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文學寫作 > 杜詩
目錄
《杜詩 Du》
詩人: 晁說之 Chao Shuizhi

  古人愁在吾愁裏,庾信江淹可共論。
  孰似少陵能嘆息,一身牢落識乾坤。
指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或詩集 That Tang Dynasty poet Du Fu's poetry, or poetry
  指 唐 代大詩人 杜甫 的詩或詩集。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考證》:“舊 蜀 本 杜 詩並無註釋。” 巴金 《傢》二四:“ 杜 詩説:‘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生平簡介
  杜詩,河南汲縣(今衛輝)人。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他還主持修治陂池,廣開田池,使郡內富庶起來。有“杜母”之稱。南陽人稱贊說:“前有召父(召信臣),後有杜母”。
履歷
  杜詩青年時期就才能出衆,在河內郡(今河南武陟西南)任吏員時,人們贊揚他處事公平。光武帝初年,為侍御史。當時將軍蕭廣放縱士兵,在洛陽民間為非作歹,老百姓惶恐不安。杜詩通告蕭廣約束部下,蕭廣不予理睬。杜詩下令按法誅蕭廣,並將經過情形嚮上匯報,得到表揚。光武帝見他能幹,又派他去河東郡(今山西夏縣西北)誅剿降漢復又叛變的楊異等人。杜詩到了大陽(今山西平陸西南,屬河東郡),聽說楊異率部下企圖北渡,立即派人設法焚燒掉他們的渡船;另又派人收服河東郡的地方軍,並進行突然襲擊,終於殲滅楊異等人。杜詩被遷為成臯(今河南滎陽水鎮)令,任職3年,政績裴然。再遷為沛郡(今安徽濉溪縣西北)都尉,轉汝南(今河南平輿縣北)都尉,“所在稱治”。建武七年(公元31年),杜詩遷升為南陽郡太守。在南陽郡任職7年,“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於計略,省愛民役”,“政化大行”。在此期間,他還做了兩件在科學技術史上有意義的事:一是興修水利;一是製做水排。建武十四年病死,身後“貧睏無田宅,喪無所歸”,最後由朝廷賜賻纔得以喪葬。
  秦漢時期,長江長江流域的灌溉以漢水支流唐白河地區的發展最為顯著,而唐白河的灌溉又以今河南的南陽、鄧縣、唐河、新野一帶較為發達。唐白河地區為浸蝕、衝積平原衝積平原,年降雨量約900毫米左右,氣候溫和,適於作物生長。這裏開發較早,到西漢中期經濟已相當發達。農田水利在西漢後期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元帝時(公元前48—前33年),南陽太守召信臣對此地的水利和農業生産有特殊貢獻,因而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被譽為“召父”。東漢時期,南陽水利事業進一步興盛,杜詩在這方面也作出了很大成績,促進了當地農業生産的發展。史載,杜詩“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內比室殷足”。
  所謂“水排”,就是利用水力推引鞲鞴鼓風的器具,用於冶金。生鐵的早期發明,是中國對世界冶金技術的傑出貢獻。要獲得液態生鐵,需有較高的爐溫。有風就有鐵,鼓風技術對於生鐵冶鑄的發展有着極重要的意義。《禮記》說:“良冶之子,必學為裘。”從商周以來,都用皮囊鼓風,子繼父業,年輕工匠必須學會縫製皮囊的技巧。說明早期冶鑄匠師高度重視鼓風器具的製做。鼓風裝置由人力驅動(人排)發展到用畜力和水力驅動(馬排、水排),是東漢冶鐵技術的重大創新。由於杜詩的倡導,水排至遲在公元1世紀上半葉於南陽地區已較多地使用。《後漢書·杜詩傳》說杜詩“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水排的功效不僅比人排,就是比馬排也高得多,《三國志·魏志·韓暨傳》寫道:“舊時冶作馬排,每一熟石,用馬百匹。更作人排,又費功力。暨乃以長流為水排,計其利益,三倍於前。”鑒於杜詩的功績,南陽老百姓把他比之召信臣,說:“前有召父,後有杜母。”元代《王禎農書》詳細記述了立輪式和臥輪式水排的形製,並繪有圖形。
註釋
  (劉宋)范晔撰,(唐)李賢等註:後漢書·杜詩傳,中華書局, 1965。
  《中國水利史稿》編寫組:中國水利史稿·上册,水利電力出版社,
  1979。華覺民等編譯:世界冶金發展史,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5。
  2、明朝杜詩
  杜詩,<方伯公>(濱州杜氏傢族南街三宗二支第八世) 字:以興;號:友白.1594年(明朝萬歷二十二年甲午科)舉人,1598年(萬歷二十二年戊戌科)進士,初任戶部主事,管轄京城糧倉事務,以考核第一名的成績升任宣府(今河北宣化)糧儲.他認真清理賬目,查驗貨物,革除陳規陋習,節餘白銀25萬兩,上繳國庫得到內閣大臣趙南星等朝廷內外一致贊揚.
  1607年在上𠔌為官時,其母親去世,他親扶靈柩徒步回鄉,居傢守孝期間,修成杜氏第一部傢譜.3年守墓期滿,改任兵部武庫司郎中.
  1613年,甘肅東部一帶社會治安急劇惡化,杜詩奉命任參政,負責整頓浪道(今甘肅莊浪一帶).他廢除了以牛馬贖罪的舊法令,疏瀎了被淤塞了的水渠,吸引周邊數以萬計的羌民.恰逢有羌民犯殺人罪,他說:"恩不立則散,威不行則驕",毅然將其繩之以法,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當他升任山西按察使赴任時,當地民衆自發相送.不久改任湖廣驛傳道,他勇於任事,裁減冗員,整治中飽私囊者,驛站車馬均用於正途.
  因為貴州;四川;湖南交界一帶多發事故,朝廷命杜詩以布政使身份巡撫辰州府;常德府等地,他不辭辛苦,親自巡查各地,將一名叫周二的窩藏犯就地政法,將其掠奪的數百名良傢婦女遣送回傢.是年發生饑荒,杜詩訪列出當地大戶名單,數次登門勸賑,又下令禁止私藏糧食,使百姓安度荒年,時有"常德耗,詩巡道,常德豐,賴杜公"的民謠.
  再升任江西布政使,時宦官魏忠賢篡權,各地督撫大多聯名上書為其建生祠,江西巡撫也亦與杜詩商議建祠,杜詩堅决不同意,內閣推薦他任浙江巡撫,最終因為得罪魏忠賢而於1627年鼕被罷官,杜詩剛離任,江西巡撫巡按就上書朝廷為魏忠賢立祠,湊巧,天啓皇帝駕崩,崇禎皇帝繼位,魏忠賢被查辦,江西巡撫,巡按也因此獲罪.當時杜詩罷官回故裏濱州時,路過武定州,他準備前往祭奠被魏忠賢迫害致死的"六君子"之一的袁化中,許多人勸阻他,他說:"哪有過故人傢門不吊唁的道理?即使得罪魏忠賢也不能回避!"
  1628年,以原職級改任湖廣布政使,入朝覲見崇禎皇帝,應對得體,得到輿論的好評.主管湖廣財賦期間,清正廉潔,上繳節餘銀兩47萬多,崇禎皇帝也為之動容,朝廷內外均稱其廉正.於1640年左右還鄉,約於1642年去世,1640年濱州遭遇荒年,杜詩主動嚮山東地方長官提出申請,減免了濱州部分稅糧,得到了濱州各界人事的高度評價.
  3、杜甫詩集
  杜詩即“杜甫詩集”,據《新唐書》載,原有六十捲,經唐末五代動亂,已大致亡佚。北宋學者王洙采殘篇予以重新匯整,得1405篇,編為十八捲,又別錄賦筆雜着二十九篇,共二十捲,題為《杜工部集》。杜詩律切深嚴,工於用字,歷代作註者衆。如南宋郭知達《九傢集註杜詩》、明末王嗣奭的《杜臆》、清代錢謙益《箋註杜工部集》、仇兆鰲《杜詩詳註》、楊倫箋註《杜詩鏡銓》二十捲、浦起竜《讀杜心解》。
張即之《杜詩》捲
  zhang Jizhi dushi Juan張即之《杜詩》 中國南宋書法傢張即之大字楷書代表作。張即之(1186~1263)字溫夫,號樗寮,歷陽(今安徽和縣)人。官司農寺丞等職。 此捲為紙本,楷書,縱 34.6釐米,橫128.7 釐米,書唐杜甫《紫宸殿退朝口號》、《贈獻納司起居田捨人澄》七律詩 2首。所書含墨飽滿,着筆從容,使轉頗急,時露飛白,寫出了斬釘截鐵的獨特風格。書於淳十年(1250)八月,時年64歲。其墨跡雖然傳世不少,惟大字僅存此捲。《杜詩捲》歷經南宋、元、明三朝,均未留下鑒藏傢的任何題記及印章,惟清初王澍在騎縫處鈐印多處,隨即進入乾隆內府珍藏。《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董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