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作者: 席勒 Friedrich von Schiller 《阴谋与爱情 》的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德国。当时德国处在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社会,分裂成许多封建小邦。各邦统治者大公施行残暴的独裁统治。
在某一个大公园里,宰相瓦尔特的儿子费尔迪南爱上了平民音乐师米勒的女儿露伊斯。但是这对年轻人的爱情既遭到作为平民的米勒的反对,也遭到作为贵族的宰相的破坏。米勒反对他女儿爱上一位贵族公子是因为他认为门第不当,贵族公子不可能真正爱平民姑娘。宰相反对他儿子爱上平民的女儿,除了门第观念外,主要原因是宰相要他的儿子立刻取大公的一位情妇为妻,以博得大公的欢心,以牺牲儿子的爱情为代价来确保自己的政治地位和飞黄腾达。
宰相为拆散这对恋人,在威胁与利诱都失败后就同他的秘书乌尔姆定下一条阴谋毒计:宰相下令将露伊斯的父亲米勒和她的母亲投入监狱,然后乌尔姆利用露伊斯救父母心切去劝说露伊斯放弃对费尔迪南的爱。在乌尔姆的压力下,露伊斯为了救父母出狱,在乌尔姆口授下违心地给宫廷总管卡尔普写下了一封假情书并立下誓言不道出真情。乌尔姆拿到这封露伊斯亲笔写的假情书,利用一次集会假装丢失,让费尔迪南“偶然地”拾到它。费尔迪南看这封假情书,果然中计,他认为露伊斯以前对他的情意全是假的,他的真正的爱受到了欺骗,而露伊斯又立下了誓言,不能道破真情。费尔迪南在绝望的情况下往果汁中下了毒药。露伊斯喝下了放了毒药的果汁,终于在临死之前告诉了费尔迪南那封情书是假的,是为了救父母在宰相的压力下写的。费尔迪南得知真情后悔恨不已,在他心爱的人的遗体旁饮恨服毒身亡。一对年轻人为了纯洁的爱情双双殉情,成为阴谋的牺牲品。作品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控诉了专制统治的粗暴和宫廷的腐败和黑暗。
《阴谋与爱情 》是席勒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戏剧名著之一。剧本直接取体裁于德国现实,席勒直言不讳地说:“剧本事情发生于德国第一宫庭中”。剧中人物实际上是以专横腐朽的符腾堡公国的统治者为原型。剧中不怕把18世纪德国的主要矛盾即市民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尖锐对立的矛盾,在婚姻自由的问题上,正面搬上了舞台,对封建统治者的暴行予以揭露和痛斥,对市民阶级的反抗精神予以热烈的歌颂,表现出了鲜明的反封建压迫和争取民主自由的狂飙激情。恩格斯说,这个剧本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具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阴谋与爱情 》-剧本风格
《阴谋与爱情 》有力地批判了封建贵族的堕落和寡廉鲜耻。公爵和宰相把婚姻看作是获得权势的工具,为此,宰相竟然用儿子的幸福去进行交换。费迪南虽出身贵族,但在剧中他的思想却代表了新兴市民阶级意识,他敢于蔑视封建贵族的等级偏见。露易丝具有市民阶级的人文主义乌托邦理想,表示要“摆脱一切可恨的外壳,让人成为人”,对封建等级“外壳”极其痛恨。第二幕第二场描写公爵(不出场的人物,如同《日出》中的金八一样,但却是幕后操纵者)派出差官给情妇送去一盒首饰,作为给她的结婚贺礼,米尔福特问公爵花了多少代价。侍从回答,公爵把7千名士兵卖给英国政府,让他们当炮灰,参加美洲的殖民战争,然后用这笔收入为她从意大利购得这份珠宝。侍从悲哀地说,他的儿子便是这7千名士兵中的一个。由于这一场戏的揭露过于尖锐,所以每当上演时,总要被官方删去。剧本的悲剧结局是对封建贵族的专横暴虐的强烈控诉。剧本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精神,恩格斯称它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德国评论家梅林则说:“席勒的这个剧本有超过他的全部先驱者的一个优点:它达到了一个革命高度,在他以前的市民阶级戏剧还未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在《阴谋与爱情 》之前,歌德的《铁手骑士葛非》 、莱辛的《爱米丽亚•迦洛蒂》以及席勒的《强盗》 ,或者借古喻今,或者借外国象征德国,或者虚构多于现实,比之于直接取材于当时现实的《阴谋与爱情 》,的确都略逊一筹。
剧本也如实地反映了德国市民阶级的软弱性。密勒虽在贵族面前显示了市民阶级的自尊和道德上的优越感,但他只求家里太平,面对宰相,他诚惶诚恐,根本不敢冒犯。他的妻子则更表现出市民阶级的狭隘性。露易丝虽然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渴望平等和婚姻自由,可是她面对强大的封建权势,深感平等的遥远和无望,她自始至终是一个具有浪漫气质,却充满感伤色彩,从未露出过笑容的悲剧人物。她在封建力量的重压下,对自己的前途毫无信心,决定牺牲自己的爱情,投入宰相设下的罗网。她按照宗教观念信守誓言,这说明了她反封建的斗志远不如《费加罗的婚姻》中的苏珊娜。露易丝的软弱反映了德国市民阶级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和经济上的不够强大。剧终时,濒死的费迪南向父亲——悲剧的制造者伸出了和解的手,表示原谅,作出了妥协的表示。
在艺术上,《阴谋与爱情 》严格遵守亚里斯多德关于悲剧的结构观念,由序幕——展开戏剧冲突——高潮——转折——悲剧结局组成。并在情节展开中显示矛盾双方的性格,让思想倾向在情节的展开中自然流露出来。席勒克服了早期创作中人物爱作长篇演说,让人物成为作者的传声筒的写法,成功地借鉴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特别是《奥瑟罗》中的场景。
《阴谋与爱情 》具有典型的青年席勒式的、富于激情的、浪漫的语言风格。青年席勒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能言善辩、激情满怀的演说家。费迪南渴望婚姻自由,敢于蔑视封建门第观念,语言慷慨激昂。但他对封建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其说出于深思熟虑的理性,不如说出于奔放的感情。阴谋家伍尔姆说话斩钉截铁,言词简短,体现出他诡计多端。此外,侍从长的俗不可耐、密勒具有市民自尊心却胆小怕事,露易丝的目光短浅,这些都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来。
在第四幕中,露易丝以大段尖酸刻薄、像外交辞令一样的台词,说得公爵情妇幡然悔悟,离开宫廷,去过平民生活。这场戏虽然突出了市民阶级的道德优越感,但一个16岁的少女怎能通过一次交锋就使一个外国女人改变人生态度呢?这是缺乏说服力的,多少显得生硬。
Intrigue and Love (sometimes Love and Intrigue, or Love and Politics), (German, Kabale und Liebe), is a play, written by the German dramatist and writer Friedrich Schiller and first performed on 13 April 1784 in Frankfurt, and then two days later on 15 April 1784 in the National Theatre in Mannheim in Schiller's presence.
The play was a massive success, running in Berlin, and banned in Stuttgart. It appeared in print in 1784 in Mannheim; an English translation was released in 1795, and a French version followed in 1799.
Schiller had started work on the play in 1782, using the working title Luise Millerin; later, Giuseppe Verdi used that title for his opera based on the play. Another opera, by Gottfried von Einem, used Schiller's original title Kabale und Liebe.
Translations
* Love and Politics, Christopher Webber (London, Riverside Studios, 1989) 《阴谋与爱情 》是德国十八世纪杰出戏剧家席勒的著名剧作。故事讲述平民琴师的女儿露伊丝和宰相的儿子深深相爱,然而,这段爱情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和勾心斗角的宫廷阴谋下,最终以二人死去的悲剧告终。这部戏剧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冲突激烈,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种种阴谋与恶行,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社会宫廷贵族阶级和小市民阶级的尖锐冲突。
《阴谋与爱情 》的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德国。当时德国处在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社会,分裂成许多封建小邦。各邦统治者大公施行残暴的独裁统治。 斐迪南少校是宰相的儿子,他爱上了平民音乐师米勒的女儿。但米勒不准斐迪南再到他家里来。米勒夫人不同意,因为斐迪南送的礼物变卖出了许多钱。米勒大怒说,我宁可拿着我的小提琴沿街乞讨,靠开音乐会换一口饭吃,也不愿用我独生女儿的灵魂和幸福去换他的钱!他决定自去请求宰相中断斐迪南同他女儿的关系。
米勒有个乡亲伍尔牧,在宰相家里做秘书,米勒早年曾答应伍尔牧,只要女儿露伊斯愿意,就嫁给他。 现在伍尔牧要求米勒拿出父亲的权威, 将女儿嫁给他。米勒严辞拒绝了伍尔牧的要求。
露伊斯反复向父亲说明她爱斐迪南的原因。 她说她和斐迪南好决不是要高攀 ,而是由于对“上帝杰作的喜悦”,这是她的权力,父亲甚至上帝都不应该阻挡。父亲却回答说,他永远也无法把斐迪南交给她。露伊斯忧郁地说:她明白,她和斐迪南之间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只有在门第和出身的差别消失之后,她们才能得到爱情和自由。
正在这时,斐迪南来看望露伊斯,发现她脸色苍白,就问原因,她回答说:“一把短剑悬在你和我的头顶上!——有人要拆散我们!”斐迪南说,他的贵族纹章比不上露伊斯眼睛里的天书有力量。天书上写着:你和我注定要结合在一起。露伊斯说她怕他父亲。斐迪南说,他什么也不怕,即使那障碍像山岭,他就把它当作阶梯,攀过山头,飞奔到露伊斯的怀抱里。可是,露伊斯还是不能平静下来。
伍尔牧求婚遭拒绝后一直怀恨在心,现在,他想要借宰相的手排除情敌。宰相对伍尔牧说:“目前内阁里有一种布置,因为新的公爵夫人的到来,米尔佛特夫人需要做表面的离开,而且为了造成十足的骗局,她还得另外搭上一种关系。你知道,伍尔牧,我的地位是怎样依靠这位夫人的势力的——我的最坚固的根本就是公爵的恩眷。现在公爵要替米尔佛特夫人找一个配偶。别人可能去报名,做这项交易,通过这位夫人取得公爵的信任,使他觉得自己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为了使公爵仍旧留在我家庭的罗网里,斐迪南就得和米尔佛特结婚。”伍尔牧听后十分高兴。
宰相叫宫廷侍卫长向全城散布新闻:米尔佛特夫人要做少校夫人。同时又命令侍卫长通知米尔佛特夫人准备接受斐迪南的访问。然后欺骗儿子说:他黑起良心,排挤掉前任宰相,都是为儿子准备幸福;现在还要使儿子脱掉军服进内阁、当枢密顾问……斐迪南斩钉截铁地说:“我对幸福的看法与你不完全相同, 你的幸福差不多是靠害人出名的 。” 宰相恼羞成怒, 命令儿子必须向米尔佛特求婚。
米尔佛特夫人本来是英国贵族,遭到不幸后,流落到德国宫廷充当了公爵的情妇。她认为在靠公爵吃喝的人们中间,情妇是最倒霉的,因为她必须拿着讨饭的手杖去迎接这个大富大贵的人物。不过,尽管她把荣誉出卖给了公爵,但是她的心却保持自由,渴望真正的爱情。当她知道宰相的阴谋后,心中暗暗觉得高兴,因为这样她真正所爱的人就会和他在一起。
斐迪南遵照宰相的命令来访,明确地向米尔佛特宣布:他爱上了一个平民少女、音乐师的女儿露伊斯。同时还用犀利的语言斥责米尔佛特夫人不知羞耻,把自己的美貌和灵魂出卖给公爵——一个只懂得在她身上欣赏肉感的公爵。斐迪南的话不仅没有使她反感,反而唤起了她失去的尊严和爱国心,她向斐迪南倾吐了自己的委屈和爱慕之情。但她对斐迪南的爱情却遭到了拒绝,于是她决定把一切法宝都使出来进行报复。
宫廷里的阴谋正在实施,米勒的家里乱成一团。斐迪南急忙赶到露伊斯身边,坚决会向露伊斯表示,他要戳穿父亲的阴谋,打碎偏见的锁链,像一个大丈夫一样自由选择,用爱情的力量去战胜那些卑下的灵魂。他知道,父亲的力量非常大,但他和露伊斯爱情的力量更强大。他猛烈地握住露伊斯的手说 :“如果拆散这只手的时间真要来到的话, 那也就是我和世界一刀两断的时候!”
这时, 宰相带着法警和跟班来到米勒家, 恶毒辱骂露伊斯是妓女,诱骗了他儿子。米勒大怒,要将宰相赶出家门。宰相命令法警把米勒抓起来,把米勒夫人和露伊斯拴到耻辱柱上示众。斐迪南一手挽住露伊斯,一手拔出佩刀威胁宰相:如果再一意孤行,他就要向全城讲述宰相发家的历史。宰相无可奈何,只好放了露伊斯母女。
伍尔牧又向宰相出鬼主意:把米勒关进监狱,利用露伊斯爱父亲的狂热感情,引诱她办两件事,作为释放米勒出狱的条件。由宰相授意她给第三者写一封情书,并且宣誓,以后不泄漏写情书的原因。这样,露伊斯不仅失掉了少校的爱,而且也丧失了名誉。然后伍尔牧来向米勒夫妇的女儿求婚。宰相欣然同意这个计划。米勒夫妇马上就被关进了监狱。
伍尔牧立即跑到米勒家,向露伊斯提出救她父亲出狱的条件。露伊斯在救父亲与失去恋人的恐怖中思考,在死亡和耻辱中间颠来复去地选择,最后,她向邪恶屈服了:按照伍尔特的吩咐,给宫廷侍长写了一封情书。
没有参与宰相阴谋的米尔佛特夫人想收买露伊斯:只要露伊斯把斐迪南让给她,露伊斯就可以当她的侍女。露伊斯拒绝当侍女,她威胁露伊斯,她要在露伊斯和斐迪南之间制造万丈深渊,她得不到的幸福,露伊斯也得不到。露伊斯蔑视她的威胁,在不接受她恩惠的前提下自愿把斐迪南让给她,但同时警告她说:“在你们新婚亲吻中间会有一个自杀者的鬼魂冲进来。”露伊斯的话感动和教育了米尔佛特夫人,她决定放弃自己的爱情和优裕的生活,以后靠自己的双手做工过日子,洗净先前受的污辱。当天她就离开了德国。
斐迪南拾到那封情书后,马上来到米勒家里,他一方面冷嘲热讽米勒父女,另一方面又情疑情书的真实情况。他以审讯的口吻问露伊斯:“不幸的姑娘,这封信是你写的吗?”露伊斯遵守诺言,勉强说:“是的。”斐迪南从露伊斯不自然的答话里反倒看出露伊斯是说谎,于是他再次强迫露伊斯对上帝发誓回答:“这封信是你写的吗?”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她坚决回答:“是我写的。”
斐迪南绝望了!他要来柠檬水,准备下毒。可是他又犹豫不决。因为如果毒死露伊斯,米勒就会失去独生女,“一朵鲜花——凋谢了——枯死了——踏碎了”,这等于抢去了乞丐最后的一个救命钱。但他又认为,爱情是最神圣的感情,露伊斯却把这种感情当作玩物,这样的姑娘不可能使她父亲得到幸福,应该“趁那条蝮蛇没有把父亲也咬一口之前踩死它”。
于是他打发米勒去给宰相送信, 随即将毒药投入柠檬水里。 他一边咬牙切齿地痛骂露伊斯“太卑鄙”,是“魔鬼”,一边将有毒的柠檬水叫露伊斯喝下去。他自己喝了毒药后扔掉佩刀、缓带,准备就死。露伊斯早就作好了死的准备,生离死别之际,她想最后一次拥抱她的恋人,遭到斐迪南的拒绝。露伊斯的药性发作,死亡勾销了她对宰相的誓言,她对斐迪南说出了情书的真相:“信的字句是你的父亲口授的。”
听了这话,斐迪南如遭五雷轰顶一样全参地上,随即又惊心动魄地跳起来,拔出佩刀,要趁毒药的力量还没有发作的时机,去杀死那个谋杀儿了的凶手宰相。露伊斯停止了呼吸,斐迪南心如刀绞。宰相和伍尔牧等人赶来,斐迪南临死前揭露和控诉他父亲:“这套阴谋是巧妙的,令人佩服的,我承认,通过嫉妒来扯断我们心的结合。——这番计算是专家定出来的,可惜的是,愤激的爱情并不像你的木偶那样听从牵线人的摆布。”宰相要把罪行推在伍尔牧身上,伍尔牧扬言自己完蛋时要揭发宰相的阴谋诡计,叫听的人全要起鸡皮疙瘩。药性发作了,斐迪南痛苦地死在了露伊斯身边。 基本资料
丛书名: 世界文学名著漫画本
作 者: (德)席勒 著,读图时代 编绘
出 版 社: 海燕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5-1
字 数: 120000
版 次: 1
页 数: 186
印刷时间: 2003/05/0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35024541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
《阴谋与爱情 》是德国十八世纪杰出戏剧家席勒的著名剧作。故事讲述平民琴师的女儿露伊丝和宰相的儿子深深相爱,然而,这段爱情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和勾心斗角的宫廷阴谋下,最终以二人死去的悲剧告终。这部戏剧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冲突激烈,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种种阴谋与恶行,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社会宫廷贵族阶级和小市民阶级的尖锐冲突。 基本资料
作 者: (德)席勒(Schiller,F.) 著,浮梁 注释
出 版 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1-1
版 次: 1
页 数: 168
印刷时间: 1997/01/0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60011356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
《阴谋与爱情 》的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德国。当时德国处在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社会,分裂成许多封建小邦。各邦统治者大公施行残暴的独裁统治。
在某一个大公园里,宰相瓦尔特的儿子费尔迪南爱上了平民音乐师米勒的女儿露伊斯。但是这对年轻人的爱情既遭到作为平民的米勒的反对,也遭到作为贵族的宰相的破坏。米勒反对他女儿爱上一位贵族公子是因为他认为门第不当,贵族公子不可能真正爱平民姑娘。宰相反对他儿子爱上平民的女儿,除了门第观念外,主要原因是宰相要他的儿子立刻取大公的一位情妇为妻,以博得大公的欢心,以牺牲儿子的爱情为代价来确保自己的政治地位和飞黄腾达。
宰相为拆散这对恋人,在威胁与利诱都失败后就同他的秘书乌尔姆定下一条阴谋毒计:宰相下令将露伊斯的父亲米勒和她的母亲投入监狱,然后乌尔姆利用露伊斯救父母心切去劝说露伊斯放弃对费尔迪南的爱。在乌尔姆的压力下,露伊斯为了救父母出狱,在乌尔姆口授下违心地给宫廷总管卡尔普写下了一封假情书并立下誓言不道出真情。乌尔姆拿到这封露伊斯亲笔写的假情书,利用一次集会假装丢失,让费尔迪南“偶然地”拾到它。费尔迪南看这封假情书,果然中计,他认为露伊斯以前对他的情意全是假的,他的真正的爱受到了欺骗,而露伊斯又立下了誓言,不能道破真情。费尔迪南在绝望的情况下往果汁中下了毒药。露伊斯喝下了放了毒药的果汁,终于在临死之前告诉了费尔迪南那封情书是假的,是为了救父母在宰相的压力下写的。费尔迪南得知真情后悔恨不已,在他心爱的人的遗体旁饮恨服毒身亡。一对年轻人为了纯洁的爱情双双殉情,成为阴谋的牺牲品。
作者简介
费里得利希·席勒生于1759年11月10日,逝于1805年5月9日,席勒生在德国封建社会中,目睹当时德车各小邦君侯的残暴统治,席勒是德车伟大的戏剧爱和诗人,他的剧作、许多抒情诗和叙事诗充满着愤怒的抗暴精神和要求自由的强烈愿望。席勒反应政治的暴君,也故视教会的专横,席勒对冷酷的现实强烈不满,追求自由和美好的未来,他的作品在中国也受到读者的喜爱,戏剧《阴谋与爱情 》《威廉·退尔》为许多读者熟知,席勒1785年所作的《欢乐颂》歌颂了人类伟大的友谊与团结友爱,由于贝多芬选用本诗的一部份诗节作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的歌词,此首名诗名扬世界。
主要作品:1781 剧作《强盗》;1783 剧作《斐埃斯柯在热那亚的谋叛》;1784 剧用《阴谋与爱情 》;1785 诗《观乐颂》;1787 诗剧《唐·卡洛斯》;1788 著作《尼德兰独立史》;1793 著作《三十年战争史》;1795 抒情诗《诗歌的力量》、《理想》、《理想和生活》、《散步》;1797 叙事诗《潜水者》、《手套》、《波伊比库斯的鹤》等;1799 剧作三部曲《华伦斯坦》;抒情诗《大钟歌》;1800 剧作《玛丽·斯图亚特》;1801 剧作《奥尔良贞女》《图朗多特,中国公主》;1803 剧作《麦西拿的未婚妻》;1804 剧作《威廉·退尔》。 基本资料
丛书名: 杨译德语文学精品
作 者: (德)席勒(Scheller,J.C.F) 著,杨武能 译
出 版 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
字 数: 177000
版 次: 1
页 数: 164
印刷时间: 2007/01/0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41124815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
《阴谋与爱情 》的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德国。当时德国处在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社会,分裂成许多封建小邦。各邦统治者大公施行残暴的独裁统治。
在某一个大公园里,宰相瓦尔特的儿子费尔迪南爱上了平民音乐师米勒的女儿露伊斯。但是这对年轻人的爱情既遭到作为平民的米勒的反对,也遭到作为贵族的宰相的破坏。米勒反对他女儿爱上一位贵族公子是因为他认为门第不当,贵族公子不可能真正爱平民姑娘。宰相反对他儿子爱上平民的女儿,除了门第观念外,主要原因是宰相要他的儿子立刻取大公的一位情妇为妻,以博得大公的欢心,以牺牲儿子的爱情为代价来确保自己的政治地位和飞黄腾达。
宰相为拆散这对恋人,在威胁与利诱都失败后就同他的秘书乌尔姆定下一条阴谋毒计:宰相下令将露伊斯的父亲米勒和她的母亲投入监狱,然后乌尔姆利用露伊斯救父母心切去劝说露伊斯放弃对费尔迪南的爱。在乌尔姆的压力下,露伊斯为了救父母出狱,在乌尔姆口授下违心地给宫廷总管卡尔普写下了一封假情书并立下誓言不道出真情。乌尔姆拿到这封露伊斯亲笔写的假情书,利用一次集会假装丢失,让费尔迪南“偶然地”拾到它。费尔迪南看这封假情书,果然中计,他认为露伊斯以前对他的情意全是假的,他的真正的爱受到了欺骗,而露伊斯又立下了誓言,不能道破真情。费尔迪南在绝望的情况下往果汁中下了毒药。露伊斯喝下了放了毒药的果汁,终于在临死之前告诉了费尔迪南那封情书是假的,是为了救父母在宰相的压力下写的。费尔迪南得知真情后悔恨不已,在他心爱的人的遗体旁饮恨服毒身亡。一对年轻人为了纯洁的爱情双双殉情,成为阴谋的牺牲品。
作者简介
杨武能,男,1938年生,重庆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德国文学专业,任四川外语学院助教、讲师。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83年任四川外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1986年破格晋升教授。1990年调入四川大学,1992年创办欧洲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任中心研究员兼主任。现任四川大学外国语学兼文学院教授、博导。他大学时代就开始发表译作。已出版《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阴谋与爱情 》、《海涅抒情诗选》、《茵梦湖》、《格林童话全集》等经典译著20余部;1979年开始发表歌德研究、德语文学研究以及比较文学和文学翻译理论的论文,已出版《歌德与中国》、《歌德抒情诗咀华》、《走近歌德》和Goethe in China(德文专著)等学术著作4部,以及《歌德文集》(14卷)和《世界中篇名著金库》(10卷)等编著十余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也从事散文创作。他于歌德研究、德语中短篇小说理论研究和中德比较文学研究方面有所开创,以歌德的译介、研究和中德文学关系研究享誉海内外。1983年获联邦德国富有世界声誉的洪堡研究奖学金,先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波恩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和明斯特大学研修。十余次赴德国、奥地利、日本、加拿大等国和香港讲学、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论著《歌德与中国》等多次获得省、市政府颁发的优秀社科成果奖,散文获省内多种奖。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别津贴”。
目录
人物表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席勒生平与创作年表
=======================================
同名电影《阴谋与爱情 》2005年
名称:阴谋与爱情
外文名称:Kabale und Liebe
更多外文片名: Intryga i milosc.....Poland
导演: Leander Haußmann
编剧:
Leander Haußmann ....writer
Boris Naujoks ....writer
Friedrich Schiller ....play
主演:
奥古斯特·迪赫 August Diehl ....Ferdinand von Walter
宝拉·卡伦贝格 Paula Kalenberg ....Luise Miller
Götz George ....Präsident von Walter
影片类型: 剧情
国家/地区: 德国
对白语言: 德语
色彩: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拍摄日期: 2005年4月19日 - 2005年5月27日
制作公司:
Boje Buck Film- u. Fernsehproduktion
Lotus Film[奥地利]
发行公司:
Zweites Deutsches Fernsehen (ZDF)[德国](2005) (Germany) (TV)
Österreichischer Rundfunk (ORF)[奥地利](2005) (Austria) (TV) : Intrigue and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