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 佛教用語 : 流行歌麯 : 華語mp3 : 周傑倫歌詞 > 活着
目錄
·作品: 《活着 Alive》·閱讀《活着 Alive》·《魯緒剛 Lu XuGang: 活着 Living》
·《歌麯作者 Ge Quzuozhe: 活着》·huó zhe huó zhe·No. 5
·No. 6·No. 7·No. 8
·No. 9·No. 10·妙着 Wonderful with
·引申為隨機應變的辦事方針 Extension work for the adaptable approach·電影《活着》 Film "To Live"·詳細資料 Details
·演職員表 Cast·上映日期 Release Date·製作發行 Producers and Distributors
·劇情介紹 Synopsis·影片分析 Film analysis·幕後花絮 Behind the Scenes
·演員簡介 Actor Profile·影視評論 Video reviews·獲得奬項 Awards
·小說《活着》 Novel "To Live"·作品概述 Overview of work·作者介紹 Author Introduction
·簡介 Introduction·書摘 Shuzhai·中文版自序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reface
·日文版自序 Japanese Preface·韓文版自序 Korean version of the preface·英文版自序 English preface
·歌麯《活着》 Song "alive"·英文解釋·更多結果...
活着 Alive
作者: 餘華 Yu Hua
  本書榮獲臺灣《中國時報》、香港《博益》好書奬,意大利格林紮納·卡佛文學奬等多項大奬;是文學愛好者的收藏極品!餘華讓我們見到了什麽是最驚心動魄的敘述。 《活着》,不管是屈辱還是風光;《活着》,不管是甜蜜還是酸楚;《活者》,不管願不願意,喜不喜歡,都得活着
  
  內容簡介
  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傢業一貧如洗,窮睏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乡他纔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傢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衹剩得老了的富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活着 Living》
詩人: 魯緒剛 Lu XuGang

  秋天已經開始擁擠 鐮刀提着風
  而我一直站在山坡 守着鳥鳴 蝶翅
  守着葉子消瘦 守着一枚果子
  墜落或者成熟
  我要悄悄把黃昏領走 馬車裝來星星的夢
  
  可是 我的泥土親戚 高粱兄弟
  活在你們中間我是有福的人
  我恨我不是一滴雨 一陣風
  可以直接走進內心 衹能像一棵草
  舉着露珠 不至於在夜晚走失


  The autumn has begun to crowd in
  as sickles carry wind in hands
  I, however, keep standing on the hillside
  watching birds singing, butterflies fluttering
  trees thinning, and a fruit
  ripen or fall. I’ll take away the dusk quietly
  and load the carriage with dreams of stars
  
  My relatives of the earth and Kaoliang(*) brothers
  Although I'm blessed as living among you
  I mourn not to be a drop of rain, or a breath of wind
  that can walk into your heart directly
  only a grass holding dew beads
  to prevent myself getting lost in the night
  
  * Kaoliang, a kind of crop that is widely grown in North China.
《活着》
詩人: 歌麯作者 Ge Quzuozhe

活着
huó zhe huó zhe
  度過生活
No. 5
活着
  我衹為科學而活着,也衹關心科學
No. 6
活着
  ◎ 活着 huózhe
No. 7
  有生命;非死狀態
No. 8
  他站在死去的和活着的人們之間
No. 9
  仍然有生命,仍然沒死
No. 10
  我青年時期一個仍然活着的朋友
妙着 Wonderful with
  妙着。指下棋時機動靈活,不被對方所牽製的一步。 宋 吳泳 《送毅夫總領淮西》詩:“莫從局外鑒全勝,緊嚮碁心尋活著。” 宋 周密 《朝中措·東山棋墅》詞:“自有仙機活著,未應袖手旁觀。”
引申為隨機應變的辦事方針 Extension work for the adaptable approach
  引申為隨機應變的辦事方針。 黃遠庸 《歷歷傷心錄》:“蓋總統派人四出打聽各使意思,皆甚冷淡……此記者屢次通信所謂外交上無活著,且著著做死之絶慘現象也。”
電影《活着》 Film "To Live"
电影《活着》
  片名:《活着》(To Live)
詳細資料 Details
  更多外文片名:Huozhe
  Lifetimes
  Living .....(國際片名)
  Woot jeuk .....(香港)
  影片類型:劇情
  片長:125 分鐘
  國傢/地區:中國
  對白語言:普通話
  色彩:彩色
  混音:Dolby
  級別:Australia:PG Singapore:PG Sweden:11 Iceland:L Spain:T UK:12
  版權所有:(1994) Century Communications Ltd.
  攝製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演職員表 Cast
  導演 Director:張藝謀 Yimou Zhang
  編劇 Writer:蘆葦 Wei Lu .....also novel
  餘華 Hua Yu .....also novel
  演員 Actor:葛優 You Ge .....福貴 Xu Fugui
  鞏俐 Li Gong .....傢珍 Xu Jiazhen
  牛犇 Ben Niu .....鎮長 Town Chief
  郭濤 Tao Guo .....春生 Chunsheng
  薑武 Jiang Wu .....二喜 Wan Erxi
  張璐 Lu Zhang .....兒童鳳霞
  倪大宏 Dahong Ni .....竜二 Long'er
  肖聰 Xiao Cong .....少年鳳霞
  董飛 Dong Fei .....有慶 Xu Youqing
  Yan Su
  劉天池 Liu Tianchi .....鳳霞 Xu Fengxia, as an adult
  董立範 Lifan Dong
  李連義 Li Lian Yi......老全 Lao Quan
  製作人 Produced by:邱復生 Fu-Sheng Chiu .....producer
  Funhong Kow .....producer
  Christophe Tseng .....producer
上映日期 Release Date
  法國 France 1994年5月18日
  荷蘭 Netherlands 1994年5月26日
  德國 Germany 1994年7月28日
  西班牙 Spain 1994年11月25日
  瑞典 Sweden 1994年11月25日
  美國 USA 1994年12月
  日本 Japan 2002年3月23日 ..... (Tokyo)
製作發行 Producers and Distributors
  製作公司:ERA International
  上海電影製片廠 Shanghai Film Studios [中國]
  發行公司:Golem Distribución S.L. [西班牙] ..... (Spain)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 [澳大利亞] ..... (2004) (Australia) (DVD)
  Samuel Goldwyn Company [美國] ..... (USA) (subtitled)
劇情介紹 Synopsis
  版本一
  大少爺徐福貴嗜賭成性,妻子傢珍屢勸無效,帶着女兒鳳霞回娘傢。當夜福貴輸光全部傢産,父親給他氣死。一年後,傢珍帶着女兒及手抱的男嬰有慶回傢,福貴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戲維生。適逢國共內戰,福貴先被國民黨拉俘當兵,後被俘擄。好不容易獲釋回鄉,慶幸一傢團圓。後來,福貴因傢産輸光未被劃入地主成分,但生活讓他失去了兒女等親人,最後剩下的惟有活着……
  版本二
  故事的主人公福貴是一個嗜賭如命的紈絝子弟,把傢底兒全輸光了,老爹也氣死了,懷孕的妻子傢珍帶着女兒鳳霞離傢出走,一年之後又帶着新生的兒子有慶回來了。福貴從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戲的營生,卻被國民黨軍隊拉了壯丁,後來又糊裏糊塗的當了共産黨的俘虜。他們約定,一定要活着回去。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平安回到傢中,母親卻已去逝,女兒鳳霞也因生病變啞了。
  一傢人繼續過着清貧而又幸福的日子。在“大躍進”中當上區長的春生不慎開車撞死了有慶,一傢人傷痛欲絶,傢珍更是不能原諒春生,她說:“你記着,你欠我們傢一條命。”文革時,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殺,一天半夜他來到福貴傢,把畢生積蓄交給福貴,說他也不想活了。這時傢珍走出來對春生說“外面涼,屋裏坐吧。”春生臨走時,傢珍囑咐他,“春生,你還欠我們傢一條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
  後來鳳霞認識了忠厚老實的二喜,兩人喜結良緣。然而不幸總是不肯放過福貴一傢。不久鳳霞生下一子,自己卻因難産而死。鳳霞的兒子取名叫饅頭,聰明可愛。影片結尾,福貴對饅頭說,“你是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就越來越好了。”
  版本三
  徐福貴是一個沒落地主家庭的闊少爺。本來小有資産,但因嗜賭,最終將傢産輸光亮,還將祖上傳下來的老宅子輸給了皮影戲藝人竜二。老太爺也因此氣得一命歸西。妻子傢珍因勸其而不聽,一氣之下領着女兒,帶着身孕回來娘傢。但就在福貴一無所有時,當她聽說福貴已經徹底戒了賭之後,她又回到了福貴身邊與他共患難。她不貪圖大福大貴,衹想“過個安生日子”。
  因為新添了傢珍母子二人,生計更為艱難。福貴開口嚮竜二求藉一些錢,想開個小鋪養傢糊口。竜二沒有借錢給他,略帶着一絲嘲諷,將自己的一箱子皮影戲傢當給了他(竜二自從贏了福貴發了財之後,是用不着再弄皮影戲了),讓他自己掙錢使喚。福貴本來就愛看,愛唱皮影戲,有些表演的底子,當此時節,衹好靠唱皮影戲來養傢了。其實,出身闊少,除了唱皮影戲,他又會幹什麽呢!?因此,福貴本身也極為珍視這些傢當,拿它們當作養傢立命的根基。
  時至解放戰爭期間,福貴就在一次表演的過程中被國民黨拉了“丁”。在戰場上目睹了一幕幕慘狀,最後算是“從死人堆裏爬了出來”,作瞭解放軍的俘虜。在解放軍的隊伍了,福貴和春生幫着拉大炮,幹活,還給解放軍唱皮影戲。剛解放時,福貴回了傢,而春生實現了自己想開汽車的理想,當了汽車兵,隨着解放軍大軍南下了。
  隨着福貴帶回傢的是一張證明他給解放軍服務過的證明書。憑着這張證明書,證明福貴也“ 幹過革命”,加上房産又輸給了竜二,所以“成份”上給福貴定了個城鎮貧民。這張證明書成了他們傢的寶貝,他們傢的護身符。以後在女兒鳳霞相親時,還指着給未來的女婿看來證明家庭出身的“清白”。竜二因千方百計謀到了福貴的田産,被劃分為地主。他看到要沒收他的房産時不服氣,一把火燒掉了那所宅子。這就不得瞭瞭,被定為“反革命破壞罪”,判處槍决。福貴被要求去看槍斃竜二,讓他也“受受教育”。槍斃竜二的槍聲傳來,引起福貴的一陣陣心悸,好象每一槍都打在他自己的身上一樣。“如果不是將房子輸給了竜二,該槍斃的就是我了”。
  雖然女兒鳳霞因一場大病而變成了啞巴,再也喊不成福貴“爹”了,聽力也受了損傷,但此時的日子稍微安定下來了。大躍進,大煉鋼鐵,僅僅因為裝皮影戲的箱子上有幾個鐵釘,皮影戲傢當也差點兒給毀了。虧得福貴靈機一動,說可以藉唱皮影戲給煉鋼鐵的群衆鼓勁兒,皮影戲傢當纔得以保全。此時,福貴在“煉鋼工地”上唱皮影戲;傢珍給“工地”送水,女兒鳳霞也幫着幹;兒子有慶活潑可愛,還知道護着啞巴姐姐,一切好象都苦盡甘來了--這也是一傢人最幸福的時光。
  可噩訊還是來臨了。區長來檢查大煉鋼鐵,學校也不能逃避。在區長倒車時,由於區長本身也過於勞累,不小心撞塌了一堵墻。有慶由於父母晚上加夜班,晚上時睡不好覺,恰好此時正在墻根下打瞌睡。他不幸被倒塌的墻壓死了。區長前往慰問福貴,傢珍。此時纔知道區長原來是福貴在戰場上的夥伴春生。福貴痛心萬分,指責春生“你開的他媽什麽車!”。傢珍更是不依不饒:“你欠着我們傢一條人命。”此後多年,傢珍都不原諒春生:不理會他,也不要他送來的錢物。衹是當在“文革”中春生也遭迫害,他的老婆自殺,他自己也消沉得不想偷生時,福貴和傢珍纔表現了彌足珍貴的寬容。傢珍讓春生記着:“你還欠着我們傢一條人命,所以你得好好的活着。”
  不知不覺間鳳霞長大了,出落成了一個大姑娘。這一天鎮長來提親,將縣城裏的一名小夥子介紹給了鳳霞。福貴和傢珍看着小夥子,覺得他雖然腿有些瘸,但無大礙,“人也老實”,心裏很滿意,就不知道“人傢能不能看得上鳳霞”。最後,鳳霞還是和這個小夥子萬二喜(用鎮長的話來講,“響當當的工人階級”)結了婚。婚後兩個人日子過的很幸福。福貴和傢珍又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正當人人都希望他們能過上兩年安穩日子的時候,不幸卻再次降臨到這個不幸的家庭頭上。由於“文革”期間醫院裏的專傢都被關進了“牛棚”,由一幫子沒有經驗的小女娃子當護士,醫生,鳳霞在産下一個男嬰後,因大出血不能得到正確的治療而亡。
  饅頭(看到萬二喜以防萬一從“牛棚”裏找來的大夫貪婪地啃着為他買來的饅頭的樣子--大夫因暴食太多,胃部痙攣而沒能幫鳳霞渡過生死關--傢珍隨口給鳳霞産下的男嬰取下的小名)慢慢地長到了五,六歲的光景。這期間,福貴夫婦每年都給饅頭照張照片,拿到墳上給鳳霞看。同時,不忘了給有慶帶上二十個餃子。每次看到外孫子饅頭,福貴和傢珍都抑製不住溫馨,關切的神情。一傢人就這麽過着日子,就這麽活着......
影片分析 Film analysis
  本片根據餘華同名原著小說改編,以貼近生活的小人物通俗劇風格反映數十年來中國老百姓“好死不如賴活着”的生活觀。
幕後花絮 Behind the Scenes
  張藝謀1951年出生,陝西西安人。1968年初中畢業後在陝西乾縣農村插隊勞動,後在陝西鹹陽市棉八廠當工人。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1982年畢業後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當攝影師。張藝謀是中國影壇最重要的第五代導演,亦是優秀的演員和攝影師。《活着》改編自作傢餘華的小說《活着》,原小說更加沉痛,電影裏消減了很多。這部影片也是張藝謀至今未獲通過的中國禁片。
演員簡介 Actor Profile
  葛優1957年出生於北京,籍貫河北饒陽縣。獲奬作品:《編輯部的故事》(金鷹奬最佳男主角奬),《過年》(百花奬最佳男配角奬),《大撒把》(金雞奬最佳男主角奬)等。主要電影作品有:《活着》、《頑主》、《大撒把》、《霸王別姬》、《不見不散》、《甲方乙方》、《沒完沒了》、《大腕》、《手機》、《非誠勿擾》等。葛優憑《活着》一片獲得法國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奬,也是中國著名的喜劇演員。
  鞏俐1965年出生於瀋陽,山東濟南人。1985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係,畢業後留校任話劇研究所演員。大學二年級時,她被首次執導的張藝謀選中,在影片《紅高粱》中扮演女主角九兒。隨着《紅高粱》的聲譽日隆,鞏俐也在海內外聲譽大震。鞏俐的表演邁嚮高峰的是1992年張藝謀執導的《秋菊打官司》,秋菊不僅使鞏俐榮膺"金雞"、"百花"雙料影後,而且在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女演員奬。與張藝謀合作的影片還有《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挂》、《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等。與其他導演合作的影片有《霸王別姬》、《畫魂》、《風月》、《古今大戰秦俑情》、《天竜八部》、《唐伯虎點秋香》、《西楚霸王》等。
影視評論 Video reviews
  《活着》是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福貴的遭遇異常凄慘。影片透過一個人的一生遭遇,涵蓋着人在歷史中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死亡的苦笑。在福貴的一生當中,最初的紙醉金迷,到五顆槍子的恐懼,到兒子夭亡時的悲憤控訴,到女兒意外去世時的無奈接受,影片結尾時吃飯時的辛酸苦樂,個人命運隨波逐流,被歷史牽引。《活着》是跨越年代的較長的一部影片,歷史濃縮為個人的命運。命如螻蟻般的個人命運,衹能産生枉自興嘆的生命之痛。
  《活着》具有一定的史詩性,這種史詩性被包裝在個人和家庭的命運之下,同時隱隱露出一股的悲憫情懷和傷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個人生存狀態和苦難,在經過精簡的歷史背景裏,體現出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時代的荒謬感。影片的結尾雖然很溫和,但頗引人深思。福貴的一生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片中對大躍進、文革等時期也進行了溫和的諷刺。影片中的絶望、無助、無力在黑色幽默裏得到轉變,變為中國人在艱難生存狀態下的忍受。活着就是忍受。
獲得奬項 Awards
  獲法國戛納第47屆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奬、最佳男主角奬(葛優)、人道精神奬
  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奬”10大華語片之一
  全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美國電影“金球奬”最佳外語片提名
  英國全國“奧斯卡奬”最佳外語片奬
小說《活着》 Novel "To Live"
  作者:餘華
  出版:上海文藝出版社
  書號:7532125947
  版次:2008
  開本:32
  裝幀:平裝
  定價:13.00
作品概述 Overview of work
  正如一條顛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終會在浪尖與𠔌地起伏一樣,前行在寫作之路上的作傢們的創作狀態無疑不可能穩定如一。餘華也不例外。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餘華在1995年前後,也就他在那篇《活着》的創作前期,餘華的文學創作進入了一個很微妙的時期。
  首先,我們跨越對經過和原因的猜測和臆斷,把目光直接投嚮1997年,我們會發現餘華在那一年做出的一個對中國先鋒文壇不啻為一個噩耗的决定:放棄先鋒試驗。然後我們再回眸身後。這時候就會發現,那實際上在1995年就已經是註定的事情了。這一年,另外兩個著名的年輕作傢蘇童,莫言也作出了類似的决定。餘華的告別先鋒小說的宣言是:"我現在是一個關註現實的作傢"而這時恰恰是他繼《活着》之後,另外一個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殺青不久。那麽就讓我們稍微關註一下這後一部被作者聲稱為"關註現實"的作品。實際上,它與餘華早期作品之間相當明顯的變化。或者說,我們會驚異地發現這篇文章與餘華早期的《在細雨中呼喊》完全是兩種樣子。
  那麽我們再把目光轉回到1995年,就會發現餘華的唯一兼有現實主義文學和先鋒小說特徵的作品,就是那篇轟動一時的《活着》。這樣說來,《活着》應該是餘華創作的一個過渡。
  《活着》是餘華創作的一個分水嶺。一方面我們可通過《活着》繼續一個真理:寫作是需要天賦的。餘華在自己的創作風格轉型期間完成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同時,也因為另外一個真理,"寫作是不能完全依靠天賦的",餘華的先鋒性寫作在經過了十多個年頭後,於1995年左右的時候徹底陷入了低潮。事實上,這在中國文壇還是具有一定廣泛性的。1980年以後露面的作者中,都曾經被先鋒的這樣的標簽貼過,不過他們在90年代前後,悄然進入了他們曾經不屑的主流文學。當然餘華等少數幾人堅持的時間甚至還要更久一些。
  從這個角度說,《活着》是作者在自己進行先鋒性文本創新枯竭的時候,尋求出來的一條出路。不過作者自己恐怕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從作品本身看,尤其是在作品的前半部分流露出來的很大的隨意性可以看出,《活着》不是一部在構思完全成熟後纔開始創作的作品。餘華有可能象孩子信手塗鴉一般寫下一個開頭(這個開頭如果對照餘華的自身經歷的話,會發現驚人的真實性,事實上,當一個遊手好閑的人是餘華寫作的最初動因)。
  作者在將這個作品雕琢之前,可能稱不上是在創作。在餘華的創作陷入低迷的時候,寫作其實僅僅是一種習慣而已。《活着》是一篇在隨意中完成的小說,對於讀者和作者而言,與所有好作品一樣,是一種偶拾,或者是一個運氣。
  《活着》是一篇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衹有闔上書本纔會感到的隱隱不快,並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造成的。畢竟,作品中的亡傢,喪妻,失女以及白發人送黑發人這樣的故事並不具備轟動性。同時,餘華也不是一個具有很強煽動能力的作傢,實際上,渲染這樣的表達方式是餘華一直所不屑的。餘華所崇尚的衹是敘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緒就是在這種娓娓敘說的過程中中悄悄侵入讀者的閱讀。這樣說來,《活着》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在後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以現實主義為標榜的中國主流文學評論,對《活着》給予了尖銳的批判。例如:認為作者將主人公福貴最終的活着類比為一種類似牲畜一般的生存,並予以唾棄。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市場,尤其是當海外市場對《活着》給予了高度的評論評價後,有關《活着》的另外一些見解漸漸出現。例如:《活着》是繁華落盡一片蕭瑟中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福貴的命運昭示着人類苦苦追尋一切不過虛妄而已,結尾那個與福貴同行的老牛暗示一個另高貴的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其實人真的衹是一種存在,它和萬物一樣並無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
  事實上,後一種可能是非常大的,因為餘華在冰冷中敘述殘酷是他的拿手好戲。他就象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活着》用一種很平靜,甚至很緩慢的方式,將人們在閱讀可能存在的一個又一個嚮好的方向發展的幻想逐個打碎。這樣就會有一個結局:人們就對此書留下深刻了印象。因為閱讀是一次心理的恐懼經歷。
  實際上,這又暗示了中國文學的另外一個事實:以現實主義做口號的現實主義其實是最不敢面對現實的。比如:本質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麽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麽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衹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偉大感可能恰恰源於這裏。
  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確了一個內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着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
  餘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衹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作者介紹 Author Introduction
活着 作者介绍
  餘華,浙江海????人,1960年出生於浙江杭州,後來隨父母遷居海????縣。中學畢業後,因父母為醫生關係,餘華曾當過牙醫,五年後棄醫從文,進入縣文化館和嘉興文聯,從此與創作結下不解之緣。餘華曾在北京魯迅文學院與北師大中文係合辦的研究生班深造。餘華在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是中國大陸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並與葉兆言和蘇童等人齊名。其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蘭文、挪威文、韓文和日文等在國外出版。其中《活着》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傢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曾獲意大利格林紮納·卡佛文學奬(1998年),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奬(2002年)。 著有短篇小說集《十八歲出門遠行》、《世事如煙》,和長篇小說《活着》、《在細雨中呼喊》及《戰慄》。他也寫了不少散文與文學音樂評論。
簡介 Introduction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傢業一貧如洗,窮睏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乡他纔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傢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衹剩老了的富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書摘 Shuzhai
活着 书摘
活着 书摘
  這位比現在年輕十歲的我,躺在樹葉和草叢中間,睡了有兩個小時。其間有幾衹螞蟻爬到了我的腿上,我沉睡中的手指依然準確地將它們彈走。後來仿佛是來到了水邊,一位老人撐着竹筏在遠處響亮地吆喝。我從睡夢裏掙脫而出,吆喝聲在現實裏清晰地傳來,我起身後,看到近旁田裏一個老人正在開導一頭老牛。
  犁田的老牛或許已經深感疲倦,它低頭伫立在那裏,後面赤裸着脊背扶犁的老人,對老牛的消極態度似乎不滿,我聽到他嗓音響亮地對牛說道:
  “做牛耕田,做狗看傢,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衹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
  疲倦的老牛聽到老人的吆喝後,仿佛知錯般的擡起了頭,拉着犁往前走去。
  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樣黝黑,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隨後,我聽到老人粗啞卻令人感動的嗓音,他唱起了舊日的歌謠,先是依依呀啦呀唱出長長的引子,接着出現兩句歌詞——
  皇帝招我做女婿,
  路遠迢迢我不去。
  因為路途遙遠,不願去做皇帝的女婿。老人的自鳴得意讓我失聲而笑。可能是牛放慢了腳步,老人又吆喝起來:
  “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傢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一頭牛竟會有這麽多名字?我好奇地走到田邊,問走近的老人!
  “這牛有多少名字?”
  老人扶住犁站下來,他將我上下打量一番後問:
  “你是城裏人吧?”
  “是的。”我點點頭。
  老人得意起來,“我一眼就看出來了。”
  我說:“這牛究竟有多少名字?”
  老人回答:“這牛叫福貴,就一個名字。”
  “可你剛纔叫了幾個名字?”
  “噢——”老人高興地笑起來,他神秘地嚮我招招手,當我湊過去時,他欲說又止,他看到牛正擡着頭,就訓斥它:
  “你別偷聽,把頭低下。”
  ……
中文版自序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reface
  一位真正的作傢永遠衹為內心寫作,衹有內心纔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麽突出。內心讓他真實地瞭解自己,一旦瞭解了自己也就瞭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這個原則,可是要捍衛這個原則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和長時期的痛苦,因為內心並非時時刻刻都是敞開的,它更多的時候倒是封閉起來,於是衹有寫作,不停地寫作才能使內心敞開,才能使自己置身於發現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靈感這時候纔會突然來到。
  長期以來,我的作品都是源於和現實的那一層緊張關係。我沉湎於想象之中,又被現實緊緊控製,我明確感受着自我的分裂,我無法使自己變得純粹,我曾經希望自己成為一位童話作傢,要不就是一位實實在在的作品的擁有者,如果我能夠成為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我想我內心的痛苦將輕微很多,可是與此同時我的力量也會削弱很多。
  事實上我衹能成為現在這樣的作傢,我始終為內心的需要而寫作,理智代替不了我的寫作,正因為此,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是一個憤怒和冷漠的作傢。
  這不衹是我個人面臨的睏難,幾乎所有優秀的作傢都處於和現實的緊張關係中,在他們筆下,衹有當現實處於遙遠狀態時,他們作品中的現實纔會閃閃發亮。應該看到,這過去的現實雖然充滿了魅力,可它已經蒙上了一層虛幻的色彩,那裏面塞滿了個人想象和個人理解。真正的現實,也就是作傢生活中的現實,是令人費解和難以相處的。
  作傢要表達與之朝夕相處的現實,他常常會感到難以承受,蜂擁而來的真實幾乎都在訴說着醜惡和陰險,怪就怪在這裏,為什麽醜惡的事物總是在身邊,而美好的事物卻遠在海角。換句話說,人的友愛和同情往往衹是作為情緒來到,而相反的事實則是伸手便可觸及。正像一位詩人所表達的: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
  也有這樣的作傢,一生都在解决自我和現實的緊張關係,威廉·福剋納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他找到了一條溫和的途徑,他描寫中間狀態的事物,同時包容了美好和醜惡,他將美國南方的而現實放到了歷史和人文精神之中,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學現實,因為它連接了過去和將來。
  一些不成功的作傢也描寫現實,可是他們筆下的現實說穿了衹是一個環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現實。他們看不到人是怎樣走過來的,也看不到怎樣走去。當他們在描寫斤斤計較的人物時,我們會感到作傢本人也在斤斤計較。這樣的作傢是在寫實在的作品,而不是現實的作品。
  前面已經說過,我和現實的關係緊張,說得嚴重一點,我一直是以敵對的態度看待現實。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內心的憤怒漸漸平息,我開始意識到一位真正的作傢所尋找的是真理,是一種排斥道德判斷的真理。作傢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嚮人們展示高尚。這裏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正是在這樣的心態下,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謠《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傢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决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
  海????,一九九三年七月二十七日
日文版自序 Japanese Preface
  我曾經以作者的身份議論過福貴的人生。一些意大利的中學生嚮我提出了一個十分有益的問題:“為什麽您的小說《活着》在那樣一種極端的環境中還要講生活而不是幸存?生活和幸存之間輕微的分界在哪裏?”
  我的回答是這樣的:“在中國,對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來說,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幣的兩面,它們之間輕微的分界在於方向的不同。對《活着》而言,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活着》中的福貴雖然歷經苦難,但是他是在講述自己故事。我用的是第一人稱的敘述,福貴的講述裏不需要別人的看法,衹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講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稱來敘述,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麽福貴在讀者的眼中就會是一個苦難中的幸存者。”
  出於上述的理由,我在其他的時候也重複了這樣的觀點。我說在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於是那些意大利中學生的祖先,偉大的賀拉斯警告我:“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生前和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賀拉斯的警告讓我感到不安。我努力說服自己:以後不要再去議論別人的人生。現在,當角川書店希望我為《活着》寫一篇序言時,我想談談另外一個話題。我要談論的話題是──誰創造了故事和神奇?我想應該是時間創造的。我相信是時間創造了誕生和死亡,創造了幸福和痛苦,創造了平靜和動蕩,創造了記憶和感受,創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後創造了故事和神奇。賀知章的《回鄉偶記》說得就是時間帶來的喜悅和辛酸:
  少小離傢老大回,
  鄉音未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太平廣記》捲第二百七十四講述了一個由時間創造的故事,一位名叫崔護的少年,資質甚美可是孤寂寡合。某一年的清明日,崔護獨自來到了城南郊外,看到一處花木叢萃的庭院,占地一畝卻寂若無人。崔護扣門良久,有一少女嬌豔的容貌在門縫中若隱若現,簡單的對話之後,崔護以“尋春獨行,酒渴求飲”的理由進入院內,崔護飲水期間,少女斜倚着一棵盛開着桃花的小樹,“妖恣媚態,綽有餘妍”。兩人四目相視,久而久之。崔護告辭離去時,少女送至門口。此後的日子裏,崔護度日如年,時刻思念着少女的容顔。到了第二年的清明日,崔護終於再次起身前往城南,來到庭院門外,看到花木和門院還是去年的模樣,衹是人去院空,門上一把大鎖顯得冰涼和無情。崔護在傷感和嘆息裏,將一首小詩題在了門上: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簡短的故事說出了時間的意味深長。崔護和少女之間除了四目相視,沒有任何其他的交往,衹是夜以繼日的思念之情,在時間的節奏裏各自流淌。在這裏,時間隱藏了它的身份,可是又掌握着兩個人的命運。我們的閱讀無法撫摸它,也無法註視它,可是我們又時刻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就像寒冷的來到一樣,我們不能註視也不能撫摸,我們衹能渾身發抖地去感受。就這樣,什麽話都不用說,什麽行為都不用寫,衹要有一年的時間,也可以更短暫或者更漫長,崔護和少女玉潔冰清的戀情便會隨風消散,便會“人面不知何處去”。類似的敘述在我們的文學裏隨處可見,讓時間中斷流動的敘述,然後再從多年以後開始,這時候絶然不同的情景不需要鋪墊,也不需要解釋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在文學的敘述裏,沒有什麽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須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另一個例子來自但丁《神麯》中的詩句,當但丁寫到箭離弦擊中目標時,他這樣寫:“箭中了目標,離了弦。”這詩句的神奇之處在於但丁改變了語言中的時間順序,讓我們頃刻間感受到了語言帶來的速度。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時間不僅僅創造了故事和情節的神奇,同時也創造了句子和細節的神奇。
  我曾經在兩部非凡的短篇小說裏讀到了比很多長篇小說還要漫長的時間,一部是美國作傢艾薩剋·辛格的《傻瓜吉姆佩爾》,另一部是巴西作傢若昂·吉馬朗埃斯·羅薩的《河的第三條岸》。這兩部作品異麯同工,它們都是由時間創造出了敘述,讓時間幫助着一個人的一生在幾千字的篇幅裏栩栩如生。與此同時,文學敘述中的時間還造就了《戰爭與和平》、《靜靜的頓河》和《百年孤獨》的故事和神奇,這些篇幅浩瀚的作品和那些篇幅簡短的作品共同指出了文學敘述的品質,這就是時間的神奇。就像樹木插滿了森林一樣,時間的神奇插滿了我們的文學。
  最後我應該再來說一說《活着》。我想這是關於一個人一生的故事,因此它也表達了時間的漫長和時間的短暫,表達了時間的動蕩和時間的寧靜。在文學的敘述裏,描述一生的方式是表達時間最為直接的方式,我的意思是說時間的變化掌握了《活着》裏福貴命運的變化,或者說時間的方式就是福貴活着的方式。我知道是時間的神奇讓我完成了《活着》的敘述,可是我不知道《活着》的敘述是否又表達出了這樣的神奇?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若大地?
  餘華 北京, 2002年1月17日
韓文版自序 Korean version of the preface
  我不知道應該怎樣來解釋這一部作品,這樣的任務交給作者去完成是十分睏難的,但是我願意試一試,我希望韓國的讀者能夠容忍我的冒險。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着》,作為一個詞語,“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一部作品,《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與此同時,《活着》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的一句成語:千鈞一發。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我相信,《活着》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絶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當然,《活着》也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我知道,《活着》說講述的遠不止這些。文學就是這樣,它講述了作傢意識到的事物,同時也講述了作傢所沒有意識到的,讀者就是這時候站出來發言的。
  北京,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七日
英文版自序 English preface
  我在1993年中文版的自序裏寫下這樣一段話:“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傢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决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着》。”
  作傢的寫作往往是從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個轉瞬即逝的記憶、一句隨便的談話、一段散落在報紙夾縫中的消息開始的,這些水珠般微小的細節有時候會勾起漫長的命運和波瀾壯闊的場景。《活着》的寫作也不例外,一首美國的民歌,寥寥數行的表達,成長了福貴動的和苦難的一生,也是平靜和快樂的一生。
  老黑奴和福貴,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國傢,經歷這着不同的時代,屬於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膚色和不同的嗜好,然而有時候他們就像是同一個人。這是因為所有的不同都無法抵擋一個基本的共同之處,人的共同之處。人的體驗和欲望還有想象和理解,會取消所有不同的界限,會讓一個人從他人的經歷裏感受到自己的命運,就像是在不同的鏡子裏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我想這就是文學的神奇,這樣的神奇曾經讓我,一位遙遠的中國讀者在納撒尼爾·霍森、威廉·福剋納和托妮·莫裏森的作品裏讀到我自己。
  北京,二〇〇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活着-𠔌川俊太郎
  活着
  所謂現在活着,那就是口渴
  是枝丫間射下來耀眼的陽光
  是忽然響起的一支旋律
  是打噴嚏
  是與你手牽手
  活着
  所謂現在活着
  那就是超短裙
  是天文館
  是約瀚·施特勞斯
  是畢加索
  是阿爾卑斯山
  是遇到一切美好的事物
  而且,還要
  小心翼翼第提防潛藏的惡
  活着
  所謂現在活着
  是敢哭
  是敢怒
  是自由
  活着
  所謂現在活着
  是此刻狗在遠處的狂吠
  是現在地球的旋轉
  是現在某處生命誕生的啼哭
  是現在士兵在某地負傷
  是現在鞦韆的搖蕩
  是現在時光的流逝
  活着
  所謂現在活着
  是鳥兒展翅
  是海濤洶涌
  是蝸牛爬行
  是人在相愛
  是你的手溫
  是生命
  【歌麯“活着”】
  歌手:樸樹 專輯:我去2000年
  詞麯:樸樹
  你看那些可憐的人 正縫縫補補 唯唯諾諾
  這麽活着 又算什麽呢 讓我搞不懂
  我有那麽多的理想 我還有那麽大力量
  我要改變世界 任憑我想象
  隔壁老張對我講 年輕時我和你一樣狂
  天不怕地不怕 大碗喝酒 大塊地吃肉
  後來摔了跟頭 老了 變得謹小與甚微
  就忘了夢想 衹乞求能夠平安地活着
  我是要做個英雄 要吃好大的一片天空
  現在懂了這都無所謂 我吃飽就行了
  我們都是很柔軟的動物 活在殼裏 發誓抵抗
  最後不過丟盔卸甲 慢慢地順從
  我們都是很微小的動物 不足道
  如果想要快樂一些 就要忘掉世界的遼闊
  我們都是很可憐的動物 來到這個世界
  受點委屈 受點刺激 這麽苟且地活着
  我們都是很那個的動物 活在自己身邊
  這麽看着 這麽幹着 這麽湊合 這麽快樂地活着
  隔壁老張對我講 年輕時我和你一樣狂
  天不怕地不怕 大碗喝酒 大塊地吃肉
  後來摔了跟頭 老了 變得謹小與甚微
  就忘了夢想 衹乞求能夠平安地活着
  有時我很快樂 有時我很難過
  直到將來變成老張 活得像條狗
  這種現實衹能接受 能幹幹着 不能幹看着
  這一生會很快地過完
  我是要做個英雄 要吃好大的一片天空
  現在懂了這都無所謂 我吃飽就行了
  我們都是很柔軟的動物 活在殼裏 發誓抵抗
  最後不過丟盔卸甲 慢慢地順從
  我們都是很微小的動物 不足道
  如果想要快樂一些 就要忘掉世界的遼闊
  我們都是很可憐的動物 來到這個世界
  受點委屈 受點刺激 這麽苟且地活着
  我們都是很那個的動物 活在自己身邊
  這麽看着 這麽幹着 這麽湊合着湊合着
  啦......
歌麯《活着》 Song "alive"
  歌手:任賢齊
  專輯: 《為愛走天涯》
  所屬語言:國語
  唱片公司:滾石唱片
  發行日期:2000年
  旁白: 莫文蔚
  MV主演:任賢齊 莫文蔚
  歌詞:
  活着沒有任何幸福
  活着在世界上拖着痛苦的自我(莫文蔚念白)
  哭了 夜還是彩色的
  死了 世界還是活着
  被愛的人 記得衹是挫折
  而痛哪 是不能被原諒的
  痛回一點點一件件吃掉想念
  想念有一天有一夜你會出現
  覺悟的再深刻 再多殘忍 就算我的我還活着
  你是看不到聽不見存在身邊
  等到要住了遙遠的一點牽連
  真心人愛過了就會懂得心死了還要活着的坎坷
  我們之間過去和現在
  從來都沒有過任何愛情(莫文蔚念白)
  天啊 原諒我的邪念
  對你 沒有囑咐可言
  無愛的人 渴望奇跡出現
  而愛了 一個人多少年
  痛回一點點一件件吃掉想念
  想念有一天有一夜你會出現
  覺悟的再深刻 再多殘忍 就算我的我還活着
  你是看不到聽不見存在身邊
  等到要住了遙遠的一點牽連
  真心人愛過了就會懂得心死了還要活着的坎坷
  痛回一點點一件件吃掉想念
  想念有一天有一夜你會出現
  覺悟的再深刻 再多殘忍 就算我的我還活着
  你是看不到聽不見存在身邊
  等到要住了遙遠的一點牽連
  真心人愛過了就會懂得心死了還要活着的坎坷
  那我過去為什麽活着
  儘管活着我也是個死人(莫文蔚念白)
英文解釋
  1. n.:  above ground,  keep one's head above ground,  on the hoof,  be on one's pins,  on one's pins,  in plant,  be above snake,  see the sun,  alive,  surviving,  living
  2. v.:  exist
  3. adv.:  aboveground
  4. vi.:  breathe,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