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忆江南 | 归字谣 | 渔歌子 | 捣练子 | 秋风清 | 如梦令 | 长相思 | 相见欢 | 生查子 | 昭君怨 | 点绛唇 | 浣溪沙 | 摊破浣溪沙 | 菩萨蛮 | 减字木兰花 | 采桑子 | 巫山一段云 | 卜算子 | 诉衷情 | 好事近 | 谒金门 | 忆秦娥 | 清平乐 | 阮郎归 | 桃花源忆故人 | 眼儿媚 | 酒泉子 | 柳梢青 | 西江月 | 南歌子 | 醉花阴 | 浪淘沙 | 鹧鸪天 | 虞美人 | 南乡子 | 玉楼春 | 鹊桥仙 | 小重山 | 踏莎行 | 钗头凤 | 一剪梅 | 临江仙 | 唐多令 | 蝶恋花 | 渔家傲 | 苏幕遮 | 青玉案 | 天仙子 | 江城子 | 风入松 | 祝英台近 | 御街行 | 洞仙歌 | 满江红 | 水调歌头 | 满庭芳 | 凤凰台上忆吹箫 | 暗香 | 八声甘州 | 声声慢 | | |
|
|
|
作品父类: 词 vocab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本调一百七字,二十二句,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
(2)开头两句和四、五两句均为四字对。第八句应作上一下四,如作上二下三,前后当一律(见例)。又此句平仄变化颇大。万树《词律》定为|+-+|,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定为|-|-|,然观诸家所作,除第一、五两字概为仄声外,中间三字平仄不一,如下例:
怒涛卷霜雪(柳永)正絮翻蝶舞(秦观)汛五湖烟月(同前)
卷怒涛来往(黄岩叟)看陈云截岸(折元礼)听回潮夜半(张景祁)见阵云冷落(邓千江)
故格律应改为|+++|。但在填写时,中间三字不可连用三平或三仄,应如以上列举五家中的每一家那样,使平仄穿插其间,以免音律呆滞,本调格律即参照以上七家平仄而定。
(3)例词是作者赠给当时驻节杭州的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内容主要是描写杭州的。头三句从写东南形胜中突出杭州的地理位置,很有气势。接着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和数以“十万”计的“人家”来形容杭州的秀美。“云树”三句写钱塘江的壮观。“市列”三句回写杭州市街的繁荣景象。对杭州来说,西湖当然最为注目,所以后片开头作者即着力描写,那里外西湖和他周围重重叠叠的山峰,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多么清雅妍丽!更引人入胜的,就是那三秋的“桂子”和十里的“荷花”。再缀以弄晴的“羌管”(此处指悠扬的笛声),泛夜的“菱歌”以及那些眉开眼笑的渔翁,采莲姑娘们,给西湖的景色无异锦上添花,显得生气蓬勃,使这首词成为写杭州西湖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写作上还有两点值得注意:前片把杭州和钱塘江穿插起来写,生动活泼,柔美中见雄壮;后片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描写西湖景色通俗生动,能抓住要领,对仗工稳,音节响亮,从选材到字句都值得学习。此词美中不足的是, 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目光去写杭州富家“竞豪奢”的,又在“千骑”三句中的宣扬高官出来的派头,似乎他们也在“与民同乐”,不但显得庸俗,语气上也不协调。
例二作者折元礼,任金官侍中。词的前片写黄河流域中原一带的险要形势,作品用一系列的动词如“倚”“吞”“拥”“截”“横”等,表现出战争的气氛,用拟人手法描出了江山云气的动态。后生表现自己对兜牟(本指头盔,也借指士兵)的欣羡,恨入伍已晚。看到金与西夏的鏖战中老少争先,杀敌立功,收复贺兰山的胜利,异常自豪。原乘凯旋之前,用黄金换酒,在凉州(甘肃永昌东)痛饮一番,全词风格豪迈,气势雄壮,声调激越,富有朝气,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它反映了金代词人的最高成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