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詩詞 :《同鹿門少年馬紹隆冥遊詩·同望荊門 With Lumen Youngster Mashao Long with Wang Ming poetry Jingmen》 《同鹿門少年馬紹隆冥遊詩·憶荊南 With lumen youngster mashao long ming poetry Yi Jingnan》
缺失 龐德公 ,《三國演義》說其字山民,但其有子龐山民,故疑演義中為謬誤。龐德公 應當是字為德公,名不詳,與崔州平等類似。漢末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名士,大約生活在漢靈帝建寧至三國蜀漢昭烈帝章武年間,生卒年待考。荊州刺史劉表數次請他進府,皆不就。劉表問他不肯官祿,後世何以留子孫,他回答說:世人留給子孫的是貪圖享樂、好逸惡勞的壞習慣,我留給子孫的是耕讀傳傢、過安居樂業的生活,所留不同罷了。龐德公 與當時隱居襄陽的徐庶、司馬徽、諸葛亮過從甚密,稱諸葛亮為"臥竜",司馬徽為"水鏡",龐統為"鳳雛",“皆龐德公 語也”被譽為知人。龐德公 的兒子龐山民,娶諸葛亮二姐為妻。。“孔明每至其傢,獨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諸葛亮以師禮對待德公,每次來訪,獨拜於床下。清人阮函在《答鹿門與隆中孰優說》中說:“龐公卻闢劉表,知其不足與為;而智辯昭烈,隱然出武侯以自代。在國可扶炎鼎之衰,而在已無改岩林之樂。”阮函認為龐德公 對諸葛亮的成纔起了關鍵的作用。現代學者譚良嘯則認為龐德公 實際上就是諸葛亮的老師。龐德公 對於自己的侄子龐統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視的。《襄陽記》中說:統少未有識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見德操。德操與語,既而嘆曰:“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龐德公 對龐統的成材、成名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今襄陽城東門外龐公鄉是龐德公 的出生地。後隱居於鹿門山,採藥以終。鹿門山上的“三高祠”即是為紀念龐德公 和唐代詩人孟浩然、皮日休而於明代所建。 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居峴山之南,未嘗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荊州刺史列表數延請,不能屈,乃就候之。謂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龐公笑曰:“鴻鵠巢於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黿鼉穴於深淵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捨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釋耕於壟上,而妻子耘於前。表指而問曰:“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後世何以遺子孫乎?”龐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表嘆息而去。後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採藥不反。 德操嘗造德公,值其渡沔,上祀先人墓,德操徑入其室,呼德公妻子,使速作黍,“徐元直嚮雲有客當來就我與龐公譚。”其妻子皆羅列拜於堂下,奔走供設。須臾,德公還,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 龐德公 的突出之點有兩個:
一是堅决不做官。他早先居襄陽峴山之南,以耕讀為業。劉表為荊州牧(治所襄陽),聞知德公德高望重,數次請他進城府做官,皆辭不屈就。
二是有一套不做官的理論。由於堅請不赴,劉表衹好親自登門拜訪。有一天,龐德公 正在耕作,兩人就在地裏交談了起來。劉表說,一個人不做官,衹是保全自身,而不是保全天下呀!龐德公 回答說,有一種叫鴻鵠的鳥,築巢於高林之上,使其暮而得所棲;有一種叫黿龜的動物穴於深淵之下,使其夕而所得宿。人們的趨捨行止也是人的巢穴也,且各得其棲宿而已。他用此生動、形象的比喻,說明了物各有所求,人各有其志的緣由。劉表接着又問他,先生您辛苦地耕種在田間而不肯做官食俸祿,那麽,在您百年之後用什麽留給子孫呢?德公又回答說,當官的人都把危險留給子孫,我卻把勤耕讀,安居樂業留給他們。衹是所留下的東西不同罷了,不能說我沒有留下什麽東西。劉表見勸說不動他,衹好嘆息而去。 《夜歸鹿門歌》
唐朝 孟浩然
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嚮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岩扉鬆徑長寂寥,唯有幽人獨來去。
龐德公 宅詩
宋朝 李廌
荊山雲蒼蒼,漢水波彌彌。
山川意高澹,宜有隱君子。
德公臥鹿門,老不踐州裏。
潔身遠憂患,豈復存慍喜。
藐然姑射人,鬍為市門倚。
諸郎有鳳雛,輒與臥竜起。
高士詠·龐德公
唐朝 吳筠
龐公棲鹿門,絶跡遠城市。
超然風塵外,自得丘壑美。
元朝 潘音
高士遺跡尚可尋,襄陽城外悶幽林。
久知軒冕浮榮薄,已卜耕鋤樂趣深。
麟閣不圖丘壑相,鹿門應遂白雲心。
千秋事與人俱往,滿目秋楸帶夕陰。
寄弄月溪吳山人
唐朝 李白
嘗聞龐德公 ,傢住洞湖水。
終身棲鹿門,不入襄陽市。
夫君弄明月,滅景清淮裏。
高蹤邈難追,可與古人比。
清揚杳莫睹,白雲空望美。
待我辭人間,攜手訪鬆子。
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
宋朝 蘇軾
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
譬如飲不醉,陶然有餘歡。
君看龐德公 ,白首終泥蟠。
豈無子孫念,顧獨遺以安。
鹿門上塚回,床下拜竜鸞。
躬耕竟不起,耆舊節獨完。
念汝少多難,冰雪落綺紈。
五子如一人,奉養真色難。
烹雞獨饋母,自饗苜蓿盤。
口腹恐纍人,寧我食無肝。
西來四千裏,敝袍不言寒。
秀眉似我兄,亦復心閑寬。
忽然捨我去,歲晚留餘酸。
我豈軒冕人,青雲意先闌。
汝歸蒔鬆菊,環以青琅玕。
榿陰三年成,可以挂我冠。
清江入城郭,小圃生微瀾。
相從結茅捨,曝背談金鑾。
答任師中傢漢公(一題:奉和師中丈漢公兄見寄詩一首)
宋朝 蘇軾
先君昔未仕,杜門皇佑初。
道德無貧賤,風采照鄉閭。
何嘗疏小人,小人自闊疏。
出門無所詣,老史在郊墟。
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
高樹紅消梨,小池白芙蕖。
常呼赤腳婢,雨中擷園蔬。
矯矯任夫子,罷官還舊廬。
是時裏中兒,始識長者車。
烹雞酌白酒,相對歡有餘。
有如龐德公 ,往還葛與徐。
妻子走堂下,主人竟誰歟。
我時年尚幼,作賦慕相如。
侍立看君談,精悍實起予。
歲月曾幾何,耆老逝不居。
史侯最先沒,孤墳拱桑樗。
我亦涉萬裏,清血滿襟祛。
漂流二十年,始悟萬緣虛。
獨喜任夫子,老佩刺史魚。
威行烏白蠻,解辮請冠裾。
方當入奏事,清廟陳璠璵。
鬍為厭軒冕,歸意不少紓。
上蔡有良田,黃沙走清渠。
罷亞百頃稻,雍容十年儲。
閑隨李丞相,搏射鹿與豬。
蒼鷹十斤重,猛犬如黃驢。
豈比陶淵明,窮苦自把鋤。
我今四十二,衰發不滿梳。
彭城古名郡,乏人偶見除。
頭顱已可知,幾何不樵漁。
會當相從去,芒鞋老菑畲。
念子瘴江邊,懷抱嚮誰攄。
賴我同年友,相歡出同輿。
冰盤薦文鮪,(鮪,鮥也。戎、瀘常有。)玉斝傾浮蛆。
醉中忽思我,清詩綴瓊琚。
知我少詼諧,教我時捲舒。
世事日反覆,翩如風中旟。
雀羅 吊廷尉,秋扇悲婕妤。
升沉一何速,喜怒紛衆狙。
作詩謝二子,我師寧與蘧。 : Pang Degong 龐德公宅詩 昔聞龐德公 惟稱龐德公 有如龐德公 君看龐德公 昔者龐德公 嘗聞龐德公 高士詠龐德公 共訪襄陽龐德公 漢上思見龐德公 高士詠·龐德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