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在黃道上經過180°~195°的一段時間。約153天,為每年9月23日(或24日)至10月8日(或9日)。狹義上指太陽在天球上經過黃經180°與赤道交點(降交點)的時刻,即9月23日(或24日)。這個時刻處於秋季的中點,又稱秋分點”。此日太陽光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幾乎等長。其後太陽光直射位置便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天文學上規定秋分為北半球秋季開始。黃河以北進行秋收秋種。 |
|
|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9月22、23或24日。這一天南北半球晝夜一樣長 |
|
| 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在陽歷9月23日或24日。這天南北半球晝夜等長。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中秋之月,陽在正西,陰在正東,謂之秋分。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
|
| 指秋天。《舊唐書·於志寧傳》:“以罪較量,明非惡逆,若欲依律,合待秋分。” |
|
| 農業集體單位秋季分配。《新華半月刊》1957年第1期:“黨支部指示協助作秋收和秋分工作後,團支部就討論。” |
|
秋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
秋分之“分”為“半”之意,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
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鼕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
|
氣象專傢介紹說,按農歷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嚮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鼕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於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裏,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産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秋分棉花吐絮,煙葉也由緑變黃,正是收穫的大好時機。華北地區已開始播種鼕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搶晴耕翻土地,準備油菜播種。秋分時節的幹旱少雨或連綿陰雨是影響“三秋”正常進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別是連陰雨會使即將到手的作物倒伏、黴爛或發芽,造成嚴重損失。“三秋”大忙,貴在“早”字。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適時早播鼕作物可爭取充分利用鼕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鼕,為來年奠定下豐産的基礎。“秋分不露頭,割了喂老牛”,南方的雙季晚稻正抽穗揚花,是産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早來低溫陰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氣,是雙晚開花結實的主要威脅,必須認真做好預報和防禦工作。 |
|
南方的氣候由這節氣起纔始入秋。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附嚮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在精神養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這時,人們應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同時精神情緒上要看到積極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節時,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登山、慢跑、散步、打球、遊泳、洗冷水浴;或練五禽戲,打太極拳、做八段錦、練健身操等。在進行“動功”鍛煉的同時,可配合“靜功”,如六字訣默念呼氣練功法、內氣功、意守功等,動靜結合,動則強身,靜則養身,則可達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秋天是腸道傳染病、瘧疾、乙腦的多發季節,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復發,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範,則會加重危險。
在飲食攝養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盡量少食蔥、薑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乾燥及幹咳、聲嘶、皮膚幹裂、大便燥結等燥癥,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廣東民間歷來秋日最多潤養的湯水,此時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蘿蔔陳皮鴨湯、玉竹百合豬瘦肉湯、木瓜粟米花生生魚湯、沙田柚花豬肝湯、無花果白鯽湯、霸王花蜜棗豬月展湯等都是家庭養生之品。 |
|
油醬毛蟹
[配料] 河蟹500(海蟹亦可),薑、蔥、醋、醬油、白糖、幹面粉、味精、黃酒、澱粉、食油各適量。
[做法] 將蟹清洗幹淨,斬去尖爪,蟹肚朝上齊正中斬成兩半,挖去蟹鰓,蟹肚被斬剖處摸上幹面粉。將鍋燒熱,放油滑鍋燒至五成熟,將蟹(摸面粉的一面朝下)入鍋煎炸,待蟹呈黃色後,翻身再炸,使蟹四面受熱均勻,至蟹殼發紅時,加入蔥薑末、黃酒、醋、醬油、白糖、清水、燒八分鐘左右至蟹肉全部熟透後,收濃湯汁,入味精,再用水澱粉勾芡,淋上少量明油出鍋即可。
[功效] 益陰補髓,清熱散瘀。
海米熗竹筍
[配料] 竹筍400剋,海米25剋,料酒、????、味精、高湯、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竹筍洗淨,用刀背拍鬆,切成4釐米長段,再切成一字條,放入沸水鍋中焯去澀味,撈出過涼水。將油入鍋燒至四成熱,投入竹筍稍炸,撈出淋幹油。鍋內留少量底油,把竹筍、高湯、????略燒,入味後出鍋;再將炒鍋放油,燒至五成熱,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湯少許,加味精,將竹筍倒入鍋中翻炒均勻裝盤即可。
[功效] 清熱消痰,祛風托毒。
甘蔗粥
[配料] 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剋。
[做法] 甘蔗洗淨榨汁,高粱米淘洗幹淨,將甘蔗汁與高粱米通入鍋中,再加入適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 補脾消食,清熱生津。 |
|
秋分 (autumnal equinox )
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日~24日。
秋分之“分”為“半”之意,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
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鼕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秋分日期的計算 [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3.042,20世紀=23.822。
舉例說明:2088年秋分日期=[8×.0.2422+23.042]-[88/4]=44-22=22,9月22日是秋分。
例外:1942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 |
|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適時種麥年年收,過早過遲有閃失,
先種淤地後種沙,七天出苗正合適。
晚秋作物繼續管,隨熟隨收不能遲。
棉花進入中噴花,四至六天一次拾,
中噴棉花質量好,單存留種正適時。
菠菜小蔥要種上,白菜澆水把肥施,
鼕暖大棚膜罩好,種植黃瓜西紅柿。
青貯稭稈繼續搞,牲畜配種機莫失。
養魚餌料不能減,蓮藕采收推上市。 |
|
秋分秋分,晝夜平分。
二、八月,晝夜平。
八月十五雨一場,正月十五雪花揚。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夏忙半個月,秋忙四十天。
秋忙秋忙,綉女也要出閨房。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秋分見麥苗,寒露麥針倒。
勿過急,勿過遲,秋分種麥正適宜。
秋分麥粒圓溜溜,寒露麥粒一道溝。
適時種麥年年收,種得晚了碰年頭。
早𠔌晚麥,十年九害。
麥子早下種,十年九收成。
早黍晚麥不歸傢,種麥“早”字要狠抓。
麥種八月土,不種九月墒。
適時早播老經驗,適時晚播也增産,看種看地又看天,“適時”二字要把關。
肥少旱田,適早保險;肥足能灌,酌情播晚。
過早溫高苗猛竄,病重蟲咬苗難全;過晚很難保穗足,管理再好難高産。
秋分前十天不早,秋分後十天不晚。
淤土秋分前十天不早,沙土秋分後十天不晚。
秋分種高山,寒露種平川,迎霜種的夾河灘。
淤種秋分,沙種寒。
淤地種好麥,明年豆更強。
秋分到寒露,種麥不延誤。
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麥。
分前種高山,分後種平川。
陽坡麥子,陰坡𠔌子。
麻黃種麥,麥黃種麻。
種麥泥窩窩,來年吃白饃。
種麥泥流流,來年吃饅頭。
要吃面,泥裏拌。
要吃饃,泥裏拖。
種泥不種水,種水種不歸。
犁溝種不如貼茬耩,貼茬耩不如犁鏵響。
得種就得收。
麥收八、十、三場雨。
八月有雨好種田,十月有雨麥墩盤,來年三月透地雨,穗足粒多保豐産。
瓜茬種上麥,饃饃吃不敗。
麥種深,𠔌種淺,蕎麥芝麻蓋半臉。
𠔌耩淺,麥耩深,芝麻衹要隱住身。
二指淺,四指悶,種麥三指正當心。
二指淺,四指深,三指準。
中指二紋,不用問人。
兩三釐米淺,六七釐米深,四五釐米準。
麥種曬和揚,粒實出苗壯。
揚一揚,秕粒剔除種子強。
麥種用水漂,癟粒能除掉。
藥劑拌種,防治病蟲。
發芽試驗早做好,下種數量可參考。
小麥精量播種機,深淺寬窄能調劑,下種均勻省良種,苗子出來壯又齊。
稀豆稠麥,收不會壞。
稀麥稠豆,沒啥來頭。
麥稀兩手空,稠麥好收成。
早麥要稀,晚麥要密。
七宿麥子八宿𠔌,十二宿上看秫秫。
麥出七,豆(春)出五,高粱十天才出土。
豆三(夏)麥六菜(秋菜)一宿。
麥子不出芽,猛使砘子壓。
秋分稻見黃,大風要提防。
晚稻蒂子鬆,經不起一陣風。
稻黃一月,麥黃一夜。
秋分收春豆。
豆收旁稭麥收齊。
蕎麥四個一十八,七十二天就歸傢。
青十八,紅十八,白十八,黑十八,七十二天收回傢。
秋分收花生,晚了落果葉落空。
秋分棉花白茫茫。
秋分不着“噴”(拾第一次花),到老瞎鬍混。
時到中噴花,留種莫拖拉。
棉種留中噴。
中噴花,大把抓,留種頂呱呱。
要想來年長好棉,中噴花要田間選。
種棉不選種,必定減收成。
一要質,二要量,田間選種不上當。
棉種貯藏要分傢,單收單貯不混雜。
一年純,二年雜,三年就退化。
一年純,二年雜,三年四年不像啥。
棉花要摘好,不能滿地跑。
棉花要摘多,一棵挨一棵。
大兜上縫小兜,好壞棉花分開收。
拾時大摻,回來再撿。
要想棉花賣上價,拾花莫要揪疙瘩。
早割豆,午拾花,攤開布單砍芝麻。
僵固瓣,眼睫毛,全部摘淨效益高。
勤拾花,不留羊尾巴。
精收細摘,朵絮歸倉。
拾不完的棉花,抖不盡的芝麻。
天氣要變,摘花莫慢。
棉花不入垛,收成不敢說。
一年辛勤盼個秋,棉花拾淨纔說收。
地裏看年景,棉垛看收成。
如若地裏丟,豐産沒豐收。
該收不收,必定得丟。
不怕不豐收,就怕手下丟。
公路上曬花最不妥,妨礙交通易着火。
砘子響,地瓜蘿蔔長。
秋分種,立鼕蓋,來年清明吃菠菜。
秋分種小蔥,蓋肥在立鼕。
生薑老的辣,甘蔗老的甜。
薑越老越辣,藕越老越粉。
蔥辣眼,蒜辣心,芥茉辣着鼻子親。
蔥辣鼻,蒜辣心,辣椒辣嘴唇。
天旱香瓜甜,棗子結得圓。
澇慄旱棗,吃了叫好。
旱棗子,澇慄子,不旱不澇收柿子。
八月中秋正卸梨。
梨行卸了梨,柿子紅了皮。
蘋果慄子為上果,烏棗李子更值錢。
秋分牲口忙,運耕耙耮耩。
膘要肥,體要壯,耕耙拉運纔頂戧。
饑無勁,飽無勁,不饑不飽纔有勁。
寧拉十步遠,不拉一步喘。
馬是拉歡不拉窩,騾是能拉又能坐。
騾怕前沉,牛怕後沉。
壓牛吊馬撅搭騾。
先鬆後緊,越使越穩。
人方便,牛下肩。
鼕不揭鞍,夏不去銜。
秋分節到溫度降,魚塘投餌要減量,投喂水旱各種草,嫩緑新老均勻上。
多施肥料培水質,一肥二活三要爽,魚病防治莫粗心,綜合防治高産量。 |
|
油醬毛蟹
[配料] 河蟹500(海蟹亦可),薑、蔥、醋、醬油、白糖、幹面粉、味精、黃酒、澱粉、食油各適量。
[做法] 將蟹清洗幹淨,斬去尖爪,蟹肚朝上齊正中斬成兩半,挖去蟹鰓,蟹肚被斬剖處摸上幹面粉。將鍋燒熱,放油滑鍋燒至五成熟,將蟹(摸面粉的一面朝下)入鍋煎炸,待蟹呈黃色後,翻身再炸,使蟹四面受熱均勻,至蟹殼發紅時,加入蔥薑末、黃酒、醋、醬油、白糖、清水、燒八分鐘左右至蟹肉全部熟透後,收濃湯汁,入味精,再用水澱粉勾芡,淋上少量明油出鍋即可。
[功效] 益陰補髓,清熱散瘀。
海米熗竹筍
[配料] 竹筍400剋,海米25剋,料酒、????、味精、高湯、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竹筍洗淨,用刀背拍鬆,切成4釐米長段,再切成一字條,放入沸水鍋中焯去澀味,撈出過涼水。將油入鍋燒至四成熱,投入竹筍稍炸,撈出淋幹油。鍋內留少量底油,把竹筍、高湯、????略燒,入味後出鍋;再將炒鍋放油,燒至五成熱,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湯少許,加味精,將竹筍倒入鍋中翻炒均勻裝盤即可。
[功效] 清熱消痰,祛風托毒。
甘蔗粥
[配料] 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剋。
[做法] 甘蔗洗淨榨汁,高粱米淘洗幹淨,將甘蔗汁與高粱米通入鍋中,再加入適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 補脾消食,清熱生津。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着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
古代醫傢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把食物的性能歸納為三大類,即寒涼類、平性類、溫熱類。其中以常見的三百多中食物統計數字看,平性食物居多,溫熱性次之,寒涼性更次之。
就其作用而言,寒涼性食物多有滋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作用,這類食物包括有西瓜、甜瓜、香蕉、甘蔗、芒果、枇杷、蘋果、梨、柿子、荸薺、菱角、桑葚、番茄、黃瓜、苦瓜、鼕瓜、白蘿蔔、絲瓜、蓮藕、茭白、竹筍、慈姑、厥菜、馬齒莧、芹菜、淡豆豉、海藻、海帶、螃蟹等等。
溫熱性食物多有溫經、助陽、活血、通絡、散寒等作用,其中辣椒、花椒、芥子、鱒魚等為熱性食物,櫻桃、荔枝、竜眼、杏、石榴、慄子、大棗、鬍桃仁、大蒜、南瓜、生蔥、薑、韭菜、小茴香、鱔魚、鰱魚、淡菜、蝦、海參、雞肉、羊肉、鹿肉、火腿、鵝蛋等為溫性食物。
平性食物有李子、無花果、葡萄、白果、百合、蓮子、花生、榛子、黑芝麻、黑白木耳、黃花菜、洋蔥、土豆、黑、赤、黃豆、扁豆、豇豆、圓白菜、芋頭、鬍蘿蔔、白菜、香椿、青蒿、大頭菜、海蜇、黃魚、鯉魚、豬肉、豬蹄、牛肉、甲魚、鵝肉、鵪鶉、雞蛋、鵪鶉蛋、鴿蛋、蜂蜜、牛奶等等。 |
|
9月23日是今年的秋分節氣。秋分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在養生中也本着陰陽平衡的規律,以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即《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的“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
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精神調養方面,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老人可減少說話,多登高遠眺,讓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消散。同時,秋分後,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註意胃部的保暖。 |
|
| 【秋分】 秋分,則秋律平分,萬物成遂。是日持齋修道,即能緻福也。 |
|
- n.: autumnal equinox, equinoctial gales, the autumnal equinox, the Autumnal Equinox (16th solar term)
|
|
| 春分 |
|
|