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詞: | 《雜詩 Miscellaneous Poems》 |
龐藴,字道玄,衡州衡陽縣人。貞元初,謁石頭遷有省。遷問曰:“子以緇耶,素耶?”藴曰:“願從所慕。”遂不剃染,世號龐居士。詩七首。 |
|
中唐時代的禪門居士。與梁代之傅大士並稱為“東土維摩”。居士名藴,字道玄,又稱龐居士。生於衡州衡陽縣(湖南省衡陽縣治),初志於儒,貞元(785~804)初年,曾謁石頭希遷,豁然有省。後又與丹霞天然相偕往受科舉之選,而投宿於漢南旅捨。時,聞江西馬祖之道名,乃悟選官不如選佛,遂直奔洪州,隨馬祖參禪而契悟。丹霞後嗣法石頭,剃發出傢,龐藴則終生不變儒形,在傢而舉揚方外之風。元和(806~820)初年,與女兒靈照北遊襄漢,隨處而居,或鳳嶺鹿門,或廛肆閭巷,初住東岩,後居郭西小捨,常製竹漉籬維持生計。
居士與馬祖初相見時,嘗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麽人?”馬祖答“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嚮汝道”。居士言下豁然大悟,復呈一偈“十方同一會,各各學無為,此是選佛處,心空及第歸“。其一生,常以偈闡明禪旨,所寫詩偈多達三百餘篇。《卍續藏》第一二0册(《禪宗全書》第三十九册)收有《龐居士語錄》三捲。上捲收錄居士與馬祖、石頭、藥山、齊峰、丹霞、百靈、普濟等人之問答機緣;中、下二捲則收詩偈百餘首。
傳說居士將入滅時,曾令其女靈照出視日早晚及午,女遽報日已中矣,但有蝕也。居士乃出戶觀之,靈照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居士遂更延七日示寂。刺史於頔聞此前往問疾,居士謂曰:“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好住世間皆如影響。”言訖即枕於頔膝而化。 |
|
龐 藴(Pang Yun)
龐藴(生卒不詳) 字道玄,又稱龐居士,唐衡陽郡(今湖南省衡陽市)人。禪門居士,被譽稱為達摩東來開立禪宗之後“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東土維摩”之稱。有關他的公案時見於禪傢開示拈提中,以作為行者悟道的重要參考。其傳世的偈頌(迄今流傳近200首)以模擬佛經偈語的風格,殷殷囑咐學佛者修行的依歸,在唐朝白話詩派中以其重於說理為一特點。至於他和女兒靈照遊戲自在的情節,配合其詩偈中全家習禪的描述,不僅成為後代佛門居士嚮往的模範,也轉而成為戲麯寶捲文學着墨的題材。
(據《湖湘文化名人衡陽辭典》,甘建華主編,爾雅文化出品) |
|
- : Pang Yu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