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 : 柳永 : 仙剑奇侠传 > 望海潮
目录
望海潮 Wang Haichao
  (1)本调一百七字,二十二句,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
  (2)开头两句和四、五两句均为四字对。第八句应作上一下四,如作上二下三,前后当一律(见例)。又此句平仄变化颇大。万树《词律》定为|+-+|,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定为|-|-|,然观诸家所作,除第一、五两字概为仄声外,中间三字平仄不一,如下例:
  怒涛卷霜雪(柳永)正絮翻蝶舞(秦观)汛五湖烟月(同前)
  卷怒涛来往(黄岩叟)看陈云截岸(折元礼)听回潮夜半(张景祁)见阵云冷落(邓千江)
  故格律应改为|+++|。但在填写时,中间三字不可连用三平或三仄,应如以上列举五家中的每一家那样,使平仄穿插其间,以免音律呆滞,本调格律即参照以上七家平仄而定。
  (3)例词是作者赠给当时驻节杭州的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内容主要是描写杭州的。头三句从写东南形胜中突出杭州的地理位置,很有气势。接着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和数以“十万”计的“人家”来形容杭州的秀美。“云树”三句写钱塘江的壮观。“市列”三句回写杭州市街的繁荣景象。对杭州来说,西湖当然最为注目,所以后片开头作者即着力描写,那里外西湖和他周围重重叠叠的山峰,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多么清雅妍丽!更引人入胜的,就是那三秋的“桂子”和十里的“荷花”。再缀以弄晴的“羌管”(此处指悠扬的笛声),泛夜的“菱歌”以及那些眉开眼笑的渔翁,采莲姑娘们,给西湖的景色无异锦上添花,显得生气蓬勃,使这首词成为写杭州西湖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写作上还有两点值得注意:前片把杭州和钱塘江穿插起来写,生动活泼,柔美中见雄壮;后片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描写西湖景色通俗生动,能抓住要领,对仗工稳,音节响亮,从选材到字句都值得学习。此词美中不足的是, 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目光去写杭州富家“竞豪奢”的,又在“千骑”三句中的宣扬高官出来的派头,似乎他们也在“与民同乐”,不但显得庸俗,语气上也不协调。
  例二作者折元礼,任金官侍中。词的前片写黄河流域中原一带的险要形势,作品用一系列的动词如“倚”“吞”“拥”“截”“横”等,表现出战争的气氛,用拟人手法描出了江山云气的动态。后生表现自己对兜牟(本指头盔,也借指士兵)的欣羡,恨入伍已晚。看到金与西夏的鏖战中老少争先,杀敌立功,收复贺兰山的胜利,异常自豪。原乘凯旋之前,用黄金换酒,在凉州(甘肃永昌东)痛饮一番,全词风格豪迈,气势雄壮,声调激越,富有朝气,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它反映了金代词人的最高成就。
《望海潮 Wang Haichao》
诗人: 柳永 Liu Yong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Wang Haichao》
诗人: 晁元礼 Chao Yuanli

  高阳方面,河间都会,三关地最称雄。
  粉堞万层,金城百雉,楼横一带长虹。
  烟素敛晴空。
  正望迷平野,目断飞鸿。
  易水风烟,范阳山色有无中。
  
  安边暂倚元戎。
  看纶巾对酒,羽扇摇风。
  金勒少年,吴钩壮士,宁论卫霍前功。
  乃眷在清衷。
  恐凤池虚久,归去匆匆。
  幸有佳人锦瑟,玉笋且轻拢。
  
《望海潮 Wang Haichao》
诗人: 刘一止 Liu Yizhi

  垂杨深院,啼莺清昼,东风细绕檐牙。
  野色乱春,娇云捧日,燕翻蝶舞交加。
  温诏下天涯。
  早画船飞楫,叠鼓鸣挝。
  共挽旌幢,缓留丝竹醉韶华。
  
  江都自古豪夸。
  正迷楼堕絮,月观吹花。
  玉扆眷深,金瓯望重,何人暗草黄麻。
  归路接堤沙。
  宴上林风月,紫阙烟霞。
  凤检飞来,便将春色到朝家。
  
《望海潮 Wang Haichao》
诗人: 刘一止 Liu Yizhi

  东郊人报,春风消息,先归御柳宫梅。
  残雪恋枝,轻阴阁雨,郁葱瑞气佳哉。
  清晓九门开。
  听舜韶声举,迤逦天街。
  双阙连云,六鳌横海驾峰来。
  
  华灯竞簇楼台。
  正丰年共乐,欢意徘徊。
  帘卷弄妆,尘香趁马,轻寒细入人怀。
  争待凤舆回。
  看一天星斗,移下蓬莱。
  是处歌谣,太平声入万年杯。
  
更多诗歌...
请鉴赏:

  吕渭老 Lv Weilao:望海潮 Wang Haichao
  石孝友 Dan Xiaoyou:望海潮 Wang Haichao
  黄岩叟 Huang Yansou:望海潮 Wang Haichao
  鄱阳护戎女 Po Yanghurongnv:望海潮 Wang Haichao
  沈伯文 Shen Bawen:望海潮 Wang Haichao
  张藻 Zhang Zao:望海潮 Wang Haichao
No. 7
  词牌名。始见于宋代柳永《乐章集》。双调,一百零七字,押平声韵。
No. 8
  词牌名。调见 宋 柳永 《乐章集》。 梅禹金 《青泥莲花记》载, 柳永 与 孙何 为布衣交,后 何 官 杭州 ,门禁森严。 永 欲见不得,遂作《望海潮》词,使歌妓 楚楚 于中秋夜唱于 何 前, 何 遂迎 永 入内。双调,一百零七字,平韵。参阅《词谱》卷三四。
释义
  柳永创制词牌,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
格律
  *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 △ △ 
  (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平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
  △ △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最后两句可换成: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
  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
  ①三吴:指吴兴郡、吴郡、会稽郡,此处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五代吴越建都于此。
  ②.钱塘:即杭州,古属吴郡。
  ③重湖叠巘:西湖以白堤为界,分里湖和外湖,故称重湖。叠巘:指层层叠叠的山峦。
  ④.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⑤凤池:即凤凰池,为皇帝禁苑中池沼。词中泛指朝廷。
  【赏析】
  《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重湖叠巘”,“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今天,我们读这样的词作也不应求之过苛,甚至指责他“掩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贫富悬殊”,而是应当从词里所提供的画面中去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由来已久,这并非溢美之词。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是相当成功的。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前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 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 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除饱满的感情与适度的夸张以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江潮的壮观,词中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平和舒缓,终于出现了“三 秋桂子”这样干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处厚)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作为高级官僚的范缜对柳永这首词也极端赞佩:“仁完四十二年太平,镇压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巧于耆卿词见之。”( 见《方舆盛览》)柳永扩大了词的内容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的词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与山川的壮丽。除歌咏杭州以外,柳永的词还歌咏过苏州(《木兰花慢》、《瑞鹧鸪》)。扬州(《临江仙》)、成都(《一寸金》)、洛阳(《少年游》和北宋都城汴京(《倾杯乐》、《透碧霄》)等。为宋代都市繁荣留下了形象的画面。
望海潮-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 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花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极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简析】
  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前三句梅花渐稀,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主要词作】
  鹊桥仙(纤云弄巧) 望海潮·洛阳怀古(梅英疏淡)
  踏莎行(雾失楼台) 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
  满庭芳(山抹微云) 千秋岁(水边沙外)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仙剑三游戏原声音乐
  望海潮(船·海、海底城)
  江海迷宫主题音乐,变幻莫测,带有强烈神秘感,风格雄浑大气,结构紧凑而绵密。表现在巨大自然力面前,天人互感应和的情境。
相关词
柳永宋词
包含词
望海潮泛舟望海潮四之一
望海潮浮远堂望海潮二之二
望海潮四之四望海潮四之三
望海潮四之二望海潮拱日亭
望海潮·梅英疏淡望海潮·云雷天堑
望海潮·东南形胜望海潮·广陵怀古
望海潮·洛阳怀古望海潮钱塘怀古
望海潮清明咏怀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海潮题双岩堂望海潮从军舟中作
望海潮上梁帅生辰望海潮之霸王朝海
望海潮次龙有章韵望海潮(上梁帅生辰)
望海潮(四之四)望海潮(四之三)
望海潮(四之二)望海潮·从军舟中作
望海潮(四之一)望海潮(泛舟)
望海潮(钱塘怀古)望海潮(题双岩堂)
望海潮(二之二)望海潮(浮远堂)
望海潮(次龙有章韵)望海潮(清明咏怀)
望海潮(拱日亭)望海潮绍兴府西园席上
望海潮和韵寄别叶睢宁望海潮重九和彦时兄
望海潮为富枢生朝寿望海潮扬州芍药会作
望海潮(绍兴府西园席上)望海潮(和韵寄别叶睢宁)
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贶尚书)望海潮(元日上都运鲁大卿)
望海潮(寄别浔郡鲁教谕子振、李训道宗深·二之一)望海潮(重九和彦时兄)
望海潮(八月十五日钱塘观潮)望海潮(为富枢生朝寿)
望海潮(扬州芍药会作)望海潮(丁酉,西内成,乡人请作望幸曲)
望海潮(癸卯冬为建守赵季西赋碧云楼)望海潮八月十五日钱塘观潮
望海潮癸卯冬为建守赵季西赋碧云楼望海潮丁酉西内成乡人请作望幸曲
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贶尚书望海潮元日上都运鲁大卿
望海潮寄别浔郡鲁教谕子振李训道宗深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