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詩詞 :《相和歌辭·銅雀妓 In proper proportion Songs Dongjak prostitutes》 《東風二章 East Chapter II》 《有所恨二章》 《玩月 Wan Yue》 《詠德上韋檢察(即韋相臯之弟也,名纁)》 《寓興》 《答韓十八駑驥吟 A Han The number 18 Dull ji chant》 《益昌行 Yichang line》 《自淮中卻赴洛途中作》 《晨裝行 Chen loaded line》 更多詩歌...
欧阳詹
歐陽詹 ,字行周,晉江人。常袞薦之,始舉進士。閩人擢第自詹始。官國子監四門助教。集十捲。今編詩一捲。
詩詞 :《公宇蘆 gongyulu》 《句 sentence》
缺失 在泉州府文廟西廡的泉州歷代名人陳列館內,塑有38尊泉州歷代名人蠟像,明代著名抗倭將領俞大猷、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與清初著名閩籍將領施琅等人的蠟像,比比皆是。在泉州這些歷代名人蠟像當中,唐人歐陽詹 蠟像被安放在第一位。長期以來,泉州府文廟歐陽詹 蠟像一直是福建省渤海派歐陽氏的先祖。 歐陽詹 (公元755-800年),字行周,福建晉江潘湖歐厝人,祖父歐陽衍溫州長史(祖母範士安妹範士寶)父歐陽昌博羅縣丞(母唐進士散騎常侍黃昌朝妹黃昌靖),妻林萍(林藴妹),歐陽詹 著有《歐陽行周文集》8捲。歐陽詹 生活在安史之亂後的中唐,一生沒有離開國子監四門助教這個官職。歐陽詹 的祖先在唐代初年由江西遷到晉江,傳至歐陽詹 為六世孫。歐陽詹 的祖父、父親、兩個大哥都是唐代閩越的地方官吏。 隋代科舉制度開創,180年內泉州竟沒有一人參加進士考試。泉州文士貪戀家乡山水,不肯遠遊出仕,無心參加科舉。當時有一件事深深刺激了胸懷大志的歐陽詹 。唐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李椅出任福建觀察使,將府學搬到城南興賢坊。禮部員外郎獨孤及為此寫碑記,竟講:“縵鬍之纓,化為青衿。”意思是說結麻繩戴鬥笠的野人,開始穿上讀書人的儒服了。
歐陽詹 從小喜愛安靜,常一人獨處,在山湖溪河邊流連忘返。青少年時代,歐陽詹 在家乡潘湖資福院從隱士羅山甫等讀書。在潘湖北岸的獅山岩、竜首山,九十九溪的吟嘯橋上,歐陽詹 不時執書一捲,高聲吟唱,完全忘記自己與身邊的世界。
泉州城北清源山賜恩岩、南安高蓋山(今詩山)白雲書室也都留下歐陽詹 讀書的身影。歐陽詹 還曾到好朋友名士林藻和林藴兄弟的家乡莆田求學五年,在廣化寺靈岩精捨、福平山等地讀書。 唐建中初年,狀元宰相常袞——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乙未科狀元及第,唐大歷十二年(777)拜相),被貶為福建觀察使。常袞是一位愛纔的官吏,到任後大興學校,親自講學,用賓主的禮節對待生員,註意提拔後進,倡導讀書寫文章。薛播在建中、貞元年間兩次出任泉州刺史,很賞識歐陽詹 的才華,經常帶他到城西九日山與同來的隱士秦係和姜公輔等人交遊,談文論道。
席相繼薛播之後任泉州刺史,他對歐陽詹 同樣器重,凡觀遊宴集一定邀請歐陽詹 參加,讓他寫詩記下當時的盛況。席相還引薦歐陽詹 到福州謁見常袞,常袞贊嘆不已,用靈芝、芙蓉來比喻歐陽詹 的才學。從此,歐陽詹 的名聲更大了。整個福建都在傳播他的文詞,甚至京師都有了他的文名。 歐陽詹 本無心科舉功名,想長期在傢讀書,奉養雙親。後來因為雙親嚴命,親友激勵和常袞、席相等長官的提拔,纔决心參加科舉考試。貞元二年(公元786年),歐陽詹 西上長安,前往參加進士考試。這是泉州士子前所未有的舉動。
歐陽詹 離傢背井,滿是鄉愁,作《赴上都留別捨弟及故人》:“天高地闊多歧路,身即飛蓬共水萍。匹馬將驅豈容易,弟兄親故滿離亭。”他也懷着“射百步期必中,飛三年而必鳴”的信心。經過一年艱辛的跋涉,歐陽詹 抵達長安。 在長安,歐陽詹 等了六年。這六年,他借錢租房讀書,生活窮睏。貞元八年(公元792年),歐陽詹 終於與當時著名青年文士賈稜(長樂人今河北冀縣)、韓愈、李觀、崔群等二十二人同登金榜,當時稱“竜虎榜”。賈稜第一名,歐陽詹 第二名,韓愈第三名。 歐陽詹 中進士對福建産生深遠的影響。閩南考中進士,從歐陽詹 開始。明代理學名臣、鄉賢蔡清為《歐陽行周文集》作序時認為,歐陽詹 中進士後,福建文士纔開始嚮慕讀書,儒學風氣開始振興。歐陽詹 的影響綿延不絶。傳到楊時、李侗輩,分河洛之派。傳到朱熹,正學大明,道統有歸。蔡清認為,沒有歐陽詹 的影響,福建不可能有“海濱鄒魯”的稱謂。 歐陽詹 高中後並沒有得到官職,就回家乡省親。他回到高蓋山,日夜思念的母親黃昌靖已經長眠地下,再也聽不到母親的叮嚀,再也看不到母親伴兒子讀書的身影。相隔層土,卻比重山遠。歐陽詹 在一首紀念其母親黃昌靖的詩中寫到:“高蓋山前日影微,黃昏宿鳥傍林飛。墳前滴酒空流淚,不見丁寧道早歸。” 在泉州歐陽詹 寫了《六曹新都堂記》。文章開篇衹簡單交代都堂建造的起因,粗綫條描寫都堂景觀。重點放在文章所寫的“道”,就是重點放在文章所寫的“道”,就是“哲人有作,不唯利身在利人,不唯利今在利後”
歐陽詹 的文章正是古文運動理論的實踐。歐陽詹 的文章以古文運動“文以載道”的理論來創作,精於說理。韓愈評他的文章“切深,喜反復,善自道”。唐末李貽孫說他的文章“新無所襲,纔未嘗睏。精於理,故言多周詳;切於情,故敘事重複,宜司當代文柄,以變風雅……”
歐陽詹 所作文章大多有新意,有獨見。如《片言折獄論》,指孔子說子路“片言折獄者,其由也歟”,學者普遍認為這是稱贊子路善於折獄。他卻指出,這句話並非稱贊子路,世代“以片言折獄”為害不淺。如《吊漢武帝文》,則直指武帝心懷“帝王與神仙”的矛盾,“履其位而不知所以守,好其事而不知所以從”。這些能表現“文章合為時為事而作”的功能。 回到長安,歐陽詹 一等又是六年,在貞元十五年(799年)纔被朝廷授予“國子監四門助教”的官職。雖然這衹是皇傢高等學府“四門學”中最低的職銜,但福建人擔任此職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他很想有所作為,歷史記載,唐代自設助教這個官職官以來,沒有比歐陽詹 更盡職的。但朝廷並沒有重用他。歐陽詹 在長安依舊過着借錢租房,缺衣少食的客旅生涯。
在國子監四門助教任上,歐陽詹 全力支持和參與韓愈、柳宗元等人共同倡導的古文運動。歐陽詹 與韓愈同榜登科,志同道合,成為一生的摯友。歐陽詹 曾率領生員上書,大力推薦韓愈為四門博士。他們詩文酬唱。韓愈曾作《駑驥吟》表達自己有志不為朝廷所用的怨嘆,歐陽詹 作《答韓十八駑驥吟》詩。他們一樣有着“室在周孔堂,道通堯舜門”的志嚮,一樣無法實現志嚮。歐陽詹 死,韓愈聽說後非常悲慟,寫《歐陽生哀辭》來悼念他。 關於歐陽詹 的死,還有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歐陽詹 《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驅馬漸覺遠,回頭長路塵。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去意自未甘,居情諒猶辛。五原東北晉,千裏西南秦。一履不出門,一車無停輪。流萍與係瓠,早晚期相親。”
歐陽詹 遊太原時,愛上一個藝女李倩,與她相約回長安後再來接她。別後藝女非常思念他,作詩:“自從別後減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識舊來雲髻樣,為奴開取縷金箱。”她把詩和發髻托人轉給歐陽詹 後就病逝了。歐陽詹 在太原看見舊物,百感交加,悲慟而病,回長安後病逝。孟簡曾作《詠歐陽行周事》哀悼此事。
他逝世後,好友崔群大哭,李翺為他立傳。歐陽詹 篤於友誼,臨終時立遺囑將靈柩運回南方,要求葬在年輕時與林藻、林藴兄弟讀書的莆田廣化寺。 附《福建歐陽氏總譜係》
臺灣臺南東榮歐陽氏譜序
溯我歐陽氏為夏禹苗裔少康之庶子無餘封於會稽以奉禹國號越傳二十餘世至勾踐之子號食采於歐山之陽因以歐陽為氏歷數世至詢公為唐宏文館學士工書翰又妙飛白貞元三年敕修傢譜其子通亦工書官禮卿納言是為江西湖廣分派之始祖從子韶季孫幼鹹曾孫徵衍玄孫昌公挈眷范氏由江西入閩為博羅縣丞後擢泉州通判遂傢於晉江潘湖裏生子三長謨公為安固縣丞次鞏公為潮州司倉三子詹公為唐貞元八年開科首登進士閩之科第鼎甲自公始也嘗讀書作詩於南安高蓋山頂有詩山讀書處故名詩山後又讀書於竜頭山常泰裏今甲第宮後巷又徐公店歐祠山南四門府第是其歐陽祖祠故址現有堂塑像而祀焉並建不二祠在泉城北大城隍後與小山叢竹毗連唐宋元明間文學大盛而在潘湖科第者三十餘人詹公次子萌公分居興化莆田福平山北蠃村能文三世均舉進士傳數世而至儀公時洪武二年遭變亂族名黑蜂之難儀公諸子散居各處而居焉
廿二世孫歐陽開磬承祖之澤族人之托閱譜之族係之遷徙水木之源本爰爰數語遂以為序
福建歐陽氏世係
一代曰閩越王勾踐二代曰鹿程三代曰不壽四代曰州句五代曰翳六代曰諸咎七代曰無顓八代曰玉公九代曰恆公十代曰朝公十一代曰睦公十二代曰無諸十三代曰搖公十四代曰涿公十五曰代郢公十六代曰攀公十七代曰跡公十八代曰高公十九代曰天支二十代曰地餘廿一代曰政公廿二代曰襄公廿三代曰翕公廿四代曰復公廿五代曰建公廿六代曰質公廿七代曰成公廿八代曰晉公廿九代曰啓明卅十代曰乾公卅一代曰煥公卅二代曰睿公卅三代曰景達公卅四代曰僧寶子三曰危公曰盛公邃公卅五代曰危公子二曰紇公曰約公盛公子曰護公曰邃公子二曰憲曰直卅六代曰紇公子四曰詢公曰亮公曰德公曰器公直公子三曰員公曰哲公曰真公卅七代曰詢公子四曰卿公肅公倫公通公員子韶卅八代曰通公子三曰幼明曰幼讓曰幼鹹 福建歐陽氏字輩
德甫懋爾室卿仕公候伯世兆鍾彥良可為宗中翼繼祖宣仁孝沐天福壽益富貴榮華夏萬方仰惠澤 一世 韶字守禮號伯善唐初進士貞觀間自江西鄱陽因官於泉州通判遂居泉郡城南潘湖為福建歐陽氏始祖唐高祖武德丙戌年六月十五日生唐睿宗景雲庚戌年十二月十五日卒葬獅山南麓配王氏無子從兄宰相通公季子幼鹹入承為嗣子
二世 幼鹹字仲亮韶公嗣子通公季子出承唐太宗貞觀壬寅年四月十二日生唐玄宗開元辛酉年十一月廿七日卒葬獅山南麓配陳氏子二素公琮公(無嗣徵公入承)
三世 素公字思淡幼鹹子襲祖爵工書修族譜唐高宗鹹亨壬申年二月廿六日生唐玄宗天寶丙戌年正月初九日卒葬獅山南麓配蔡氏子二徵公衍公
四世 徵公字崇文素公長子唐武後證聖乙未年三月初五日生唐玄宗天寶庚寅年十月初九日卒葬獅山南麓配忠義開國公黃岸女子曇公
衍公字崇章素公次子官溫州長史唐武後久視庚子年五月十一日生唐肅宗至德丙申年十月廿九日卒葬獅山南麓配南安高蓋範士安妹範士寶子三昌晤昧
五世 昌公字伯盛衍長子官廣東博羅縣丞唐玄宗開元乙醜年七月廿六日生唐德宗貞元壬午年十二月廿五日卒葬獅山南麓配唐進士散騎常侍黃昌朝妹黃昌靖子四謨鞏詹譽
六世 謨公字行夏昌公長子貢士官固安縣丞唐玄宗天寶丙戌年九月初七日生唐敬宗寶歷乙巳年十一月十四日卒葬獅山南麓配明經蔡沼女無出立詹公季子櫃入承
鞏公字行商昌公次子官潮州司倉唐玄宗天寶辛卯年四月十八日生唐文宗太和乙卯年十一月廿六日卒葬獅山南麓配衡州許稷女由晉江潘湖舉傢遷居福州歐厝子二袞公希元
譽公字行元昌公季子早夭
詹公字行周昌公四子唐德宗貞元八年壬申科與韓愈李觀同登竜虎榜官國子監四門助教唐玄宗天寶乙未年十二月卅十日生唐德宗貞元庚辰年十一月十五日卒於太原著有歐陽行周文集十捲葬莆陽廣化寺北靈岩浮屠之蔭坐戊嚮辰兼辛乙配林藴妹諱萍行八妹子三檟公萌公秬公
七世 袞公鞏公長子字希甫友善項斯與之齊名官至監察御史唐寶慶元年乙巳年進士唐德宗貞元庚辰年十二月初七日生唐僖宗乾符乙未年十二月十一日卒葬歐嶺官園配王氏子二琳公珌公
希元鞏公次子以字行唐處士居歐冶山子二傑公配羅氏熙公
檟公字降南詹公長子名士寓南安高蓋山有歐陽降南文集遺世早卒葬歐嶺官園無子特立秬公為嗣
萌公字降莆詹次子唐德宗貞元壬申年六月初七日生唐文宗太和乙卯年十二月卅日卒由晉江潘湖遷居莆陽福平山北蠃村林萍母傢莆田歐陽氏為其裔昆配陳氏子伸孫盼曾孫清卿直卿玄孫翼
秬公字降之詹季子工文有降之文集行世澤潞劉從諫表為幕府參軍從諫從劉稹拒命表斥時政或言公為之時公方休假還傢詔流崖州賜死遍謝故人自銘其墓唐德宗貞元乙亥年八月十六日生唐文宗太和乙卯年十月十八日卒葬歐嶺官園配唐小將御史中丞黃碣嗣弟曹公女繼胞伯謨為嗣子三澥公沙善沙文
八世 琳公字沙實袞公長子唐鹹通丙戌年進士世居閩縣歐厝
珌公字沙寶袞公次子唐鹹通已醜年進士世居閩縣歐厝
澥公秬公長子繼長胞伯檟公為嗣晚唐名士唐會昌六年丙寅科進士善賦詩為韋中令學士唐憲宗元和庚子年十月廿五日生唐僖宗光啓乙巳年十二月初五日卒葬歐嶺官園配福州剌史兼御史中丞李貽孫女子四郴公復公傑公埴公
沙善秬公次子居南安水頭歐房
沙文秬公季子居竜首山別墅
九世 郴公齊美號衡山澥公長子官於吉州推官武昌令兼御史大夫遂居吉州焉配狀元黃仁穎長女養子甥偃泉州鄉貢進士南京通判一女適潘湖翁唐御史黃滔孫後唐天成丁亥科狀元掌院學士黃仁穎
復公齊全澥公次子唐懿宗鹹通庚寅年九月初十日生後唐莊宗同光乙酉年十二月初五日卒葬歐嶺官園南唐名將配唐小將御史中丞黃碣女環妹子二璟公璣公
傑公澥公季子南唐保大元年徙居鳳山義井
埴公澥公四子配灣海尚書狀元徐晦曾孫女子三鉉公鈞公鑲公
十世 偃公郴公養子仁穎嫡長子年幼傢貧無力攻書後由其舅父武昌令兼御史大夫纍贈金紫光祿大夫族長郴撫養成立供俸讀書遂為郴嗣養子泉州南唐宣宗大中庚午科鄉貢進士詣文理院工書召試為南京通判官與佛頂尊勝陀羅經幢文鎸字高僧沙門文中共書事載閩中金石略歐陽偃傢一門四進士年老析居吉水沙溪配李氏長子曰觀曰載季子曰曄孫曰修葬文峰回陂鳳凰嶺仲弟傴公季弟佢公皆仁穎嫡子世居潘湖歐厝
璟公字王景復公長子宋太平興國丁醜科進士候官縣令後唐同光乙酉年十一月十一日生宋真宗鹹平庚子年十二月初五日卒葬歐嶺官園配潘湖翁狀元黃仁穎孫女子三演公經公緯公
璣公復公次子字王賡宋太平興國丁醜科年進士官知縣
鉉公埴公子光啓丁未科舉鄉薦配潘厝承祐女子一汴公
十一世 演公字文新璟公長子宋仁宗天聖五年進士官至知縣太祖建隆庚申年六月十六日生宋真宗庚定庚辰年十月廿九日卒葬歐嶺官園南麓配正議大夫高鑌女子三靖公宣公琰公
經公璟公次子三司使葬竜首山南麓
緯公璟公季子明經製置使葬竜首山南麓
汴公鉉公子光啓丙午科鄉貢士配安平徐狀元巷進士徐瞻女子一福公
十二世 靖公字立青演公長子宋太宗雍熙乙酉年八月十八日生宋神宗熙寧壬子年二月初二日卒葬竜首山南配嶽州知州王徹女子無子特立宣公長子震公為嗣
宣公子業寓演公次子宋徽宗政和壬辰科進士配漳郡西林溪山仲公女子三震公弼公恭公
琰公演公季子宋徽宗政和壬辰科鄉試貢士陝西知州葬竜首山南麓
十三世 震公字業守靖公嗣子宋英宗治平乙巳科進士官袁州知州善屬文宋真宗大中祥符庚戌年三月初三日生宋神宗元豐庚申年十二月十二日卒葬竜首山南麓配青陽蔡氏女子三識亮徽
弼公字業百宣公季子宋進士葬竜首山麓子一度
恭公字業敬宣公四子官諫議大夫葬竜首山南
十四世 識公震公長子宋徽宗大觀已醜科進士袁州太守直秘閣學士工文詞宋仁宋慶歷乙酉年正月初三日生宋徽宗政和丙申年十二月廿一日卒葬竜首山南麓配名臣參知政事范仲淹女誥封太夫人子一珣公
亮公震公次子居常泰裏竜首山妙峰堂葬竜首山南麓
徽公震公季子官至光祿寺卿葬葬竜首山南麓一陶
度公字業承弼公子宋仁宗政和乙未年進士葬竜首山麓子一光祖
十五世 珣公識公子字全美號歐山諡文節學籍吉州鄉籍潘湖有歐陽丞相墓在湖口花園在歐嶺宋崇寧五年丙戌進士歷官將作監丞仁穎書院山長觀文殿大學士金兵犯京師公抗割地求和與李納力主與戰時宰秦檜怒欲殺公乃遣其奉使割深州公至深州城下慟哭激勵城中人忠義報國被金人執送燕而焚殉節宋神宗元豐辛酉年九月廿九日生宋欽宗靖康丙午年十二月廿四日卒自詩曰潘湖潔吾心名節重獅山遙遙望國安氣壯山河清葬湖口仁穎書院後子二規公敦公
陶公度公子宋紹興壬子年進士以父蔭授直隸史館葬竜首山資壽寺後配雙溝潘氏子二光祖慶祖
十六世 規公珣公長子南宋建炎二年戊申科進士以父蔭授宣撫判官宋徽宗崇寧乙酉年四月十六日生宋孝宗淳熙乙未年十一月初十日卒葬竜首山資壽寺後配博羅縣令蘇隨女子二祚公詮公
敦公珣公次子以父蔭授秘書監丞葬竜首山資壽寺後配進士平江令黃徹弟竜公女
光祖陶公長子從劉子惲朱子講學配永春桃源漳溪黃徼子植公女嗣子二崇公岩公
慶祖陶公次子副貢生葬竜首山資壽寺後子大黻
十七世 祚公字光齊規公長子宋隆興甲申年十二月以祖蔭授楚州知州高宗紹興乙卯年二月十二日生宋甯宗嘉定乙亥年九月十四日卒葬竜首山資壽寺後子一明公
詮公字光全規公次子以祖蔭授右正大夫葬竜首山資壽寺後子一晾公
崇公光祖長子宋慶元丙辰科進士官至觀察使配安平徐狀元巷女子一昉公
大黻慶祖子南宋淳祐四年進士官知縣居常泰裏竜頭山恭厚巷甲第宮子一琰
十八世 明公祚公子以曾祖蔭授湖廣觀察使宋孝宗乾道庚寅年四月初四日生宋理宗紹定庚寅年十一月廿四日卒配竜溪令竜公侄莆陽黃石金墩平海軍僉判黃府公女葬竜首山南麓子二枚公衡公
昉公崇公子南宋嘉定戊辰年進士以祖蔭授建甯府學教授轉運使宋葬竜首山資壽寺山配潭州通判陳康年女子二燎公煙公
十九世 枚公字文直明公長子世襲安南教授殿中御史宋甯宗慶元庚申年五月廿五日生宋端宗祥興已卯年十二月十四日卒葬竜首妙峰山配連州知州楊士豁女子一佃公
燎公字章輝星枋公長子宋嘉熙戊戌科進士官秘書鑒修撰著書四解居潘湖宋甯宗嘉定庚辰年十二月廿五日生元仁宗延祐乙卯年十二月十四日卒葬竜首妙峰山配李氏竹樹下女子一侊公
煙公字章耀枋公次子宋寶祐四年丙辰科進士居卅三都竜首山常泰裏妙峰堂配閣臣林氏一馥英有纔名適潘湖黃厝元處士天麟黃鬆為繼室子一儀公
二十世 佃公字閩士枚公子宋度宗鹹淳癸酉年八月十五日生葬竜首妙峰山遷居卅三都竜首山常泰裏分居廿九都歐嶺太和山旌賢裏配本邑卅二都營邊陳氏子一至公
侊公字章田燎公子貢生著有五經四解一捲配青陽鹹淳甲戌科解元處士陳與桂妹公葬竜首妙峰山南麓子一九萬
儀公字閩賢煙公子潘湖歐厝長房纍官屯中郎中宋度宗鹹淳辛未年六月十五日生元惠宗至正辛卯年十二月初四日卒葬竜首妙峰山配本邑鳳池李池子六長錦園公分南靖海澄徵頭石碼塔潭漳浦析居同安烏嶼次隆安公析居塘邊歐厝分惠安東山鄉永春州外晉江縣外海乾季應期公遷南安東田子德安公贅居尚卿四遷江公徙蚶江分金門澎湖雞母塢同安歐厝晉江北門外山院五汝祿公徙漳郡徵頭江東六萬一公徙同安鼎美烏嶼
廿一世 至公字山人佃公子宋末人能文善詩薦闢知縣潘湖歐厝族長宋理宗淳祐乙巳年七月初七日生元明宗至順庚午年十一月十五日卒葬竜首妙峰山配潮州守徐定孫女子一開磬
九萬公字海全侊公子配徐安平狀元巷儒士徐朝舉女元成宗大德乙巳年正月初二日生明太祖洪武乙醜年十二月十五日卒葬竜首妙峰山子三長開泉公居北門外歐厝次二泉公遷內坑前山歐厝季三泉公遷白水營分明山嶺後際鄉
廿二世 開泉字賢士九萬公長子能詩薦闢興化知縣元惠宗至正乙酉年三月廿四日生明仁宗洪熙乙巳年十一月初五日卒葬竜首妙峰山明洪武已酉年黑蜂之難由潘湖遷德化大洋山歸德坊配侖山蒙古學教授十四緻政黃鳳女子四長大興號誠齋次大發號樸齋季大禮字子建洪武十二年舉鄉薦焉四大義字思文薦授知縣一女德英適四都郭傢
明惠帝建文庚辰年仲秋望日潘湖廿二世孫歐陽開磬續修 : Ouyang Zhan 寄歐陽詹 贈歐陽詹 歐陽詹故宅 福建晉江歐陽詹孫 歐陽詹捨父母之養 中秋望月偶誦唐歐陽詹 玩月詩追和一首 感畢逋,懷稭鞠,詠夫不□也,興不皇將父母。尋師學道雖樂,吾母有離憂。歲晚巫雲峽雨,春日楚煙湘月,詩思滿歸舟。來日重過我,應記火西流。(韓退之雲,歐陽詹 捨父母之養,以來京師 感畢逋懷稭鞠詠夫不也興不皇將父母尋師學道雖樂吾母有離憂歲晚巫雲峽雨春日楚煙湘月詩思滿歸舟來日重過我應記火西流韓退之雲歐陽詹 捨父母之養以來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