》詩:“此行非避地,乘興獨相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