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 : 大洋洲 > 澳大利亞 >北部準州 > 達爾文
顯示地圖
目錄
達爾文 Charles Darwin (1809~1882) 

Charles Robert Darwin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FRS FRGS FLS FZS(英語: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又譯達爾溫英國博物學家地質學家生物學家,其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天擇演化,解釋了適應的來源,並指出他認為所有物種都是從少數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到了19世紀30年代,達爾文的理論成為對演化機製的主要詮釋,並成為現代演化思想的基礎,在科學上可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一致且合理的解釋,是現今生物學的基石

達爾文並不是第一個提出演化思想的人,在達爾文出生之前許久,就已有人有生物會演變的想法了,例如在古希臘時代,前蘇格拉底哲學家阿那剋西曼德恩培多剋勒就已認為一種生物可以源於另一種生物,一些古代神話中也有人起源於動物的說法,像是西藏一些地區的神話傳說中,就有獼猴逐漸變成人類、人類起源自獼猴的說法;然而達爾文關於物種演化的理論是現代演化思想的基礎。

愛丁堡大學研讀醫學期間,達爾文對自然史逐漸産生興趣。而他後來又到劍橋大學學習神學。達爾文在參與貝格爾號的五年航行後,成為一位地質學家。他進行觀察並提出理論來支持查爾斯·萊爾均變思想。回英國後所出版的《貝格爾號航行之旅》,使其成為著名作傢。由於在航行期間對所見生物與化石的地理分佈感到睏惑,達爾文開始對物種轉變進行研究,並且在1838年得出了他的自然選擇理論。由於這類思想在當時被視為異端,因此達爾文剛開始衹對親近的朋友透露這些想法,並持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應付可能遭遇的反對。到了1858年,華萊士寄給他一篇含有相似理論的論文,促使達爾文决定與其共同發表這項理論

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使起源於共同祖先的演化,成為對自然界多樣性的一項重要科學解釋。之後達爾文《人類與動物的情感表達》以及《人類由來與性擇》中,闡釋人類的演化性擇演化的作用。他也針對植物研究發表了一係列的書籍,在最後一本著作中,達爾文討論了蚯蚓對土壤的影響。為了表彰他傑出成就,達爾文死後安葬於牛頓約翰·赫歇爾的墓旁,地點就在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目前達爾文的進化論已經獲得壓倒性的事實做支持,而演化的真實性,及其作為物種起源和人類起源解釋的科學性,也成了學界共識,目前對於進化論的真確性,存在有強烈的科學共識,演化以外任何關於物種起源或人類起源的學說,目前都不獲支持。絶大多數的科學社群和學術團體,都認為進化論是唯一能完全滿足在生物學古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人類學及其他各領域中所觀察到的現象的理論。一項在1991年所作的蓋洛普民調顯示,衹有大約5%的科學家(包括生物學領域以外的其他科學家)認為自己是創造論者。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反對進化論且經過科學方面同行審查的論文,名列科學與醫學期刊搜索引擎PubMed當中;儘管演化在學術界中獲得了強烈的支持,作為現代進化論開山鼻祖的達爾文,經常受到反對進化論的團體及宗教人士的攻擊。
 

達爾文 ,Charles Darwin,1809 --1882, 1809年2月12日,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施魯斯伯裏。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名醫,傢裏希望他將來繼承祖業,16歲時便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

但達爾文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尤其喜歡打獵、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進到醫學院後,他仍然經常到野外採集動植物標本。父親認為他“遊手好閑”、“不務正業”,一怒之下,於1828年又送他到劍橋大學,改學神學,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尊貴的牧師”。達爾文對神學院的神創論等謬說十分厭煩,他仍然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聽自然科學講座,自學大量的自然科學書籍。熱心於收集甲蟲等動植物標本,對神秘的大自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1828年的一天,在倫敦郊外的一片樹林裏,一位大學生圍着一棵老樹轉悠。突然,他發現在將要脫落的樹皮下,有蟲子在裏邊蠕動,便急忙剝開樹皮,發現兩衹奇特的甲蟲,正急速地嚮前爬去。這位大學生馬上左右開弓抓在手裏,興奮地觀看起來。正在這時,樹皮裏又跳出一隻甲蟲,大學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裏的甲蟲藏到嘴裏,伸手又把第三衹甲蟲抓到。看着這些奇怪的甲蟲,大學生真有點愛不釋手,衹顧得意地欣賞手中的甲蟲,早把嘴裏的哪衹給忘記了。嘴裏的那衹甲蟲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這大學生的舌頭蜇得又麻又痛。他這纔想起口中的甲蟲,張口把它吐到手裏。然後,不顧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嚮市內的劍橋大學走去。這個大學生就是查理·達爾文。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首先發現的這種甲蟲,就把它命為“達爾文”。

1831年,達爾文從劍橋大學畢業。他放棄了待遇豐厚的牧師職業,依然熱衷於自己的自然科學研究。這年12月,英國政府組織了“貝格爾號”軍艦的環球考察,達爾文經人推薦,以“博物學家”的身份,自費搭船,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苦的環球考察活動。

達爾文每到一地總要進行認真的考察研究,采訪當地的居民,有時請他們當嚮導,爬山涉水,採集礦物和動植物標本,挖掘生物化石,發現了許多沒有記載的新物種。他白天收集𠔌類岩石標本、動物化石,晚上又忙着記錄收集經過。1832年1月,“貝格爾”號停泊在大西洋中佛得角群島的聖地亞哥島。水兵們都去考察海水的流嚮。達爾文和他的助手背起背包,拿着地質錘,爬到山上去收集岩石標本。

在考察過程中,達爾文根據物種的變化,整日思考着一個問題:自然界的奇花異樹,人類萬物究意是怎麽産生的?他們為什麽會千變萬化?彼此之間有什麽聯繫?這些問題在腦海裏越來越深刻,逐漸使他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産生了懷疑。

1832年2月底,“貝格爾”號到達巴西,達爾文上岸考察,嚮船長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當他們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時,達爾文意外地在山頂上發現了貝殼化石。達爾文非常吃驚,他心中想到:“海底的貝殼怎麽會跑到高山上了呢?”經過反復思索,他終於明白了地殼升降的道理。達爾文腦海中一陣翻騰,對自己的猜想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物種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着客觀條件的不同而相應變異!”

後來,達爾文又隨船橫渡太平洋,經過澳大利亞,越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於1836年10月回到英國。在歷時五年的環球考察中,達爾文積纍了大量的資料。回國之後,他一面整理這些資料,一面又深入實踐,同時,查閱大量書籍,為他的生物進化理論尋找根據。1842年,他第一次寫出《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1859年11月達爾文經過20多年研究而寫成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終於出版了。在這部書裏,達爾文旗幟鮮明地提出了“進化論”的思想,說明物種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

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物種起源》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代表作,標志着進化論的正式確立。

《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引起轟動。它沉重地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從反動教會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們群起攻之,誣衊達爾文的學說“褻瀆聖靈”,觸犯“君權神授天理,”有失人類尊嚴。

與此相反,以赫胥黎為代表的進步學者,積極宣傳和捍衛達爾文主義。指出: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啓發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緊接着,達爾文又開始他的第二部巨著《動物和植物在傢養下的變異》的寫作,以不可爭辯的事實和嚴謹的科學論斷,進一步闡述他的進化論觀點,提出物種的變異和遺傳、生物的生存鬥爭和自然選擇的重要論點,並很快出版這部巨著。晚年的達爾文,儘管體弱多病,但他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堅持進行科學研究和寫作,連續出版了《人類的由來》等很多著作。達爾文本人認為“他一生中主要的樂趣和唯一的事業”,是他的科學著作。還有一些在旅行中直接考察得到的最重要的科學成果,如:達爾文本人所寫的著名的《考察日記》和《貝格爾號地質學》、《貝格爾號的動物學》等。在他的著作中,具有特別重大歷史意義的是《物種起源》,表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和自然選擇理論的逐步發展過程。《物種起源》的出版是一件具有世界意義的大事,因為《物種起源》的出版標志着十九世紀絶大多數有學問的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物種起源》的出版,引起造化論者和具有目的論情緒的科學家們(而這些人卻是占絶大多數)對達爾文學說的猛烈攻擊,也引起維護達爾文主義的相應鬥爭,積極參加這一鬥爭的除達爾文本人外還有進步的博物學家;他們到處都成為達爾文學說的熱烈擁護者。

1882年4月19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因病逝世,人們把他的遺體安葬在牛頓的墓旁,以表達對這位科學家的敬仰。


Darwin, Charles Darwin, 1809 - 1882, 1809 年 2 12, Charles Darwin was born in the United Kingdom Shrewsbury. Grandfather and father were local doctors, family hope he will become head of the family, the age of 16 will be sent by his father studied medicine at Edinburgh University.
But Darwin's early love of nature, in particular, like hunting, collecting minerals and plant and animal specimens. Into the School of Medicine, he is still often to animal and plant specimens collected in the field. Father that he was "idle", "duties," a moment of anger, in 1828, they sent him to Cambridge University, switched to theology, hope he will become a "noble priest." Darwin on God, creationism, etc. School of absurdities, very tired, he still spent most of the time to listen to Natural lectures, self-learning a lot of science books. Interested in collecting beetles and other plant and animal specimens, on the mysterious nature is full of interest.
One day in 1828, in London on the outskirts of a forest, a university student was wandering around the old tree. Suddenly, he found that the bark will fall off, there is bugs crawling in the inside, then quickly peeling bark, found that two exotic beetles, are rapidly crawled forward. The students immediately footed grasp in his hand, excitedly watching them. Just then, out of a bark beetle in it, college students by surprise, soon the hand of the beetles hid his mouth, reaching the third of the beetles caught again. Looking at these strange beetles, students really have not put it down, only to admire the proud hands of beetles, put his mouth only to forget which. Mouth bug Biede not endure, they emit an acrid the venom, these students have another tongue sting Ma pains. Then he remembered the mouth of the beetle, mouth spit it into his hand. Then, despite the pain in the mouth, proudly walked to the city of Cambridge. This is the Charles Darwin University Students. Later, he first discovered it in honor of this beetle out of it, life is "Darwin."
In 1831, Darwin graduated from Cambridge University. He gave up a lucrative career pastor, is still keen on its Science Research. This in December, the British government organized a "Beagle," warship global study, Darwin recommended by people with "naturalists" status, at their own expense boat and began a long and difficult global inspection activities.
Darwin arrived at a place always careful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interviews with local residents, and sometimes ask them when the guide, climbing wading, collecting minerals and plant and animal specimens, digging fossils, discovered many new species not recorded. Rock samples collected during the day his cereal, animal fossils, the evening has been busy collecting records. January 1832, "Beagle" is berthed in the Atlantic island of Santiago in Cape Verde Islands. Sailors who are to study the flow of water. Darwin and his assistant putting on his backpack, holding a geological hammer, climb the mountain to collect rock samples.
During the inspection tour, Darwin changes according to species, all day on one theme: the natural world of exotic flowers and trees, all provision is how the human being? Why would changing? What 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ach other? These issues more deeply in the mind and gradually makes his creationism, and cast doubts on the same species.
By the end of February 1832, "Beagle" was to reach Brazil, Darwin shore visits made to the captain to climb the Andes in South America. When they climbed mountains over 40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when, Darwin accidentally discovered in the top shell fossils. Darwin was surprised, his mind was: "how the sea shell on the mountain will go to it?" After much thought, he finally understood the truth of crustal movements. Darwin's mind churned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jecture has been further: "species is not static, but with the different objective conditions of the corresponding variation!"
The advent of this work, the first tim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ully scientific biology based on biological evolution to new ideas, to overthrow the "creationism" and the species of the same theory. "Origin of Species"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is a masterpiece, marking the formal establishment of evolution.
"Origin of Species," the publication, in Europe and caused a sensa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 It dealt a heavy blow to the foundation of theocratic rule, from the reactionary feudal ordained church to have furious. They rallied together to attack, slander Darwin's theory of "blasphemy against the Holy Ghost," committed "Divine Justice," any errors of human dignity.
In contrast, the progress represented by Huxley scholars, actively promote and defend Darwinism. Said: Evolution blew open people's minds detention, inspire and educate people from the shackles of religious superstition, liberating.
Then, Darwin began his second masterpiece, "in domesticated 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the variation of" writing to indisputable facts and rigorous scientific thesis, and further elaborated his theories of evolution, proposed species and genetic variation, creatures in the struggle and the important points of natural selection, and quickly publish this masterpiece. Darwin in his later years, though frail, but his amazing perseverance, tenacity to adher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writing, published a row, "the origin of mankind," and many other works. Darwin himself that "his life and the only major cause of the fun" is his scientific writings. Some get to travel directly examine the most important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such as: Darwin himself wrote the famous "Study Diary" and "Beagle, geology," "zoological Beagle" and other. In his writings, has a special historic significance is the "Origin of Species" that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and natural selection theory of the gradual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rigin of Species" was published in a major event of world significance, because the "Origin of Species," most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marked the publication of learned people in the biology and status of human beings in the biological world view has undergone a profound changes. "Origin of Species," the publication, cause good luck and with the purpose of the scientists on the emotional (and these people are the majority) of the Darwin theory of violent attacks, also caused a corresponding Darwinian struggle to maintain an active part in the In addition to the struggle outside Darwin there is progress, I am a naturalist; them everywhere have become enthusiastic supporters of Darwin's theory.
April 19, 1882, the great scientist died of illness, people buried his body next to Newton's tomb, to express admiration for the scientists.
《達爾文》
詩人: 歌麯作者 Ge Quzuozhe

dá ěr wén dá ěr wén
  (1809——1882)英國生物學家
No. 4
  達爾文購物: 購物指南:
  土著人真跡藝術及藝品
  tiwi土著人織物、藝品及陶器
  澳大利亞特産鱸魚
  barramundi皮製成的衣服及飾物
  鰐魚皮流行商品
  bush tucker食品禮盒
  購物時間:
  周一到周五早上9:00至下午6:00
  周六 早上9:00至下午3:00
  周日 早上10:00至下午3:00
  某些超市24小時開放
  卡所連納(casuarina)購物廣場,商店
  每周五開放至晚上9:00
  城內的商店集中在史密斯街購物中心(smith街mall),在此周一到周六都有精品時裝、各式貨物、特價品、紀念品和免稅商品可供採購。若想享受特別美食或購買名牌服裝及藝品,可到市郊的卡所連納購物廣場(casuarina shopping square)、芬尼灣購物中心(fannie bay shopping cenire)以及帕羅購物村(parap shopping village)。
  集市
  
  達爾文的熱帶氣候相當適合戶外逛街活動,有四個固定的集市充分地展現了城市的多元風貌及悠閑生活。
  
  每周六早上8:00至下午2:00的帕羅集市(parap markets),徹底呈現出達爾文的國際性,它是一個出售盆栽、衣物、藝品及食品的熱鬧街市。
  
  如到北領地郊區rapid creek的大跳蚤市場(big flea market)一遊,旅客可以看到許多植物、食品、手工藝品小販在此設攤。每周日上午8:00至下午2:00開放。
  
  夜崖集市(nightcliff market)的早餐和早午餐相當受歡迎,這裏有許多賣水果、蔬菜、手工藝品和國際飲食的攤位。每周日早上8:00至下午2:00開放。
  達爾文交通: 機場接送
  
  從達爾文機場到市區,可搭乘公車($6澳幣),或乘計程車($15澳幣),車程約15分鐘。
  公共交通工具
  
  市區和郊區每天均有公車服務。觀光巴士從每天早上9:00至下午4:00行駛,沿途停留十個主要景點。乘客可隨時上下車,車票可嚮旅館和巴士司機購買,費用為$16澳幣。
  
  達爾文是一個文化薈萃的迷人之地,它有許多城市觀光景點,從可以喂魚的doctors gully到賭場草坪上的黃昏爵士音樂會(sunset jazz),都使人激賞不已。從達爾文慢慢嚮外探索,北領地所逐步顯示出的原野熱帶景色,更是美不勝收。
  旅遊景點
  達爾文植物園(darwin botanic gardens):坐落在優美的風景區,這裏是大自然愛好者的仙境。引人入勝的是植物展覽室,收納了亞太地區稀有品種及雨林溪𠔌的熱帶棕櫚樹群。
  北領地議會大廈(northern territory parliament house):這棟富麗宏偉的大樓,是澳大利亞最新的議會建築,它反映出領地居民的技術和工藝水準。
  東點保留區(east point reserve):位於fannie bay,占地200公頃,是一個有天然森林、紅樹林的遊憩地點,也有可供遊泳的天然湖塘。夕陽西下時,風景特別美麗。
  達爾文港海上遊(darwin harbour cruises):從遊艇上欣賞壯麗的景色,許多難忘的風景將在眼前一一浮現。不論從庫倫灣(cullen bay marina),或從wharf precinct出發,都有許多遊船可供選擇。
  博物館及藝廊
  北領地博物館及藝廊(museum and art gallery of the northern territory):位於conacher街,fannie bay,收藏了澳大利亞知名藝術傢的精緻作品,也有土著人、東南亞及大洋洲的藝術作品和深具考古及文化意義的文物。
  
  澳大利亞采珠展覽館(australian pearling exhibition)位於wharf precinct,stokes hill,采珠為領地增添了多采多姿的一段歷史,會場中互動展示及影帶播放,使遊客對早期采珠生活産生身臨真境的感受。
  市外景點
  李治非特國傢公園(liichfield naiional park):位於這爾文以南120公裏,車程約2小時,這裏能真正地體會到top end區的感受。這是一個岩石懸崖區,有四條壯觀的瀑布從高原邊急衝而下,除了安全地在河中遊泳、觀賞多樣的野生動物,也可欣賞雨林之美。
  
  卡卡都國傢公園(kakadu national park):位於達爾文以東250公裏處,被列為世界文物資産,是一個有巍峨懸崖、布滿野生動物和遠古石畫的廣大沼澤粗獷地帶。在jim jim瀑布區(jim jim falls)和鄰近的雙子瀑布區(twin falls)都有極佳的河中遊泳地點和瀑布可供遊憩;沿着東鰐河(east alligator river)和黃水珊瑚島(yellow waters lagoon)有遊船行駛。
  
  凱薩琳市(katherine):位於達爾文以南314公裏處,是一個包括了大片牧牛場地、果園和國傢公園的區域性中心。坐落top end區的十字路口上,凱薩琳市是領地第三大中心,也是一個拜訪當地觀光景點的理想起點,例如著名的尼米洛(nitmiluk,又名凱薩琳山峽katherine gorge)國傢公園、艾地斯瀑布區(edith falls)、springvale homestead、卡達卡達洞穴(cutta cutta caves)和飛行學校(school of the air)。遊客可以選擇坐船行經宏偉的山峽、輕劃獨木舟或搭直升機遊覽,藉此觀賞鄰近的凱薩琳山峽;也可以到manyallaluk與土著人分享文化。
  
  葛羅麗國傢公園(gregory national park)位於凱薩琳市西邊200公裏處,是石灰石成形、深峽孕育之鄉,也是最適合開吉普車遊玩的地點。
  夜生活
  位於名迪海灘(mindil beach)金黃沙灘旁的mgm達爾文大酒店(mgm grand darwin)賭場,坐落在熱帶花園內,離達爾文市中心衹有3分鐘的距離。這裏到處都有豐富的娛樂節目、餐飲美食和遊樂設施。從四月到十月的黃昏時分,會在海灘邊的賭城草坪上舉行爵士樂表演。
  
  由於鄰近亞洲並且本身具有驚人的多元文化,達爾文仿佛是亞洲絶佳食物風味的展示窗。許多達爾文餐廳的菜單上,都有以特殊佐料和香料烹製的袋鼠、水牛、鰐魚、鴯鶓(emu)、駱駝,和澳大利亞著名特産鱸魚(barramundi)等各樣菜式。若想嘗遍達爾文美食,請在5月到10月間,每周四下午5:00後,加入名迪海灘的亞洲式集市的人潮,絶對不虛此行。
  
  接着,還可以漫步到達爾文碼頭區,享受這裏的各種小吃、娛樂活動、歷史街道、戶外電影院和采珠展示等等活動。
  
  以下是提供澳大利亞及國際美食的高級餐廳:
  the boardroom mgm grand darwin,gilruth avenue,the gardens
  電話:(08)89438888
  christos on the wharf stokes hill wharf
  電話:(08)89818658
  the hanuman 28 mitchell街
  電話:(08) 89413500
簡介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FRS ,1809.2.12 — 1882.4.19)是英國的博物學家,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於1809年2月12日誕生在英國的一個小城鎮。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了英國派遣的環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學考察。在動植物和地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經過綜合探討,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
  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書中用大量資料證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在遺傳、變異、生存鬥爭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發展變化的,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
  其後,1872年發表了同樣重要的《人類的由來與性選擇》,“性選擇”作為“自然選擇”的一個補充理論提出,“性選擇”是一個未完成的理論。最著名的一個關於“性選擇”的爭論就是孔雀的長尾巴。
  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及其提出者是:
  1. 細胞學說 19世紀30年代 ,由德國的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提出
  2. 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 可以說是多人研究的結果。1842年,德國的青年醫生邁爾(J.R.Mayer,1814-1878),寫成了他的第一篇關於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論文:《論無機自然界的力》; 1847年,英國釀酒商焦耳、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分別發表各自有關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講演或論文;不過,焦耳被認為是最先用科學實驗確立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人,但 焦耳和赫爾姆霍茨也承認邁爾發現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優先權。 1953年,威廉·湯姆生幫助焦耳終於完成了關於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的精確表述。至此,自然科學中的三大發現之一的能量轉化和能量守恆定律宣告得到公認。
  3. 生物進化論 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闡述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主要內容的生物進化理論,給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以沉重的打擊。這也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他所提出的天擇與性擇,在目前的生命科學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論。除了生物學之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以及哲學來說也相當重要。
生平
  一、達爾文之前
  生物進化論,甚至可以說整個生物科學,開始於1859年11月24日。在那一天,在經過二十年小心謹慎的準備之後,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第一版印了一千二百五十本,在一天之內銷售一空。一門嶄新的學科從物種起源此誕生了。
  但是,一門新的學科不會從天而降。在1859年,科學界已經有了大量的進化證據,做好了準備迎接進化論的誕生。這時候的進化證據歸納起來有動植物培養、化石記錄、解剖比較、退化器官、胚胎發育和生物地理分佈這幾類。
  動物傢養和植物栽培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人們由此已經知道同一物種往往有着差別極大的形態。這些形態是可以被改變的,通過精心的選擇,可以得到新的品種。這種經由達爾文所謂的“人工選擇”而獲得的品種,其彼此之間的差別,有時比野外物種之間的差別還要大。如果我們在野外見到狼狗和哈巴狗的話,完全可能把它們當成象狼和狐狸那樣兩個截然不同的物種。動植物培養提供了“生物是可變的”感性而直觀的材料。
  那時候,科學界早已知道化石乃是生物體的遺跡,而且,許多從前的物種現在已經不存在、滅絶了,也就是說,生物界的組成並不是從古到今一成不變的。許多種類在化石記錄中顯示了隨着地理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發生變化的趨勢,有時在兩個類群之間還可以發現處於過渡形態的化石。各個主要生物類群在化石記錄中並不是同時出現的,而是有先有後,很有順序,而且這個順序與從現存生物的比較得到的順序相符。比如,從形態結構(例如心髒結構)和生理特點(例如呼吸係統)的比較,我們可以推測脊椎動物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類,而在化石記錄中,我們也發現魚類化石的確先在較早的地層開始出現,其次是兩棲類、爬行類,而以哺乳類化石出現得最晚。化石記錄所展示的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是生物進化的一個有力證據。
  早在十六世紀,就有科學家發現人和鳥雖然外表很不相同,骨骼組成和排列卻非常相似。到了十九世紀,研究不同生物種類的形態結構的比較解剖學已相當發達,各生物種類在內部結構的同源性也越來越明顯。正如達爾文所指出的:用於抓握的人手,用於挖掘的鼴鼠前肢,用於奔跑的馬腿,用於遊泳的海豚鰭狀肢和用於飛翔的蝙蝠的翼手,它們的外形是如此的迥異,功能是如此的不同,但是剔除皮毛、肌肉之後,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骨架卻又是如此相似!對此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它們都是從同一祖先進化而來的,因為適應環境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外形,但是骨子裏卻沒能變多少。如果它們是被分別創造出來的,根本沒必要讓有不同功能和不同外形的器官有着相似的構造,因為這樣的構造設計,就其功能和外形而言,有時顯得不是那麽合理。如果讓一個工程師來設計這些前肢,他完全可以去除一些對其它物種必需,對這個物種卻是個纍贅、退化得衹剩一點痕跡的骨頭。
  而且,比較解剖學使我們認識到許多生物體都有一些退化了的器官,它們是生物進化的令人信服的證據。比如鯨,它的後肢已經消失了,但它的後肢骨並沒有消失,我們還可以在它的尾部找到已不起作用的盆骨和股骨。甚至在一些蛇類中,我們也可以找到盆骨和股骨的殘餘。這使我們相信,鯨是由陸地四足動物進化來的,蛇是由蜥蜴進化來的。我們人類,已完全退化了的器官也不少,尾骨、轉耳肌、闌尾、瞬膜(第三眼瞼)等等都是完全退化、不起作用的器官,它們除了讓我們記住我們的祖先曾經像猴一樣有尾巴,像兔子一樣轉動耳朵,像草食動物一樣有發達的盲腸,像青蛙一樣眨眼睛,還能有別的什麽合理解釋嗎?
  早在十八世紀,動物學家就已經發現,在動物胚胎發育的過程中,會經過一係列與較低等的動物很相似的時期。比如說人,在胚胎發育的早期出現了鰓裂,不僅外形象魚,而且內臟也象魚:有動脈弓,心髒衹有兩腔等等。對這個現象的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人是由魚進化來的,祖先的特徵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重演了。事實上,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在胚胎發育的早期都跟魚類相似,而且有些時期幾乎不可能區別開來,這是所有的脊椎動物都有共同祖先的一個證據。
  自從十六世紀以來,隨着西方航海業的發達,特別是美洲和澳洲的發現,博物學家們見識到無數新奇的物種。許多的物種,甚至整個屬、科、目,衹在某個地理區域被發現。當博物學家在澳洲和南美見到袋鼠、袋狼、袋熊、袋鼬、袋貂、袋獾等等聞所未聞的動物,就不免奇怪為什麽上帝衹在這裏創造出有袋類哺乳動物。這並非那裏的環境是為有袋類而設的,因為當移民們給這些地方帶去高等哺乳動物後,許多有袋類因為競爭不過高等哺乳類而數量銳減甚至滅絶了。顯然更合理的解釋是,由於這些地區與別的大陸隔絶,而有了獨特的進化途徑。即使是一個群島,也往往有在別的地方找不到的特有物種。做為神學院的畢業生的達爾文最初對神創論産生了懷疑,就是因為在加拉帕格斯群島見到了那些島與島之間都不同種的巨龜,見到了在別的地方都找不到的多達十三種的“達爾文雀”,而不由得發生疑問:為什麽上帝要在這個小小的角落炫耀他的創造才能,專門為這裏創造出如此多的“衹此一傢,別無分店”的特有物種?合理的解釋是,這些物種的祖先都是從別的地方來的,幾萬年幾十萬年後發生了變化,從而産生了形形色色的特有物種。
  總之,在達爾文之前,生物進化已是鐵證如山了,一些敢於衝破宗教信仰的束縛的科學家也開始正視這個事實。早在十八世紀中葉,法國博物學家布封就已認為生物物種是可變的,並大膽地推測所有的動物都來自同一種祖先。他並且認為地球的年齡要比《聖經》所記載的幾千年要古老得多,並把生物物種的變化和地球環境的變化聯繫起來。但是在社會的壓力下,布封被迫宣佈放棄這些離經叛道的觀點,因此未能産生什麽影響。
  比布封稍後的另一位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剋則要固執得多,影響也要大得多。他是第一個係統地研究生物進化的人。他對生物進化的理解,跟現在並不相同。在他看來,生物界是一個從最簡單、最原始的微生物按次序上升到最復雜、最高等的人類的階梯,而所謂生物進化,就是從非生物自然産生微生物,微生物進化成低等生物,低等生物進化成高等生物,直到進化成人的過程。他認為,這個進化過程是不斷在重複,至今仍在進行着的。也就是說,在今天,聰明的猩猩仍在盡力進化成人。拉馬剋也是試圖解釋進化現象的第一人,他給出了第一個進化的理論。這個理論主要有兩點:第一,生物體本身有着越變越復雜、嚮更高級形態進化的內在欲望;第二,生活環境能夠改變生物體的形態結構,而後天獲得的性狀能夠遺傳,簡言之,“用進廢退”。在著名的長頸鹿例子中,拉馬剋是這麽解釋長頸鹿的長頸由來的:長頸鹿的祖先經常伸長了脖子去吃樹高處的葉子,脖子受到了鍛煉,變長了,而這一點可以遺傳,因此其後代就要比父母的脖子長一些,一代又一代,脖子就越來越長。
  拉馬剋的這套理論,並不能說服當時的科學家接受進化論。這固然有宗教的原因,但也有科學上的懷疑。比如,拉馬剋的進化論認為非生物能自然産生微生物,但是當時雖然巴斯德還未做否定自然發生論的著名實驗,科學界卻已普遍認為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自然發生論是不正確的。因此拉馬剋雖然影響很大,卻是往往被當做反面教材來嘲笑和批駁。生物學界迫切需要有一個象牛頓一樣的科學巨人,能夠無可置疑地證明生物進化的事實,並且給出合理的解釋。這個巨人,就是達爾文
  二、達爾文
  歷史選擇了達爾文做為生物科學的創始人,似乎純屬偶然。1809年2月12日出生於富裕的醫生家庭的查爾斯·達爾文,在青少年時代是個遊手好閑的紈絝子弟,而不象是肩負歷史使命的天才。他的父親有一次指責他說:“你除了打獵、玩狗、抓老鼠,別的什麽都不管,你將會是你自己和整個家庭的恥辱。”固然,這時候他很熱衷於收集礦石和昆蟲標本,但這是在男孩子當中很普遍的一種愛好,並沒有什麽特殊之處,雖然我們現在可以認為他未來的科學研究乃是兒時興趣的延續。1825年秋,老達爾文準備讓兒子繼承自己的衣鉢,把他送進了愛丁堡醫學院。可惜,小達爾文對醫學毫無興趣,更要命的是,他天性脆弱,不敢面對手術臺上的淋漓鮮血。兩年之後,衹好從醫學院退學了。醫生是當不成了,當牧師也是個體面的職業,達爾文聽從父命,進了劍橋學神學。雖然他對神學也沒有什麽興趣,花在打獵和收集甲蟲標本上的時間恐怕比花在學業上的要多得多,卻也終於在1831年畢業,準備當個鄉間牧師了此殘生。
  達爾文在晚年回顧他的一生時,認為他的所有這些所謂高等教育完全是一種浪費。他覺得正式的課程枯燥無年輕時的達爾文味,也沒能從課堂上學到什麽。但是在這些年,他在課餘結識了一批優秀的博物學家,從他們那裏接受了科學訓練。他在博物學上的天賦也得到了這些博物學家的賞識。1831年,當植物學家亨斯樓(J. S. Henslow)被要求推薦一名年輕的博物學家參加貝格爾號的環球航行時,他推薦了忘年交達爾文達爾文的父親竭力反對兒子參加航行,認為這會推遲兒子在神學職業上的發展。在達爾文的一再懇求下,老達爾文終於作出讓步,表示他若能找到一個可敬的人支持他去,他就可以去。達爾文找到了舅舅、他未來的丈人來說服父親,並僥幸通過了以苛刻著稱的費茲洛伊(R. Fitzroy)船長的面試,於1831年底隨貝格爾號揚帆起航,途經大西洋、南美洲和太平洋,沿途考察地質、植物和動物。一路上達爾文做了大量的觀察筆記,採集了無數的標本運回英國,為他以後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五年之後,貝格爾號繞地球一圈回到了英國。
  當達爾文踏上貝格爾號的時候,他是個言必稱《聖經》的神學畢業生、正統的基督教徒,他的虔誠常常被海員們取笑。但是當他返回英格蘭時,在他看來《舊約》不過是一部“很顯然是虛假的世界史”,其可靠性並不比印度教的聖書高。他完全拋棄了基督教信仰,並逐漸成為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懷疑論者或理性主義者,而其出發點,就是對“一切生物都是由上帝創造”的信條的懷疑。
  在環球航行時,有三組事實使得達爾文無法接受神創論的說教:第一,生物種類的連續性。他在南美洲挖到了一些已滅絶的犰狳的化石,與當地仍存活的犰狳的骨架幾乎一樣,但是要大得多。在他看來,這可以認為現今的犰狳就是由這種已滅絶的大犰狳進化來的。第二,地方特有物種的存在。當他穿越南美大草原時,他註意到某種鴕鳥逐漸被另一種不同的、然而很相似的鴕鳥所取代。每個地區有着既不同又相似的特有物種,與其說這是上帝分別創造的結果,不如說是相同的祖先在處於地理隔絶狀態分別進化的結果。第三,是來自海洋島嶼的證據。他比較了非洲佛得角群島和南美加拉帕格斯群島上的生物類群。這兩個群島的地理環境相似,如果生物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在相似的地理環境下應該創造出相似的生物類群才是合理的,但是這兩個群島的生物類群卻差別很大。事實上,佛得角群島的生物類群更接近它附近的非洲大陸,顯然,應該認為島上的生物來自非洲大陸並逐漸發生了變化。這個進化過程在加拉帕格斯群島上更加明顯。達爾文發現,組成這個群島的各個小島雖然環境相似,卻各有自己獨特的海龜、蜥蜴和雀類。沒有任何理由認為上帝故意在一個小島上創造這些獨特的物種,更合理地,應該認為這些特有物種都是同一祖先在地理隔絶條件下進化形成的。
  1837年,在貝格爾號之行結束一年後,達爾文開始秘密地研究進化論。他的第一堆筆記,是傢養和自然環境下動植物的變異。他研究了所有可能到手的資料:個人觀察和實驗、別人的論文、與國內外生物學家的通訊、與園丁和飼養員的對話等等,很快得出結論,傢養動植物的變異是人工精心選擇造成的。但是自然環境下的變異又是怎麽來的呢?他仍然不清楚。一年之後,他在休閑時讀了馬爾薩斯的《人口論》。馬爾薩斯認為人口的增長必然快於生活資料的增長,因此必然導致貧睏和對生活資料的爭奪。達爾文突然意識到,馬爾薩斯的理論也可以應用於生物界。所有的生物的繁殖速度都是以指數增長的,後代數目相當驚人,但是一個生物群的數目卻相對穩定,這說明生物的後代衹有少數能夠存活,必然存在着爭奪資源的生存競爭。達爾文進一步推導:任何物種的個體都各不相同,都存在着變異,這些變異可能是中性的,也可能會影響生存能力,導致個體的生存能力有強有弱。在生存競爭中,生存能力強的個體能産生較多的後代,種族得以繁衍,其遺傳性狀在數量上逐漸取得了優勢,而生存能力弱的個體則逐漸被淘汰,即所謂“適者生存”,其結果,是使生物物種因適應環境而逐漸發生了變化。達爾文把這個過程稱為自然選擇。
  因此,在達爾文看來,長頸鹿的由來,並不是用進廢退的結果,而是因為長頸鹿的祖先當中本來就有長脖子的變異,在環境發生變化、食物稀少時,脖子長的因為能夠吃到樹高處的葉子而有了生存優勢,一代又一代選擇的結果,使得長脖子的性狀在群體中擴散開來,進而産生了長頸鹿這個新的物種。
  雖然達爾文在讀了《人口論》之後就有了靈感,馬上就有了自然選擇的想法,但是要過了四年,在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之後,他纔開始把這個理論記錄下來,並把手稿送給一些朋友徵求意見。他太清楚一旦自己的理論發表將會對社會産生怎樣的震撼了,而做為一個天性平和的人,這是他想要盡力避免的,因此他留下了一份遺囑,他有關進化論的手稿衹能在他死後發表。
  但是在1858年夏天,達爾文收到了華萊士的信,迫使他不得不在生前發表自然選擇理論。華萊士是一個年輕的生物地理學家,當時正在馬來群島考察。跟達爾文一樣,他所觀察到的生物的地理分佈特點也促使他思考生物進化的問題。那一年的二月,他生了一場間歇熱,在病中突然想到了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並且也因此獨立地發現了自然選擇理論。他出身貧寒,又極其反對基督教,沒有達爾文做為上層社會人士的種種顧慮,因此以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用三個晚上就寫成了一篇論證自然選擇的論文,寄給達爾文徵求意見。他並不知道達爾文此時已研究了二十年的進化論,之所以會找上達爾文,完全是由於達爾文在生物地理學學界的崇高地位;而這個地位,在達爾文完成貝格爾號之航後就確立了。
  當達爾文讀了華萊士的論文,見到他自己的理論出現在別人的筆下時,其震驚和沮喪可想而知。他的第一個念頭,是壓下自己的成果,而讓華萊士獨享殊榮。但是他的朋友、地理學家賴爾和植物學家虎剋都早就讀過他有關自然選擇的手稿,在他們的建議下,達爾文把自己的手稿壓縮成一篇論文,和華萊士的論文同時發表在1859年林耐學會的學報上。這兩篇論文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也是在賴爾和虎剋的催促下,達爾文在同一年發表了《物種起源》(篇幅衹是他準備多年的手稿的三分之一左右),這纔掀起了軒然大波,並徵服了科學界。
  由於《物種起源》的成功,也可能是被達爾文的人格和智慧所折服,雖然華萊士與達爾文同享發現自然選擇理論的殊榮,他卻總是把榮耀歸功於達爾文一人,並把自然選擇理論稱為“達爾文主義”--這個稱呼沿用至今。
  三、達爾文的三大難題
  達爾文自己把《物種起源》稱為“一部長篇爭辯”,它論證了兩個問題:第一,物種是可變的,生物是進化的。當時絶大部分讀了《物種起源》的生物學家都很快地接受了這個事實,進化論從此取代神創論,成為生物學研究的基石。即使是在當時,有關生物是否進化的辯論,也主要是在生物學家和基督教傳道士之間,而不是在生物學界內部進行的。第二,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當時的生物學家對接受這一點猶豫不决,因為自然選擇學說在當時存在着三大睏難。
  第一,是缺少過渡型化石。按照自然選擇學說,生物進化是一個在環境的選擇下,逐漸地發生改變的過程,因此在舊種和新種之間,在舊類和新類之間,應該存在過渡形態,而這衹能在化石中尋找。在當時已發現的化石標本中,找不到一具可視為過渡型的。達爾文認為這是由於化石記錄不完全,並相信進一步的尋找將會發現一些過渡型化石。確實地,在《物種起源》發表兩年後,從爬行類到鳥類的過渡型始祖鳥出土了,以後各種各樣的過渡型化石紛紛被發現,最著名的莫過於從猿到人的猿人化石。在現在被稱為過渡型的化石已有上千種,但是與已知的幾百萬種化石相比,仍然顯得非常稀少。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生物化石都是偶然形成的,因此化石記錄必然非常不完全;另一方面,按照現在流行的“間斷平衡”假說,生物在進化時,往往是在很長時間的穩定之後,在短時間內完成嚮新種的進化,因此過渡形態更加難以形成化石。
  第二,是地球的年齡問題。既然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進化是一個逐漸改變的過程,它就需要無比漫長的時間。達爾文認為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幾億、十幾億年。但是當時物理學界的泰鬥威廉·湯姆遜(即開爾文勳爵,一個神創論者)用熱力學的方法證明地球衹有一億年的歷史,而衹有最近的最多兩千萬年地球纔冷卻到能夠讓生命生存。對於物理學家的挑戰,達爾文無法反擊,衹能說“我確信有一天世界將被發現比湯姆遜所計算而得的還要古老”。我們今天已知道達爾文是對的,而湯姆遜算錯了,現在的地質學界公認地球有四十幾億年的歷史,而至少在三十億年前生命就已誕生。但是在當時,在地球的年齡問題上,人們顯然更傾嚮於相信物理學權威。
  第三個睏難是最致命的:達爾文找不到一個合理的遺傳機理來解釋自然選擇。當時的生物學界普遍相信所謂“融合遺傳”:父方和母方的性狀融合在一起遺傳給子代。這似乎是很顯然的,白人和黑人結婚生的子女的膚色總是介於黑白之間。湯姆遜的學生、蘇格蘭工程師簡金(F. Jenkin) 據此指出:一個優良的變異會很快地被衆多劣等的變異融合、稀釋掉,而無法象自然選擇學說所說的那樣在後代保存、擴散開來,就象一個白人到一個非洲黑人部落結婚生子,幾代以後他的後代就會完全變成了黑人。達爾文雖然從動植物培養中知道一個優良的性狀是可以被保留下來的,但是他沒有一套合理的遺傳理論來反駁簡金。達爾文被迫做出讓步,承認用進廢退的拉馬剋主義也是成立的,可以用來補充自然選擇學說。事實上,在達爾文逝世(1882年)前後,生物學界普遍接受拉馬剋主義,而懷疑自然選擇學說。
  如果達爾文知道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的實驗,就不會在遺傳問題上陷入絶境了。孟德爾在1865年就已經發現了基因的分離定律和獨立分配定律。生物遺傳並不融合,而是以基因為單位分離地傳遞,隨機地組合。因此,衹要群體足夠大,在沒有外來因素(比如自然選擇)的影響時,一個遺傳性狀就不會消失(膚色的融合是幾對基因作用下的表面現象)。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一個優良的基因能夠增加其在群體中的頻率,並逐漸擴散到整個群體。
  很顯然,孟德爾主義正是達爾文所需要的遺傳理論。可惜,孟德爾的發現被當時的科學界完全忽視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孟德爾主義在1900年被重新發現時,遺傳學家們卻認為它宣告了達爾文主義的死亡,在他們看來,隨機的基因突變,而不是自然選擇,纔是生物進化的真正動力。衹有一些在野外觀察動植物行為的生物統計學家仍然信奉達爾文主義,因為他們所觀察到的生物對環境的奇妙適應性,是無法用隨機的突變來解釋的。
  四、偉大的綜合
  達爾文主義和孟德爾主義的開始融合,是在孟德爾定律被重新發現之後二十年的事。這一次不是一個科學巨人的孤身奮戰,而是群星燦爛了。在這些偉大的科學家中,最重要的是英國人費歇(R. A. Fisher)、荷爾登(J.B.S.Haldne)和美國人萊特(S. Wright)。他們從理論上證明了,達爾文主義和孟德爾主義不僅不互相衝突,而且相輔相成。那些在野外做觀察研究的生物統計學家所獲得的進化論數據,都可以從遺傳學原理推導出來。在孟德爾遺傳學的基礎上,自然選擇可以完滿地解釋生物的適應性進化,根本不需要拉馬剋主義(拉馬剋主義這時候也已被證明是不可能的)。孟德爾遺傳學正是達爾文夢寐以求的遺傳學!這些理論研究工作,是在1918年開始,而在三十年代初基本完成的。1930年,費歇發表了《自然選擇的遺傳理論》;1931年,萊特發表了《孟德爾群體中的進化》;1932年,荷爾登發表了《進化的動力》。這三本經典著作,構成了現代進化論的理論基礎。
  但是這些理論研究,涉及到復雜的數學計算,不是一般的生物學家們所能理解的。而且衹有理論沒有實驗,也很難被生物學家們所接受。因此,他們的研究工作,對當時的生物學界並沒有産生太大的影響。直到生物學界出現了另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不僅有耐心去弄懂這些繁瑣的數學計算,而且用實驗來驗證這些計算,他就是俄國出身的美國遺傳學家杜布贊斯基(T. Dobzhansky)。杜布贊斯基師從俄國遺傳學家契特維裏科夫(S. Chetverikov)研究果蠅遺傳學,1927年移民到美國(兩年後他的老師被蘇维埃政府逮捕,實驗室被關閉)。他與萊特合作,以果蠅為實驗材料證實了萊特的理論工作。1937年,杜布贊斯基發表了《遺傳學和物種起源》。在這部繼《物種起源》之後最為重要的進化論論著中,杜布贊斯基在理論上和實驗上統一了自然選擇學說和孟德爾遺傳學,對博物學家和實驗生物學家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刺激了各個領域的生物學家都投身到進化論的研究當中來。
  接下去的十年,是現代進化論碩果纍纍的十年。動物學家邁耶(E. Mayr) 把現代進化論應用於分類學研究,並提出了在地理變異和隔絶條件下新種産生的模型。古生物學家辛普森(G. G. Simpson)的研究表明現代進化論能夠很好地被用於解釋化石記錄,而植物學家斯特賓斯(G. L. Stebbins) 則指出植物的進化同樣能被現代進化論所解釋。到本世紀四十年代,現代進化論已經被成功地應用於生物學的所有領域。1942年,朱利安·赫胥黎(進化論奠基人之一湯姆遜·赫胥黎之孫)發表《進化:現代綜合》一書,綜合了現代進化論在各個領域的研究成果,現代進化論也因此被稱為“現代綜合學說”,也即新達爾文主義。標志着這個偉大的綜合過程的最終完成的,是1947年在普林斯頓成立了“遺傳學、分類學和古生物學的共同問題委員會”。組成這個委員會的三十個學術權威代表着生物學的不同領域,但有着一個共同的觀點:達爾文主義和孟德爾主義的綜合。
  五、沒有止境的進化
  1944年艾菲力(O. T. Avery)證明DNA是遺傳物質,1953年華森和剋裏剋提出DNA的雙蠃旋結構模型,生物學從此進入了分子時代。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為生物進化這一科學事實補充了重要的新證據。它揭示了生物界在分子水平上的一致性,證明了進化論關於“所有的生物由同一祖先進化而來”的命題。同時,分子生物學為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和機理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在以前,生物學家們衹能通過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和現存生物的形態結構比較確定各物種親緣關係的親疏,從而繪出種係發生樹;現在,我們已完全可以在分子水平上,通過比較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或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僅在總體上肯定了傳統生物學的結果,而且使種係發生樹的描繪更精確,達到了定量化的程度。
  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也使進化論的研究面臨新的問題。1968年,日本遺傳學家木村資生提出中性學說,認為在分子水平上,生物進化不受自然選擇的作用,而是按一定的速率隨機地突變,對生物的生存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木村在當時是根據蛋白質序列提出這個學說的,八十年代以來,DNA序列大量測定所得的結果表明DNA序列的改變更符合中性學說。有關中性學說的正確性和適用範圍目前仍然沒有定論。
  在從前,自然選擇的結果往往被認為導致産生對生物物種或群體有好處的適應性,這就是所謂“群體選擇”。六十年代以來,生物學家越來越傾嚮於認為,“群體選擇”很可能並不存在,自然選擇産生的衹是對個體有益的適應性,生物個體不會因為為了物種或群體的利益而放棄傳遞屬於自己的基因,這就是“個體選擇”。實際上,達爾文本人就是一個個體選擇論者(雖然在當時很少有生物學家認同他)。他認為,社會性昆蟲如蜜蜂中喪失了繁殖力的工蜂並非真正地“利他”,而是利己,因為一個蜂窩都是一個蜂後的直接後代,實際上就是一個個體。在性選擇的研究上,我們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一些生物學家更進而認為,自然選擇的作用單位不是個體,而是比個體更基本的基因,這就是引起很大爭議的“自私的基因”假說。這個假說,在八十年代發現自私的DNA及自私的基因之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生物進化可以分成三個層次:微進化(生物群體中基因頻率的改變)、新種生成和大進化(從一個類型到另一個類型的躍變,比如從魚類進化到兩棲類)。現代綜合學說完美地解釋了微進化和新種生成,並認為由微進化和新種生成的研究所得的結果可以進一步推廣到大進化。但是一些生物學家對這個推論表示懷疑,他們認為生物大進化可能有屬於自己的機理。按照他們的觀點,生物新類型的産生是在生物胚胎發育過程中基因突變的結果。胚胎發育時的微小突變可以導致成體的巨大變化。最近發育生物學的研究似乎證明了這一點:如果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某種基因的表達速度變慢,就會使魚鰭變成肢足。可以預見,隨着發育生物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進化難題將被解决。
  對於如何評價這些新成果,進化生物學家們爭論不休。持激進觀點的人認為,這些成果已推翻了現代綜合學說,它必須被新的學說所取代。現代綜合學說也被稱為新達爾文主義,因此這些新學說,比如中性學說,也就被稱為非達爾文主義。而在持保守觀點的人看來,這些新成果與現代綜合學說並無本質上的衝突,也可以被綜合到現代綜合學說之中去。不管怎樣,自從創立以來就備受攻擊的現代綜合學說仍然是進化生物學的主流學說。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綜合了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等新學科的研究成果的“分子綜合”學說。進化論創建一百多年來,本身就不斷地在進化,將來也會不斷地進化。進化論的進化沒有止境。
  在總結育種實踐的經驗和他自己的科學實驗中,達爾文逐步形成了人工選擇的學說。
人工選擇學說
  達爾文在研究傢畜和作物品種起源時,首先發現每一種傢畜和作物都有許多品種,他認為不論品種有多少,它們之間的差異可以很大,但這些品種都來自一個或少數幾個野生種。如傢鴿的品種很多(達爾文當時搜集的鴿子有150個品種),但它們都起源於一種,即野生的岩鴿;傢雞的品種很多,但都來源於共同的祖先,即野生的原雞。
  不同的品種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達爾文認為:傢養生物的各種品種,是人類通過有意識的選擇而創造出來的。所謂選擇,就是人類根據他們的要求和愛好把符合要求的個體變異保存下來,並讓它們傳種接代,把不符合要求的個體淘汰。通過遺傳與變異的纍積,逐漸形成各種品種。這樣看來,新品種的形成包括3個因素:即變異、遺傳與選擇。變異在這裏起着提供材料的作用,沒有變異就沒有選擇的原材料;選擇保留了對人有利的變異,淘汰對人不利的變異,沒有選擇,就沒有變異的定嚮發展;遺傳起着保持鞏固變異的作用,沒有遺傳,就沒有變異的積纍。
  人工選擇學說的建立對達爾文進一步探討物種起源問題有很大的幫助,使他聯想到,在自然界是否也有類似的選擇過程呢?進一步的研究使達爾文確信:各物種的起源也是由於在自然界存在着同人工選擇相似的選擇過程。從而建立了自然選擇的學說。
生物進化論
  簡稱進化論,是生物學最基本的理論之一。進化(Evolution),是指生物在變異、遺傳與自然選擇作用下的演變發展,物種淘汰和物種産生過程。地球上原來無生命,大約在30多億年前,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後,生物不斷的進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萬個物種。生物進化論最早是由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提出的,在其名著《物種起源》有詳細的論述。
  進化論有三大經典證據:比較解剖學、古生物學和胚胎發育重演律。
  生物進化可以分成三個層次:微進化(生物群體中基因頻率的改變)、新種生成和大進化(從一個類型到另一個類型的躍變,比如從魚類進化到兩棲類)。現代綜合學說完美地解釋了微進化和新種生成,並認為由微進化和新種生成的研究所得的結果可以進一步推廣到大進化。但是一些生物學家對這個推論表示懷疑,他們認為生物大進化可能有屬於自己的機理。按照他們的觀點,生物新類型的産生是在生物胚胎發育過程中基因突變的結果。胚胎發育時的微小突變可以導致成體的巨大變化。最近發育生物學的研究似乎證明了這一點:如果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某種基因的表達速度變慢,就會使魚鰭變成肢足。可以預見,隨着發育生物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進化難題將被解决。
《物種起源》的意義
  一部劃時代的著作
  標志着19世紀絶大多數有學問的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影響歷史進程的經典著作
  震撼世界的10本書之一
  對人類發展進程産生過廣泛影響的巨著
  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經典譯作
  1985年美國《生活》雜志評選的人類有史以來的最佳圖書
  1986年法國《讀書》雜志推薦的理想藏書
  1859年11月24日,在英國倫敦,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這一天,倫敦衆多市民涌嚮一傢書店,爭相購買一本剛出版的新書。這本書的第一版1250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
  這本轟動一時的新書就是《物種起源》,它是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的第一部巨著。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以全新的生物進化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的理論。
  《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引起轟動。它沉重地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從反動教會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們群起攻之,誣衊達爾文的學說 "褻瀆聖靈",觸犯"君權神授天理",有失人類尊嚴。與此相反,以赫胥黎為代表的進步學者,積極宣傳和捍衛達爾文主義。進化論轟開了人們的思想禁錮,啓發和教育人們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非常有意義,這本書可以用來當做歷史上的階級鬥爭的自然科學根據。 ------- 馬剋思
  1859年成為劃分科學史前後兩個"世界"的界限。《物種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如同馬剋思主義登上歷史舞臺一樣,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達爾文遠離大城市的繁囂,在他寧靜的莊園裏準備着一場革命,馬剋思自己在世界囂嚷的中心所準備的也正是這種革命,差別衹在杠桿是應用於另一點而已。 ------- 李卜剋內西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的主導思想,即"自然選擇",一定會被當做科學上的確定真理而為人們所接受。它有一切偉大的自然科學真理所具有的特徵,變模糊為清晰,化復雜為簡單,並且在舊有的知識上添加了很多新的東西。達爾文是本世紀的、甚至是一切世紀的博物學中最偉大的革命者。 ------- 英國植物學家 華生
  我認為《物種起源》這本書的格調是再好也沒有的,它可以感動那些對這個問題一無所知的人們。至於達爾文的理論,我準備即使赴湯蹈火也要支持。 -------- 英國博物學家 赫胥黎
生命之旅
  從最古老的單細胞到有着復雜生命結構與思維的人類誕生,在漫長的30多億年生命行進徵程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從出生到滅亡,從低等到高等,究竟是何種神奇的力量推動着生物的進化發展呢?多少個世紀以來,人們絞盡腦汁,企圖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最終都以百思不得其解而告終。
  就在人們對生命演進機理持不同見解的各門各派展開激烈論戰、爭論不休的時候,一個劃時代的人物出現了。自古以來衆說紛紜、莫衷一是的進化論思想終於在19 世紀英國偉大的博物學家達爾文手中形成了具有無可爭議的說服力的體係。到了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出版後,生物普遍進化的思想以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機製已成為學術界、思想界的公論。由此,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被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在舉世聞名的《物種起源》一書中,達爾文提出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震驚的論斷:生命衹有一個祖先,因為生命都起源於一個原始細胞的開端;生物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展而來的,生物在進化中不斷地進行着生存鬥爭,進行着自然選擇……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成了生物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如今,《物種起源》所提及的許多觀點已成為人盡皆知的常識。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後來不斷地得到發展。20世紀40年代初,英國人霍爾丹和美籍蘇聯生物學家杜布贊斯基創立了"現代進化論"。
  現代進化論者摒棄了達爾文把個體作為生物進化基本單位的說法,他們認為,應當把群體作為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本身是物種的一種適應性狀,它既是進化的動因,又是進化的結果,自然選擇的作用不是通過對優勝個體的挑選,而是以消滅無適應能力的個體這一方式而實現的。現代進化論很好地解釋了古典達爾文主義無法解釋的許多事實。
  遺憾的是在達爾文時代,遺傳學先驅孟德爾還沒有能夠讓世人相信他的遺傳學說,否則,達爾文定會痛不欲生,因為1838年,他選擇了親舅舅的女兒、表姐埃瑪作為終身伴侶。據說,到了晚年,達爾文對孟德爾和他的遺傳學略有所聞,他常常為他的近親結婚感到不安。達爾文死後安葬於牛頓與約翰·赫歇爾的墓旁,地點就在英國倫敦的西敏寺。
名言
  類別: 人生
  樂觀是希望的明燈,它指引着你從危險峽𠔌中步嚮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泯滅。
  類別: 時間
  敢於浪費哪怕一個鐘頭時間的人,說明他還不懂得珍惜時間的全部價值。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鐘。
  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時間。
  我的生活過得像鐘錶的機器那樣有規則,當我的生命告終時,我就會停在一處不動了。
  類別: 思想
  壽命的縮短與思想的虛耗成正比。
  我一貫力求思想不受束縛。
  類別: 讀書
  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衹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普通人之上。
  類別: 真理
  我能成為一個科學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對科學的愛好;思索問題的無限耐心;在觀察和搜集事實上的勤勉;一種創造力和豐富的常識。
  我在科學方面所做出的任何成績,都衹是由於長期思索,忍耐和勤奮而獲得的。
  類別: 科學
  我之所以能在科學上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科學的熱愛,堅持長期探索。
  無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衹有無知者纔會自信地斷言,科學永遠不能解决任何問題 。
  不要因為長期埋頭科學,而失去對生活、對美、對待詩意的感受能力。
  我在科學方面所做出的任何成績,都衹是由於長期思索,忍耐和勤奮而獲得的。
  作為一個科學家來說,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愛科學——在長期思索任何問題上的無限耐心——在觀察和搜集事實上的勤勉——相當的發明能力和常識。
  我能成為一個科學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對科學的愛好;思索問題的無限耐心;在觀察和搜集事實上的勤勉;一種創造力和豐富的常識。
  科學就是整理事實,以便從中得出普遍的規律或結論。
  類別: 理想
  樂觀是希望的明燈,它指引着你從危險峽𠔌中步嚮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泯滅。
  類別: 勤奮
  我在科學方面所做出的任何成績,都衹是由於長期思索,忍耐和勤奮而獲得的。
  如果說我有什麽功績的話,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結果,而是勤奮有毅力的結果。
  類別: 工作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鐘。
  類別: 成功
  作為一個科學家來說,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愛科學——在長期思索任何問題上的無限耐心——在觀察和搜集事實上的勤勉——相當的發明能力和常識。
  我之所以能在科學上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科學的熱愛,堅持長期探索。
  類別: 友情
  談到名聲、榮譽、快樂、財富這些東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們都是塵土……
  類別: 保護環境
  衹有服從大自然,才能戰勝大自然
大事年表
  1809年
  2月12日,查爾斯·達爾文出生在英國施魯斯伯裏鎮
  1817年
  媽媽去世。
  1817年~1825年
  在施魯斯伯裏私立中學就讀。
  1825年~1827年
  在蘇格蘭愛丁堡大學攻讀醫學。
  1828年~1831年
  在英國劍橋大學就讀。
  1831年~1836年
  隨貝格爾號軍艦環球考察。
  1837年
  開始寫作第一本物種演變筆記。
  1838年
  閱讀托馬斯·馬爾薩斯的著作《人口論》
  1839年
  1月,與愛瑪·韋奇伍德結婚;12月,兒子威廉出生;嚴重疾病的第一階段。
  1839年~1843年
  編纂五捲本巨著《貝格爾號航行期內的動物志》
  1842年
  移居到倫敦郊外的達溫宅。
  1842~1846年
  撰寫三捲本著作《貝格爾號航行期內的地質學》。
  1844年
  撰寫未發表的闡述進化論的論文。
  1846年~1855年
  就藤壺問題進行研究寫作。
  1848年
  父親去世;健康狀況不佳並持續很長時間。女兒安妮去世。
  1855年
  開始撰寫關於進化論的主要著作。
  1858年
  倫敦林奈學會宣讀達爾文和華萊士合作的關於進化論的論文。
  1859年
  發表《物種起源》。
  1860年
  英國科學促進會年會在牛津大學關於進化問題的大辯論。
  1863年~1865年
  病情延續。
  1868年
  發表《傢養動物和培育植物的變異》。
  19世紀70年代
  發表五部關於植物的著作。
  1871年
  發表《人類起源和性選擇》。
  1872年
  發表《人類和動物情感的表達》
  1881年
  發表關於蚯蚓的著作。
  1882年
  4月19日,達爾文在達溫宅逝世;厚葬於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達爾文市
  (Darwin, Australia)
  【簡介】
  澳大利亞北部地區首府和主要港口,位於帝汶海達爾文港東北入口處的北部頂端,1959年設市,有北方門戶之稱。因1839年英國著名博物學家達爾文曾到此考察而得名。人口6.3萬(1983),華人和華僑較多。鐵路自此南下467公裏至伯德姆轉公路通艾麗斯斯普林斯,即可連接南部港口鐵路。1870年始建。1974年曾遭颶風嚴重破壞,後重建。有海底電纜綫通爪哇島。為澳大利亞北部礦物輸出港及貿易中心,出口牲畜、稻米和鈾礦石等。重要海、空軍基地,澳、亞、歐洲間航空站。有采捕珍珠貝、海參及牛肉加工、水果罐頭等工業。
  【歷史】
  達爾文原為土著居民聚居的荒蕪之地,位於澳大利亞西北海岸的城市,澳大利亞北領地的首府,人口10萬8千人(2003年),屬於熱帶氣候,經常受到雷暴和竜捲風的侵襲,最早有記錄的竜捲風發生在1867年,1974年聖誕節的竜捲風(臺風翠思)幾乎毀滅了整個城市,當時導致50人死亡,70%的城市建築被毀,有3萬人被空運撤離。市區的大型建築物幾乎毀於一旦,唯屋頂呈七角形的政府辦公樓獨存。以後城市幾乎全部重建。
  達爾文也是唯一經受過戰爭洗禮的澳大利亞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裏曾為盟軍重要的軍事基地,1942年2月19日242架日本飛機對達爾文進行了兩次轟炸,此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達爾文港一共經受了63次轟炸。
  達爾文是澳大利亞土著居民最集中的城市,還有很大一部分居民是從東南亞和東亞移居的移民,所以達爾文被稱為“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的首府”,由於它距離亞洲最近,所以是重要的出口港口,主要出口活牲畜(牛、羊)和礦物。達爾文也是澳大利亞重要的軍事基地和北部海岸巡邏艇的基地。
  1880年金礦的發現使達爾文迅速繁榮起來,1911年澳大利亞設立北領地,正式把城市定名為達爾文市。
  【地理】
  達爾文距離三個其他國傢的首都要比距離澳大利亞首都還近。達爾文距離首都堪培拉3144公裏,距離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1818公裏,距離東帝汶首都帝力衹有656公裏,距離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2735公裏。即使距離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也衹有3206公裏,距離新加坡3360公裏。
  2003年9月17日,貫穿阿德雷德至達爾文的鐵路完工通車,打通了澳大利亞南北的鐵路交通,使國民除了飛機以外多了一項廉價的交通選擇。
  【氣候】
  達爾文市屬於赤道海洋性氣候,一年之中衹分為雨季和旱季,旱季為5月至9月,6月和7月是最涼的月份,氣溫為15 到35℃,雨季時常有熱帶風暴,降水最多的是12月至3月期間,這段期間濕度超過70%,常發生雷暴。
  市內的居民有土著人]、希臘人,意大利人、華人等。華人於19世紀50年代到達這裏,市內有中國寺廟列聖宮。這裏的居民喜歡飲啤酒,按平均人口計算,啤酒消費量僅次於德國慕尼黑,居世界第二位。
  市區的中心設在達爾文港口北邊的狹長島上,市郊沿港口擴展,主要大道史密斯街長約20公裏,街道兩旁棕櫚樹、桔紅色蝴蝶花樹和白色素馨花樹蔽日成蔭,景色秀麗。郊區的範尼灣,原為流放囚犯之地,建有監獄,現在成為居民區和消暑休憩之處。
  市區東、西、北面有海濱環繞,碧波金沙,為釣魚和遊泳者的樂園。市內植物園占地34公頃,園內有許多當地特有的熱帶奇花異草。在北距市中心21公裏的亞羅奧加公園裏有鰐魚、野牛和澳洲特有的野狗等動物等。在市東南32公裏處有霍華德溫泉和自然奇觀白蟻塚,塚高3米,似小山屹立,塚頂狀似匕首林立,坐南朝北,以便日光照射,故稱磁性蟻塚。據說每座蟻塚可容納螞蟻200萬衹左右。
  【經濟】
  2005年達爾文的經濟支柱主要是采礦業和旅遊業,采礦業每年産值為28億美元,主要礦産為黃金、鋁土、錳,海中的油氣田和海底鈾礦。8%的達爾文居民從事旅遊業,旅遊業還有很好的擴展前景。駐軍和軍事設施也雇傭許多達爾文居民並促使經濟增長,為了維護東帝汶治安,澳大利亞在達爾文的駐軍在2001年已經達到11000人,縱貫南北的鐵路也增加了和亞洲之間的貿易,使得達爾文港的港口地位越來越重要。
  這裏還産銅、金、鉛、錳、鐵和鈾。為澳北部礦物輸出港及貿易中心,同時也是澳、亞、歐洲之間的航空轉運站。
  達爾文是一個文化薈萃的迷人之地,它有許多城市觀光景點,從可以喂魚的Doctors Gully到賭場草坪上的黃昏爵士音樂會(Sunset jazz),都使人激賞不已。從達爾文慢慢嚮外探索,北領地所逐步顯示出的原野熱帶景色,更是美不勝收。
  【文化】
  達爾文是“通往亞洲的大門”,是多元文化的典型,全市人口包括有75個民族,1/4人口是土著族居民,米凱爾路是夜總會和餐館集中的街,有許多露天餐館。
  每年舉辦“達爾文節”,包括戲劇、音樂、電影等;每年8月舉辦“啤酒罐船比賽”,用啤酒罐做的船划船比賽,還有達爾文杯賽馬也在8月舉行。
  有一個大型水族館的“印度洋和澳大利亞珍珠業展覽館”也坐落在達爾文市。
  【教育】
  根據2001年的統計資料,全市有35所小學12所中學,小學在學生為6441人,中學在學生為3943人(其中公立學校2825人,私立學校1118人)。
  主要的大學是達爾文大學,在澳北區各地有許多分校,中心校區在達爾文市郊區,有19000學生。
  【友好城市】
  希臘的卡裏姆諾斯
  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安科雷季
  印度尼西亞的安汶(安波那)
  中國的海口
  東帝汶的帝力
  用達爾文命名的動物
  達爾文美洲鴕 (Pterocnemia pennata)
  達爾文美洲鴕屬瀕危動物。
  美洲鴕屬美洲鴕目,美洲鴕科,美洲鴕屬,是産於南美洲的兩種不會飛的大鳥,和鴕鳥以及澳洲的鴯鶓有關係。普通美洲鴕産於從巴西到東南方阿廷廣大平原地區。達爾文美洲鴕産於從秘魯南方到巴塔哥尼亞的高地。這兩種美洲鴕體型都比鴕鳥小。普通美洲鴕站高大約120釐米,體重約20千克。上體呈褐色或灰色,下體呈白色。達爾文美洲鴕比普通美洲鴕還要小一些,褐色的羽毛上有白點。
  除了體型更小一些以外,美洲鴕與鴕鳥的區別還在於它的腳上有三趾,鴕鳥衹有兩趾,羽毛也不如鴕鳥的好。美洲鴕經常在沒有樹木的平原上出沒。它們什麽都食,包括多種動物和植物,碰到猛獸就拼命奔逃。
  美洲鴕沒有固定的配偶。雄鳥同時孵 化幾衹雌鳥在一個窩裏下的蛋。窩由雄鳥在地面上挖成,比較淺,上面鋪一些草。雌鳥在裏面每窩下大約50個長約13釐米的蛋。小鳥在孵化6個星期以後出世,然後由雄鳥撫養6個星期左右。美洲鴕常和鹿、洛馬、鴕鳥、斑馬和羚羊等做伴。
達爾文的葬禮:
  1882年4月19日下午4點,達爾文在夫人愛瑪的懷裏停止了呼吸。愛瑪和子女們一邊嚮親友發出訃告,一邊着手準備葬禮。達爾文的遺願是埋葬在唐恩村的家庭墓地中,與哥哥伊拉茲馬斯和夭折的大女兒安妮埋在一起。他的傢人和村民們也都希望他能長眠在他已生活了40多年的土地上。
  但是其他人則認為以達爾文的成就應該為他舉行國葬,埋到英國的先賢祠——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第二天英國的報紙紛紛發表評論,呼籲把這位“自牛頓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與牛頓等人埋在一起供後人憑吊。有一傢報紙還指出,早在15年前普魯士國王已授予達爾文爵位,英國女王卻沒有這麽做,以至達爾文死時還是一介平民,不能以“爵士”的頭銜下葬,難道不該以入祠祀奉來彌補英國對其第一兒子的不公平待遇嗎?(後來達爾文有三個兒子被陸續授予爵士頭銜)也有報紙評論說,達爾文要比已埋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許多政治傢更屬於那裏,因為“與這位震撼世界的思想傢的成果所産生的巨大影響相比,日常政治的喧囂大部分不過是塵土一般的貧乏”。在媒體的呼籲聲中,王傢學會會長給達爾文的傢人去信,請求他們同意達爾文入葬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達爾文的鄰居、林耐學會會長兼
  議員約翰·魯巴剋收集了28位議員的簽名,嚮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主教請願。正在法國訪問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主教甚至還未收到議會的請願書,就已發電報表示同意讓達爾文入祠。葬禮於4月26日舉行。愛瑪沒有出席葬禮,留在了唐恩傢中。10名擡棺者中除了魯巴剋、一名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教士,還包括王傢學會會長代表科學界,一名伯爵和兩名公爵代表政府(其中一位是達爾文的母校劍橋大學的校長),和美國大使代表外賓,以及達爾文最親密的朋友中還健在的三位:植物學家約瑟夫·鬍剋。達爾文隨貝格爾號環球航行回來後,長期秘密研究進化論,衹有一些朋友知道他在研究這個將會顛覆世界的理論,鬍剋就是其中之一。自然選擇理論的共同發現者華萊士。達爾文本來做好了在死後纔發表其進化論手稿的準備。做為一個生性平和的人,他不想見到這個理論的發表在社會上引起的爭議。但是在1858年夏天,由於接到華萊士的來信,知道華萊士已獨立發現了自然選擇理論,這纔迫使他在徵求了鬍剋等人的意見後,與華萊士同時發表了關於自然選擇論的論文,並在次年出版《物種起源》。此後自然選擇理論也被稱為達爾文主義——這個說法是華萊士首先使用的。古生物學家托馬斯·赫胥黎。《物種起源》的發表不出所料掀起軒然大波,達爾文本人避免參與社會爭論,代替他四處爭鬥捍衛進化論的是赫胥黎,因此獲得“達爾文的鬥犬”的稱號。送葬者包括倫敦市長,王傢學會、林耐學會和其他科學學會的會員們,以及各國、各界代表。在“得智慧,得聰明的,這人便為有福”的贊美詩歌聲中,達爾文被埋在了牛頓墓碑的下方。
  沒有人覺得把提出動搖了基督教世界的學說的人埋在大教堂裏有何不妥。《時報》甚至評論說:“該大教堂需要這個葬禮甚於該葬禮需要大教堂。”進化論與基督教的衝突似乎已成為歷史。英國基督教領袖們乘機在世人面前展示他們的寬容。《旗幟報》宣稱:“真正的基督徒能夠像接受天文學和地質學一樣接受進化論的主要科學事實,而不會對更古老和珍貴的信仰産生任何偏見。”高教會派的報紙《晨報》聲稱:“我們無法欣賞他的理論的全部,但是我們能夠敬佩他的生活。”《教會時報》則幹脆說達爾文是一名“基督教紳士”。幾年之後,開始出現謠言聲稱達爾文臨終懺悔放棄了進化論,這個謠言至今還能在傳教宣傳品中看到。
  事實上達爾文死時不僅不信神,甚至對基督教極其反感。他生前不願公開他的宗教立場,一方面是因為他不願參與爭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認為不信神的立場衹適合於有教養的人,讓普通大衆接受無神論的時機還不成熟。但是在私下場合,達爾文並不隱瞞他反對基督教的立場。這有他晚年寫的自傳為證。在自傳中,他用一章專門闡述自己的信仰,批駁各種有關上帝存在的證據,認為沒有任何理由相信上帝存在,並介紹了自己唾棄基督教的經過。他甚至抨擊基督教的教義“真是一種可咒詛的教義”。
劍橋賬單
  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學家發現查爾斯·達爾文大學時期的6本賬簿。它們折射出這位生物學家大學時期的日常生活。
  生活優越 專人為他擦皮鞋、整理床鋪、在寬敞的房間中給爐子添火……這就是達爾文豐衣足食的大學生活。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博物學家達爾文誕辰200周年之際,學者們在劍橋大學發現6本賬簿。 6本皮革包邊的賬簿詳細記錄了1828年至1831年達爾文在劍橋大學基督學院每天的生活開銷,為人們瞭解他的日常生活提供更豐富材料。
百科辭典
  Da’erwen
  達爾文
    英國天文學家,數學家。著名生物學家C.R.達爾文的次子。1845年7月9日生於肯特郡,1912年12月7日卒於劍橋。G.H.達爾文就學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879年當選為英國皇傢學會會員。1883年受聘為劍橋大學天文學和經驗哲學教授,終身保留此職。1899年當選為英國皇傢天文學會會長。達爾文對限製性三體問題的周期軌道,對一團粘滯流體達到平衡時的形狀等許多數學性很強的問題作過深入探討。他最主要的貢獻是研究潮汐和潮汐摩擦對天體演化的影響。他最先全面分析了由於陸障和洋底摩擦的影響而導致潮汐的各種不規則性,進而提出: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轉變慢,從而角動量不斷減小;又因為地月係統角動量守恆,所以月球的角動量必然不斷增大,也就是使月球逐漸遠離地球。他由此認為,地球自轉過去比現在快得多,月球離地球也近得多。而最初,月球就是由於太陽潮的共振作用,從急速自轉的地球分裂出去的,地球也因此而喪失了一小部分角動量。這還可以解釋月球的密度比地球小,以及地球上大陸的不連續性。除了地月係統外,他還將這種研究推廣到雙星係統、行星係統和其他衛星係統。達爾文的著作有《潮汐和太陽係中的同種現象》和五捲本《科學論文集》。
     (卞毓麟)
    
英文解釋
  1. n.:  Darwin,  Charles Robert Darwin,  Charles Darwin
近義詞
達爾溫
相關詞
生物自然現象進化論百科辭典分類學生物學遺傳學
哲學彝族牛頓門捷列夫法拉第19世紀進化理論
人類學階段描述方式澳大利亞大學更多結果...
包含詞
達爾文著達爾文的
達爾文體達爾文奬
達爾文城達爾文市
達爾文港達爾文蛙
達爾文雀達爾文魚
達爾文狐達爾文式
達爾文點達爾文路
達爾文學說達爾文主義
達爾文蛙科達爾文學徒
達爾文新考達爾文機製
達爾文翼竜達爾文海梁
達爾文反射達爾文機場
達爾文之翼達爾文介屬
達爾文航空達爾文稻鼠
達爾文結節達爾文海蛇
達爾文玻璃達爾文地雀
達爾文電波達爾文氣旋
達爾文密碼審判達爾文
查理·達爾文從達爾文到
達爾文哈姆達爾文藏幣
達爾文船員達爾文學說的
達爾文主義的達爾文式管理
達爾文4號行星達爾文進化島
達爾文花田雞達爾文經濟學
達爾文的證據達爾文是對的
自達爾文以來達爾文美洲鴕
非達爾文進化達爾文的陰謀
達爾文的噩夢新達爾文主義
達爾文進化論達爾文的惡夢
羅伯特·達爾文蘇珊娜·達爾文
達爾文出版了新達爾文學說
達爾文型突變達爾文盤雀鯛
達爾文石斑魚達爾文氏選擇
達爾文蔡健雅達爾文情緒說
達爾文表情說達爾文的進化論
達爾文航空公司達爾文自然之子
社會達爾文主義現代達爾文主義
商業達爾文主義達爾文與基要主義
在達爾文的鏡子裏達爾文和生命之樹
達爾文故居紀念館伊拉茲馬斯·達爾文
查爾斯·達爾文大學查理斯達爾文大學
伊拉斯謨斯·達爾文達爾文突額隆頭魚
崇拜達爾文之學說者達爾文理論的倡導者
查爾斯·達爾文的故事達爾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從達爾文到DNA為什麽要相信達爾文
達爾文·哈姆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羅伯特·瓦爾寧·達爾文達爾文卡卡杜國傢公園
達爾文II進化版我們為什麽生病:達爾文醫學的新觀念
社會達爾文主義:將進化思想和社會理論聯繫起來進化論的影響力——達爾文在中國
進化論的影響力達爾文在中國達爾文 蔡健雅 goodbye & hello
之後 達爾文之後⑴ 許茹蕓歌麯伴奏 許茹蕓之後達爾文之後許茹蕓歌麯伴奏許茹蕓
達爾文人類原始及類擇馬君武譯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達爾文馬君武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
分類詳情
達爾文卡卡杜國傢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