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政部門 : 飲食 : 中國搖滾樂隊 > 山人
目錄
《山人 hermit》
詩人: 鄭剛中 Zheng Gangzhong

  自古山人合在山,山人何幸此偷安。
  身閑不束休文帶,發短聊簪子夏冠。
  酒量自來惟恨窄,僦居隨分不須寬。
  惟餘骨髓緘封者,盡是君恩報答難。
shān rén shān rén
  ∶指隱士
No. 3
  山人墨客
No. 4
  野客思茅宇,山人愛竹林。——唐· 王勃《贈李十四》
No. 5
  ∶舊稱以卜卦、算命為職業的人;方士
No. 6
  也不索喚師婆擂鼓邀神,請山人占卦揲蓍。——元· 羅國賓《羅李郎》
No. 7
  即山虞。古代掌管山林的官。《左傳·昭公四年》:“自命夫命婦至於老疾,無不受冰。山人取之,縣人傳之,輿人納之,隸人藏之。” 杜預 註:“山人,虞官也。”
No. 8
  住在山區的人。《管子·輕重己》:“趣山人斷伐,具械器……三月之後,皆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荀子·王製》:“故澤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魚。”
No. 9
  隱居在山中的士人。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蕙帳空兮夜鶴怨,山人去兮曉猿驚。” 唐 王勃 《贈李十四》詩之一:“野客思茅宇,山人愛竹林。” 元 薩都剌 《題劉渙中司空山隱居圖》詩:“放光峯下結茅廬,光照山人夜讀書。” 明 黃溥 《閑中今古錄》:“ 丹山 之南有白石,山人隱遁鬆林間。”
No. 10
  指仙傢、道士之流。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虛詞》詩之五:“移黎付苑吏,種杏乞山人。” 倪璠 註引《述異記》:“杏園在南海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種杏處。” 宋 蘇軾 《於潛令刁同年野翁亭》詩:“山人醉後鐵冠落,溪女笑時銀櫛低。”自註:“ 天目山 唐 道士 常冠鐵冠。” 金 元好問 《李道人崧陽歸隱篇》詩:“可笑 李山人 ,嗜好世所稀。”
No. 11
  卜卦、算命等江湖術士的統稱。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捲一:“予去國二十七年復來,自 周丞相 子 充 一人外,皆無復舊人,雖吏胥亦無矣,惟賣卜 洞微山人 亡恙,亦不甚老,話舊愴然。” 元 黃溍 《贈談星者》詩:“山人久客江湖間,水風瀟瀟月滿船,相逢問我所生年,忽然袖出天星盤。” 清 李漁 《風箏誤·媒爭》:“誰信做媒須學做山人,書引大膽來説狀元親。”
No. 12
  古代學者士人的雅號。 金 元好問 《雪後招鄰捨王贊子襄飲》詩:“ 遺山山人 伎倆拙,食貧口衆留他鄉。”《明史·戴良傳》:“ 良 世居 金華 九靈山 下,自號 九靈山人 。”如: 清 王士禛 自號 漁洋山人
No. 13
  ①山民;生活在山區的人:山人以伐木、採藥、打獵為生。
  ②山裏的隱士:光照山人夜讀書|山人愛竹林。又指仙傢、道士:種杏乞山人山人醉後鐵冠落。
No. 14
  山人一般指隱士;又指山野之人,謙稱;舊時以卜卦、算命為職業的人,有時也稱“山人”。多出現在古代詩文中,和文人墨客的別號中。
  別號中有:清代畫傢朱耷號八大山人,近代畫傢齊白石號白石山人,等等。當代也有很多人別號山人,如網上一則簡介:唐煒,號鬆川山人,齋號鬆川草堂,廣西全州人.........
  自我謙稱,如:戲麯《收姜維》中,諸葛亮語:“山人自有妙計”。
  稱以卜卦、算命為職業的人,如:“也不索喚師婆擂鼓邀神,請山人占卦揲蓍。”----元·羅國賓《羅李郎》。
  詩文中有:
  1.“野客思茅宇, 山人愛竹林。 琴尊唯待處, 風月自相尋。”----唐·王勃《贈李十四四首之一》。
  2.“月出嵩山東,月明山益空。山人愛清景,散發臥秋風。風止夜何清,獨夜草蟲鳴。仙人不可見,乘月近吹笙。絳唇吸靈氣,玉指調真聲。真聲是何麯,三山鸞鶴情。昔去落塵俗,願言聞此麯。今來臥嵩岑,何幸承幽音。神仙樂吾事,笙歌銘夙心。”----唐·劉希夷《嵩嶽聞笙》。
  3.“山人本合居岩嶺,聊問支郎分半境。殘年藜杖與綸巾,八尺庭中時弄影。呼兒汲水添茶鼎。甘勝吳山山下井。一甌清露一爐雲,偏覺平生今日永。”----宋·陳與義《玉樓春》。
  4.“千裏行秋,支筇背錦,頓懷清友。殊鄉聚首。愛吟猶自詩瘦。山人不解思猿鶴,笑問我、韋娘在否。記長堤畫舫,花柔春鬧,幾番攜手。別後都依舊。但靖節門前,近來無柳。盟鷗尚有。可憐西塞漁叟。斷腸不恨江南老,恨落葉、飄零最久。倦遊處,減羈愁,猶未消磨是酒。”----宋·張炎《月下笛》。
  歷代別號山人的還有很多,如:
  1.大巴山人:是大巴山籍著名作傢毛高田的筆名,毛高田另有筆名:東方散人、河湟浪人、高田葦地、毛葦等。
  2.新羅山人:清畫傢華喦(1682-1756),字德嵩,號秋嶽、又號新羅山人、新羅生、白砂山人,別號東園生、布衣生、老年自喻“飄篷者”,福建上杭人。
  3.空𠔌山人:1937年出生,山西沁縣人。本名曹水儒,別署空𠔌山人
  4.六嶽山人:本名程福生〔明〕字孟孺,一作字梅嚴,號六嶽山人,江西玉山人。萬歷初官中書。
  在中國儒道兩傢文化的浸潤之下,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得意時出將入相,以“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為目標;而一旦遇到挫折,則是另外一番樣子:“今朝在世不得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或高臥林泉,或躬耕山野,或寄情於山水詩酒之中。前者雖然是讀書人的追求目標,但後者亦同樣受到人們的尊重,稱其為“隱士”。 然而,從唐朝開始,山林也漸漸成了名利場,隱士改頭換面,一心衹想以“隱”入仕,他們紛紛以“山人”的面目出現了。
  何謂“山人”,瀋德符在《萬歷野獲編》裏這麽說:“山人之名本重,如李鄴侯僅得此稱,不意數十年出遊無籍之輩,亦謂之山人。”因此,從明代開始,“山人”這一稱謂有了特定的意義。
  “山人”以自己的所作所為漸漸和從前隱居山林的隱士拉開了距離,雖然他們也是讀書人,不少也被社會以高人異士視之,不過他們的本質卻是汲汲於功名利祿的偽君子,他們或依附於達官顯貴,或奔走於將門相府,他們披着“山人”的外衣,卻以追求榮華富貴為目的,深為時人所鄙視,直到最後將“山人”這個詞弄成了深含貶義的詞。
  到了嘉靖和萬歷年間,“山人”已經成為了“醜陋”的代名詞。他們沽名釣譽,四處遊走,恬不知恥地署名“某某山人”推銷自己,甘當幫閑和打手。於是隱士一天天少下去,“山人”則一天天多起來,最後“山人”成為一個十分可笑而又可恥的群體。
  【詞意探源】:
  (1)即山虞。古代掌管山林的官員。《左傳·昭公四年》:“山人取之。”;孔穎達疏:“《周禮》:‘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知山人,虞官。”
  (2)指隱士。王勃《贈李十四》詩:“野客思茅宇,山人愛竹林。”
  (3)指從事卜卦、算命等職業的人。石君寶《秋鬍戲妻》第一折:“你可也曾量忖,問山人,怎生的不揀擇個吉日良辰?”
英文解釋
  1. n.:  hermit,  fortune-teller,  a hermit,  a recl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