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侯景(?—552年),字万景,朔方人(或说是雁门人),羯族。
生平
北魏王朝政治极度腐朽黑暗,民变越发激烈,此起彼伏。侯景是葛荣起义军的将领。
经过河阴之变,尔朱荣掌握了政权,他开始对各地的反抗力量进行争剿。此时侯景率领自己的部队投靠了尔朱荣,被尔朱荣任命为先锋。公元528年8月,尔朱荣与葛荣在滏口展开大战,侯景俘虏葛荣,起义被镇压。侯景因功升为定州刺史。
高欢消灭了尔朱家族,侯景依靠原来与高欢同是怀朔镇的镇兵,又都参加过六镇起义的旧谊,率众投降高欢。高欢重用侯景,封他为司徒,仍兼定州刺史,拥兵十万,统治河南地区。侯景对待士兵非常严苛残酷,立下不少战功。高欢虽然看出侯景的为人,但他深知此时强敌宇文泰在侧,正是用人之际,所以他没有限制侯景的势力。高欢临终前特别嘱咐儿子高澄要小心侯景。而侯景压根没有把高澄放在眼里,高澄上台后,他立刻叛变。
侯景一开始想获得宇文泰的支持,但宇文泰对他心怀戒备。不得已,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他率部投降南梁。由于梁武帝希望借侯景的力量北伐成功,所以接受了他的投降,给他很高待遇。高澄派大将慕容绍宗进攻侯景,南梁派贞阳侯萧渊明支援,结果大败,萧渊明被俘。
正在此时,东魏提出和解。侯景感到恐慌。梁武帝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继续与东魏进行谈判。侯景假冒高澄写了一封信,提出以萧渊明交换侯景,梁武帝接受。侯景大怒,他意识到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叛变。于是,侯景立宗室萧正德为南梁帝,改元正平。南梁太清三年(549年)攻破建康(南京),梁武帝萧衍被困饿死,侯景又立太子萧纲为皇帝,侯景自封为大都督,迫使美貌的溧阳公主嫁给他为妻。台城在久围之下,粮食断绝,疫疾大起,死者十之八九。侯景进入建康后,“悉驱城市文武,僳身而出”,“交兵杀之,死者三千人”,又“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南史‧侯景传》)。侯景其后陆续派军在三吴地区大肆烧杀抢掠。551年,废萧纲,再立豫章王萧栋为帝,改元天正。同年,再命萧栋禅让,侯景登极为帝,国号汉,改元太始。
552年,侯景被陈霸先、王僧辩所击败。侯景企图逃亡,被部下所杀。他的叛乱给长江下游地区造成巨大破坏,使南朝士族遭到毁灭性打击。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侯景传》)。 刘禹锡有〈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据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
特点
侯景先投尔朱荣,后加入高欢帐下,高欢死后又叛变投靠南梁,不久又叛变南梁自立为帝。他的一生可以说就是在叛乱中度过,是历史上反复无常型人物的代表。
侯景投奔梁武帝时,曾向王、谢门第求婚,结果被拒绝。侯景愤恨的说:“什么门第?我叫他们做我的家奴。”结果后来侯景攻入建康,王、谢门第受到的凌辱最惨,两个显赫一时的门第世家深受打击。 |
|
侯景(503~552),字万景,小名狗子(从他这样的小名看来,他的字明显是后来发迹后起的)。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羯人。少年时就顽劣不羁,横行乡里,是当地著名的恶少。成年后身高不满七尺,但深受边镇剽悍好武风气影响,骁勇有膂力,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稳,但是擅长骑射,因此被选为怀朔镇兵,后又被提升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级官职。
北魏末年边镇各族人民大起义飚起,响应者不计其数。侯景与怀有天下之志的怀朔镇队主高欢奸雄识奸雄,惺惺相惜,同图建功立业。528年四月,尔朱荣乘孝明帝元诩被胡太后毒死之机,举兵入洛,发动河阴之变,攫取北魏军政大权。尔朱荣权势熏炙,各地豪强纷纷投奔,侯景亦率私兵归尔朱荣。为开辟前程,又向尔朱荣麾下名将慕容绍宗学习兵法。由于机警敏捷,侯景迅速提高了作战指挥能力,没多久连慕容绍宗倒要反过来求教他,甚得尔朱荣器重。
六镇起义之火刚被扑灭,河北变民军之火又燃烧起来。528年八月,变民军首领葛荣率军围邺,号称有百万之众。尔朱荣受诏讨葛荣,任侯景为前锋,同率精骑七万,倍道兼行,东出滏口,与葛荣决战。葛荣自诩久历戎阵,威行河北,己众敌寡,胜券在操。他骄傲轻敌,在数十里平野上箕张平推迎战,分散了兵力。尔朱荣与侯景利用了葛荣的严重错误,腹背夹攻,突破薄弱处,大败义军、生擒葛荣。河北起义军从极盛而一战败亡。侯景战功卓著,擢为定州刺史、大行台,封濮阳郡公,崭露头角。
530年九月,尔朱荣入洛阳时被朝廷所杀,高欢很快就和曾与他约为兄弟的尔朱兆翻了脸,大打出手。533年,高欢消灭了尔朱氏集团,掌握了北魏的大权。侯景见高欢势盛,遂率部依附高欢。534年,因君相矛盾激化,孝武帝元修奔关中依宇文泰。高欢立元善见为帝(北魏孝靖帝),东西魏分立。宇文泰据关中与高氏抗衡,南有萧梁,天下三分之势乃成。侯景从此受到高欢重用,成为东魏重要将领。他悍勇能战,驭军有法,特别注意以厚利抚纳笼络士卒。每战胜后都将所掠财宝分与手下将士,故得部众拥戴。他精于韬略,机诈权变。由于善挟巧诈,作战多捷,侯景自视甚高,桀骜不驯,对东魏勇冠一时的猛将高敖曹、彭乐等不屑一顾。
东魏迁都于邺后,高欢置重兵于河北,自居晋阳,全力对付西魏和北方的柔然,对与梁接境的河南一带鞭长莫及。河南古称“四战之地”,战略地位重要。高欢选中侯景,经略河南。侯景开始苦心经营,534年,攻荆州都督贺拔胜,在荆州连败贺拔胜、独孤信、史宁等西魏骁将。
536年,他率领7万大军侵梁楚州,擒获梁刺史桓和,接着乘胜进击。结果从未遇到过敌手的他,这回遭遇了生平少有的奇耻大辱:被南梁传奇式的名将陈庆之率领的1万余兵马打得落花流水,尽弃辎重逃走。他南侵的势头也被这当头一棒压住了很长时间。
因为久居河南,侯景对南朝梁廷腐败状况了解得非常深切。他藐视梁武帝萧衍妄敦戒素、佞佛昏谬,曾夸口说:“我愿请兵横行天下,过江生擒萧衍老头子,让他去当太平寺主。”
537年,高欢大举伐西魏,任侯景为西道大行台,经略关西地区。侯景建议兵多力有余,宜分前后二军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全力,前军若败,后军承之。高欢不纳此万全之计,结果于十月在沙苑战败。其后,侯景马上向高欢请劲兵数万,言称追击宇文泰骄胜之兵可获必胜。高欢妃娄氏对丈夫说:“侯景此去即使能击败宇文泰,也肯定不会回来了(指他企图乘机割据关中)。”于是高欢没有采纳侯景的建议。
沙苑战败后,西魏军东进洛阳,河南诸郡多降。为争回此战略要地,538年二月,侯景率卢勇等将西进,攻下南汾州、颍州、豫州。秋七月,侯景与高敖曹围西魏将独孤信于金墉城,宇文泰亲提大军急趋救援。侯景布阵坚固,北据河桥,南依邙山,一战几乎生擒宇文泰。只因西魏援军继至,兵势复振,宇文泰才反败为胜,击斩高敖曹。此次河桥之战中,侯景善于因机制变、因形用权的特长引人注目。战后,高欢对侯景信赖有加,依仗他有如自己的半个身子。
541年秋八月,东魏任侯景为尚书仆射、河南道大行台,使领军十万,专制河南。既以备梁、西魏,又使讨叛逆。
从此侯景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河南殷实富裕,人口百万,侯景在此经营多年,早与当地豪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发展成强大的地方势力,初步具备了割据的经济、政治诸条件。如今又获得在朝中仅次于高欢的显赫地位和权力,更是如虎添翼。543年,东西魏在邙山大战,东魏获得大胜。侯景也因用计赚取虎牢城,连收北豫州和洛州,被封为司空;545年改授司徒。侯景官高权重、实力雄厚,因此飞扬跋扈。他轻视高欢之子高澄,说:“高欢在,我不敢怎么样。高欢要是死了,我绝不能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因被高澄视为肘腋之患,也引起了高欢的疑忌和防范。547年正月,高欢病危。他对高澄说:“侯景狡猾多计,而且野心勃勃,我死后肯定不能为你所用。在朝中的大臣中,只有慕容绍宗可以和侯景匹敌,我一直不重用他,就是为了留给你去迁升他,让他去对付侯景。”高欢一死,高澄立刻先发制人,以其父的名义给侯景写了封信,要求他到晋阳来。据说,侯景当初曾与高欢有过约定说:“我领兵在外,须防诈谋,以后您给我写的书信,请加上一个暗号。”但是,高欢在临终时忘记了告诉儿子这件事,以至于侯景接到信后知道有诈,马上反叛。其实当时侯景尾大不掉,一直都受到高欢猜忌,一旦入朝,脱离根本,就威权尽失,性命也难保,即使没有密约暗号这回事,他也不可能入京自投罗网。于是侯景开始据兵反叛。河南诸州也多响应侯景。东魏在上年进攻韦孝宽镇守的玉壁,不但不胜,反而损失了7万多人马,元气大伤,高欢新死也使得朝野振动,侯景反叛又使东魏西、南两面受敌,形势极为严峻。
高澄毕竟是老狐狸高欢的儿子。为尽快平叛,他对侯景许以种种优厚条件诱降,同时遣重兵昼夜兼行,企图包围侯景,一举歼灭之。侯景仓促难敌,急举河南六州降西魏请援。二月,又遣行台郎中丁和上表萧衍,倾河南全境豫、广、颍、洛、阳、西扬、东荆、北荆、襄、东豫、南兖、西兖和齐十三州降梁求援。谋援举地数量的不同,透露出侯景对西魏心存疑虑,投降乃是解急权宜之计;而对南梁则无所顾忌,暗藏险恶用心。梁朝臣们都不同意接受侯景。可是当时已经83岁的梁武帝萧衍却说自己不久前做了个异梦,梦见中原牧守以地降梁。权臣朱异为邀宠,硬把此梦解释为天下统一的征兆。于是老糊涂萧衍以为自己异梦通神,竟然利令智昏,引狼入室,欲藉侯景扩土北进。他纳降,并封侯景为河南王、大将军、大行台,承制如邓禹故事。五月,东魏韩轨领重兵围侯景于颍川,窘困中侯景再割东荆、鲁阳、长社、北兖四城向西魏请救。宇文泰深谋远虑,既不愿放过此稍纵即逝的东进良机,又审慎冷静地注意防范诡诈的侯景在危机解除后反悔。
他决意相机行事,纳降后乘势进取河南。遣兵前往颍川解围,又派荆州刺史王思政抓紧接收七州十二镇。东魏兵退,侯景出屯悬瓠。喘息未定,宇文泰召其入朝,企图虚委重任,实去其权。侯景自然不中圈套,公然宣称:“我以和高澄雁行为耻,又怎么能和大弟(宇文泰)并肩而行?”决计南下,图谋南梁。
萧衍纳降后即派兵运粮应接侯景。547年八月,贞阳侯、萧渊明受命率十万大军屯寒山,与侯景犄角,大举北伐。十一月,东魏慕容绍宗大败梁军,俘渊明,再回师进攻侯景。两军于涡阳对垒。侯景命战士皆被短甲、执短刃、入阵砍人胫马足,大败慕容绍宗。绍宗部下、后来的一代名将斛律光狼狈逃走,张恃显落马被擒。绍宗慨叹说:“从未见过像侯景这么难对付的家伙。”于是定计深沟固垒。两军相持数月后,侯军粮尽。548年春正月,侯景部将暴显等降绍宗,侯景4万多人的大军溃散,只能收散卒步骑800逃走。正不知道往哪里去好的时候,突然机会从天而降:南梁的马头(地名,在寿阳西北)戍主(官名)刘神茂一直对南豫州(州治在寿阳)监州事、名将韦睿之子韦黯不满,见侯景到来非常高兴,前去参见并献上了取寿阳的计谋。侯景依计行事,来到寿阳城下,派人去见韦黯,说自己是朝廷的客人,如果不接他入城,魏兵追到,自己有失的话,朝廷必然会怪罪。韦黯信以为真,开门迎接,侯景一进城就夺了韦黯的权,占领了寿阳。韦黯逃走,后来在台城保卫战中病死。正常人听到这种消息,应该是勃然大怒,下令征讨,谁知萧衍却顺势任命侯景为南豫州牧,侯景心中对萧衍的蔑视也就可想而知了。
东魏乘胜收复失地,即利用萧渊明作为筹码,遣使述高澄愿与南梁和好之意,企图离间梁、侯,坐收渔利。此时侯景要兵没兵,要地没地,身价大减。548年二月,梁与东魏间开始协商议和事宜。侯景害怕南北和好后,自己会变成筹码,就上书对萧衍说:“陛下和高氏联合,我将如何自处?”萧衍信誓旦旦,保证不会出卖他。侯景不太放心,又向萧衍求与南朝高门王、谢结婚,萧衍说:“王、谢门第太高,不如退而求其次,向朱、张以下门第试试。”侯景恨恨地说:“什么门第,总有一天,要把吴中儿女配给奴隶!”为摸清萧衍真实态度,侯景诈作东魏书信,说愿意以萧渊明交换侯景。萧衍中计,回信说:“你早上送还萧渊明,我晚上送还侯景。”侯景勃然大怒,说:“早就知道这老头心肠薄得很!”心腹谋士王伟劝他:“是坐以待毙还是起大事,该决断了!”
于是侯景决心反梁,把所属各城的居民都招来当兵,并把百姓的女子都配给将士,大肆进行战备工作。在建康的梁朝廷对仅500里以外发生的事情竟然浑然不知,侯景在寿阳有什么需求,梁朝廷都尽力满足。他要一万匹锦为军人作袍,朱异照发,只是用青布代替锦。他嫌朝廷发的武器不好,请求派京城的工匠到寿阳为他造武器,梁朝廷也照办。养虎已经是一件蠢事,还要不停的激怒它,再给他装上锋利的爪牙,岂不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其间合州刺史萧范多次报告侯景企图谋反,萧衍不听。侯景联结羊鸦仁造反,羊鸦仁不从,还绑了侯的使者去建康报告。朱异仍不以为意,说:“侯景只有几百残兵败将,搞不出什么名堂!(数字是对的,不过是过去时而已)”梁朝廷甚至还把自以为脑袋一定不保的使者送回寿阳。侯景见状更是肆无忌弹,反而告羊鸦仁诽谤,还威胁说要率兵渡江,给朝廷一个好看。萧衍居然让朱异对侯景的使者说:“寻常穷人家有三五个客人,还招待得很好。朕有一个客人却惹得他生气,这是朕的过错。”还厚加赏赐。
侯景在努力备战的同时,还暗结早就觊觎皇位的梁前太子、临贺王萧正德,密约事成后拥萧正德为帝。萧正德天真地应允了。准备就绪后,八月,侯景以诛奸佞骄贪、蔽主弄权而为时人憎恨的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驎、太子右卫率陆验这三个奸臣为名,在寿阳起兵反梁。萧衍听到侯景造反的消息,拈着胡须,豪迈地笑道:“不妨不妨。待我折根竹鞭,抽他一顿就行了!”派出儿子邵陵王萧纶统大军讨伐。
南梁后期,早已危机四伏。因北魏分裂,无暇顾及江淮,萧衍见边境安宁,经济发展得也不错,竟沉迷佛教,废弛朝纲,多次演出舍身出家的丑剧。士大夫上行下效,争尚空谈,不习武事。萧衍长斋事佛,自奉仁慈,但他的仁慈只对贵族和官吏有效。这些人在他的多方宽纵下,作恶有恃无恐,乃至白天杀人越货,劫道行凶。地方官残害百姓,直至搜刮净尽方肯罢休。
545年,梁散骑常侍贺琛痛陈时弊,言户口减落,风俗侈靡,官场腐败,经济凋敝,一刀刺中要害。萧衍恼羞成怒,大喊要他拿出证据来(好像现代的某些国家干部也经常对新闻媒体说这句话,呵呵),最后不了了之。梁朝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自527年至侯景叛乱的548年中,梁朝农民多次揭竿而起,参加者万人以上的较大规模起义就高达八次。南梁已经危如累卵。侯景起兵,及时准确地利用了南梁社会的尖锐矛盾。他传布檄文,直斥梁朝贵族和官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陈词慷慨激昂,颇具煽动性(应该也是他的智囊王伟琢磨出来的)。且起兵之初约束军纪,不使扰民,故而颇受北兖州等地人民的响应。梁宗室诸王见萧衍年老昏庸,又舍嫡立庶,也不免隐生雄心。侯景南下正好提供了他们借勤王之机,勒兵观变的机会。
侯景听说大批梁军前来征讨,与王伟商量,王伟建议放弃寿阳,采取掏心战术,直取建康,获得采纳。九月二十五日,侯景以打猎为名,出寿阳城,十月初三,奇袭攻下谯州,二十日进兵历阳,击斩了名将兰钦之子兰夏礼,迫降太守庄铁。而这一个月间,梁朝大军居然毫无任何行动。
十月十三日,梁朝廷才派出王质率3000兵巡江。历阳失守后,萧衍召见都官尚书、名将羊侃,询问方略。羊侃建议派兵扼守采石,阻止侯景渡江,再派萧纶袭击寿阳,使侯景进退失据,部下的乌合之众自然瓦解。朱异却不知凭什么一口咬定侯景不会渡江,萧衍也迷信天险长江;麻痹轻敌,拒绝这正确建议,放弃了主动攻击、消灭侯景的最佳战机。
萧衍也没有完全坐以待毙,他做出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效果却比坐以待毙还坏:他派已经和侯景勾结在一起的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防守长江。萧正德则征集了几十艘大船,供侯景军渡江。名将陈庆之之子陈昕刚从外地回京师,他担心王质守不住采石,提议自己带兵去换防,萧衍采纳。谁知王质不等陈昕抵达就撤走,侯景得知后马上于十月二十二日率8000余人渡江,陈昕仓促迎战,战败被俘。他誓死不屈,又意图起事,侯景将他杀害,小报了自己当年输给他老子的一箭之仇。陈昕是陈庆之第五个儿子,十二岁就随其父入洛阳作战,其间曾亲自斩杀魏国大将,是当时梁朝的勇将。
侯景轻松越过天险,直扑建康。自从梁建国以来,四十七年中江南承平,罕见兵甲,叛军猝然出现,引起一片慌乱。萧衍不知所措,把军权交给太子萧纲,命羊侃辅佐萧纲。此时整个建康的唯一依靠就是羊侃。羊侃祖父在刘宋时曾随薛安都投北魏,父亲也是北魏官员,但一直教育儿子要回归祖国。羊侃在北魏官至泰山太守,于528年投梁。他文武双全,爱读《左氏春秋》和孙吴兵法,又善使一条两丈四尺长的两刃矛。
问题是,此时没人知道萧正德已经和侯景勾结起来,他仍然担负着防守建康正门宣阳门的任务。两天后,侯军抵建康朱雀桁南,萧正德大开宣阳门,迎接侯景军入城,建康守将庾信、王质、萧大春、谢禧等均不战而逃。侯景未遇激战就连下东府城、石头城,于十月二十四日进围台城,开始大举攻城。
台城军民在羊侃和萧纲的指挥下奋力抵抗。侯景大造飞楼、撞车、阶道车等攻城器具,羊侃见招拆招,一一破解。二十六日,侯景用几百只木驴攻城。木驴是一丈多长的六腿木架,上蒙湿牛皮,下藏六名士兵。士兵可以靠驴身掩护城墙,进行破坏城墙的工作。羊侃命令士兵投掷石块,木驴被砸得粉碎,叛军多被打死。侯景改用尖顶木驴,石块打不坏。羊侃就命士兵扎火把,插上箭镞,涂上油和蜡,点火扔下去。这种武器叫“雉尾炬”,箭插到木驴上,一会就把木驴烧成焦炭。侯景造起十多丈高的登城楼,推到城边,命军士从楼上向城中射箭。守军见状都很害怕,羊侃却毫不担心,说:“车子高大沉重,城边的壕沟却填得不牢,到了城边一定翻车。”果然不出他所料。侯景久攻不下,又损失了很多士兵,于是筑长围以断台城内外联络,采取长期围困战术。侯景捉住羊侃的儿子,押到城下逼羊侃投降。羊侃不为所动,说:“尽管杀了他!”过几天侯景又把他押来,羊侃说:“我以为你早死了,怎么还在!”取弓箭要射。侯景知道这样没用,反而没有杀他。
十一月,侯景立萧正德为帝,自为丞相,再攻台城。他利用家奴对主人的怨恨心理,宣称凡是家奴来投,一律解放为自由人。又找来一个朱异的家奴,封为仪同三司的高官,让他穿锦袍骑骏马,在城下对朱异大骂:“你做了三十多年官,才混到个中领军;我刚跟随侯王,就当上仪同了!”城中的家奴很快就有千余人逃了出去。
十一月二十三日,萧纶率领的回援兵马在兜了几个大圈子,渡江时又碰上风浪损失了一两成兵马后,才姗姗来迟。两军交锋,萧纶先小胜后大败,数万人马只剩下一千多人,仓皇东撤。此时羊侃又突然病死,终年五十四岁,台城中栋梁倾折。侯景乘机猛攻台城,幸亏城中有一个叫吴景的下级军官,精通对付攻城器具的方法,才顶住了攻势,杀伤了大量叛军。十二月二十三日,侯景停止攻城,引玄武湖水灌城,城中积水极深,形势更加危急。这时各路勤王的军马仍在采取观望态度,萧衍的第七子、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兵多将广,却在十二月十四日才派出儿子萧方率兵数万出发。
勤王军中还是有忠义之士的。韦睿之子、衡州刺史韦粲知道侯景反叛的消息后,立刻率本部5000人急行军东进。司州刺史、当时著名的勇将柳仲礼是韦粲的表弟,也率万余人马来到建康。年三十夜,韦粲、柳仲礼、羊鸦仁、裴之高等诸军先后赶到,共十余万人,在秦淮河驻扎,推柳仲礼为大都督。549年正月初一,两军在建康郊区的青塘激战。突然天降大雾,韦粲军迷路。
侯景见状立刻挥军突击,韦粲力战不退,和儿子韦尼及三个弟弟韦助、韦警、韦构、从弟韦昂一起牺牲(韦睿、陈庆之、兰钦这些南梁名将的儿子都死在侯景之手,侯景堪称名将儿子的克星)。柳仲礼正在吃饭,闻讯马上扔下碗筷,前来救援,与叛军大战,斩首数百级,叛军在秦淮河中淹死千余人。柳仲礼几乎刺中侯景,但是遭敌将偷袭,在肩上被重重砍了一刀,几乎丧命。柳仲礼似乎被这次战斗吓傻了,从此拒不出战。随后萧纶收拾残兵,和萧方、王僧辨等人也来到建康城下,勤王军虽然人数众多,可是没有统一指挥,军心涣散,不敢与侯景对抗,而且军纪极差,使得百姓大失所望。
叛军围城日久,台城内粮食耗尽,军士煮弩弦、皮革制的盔甲、熏鼠捕雀而食。城中饥饿和疫病流行,死者横尸满路,后来仅剩二三千羸弱死守。侯景也渐粮饷不支,又闻梁荆州精锐援军将到,非常恐慌。这时王伟献计:假称求和,以却援足粮,休整兵马,待对方懈怠,再一举击破,获侯景采纳。549年二月,侯景与萧衍歃血为盟停战。萧衍不听傅岐的劝告,接受侯景的戢兵条件,割江右四州之地(南豫、西豫、合州、光州)予侯景,遣诸路援军返师,台城守卫也尽收兵甲。侯景及时补充军粮,缮修器械,休整军队。十余日后,毁盟重新开战,猛攻台城。三月十二夜,叛军攻上台城西北角,永安侯萧确抵挡不住,退回宫中,对萧衍报告:“台城失守。”萧衍躺在床上问:“还能不能打?”萧确说:“没法再打了。”萧衍叹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有什么遗憾的?”台城陷落,萧衍和太子萧纲都被侯景所获。侯景和萧衍有一段对话。萧衍问侯景:“渡江时有多少人?”侯景答道:“千余人。”又问:“围台城时有多少人?”答道:“十万人。”再问:“现在呢?”侯景骄傲地答道:“四海之内,全都是我所有!”侯景在城中大肆抢掠,江南的士族,尤其是王、谢两家一概受到大规模的屠杀和凌辱。三月十四日,他又用萧衍的名义发诏书命令援军解散,柳仲礼居然奉命率军撤走。侯景懒得对萧衍动刀,只是不给他供应饮食。五月初二,这位笃信佛教的老头饿死,终年86岁,遗言是谁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荷荷”两声。他为自己的昏庸付出了代价,本来死不足惜,只可怜江南的千万百姓也同时为他的昏庸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五月二十六日,侯景立萧纲为帝(梁简文帝)。
侯景自寿阳起兵,奇袭建康至攻陷台城,历时仅七个月。他率不善水战的少量北军,越过长江,长驱直入,短期内一举摧毁梁朝,实属惊人。他的成功与萧衍昏庸愚蠢密不可分,但也反映出侯景战术灵活,判断准确、工于心计的指挥才能。侯景所以敢以处于劣势的少量军队,大胆攻敌,关键在于善于用奇。他料敌正确,充分利用敌人的弱点,抓住宗室伪饰勤王、顿兵不战和援军将帅惧战自保、互相猜忌,梁军士气泄沓、没有正面打硬仗的战斗力等有利条件,集精兵锐卒,攻敌要害,速战速决,化弱为强,未战已先胜敌一筹。建康之战充分体现了侯景战术灵活、用兵诡谲的特点。
侯景自为大都督、录尚书事、使持节、大丞相、王如故。掌握梁朝廷大权。他废萧正德为侍中、大司马。六月,干脆杀了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萧正德。他准备除梁诸藩后篡位,派叛军东进浙东州郡。549年十二月,侯军攻陷会稽,尽有三吴。550年,侯景自为相国、汉王;十月,别出心裁地自封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简文帝萧纲已经成了他砧板上的一块肉。
侯景出身行伍,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了反覆猜忍、残酷凶狡的性格。他有野心而无政治才能,生性暴戾嗜杀,不能真正收取民心,难于在南方站稳脚跟。故军虽锐勇,不能持久。他初至建康,军令尚严,后来久攻不下,人心渐散,粮草将尽,开始纵兵掠民。城破后,将病人与死尸堆在一起焚烧,惨不忍睹。还在石头城立大舂碓,有人犯了他的法,就投进里面舂死。又禁止低声说话,犯者株连妻族和母族。侯景遣军攻浙东时,公开提倡鼓励诸将烧杀抢掠和屠城,以扬威名,故其将领专务焚掠,杀人如草。没东西可抢时,叛军就掳掠人口,贩卖到北方。南方人民仇恨叛军暴虐,都奋起反抗。
叛军在建康和浙东肆虐,长江中上游萧梁荆、郢、雍、湘、益诸方镇却火并正盛。尤以湘东王萧绎为甚,他联结西魏翦除兄弟子侄,为自立清道。551年闰三月,侯景留王伟守建康,自己率军西向进攻萧绎等梁的亲王军队。从此时起,侯景在战术上犯了以己之短击敌之长的严重错误。
荆、郢多为水路,叛军以北方人为主,不善水战;侯景早已尽失民心,脱离建康根本,骤然难于驻足。侯景又轻视梁的荆州精锐,他兵分五千守夏首,再分一万趋巴陵,另有一路指叩江陵。兵分势散,各路又未能有效协同。叛军前锋任约军被萧绎击败,侯景率兵救援,四月,在西阳被长于水战的徐文盛打败。梁军的颓势开始扭转。侯景急遣轻骑三百袭陷郢州,擒刺史萧方诸。徐文盛等军心大乱,奔归江陵。王僧辩受命拒侯景,在巴陵沉船靡旗,伪装将遁。侯景中计,昼夜猛攻巴陵,数旬不克。叛军损失惨重,粮草缺乏,疾疫蔓延,战斗力大损。六月,赤亭大战中,梁将胡僧祐和陆法和击败并生擒任约,断侯景一臂。侯景只得放弃经略江汉,退归建康。梁豫州刺史荀朗在途中邀击,击破侯景后军。梁军士气大振,转入战略反攻。
侯景率领几千残兵回到建康后,和王伟商量要称帝,王伟认为这样可以显示权威,表示赞同。九月,侯景废简文帝萧纲,杀太子萧大器等宗室二十余人,立豫章王萧栋为帝,改元天正。十月,命王伟以祝寿为名,将萧纲灌醉,然后用土囊压死。十一月,通过传统的加九锡和禅让的方式,废萧栋自立为帝,改元太始,国号汉(一个羯人却以汉为国号,可以和当年刘渊一个匈奴人却以汉为国号交相辉映)。王伟提出要立七庙,侯景不懂,王伟告诉他:“皇帝必须祭祀七代祖宗。”侯景想了半天才说:“我就知道我父亲叫侯标,而且他埋在朔州,灵魂怎么会跑来这里受用?”最后就由王伟帮他的祖宗七代起名了事。
萧绎知道萧纲的死讯后,于552年三月,派梁江州刺史王僧辩、东扬州刺史陈霸先(后来的陈武帝)征讨侯景。梁军一直没遇到什么抵抗,直到三月上旬,抵达姑孰时,才遇到叛军将领侯子鉴,梁军战胜,三月十二日抵达建康城郊外,侯景率军堵塞秦淮河口迎战,陈霸先奋勇当先,渡过北岸,筑起营寨,梁军其他各部也陆续过河。十九日,两军交战,侯景率万余步兵,八百铁骑先后八次猛攻,都不能得逞。此时石头城中的守将开城投降。侯景又亲自率百余骑兵,弃长矛持短刀突击陈霸先军,仍然不能取胜,叛军士气尽失,大批溃散。侯景率部下数十人逃往吴郡。王伟逃往京口,被擒杀。侯景收拾残兵,有船两百艘,兵数千人。四月,他又在松江被击败,只剩一条船,几十个人。他在沪渎下海,准备逃往北方。
当初侯景在建康时,强娶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之女溧阳公主为妻,又霸占羊侃之女为妾,却用羊侃之子羊鹍为官。羊鹍把仇恨埋在心底,表面上装得忠心耿耿,经常跟随在左右。他乘侯景睡着的时候,命令水手改变航向,转往京口。侯景睡醒后见状,大惊,这时羊鹍带着几个人冲了进来,指着侯景说:“今天要借你的脑袋取富贵!”侯景本想跳水逃走,可是去路被封,只好跑到船舱里,想用刀砍开船底逃走,被羊鹍赶上,一矛刺了个对穿。身残志坚、一直致力于背叛事业的侯景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羊鹍割开侯景的肚子,塞入大把的盐,以防腐烂,然后将他的尸体送到建康。
王僧辩将侯景的首级送给江陵的萧绎,其余部分在建康示众,片刻就被百姓撕得粉碎。侯景之乱至此结束。十一月,萧绎在江陵称帝(梁元帝)。梁朝亲王们的夺位斗争仍在进行,而西魏、北齐也在乘机不断蚕食梁的领土,江南人民的苦难远未结束,不过这些就不是本篇范围以内了。
侯景之乱使得江南经济文化遭到巨大损失。梁都建康所在地扬州和邻近的东扬州向来富庶繁荣,为南朝财政所本,在这次灾难中被摧残殆尽。城市被焚掠后都满目疮痍,残如荒郊。550年江南又旱蝗相继,发生特大饥荒。百姓流入山谷,以草根木实果腹,饿殍遍野。富豪人家有钱没处买食物,只能坐怀金玉饿死。江南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堆,一二十年后都没能恢复元气。
萧梁文人学士丧命者甚多,大量藏书亦于战火中毁佚。南朝文化受到空前浩劫。江南士族大多聚居于建康和扬州,因此在侯景暴风骤雨般的扫荡中被屠戮略尽。皇室萧氏更是难逃灭顶之灾。侥幸身免的士族逃往江陵投靠荆州刺史萧绎,喘息未定,又逢萧绎被宇文泰的西魏军击败,大批被掳入关,沦为仆隶。南朝士族自此一蹶不振。南方土豪酋帅也趁机起兵。他们凭借私人武装,参与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成了后来平定侯景的主力,登上了南朝政治舞台。在侯景作乱的时候,东西魏也没有坐失良机。东魏及取代东魏的北齐乘机不费一矢,坐得全淮。西魏也不甘示弱,先取襄樊,再占益梁,长江上游尽入掌握,在军事、经济力量上优势陡增,为以后北周灭北齐和隋统一南北打下了基础。 |
|
侯景
Hou Jing
Hou Jing
侯景(Hou Jing,503一552)东魏、西
魏、南朝梁将领。字万景。怀朔镇(今内蒙
古固阳西南)鲜卑化揭人。初为北魏怀朔镇
戍兵,渐升为镇功曹史。北魏建义元年
(528),随北魏柱国大将军尔朱荣镇压葛荣
起义,任先锋,擒葛荣,迁定州刺史,自此
显名。北魏晋州刺史高欢击灭尔朱氏势力
后,侯景附于高欢。永熙三年(534),北魏
分为东、西魏,侯景随高欢任职于东魏。东
魏天平三年(536),率军7万攻南朝梁楚州
(治今河南信阳北),俘刺史桓和,旋被梁将
陈庆之击败。四年,任西道大行台,与司徒
高敖曹等聚军于虎牢(今荣阳西北把水镇
西)。是年,随高欢攻西魏于沙苑(今陕西
大荔南)。战前反对火攻,主张生擒西魏承
相宇文泰。高欢纳其策,遭伏击失败(见沙
苑之战)。元象元年(538),与高敖曹等同围
西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西北金墉城,
悉烧洛阳内外宫寺民居。旋与宇文泰战于
邝山(今洛阳北),先胜后败。兴和四年
(542),以吏部尚书兼任尚书仆射、河南道
大行台。武定元年(543),截获字文泰送往
虎牢守将的密信,将信中的“固守”改为
“速去”,遂克虎牢。功迁司空。四年,拜司
徒、河南大将军、大行台,领兵10万,专
制河南(泛指今黄河以南)。旋闻高欢疾笃,
即拥兵自固。
五年正月,高欢卒,子高澄袭位。侯景
素轻高澄,遂叛投西魏。二月,任西魏太
傅、河南道行台。六月,不愿受制于宇文
泰,改附南朝梁。十二月,东魏将慕容绍宗
大败北伐梁军后,回师进击侯景。时侯景拥
兵4万,退保涡阳(今安徽蒙城),东魏军顺
风布阵,侯景闭垒。旋即风止,景即命士卒
披短甲,持短刀,突人东魏军阵中,砍人胫
马足,大败东魏军。梁太清二年(548)正
月,侯景军食尽,遭东魏军夹击,将兵无斗
志溃散,仅率步骑800人奔寿阳(今寿县),
梁武帝萧衍授其南豫州牧。八月,因反对梁
与东魏议和,遂以诛中领军朱异等为名,于
寿阳起兵反梁,并密结临贺王萧正德于梁
都建康(今南京)作内应。十月,攻入建康。
十一月,拥萧正德为帝,被任为承相。十二
月,决玄武湖水灌台城(今南京玄武湖南),
次年三月克之。梁武帝忧愤而卒。侯景缴杀
萧正德,立武帝太子萧纲为帝(是为简文
帝)。大宝二年(551),出兵西征,攻占郧州
(今武汉市武昌),进军江陵途中,兵败巴陵
(今湖南岳阳),退回建康。是年八月,废简
文帝,立豫章王萧栋为帝。十一月,废萧栋
自立。侯景晓勇且驭军严整,善造攻具,如
飞楼、撞车、登城车、钩谍车、阶道车等。
但生性残忍,机诈多变,所至之处,屠城洗
劫,引起民众痛恨,四处遭到反抗。三年四
月,被湘东王萧绎部将王僧辩、陈霸先领兵
击败,逃至胡豆洲(今江苏南通及通州一
带),为部将所杀。(杨文玉) |
|
- : Hou J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